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排斥和配偶选择——谈谈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合集下载

MHC

MHC

2. MHCⅠ、II类分子的结构

1. MHC-Ⅱ类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 ①重链:α链,HLA-Ⅱ基因编码 ②轻链:β链,HLA-Ⅱ基因编码
由两条以非共价键连接的多肽链(α,β)组成,
由四个区组成。
(1)肽结合区:由a1和β1构成抗原肽结合的裂隙,
是TcR识别的主要部位。 (2)Ig样区:是CD4分子识别部位。a2β2组成,同源 性。
二、启动、调节免疫应答
1.形成MHC-抗原肽-TCR复合物,启动免疫应答 在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肽过程中, 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 子,才能产生T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

4、连锁不平衡
HLA多基因座位组成单元型时,连锁的基因不是
随机组合在一起的,而是某些基因总是较经常在 一起出现,而另一些又较少地在一起出现。这种 单元型基因非随机分布的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例如,在北欧白人中HLA-A1和HLA-B8频率分别为
0.17和0.11。若随机组合,则单体型A1-B8的预期 频率应为0.17×0.11=0.019 。但实际所测得的A1B8单体型频率是0.088,即A1-B8处于连锁不平衡。

2)HLA-Ⅱ类基因
在Ⅱ类基因区包括约30个基因座位。 经典的Ⅱ类基因一般指HLA-DP、-DQ和-DR,它们也具有高度多态性,
编码HLA-Ⅱ类分子。
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递呈外源性抗原
所谓经典HLA基因乃指其编码产物直接参与抗原提呈并决定个体组织相容性。 本章除特别注明外,一般所指即为经典HLA。
Ⅲ类基因

HLA复合体中约有100个座位,按其编码产物 的结构、表达方式、组织分布与功能可将这 些基因分为三类: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第一章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与稳定得功能.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得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她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与清除体内出现得“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与衰老、凋亡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两种主要得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得稳定.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就是指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抗原得整个过程。

第二章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得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得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得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得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得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与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得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得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得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得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反复循环得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第三章抗原(antigen,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得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得物质。

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s) :器官移植时诱发排斥反应的抗原,是决定受者与供者组织相容性的抗原,即受者接受供者移植器官的能力。

机体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系统多达20种以上,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不同种属的哺乳类动物其MHC及编码的抗原系统有不同的命名,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称为H-2系统,人的则称为人白细胞抗原系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

但它们的组成结构、分布和功能等却很相似。

迄今对人类MHC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对小鼠MHC即H-2复合体的研究。

小鼠由于具有繁殖快、易于饲养等特点成为进行MHC研究的最重要动物。

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MHC的经典Ⅰ类基因组编码, 分为HLA 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 前者表达在除红细胞外所有细胞的表面, 后者表达在一些淋巴组织的特定细胞表面.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I类分子由重链(α链)和轻链(β2m)组成, α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1、α2、α3结构域,HLAI类分子可分为四个区:(1)肽结合区: 为与抗原多肽结合部位, 属多态性区域,包括α1、α2结构域;(2)Ig样区: 与CTL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属非多态性区域,即α3结构域;(3)跨膜区:固定MHC-I类分子于膜上;(4)胞浆区:参与胞内信号传递;(5)b2m:维持MHC-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稳定性。

HLA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HLA I类分子结构模式图;B.极面观;C.侧面观。

HLAII类分子由HLA基因编码的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段分为α1、α2、β1、β2结构域。

(1)肽结合区: 由α1、β1结构域组成,为与抗原多肽结合部位, 属多态性区域;(2)Ig样区: 由α2、β2结构域组成,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属非多态性区域;(3)跨膜区:固定MHC-II类分子于膜上;(4)胞浆区:参与胞内信号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名词解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一组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特殊蛋白质分子,主要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和个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以下是对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关名词的解释:1. 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主要由MHC-I和MHC-II两类分子组成。

MHC-I分子主要表达在几乎所有细胞表面,介导CD8+ 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MHC-II分子主要表达在特定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上,介导CD4+ T细胞的识别和调节。

