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课《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2课《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案科学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说课一、使用教材:《固体的热胀冷缩》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2课中的实验,属于新课程标准中“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的课程内容。

实验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来探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实验分析、操作能力还需要加强。

此实验是学生在明确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后,进一步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

对学生体验物体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教学目标:经历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能科学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固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知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实验教学内容: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五、实验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蜡烛、打火机、冷水、铜铁铝金属棒。

六、实验改进要点:实验原型:教科书上原有的实验是运用酒精灯加热一个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进行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原实验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手持铜球加热,容易晃动和烫手。

(2)使用酒精灯加热,危险性较高,合适教师演示,但学生参与度低。

(3)铜球体积较大,加热效率低,变化不明显,不直观。

(4)只用铜球做实验,便得出结论,欠缺说服力。

实验改进:制作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1)将需要加热的金属棒固定在支架上,降低操作难度,更稳定。

(2)使用蜡烛替代酒精灯,降低实验危险性,更安全。

(3)用金属棒替代铜球,减少加热时间,更效率,固体加热推动指针偏转,现象更直观。

(4)用多种固体进行加热实验,再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过程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空气及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心情,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空气、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⑴号箱:2只瘪的乒乓球;⑵号箱:1只充气的气球、1只和充气的气球同样大小的铁圈;⑶号箱: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带气球的平底烧瓶1只、自制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摄子钳、棒状温度计。

(2)、演示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有关热胀冷缩投影片。

(一)、游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大家都玩过吹肥皂泡。

谁有本事来吹一个大肥皂泡?2、请一同学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想一想,肥皂泡为什么会慢慢变大?倾听学生发言后(板书:空气)3、刚才同学们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现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气筒之类的器具,你们能再造一个肥皂泡吗?请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准备怎样造?等会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比一比哪组方法能成功。

4、教师演示:老师也有一个办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老师拿出带吸管的烧瓶,管口上绕有一些棉线,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后用手在烧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现了肥皂泡。

)5、谁能揭开老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请动动脑筋,说得让大家都听得懂。

热的手与肥皂泡之间是谁在起作用?怎样使肥皂泡更大?(老师演示,把带吸管的烧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渐渐变大。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体的热胀冷缩》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即气体在受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的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直观的感受。

但是他们对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热胀冷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术语。

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相关术语的记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法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讨论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术语。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瓶、水、温度计、气球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生活中的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气球在受热时的膨胀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描述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拓展(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热水袋、热气球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5篇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1、海带每组一份。

2、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银耳每组分别一份。

3、瘪的乒乓球每人一个。

4、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出示海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1、幼儿操作并观察海带遇水膨胀的现象。

2、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3、教师小结:干海带放进水里有,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那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4、请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

5、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所提供的物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6、分组派一名幼儿来介绍实验结果7、教师小结:海带、紫菜、木耳、压缩海绵、黄豆、红枣、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三、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教师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2、幼儿操作并观察、比较。

3、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

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四、幼儿观看录像资料,了解生活中的吸水和遇热膨胀的现象。

五、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遇冷膨胀的现象。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哪些物体遇水、遇热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并请幼儿将寻找到的物体投放到班级的科学角中,从而产生资源共享。

幼儿园教案《热胀冷缩》2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上课日期9 月 26 日教学目标1、在学生了解液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一步通过对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归纳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展描述和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积极探究,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开心。

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

教学预备: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观看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争论推想)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讨论(1)争论讨论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晰地观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沟通,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看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看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展试验)。

(3)小组就试验现象进展争论沟通。

(4)小结:通过书上试验我们发觉: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试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留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索沟通,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试验反响速度更快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动时,哪种状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嬉戏。

3、沟通:从嬉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嬉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21《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

2. 掌握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和原理的解释。

2.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空气球一个- 透明玻璃杯一个- 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张贴一些气体热胀冷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到过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什么案例可以举例说明?”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简要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原理,如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加剧,间隔增大导致气体体积膨胀,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减缓、间隔减小导致气体体积收缩等。

- 介绍气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火焰的燃烧、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设计等。

-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将空气球吹气充满,然后放到温水中。

同学们观察空气球的变化并以文字和图像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 另外使用一只空气球和冷水重复实验,同样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记录。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对于不同温度变化的反应。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互相质疑,引导他们分析现象背后的原理。

5. 拓展应用(15分钟)- 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的煤气管道、高铁轨道的设计等,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现象,设计能够控制气体体积变化的实用设备。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向学生总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学习到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 强调学习科学需要观察、实验和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记录能力的重要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

《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气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加深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目标- 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掌握实验方法,验证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使用热水和冷水观察气球的变化,或者使用不同温度的空气来推动小车等。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5. 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6.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热胀冷缩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介绍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互相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4.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解释进行指导和讨论。

5. 教师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联系和解释。

6.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理解。

7. 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8.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深入研究。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解释观察结果。

3. 研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讨论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温度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难点: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讲授法: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4. 教师讲解: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分析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材料科学研究单位或工厂,观察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固体的热胀冷缩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进修固体的热胀冷缩,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规律,进一步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设计目标1.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观点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固体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进修积极性。

