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

合集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

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

浅析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现代市场营销学,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说市场营销理念经济全球化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术语,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市场营销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之“很重要”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

这种转手形成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

”也就是说,任何商品的生产商,都是为他人需要而生产,都要通过交换,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价值。

马克思还说:“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像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怎么样才能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即,产品的销售问题。

因此,商品的销售问题在市场营销理念中是至关重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市场营销理念之“怎么做”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哪些有关怎么解决商品的销售问题的市场营销思想呢?(一)产品必须满足市场需要1、产品必须适合消费者需要商品生产者怎么样才能够成功“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呢?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商品的使用价值适合自己的需要,才是真正的使用价值,消费者才愿意“让渡商品的价值实现商品使用价值”。

经济全球化:马克思经济理论视角探析

经济全球化:马克思经济理论视角探析

械力 的使 用成 为可 能 。生 产 力获 得 了校犬 的发 展 。分 工 的甓 展 导熬 产 品 交换 威掬 必 要 , 一
由此 , 又 引 发 了 社 会 分 工 。 社 会 分 工 的 不 断 发 展 推 动 着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并 促 进 国 际 贸 易 的 发 展 , 使 世 界 各 国 的 经 济 活 动 联 系 H益 紧 密 。从 而 推 动 着 社 会 分 工 口 益 跨 出 国 界 并 促 使 社 会 生 产 力 断 提 高 。 小 仅 如 此 ,马 克 思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的分 析 甚 至 预 言 了今 天 的现 实 .他 以 精 彩 的 语 言 令
人折 胀地 描述 了大丁 业 时代 生产 力发 展与 社会 分 的发 展 。 “ l 业 的原 则 是 。首先不 大T 管 人 的 } 怎 样 ,把 每 一 个 生 产 过 程 奉 身 分 解 成 各 个 构 成 要 素 ,从 而 创 立 了 T 艺 学 这 门 完 全现 代 的科 学 。社 会 生 产 过程 的五 光 } 的 、似 无 联 系 的和 已经 固 定化 的形 态, 分解 成 . 色 为 自然 科 学 的 自觉 按 计 划 的 和 为 取 得 预 期 有 用 效 果 而 系 统 分 类 的应 用 。 ” “ 代 工 业 从 现 来 不 把 某 一 生 产 过 程 的 现 存 形 式 看 成 和 当 作 最 后 的 形 式 。 因 此 ,现 代 工 业 的技 术 基 础 是
济 会 表 现 出 这 些 现 象 呢 ?这 些 现 象 并 非 空 穴 来 风 , 而 是 有 其 深 厚 的 J 发 展 渊 源 的 。 马 力史 克 思 认 为 : “资 产 阶 级 , 由于 开 拓 了世 界 市 场 , 使 一 切 国 家 的 生产 和 消 费 都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了 ” . 从 而 使 “过 去 那 种 地 方 的 和 民 族 的 自给 自足 和 闭 关 自守 的 状 态 , 被 各 民 族 方 面 的 互 相 往 来 和 各 方 面 的相 互 依 赖 所 代 替 了 。 ① 资 本 主 义 “首 先 开 创 了世 界 历 史 . 因 为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是指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 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 任,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 合价值最大化。
VS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包括经济责任、 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个方面,具体 表现为企业的经济行为要符合法律法 规和道德规范,关注员工福利和消费 者权益,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保 护等。
工的权益和福利,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 社会公正和平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当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积极参与
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03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状与
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历程与现状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 历程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社会和员工的责任,导致环 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03
缺乏透明度与公信力
一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缺乏透明度与公信力,公众无法了解企业社
会责任实践的真实情况,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企业的挑战
增加经营成本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资金,增加企业的经营 成本。
感谢观看
THANKS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 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 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影响。
挑战
在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如何建立 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政府监管与政策支持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已不再是社会生产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①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②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

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

它是我们认识全球化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标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待历史、解释历史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1845-1846年所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

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一直到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趋势、发展动力、发展道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衡量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思想(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由神或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的事实所决定的。

它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

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广泛的分工使得人与人的交往联系具有了普遍性,从而使民族的、地域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成为可能。

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方面的相互依赖和联系,这就使得原来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打上了世界的烙印,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_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_邱海平

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_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_邱海平

社会科学研究 2008 3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邱海平摘要 马克思是最早提出全球化理论的思想家,他将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解为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和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正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最终将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并由此产生!自由人联合体∀。

