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湘教版2019)(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至第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湖南省大量人口外流对当地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留守儿童的比例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叙述合理的是().单一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上升B.生活与旅游空间区域趋于重叠.影响我国乡村旅游设施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因素有()城市乡村差距③自然环境变化④经济发展水平B.①④C.②③D.②④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D.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数量增加1999—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链延长B.促使经济作物占比上升.会降低粮食安全水平D.吸引省外人口大量迁入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特点的成因可能是().耕地面积锐减B.气象灾害C.粮食价格上涨D.劳动力短缺.根据图示可得,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在1.3左右,属于人口超载类型。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

高中地理教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师生们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其中,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是一个很好的示例,本文将从概念定义、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定义城市内部的空间演变,指的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地理现象,例如城市用地的改变、人口分布的变化、交通系统的升级、产业聚集区的形成等等,都是城市空间演变的表现。

它们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和变革。

二、案例分析1. 北京CBD的演变北京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与朝阳区的中心地带,是北京最繁华、最集中的商务区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CBD的发展经历了个阶段:起步发展期(1984-1994)、高速发展期(1995-2008)和成熟发展期(2009至今)。

在起步发展期,北京CBD主要是以国家部委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机构、科研机构、传媒企业等为主,大型商业建筑较少,交通设施还未完善。

到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北京CBD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商业地产建设大幅增长,都市雕塑“聚能100”、金融街、世贸天阶等高楼大厦逐渐崛起。

成熟发展期目前正在延续,北京CBD已成为国家的投资重点和政策支持重心,新的CBD城市规划正在出台,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香港的土地利用问题香港位于中国的南部沿海,是一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香港政府在60年代时开始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其中住宅用地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香港的工业化程度较高,很多工厂建在市区内,这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香港政府开始实施土地再开发计划,将固定设施转换为住宅区并配备公园绿地等休闲设施,使得香港的城市环境得以改善。

三、教学效果通过对城市内部空间演变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历史演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知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历程及演变_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历程及演变_2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 (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3一级类10二级类
一级类 农用地 (黄、绿色系)
建设用地 (红色系)
其他土地 (蓝、灰色系)
建设用地
二级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等; 交通水利用地:铁、公、机等; 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特殊用地 水域、自然保留地
提出申请 开展评估 修改规划 成果审查 规划审批 备案
•能否进行 规划修改
•由县人民 政府提出 申请
•委托单位
•确需修改 编制修改 方案
•报请上级 国土资源 部门审查
•编制规划 评估实施 报告
•不同意修改 ,回复县、 •申报材料 人民政府
•经原批准 机关审批
•区级规划 报省级审批
•不同审批机 关,规划修 改备案材料 有所差别
11 建设占用耕地
12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13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指标属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指标: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 用地规模等。
——必须实现 预期性指标:建设用地规模 、交通水利用地规模、其他建 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土地用途区)
(1)建设用地管制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4个分区) ➢ 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规模边界按照有利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在与其他 相关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划定。优先选择有 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集约用地的方案,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 ,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涵盖规划期内将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新增的建 设用地,划分为城镇、村庄、工矿等不同类型。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一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方式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人口增长导致城市扩张和农村用地的转移。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用地也会被转化为农田或其他用途,以满足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农业用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服务业用地。

此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部分土地用于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

最后,自然灾害的影响也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

洪水、地震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破坏土地的利用能力,迫使人们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农田和自然景观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土地的破碎化。

原本连续的生态系统被分隔开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萎缩和破坏。

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下降。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影响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大量的水源地和湿地被转为城市建设或农业用地,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加剧了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释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对气候产生了影响。

三、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演变特征。

在时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会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而不断累积,并且会出现滞后效应。

例如,一些生态系统的衰退可能在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几十年后才显现出来。

在空间上,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地区。

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更大,而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概论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注: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第一篇1.“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2.埃及公元前252023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

城为长方形,用墙分为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挤满250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区相同,有10~到11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档阶层的居住区。

