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最先适应算法

合集下载

java课程设计教科书

java课程设计教科书

java课程设计教科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等知识,培养学生编写简单Java程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掌握Java中的流程控制语句,如if、for、while等。

3.了解Java中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

4.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够运用Java语言进行基本的算法设计。

3.能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小游戏、简单的管理系统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激发学生学习Java编程语言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Java中的流程控制语句,如if、for、while等。

3.Java中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

4.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

5.Java编程实践,如编写小游戏、简单的管理系统等。

6.第1-2课时: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7.第3-4课时:Java中的流程控制语句。

8.第5-6课时:Java中的数据结构。

9.第7-8课时: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10.第9-10课时:Java编程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Java编程语言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坏适应算法

最坏适应算法

课程设计(论文)题 目: 院 (系):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最坏适应算法 机械电子工程系 c 运算机 2020xx 000xxx2021 年 12 月 18 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运算机1101 学生姓名: xx 指导教师(签名):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动态分区分配-最坏适应算法:编写一个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坏适应算法对内存块进行分配和回收,同时显示内存块分配和回收后空闲 内存分区链的情况。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性比较强。

课程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 强有力手段。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的同时能够写出比较规 范的设计报告。

严格实施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 养的培养和软件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训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题目要达到目的:了解动态分区分配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 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 术参数、设计要求等)最坏适应分配算法要扫描整个空闲分区或链表,总是挑选一个最大 的空闲分区分割给作业使用。

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从 大到小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区链,查找时只要看第一个分区能否满足作业 要求。

实现采用最坏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 alloc()和回收过程 free()。

其中,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 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操作系统经典算法的编程实现资料非常丰富,可以在图书馆找书籍 或在因特网上找资料,都很容易找到,但是大部分代码是不全的,不能 直接运行,希望大家只是把它当参考,编码还是自己做。

参考文献: 【1】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 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 三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史美林编.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徐甲同编著.操作系统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Clifford,编著.数决结构与算法分析(C++版).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 【5】蒋立翔编著.C++程序设计技能百练.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五、审核批准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目录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三版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三版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三版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介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为了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程序运行环境和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等目的而开发的一种软件系统。

本课程将会深入地介绍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理论与方法,着重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核心原理和实现技术,为学生提供扎实且广泛的计算机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会达到下列目标: -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 - 掌握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核心技术; - 熟悉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编程技巧; - 能够设计并实现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原型。

3. 课程内容3.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操作系统的分类3.2 进程管理•进程的概念和特征•进程的状态和状态转换•进程控制块的结构和功能•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3.3 内存管理•内存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内存的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的概念及实现•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3.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文件的读取和写入•目录结构和文件命名•文件系统性能和安全性3.5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中断和异常处理•操作系统的核心模块和数据结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操作系统原型4.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 - 课堂讨论:10% - 实验项目:30% - 期末考试:60% 5. 课程参考书目•《现代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6. 实验项目6.1 实验一: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在Linux内核中实现FCFS、SJF、RR、Priority等进程调度算法。

6.2 实验二:内存管理策略的实现在Linux内核中实现多种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等。

6.3 实验三:文件系统的实现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基于Unix文件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

银行家算法实验报告

银行家算法实验报告

答卷封面(COVER)评阅结果Final mark评阅人Examiner课程名称(Subject):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编号(No.):12-13-1-050154系别(Department): 信息科学系专业(Major):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Name):王静学号(Student’s Number):BC10331133注意事项(Notes)1.考生需将上述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交卷时请将本答卷和题签一起上交,题签作为封面下一页装订。

1、Candidates should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appropriately.2、Keep the handwriting clear and the paper tidy.3、Candidate should hand in this cover and paper together; the answer sheet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over.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12-13-1-050154试题(Test)课程名称(Subject):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类别(Type of test):考查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 实践环节考试形式(Test type) : 论文使用范围(Target group):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要求: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上机实验中体会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训练学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资源的能力。

二、学生可在下列13个题目中任选1个。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2)生产者-消费者问题(3)最先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4)先进先出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理想淘汰算法(5)银行家算法(6)小型文件系统三、模拟实现算法在Windows平台下,可用C语言、C++语言和Java 语言等。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学时:7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6 上机学时:3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软件开发相关的应用性课程(Android应用开发、软件工程等)适用专业:软件技术、移动应用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开课部门: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一、课程的性质《数据结构》是面向软件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要求:熟练掌握线性表、栈和队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并能在相应的应用中正确地选用,培养学生用链式结构编写程序的能力;了解串和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掌握数组的存储结构,熟悉稀疏矩阵的两种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了解树的存储结构及特点,掌握二叉树和图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算法,培养学生用非线性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各种查找、排序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已有排序方法的能力,开拓思路编写新的排序算法。

二、课程设计理念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兴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1、课程地位理念在许多类型的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

许多大型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

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

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

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

2、课程学情理念本课程开设在嵌入式系统工程专科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计算机基础、C语言基础等知识,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学会在C语言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规范的代码,实现经典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abcd式算法,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abcd式算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3.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4.能够运用abcd式算法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5.能够分析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6.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bcd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abcd式算法的基本原理–介绍abcd式算法的概念和起源。