2. 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是指细胞通过MHC分子将体内外的抗原展示给免疫系统的过程。

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获取抗原,并将其加工后与MHC分子结合,通过细胞表面的MHC分子展示给免疫细胞。

3. 抗原递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是MHC-II分子的主要表达细胞,具有广泛的抗原递呈能力。

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在体内采集外界抗原,然后迁移到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将抗原呈现给T细胞。

4. MHC限制性:MHC限制性是指T细胞的抗原识别需要同时与抗原肽和MHC分子结合。

CD8+ T细胞依赖MHC-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而CD4+ T细胞则依赖MHC-II分子呈递的抗原肽。

MHC限制性的存在使得T细胞只能识别与其MHC限制类型相匹配的抗原。

5. MHC多态性:MHC分子具有极高的基因多态性,即同一种MHC分子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变异的亚型。

这种多态性使得各个个体能够识别更多的抗原肽,从而增强了体内抗原的呈递和识别能力,有助于应对不同的病原体。

6. 种差异性:不同物种之间的MHC分子存在显著差异,也称为种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是由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过程所决定的,导致了不同物种对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差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及其编码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及其编码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及其编码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免疫学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关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和抗原一MHC复合体的内容,教材中又表述不多,只有一段文字,所以教学中会产生许多疑惑。

今天根据《简明免疫学原理》(昊石金主编)教材,总结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MHC及其编码的分子知识。

问题: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它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生物学功能?01试题: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HHC复合体的细胞B・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HHC分子识别呈递的抗原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抗体结合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介体解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必须依赖自身抗原TIHC受体识别呈递的抗原一MHC 复合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可以大分子多糖等• C错误:除了巨噬细胞能呈递抗原一HHC复合体,还有一些细胞也有呈递抗原-MHC复合体的作用,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D错误。

A答案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柑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也就是完成细胞免疫,但抗原THC复合体尖实有两种•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

故选A。

试题2:(2018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勺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C.白细胞介素一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解析:一个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英膜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A正确:T细胞不是被MHC分子激活的,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它的受体相适应的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一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才会受到刺激,同时还必须有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的刺激,B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可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些蛋白质包括白细胞介素一2, C正确:抗体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可打病毒特异性结合,D正确。

免疫检验考试辅导: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疫检验考试辅导:组织相容性抗原

移植抗原是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亦即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是HLA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还有:血细胞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或mHA)。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同种异体移植物移植后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

动物和人具有多种组织相容性抗原,根据引起排斥反应的移植抗原的强度将组织相容性抗原分为:(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编码这一组抗原的是一组连锁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或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次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或次要组织相容性系统所编码。

在同种异体移植时,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抗原种类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小鼠为H-2,在人类为HLA.HLA分子分3类,其中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与移植免疫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认为HLA-DR位点的抗原对移植最为重要,其次为HLA-A、HLA-B、HLA-DQ和HLA-DP,HLA-C在移植免疫过程中没有明显作用。

供者强表达HLA的APC,其HLA 发挥双重作用:(1)作为同种异体抗原介导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2)作为过客细胞的重要膜分子,参与移值物抗宿主反应。

在移植过程中,受体的免疫细胞对移植物表面HLA的识别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识别: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HLA分子的识别,无需对其加工、处理和递呈。

通过直接识别,活化以CD8+CTL为主的T细胞,参与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

间接识别:抗原需经APC所加工、处理,以活化CD4+Th为主,在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一般仅引起较弱的排斥反应,但某些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组合能引起强而迅速的排斥反应。

mHA是相对MHA而言的,究竟哪些基因编码尚无定论。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非AB0血型抗原及性染色体相关抗原。