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资本主义中小企业并没有像马克思的预言那样完全被大资本和大企业消灭殆尽,相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换句话说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矛盾时所使用的!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只包括了唯一的特定含义,即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

根据现代社会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存在和发展、规模经济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同时发展的事实,必须恢复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概念的二重含义,把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与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都理解为生产社会化的表现和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中小企业;马克思;生产社会化中图分类号F01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3-0029-05引 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巨大关注。

有关全球化问题的所有讨论都与资本主义这一对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早认识和论述全球化问题和趋势的理论家(1848)。

#在理论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全球化的,这是因为从历史起源上来说,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产业资本建立的前提之一,而商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

18世纪中叶开始,经过产业革命,产业资本确立了统治地位。

产业资本的发展同样必须以国际市场为前提。

对于任何一个资本或每一种形式的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来说,民族国家的范围永远是不够的。

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即追求无止境的剩余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理论上揭示的剩余价值规律,是推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时代变迁与恩格斯对马克思证券市场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时代变迁与恩格斯对马克思证券市场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28
2 0 1 7 年第 2 9 卷第 1 期
章 的运 动 中发 现运 行规 律 。

学报
马 克思 主义 证券 市 场理 论是 非 常丰 富 、 深刻、 全面 和极具 前 瞻性 的 , 直 到一 百多 年后 的今 天仍有 重要 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 对我们认识当下中国的证券市场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 、 恩格斯对证券市场两面性
的辩 证看 法 , 有 助于 我们 今天 防止 出现一 边倒 的 片面做 法 。证 券 市场 的诸 多 问题 , 暴 露 出市 场 机 制天 然 完 美 论、 市场 至上 论 的软肋 , 但 作 为生 产社 会 化 和资 本 社 会 化 的产 物 , 证 券 市场 在 促 进 资 本集 中 和大 规 模 投 资生 产、 优化 资 源配 置等 方面 有着 巨大优 势 。我们 一方 面要 继续 大力 发展 证券 市场 , 提 高直 接融资 比重 , 充分 发 挥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 1 1 - 0 8
作者简介 : 宫玉松 , 男, 山东莱 阳人 , 经济学博 士 , 山东财 经大学 经济学 院教 授 , 研 究方 向 : 政 治经 济学 、 经 济史 、 证 券市 场 ,
Em a i l : wi n t e r 68 @ 1 2 6. e o m。
宫玉 松 : 时代 变迁 与恩 格斯 对 马克 思证券 市 场理 论 的发展 及 其对 当下 中 国的启 示
时代变迁与恩格斯对马克思证券市场理论
的发展及其对 当下中国的启示
宫 玉 松
( 山 东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院 ,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1 4 ) 摘 要 : 随着 1 9世 纪 中叶铁 路股 票 的勃 兴 以及 l 9世 纪 晚期工 业股 票 的后来 居 上 , 证 券市场 发 生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

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真正的哲学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正是那些重大的时代性问题。

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宏观地看,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

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地、全方位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休闲方式。

基于数字化、虚拟化、时空压缩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人们的能动性、自由度较以前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度、广度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人类的生活实践获得了新的活动空间。

一种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网络社会”正在出现。

虽然“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不是割裂的、对立的,它必然以现实社会生活为背景,可以看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补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这种虚拟生活愈益独立于现实社会,人们社会生活的某些部分由于网络化而演变为一种独特性的网络社会生活,从而部分地取代现实社会生活的功能。

而且,现实社会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网络。

因此,如何看待“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地位与性质,如何处理它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如社会形态理论等)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对它的认识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时代精神,以及具体理论探索和把握的相关点。

