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光》教学设计(第3课时)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掌握光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教学流程1. 导入新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例如灯光、太阳光等。

让学生了解到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初步探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利用几面镜子,探究光在反射、折射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让学生手持小手电筒面对镜子,讨论光在反射、折射、传播中的基本特点,并归纳总结。

3.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实验作业,在实验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光的特性,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光的认识,增强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总结回顾小组讨论方式,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对光的基本知识,交流并总结出反射、折射、传播方面的基本特点。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如何将光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光学实验仪器,例如简易显微镜、测深仪器等,要求学生在实验时,体会到光在实际中的表现。

同时布置反思性的作业,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式1. 导入新知利用多媒体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光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光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初步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光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回顾利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反射、折射、传播等基本特点,加深对光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制作光学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评价利用多种评价方式,视情况使用测验、工作总结等评价方法,重视学生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评估。

同时,在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创意方面,也要重视教学评价的考量。

以上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一教学方案将学生置于一个开放的、探究性、实践性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的精神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神奇的光》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镜子与影像、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是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光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运用光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白纸、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块镜子、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让光线照射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照射在白纸上会发生什么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镜子反射光线的实验,讲解光的反射原理。

提问:镜子是如何让光线改变方向的?镜子反射的光线有什么特点?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镜子、反光衣等。

提问: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光的知识?你们觉得光有什么神奇之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照射在物体上产生影子。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镜子等光滑物体,发生反射,形成影像。

3. 光的应用:照明、镜子、反光衣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光的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镜子、手电筒等物品,设计一个光学小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作用以及光影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知道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

重点:光的来源、传播和作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白纸、水彩笔、画纸、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镜子、白纸、水彩笔、画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手电筒,照射在墙面上,邀请一名幼儿上台,观察光在墙面上的变化。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关注光,激发兴趣。

2. 教学活动:(1)光的来源:教师讲解光的来源,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

(2)光的传播:教师演示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光在镜子、白纸等物品上的反射。

(3)光的反射:教师讲解光的反射,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光在水彩笔、卡片等物品上的反射。

(4)光的作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光的作用,如光照植物生长、光照动物活动等。

(5)光影的形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照射在墙面上的影子,讲解光影的形成。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题目:“请你说说光有哪些作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画纸和镜子,让幼儿画出手电筒的光线,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 光的传播:沿直线传播。

3. 光的反射:光照射在物体上,发生反射。

4. 光的作用:光照植物生长、光照动物活动等。

5. 光影的形成: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影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说说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光可以照亮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看清周围的事物;光照植物生长,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动物活动,帮助动物寻找食物等。

2. 作业题目:请画出光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教案名称:神奇的光适用年级:大班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够辨别颜色并进行简单的混合。

3. 能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

4. 能够通过实验和互动的方式探索光的奇妙性质。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彩色光源、红、蓝、黄、绿、紫、橙色透明塑料片、白纸、黑纸,玩具反射镜等。

2. 学生准备:规矩座椅、图画纸、颜料、画笔。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彩色光源,并问学生对光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了解。

引导学生了解光是由光源发出的,能够照亮周围的物体,并被物体反射形成我们能看见的图像。

2. 探究光的颜色(15分钟)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不同颜色的光源分别照射到眼睛上,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的光对视觉的影响。

然后,教师拿出彩色透明塑料片,依次放在白纸上,让学生观察并辨认出每一片片刻的颜色是什么。

3. 探究光的传播路径(20分钟)教师用彩色光源照射到镜子上,让学生观察光是如何反射的。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分别使用反射镜、玩具镜片将光投影到白纸上,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4. 探究光的混合(15分钟)教师用红、蓝、黄、绿、紫、橙色透明塑料片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光的混合效果。

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用颜料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

5. 实践活动(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种材料(如塑料、纸张、布料等),让学生尝试利用光和材料的相互作用,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6.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a. 光是如何形成的?b. 光具有哪些颜色?c. 光是如何传播的?d. 不同颜色的光混合会产生什么效果?e. 利用光和材料的互动可以创作出什么作品?四、巩固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光的认识,例如:1. 请学生在黑暗的房间中照射手电筒,观察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反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乒乓球、图钉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教室,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提问: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列举生活中光的应用。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动手实验(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提问:光有什么作用?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是怎样的?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答案:示例1:太阳光可以让我们看到物体;示例2:镜子反射光线,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示例3:眼镜通过折射光线,帮助我们看清物体。

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光的画,表现出光的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光的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观察光的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光的传播,简单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光影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来源,理解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光与影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卡片、白纸、剪刀、直尺。

2. 学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卡片、白纸、剪刀、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光在卡片上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光的传播:直线传播,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光线。

(3)光的反射:用镜子反射光线,让幼儿观察光线的改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白纸、手电筒和镜子。

