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定稿没有改动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学习活动单学习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活动要求:各人自读,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各组将读不准的字词抄到黑板上→组内对照黑板解决疑难字词→组内自选方式读准课文→全班展示)活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文意。

(活动要求:结合注解各人独立翻译全文,画出疑难字词→组内或组间交流解难→组内自选方式翻译课文,画出重点字词,整理于黑板上→组内互相指正,修改→对照黑板,组内解说→全班展示)活动三、分析“闲”意,揣摩心境。

1、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其“闲”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吗?(活动要求:各人独立找出句子,分析→组内讨论,说原因→各组自选方式向全班展示)2、文中的“闲人”到底怎样理解呢?(活动要求:各抒己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活动四、拓展延伸,情感深化假如作者与张怀民来一番倾心畅谈的话,空有一番抱负且天性豁达乐观的苏轼会说什么呢?(活动要求:自读链接材料→对照课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选方式全班交流)资料链接: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文说》)※为何苏轼在被贬后却依旧有此闲情呢?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1101),21岁出蜀进京时,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奋厉有用世之志。

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贬海南,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以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消解痛苦。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定向·诱导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

2、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自学·探究课前自学1、知作者,明背景苏轼,字,号,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弟弟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所谓“乌台诗案”“乌台”又是御史台的习惯说法,那是因为据《汉书·朱博传》里记载,御史府(台)中有许多柏树,常有数千只乌鸦栖息在树上,晨去暮来,号为“朝夕乌”。

因此,后人将御史台称为“乌台”。

苏轼案是被御史李定等人告发。

罪名是反对变法,诽谤朝廷,对君不忠,都是从苏轼诗文中寻章摘句找出来的。

所以称“乌台诗案”.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课堂学习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二、二读课文,翻译理解。

要求:读一句,译一句。

解释:欣然:遂:盖:相与:但:中庭:翻译: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三、三读课文,赏析课文: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四、小结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讨论·解疑你的疑问:反馈·总结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简单介绍苏轼(年代、字、号、“三苏”等)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在堂上背诵课文;能记住重点字词意义(户、欣然、念、遂、空明、盖、耳等)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运用“三读法”,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诵、品味写景的句子,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月”景的优美;品读议论性语句,能结合写作背景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作者微妙的情感。

一读:读懂、读顺课文;二读:读懂课文内容;三读:读中品优美语句,读中悟作者感情。

【学习过程】加油!-------------过关等级 A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遂.寝.藻荇.竹柏.2、准确朗读课文,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过关等级 B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根据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文言文字词的积累,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真的读懂文章了吗?请回答下列问题,进入下一关。

【温馨提示: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问题】作者为何“起行”?作者为何去寻张怀民?他为何只去找张怀民?他们所见夜景如何?面对月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综上所述,此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分别在文中标识。

【温馨提示:圈点勾画法】三读:读中品、读中悟【你的小组呢?一起来解决吧!】 -------------过关等级 C1、品月景【温馨提示:品读月景之前,请将课文有感情地再朗读一遍,闭上眼睛,进入景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月”景的优美。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学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预习导学1、收集展示与月有关的古诗句。

2、作者简介苏轼,______(朝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____________并称“三苏”,是“_______________”之一。

3、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遂至()藻荇()二、讨论展示1、齐读原文2、自由阅读课文,各小组根据注释进行翻译,将不懂之处划出来,班上交流。

三、探究点拨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的夜景如何?3、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练习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5)怀民亦未寝()(6)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2、熟读并当堂背诵五、评价反思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人教版八年级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27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美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

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一、学前热身猜猜看:他是谁?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元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二、学海导航同学们,古往今来,山川景物,日月草木,曾勾起文人多少感慨,几多情怀?才华横溢的苏轼仕途不畅,频遭贬滴,但他却活得旷达洒脱!只要活着,他就不放弃机会,就要拥抱自然造化的一切,生命不在于时间的短长,而在于质量和过程。

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潇洒?试问,庸陋之辈可有此般兴致与胸襟?《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三、出海储备亲爱的学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语文快乐之旅就要出发了,在这次航海中假如你遇到了困难,千万不要忘了运用老师为你准备好的知识储备,它们会帮助你战胜风浪,使你顺利抵达彼岸。

资料一:2000年法国《世界报》这样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的确,苏轼21岁中进士,13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

他从青少年起便抱有济世之志,可是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 岁(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任职上苏轼备受监视,近乎流放。

这期间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闲暇时纵情山水,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不朽篇章。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板书文题)二、作者、写作背景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