3.P 007 卡洪城平面图(绘)4.城乡化的含义:城乡化这一概念最简朴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过程,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长。

②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的多雨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③土地及地区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城市拥有比较集中的用地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便于建设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涉及铺装的路面、上下水道,其他公用设施,可以有较多的文化设施,这与农村的生活质量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城乡化也成为城市化,由于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或其规模的不同。

城乡化水平指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城乡化发展的S型曲线(绘)P 013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乡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干达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加速阶段——当城乡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高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长,城乡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成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基础设施的定义及范围(精)

基础设施的定义及范围(精)

基础设施的定义及范围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

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

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基础设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质划分为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直接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总的来讲,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1. 住宅区、别墅、公寓等居住建筑项目2. 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等办公商用建筑项目3. 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动力项目4.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道桥、隧道、港口等交通运输项目5. 水库、大坝、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项目6. 电信、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1工程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六大系统:A. 能源供应系统: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暖气等;B. 供水排水系统: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C. 交通运输系统: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

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单选题]1.下列关于市域城乡空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历年真题]A.市域城乡空间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江南博哥)农业开敞空间、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四大类B.按照生态敏感性分析对市域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可以分为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四类C.市域城镇空间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主要的组合类型有: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等D.独立布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与城乡居民生话具有密切联系,应该纳入城乡人均建设用地进行平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也可以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等。

B项,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

D项,独立布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指独立于一般城镇建成区的区域性水、电、气、电信等设施所占用的土地,一般与城乡居民生活无直接关系,因此规划中应单独列出,不宜作为城镇或乡村人均建设用地进行平衡。

[单选题]2.下列关于市域城镇空间组合基本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历年真题]A.均衡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其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分布比较均衡,首位度相对低B.单中心集核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其他城镇是中心城区的卫星城镇C.轴带式的市域城镇空间,市域内城镇沿一条发展轴带状连绵布局D.分片组群式的市域城镇空间,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比较薄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市域城镇空间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主要有如下几种组合类型:①均衡式。

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的分布较为均衡,没有呈现明显的聚集。

②单中心集核式。

中心城区集聚了市域范围内大量的资源,首位度高,其他城镇的分布呈现围绕中心城区、依赖中心城区的态势,中心城区往往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65-06 收稿日期 2023-06-25摘 要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

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

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Abstract The renewal of university building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eed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oupled changes in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t Zhejiang University's Xixi Campu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he building's body can be renew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o as to make it inclusive of each other in time, space, function and reason.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symbiosi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pace empowerment and cultural renewal" is proposed, i.e.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created as a container to carry the three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le the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preserved in its historical appearance so that it blends in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sign strategy is to create a container for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the inside, while preserving the historic landscape on the outside.Keywords Campus regen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patial empowerment, Harmony and symbiosis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Renewal of Campus Building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s an Example段昭丞 | Duan Zhaocheng 王 静 | Wang Jing 董丹申 | Dong Danshen 李静源 | Li Jingyuan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作为人才的摇篮,兼有养成人性,启迪心智之使命[1]。

学校土地可以改用途吗

学校土地可以改用途吗

学校土地可以改用途吗学校土地可以改用途,但在改变用途之前需要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程序。

以下将从法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详细探讨学校土地改用途的可行性和相关问题。

首先,学校土地改用途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规划法,土地的使用性质应当符合规划,并且需要通过相关行政部门的批准。

学校土地一般是规划为教育用地,如果要改变用途,需要提出用地变更申请,并获得批准。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空间规划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用地发展和利用的重要依据,学校土地的改用途需要同时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否则改用途申请可能被驳回。

其次,学校土地改用途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学校土地一般位于城市或城镇中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如果学校为了经济利益而改变土地用途,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改变用途后可能会引起社会舆论和家长学生的不满,对学校的声誉和招生情况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学校土地的改用途需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的要求,否则可能面临违法问题,引发风险。

此外,学校土地改用途还需要考虑社会的影响。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其土地使用应当符合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果学校为了个别利益而改变土地用途,可能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公平。