–讲解abcd式算法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第二章: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介绍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讲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设计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第三章: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介绍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讲解各个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第四章:基础工程的计算方法–讲解基础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方法。

–介绍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abcd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基础工程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abcd式算法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基础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基础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先来先服务算法 最高优先数算法 时间轮转算法

先来先服务算法 最高优先数算法 时间轮转算法

操作系统基本进程调度算法模拟班级: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黄辉(20054044023)指导老师:李必云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三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算法简介 (2)2.1 先来先服务算法 (2)2.2 最高优先数算法 (2)2.3 时间轮转算法 (3)2.4程序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3)第三章算法数据结构及流程图 (3)3.1 算法数据结构 (3)3.2 算法流程图 (4)第四章程序数据输入和输出 (7)4.1 程序数据输入 (7)4.2 程序数据输出 (7)第五章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 (7)5.1 最高优先数 (7)5.1.1 测试数据 (7)5.1.2 测试结果 (7)5.2 先来先服务 (11)5.2.1 测试数据 (11)5.2.2 测试结果 (11)5.3 时间轮转法 (13)5.3.1 测试数据 (13)6.3.2 测试结果 (13)5.4 测试总结 (18)第六章算法分析 (19)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附件(程序源代码) (20)第一章绪论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设有进程调度。

进程调度的基本方式可分为非抢占方式和抢占式方式(也称为剥夺方式)(1) 非抢占方式在这种进程调度方式下,一旦一个进程被选中投入运行,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至完成工作,自愿放弃CPU,或者因某个事件而被阻塞为止,才把CPU让出给其他进程,即得到CPU的进程不会因为时钟中断等原因而被迫让出CPU。

(2) 抢占方式与非抢占方式相反,抢占方式允许进程调度程序根据某种策略终止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将其移入就绪队列,并再根据某种调度算法选择另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第二章算法简介2.1 先来先服务算法最简单的调度算法就是先来先服务,也可以称为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或严格排队方式。

对于进程调度算法来说,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就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队列的进程,将CPU分配于它,让其运行。

stem中学课程设计

stem中学课程设计

stem中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STEM教育的核心概念,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

2. 掌握并运用课程相关的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并描述当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及创新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科技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课程旨在结合STEM教育理念,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以跨学科教学为手段,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科学探究与实践:- 生物科学: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 物理科学:能量转换、简单机械原理。

- 化学科学:化学反应、物质性质与变化。

2. 技术应用与创新:- 信息技术:编程基础、电子电路设计。

- 工程技术:结构设计、机器人制作。

3. 数学工具与方法:- 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统计方法。

- 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算法设计。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科学探究导论,生物科学基础知识。

第二周:物理科学基础知识,能量转换实例分析。

第三周:化学科学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

第四周:信息技术基础,编程思维训练。

第五周:工程技术实践,结构设计制作。

第六周:数学工具应用,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展开,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综合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2)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熟悉常见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压缩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基本处理;(2)具备分析图像问题、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编程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数字图像的定义、特点、表示方法等;2.图像处理基本运算:图像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3.图像压缩技术:JPEG、PNG等图像压缩算法;4.图像分割与描述:图像分割方法、图像特征提取等;5.图像处理应用案例:数字图像处理在实际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等;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实验器材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实践课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题目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章节内容,理解动态分区、页式、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的思想及相应的分配主存的过程。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下列内部存储器管理中地址转换,在完成指定存储管理技术中的地址转换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其它内部存储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进行模拟设计并实现:⑴动态分区方案,用最先适用算法对作业实施内存分配,然后把作业地址空间的某一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逻辑地址,程序能判断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不能计算出相应的物理地址,说明原因。

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⑶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八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八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八进制表示。

⑷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六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六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六进制表示。

⑸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指定内存的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的段数及段大小;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的原因。

