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二、答题技法
文言文翻译的总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语句,可采 用以下六种方法: 1.留字法。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书名、 人名、帝号、官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译。 2.替换法。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如:彼竭我盈, 故克之。彼——对方(敌方);竭——穷尽(衰竭,消失);我——我方;盈— —旺盛;故——所以;克——战胜(打败);之——他们。 3.拆字法。文言文中连用要把这两个单音节词拆开分别翻译,不可直接译为现代 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要拆成两个字翻译, 即,“可”译为“可以,能够”;“以”译为“凭借”。 4.增补法。增补文言文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的内容。 5.删字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无实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 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翻译时要删去,不译。 6.调序法。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翻译时,需要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投以骨”要调整 为“以骨投”来翻译。
三、中考真题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于是 2.乙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2)何异断斯织乎? 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文言文翻译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篇(1):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1.留即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如: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
“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
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
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
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
“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2.换即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②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伏”,是谦称。
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
“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
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文言文翻译的七种方法
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 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 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所掠夺,经常要损失 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 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 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 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 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特别下诏让密县 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
(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 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 (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 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即时小练] 3.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 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 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 即奉国而归齐矣。 可替换的词有:“__应__”__换__为__“__应__对__”__;__“__奉__”__换__为__“__带__ 领__”__;__“__归__”__换__为__“__归__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 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即时小练] 5.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 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 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 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 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文言文起始课_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乃我国古人之言辞,其语言精炼,含义深远。
然今之人,于文言文之阅读与理解,往往力不从心。
故本课特设翻译方法,以助学子们开启文言文之门。
一、直译法直译者,即按照文言文之字面意义进行翻译,不增不减,不歪曲原意。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简单明了、意思单一之语句。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者,即根据文言文之整体意思进行翻译,以现代汉语表达之。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意蕴深远之语句。
例如: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译文: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三、增译法增译者,即在翻译时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使句子更加通顺,易于理解。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省略较多、结构复杂之语句。
例如:原文:公将战,曹刿请见。
译文:鲁庄公将要打仗,曹刿请求觐见。
四、省译法省译者,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文言文中的虚词,使句子更加简洁。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虚词较多、实际意义不大的语句。
例如:原文:子路曰:“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译文:子路说:“君子的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育民众,这就是善。
”五、调序法调序者,即在翻译时调整文言文中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中语序特殊、不易理解之语句。
例如:原文:吾闻君子之学也,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译文:我听说君子的学习,先明白的人教导后明白的人,先觉醒的人唤醒后觉醒的人。
六、综合运用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
如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语句复杂等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总之,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需学子们勤学苦练,方能掌握其中要领。
本课所论翻译方法,仅为入门之阶,望学子们以此为基石,不断探索,终成文言文之高手。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学习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学习方法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文言文翻译六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步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步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习得六种兵法,方能顺利过关。
1——留。
“留”,即翻译文句时,文言文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不再翻译,直接保留在译句中。
(1)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
(2)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不翻译。
如《鸿门宴》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而功高”是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所以“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译文: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洁风尚,百代之后的听到了,也能奋发,更何况亲身受到熏陶的人呢?译句对原句的绝大部分文言词作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翻译,“伯夷、柳下惠”等专用名词保留在译句中,这便是所谓的“留”。
2——换。
“换”,即将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文言词“将”,换成现代词“将领”。
(2)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说”换成“悦”。
(3)将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如“臣活之”的“活”译为“救活”。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鲁)芝坐(曹)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一、翻译要求:(1)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语言优美。
二、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翻译考点: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义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翻译步骤:(1)审:审清踩分点,即两类考点。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抄在答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翻译方法:(1)对:即对译法。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字的翻译1. 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瑟鄙陋(的意见)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使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的选取它。
(2)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译相同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年号…)(3)换:即替换法。
(4)删:即删减法,包括发语词、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之”、“也”删掉)(5)补:即增补法,原句中的省略,古今用词的不同。
1.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变更你的差役,回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2.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个更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6)调:即调位法,包括:主谓倒置等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希望有所帮助!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古文翻译轻松拿满分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文言文翻译方法知识归纳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然文言文之语言结构与今之白话文相去甚远,翻译文言文需掌握一定方法。
本文将归纳文言文翻译方法,以助学者深入理解古文之美。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直接翻译,将文言文中之字词按照其原意、原词性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法适用于字词意义明确,无需加以解释者。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不拘泥于字词原意,根据上下文语境,将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此法适用于字词意义复杂,难以直接翻译者。
例如: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文: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东流去,无情地冲刷着一切,把千古英雄人物都荡涤得无影无踪。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介词等,使翻译后的句子更加通顺、连贯。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省略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意义的字词,如虚词、重复的词语等。
例如: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活译法活译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使翻译后的句子更具有文学韵味。
例如:原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文:这壮丽的河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六、综合运用法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只见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没,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古代文化之美。
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研究”,“”可对译为“温”;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重点文言语句翻译一、《陈涉世家》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⑤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二、《岳阳楼记》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国君忧虑。
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望过去,草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玡山。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意趣不再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之一1、保留法(留):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
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2005年福建卷)此句中"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2001年全国卷)此句中,"骑劫"是一位燕将的姓名(据原文中"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骑兵劫持"之意,否则,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
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如:"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全国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义缩小了,仅指"妻子"而已。
因而,在翻译时须用"妻子和儿女"加以替换。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
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
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如:"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2005年浙江卷)此句中"盖"是句首发语词,无义,在翻译时应该剔除,而不能"臆"译为表推测的"大盖"之意。
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2006年浙江卷)此句中"同类之相咬"的"之"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必译。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记》)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此句中划线的部分在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何(听朝)罢晏也"),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又如:"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2005年上海卷)此句在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可译为"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的优美之景)而不能再建造(其它亭)了".如果省去后半句括号内的补充译文,译成"只能记述而不能再建造了",就会显得令人费解!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③牛何之(宾语前置)④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如:"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2004年全国卷)此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此句属于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前置的宾语调整过来(即"其谓李将军也?"),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固若金汤的城池)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自己死去)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如:"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2005年全国卷Ⅰ)划线句中"口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饮食",故整个句子可译为:"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7.固定结构释义。
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在使用时形成了固定结构模式,如表疑问的常用"奈何""若何"等,表测度的常用"无乃……乎""得无……乎"等。
在译句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固定结构,句子便可流畅译出。
如:"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此句采用了"其……,其……"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是……,还是……"之意。
弄清此点后,该句便无翻译障碍。
此固定结构,可从初中学过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得以印证。
又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划线句若翻译成"难道不饥饿疲倦吗?",显然语气显得生硬,不合樊姬关心楚庄王时说话的口吻。
其实,此句采用"得无"的固定结构,有"恐怕(莫非)……"之意,就可译为"恐怕您饥饿疲倦了吧?"此固定结构,也可在《促织》中的"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句得到印证。
其他注意事项: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2、观照上下文语境例题6: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例题8: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