另一方面,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发展相关,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迈入一个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包括资本、金融、生产、贸易、服务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新问题_基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新问题_基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思考
4.世界经济危机是世界市场不断成熟和资 本 主 义基本矛盾不断加剧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 矛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异化 ,生产 和 消 费相互背离,直至最后爆发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危 机 的 本 质 是 生 产 相 对 过 剩 。[6]在 过 去 ,当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出现局部的生产 过 剩 时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可 通 过 向 第 三世界市场的扩张乃至战争来缓解矛盾。而现在, 由于跨国公司在 全 球 范 围 内 进 行 资 源 配 置 、组 织 生 产,所以全球范围都出现生产过剩 ,过剩的产品 已 经
(世界性),而不是 国 际 经 济 中 各 国 经 济 的 相 互 联 系 (全球性)。通过抽象掉生产劳动者之间的个体 差 异 以及国与国的差 异 ,马 克 思 论 证 了 世 界 市 场 交 换 的 基础是无差别的 人 类 劳 动 ,并 揭 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由 于基本矛盾在世界市场已经无法转移而最终自我消 亡。世界市场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 。 世 界 市场的形成和不 断 扩 张 是 由 资 本 推 动 的 ,世 界 市 场 是资本主义发 展 的 高 级 阶 段 。 马 克 思 认 为,由 于 资 本贪婪的本性,当 国 内 狭 小 的 市 场 限 制 了 资 本 追 逐 利润的欲望时,资本就会跨越国界 ,在世界市场 上 寻 求增殖。他指出,“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 多 的 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 的 交 换地点的补充趋势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 广 以 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 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 中 ”[2]。
2.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交换的基础 。与马 克 思 在《资本论》中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讨论的生 产 者 个别价值与国民 价 值 相 比 ,国 际 价 值 是 一 个 更 抽 象 的 概 念 。[3]它 不 仅 抽 象 掉 了 生 产 者 个 体 与 个 体 之 间 的劳动差异,而且 还 进 一 步 抽 象 掉 国 家 与 国 家 之 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重新理解马克思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重新理解马克思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辩证法 2 黑格尔主义 1 革命 1 重新理解马克思 1 走进 1 认知主体 1 莎士比亚 1 背离 1 符号经济 1 符号 1 福斯塔夫式背景 1 生产 1 理论理性 1 理论哲学 1 狄更斯小说 1 政治经济学批判 1 意识形态批判 1 德勒兹诗学 1 异化 1 实践理性 1 实践哲学 1 后现代主义 1 历史唯物主义 1 历史 1 南斯拉夫实践派 1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1 价值主体 1 人 1 主体性批判 1 主体性 1 《问题域的转换》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马克思经济学 沉淀成本 成本补偿 价值实现 马克思 重读文本 生产社会化 比喻性概念 政治结构 意识形态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市民社会 劳动者主权论 全球化 中小企业 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上层建筑 ideologischen formen ideologie bewuβ tseinsformen
科研热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隐微写作 诠释学 葛兰西 美学的哲学基础 研究模式 真理 理论 现代性 感性活动 感性对象 市民社会 客观性 实践存在论美学 实践哲学 实践 实在 哲学 历史规律 公民社会 人民性 人学革命 书报检查

人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邱海平

人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邱海平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邱海平姓名:邱海平职称/职务:教授办公电话:82500215E-mail:haipingqiu@研究领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当代资本主义来校时间:1988教育背景学术访问,美国麻省州立大学,2006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98硕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88学士,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85(毕业年份)工作经历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991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辑(兼)社会兼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重要荣誉和称号1998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海外讲学经历学术访问,美国麻省州立大学,2006论文《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哥德巴赫猜想”?》,邱海平,《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13期《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邱海平,《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3期《生产社会化的二重发展与企业规模的变化》,邱海平,《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04期《中小企业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历史影响》,邱海平,《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02期《马克思关于企业规模的理论》,邱海平,《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02期著作《政治经济学》,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小企业的政治经济学》,邱海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资本论>的范畴和原理》,邱海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家庭财产保值增值指南》,邱海平,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革命建设发展论文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也在时代变化中得到了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创立了关于革命的理论;和平与发展时代创立了关于建设的理论。

从而形成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化、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发现、研究并解决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150多年了。

其间,由于时代特征不同,各国所面临的具体实际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完善和发展。

一、马克思、思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向世人表明了它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鲜明特征。

19世纪30, 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进人了大机器工业阶段。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随之爆发,由此而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间的矛盾尖锐对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斗争,这一时期发展到理论顶峰的空想社会主义却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德、从理性的层面去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却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考察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趋势,立足于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在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同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课题,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事实能够驳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立足实践,面对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永远具有当代价值,与世纪同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中,凡属基本原理而不是个别论断或词句,都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整体,并不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属于当代,一部分属于非当代。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体系,它必须面对当代。

不具有当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不论是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来看,都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必须始终坚持,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

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交换价值生产过剩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强调,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资本论》研究会召开之时,缅怀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及研究他的思想,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谈三个问题。

一、“老祖宗”不能丢“老祖宗”不能丢,即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不能丢。

之所以不能丢,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并能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其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只有深刻把握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并应用它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资本论》博大精深,其方法论有多种,如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等等,但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着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生产社会化理论与社会主义观念创新