例如男性Y染色体上有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称为H-Y基因,女性受者可针对男性供者H-Y抗原产生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是编码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2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 的基因群。 位于小鼠17号染色体上。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是用抗体在人类白细胞表面鉴定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复合体(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是编码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 群。 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
3、HLA Ⅲ 类基因
位于类和类基因区之间
补体(C2、C4、Bf)的基因 细胞因子(TNF-α、LT)基因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 HLA Ⅲ类基因及非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统称为免疫应答相关基因。
《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二、小鼠H-2复合体
定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是能构引起迅速而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的组织相容
性抗原。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是能构引起缓慢而较弱的移植排斥反应的组织相容 性抗原。
《免疫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疫学》——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概述
20世纪40年代已确定,小鼠近交系之间皮肤移植物的排斥由分布在 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决定。其中第17染色体上的H-2基因是一基 因复合体,它在组织不相容引起的排斥中起主要作用,故称其为主 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6免疫学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

6免疫学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

HLA-DP、-DQ、-DR 3个亚区

产物为HLA Ⅱ类 分

3、 Ⅲ类基因 C2 C4 Hf Hsp70 TNF
现已发现 HLA —Ⅲ类基因区至少有 36 个基因座位。其中 C2 、 C4A 、 C4B 、 Bf 座位编码相应的补体成分,另外 包括 21 羟化酶基因( CYP21A 、 B )、肿瘤坏死因子基 因( TNFA 、 B )以及热休克蛋白 70 ( heat shock protein70 , HSP70 )基因等。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复合体
着丝点
6号染色体短臂
DP DQ DR CW B C A



人类MHC--HLA
Simplified map of the HLA region
DP DM LMP/TAP DQ
DR
BC
A
baab
b a b1 b3 b4 b5 a
第一节 小鼠的MHC
3、Ⅲ类基因 包括6个基因座位: C4 C2 Bf sIP TNF HSP
各种动物 MHC 的作用基本相似,包括:
① MHC 编码的抗原广泛分布于淋巴细胞和其他有核 细胞的表面;与同种内移植排斥有关,也是刺激混合 淋巴细胞反应( MLR )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 GVHR )的主要刺激抗原。
相同 不排斥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反应
抗原
相近 弱排斥
不同 强排斥
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g)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gene complex)

器官排斥和配偶选择——谈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器官排斥和配偶选择——谈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官 就 不 行 呢? 在 不 同人 的 器 官 中 , 是 不 是 有 一 些 基 因及 其 所 编 码 的蛋 白质 导 致 了不 同个 体 间器 官 的
显 著 区别 呢 ?
科 学 家 对 器 官 排 斥 现 象 进 行 了 详 细 的研 究 , 发 现 有 一 类 基 因 的产 物 ( 蛋 白质 ) 在 排 斥 过 程 中起 主要 作 用 。 因为 这 些 蛋 白质 与 不 同生 物 个 体 器 官 之 间 的相 容 性 有 关 , 所 以 它们 被 称 为 “ 主要 组 织 相 容性复合 体” ,英 文 简 称 为 MHC,是 ma j o r h i s t o —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c o m p l e x的缩 写 。 不 同 的人 体 中 MH C
分 子 的 差 异 是 造 成 器官 排 斥 的 主 要 原 因 。这 种 差 异 也 是 影 响 人 类 配 偶 选择 的 一种 因素 。 关 键 词 器 官移植 组 织 排 斥 主 要 组 织相 容 性 复 合 体
中 国 图 书分 类 号 : ¥ 8 5 7 . 1 3 + 4 文献标识码 : A
的蛋 白质 在 不 同 的 人 类 个 体 中执 行 的功 能 是 相 同
的。
微 生 物 是 地 球 上 最 早 出现 的 生 命 体 ,其 历 史
已经 有 约 4 0亿 年 , 至 今 仍 在 地 球 上 广 泛 存 在 。它
们种类 繁多 , 数量 巨大 , 生 活 方 式 多 种 多样 , 而 且 能 够 迅 速 改 变 自己 以适 应 不 断 变 化 的 环 境 ,所 以 生 存 能 力 极 强 。它 们 能 用 一 切 人 类 想 得 到 和 想 不 到 的方 式 获 得 能 源 和 新 陈 代 谢 所 需 要 的物 质 。上 至 几 十 公 里 的高 空 , 下 至地 表 以下 几 千米 , 烫 至 热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讲课文档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讲课文档