让他们尝试用镜子反射手电筒的光线,观察光在白纸上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光2. 内容:光的来源:太阳、灯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镜子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反射光线,画出光在白纸上的影子。

2. 答案:根据实际操作,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分享发现,增强幼儿对光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

2. 光的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4. 作业设计的操作性和答案的指导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1. 利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光线在卡片上的传播路径。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光的颜色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颜色分解。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凸透镜、三棱镜、透明塑料杯、白纸、镜子、水、图钉等。

学生准备: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杯、白纸、图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透明塑料杯,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

向发生偏折。

(4)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透明物体可以让光通过,不透明物体阻挡光的传播。

(5)光的颜色分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手边的教具,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

3. 光的颜色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举例说明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

(3)解释光的颜色分解现象。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手电筒的光线。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如镜子反射光线。

发生偏折,如凸透镜聚焦现象。

(2)透明物体:如玻璃、水、塑料杯等,可以让光通过。

不透明物体:如白纸、黑板、木头等,阻挡光的传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主要涉及第三章“光与影”的第5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源的定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反射等基本概念,知道光源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光与影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概念的理解。

重点:光源的认识,光与影现象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白纸、水彩笔、光碟、投影仪。

2. 学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白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教室,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2)教师提问:“光是从哪里来的?光可以照到哪些地方?”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光源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光源。

(2)教师演示光的传播、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光碟,让幼儿观察光碟上的图案,讲解光的反射原理。

(2)教师用投影仪投放光与影,让幼儿观察并讲解影子的形成。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透明塑料尺、白纸,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镜子,观察光的反射。

(2)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提问:“光有哪些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光与影现象?”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影子。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反射。

3.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的光源。

(2)观察并描述光与影现象。

2. 答案:(1)生活中的光源:太阳、灯泡、萤火虫等。

(2)光与影现象:如树荫、影子、反光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让幼儿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本概念,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透明胶带、白纸、镜子、放大镜、彩色笔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透明胶带、白纸、镜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

提问:“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传播的吗?光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特点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的作用教师通过展示镜子、放大镜等物品,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等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作用,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心得。

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光现象吗?”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特点:沿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作用:照明、反射、折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制作简易的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2. 光的传播特点的讲解与演示;3. 光的作用的例证与实验;4.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拓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光》,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光的现象”,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源的认识、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知道光的传播、光源和影子的形成。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光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光源的认识、影子的形成。

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水、卡片、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墙面,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激发幼儿对光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光源,如太阳、灯泡等。

(2)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理。

(3)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镜子反射、水中筷子变弯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实例,讲解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阳光能照到室内?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光线的传播路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5.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镜子、透明塑料瓶等材料,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组合作,完成“光的影子”手工作品。

(2)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光2. 内容:(1)光的概念与传播(2)光源的认识(3)影子的形成(4)光的反射和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光现象。

答案示例:阳光照在窗户上,形成明亮的光斑;晚上,路灯下的影子等。

2. 作业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光现象,不少于3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光现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神奇的光》,该内容对应教材第十章“光的世界”中的第三节“探索光的现象”。

详细内容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传播演示仪、平面镜、凸透镜、光源、光屏等。

学具:手电筒、小镜子、放大镜、透明塑料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电筒的光线,引发学生对光传播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a. 提问:手电筒的光线是如何传播的?2. 知识讲解:a. 光的传播: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b. 光的反射: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原理。

c. 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讲解光的折射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a. 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小镜子、放大镜等探索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分析题目:为什么我们在阳光下能看到影子?b. 解题过程:光的直线传播导致物体背后形成阴影区域。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批改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大《神奇的光》2. 小a. 光的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3. 关键词: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b. 分析镜子中的人像为什么是左右颠倒的。

2. 答案:a. 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b. 镜子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反,导致像左右颠倒。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光的传播、光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来源、传播及作用,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光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光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来源、传播和作用。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原理,观察并发现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放大镜、反光镜、透明塑料瓶、彩色笔、白纸等。

学具:手电筒、放大镜、反光镜、透明塑料瓶、彩色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并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光有什么作用?”2. 讲解光的来源、传播和作用(1)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作用:照明、加热、促进植物生长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放大镜、反光镜等教具,讲解光的传播原理。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透明塑料瓶、彩色笔、白纸制作彩色光。

(2)让幼儿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瓶中的传播。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光》2. 内容:(1)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作用:照明、加热、促进植物生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光的来源、传播和作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了解光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幼儿思考光的传播原理,探索光的更多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实践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神奇的光》。

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三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光的传播、光的作用以及简单的光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原理,了解光的作用。

2. 通过实践,观察和体验光学现象,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孩子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原理和光学现象的解释。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光的作用以及光学现象的观察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白纸、彩笔、剪刀。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白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讨论: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光吗?光有哪些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折射或吸收。