此外,学校土地的改用途也需要考虑周边居民的利益和意见,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改用途可能会引起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土地改用途的可行性需要综合考虑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因素。

在提出改变用途申请之前,学校应当进行详尽的调研和分析,评估改用途可能带来的利和弊,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另外,改变土地用途的程序要依法办理,并确保改变用途后仍能履行教育职责,不损害师生的合法权益。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方法和技术也在 不断进步。传统的空间模拟方法主要有元胞自动机、遗留程序法和随机森林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描述不够准确、时空 分辨率较低、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 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方法也不断创新,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和 基于过程的模型等。
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包括 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权属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自然因素 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空 间模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过程、趋 势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预测。

基本内容
CLUES模型的应用案例较多,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在西班牙马德里地区, CLUES模型被用于模拟1990年至2010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发现该地区的森 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城市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在广东省 佛山市,CLUES模型被用于模拟1990年至2015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发现该 地区的农业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同时,该模型也被用于评 估不同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 展——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是当今全球最为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 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模拟是制定科学合 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次演示将介绍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模拟的进展,并重点阐述CLUES模型及其应用。

大学城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

大学城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
0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通过研究城市形态,优化大学城空间布局,提升 城市整体品质。
03 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大学城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面临的实际问题 ,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研究范围与对象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某地区大学城为例,探讨其土地利用与城市形 态问题。
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大学城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空间 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
大学城土地利用与城 市形态
汇报人:
2023-12-08
目录
• 引言 •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问题 • 城市形态演变及其机制 • 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互动关系剖析 • 优化策略与建议提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学城作为城市重要 组成部分,其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土地利用变化
教育科研用地逐渐减少,居住、商业、公共服务 等设施用地增加,土地利用趋于均衡和复合。
空间结构变化
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空间结构更加复杂和 开放。
交通系统变化
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出行 方式多样化,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驱动力解析
政策法规引导
政府政策推动大学城与城市融合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
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强度影响
02 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影响城市建筑
风貌和天际线。
交通组织影响
03
道路、交通设施等土地利用规划影响城市交通流线和
出行方式,进而塑造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对土地利用反馈作用分析
城市功能需求引导
01
城市形态演变引导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变化

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用地演变及适宜性评价

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用地演变及适宜性评价

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用地演变及适宜性评价一、引言雄安新区是总领导主持的国家大事,是新时代下我国发展的重要布局,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开创的区域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尝试。

作为新时代下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并注重创新和实践。

其中,三生空间的用地演变和适宜性评价是雄安新区构建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概念入手,探讨三生空间用地演变的过程和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从而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

二、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概念三生空间是指城市共同体,也是城市发展的“三级空间”,包括城市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交汇部分、城市建设的功能部分和自然资源的部分。

在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构建是建设宜居城市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生空间涉及到城市中生态空间、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三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相互依存、互动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雄安新区的宏观发展框架。

1、生态空间:生态空间主要是指雄安新区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土地、水、大气、草地、森林、动物、植物等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建筑物、交通道路等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资源等。

无论是保护还是恢复生态资源,生态空间的建设都是保证雄安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空间:社会空间主要是指雄安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服务场所、社区设施、安全设施等。

社会空间的建设关系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宜居程度、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空间:经济空间主要是指雄安新区的经济资源,如土地、能源、人力资本、市场资源等。

经济空间的建设关系到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三、三生空间用地演变的过程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三生空间的用地演变过程比较复杂,这需要对三生空间用地的变化和演进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1、生态空间用地演变:生态空间的用地演变主要表现为农用地向城市和工业用地的转变、湿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建筑物的过度开发等。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教育用地是指划定用于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土地,并为其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服务设备,以满足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生生活等各种需求。

教育用地是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一部分,包括学校、大学、研究所、培训机构等各种类型的教育用房和附属设施。

教育用地的基本特点是公共性和非营利性。

教育用地的基本任务是为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推进知识传授、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因此,教育用地的发展应该根据需求和社会价值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点,保障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