生产社会化理论与社会主义观念创新


生产社 会 化的 历史 考察
马克 思恩 格斯 把“ 社会 化生 产 ” 看作 资本 主义 生产 的主要 特 点 , 并且 认 为 它与 资 本 主 义 生产 资 料 私人 占有 制是 矛盾 的 , 克思指 出过 : 生产 资料 的集 中和 劳动 的社 会化 , 到 了同它们 的 资本 主义 外壳不 能 相 马 “ 达 容 的地步 。这 个外 壳 就要 炸毁 了。 l 恩 格斯 也认 为 :新 的生 产方 式愈是 在一 切有 决定 意 义 的生产 部 门和 ”2 J “
展, 当代 发达 资本 主义 国家经 济 中 出现 了生产集 中化 和 分散 化 、 资本和 企业规 模 大型化 和 小 型化 同时并 存 的现象 和趋 势 , 原 有 的社会 主 义观 念形 成 了巨大 的挑 战。如 何 认 识生 产社 会化 的 发展 趋 势 和 社会 主 义 对 的前景 , 这是 历 史提 出 的重 大课题 。为此 我们 必须 正确 认识 生产 社会 化 的历 史 内涵 和时 代特 点 , 发展 马克 思 的生产社 会化 理论 , 坚定社 会 主义 理想 信念 。
本身 具有 两种 涵义 , 既是 与“ 它 自然 ” 相对 立 的概 念 , 也是 与“ 人 ” 个 相对立 的概 念 。与 此 相适 应 ,生产 社会 “
和 资本 主义 占有 的不 相容 性 , 也必 然愈 加鲜 明地 表现 出来 。 l 马 克思 恩格 斯 ”3 J
化” 也就具 有 了两 种基 本 涵义 。一 是指 由“ 自然 的” 成 人类 社会 所特 有 的 ; 变 二是 指 由“ 人 的” 个 变成非 个人 的, 即集 体的 、 类共 同 的 。 人
成 的社会 化 大生产 普遍 发 展 的历史 条件 下 , 论述 了社 会化 生产 力发展 与 资本 主义私 有制 之 间 的矛盾 , 进而 得 出 了资本 主义 私有 制 的“ 丧钟 就 要敲 响 了” 的结 论 。然 而 ,0世 纪 中后 期 科 技革 命 导 致 市场 关 系迅 速 发 2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论维度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论维度

收稿日期:2021-02-04作者简介:石少虎,男,山东临沂人,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基金项目:西安石油大学“立德树人”研究课题“以新时代逻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0303/140201912)。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论维度石少虎(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理论的时代价值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知,他们认为具体情况的变化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伯恩施坦和考茨基都曾以“过时”为借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但他们的尝试均告失败。

在西方哲学领域,萨特、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纷纷对过时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理论维度上体现在三个方面:强大的理论阐释力、深刻的理论批判力和科学的理论建构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过时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3-0072-05 0 引 言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776站在个人阶级立场上对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诋毁、污蔑的声音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就不绝于耳,其中最主要的攻击来自于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过时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解释当今的世界,并以此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本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价值观点,厘清“过时论”的各种论调并对其进行反驳,进而明确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理论维度的具体内容,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夯实基础。

1 马克思、恩格斯对理论时代价值的论述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社会历史中的个人,都必须在特定的历史中进行思想和活动,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马克思“社会化劳动”理论及其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实现

马克思“社会化劳动”理论及其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实现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项目(2021mgczd002);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23MYYA01)作者简介:张建云(1970—),女,辽宁阜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时代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2023 8No 8,2023 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3年8月Aug.,2023马克思“社会化劳动”理论及其在当今数字时代的实现张建云(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要: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劳动是指在劳动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条件下、以分工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的劳动”。

劳动与不同水平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分工协作的内容不同,社会化劳动的实现形式、程度也不同。

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化劳动主要表现为普遍商业化和企业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等。

在当今数字技术体系条件下,大数据成为新型的、起关键性作用的生产资料,不断消除社会生产中不必要的商业中介环节,促进各行业、各企业、各地区以及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素等超大规模网络协同,社会化劳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表现为数据资源全社会共同占有和使用、分布式与柔性化生产、管理自组织化、交往普遍化等新趋势和特点,对推动社会文明跃迁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社会化劳动;数字;大数据;互联网;分工协作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3)8-0001-07 社会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社会化劳动是一般,资本主义社会化劳动是个别、是特殊,是人类社会化劳动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普遍商业化和企业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等特点。