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

经圣元年(1094)。

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三、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朗读:⑴读准字音: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⑵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教学目标: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教学重难点: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教学步骤: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播放一组月色图让大家欣赏。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二、简介作者。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三、读熟课文。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巩固。

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四、读懂课文。

1、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多媒体展示“赏月图”)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讨论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六、感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设计班级小组姓名编号:学习目标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2、品味:感受文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感悟: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品味学习难点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1、我知道苏轼的作品有《》、《》、《》、《》、《》等。

2、我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写出易读错的字并注音)(1)(2)(3)3、我能对照注释,解释全文。

(写出重点字词并解释)(1)(2)(3)(4)4、细读第一段,这段话叙述作者寻伴夜游的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5、品读第二段作者用“”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写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本段未用一个“”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十、全文翻译 (11)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将深入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体会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同时,我们将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学会在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最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将培养起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够在其中汲取智慧,丰富人生体验。

二、学习重难点《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理解并掌握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哲理是学习的重点。

苏轼在夜游承天寺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内涵,理解苏轼的人生哲理。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是学习的难点。

本文作为一篇文言文,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需要我们通过反复阅读和推敲,掌握其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将文言文的知识与现代汉语相结合,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需要我们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与哲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他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____”。

2.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课前探究】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1)苏轼(2)张怀民【预习交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遂寝藻荇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欣然:(2)念:(3)户:(4)遂:(5)寝:(6)空明:(7)盖:( 8)但:(9)耳:(10)闲人: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互助提升】1、找原因:东坡为何深夜起行?2、寻人物: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3、赏月景:说到乐,人们想到的是“吃、喝、玩、乐”,(1)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欣赏美景。

(2)什么景?4、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5、其间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6、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体验成功】闲,可以组哪些词?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快乐心得】学完本文,你想对乐观旷达的苏轼或者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请用3——5句话表述出来。

【中考写真】一、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的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二、综合性学习。

现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好了,餐桌上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校准备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认真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2023最新-《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提升其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中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相关文学作品等,增加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散步时,有没有注意过周围景色的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是如何描绘夜晚景色的。
-写景状物的深层情感把握:学生往往能够理解表面的景色描写,但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寓于景色中的情感。
-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如对“承天寺”的历史背景、“夜游”的文化意义等知识的理解。
举例解释:
-在突破语言理解难点时,教师可通过词义解释、古今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
-针对写景状物中的情感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法,体验作者的情感。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真正理解和欣赏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举例解释:
-在讲解作者情感时,可着重分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体现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部编版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部编版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承天寺”、“夜游”等词语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体会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提问:同学们对《记承天寺夜游》这首诗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承天寺夜游的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感受诗文的韵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结合课后注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部编版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部编版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承天寺”、“夜游”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承天寺”、“夜游”等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和特殊用法。

2.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文本和译文。

2. 苏轼的生平介绍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记承天寺夜游》,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承天寺”、“夜游”等词语的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4. 阅读理解:(1)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5.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欣赏和感悟,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背景。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定稿没有改动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定稿没有改动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积累。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和写作背景。

作者:_______,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

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背景:2、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起行.()遂.至()未寝.()藻荇..()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积水空明..()()..交横..()水中藻荇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翻译重点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二、思考、交流这篇文章仅有85个字,却融记叙、写景、抒情于一体,请试着分析:1、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赏析写景语句的妙处,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出来?三、拓展、积累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

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5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
1、收集展示与月有关的古诗句。

2、
苏轼,______(朝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____________并称“三苏”,是“_______________”之一。

3、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遂至()藻荇()
二、讨论展示
1、齐读原文
2、自由阅读课文,各小组根据注释进行翻译,将不懂之处划出来,班上交流。

三、探究点拨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作者所见的夜景如何?
3、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月色入户()。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学案(苏教版初二上) (2)doc初中语文 (1)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时一课时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1.积存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明白得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

能力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明白得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态度情感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镇定心态。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画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明白得〝闲人〞的含义。

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作者简介朗读感知研读赏析〔课件出示:幻灯片1,同时点击超链接播放«但愿人长久»〕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在生抢答的过程中课件出示:幻灯片2与3〕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你们听听老师给大伙儿播放的这首唱歌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幻灯片4〕这首歌的歌词就出自北宋闻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将是我们下学期学习的内容,但老师期望你们在喜爱并学唱这首歌的同时能提早学明白这首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在咏月诗文中独树一帜的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从而感受苏轼笔下专门的月夜之美。

〔课件出示:幻灯片5〕让我们先来认识苏轼其人。

〔课件出示:幻灯片6〕关于作者你们明白有关他的哪些文学常识?〔在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幻灯片7,接着出示幻灯片8、9〕1.指导朗读①、教师范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