⑹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广工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广工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仿真,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include<iostream>#include<iomanip>//在输入输出流中用到控制符#include<windows.h>//用到了SetConsoleTextAttribute函数#define minsize 2//事先规定的不再切割的剩余分区大小为2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Node{int name;int start;int size;int state;Node *pre;Node *next;};typedef struct Dlinklist{Node *head;}Dlist;//===================Dlist pro,fre;int memory,name,size,fit;Node *temp=NULL;//temp是NestFit算法中的起始查寻指针//===================void initDlist(Dlist &L)//创建带有头结点的双向链表{L.head=new Node;L.head->next=L.head->pre=NULL;}void MemoryInit()//初始化两个链表{initDlist(pro); //process链表initDlist(fre); //free block链表Node *p=new Node;p->name=0;p->start=0;p->state=0;p->size=memory;p->next=NULL;//这里曾错写成p->pre..............p->pre=fre.head;//这里曾漏写fre.head->next=p;}int getLength(Dlist &L)//返回链表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int m=0;Node *p=L.head->next;while(p!=NULL){m++;p=p->next;}return m;}void arrangeSmaller(Dlist &L)//冒泡排序,链表按size进行排序,从小到大{int length=getLength(L);for(int i=0; i<length-1; i++)//当链表中的元素个数>=2的时候才排序{Node *p=L.head->next;Node *q=p->next;inta,b,c,d;//===================================================================== =====for(int j=0; j<length-1-i; j++){if(p->size>q->size) //交换位置,如果前面的大于后面的,使小的上浮,如果两个相等,则还是原来在前的保持在前{a=p->size;p->size=q->size;q->size=a;b=p->name;p->name=q->name;q->name=b;c=p->start;p->start=q->start;q->start=c;d=p->state;//============================================================== ============p->state=q->state;q->state=d;}p=p->next;q=p->next;}}void arrangeBigger(Dlist &L)//链表按size进行排序,从大到小{int length=getLength(L);for(int i=0; i<length-1; i++){Node *p=L.head->next;Node *q=p->next;int a,b,c,d;for(int j=0; j<length-1-i; j++){if(p->size<q->size){a=p->size;p->size=q->size;q->size=a;b=p->name;p->name=q->name;q->name=b;c=p->start;p->start=q->start;q->start=c;d=p->state;//============================================================== ============p->state=q->state;q->state=d;}p=p->next;q=p->next;}}}void arrangeStart(Dlist &L)//链表按start递增排序{int length=getLength(L);for(int i=0; i<length-1; i++){Node *p=L.head->next;Node *q=p->next;int a,b,c,d;for(int j=0; j<length-1-i; j++){if(p->start>q->start){a=p->size;p->size=q->size;q->size=a;b=p->name;p->name=q->name;q->name=b;c=p->start;p->start=q->start;q->start=c;d=p->state;//============================================================== ============p->state=q->state;q->state=d;}p=p->next;q=p->next;}}}void DlistInsert(Dlist &L,Node e) //在头结点之后插入元素,即L.head->next指向e {Node *p=new Node;p->name=;p->size=e.size;p->start=e.start;p->state=e.state;if(L.head->next!=NULL)//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L.head->next==NULL,则没有指针L.head->next->pre,如果这里不加判断的话,会出错L.head->next->pre=p;p->next=L.head->next;p->pre=L.head;L.head->next=p;//双向链表,插入一个新的元素,如果元素不是插入在链尾,则一共要修改四次指针}void DlistDelete(Node *p,Node &e)//传递指针p,删除指针p指向的链表元素,用Node 型变量e记录该元素的相关数据{=p->name;e.start=p->start;e.size=p->size;e.state=p->state;p->pre->next=p->next;//这里曾写成=p->pre....if(p->next!=NULL)p->next->pre=p->pre;//这里曾写成p->next->pre=p,留意delete(p); //删除一个元素修改一次或两次指针}//=======================void Green(){SetConsoleTextAttribute(GetStdHandle(STD_OUTPUT_HANDLE),FOREGROUND_INTENSIT Y|FOREGROUND_GREEN);}void Red(){ SetConsoleTextAttribute(GetStdHandle(STD_OUTPUT_HANDLE),FOREGROUND_INTENSIT Y|FOREGROUND_RED);}void White(){SetConsoleTextAttribute(GetStdHandle(STD_OUTPUT_HANDLE),FOREGROUND_RED|FORE GROUND_GREEN|FOREGROUND_BLUE);}void Yellow(){SetConsoleTextAttribute(GetStdHandle(STD_OUTPUT_HANDLE),FOREGROUND_INTENSIT Y|FOREGROUND_RED|FOREGROUND_GREEN);}//=======================void BestOrWorst(){arrangeStart(fre);//先按地址递增排序if(fit==1)arrangeSmaller(fre);//再按size递增排序,当两个空闲区的size一样时,由于先按地址递增排序了,所以还是地址低的在前。

可变分区分配与回收——采用最坏算法-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可变分区分配与回收——采用最坏算法-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操作系统)题目:可变分区分配与回收—采用最坏算法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10-8班姓名:张兢 1004010813指导教师:高雪瑶系主任:林克正2013年03月01日一、课程设计目的1、背景主存是CPU可直接访问的信息空间,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贮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本课题要求模拟实现分区式主存管理机制。

模拟实现各种分区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主存分配以及回收算法。

2、目的通过该课题进一步加深对可变分区存储机制的理解。

加深对存储器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认识。

掌握“首次适应算法”、“下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发”、“最坏适应算法”的内存分配过程。

掌握内存的回收策略。

二、课题任务描述1、设计可用的内存空闲空间,并能动态输入用户作业所需的内存大小。

2、编程模拟各种分配算法的实施过程,允许自行选择如“首次适应算法”、“下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发”、“最坏适应算法”等常用算法,要求实现不少于三种算法。

3、实现内存的回收。

要求考虑回收时的内存合并问题。

三、课题研发相关知识(包含所用库函数的介绍)1、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FF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在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男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位置;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

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

但是,低址部分不断被划分,会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很小的空闲分区。

2、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所谓“最佳”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

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这样,在存储器中会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小空闲区。

课程设计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课程设计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最基本的计算。

除它自身的重要作用之外,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潮流计算还是网损计算、静态安全分析、暂态稳定计算、小干扰静态稳定计算、短路计算、静态和动态等值计算的基础。