三、设计内容1.实验部分(1)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固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规律,验证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实验材料:固体样品(如金属棒)、温度计、测量尺、热水、冷水等。

(3)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材料,测量固体样品的初始长度;②将固体样品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其长度变化;③将固体样品放入冷水中冷却,观察其长度变化;④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理论部分(1)固体的热胀冷缩观点:固体在温度变化下会发生尺寸的变化,称为热胀冷缩现象。

固体的热胀系数是描述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重要参数。

(2)计算方法:固体的热胀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公式为ΔL = αLΔT,其中ΔL为长度变化量,α为热胀系数,L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四、作业要求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固体的热胀系数,并进行结果分析;3.撰写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固体的热胀冷缩规律;4.提交完备的实验报告及计算过程。

五、评分标准1.实验报告内容完备、准确,实验数据记录清晰;2.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深入理解,计算结果准确;3.实验心得体会表达清晰,总结归纳能力强;4.作业整体完成质量高,具有创新性和思考性。

六、参考资料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程》2.《固体物理学》教材相关章节七、作业安排1.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部分,老师指导理论部分;2.作业周期为1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报告撰写等环节;3.作业过程中老师进行实时指导和检查,及时反馈学生表现。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设计内容:1. 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介绍固体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实验器械:烧杯、水、铁环、测温计、火柴等。

3. 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测量水的温度。

(2)将铁环浸入冷水中冷却,测量铁环的温度。

(3)将冷却后的铁环放入加热后的水中,观察铁环的变化。

(4)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掌握固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设计要求:1. 学生应认真阅读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学生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恪守实验室规定。

3. 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评分标准:1. 实验操作规范性:10分2. 实验数据准确性:20分3. 实验结果分析能力:30分4.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性:20分5. 实验表现和实验总结:20分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标:简要介绍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

4. 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清晰展示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规律。

6. 实验结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七、作业提交要求:1. 实验报告需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字迹工整,内容详实。

2. 作业提交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教师要求确定)3. 作业提交方式:(具体方式根据教师要求确定)八、参考资料:1.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大纲》2. 《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及实验方法》以上为《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实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固体的热胀冷缩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

通过进修固体的热胀冷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规律,以及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相关知识。

二、设计目标:1. 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 掌握固体的热胀冷缩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固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设计内容: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公式,让学生了解固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规律。

2.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验证热胀冷缩的现象。

3. 计算练习: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量,稳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实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固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2. 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3. 计算练习和应用实例中,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流程:1. 理论讲解(30分钟):介绍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2. 实验操作(60分钟):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3. 计算练习(3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实例(30分钟):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固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问题。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2. 计算题目:完成计算题目,正确率达到一定要求。

3. 应用实例:解决应用实例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参考资料:1. 《大学物理学》2. 《固体力学》教材3.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指导书》以上为《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业设计方案,希望通过本次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

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

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

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固体热胀冷缩是本次课程的主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能解释身边的现象。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教学用具,如热水、冷水、烧杯、铁环、铜球、陶瓷球、酒精灯、火柴等。

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例如,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拿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金属环,让学生看到金属球特别轻易地从金属环中通过。

然后,我们可以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球,让学生观察金属球在加热后是否还能通过铁环。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金属球放到冷水里冷却一会儿,再观察金属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即金属在加热时会膨胀,冷却时会收缩。

同样地,我们还可以拿出一个陶瓷球和一个铁环,让学生观察陶瓷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然后,我们可以用热水加热陶瓷球,再观察陶瓷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把陶瓷球放到冷水里冷却一会儿,再观察陶瓷球是否能通过铁环。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即陶瓷在加热时也会膨胀,冷却时会收缩。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能够解释身边的现象。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固体的热胀冷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分析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丝、木棍、温度计、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2.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和木棍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4. 知识拓展:介绍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指固体在受热时____,受冷时____的现象。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固体的热胀冷缩?(A. 温度B. 压力C. 湿度D. 长度)3. 简答题:请简要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九、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固体热胀冷缩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

3. 思考题:讨论固体热胀冷缩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

5.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待补充。

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

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

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设计介绍这份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了解气体受热胀大、受冷缩小的基本特性,并探究其背后的原理。

目标- 理解气体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掌握测量气体热胀冷缩的方法- 分析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活动实验:气球的热胀冷缩1. 准备一只气球和一根棍子。

2. 将气球充满气体,并将其绑在棍子的一端。

3. 将棍子的另一端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观察气球的变化。

4. 将棍子的另一端放入冷水中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讨论:实验观察和解释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观察到的气球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在受热和受冷时会发生变化。

3. 提示学生热胀冷缩的概念,并帮助学生建立与实验结果的联系。

4.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并引导他们找出相关的物理原理。

探究:热胀冷缩原理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气体(例如:气球中的空气、水蒸气等),深入研究其热胀冷缩的原理。

3. 小组成员可以使用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和实验。

4.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解。

应用:热胀冷缩的实际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列举和讨论他们所了解的应用,例如:温度计、水压系统、热水器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应用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提醒他们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验、讨论、探究和应用等环节中深入理解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他们将体会到科学的实证过程,培养出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秦小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科学知识:
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准备:
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活动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的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

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

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

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2.实验现象猜想。

3.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

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三.小结: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