单体型(haplotype):同一条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
的特定组合,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交换。
某一个体MHC抗原特异性型别称为表型。 MHC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称为基因型。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十七页,共38页。
第十八页,共38页。
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
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 随机出现的频率。
第十九页,共38页。
MHC多态性及其意义
多态性(polymorphism):一个基因座位在群体中存在多个
等位基因,是群体概念。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
对基因称为~。
复等位基因: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位所可能出现的基因 系列。(如ABO血型系统)
锚定位:抗原肽上与MHC结合的特定部位。 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抗原肽锚定位上的氨基酸残基。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Class I
Class II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共同基序:某一MHC所能递呈(结合)的抗原肽, 具有相同的锚定残基。
共同基序决定了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专一性
Peptide-binding region
Immunoglobulin-like region
Cytoplasmic region
Class II MHC molecules
第九页,共38页。
a1、β1构成分子顶部两端开放的抗原结合槽,可接纳 13~17个氨基酸残基
结合并递呈外源性的抗原肽供TCR识别
待测细胞+抗HLA-标准血清+补体—细胞死亡为阳性 用于HLA-I类抗原(A、B、C) 及HLA-DR、DQ (用B细胞,血清先用血小板预吸 收,去除抗HLA-I类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复合体的多态性指群体中不同个体 在同一基因座上存在差别,即在随机婚配 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可能存在两个以 上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主要是HLA基 因座位存在复等位基因及其共显性表达
HLA 分 子 的 多 态 性
a1
12 10 8 6 4 2
a2
CP,TM,C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patibility plex,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在人或动物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抑制,一般均发 生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移植物受者 对供者组织细胞所表达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 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的抗原成为主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缓慢且较弱排斥反应的 抗原称为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二节 HLA抗原及其功能
• HLA-ⅠⅡⅢ类基因区分别编码不同的产物, 包括HLA-Ⅰ、HLA-Ⅱ类分子和HLA-Ⅲ类基 因区编码的众多补体成分和其他血清蛋白。
(一)HLA-Ⅰ类分子
• HLA-Ⅰ类分子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源 二聚体。其中α链即重链(45kD)由HLA基 因编码,为跨膜分子,具有多态性;轻链 (12kD)由15号染色体上的非HLA基因编码, 称β2微球蛋白( β2m)无多态性。 Α链由 膜外区(分α1、 α2和α3三区)、跨膜 区和胞浆区组成。
• 编码这一系统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组, 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一、概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 组织抗原系统,参与器官移植排斥,免 疫应答调控 。
MHC具有多态性(Polymorphism)的 特点。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官移植的成败?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官移植的成败?

抗原Ⅱ与移植瘤移植排斥反应有关 , 该抗原称为H-2抗原。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美国缅因州Jackson实验(Im室mu,no官elo移gsy植t)普a的通b成免l败i疫s?学hMeHdC器in 1929 in Maine, USA
最闻名的是什么?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rtibility antigen)
在排斥反应中是最重要的。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表达与脊椎动物有核细胞表面的一类 具有高度多态性、含有多个基因座位、并 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 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战国时期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 有病,一起去找名医扁鹊医治。
治好了以后,扁鹊却对他们两个人说, “刚刚给你们治好的病是从体外侵入内脏的, 用药物和针石就治愈了。但你们体内还有一 种不好治的病。它生而有之,并且和身体一 起长。你们想不想让我给治治呢?”
两个人说:“希望先听听先生对这个病 的诊断。”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本世纪30年代,Gorer在小鼠移植 瘤研究中,鉴定近交系小鼠血型抗原 时发现4组红细胞抗原,命名为抗原Ⅰ、 Ⅱ、Ⅲ和Ⅳ。其中抗原Ⅱ只存在于某 些品系而不存在于另一些品系小鼠中。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Immunology)普通免疫学MHC器 官移植的成败?