传统的潮流计算程序缺乏图形用户界面,结果显示不直接难与其他分析功能集成。

网络原始数据输入工作大量且易于出错。

本文采用MATLAB语言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潮流计算软件。

而采用MATLAB界面直观,运行稳定,计算准确。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MATLAB一、概述1.1设计目的与要求.................................................1.1.1 设计目的......................................................1.1.2 设计要求.....................................................1.2 设计题目......................................................1.3 设计内容.....................................................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概述.....................2.1 电力系统简介..........................................2.2 潮流计算简介..........................................2.3 潮流计算的意义及其发展..................... ..............三、潮流计算设计题目..........................3.1 潮流计算题目........................................3.2 对课题的分析及求解思路........................四、潮流计算算法及手工计算...........................4.1 变压器的∏型等值电路..............................4.2 节点电压方程..............................4.3节点导纳矩阵.............................4.4 导纳矩阵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4.5 潮流计算的手工计算..........................五、Matlab概述....................................5.1 Matlab简介............................................5.2 Matlab的应用............................................5.3 矩阵的运算...........................................5.3.1 与常数的运算.............................................5.3.2 基本数学运算..................................5.3.3 逻辑关系运算....................................5.4 Matlab中的一些命令.................................六、潮流计算流程图及源程序................................6.1 潮流计算流程图..............................6.2 潮流计算源程序图...............................6.3 运行计算结果.......................................总结参考文献1.1 设计目的与要求1.1.1设计目的1.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计算机语言(MATLAB语言或C语言或C++语言);3.采用计算机语言对潮流计算进行计算机编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及代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及代码

题目一模拟操作系统设计设计一个模拟操作系统管理程序,实现以下管理功能:1.内存管理功能2.文件管理功能3.磁盘管理功能题目二虚拟存储器各页面置换算法的实现与比较内容:设计一个虚拟存储区和内存工作区,通过产生一个随机数的方法得到一个页面序列,假设内存给定的页面数由键盘输入,分别计算使用下述各方法时的内存命中率:先进先出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最正确淘汰算法〔OPT〕、最少页面算法〔LFU〕等。

题目三文件系统设计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

内容:为Linu*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二级文件系统,以实现以下功能:1.可以实现以下几条命令(1)login 用户登录(2)dir 文件目录列表(3)creat 创立文件(4)delete 删除文件(5)open 翻开文件(6)close 关闭文件(7)read 读文件(8)write 写文件2.实验提示〔1〕首先确定文件系统的数据构造:主目录、子目录及活动文件等。

主目录和子目录都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这样便于查找和修改。

〔2〕用户创立的文件,可以编号存储于磁盘上。

如file0、file1、file2……等,并以编号作为物理地址,在目录中进展登记。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教程? *丽芬编著题目四设计一个按时间片轮转法进程CPU调度的程序。

提示:〔1〕假设系统有5个进程,每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PCB中包含进程名、指针、到达时间、估计运行时间、进程状态表。

其中,进程名即为进程进标识。

〔2〕为每一个进程设计一个要示运行时间和到达时间。

〔3〕按照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排成一个循环队列,再设一个队首指针指向第一个到达的进程首址。

〔4〕执行处理机调度时,开场选择队首的第一个进程运行。

另外再设一个当前运行进程指针,指向当前正运行的进程。

〔5〕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运运行,只是执行:a.估计驼行时间减1b.输出当前运行进程的名字。

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

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用)班级5040109031学号403010903104姓名指导教师2006 年1 月13 日免责声明:文档在线网(文档中国)中所有的文档资料均由文档在线网会员提供。

文档在线网会对会员提供的文档资料进行筛选和编辑,但是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或可靠性。

该文档资料的版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姓学号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06 年1 月2 日至2006 年1 月13 日实习地点260机房152机房课程设计题目主存储器的分配与回收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内容:模拟实现用同步机构避免发生进程执行时可能出现的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且用PV操作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要求:首先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并调试通过。

指导教师200 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目的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软硬件环境1. 硬件配置内存512;CPU inter pentinum®4 2.80G赫兹。

2.软件配置windows.xp、visual C++6.0。

三、系统设计及开发过程1. 系统具体设计过程(1).模拟PV操作同步机构,PV操作同步机构,有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组成,他们定义如下:P操作原语P(S):将信号量S减去1,若结果小于0,则执行原语的进程被置成等待信号量S的状态。

V 操作原语V(S):将信号量S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释放一个等待信号量S的进程。

(2).假定有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生产者每次生产一件产品,并把生产的产品存入共享缓冲器以供消费者取走使用。

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内取出一件产品去消费。

禁止生产者将产品放入以满的缓冲器内,禁止消费者从空缓冲器内取走产品。

(3).模拟处理器调度程序:每当执行一条模拟的指令后,保护当前进程的现场,让它成为非运行态,由处理器调度程序按随机数再选择一个就绪进程占用处理器运行。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完整版)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设计题目:求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二0年月日一、问题描述输入一列整数,求出该列整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提高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实践的能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在实际的编程和调试综合试题的基础上,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编程巧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与概括,通过比较系统地练习达到真正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一般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问题分析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算法是直接比较算法:将数组的第 1 个元素分别赋给两个临时变量:fmax:=A[1]; fmin:=A[1]; 然后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个元素逐个与 fmax 和 fmin 比较,在每次比较中,如果A[i] > 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否则保持 fmax(fmin)的值不变。

这样在程序结束时的fmax、fmin 的值就分别是数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个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元素的比较次数都是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也为 2(n-1)。