教育产业是指在教育领域内从事各类教育活动和商业经营的企业和组织,包括学校、培训机构、出版社、教育咨询机构、教辅服务机构、教育科技企业等。

教育产业以知识传递、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基础,旨在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和学科推广活动,从而满足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教育价值的需要。

教育产业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四种类型:1. 基础教育产业: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

基础教育产业是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教育事业中最大的一部分。

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未成年人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2. 高等教育产业:包括大学、研究所、学院、专科学校等。

高等教育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发挥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3. 职业教育产业:包括各类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

职业教育产业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培养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储备,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4. 教育辅助产业:包括出版社、教育媒体、教育征信、评估机构、人力资源公司等。

教育辅助产业是教育产业为核心的补充和配套。

教育辅助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为教育产业提供可靠的支持和服务,加强对社会的传播和需求。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

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教育用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用地是指用于建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及其附属设施、教育产业园区等的土地。

本文将就教育用地的定义及教育产业分类进行探讨。

一、教育用地的定义教育用地是指为教育机构而设置的用于开展教学和培训的地。

教育用地是指为教育机构使用的土地,包括建筑用地和设施用地,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周边环境的用地。

教育用地应根据学校规模、类型和设施需求等因素,具体而定。

教育用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为了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教育用地应当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教育用地应当便于学生、教职工等来往,为教育机构的教育、科研、生活活动提供便利;其次,教育用地应当符合当地教育政策和规划,顺应市场需求,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最后,教育用地应当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社会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教育产业分类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教育行业向全国范围内的多元化产业集群的转变,教育产业不仅涉及到教育本身,还密切关联着所有行业和领域。

通过教育产业的分类,可以更好的了解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学前教育产业学前教育包括婴儿、幼儿、低年级儿童等早期教育和看护服务。

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2.基础教育产业基础教育产业是指对适龄儿童进行的义务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旨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合作的能力。

3.高等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它们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同时开展创新和研究。

高等教育产业是教育产业的核心领域,是一个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培训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是指针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教育和培训服务,包括职业、技术及语言培训等。

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方案申请报告范本

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方案申请报告范本

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方案申请报告范本标题: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方案申请报告目录:1. 背景介绍2. 变更原因分析3. 变更方案及效果预测4. 进展计划5. 申请理由及建议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变化,幼儿园的办学场地可能需要进行变更。

本次报告旨在申请对办学场地进行变更,以满足幼儿园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变更原因分析1. 场地不足:目前的办学场地已无法满足幼儿园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导致教学环境的拥挤和不适。

2. 城市规划变化:周边的城市规划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办学场地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3. 教学条件不足:现有场地的设施设备满足不了幼儿园对于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三、变更方案及效果预测1. 场地选址:根据城市规划和教育部门指引,寻找符合条件的新场地。

2. 设施设备规划:对新场地进行规划,确保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3. 效果预测:新场地能够解决原有场地不足的问题,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

四、进展计划1. 场地调研: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对周边的场地进行调研,选择符合条件的场地。

2. 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新场地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3. 设备采购:制定采购计划,确保新场地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4. 搬迁计划:制定搬迁计划,确保幼儿园能够顺利地迁入新场地。

五、申请理由及建议1. 申请理由: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方案,新场地的变更是必要的,符合幼儿园的发展需要。

2. 建议意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审慎考虑本次申请,提供支持和指导。

结语本次变更方案申请报告是对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提出,也是对相关部门的建议和期望。

幼儿园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注,确保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幼儿园办学场地变更方案申请报告六、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办学场地变更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以下实施方案:1. 场地调研:委托专业的调研机构,对周边的场地进行详细的调研,包括场地的地理位置、土地规划、环境设施等方面。

学校土地调规申请报告

学校土地调规申请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设施日益完善。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拟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调整。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项目背景1. 学校基本情况我校成立于XXXX年,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公立学校。