【精编】免疫学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精编】免疫学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1、这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这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否与遗传背景有关? 3、导致排斥反应发生的物质是什么?
越努力越幸运
排斥反应的本质是免疫应答
Immunological basis of graft rejection
Primary rejection of strain skin e.g. 10 days
Skin from an inbred mouse grafted onto the same strain of mouse
REJECTED
Skin from an inbred mouse grafted onto a different strain of mouse
越努力越幸运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
George D. Snell 1930s 发现肿瘤细胞在同系小鼠体 内可以长期生存,但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体内不能生存。 非肿瘤细胞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越努力越幸运
Genetic basis of transplant rejection
Inbred mouse strains - all genes are 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of skin between strains showed that rejection or acceptance was dependent upon the genetics of each strain ACCEPTED
YY YY
Ag
Blocking anti-MHC antibody
Anti
response
越努力越幸运
No anti
response
Y
Y
T
YY Y Y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以前的医学难题也变得可以解决。

器官移植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人的某个器官(如肾脏,肝脏)坏了,用另一个人健康的器官替换,常常可以挽救这个人的生命。

在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就是找到“配型”的器官,否则就会造成无法控制的“器官排斥”。

被移植的器官被接受移植的人的身体当作“外来物”而加以攻击,使移植失败。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等待“配型”器官的人数总是大大多于能够找到的“配型”器官数。

每年都有许多病人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在失望中丧失生命。

为什么会有“器官排斥”呢?器官“配型”为什么这么困难呢?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人之间DNA序列的差别非常小,还不到0.1%。

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不仅所拥有的基因类型彼此相同,每个基因的差别也很小。

基因的产物——蛋白质,也因此只有微小的差别,一般只有个别氨基酸单位不同。

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在不同人体中执行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就不能变化很大。

比如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胰岛素,不仅不同人身上的胰岛素完全相同,就是不同的动物如牛和猪,它们的胰岛素也和人的极其相似(都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人和猪的胰岛素只有一个氨基酸单位不同,人和牛的胰岛素有三个氨基酸单位不同),所以也可以用在人身上。

在用基因工程大规模生产人胰岛素之前,糖尿病患者一直使用从猪和牛身上提取的胰岛素,而且只有不到2%的人产生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还主要不能归罪于胰岛素本身,而是这些胰岛素制剂里面的添加剂。

既然蛋白质分子可以“移植”,为什么器官就不行呢?在不同人的器官中,是不是有一些基因和它们编码的蛋白质有显著区别呢?科学家们对器官排斥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有一类基因的产物(蛋白质)在排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因为这些蛋白质与不同生物体器官之间的相容性有关,所以它们被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英文简称为MHC,是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的缩写。

不同的人身上的MHC 有明显的不同,是造成组织排斥的主要原因。

除人以外,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MHC,所以MHC已经有很长的进化历史。

MHC又是什么分子呢?为什么在不同人身上它们有显著的不同呢?这就要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说起。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其历史已经有约40亿年,至今在地球上广泛存在。

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能够迅速改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存能力极强。

它们能用一切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方式获得能源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物质。

高至几十公里的高空,深至地表以下几千米,烫至热气滚滚的热泉,冷至极地的冰中,都能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就是在这种微生物无处不在的环境中生活的,与各种微生物的关系也非常复杂。

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许多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植物根部的固氮菌,海洋里的蓝绿藻,温泉里面的硫细菌等等。

有些微生物“选择”了与动物“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方式。

比如人的鼻孔里有两千多种细菌,舌头上有八千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多数对人体无害,还能防止有害细菌“落脚”。