如果将上面的比较过程修改为:从数组的第 2 个元素 A[2]开始直到第 n 个元素,每个 A[i]都是首先与 fmax 比较,如果 A[i]>fmax,则用 A[i]的值替换 fmax 的值;否则才将 A[i]与 fmin 比较,如果 A[i] < fmin,则用 A[i]的值替换 fmin 的值。

这样的算法在最好、最坏情况下使用的比较次数分别是 n-1 和 2(n-1),而平均比较次数是 3(n-1)/2,因为在比较过程中,将有一半的几率出现 A[i]>fmax 情况。

算法设计课程设计问题

算法设计课程设计问题

算法设计课程设计问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和技巧,了解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算法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编写和调试算法代码的能力,能够进行算法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算法设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算法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算法设计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和技巧、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等。

2.第二章: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包括贪婪法、动态规划、分治法、回溯法等。

3.第三章: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渐近符号等。

4.第四章:算法设计实例分析,包括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图算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算法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编写和调试算法代码,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技巧。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算法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算法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计算机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操作系统先进先出算法

操作系统先进先出算法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011~2012学年度第2学期)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请求分页存储器管理系统成员朱志强(20104030338)专业电气信息班级1003地点教师欧阳纯萍1.需求分析1.1题目描述在请求分页存储器管理系统中,我们需要一个页面置换算法,而先进先出算法就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实现页面的置换,实现内存的充分利用,使进程可以执行1.2先进先出(FIFO)该算法实现简单,只需把一个进程已调入内存的页面,按先后顺序链接成一个队列,并设置一个指针,称为替换指针,使它总是指向最老的页面。

1、输入当前要调用的页面号2、判断该页面是否已在队列内,若在队列内,不执行任何操作若不在队列内。

则执行以下操作判断队列是否已满若队列未满,直接把该页面号存入队列若队列已满,删除并返回队头元素,然后把该页面号存入队3、输出置换次数,依次输出置换出的页面1.3 目的通过模拟实现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页面置换算法,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虚拟存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基本页面置换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

2.概要设计2.1算法思路在请求分页存储器管理系统设计中,先进先出(FIFO)算法是一种给出页面访问的顺序与分配给作业的主存块数,使用队列作为数据结构编写算法,实现统计缺页次数与页面置换操作,该算法总是先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即选择在内存中停留时间最久的页面予以淘汰。

2.2先进先出算法步骤1.设置一些页面参数,int pagenum=0 内存页面数int total=0 要访问的页面总数int lacknumber 缺页的总数2.设置一个队列int seque[20]={0}; 队列长度设置为20 ,且初值设为03.执行算法输入1,2,3,4,1,2,5,1,2,3,4,5以输入-1结束2.3 数据结构Array[0][20] 定义一个数组V oid main ( ) 系统主函数Cin>> pagenum 键盘输入页号3.详细设计*********程序流程图**********4.程序调试4.1程序源代码#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pagenum=0; ///内存的页面数int total=0; ///要访问的叶面总数int lacknumber=0; ///缺页的总数void main(){int array[1][20]; //0代表没有内容 for(int y=0;y<2;y++)for(int x=0;x<20;x++){array[y][x]=-1;}int seque[20]={0};cout<<"请输入内存的页面数:";cin>>pagenum;cout<<"请输入页面的访问顺序(输入-1结束):";for(int i=0;i<20;i++){int num;cin>>num;if(num!=-1)seque[i]=num;total++;}Else{seque[i]=num;break;}}cout<<"总的页面数为"<<total<<endl; ///总的页面数int j=0;for(i=0;i<pagenum;i++) //刚开始置换前pagenum个空页面 {if(i<pagenum){array[0][i]=seque[i];cout<<"页面"<<seque[i]<<"进入内存"<<endl;cout<<"缺页此时页面内容为";for(int j=0;j<pagenum;j++){cout<<array[0][j]<<" ";}cout<<"(-1代表没有内容)"<<endl;}cout<<endl;}int kk=0;for(i=pagenum;i<total;i++){int flag=0;for(int k=0;k<pagenum;k++){if(array[0][k]==seque[i]){flag=1;break;}}cout<<endl;if(flag==1){ cout<<"页面"<<seque[i]<<"进入内存"<<endl;cout<<"此时页面内容为";for(int j=0;j<pagenum;j++){cout<<array[0][j]<<" ";}}cout<<endl;if(flag==0){int tem=array[0][kk];array[0][kk]=seque[i];cout<<"页面"<<seque[i]<<"进入内存"<<endl;cout<<"缺页页面"<<tem<<"被替换"<<endl;cout<<"此时页面内容为";for(int j=0;j<pagenum;j++){cout<<array[0][j]<<" ";}cout<<endl;kk++;lacknumber++; //缺页数if(kk==pagenum){kk=0;}}lacknumber=pagenum+lacknumber;cout<<"缺页率="<<lacknumber<<"/"<<total<<"="<<float(lacknumber)/float(total)<<endl ;}4.2实验截图5.总结分析(每个同学负责的部分都要写相应总结分析)这次试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先进先出算法在页面置换中的作用,它总是把最先进去的页面最早的置换出来,提高了进程在执行的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最先适应算法设计1 动态异长分区内存分配与去配算法的设计-最先适应算法1.1 设计目的理解存储管理的功能,掌握动态异长分区内存管理中的最先适应算法。

