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食品化学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_脂质2部分

食品化学_脂质2部分
脂类化合物在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 脂类化合物在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释 酶作用或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 放出游离脂肪酸。 放出游离脂肪酸。 植物油在高温 高温条件下发生脂类水解反应 植物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脂类水解反应 动物组织在酶 动物组织在酶的作用下在宰杀后其脂肪水解产生 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 乳脂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乳脂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低级脂肪酸, 产生干酪味或酸败味。如牛奶、奶酪。 产生干酪味或酸败味。如牛奶、奶酪。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一种是扰乱我们所 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 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反式 脂肪酸像饱和脂肪酸一样, 脂肪酸像饱和脂肪酸一样,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含量, 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还会减少可预防心脏病的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反式脂肪 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 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 倍,反式 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 脂肪酸还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易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哮喘、 )、哮喘 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哮喘、 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期 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过敏等病症。 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的婴幼儿和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有不良影响。
酸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硫酸、磺酸等) 酸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硫酸、磺酸等)和 各种固体酸催化剂。 各种固体酸催化剂。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食品化学第3章蛋白质

食品化学第3章蛋白质

• 对于阴离子,它们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影 响的大小程度为:F-<SO4-<Cl-<Br-<I<ClO4-<SCN- <Cl3CCOO-。 • 在高浓度时阴离子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比 阳离子更强 – 一般Cl- 、F- 、SO4-稳定蛋白质; – SCN- 、Cl3CCOO-是蛋白质去稳定剂。
• 导致蛋白质冻结变性的原因可能是: – 由于导致蛋白质的水合环境变化,破坏 了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力 – 因为一些基团的水化层被破坏,基团之 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的聚集或亚基 重排; – 也可能是由于结冰后,剩余水中无机盐 浓度大大提高,这种高盐浓度导致蛋白 质变性。
(3)机械处理
• 有些机械处理如揉捏、搅打等,由于剪切 力的作用使蛋白质分子伸展,破坏了其中 的-螺旋,导致蛋白质变性。 • 剪切的速度越大,蛋白质变性程度越大
(2)盐类
• 碱土金属Ca2+、Mg2+离子可能是蛋白质 中的组成部分,对蛋白质构象起着重要作 用,所以除去会降低蛋白质分子对热、酶 等的稳定性。 • 例如,液化淀粉酶需要用Ca2+提高其稳定 性。
• 而对于一些重金属离子如Cu2+、Fe2+、 Hg2+、Pb2+、Ag+等,由于易与蛋白质分 子中的-SH 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因而导致 蛋白质的变性。 • 二巯基丙醇为什么能治疗重金属中毒? • 此外由于Hg2+、Pb2+等还能够与组氨酸、 色氨酸残基等反应,它们也能导致蛋白质 的变性。
结合蛋白根据结合物不同分为六类
• 核蛋白类:与 核酸 结合。 • 糖蛋白类:与 糖类 结合。 • 脂蛋白类:与 脂类 结合。 • 色蛋白类:与 色素 结合。 • 磷蛋白类:与 磷酸 结合。 • 金属蛋白类:与 金属 结合。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图文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图文
淀粉分子中D-吡喃葡萄糖上三个游离羟基均可进行醚化。低取代度 (degree of substitution, DS)的羟乙基淀粉糊化温度降低,淀粉颗粒的溶胀速 度加快,淀粉糊形成凝胶和老化的趋势减弱。羟烷基淀粉如羟丙基淀粉可作为 色拉调味汁、馅饼食品的添加剂和其他食品的增稠剂。
(4) 淀粉酯
淀粉和酸式正磷酸盐、酸式焦磷酸盐以及三聚磷酸盐的混合物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反应可制成淀粉磷酸单脂。淀粉单磷酸酯因具有极好的冷 冻-解冻稳定性,通常作为冷冻肉汁和冷冻奶油馅饼的增稠剂。
101
甲基纤维素的4种重要功能:
增稠 表面活性(非离子纤维素醚) 成膜性 形成热凝胶(冷却时熔化) 用于油炸食品 油摄入可减少50%
使用甲基纤维素可以减少脂肪用量,两个机理:
(a)它们能提供类脂肪的性质,所以产品的脂肪含量可以减少; (b)可以减少油炸食品中的吸附,这是由于由热胶凝产生的凝胶结
构具有阻油和持水的能力,它好似一种粘合剂。
100
• 冷水可溶。甲基和羟丙基醚基沿着主链伸 向空间,阻止了纤维素分子间缔合。
– 由于极性较小的醚基替代了持水的羟基,因而 水合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当水溶液加热时, 高聚物溶剂化的水分子从主链上解离出来,水 合明显下降,分子间缔合加强,产生胶凝。一 旦温度降低,又开始溶解,所以胶凝是可逆的。
• 这是此类胶的独特性质,即加热时形成凝 胶,冷却时溶解。
94
玉米淀粉改性前后的性质比较 Nhomakorabea种类 普通淀粉
直链淀粉/支链淀 粉
1:3
糊化温度范围(℃)
性质
62~72
冷却解冻稳定性不好
糯质淀粉 0:1
63~70
不易老化
高直链淀粉 3:2—4:1