最多的是人的肠道细菌,有三万多种,总数超过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

它们总共有800多万个基因,是人体基因数(两万到两万五千之间)的300多倍。

它们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并且抵抗有害微生物的入侵。

不过这些微生物和我们“共生”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进入我们的身体以内。

肠道和口腔看上去在体内,其实是和外界相通的,和呼吸道一样,只不过是人体的“内表面”。

要是微生物真的进入体内,而我们的身体“不闻不问”,那就可怕了。

我们体内的环境是为我们自己的细胞而“精心准备”的,营养全面而充足,酸碱度合适,各种微量元素平衡。

特别是温血动物,那三十几度的体温,简直就是许多微生物生长的“天堂”。

这这种环境里,在体外时“好”的细菌(包括肠道细菌)也会变“坏”,给人体造成伤害。

比如皮肤有伤口时,原来在皮肤上的细菌就会进入体内,使伤口“化脓”。

肠道穿孔时,原来无害的肠道细菌就会进入腹腔,造成严重的感染。

更不要说那些“专业”的致病微生物,比如结核菌、绿脓杆菌、炭疽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它们的生存方式就是“钻进”我们的身体,在那里“大吃特吃”,繁衍后代。

所以动物必须防止微生物进入自己的身体。

动物身体表面那层紧密排列的细胞,就是阻挡微生物进入身体的第一道屏障。

除了被动阻挡以外,动物还发展出了“主动”的自卫方法,在微生物进入体内时能够识别和消灭它们,这就是动物的“免疫”系统。

要自卫,首先就要能“分清敌我”。

许多微生物表面都有为它们生存所需要的特殊分子,比如鞭毛里面的鞭毛蛋白质,以及特殊的脂蛋白和脂多醣,等等。

动物就利用微生物的这些特殊分子,发展出能够与这些分子结合的蛋白质(称为“受体”,比如一类重要的这种受体就是“Toll样受体”)。

一旦这些受体与微生物上面的分子结合,就会给动物细胞一个信号。

细胞接收到信号后,就会把这些被结合的微生物“吞”进去,再把它们消灭。

人体内也有Toll样受体,但是这还不够。

人体比低等动物如水螅和蚊子要大和复杂得多,接触的微生物种类也很多。

而且人要生活几十年,更要应付微生物的反复攻击。

病毒入侵人的身体后还会“躲”在细胞内,从细胞外面也“看不见”。

由于这些原因,人体需要更精密完善的“侦察系统”,来发现和消灭侵入身体的微生物。

MHC就是这种“侦察系统”的重要部分。

它的作用就是向免疫系统“报告”身体里面是否有“外敌入侵”。

起这种作用的MHC 有两种。

第一种报告细胞内部的情况,有没有病毒入侵,叫MHC I。

第二种报告细胞外面的情况,有没有细菌入侵,叫MHC II。

MHC是怎样“报告敌情”的呢?任何生物(包括病毒)都需要一些自己特有的蛋白质才能生存,所以检查有没有“外来”微生物的蛋白质,就是发现“敌人”的有效手段。

人体里面几乎所有的细胞(除红血球外)都有MHC I。

这些细胞把细胞里面的各种蛋白质进行“取样”,即把它们“切”成9个氨基酸左右长短的小片段,把这些小段结合于MHC I上,再和MHC I一起被转运到细胞表面。

MHC I就像“举报员”,用两只“手”举着蛋白质片断,向免疫系统说,“看,这个细胞里面有这种蛋白质”。

如果举报的是细胞自己的蛋白质片断,免疫系统就会“置之不理”。

但是如果细胞被病毒入侵,产生的病毒蛋白质就会这样被MHC I“告密”,免疫系统就知道这些细胞被病毒感染了,就会把这些细胞,连同里面的病毒,一起消灭掉。

MHC I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举报”癌细胞。

癌细胞虽然是从人体自身的细胞变化而来,但是由于一些癌细胞里面DNA的变化,会形成一些原来没有的蛋白质。

有些癌细胞还会把一些蛋白质的浓度从以前被免疫系统测不到的低水平(所以不被免疫系统“认识”)提高到可以侧到的高水平。

这些蛋白质也会被MHC I“举报”,让免疫系统知道这些细胞已经癌变了,也会加以消灭。

我们的身体里面常常有癌细胞形成,只不过它们中的一些被MHC“揭发”而被免疫系统消灭,没有发展起来罢了。

对于细胞外面的细菌,人体有专门的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来“吞食”它们。

被吞食的细菌被杀死,它们的蛋白质也被“切”成小片段。