1.2 设计要求本设计要求模拟最先适应算法的分配算法和回收算法。

1.3 设计步骤1.3.1 数据结构分析为了实现存储资源的分配和回收,操作系统需Array要记录内存资源使用情况,即哪些区域尚未分配,哪些区域已经分配以及分配给哪些进程等。

为此一般需要两个表,一个为分配表, 另外一个为空闲区域表。

前者记录已经分配的区域, 后者记录着所有当前未被进程占用的空闲区域, 如图1-1所示。

显然, 没有记录于表中的区域即为已被进程所图1-1 空闲区域表占用的非空闲区域,在实际的操作系统中,这些区域登记在进程的PCB中。

而PCB中除了关于内存资源的信息外,还有其它大量信息。

由于本设计是对存储管理算法的模拟,所以用一个线程来代表一个进程,用线程驻留区1-2所示。

图1-2 线程驻留区表1-3所示。

图1-3 内存申请表1.3.2 算法分析对于存储申请命令, 选取满足申请长度要求且起始地址最小的空闲区域。

在实现时, 可将系统中所有的空闲区域按照起始地址由小到大的次序依次记录于空闲区域表中。

当进程申请存储空间时, 系统由表的头部开始查找, 取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表目。

如果该表目所对应的区域长度恰好与所申请的区域长度相同, 则将该区域全部分配给申请者。

否则将该区域分割为两部分, 一部分的长度与所申请的长度相同, 将其分配给申请者;另一部分的长度为原长度与分配长度之差, 将其仍记录于空闲区域表中。

回收时,按回收区的首地址查询空闲区表,若有与回收区相临的空闲区,则将其合并到相临区中,否则,把回收区按照地址从低到高的顺序插入到空闲区域表的适当位置。

1.3.3 设计并分析测试数据假设初始内存布局如图1-4,图中的起始地址以及大小都以KB来衡量。

起始地址0 10 20 40 70 80 85 145 160 180占用者大小10 10 20 30 10 5 60 15 20 20图1-4初始内存布局由图1-4可见,初始时共有五个线程驻留在内存,它们是a,b,c,d,e,线程驻留区表如图1-5;还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域表如图1-6。

假设现在有三个线程提出内存申请,申请情况见图1-7。

经过分析我们得到在每种分配算法下这三个线程所申请到的内存情况。

图1-8是最先适应算法分配情况。

1.3.4 程序设计程序包含两个文件,一个是头文件variable_partition.h,另一个是源程序文件variable_partition.cpp。

在头文件中定义了宏、数据结构、全局变量、函数声明,源程序中含有各个函数的实现。

在头文件中,结构体FREEAREA、REQUIRE_MEMORY、THREAD_RESIDENCE_MEMORY分别对应于图1-1、图1-2、图1-3中的一行,不同之处是为了构成链表在三个结构体中都有前向指针。

数组init_free_area_table对应于图1-6,数组init_thread_require_memory_table 对应于图1-5,数组init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table对应于图1-7,为了实现动态分配与释放,用链表重新组织空闲区域表、线程驻留区表和内存申请表,全局变量p_free_area_list是空闲区链首,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是内存申请队列的队首,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是线程驻留区链首,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是线程驻留区链尾,由于线程驻留区链表被内存分配函数和内存释放函数共享,故用临界区变量CS_THREAD_MEMORY_LIST来保护,同理,屏幕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所以用临界区变量CS_SCREEN来保护,空闲区链表被内存分配函数和内存释放函数共享,故用临界区变量CS_FREEAREA_LIST来保护。

h_thread是线程句柄数组,用来存放各个线程的句柄。

程序共包含12个函数,按照作用可以将它们分成五组。

第一组包括函数print_space()和函数display_thread_residence_memory(),前者用来显示若干个空格,后者用来显示线程驻留区表;第二组共十个函数,用来实现最先适应分配法,它们的名称及功能如图1-9。