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学生XXXX人,教职工XXXX人。

为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我校计划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规划调整。

2. 现有建设用地情况我校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主要用于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设施建设。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已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亟需调整。

二、调整原因1. 教学设施不足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原有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已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现有用地范围内新建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

2. 运动场地不足学校现有运动场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需求。

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校计划在现有用地范围内新建运动场地。

3. 环境美化需求为提高学校整体环境,我校计划对现有用地进行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学校形象。

三、调整目标1. 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调整建设用地规划,新建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新建运动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 优化学校环境通过绿化、美化改造,提升学校整体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调整方案1. 教学楼建设在现有用地范围内,新建一栋教学楼,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可容纳XXXX名学生。

2. 宿舍楼建设在现有用地范围内,新建一栋宿舍楼,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可容纳XXXX名学生。

3. 运动场地建设在现有用地范围内,新建运动场地,包括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总占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

4. 绿化、美化改造对现有用地进行绿化、美化改造,包括种植树木、花卉,铺设草坪,增设景观小品等。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津政函〔2019〕77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津政函〔2019〕77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津政函〔2019〕77号市教委:《市教委关于报审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的请示》(津教请〔2019〕2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天津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范围为全市域,规划期限为2018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2年,远期至2035年。

三、要紧紧把握“一基地三区”定位要求,不断优化全市教育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办学条件,合理预留教育发展空间,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到2035年,规划全市基础教育学位达到约279万个,满足全市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重点在滨海新区、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区西北部等地区预留高等教育办学空间,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多个高等教育聚集区;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形成“一园”(海河教育园区)、“两区”(中心城区职业教育聚集区和滨海新区职业教育聚集区)、“多点”(依托多个辅城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设施)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总体结构;整合继续教育资源,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其他类型教育设施布局。

四、《规划》是指导全市教育设施建设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你委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规划》宣传及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各区制定教育设施年度建设计划,确保教育设施建设项目落地。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9年7月16日——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
秦淮区学校空问布局分析 2 0 0 5 ~ 2 0 1 5 年 间 ,秦 淮 区 小 学 由 5 6 所撤并至4 5 所,


数量持续减少。 2 0 0 5 ~ 2 0 1 O 年 撤并8 所 ,新 增 1 所 。 增 加 的 学 校 为 八 宝 东 街 小 学 、 象 房 村 小 学 、 致 和 街 小 学 、 正 学 路 小学 、百
花巷小学 、大 阳沟小学、颜料坊小学和承恩里小学。增 加 南京市银龙花园小学 ,位于光华路街道内。
建 t 究 \G — U l H U A S H E J
2 0 1 0 ~ 2 0 1 5 年 撤 并4 所 ,无 新 增 。撤 并 的 小 学 为 户 部 街小 学、二条巷小学 、东水 关小学与砂珠巷小学 。

4 - / 般 , } : i 1 6 季 , t / 如 . 。 、 一 :






… —



/ 嚣 麓
- _
昌 三 兰 兰…

、 、 一 ’ 一 ~; 誉 藏
图1秦 淮 区地 理 位 置 分 析
大 ,I  ̄ P 2 0 1 0 、2 0 1 5 年秦 淮 区 小学 较 2 0 0 5 年 分布 范 围更 广 。
4 . 三个时期的标准差椭 圆均位于 秦淮区西北位置 ,秦 淮 西 北 区 占据 了秦 淮 区 6 8 %的小学资源。
i 蒹 i 港拇 l 釜 筢 : = : = = i 蕊 强 i 器 瓣 ‘ 箍
: 搿 勰: w ; 蒜嚣蒋 ,


、.
嚣 饕 u ・ ~ 蚺¨

: 拍 l : 嚣 : ’ 嚣 … ’