不过这些小片断不是结合于MHC I上,而是结合于MHC II上,和MHC II一起被转运到细胞表面,向免疫系统“报告”,“瞧,我们的身体里面有细菌入侵啦”。

免疫系统就会生产针对这种细菌蛋白质的“抗体”(能够特异地结合外来分子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些细菌“标记”上,再由免疫系统的其它成分加以消灭。

对于被细胞表面所呈现的蛋白质分子小片断,MHC就好比是“证人”。

由它呈现的片断才可信,从而被免疫系统所认可。

无论是人体自身的蛋白质,还是微生物的蛋白质,都有千千万万种。

它们产生的片断也多种多样。

为了结合这些蛋白质片段,只靠一种MHC是不行的。

所以人体含有多个MHC,各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比如人的MHC I就主要有A,B,和C三个基因。

它们的蛋白质产物和另一个基因的产物(b 微球蛋白)一起,共同组成MHC I。

其中A、B、C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就可以结合蛋白质小片断,b微球蛋白不参与小片断结合。

由于人的细胞是“双倍体”,即有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各一套基因,每个细胞都有两个A 基因,两个B基因,和两个C基因,所以每个细胞都有6个主要的MHC I 基因。

对于MHC II ,情况要复杂一些。

MHC II分子也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DP、DQ、和DR。

它们对于蛋白质小片断的结合点是由两个蛋白质分子(分别叫做a 和b)共同组成的,而且MHC II不含有b 微球蛋白。

a 和b这两个蛋白质分别由A和B两个基因编码(不要和MHC I中的A、B、C基因混起来)。

所以DP 复合物的形成需要DPA1 和DPB1两个基因。

同理,DQ复合物也需要DQA1和DQB1两个基因。

DR复合物的情况更复杂,一个a 蛋白质可以和4种b蛋白质中的一种配对,所以有DRA、DRB1、DRB3、DRB4、DRB5 等五个基因。

不仅如此,这些基因中的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变种,比如MHC I 的A、B、C基因,每一个都有超出1,000个变种。

虽然有这么多个变种,但是每个人只能具有其中的两种(从父亲得到一种,从母亲得到一种)。

由于变种的数量是如此之大,每个人得到这些基因中的某一个变种的情形又是随机的(要看父亲和母亲具有的是哪一个变种),光是MHC I的A、B、C基因的组合方式就至少有1000 的6次方,也就是100亿亿种组合方式!这已经远远超出地球上人口的总数。

如果再把MHC II的情况考虑进去,MHC基因的组合方式就更多了。

所以地球上没有两个人的MHC组合情况是一样的,除非是同卵双胞胎。

每个MHC基因都有许多个变种,这些变种编码的蛋白质也自然会彼此有区别,比如对各种蛋白质小片断的结合紧密度上就会有差别。

由于每个人都只能获得每个基因变种中的两个,人之间获得的变种类型会不一样,所以对外来蛋白质分子的反应就不完全一样。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对某种物质过敏,其他的人却没事。

比如有的人对小麦面粉中的“麸质”(gluten)过敏,吃含有麸质的食物会产生腹泻。

研究发现,这些过敏的人中所含的MHC II基因中有DQ2.5(由DQA1*0501基因和DQB1*0201基因组成)。

这个DQ变种能够紧密地结合由麸质产生的多个蛋白质片断,从而使身体有明显的反应。

而含有DQ2.2(由DQA1*0201基因和DQB1*0202基因组成)的人就不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人身上MHC变种的不同也使免疫系统“探测”到某种癌细胞的能力不同。

比如近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乙型肝炎癌变的几率就和MHC 中DQ的变种类型有关。

人之间MHC变种类型不同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器官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