图1-9 最先适应分配法的函数及其功能源代码:1.头文件部分:#include <windows.h>#include <con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AX_THREAD 3typedef struct freearea{ //表示空闲区域的数据结构struct freearea *next;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int start_address; //空闲区起始地址int size; //空闲区大小}FREEAREA;typedef struct require_memory{ //记录线程申请内存的数据结构struct require_memory *next;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char thread_name[10]; //线程名int size; //申请内存大小(以KB为单位)int duration; //在内存的驻留时间(以秒为单位)}REQUIRE_MEMORY;typedef struct thread_residence_memory{ //描述线程驻留区的数据结构struct thread_residence_memory *next;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char thread_name[10]; //线程名int start_address; //驻留区起始地址int size; //驻留区大小}THREAD_RESIDENCE_MEMORY;FREEAREA init_free_area_table[5]={{NULL,10,10},{NULL,40,30},{NULL,80,5},{NULL,145,15},{NULL,180,20}}; //测试数据:初始空闲区表REQUIRE_MEMORY init_thread_require_memory_table[3]={{NULL,"thread_1",20,4},{NULL,"thread_2",10,5},{NULL,"thread_3",5,6}}; //测试数据:初始内存申请表THREAD_RESIDENCE_MEMORY init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table[5]={{NULL,"a",0,10},{NULL,"b",20,20},{NULL,"c",70,10},{NULL,"d",85,60},{NULL,"e",160,20}};//测试数据:初始线程驻留区表FREEAREA *p_free_area_list=NULL; //空闲区链首REQUIRE_MEMORY *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NULL; //内存申请队列队首THREAD_RESIDENCE_MEMORY *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ULL; //线程驻留链首THREAD_RESIDENCE_MEMORY *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ULL;//线程驻留区链尾CRITICAL_SECTION CS_THREAD_MEMORY_LIST; //保护线程驻留区链表的临界区CRITICAL_SECTION CS_SCREEN; //保护屏幕的临界区CRITICAL_SECTION CS_FREEAREA_LIST; //保护空闲区链表的临界区HANDLE h_thread[MAX_THREAD]; //线程句柄数组void print_space(int num); //输出若干个空格void display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显示线程驻留区表//最先适应分配法的函数FREEAREA *FF_initialize_freearea_list(FREEAREA *init_table,int num); //初始化空闲区链表void FF_delete_freearea_list(); //删除空闲区链表REQUIRE_MEMORY *FF_initialize_require_memory_list(REQUIRE_MEMORY *init_table,int num); //初始化内存申请链表void FF_delete_require_memory_list(); //删除内存申请链表THREAD_RESIDENCE_MEMORY*FF_initializ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HREAD_RESIDENCE_MEMORY *init_table,int num); //初始化线程驻留区链表void FF_delet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删除线程驻留区链表void FF_thread(void *data); //线程函数int FF_require_memory(int size); //内存申请函数void FF_release_memory(int start_address,int size); //内存释放函数void FF(); //最先适应分配算法的初始化函数2.源文件部分#include "variable_partition.h"void print_space(int num){ //显示若干个空格int i;for(i=0;i<num;i++){printf(" ");}}void display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显示驻留线程链表THREAD_RESIDENCE_MEMORY *p;char buffer[20];p=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printf("|-------------------|--------------------|------------------|\n");printf("| thread_name | start_address(kB) | size(KB) |\n");printf("|-------------------|--------------------|------------------|\n");while(p!=NULL){printf("| %s",p->thread_name);print_space(18-strlen(p->thread_name));printf("| %d",p->start_address);itoa( p->start_address, buffer, 10 );print_space(19-strlen(buffer));printf("| %d",p->size);itoa(p->size, buffer, 10 );print_space(17-strlen(buffer));printf("|\n");p=p->next;};printf("|-------------------|--------------------|------------------|\n\n");}//最先适应分配法:初始化空闲区链表FREEAREA *FF_initialize_freearea_list(FREEAREA *init_table,int num){ FREEAREA *temp;FREEAREA *head=NULL;FREEAREA *tail=NULL;int i;for(i=0;i<num;i++){temp=(FREEAREA *)malloc(sizeof(FREEAREA));temp->start_address=init_table[i].start_address;temp->size=init_table[i].size;temp->next=NULL;if(head==NULL)head=tail=temp;else{tail->next=temp;tail=tail->next;}};return head;}//最先适应分配法:删除空闲区链表void FF_delete_freearea_list(){FREEAREA *temp;temp=p_free_area_list;while(temp!=NULL){temp=p_free_area_list->next;free(p_free_area_list);//释放动态申请的内存p_free_area_list=temp;}p_free_area_list=NULL;}//最先适应分配法:初始化内存申请链表REQUIRE_MEMORY *FF_initialize_require_memory_list(REQUIRE_MEMORY *init_table,int num){ REQUIRE_MEMORY *temp;REQUIRE_MEMORY *head=NULL;REQUIRE_MEMORY *tail=NULL;int i;for(i=0;i<num;i++){temp=(REQUIRE_MEMORY *)malloc(sizeof(REQUIRE_MEMORY));strcpy(temp->thread_name,init_table[i].thread_name);temp->size=init_table[i].size;temp->duration=init_table[i].duration;temp->next=NULL;if(head==NULL)head=tail=temp;else{tail->next=temp;tail=tail->next;}};return head;}//最先适应分配法:删除内存申请链表void FF_delete_require_memory_list(){REQUIRE_MEMORY *temp;temp=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while(temp!=NULL){temp=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next;free(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temp;}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NULL;}//最先适应分配法:初始化线程驻留区链表THREAD_RESIDENCE_MEMORY*FF_initializ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HREAD_RESIDENCE_MEMORY *init_table,int num){THREAD_RESIDENCE_MEMORY *temp;THREAD_RESIDENCE_MEMORY *head=NULL;THREAD_RESIDENCE_MEMORY *tail=NULL;int i;for(i=0;i<num;i++){temp=(THREAD_RESIDENCE_MEMORY *)malloc(sizeof(THREAD_RESIDENCE_MEMORY));strcpy(temp->thread_name,init_table[i].thread_name);temp->start_address=init_table[i].start_address;temp->size=init_table[i].size;temp->next=NULL;if(head==NULL)head=tail=temp;else{tail->next=temp;tail=tail->next;}};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ail;return head;}//最先适应分配法:删除线程驻留区链表void FF_delet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HREAD_RESIDENCE_MEMORY *temp=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emp=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while(temp!