(2)光的作用:光可以帮助我们看见物体,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3)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将透明塑料尺斜放在光线上,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 实践活动(15分钟)(1)制作手影:用白纸剪出各种形状,用手电筒照射,观察手影的变化。

(2)光的反射:用镜子将光线反射到指定位置,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1)请孩子们分享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

(2)讨论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吸收。

2. 光的作用:看见物体、光合作用。

3. 光学现象:反射、折射、散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光学现象。

(2)简述光的作用。

2. 答案:(1)生活中见到的光学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镜子里的自己等。

(2)光的作用:看见物体、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传播、光的作用以及光学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光的基本特性,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以及简单的光学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来源,认识到光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

教学重点:光的来源、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水、卡片、白板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教室,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

引导幼儿讨论:光是从哪里来的?光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光在镜子、透明塑料瓶中的传播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光影现象?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光影现象,如太阳光、影子、镜子中的自己等。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光来帮助我们生活?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光2. 内容:光的来源光的基本特性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光学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光影现象,至少三个。

2. 答案示例: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影子。

镜子中反射出自己的样子。

晚上用手电筒照亮黑暗的房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来源、基本特性和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光的认知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光的更多应用,如光的颜色、光的艺术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光的反射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和光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知道光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形成影子。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水面等。

3. 培养幼儿对光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白纸、卡片、水盆等。

学具:画纸、彩笔、镜子、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教室,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导幼儿发现光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教师演示手电筒照射镜子、透明塑料尺,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现象:教师展示镜子、水面等,让幼儿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现象3. 生活中常见的光源4. 光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光源,记录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特点和反射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的现象,了解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光的反射现象3.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光线传播路径的直观展示:教师应确保手电筒的光线足够明亮,使幼儿能清晰地观察到光线的传播路径。

2. 引的运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光线传播的现象,引导幼儿关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神奇的光》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教案

《神奇的光》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教案

《神奇的光》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作用、影子形成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掌握光的作用,如照明、加热等,并学会运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透明塑料尺、白纸、卡片、镜子、放大镜、热水壶、温湿度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卡片、一面镜子、一个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例题讲解:(1)光为什么能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3)影子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1)用镜子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了解光的作用。

4. 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作用:照明、加热、观察3. 影子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形成阴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原理。

(2)举例说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

(2)如照明、加热、观察等。

(3)光的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形成阴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光的作用掌握较好,但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作用。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神奇的光》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阳光的特性,自然界的发光现象,以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来源和基本特性,认识到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来源、特性以及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激光笔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镜子、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光线,提出问题:“光从哪里来?光有什么作用?”(2)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见到的光现象,如太阳、灯光、火焰等。

2. 例题讲解(1)光的来源:讲解阳光、灯光、火焰等光源,并说明光的传播特性。

(2)光的反射: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镜子反射光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原理。

(3)光的折射: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原因。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放大镜。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拓展思考:如何利用光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六、板书设计1. 光的来源、特性和作用2. 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3.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庭中的光源,画出光线路径图。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光线路径图,标注光源、反射和折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理解光的传播原理方面仍有困难。

2. 拓展延伸:开展“光的探索”主题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光,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神奇的光》教案

《神奇的光》教案

《神奇的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学基础知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来源和特性:光源、光的颜色、亮度、饱和度3. 光的应用:照明、显示、通信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来源和特性、光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颜色和亮度的调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光的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如光源、镜子、透镜等)、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如手电筒照射墙壁,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验进行演示和解释。

3. 光的来源和特性:介绍光源的种类和特性,如太阳、灯泡等,并讨论光的颜色、亮度和饱和度。

4. 光的应用:介绍光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照明、显示、通信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与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协助解决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光的传播、来源和特性以及应用的理解程度如何?2. 实验和观察活动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3. 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否得到激发?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讲解不清楚、实验操作不顺利等?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九、教学延伸:1. 开展光学实验活动,如制作潜望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五节“神奇的光”。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展开,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使幼儿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光,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道具(如镜子、玻璃、塑料尺等)、教学卡片。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道具(如小镜子、透明塑料尺等)、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光的现象,如阳光、月光、灯光等,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光的特点。

2.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镜子、玻璃、塑料尺等道具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幼儿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与演示(10分钟):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帮助幼儿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

4. 实践操作(5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道具,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画一画他们看到的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

2.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光的现象,拍照或画图,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使幼儿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或进行户外光的现象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光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光”。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来源、光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以及简单的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来源,知道光的作用,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思考光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界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以及观察、发现、思考光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水、激光笔、白纸等。

2. 学具: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瓶、水、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引导幼儿思考:光从哪里来?光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光的作用:照亮物体、帮助我们看见物体、影响植物生长等。