图3秦淮区用地置换学校
发生 用地 置换的1 8 所学校 中 ,3 所学校异地重建 ,1 5
所学校被撤 并。
学校 名称 致和街 小学 秦淮 第二实验 小学 光华门小学 变更形式 撤并 异地 重建 异地重 建 异地 重建 撤并 撒并 撤 并 撤并 撒并 异地 重建 异地重建 变更后用地名称 秦淮 区教育局 秦淮 区教育局 危房改造项 目指挥部 危房改造项 且指挥部 小西湖幼儿 园东水 关园 南京市职工学校 教 师进修 学校 瑞金路小学过渡用地 郑和 外国语学 校小学部 夫子庙小 学 秦淮市特殊教 育学校 变更后用地类型 A1 A1 A1 A1 A1 2 A 3 2 A 3 2 A 3 3 A 3 3 A 3 3 A 3 4
二、学校用地置换分析 2 0 0 5 — 2 0 1 0 年 间 , 秦 淮 区 发 生 用 地 置 换 的 小 学 共 有
1 0 所 ,2 0 1 0 ~ 2 0 1 5 年 间 发 生 用 地 置 换 小 学 有8 所 。 用 地 置 换 主 要 发 生 在 原 学 校 密 度 较 高 的 区 域 ,使 得 秦 淮 小 学 分 布 更 趋均 匀 。 其 中 ,1 所 置换 为商业服 务业 设施 ,2 所 置 换 为 居 住
大阳沟小学 东水关小学
表1 2 0 0 5 — 2 0 1 5 年秦 淮、建邺 小学 变化 利用Ar c G I S,分析秦淮 区小学分布的地理位置变化 。
秦 淮 区 邻 接 鼓 楼 区 、 建 邺 区 、 玄 武 区 的地 域 ,小 学 数 量较 多 ;邻 接 雨 花 台区 、 江 宁 区 的地 域 ,小 学 数 量 较 少 。 撤 并 小 学 多 发 生 在 秦淮 地域 中 心 位 置 。 对秦 淮 区 进 行 中心 要 素 分析标 准 差 椭 圆 分析 得 到 : 1 . 虽然秦 淮 区小学在2 0 0 5 年 ̄ J l 2 0 1 5 年 问 数 量 上 发 生 了锐 减 ,但 秦 淮 区 小 学 中 心 要 素 的 位 置 只 发 生 了 些 许 变
5 6 8 1
b . 2 0 1 0 年
c . 2 0 1 5 年
图2秦淮小学核 密度 分析
时 间 2 0 1 0 篷 2 0 1 O 年~ 2 0 1 5 年撤 并 2 01 0 年~ 2 0 1 5 年 新增 2 O l 5 年
秦淮 区 4 9 d 0 4 5
用地 ,1 所置换 为道路与交通设 施用地 ,1 4 所 置 换 为 公 共 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化 ,均处于2 0 1 3 年区划调整前的秦淮、 白下交界 附近。 2 . 三个时期的学校 分布 方向基本不发生变化 ,标准差 椭圆长半轴 所指方 向均 为西北 一 东南 方向 ,保持 了分布 方 向性 明 显 的特 征 。 3 . 2 0 1 0 、2 0 1 5 年标准差椭 圆的短轴及面积较2 0 0 5 年 更
● 李娈 琼 杨博 武学
现 代 化 进 程 加 速 ,城 市 用 地 规 模 不 断 扩 增 ,大 城 市 的
人 口增加 ,原有的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 已不能满足 人们 的基本需 求。该项 目利用 实地调查 、影像 图分析的方 法对 南京市 秦淮 区2 0 0 5 — 2 0 1 5 年 基础教育 设施 分布变化 情况进行考察 ,分析其在该时 间段 内的空间演 变机理 ,并 结 合 用 地 置 换 的 方式 和 条件 对该 演 变机 理 形成 的原 因进 行
秦淮 区小学数量 变化情 况如 下表 1 。
时 间
秦 区
蟊 麓
a . 2 0 0 5 年
4 9

盍 臻 =

蓬 藩 囊 =
2 0 0 5 笠 2 0 0 5 年一 2 0 1 0 年撤 并 2 0 0 5 年一 2 0 1 0 年 新增 2 0 1 0 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