=NULL){temp=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ext;free(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emp;}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ULL;}//线程:申请内存,驻留一段时间,释放内存void FF_thread(void *data){int start_address=-1;THREAD_RESIDENCE_MEMORY *temp;EnterCriticalSection(&CS_SCREEN);//互斥printf("create thread:%s\n",((REQUIRE_MEMORY *)(data))->thread_name);LeaveCriticalSection(&CS_SCREEN);//释放while(1){ //申请内存start_address=FF_require_memory(((REQUIRE_MEMORY *)(data))->size);if(start_address>=0)break;elseSleep(1000);}//线程驻留区添加新的线程temp=(THREAD_RESIDENCE_MEMORY *)malloc(sizeof(THREAD_RESIDENCE_MEMORY));strcpy(temp->thread_name,((REQUIRE_MEMORY *)(data))->thread_name);temp->start_address=start_address;temp->size=((REQUIRE_MEMORY *)(data))->size;temp->next=NULL;EnterCriticalSection(&CS_THREAD_MEMORY_LIST);//加入线程驻留区链表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ext=temp;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ext;LeaveCriticalSection(&CS_THREAD_MEMORY_LIST);//显示线程驻留区链表EnterCriticalSection(&CS_SCREEN);printf("after %s %s\n",((REQUIRE_MEMORY *)(data))->thread_name,"get memory:");printf("显示线程驻留区链表\n");display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LeaveCriticalSection(&CS_SCREEN);Sleep(((REQUIRE_MEMORY *)(data))->duration);//释放内存FF_release_memory(start_address,((REQUIRE_MEMORY *)(data))->size);}//最先适应分配法:内存申请函数/****************************************************************************** *************************************/int FF_require_memory(int size){//请读者自己实现这段代码int start_address = -1;FREEAREA *p;FREEAREA *p_next;EnterCriticalSection(&CS_FREEAREA_LIST);p=p_next=p_free_area_list;while(p_next != NULL){if(size==p_next->size){start_address=p_next->start_address;if(p_next == p_free_area_list){p_free_area_list = p_next->next;}elsep->next = p_next->next;free(p_next);break;}else if(size < p_next->size){//分割空闲区域表start_address = p_next->start_address;p_next->start_address+=size;p_next->size-=size;break;}else{p = p_next;p_next = p_next->next;}}LeaveCriticalSection(&CS_FREEAREA_LIST);return start_address;}//最先适应分配法:内存释放函数void FF_release_memory(int start_address,int size){EnterCriticalSection(&CS_FREEAREA_LIST);FREEAREA *temp,*p;//插入空闲区temp = new FREEAREA;p = new FREEAREA;temp->start_address = start_address;temp->size = size;temp->next = NULL;p->next = p_free_area_list;while(p->next != NULL){if(p->next->start_address > temp->start_address){temp->next = p->next ;p->next = temp;break;}else{p = p->next ;}}if(p->next == NULL){p->next = temp;}else if(temp->next == p_free_area_list){p_free_area_list = temp;}//整合碎片while(1){int change = 0;p = p_free_area_list;if(p == NULL){break;}while(p->next != NULL){if((p->start_address + p->size) == (p->next->start_address)){ p->size = p->next->size + p->size;change = 1;if(p->next->next == NULL){free(p->next);p->next = NULL;}else{p->next = p->next->next;}}if(p->next == NULL){break;}else{p = p->next ;}}if(change == 0){break;}}//整理线程结束后的驻留链表THREAD_RESIDENCE_MEMORY *q;q = 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if(q->start_address == start_address){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 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next ;}else{while(q->next != NULL){if(q->next->start_address == start_address){if(q->next == 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tail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 q;}q->next = q->next->next ;break;}q = q->next;}}LeaveCriticalSection(&CS_FREEAREA_LIST);}/****************************************************************************** *****************************************///最先适应分配算法的初始化程序void FF( ){int i=0;REQUIRE_MEMORY *p;//申请内存的链表头部HANDLE h_thread[MAX_THREAD];//临界区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CS_THREAD_MEMORY_LIST);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CS_FREEAREA_LIST);InitializeCriticalSection(&CS_SCREEN);printf("最先适应分配算法\n\n");p_free_area_list = FF_initialize_freearea_list(init_free_area_table,5);//初始化空闲区域表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 = FF_initialize_require_memory_list(init_thread_require_memory_table,3); //初始化内存申请链表p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FF_initializ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init_thread_ residence_memory_table,5);//初始化线程驻留区p=p_thread_require_memory_queue;//申请队列头while(p!=NULL){h_thread[i]=CreateThread(NULL,0,(LPTHREAD_START_ROUTINE)(FF_thread),p,0,NULL);//创建线程i++;p=p->next;};WaitForMultipleObjects(MAX_THREAD,h_thread,TRUE,-1); //等待所有线程结束EnterCriticalSection(&CS_SCREEN);printf("after all threads have finished:\n");printf("显示驻留线程链表\n");display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 //显示驻留线程链表LeaveCriticalSection(&CS_SCREEN);//删除各种链表FF_delete_freearea_list();FF_delete_require_memory_list();FF_delete_thread_residence_memory_list();getch();printf("\n");}int main(){FF( );return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