在当今数字技术时代,大数据成为新型的、起关键性作用的生产资料,随着劳动日益与数字技术体系相结合,社会化劳动在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趋势和条件下,不断消除社会生产中任何不必要的商业中介环节,促进生产与消费相融合,促进各行业、各企业、各地区以及各生产环节和要素的超大规模网络协同,社会化劳动日益呈现为去中介化及分布式、柔性化生产、管理自组织化及交往普遍化等新趋势和特点,对推动社会文明跃迁具有深远意义。

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研究

生产社会化理论是全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的理论概括,马克思根据19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历史状况和主要趋势,把生产社会化主要理解为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并认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矛盾,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结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出现了生产集中化和分散化、资本和企业规模大型化和小型化同时并存的二重化现象和趋势,给我们提出了必须重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的重大课题。

一、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范畴的主要涵义在马克思(包括恩格斯)的理论中,“生产社会化”是用来表达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的范畴。

“生产的社会化”是与“生产个人化”、“生产分散化”相对立的,生产社会化在生产规模上造成的结果和主要特征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因而它又是与“生产小型化”相对立。

实际上,马克思主要是在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这一含义上来运用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的,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企业规模发展的理论中得到证实(注:邱海平.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8).)。

马克思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的、区别于以前一切社会生产的特征,就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及其发展,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和大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资产阶级正是依靠生产社会化来战胜小生产的。

在生产社会化的过程中,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而得以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恩格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在《反杜林论》中对生产社会化从生产资料、劳动过程、劳动产品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明确地表达了生产的社会化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观点。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619-634.)但是,我们看到,马克思基于机器和大工业的建立,对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时,似乎过于强调了生产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忽略了他自己曾经论述分工时所提出的正确理论,从而忽略了对生产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具体分析,似乎任何生产的一体化发展都是可以不受限制的、无条件的,以至于资本集中的程度可以达到超地区、超部门,从而达到整个国家的水平。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内容摘要:理论是时代的声音,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

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任何别的理论一样具有时代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科学的方法论使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品质,使时代化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影响力就穿越了时空和阶级局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开放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问题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19世纪中期西欧社会问题的理论回应,时代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然而,在远离了那个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生机勃发,在世界传播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又有一个时代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理论的时代特质,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问题所决定的; 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后继者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后继者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理论上讲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思想的认识程度,从实践上讲取决于对现时代问题的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解答。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

理论的时代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时代特征和对时代问题的回答程度。

理论所指的对象是现时的、生动的、变化的,时代的变迁会使研究对象发生变化; 时代问题的消解,标志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针对性的丧失,也表明这种理论的历史使命完成,因而任何一种理论就其问题指向来说都有其时代性。

理论的时代性,就其积极方面表现为理论本身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和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所处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方面。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社会关系、社会伦理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作者:邱海平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是最早提出全球化理论的思想家,他将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解为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和理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认为,正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最终将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并由此产生“自由人联合体”。

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资本主义中小企业并没有像马克思的预言那样完全被大资本和大企业消灭殆尽,相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换句话说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矛盾时所使用的“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只包括了唯一的特定含义,即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

根据现代社会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存在和发展、规模经济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同时发展的事实,必须恢复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概念的二重含义,把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与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都理解为生产社会化的表现和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中小企业;马克思;生产社会化[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8)03-0029-05引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巨大关注。

有关全球化问题的所有讨论都与资本主义这一对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早认识和论述全球化问题和趋势的理论家(1848)。

在理论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从来就是全球化的,这是因为从历史起源上来说,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产业资本建立的前提之一,而商业利润主要来源于国际贸易。

18世纪中叶开始。

经过产业革命。

产业资本确立了统治地位。

产业资本的发展同样必须以国际市场为前提。

对于任何一个资本或每一种形式的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来说,民族国家的范围永远是不够的。

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即追求无止境的剩余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理论上揭示的剩余价值规律,是推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全球化对于不同国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

对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趋势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对工人阶级利益和历史地位的关怀,也正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焦点。

而恰好在关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论分析和预言中,马克思的理论既有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后一点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概括地说,这个问题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就是生产集中化、大型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发展到极致,最终将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相冲突,从而必然导致工人有组织的革命,并极为容易地改变资本主义组织,建立起一个没有旧的社会分工的新的社会和经济组织。