(3)光现象:影子、镜子反射、透明物体透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透明塑料瓶,让幼儿观察光通过塑料瓶时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光能透过塑料瓶?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来源:太阳、灯光等。

2. 光的作用:照亮物体、帮助我们看见物体、影响植物生长等。

3. 光现象:影子、镜子反射、透明物体透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2)请你在家里找一找,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2. 答案:(1)光的作用:照亮物体、帮助我们看见物体、影响植物生长等。

(2)物体:太阳、灯光、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光的来源、光的作用和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光》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造发光植物”的探索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感受科学家们大胆设想、敢于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鼓励推想,了解人造发光植物的探索过程;合作探究,阐述“人造发光植物”的相关知识。

难点:品味语言,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1.科学家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怎能不让我们佩服呢?怎能不让我们向往呢?这些发明发现让我们多么惊讶!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们研究的“人造发光植物”。

板书课题。

2.质疑,看着题目,你的脑海里会产生什么问题吗?
(什么叫“人造发光植物”?科学家是怎么研究“人造发光植物”?研究了“人造发光植物”有什么用途?)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大门,一起解开“人造发光植物”的科学奥秘,一起感受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吧!
二、展开推想,了解人造发光植物的相关知识。

1.放声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词句子复读,努力读准每一个字词,读通每一个句子;针对上述的问题找出相关句子读读。

2.自由说说人造发光植物的相关知识。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理解“人造发光植物”的探索过程。

1.现在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位科学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人造发光植物”的研究过程,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喜讯。

你该怎么说呢?
四个同学为一个科学探究小组,认真阅读探索“人造发光植物”过程的句子,并把它记住说给小组成员听。

出示:我是小小科学家——XXX。

我给大家带来了“人造发光植物”研究成功的喜讯。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奇想:就是试图用人工的方法,将,从而使植物发出光亮。

经过我们的仔细分析研究,决定拿烟草做实验。

先把()植入烟草,让烟草发出()。

接着,找到了(),又找到了(),用它来做移植的载体。

然后用一种(),将()“剪”下来;
再用一种()把它“缝合”到作为“载体”的()上。

将培养一段时间后,让它()烟草植物。

这样,()就被移植到烟草的细胞里了。

这些烟草长大后,就成了一株株地道的发光植物。

我还想把这些发光植物种在(),让()
2.推荐小组成员上台展示。

四、品味语言,感受科学家的大胆设想、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科学家们创造这一奇迹,你佩服吗?请你默读课文,划出科学家们创造这一“奇迹”让你佩服的有关句子。

(一)这源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在1983年提出的一个大胆的设想。

体会“大胆设想”——勇于思考
1.设想是什么意思?(假想、推想、猜想)
2.猜想什么?(用人工的方法,将某种发光的基因移植到植物的基因中去,从而使植物发出光亮)
3.你敢吗?你想过吗?——大胆地读,佩服地读,想都不敢想地读
(二)为了实现这一奇想,研究小组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决定拿烟草做实验。

体会“仔细的分析研究”——细心严谨的态度、敢于实践的品质
1.仔细换个词:细心、详细、认真
2.什么情况下你是这样细心的?
3.研究小组仔细的分析研究些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奇想,科学家们想:
4.细心地读,严谨地读,坚定地读,信心地读。

(三)科学家创造这一奇迹,并不只是供游人观赏猎奇,重要的是想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秘。

理解“揭示生命的奥秘”——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谛的精神。

录像放映,理解“人造发光植物”不是一种外表的好看,面是内在生成的美丽。

师:通过研究,“人造发光植物”是死的还是活的?
师:当游人来观赏的时候,人造发光植物似乎在说:
当公路上人来车往的时候,人造发光植物似乎在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造发光植物似乎在说:
(四)该项研究成功以后,科学家对未来进行了大胆而乐观的设想。

体会“乐观的设想”——乐观的科学精神
1.课外整合,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2.“人造发光植物”会让你产生什么奇想?
五、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之情。

人造发光植物似乎正在述说着科学的奥秘。

而当我们“胡思乱想”的时候,也许动手做做就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发明或发现。

当我们玩乐的时候,也许观察一下四周,也许发明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神奇的生物技术将给我们的未来增添更多的色彩。

还等什么?
1.想象一下, 你是一名小小科学家,将“人造发光植物”运用于生活装饰品和建筑工艺品之中,你将如何设想?请写下来。

2.在20年后,你将会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来研究什么植物?请写下来。

六、小结。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大胆设想,勇于发现,就能取得成绩。

七、作业。

除了课堂上的练笔,还可以选择下列作业。

运用“人造发光植物”申请专利说明书。

据人造发光植物特点和原理,让我们进行大胆而乐观的设想,将它运用于生活装饰品和建筑工艺品之中,你将如何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