然而,直到今天为止,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际现象是,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与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是同时并存的,在企业形态上,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是并存共生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被大企业所消灭。

本文的核心就在于讨论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这一冲突或矛盾。

一、马克思生产社会化范畴和理论的要义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生产社会化”是用来表达资本主义生产力主要特征的范畴。

“生产的社会化”是与“生产个人化”、“生产分散化”相对立的,生产社会化在生产规模上造成的结果和主要特征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因而它又是与“生产小型化”相对立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要是在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这一含义上运用生产社会化范畴的。

因此,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也就是一种生产规模理论。

顺便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从来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资本论》的理论都贯穿着生产社会化的思想。

首先,马克思提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达到一定的最低限额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资本家,只有雇佣到足够数量的工人,才可以使其生产成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否则,他只是一个“小业主”。

历史也正是如此。

马克思指出,“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就生产方式本身来说,例如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除了同一资本同时雇佣的工人较多而外,和行会手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马克思不仅系统地论述了协作生产相对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的优越性,而且进一步论述了在简单协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分工在提高资本的生产效率方面的优越性。

同时,在关于分工的理解上,马克思比亚当·斯密更进了一步,他正确地区分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协作生产和分工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本线索。

在关于机器生产的分析中,马克思认为,过去的劳动协作和劳动分工已经让位于机器的协作和机器的分工,“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工人在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在机器生产中,机器“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

与此相适应,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得到惊人的扩大,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也提高了。

马克思系统地描述过机器生产在技术上和规模上对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革命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提出他的资本积累理论奠定了历史基础。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资本积累理论中,马克思更是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最终结论。

其中,资本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资本集中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竞争和信用是它的两大杠杆,马克思认为,正是在这两大杠杆的作用下,资本集中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本积累的发展速度。

而资本集中,就是资本对资本的剥夺。

“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顺便指出,恩格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在《反杜林论》中对生产社会化从生产资料、劳动过程、劳动产品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

明确地表达了生产的社会化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观点。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也直接受到马克思理论的影响。

我们可以明确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重大结论的。

如果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实际历史完全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来发展,那么,我们相信,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结论也将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观察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会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呈现出比马克思的理论更为复杂的情况,即在生产的大型化和集中化不断发展的同时,生产的小型化和分散化也得到了几乎同样的发展。

而生产的小型化和分散化正是以中小企业的大量建立和发展表现出来的。

二、当代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生产的小型化、分散化趋势如果说在马克思时代、列宁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那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生产和资本分散化与生产和资本集中化这两种相反的趋势同时并存,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

就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来说,突出的特点并不在于集中和垄断的无限发展,而是相反,集中和垄断的发展受到分散化和小型化的某种抵消或限制,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组织在结构上表现出复杂性。

尽管各个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各个国家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历史、行业分布、平均规模、技术水平、经济绩效、国际化程度、存活率等方面各有区别,但一个基本的共同特点是,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企业总数中占绝对多数,平均占到95%以上。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态势也基本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换句话说,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的坟墓;相反,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全世界的中小企业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新的发展。

即使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之所以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中小企业在提供税收、创造就业、维护竞争、促进技术创新、扩大出口、实现机会均等、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对于每个国家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是典范。

每一个发达国家在实行中小企业政策的时间、主要目的、具体政策及措施等方面是各有区别的,但是,制定积极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却成为所有发达国家1970年代以来的一个共同趋势和特点。

第二,现代生产体制的变化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适应于市场需求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特点,与“福特制”的大规模生产体制不同,出现了小批量灵活性的生产体制,这种所谓“后福特制”的生产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把原来是企业内部生产的某些部分外包给众多的中小企业,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

日本的系列生产体制(或者叫“下包制”)是这方面的典型。

同时,这一趋势以不同的方式普遍地存在于各个发达国家。

在这一变化中,企业内部分工明显地转化为市场分工或者准市场分工关系(中间组织)。

第三,现代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当代生产技术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传统的机械化技术和电气技术本身要求资本和企业的大型化,而当代新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小型化。

在微型计算机产业兴起的初期都是“小本经营”的中小公司唱着主角戏,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是这方面的典型。

在当代新技术革命中,围绕计算机发展出一个相关的技术群,通过一种类似“食物链”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具有极大市场的电子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技术群的兴起,正是计算机行业涌现出大量中小企业的基础。

在计算机行业中,无论是硬件制造,还是软件的发明,都存在着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和平共处的现象。

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的发展同时并存,相互促进,并不存在完全的互相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