第三章3食品分散体系(1)

第三章3食品分散体系(1)

2020/1/18
11
第三章 食品化学
曲形界面
在一个曲形的相边界上,凹面的压力总是大于凸面 的压力,两者之差成为Laplace压力。 Laplace压 力PL可表达为: PL= Laplace产生的后果:
①毛细上升现象; ②影响粉粒在水中的分散; ③增强气泡中气体在气泡周围液体中的溶解性。
2020/1/18
2020/1/18
8
第三章 食品化学
HLB值:指一个两亲物质的亲水-疏水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0。
2020/1/18
9
第三章 食品化学
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许多小分子两亲 性物质倾向于形成胶束。
2020/1/18
10
第三章 食品化学
接触角
接触角是指在气、液、固三相交点处所作的气-液 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 是润湿程度的量度。
为一个二维的界面张力,符号:;单位:牛顿/米 (N/m);数值上表面张力和界面自由能相等。 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会自动吸附到相界面上, 这样能降低体系总的自由能,这一类物质通称为 表面活性剂。
2020/1/18
7
第三章 食品化学
类肥皂物质是小相对分子质量的两亲分子,它们 的疏水部分是一条典型的脂肪族链,亲水部分则 多种多样。
⑥ 因为体系是物理意义上的非均相,至少在微观水 平上是非均匀状态,所以体系在物理上可能是不 稳定的。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形式的变化。
2020/1/18
5
第三章 食品化学
分散体系是一个粒子分散在连续的流体相中的体 系。体系中连续相可能不止一种。
食品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O/W)和油包 水型(W/O)。

食品化学 第三章食品中的水与冰 第三节 水分活度与吸湿等温曲线-精品文档

食品化学 第三章食品中的水与冰 第三节 水分活度与吸湿等温曲线-精品文档
不同种类的食品即使水分含量相同,其腐败变质的难易程度也有明 显的差异。食品的品质和贮藏性能与水分活度有密切的关系。 3.3.1 水分活度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一、定义:一定温度下样品水分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即为:aw=p/p0=ERH/100=N=n1/(n1+n2)
其中:aw:水份活度; p:样品中水的蒸气分压 N:稀溶液中溶质的mol分数; n2:稀溶液中溶质的mol数。 p0:同温纯水蒸气压; ERH:样品周围空气不与样品换湿时的平均相对湿度; n1:稀溶液中水的mol数;
整理此式可得: lnaw=-kΔH/R(1/T)………………(2)
其中:此处的ΔH 可用纯水的汽化潜热表示,是常数,其值为40537.2J/mol;
样 品 的 绝 对 温 度 - 纯 水 的 蒸 气 压 为 样 品 蒸 气 压 ( p ) 时 的 绝 对 温 度 纯 水 的 蒸 气 压 为 样 品 蒸 气 压 ( p ) 时 的 绝 对 温 度
其中:Ax:活度低的盐溶液活度;
By:活度高的盐溶液活度 x:使用B时的净增值; y:使用A时的净减值;
3.3.2 水分活度和温度的关系 上边对于水分活度定义及测定方法的叙述中,均强调了在一定的温度 下。也就是说温度对于水分活度的值有较大的影响。 物理化学中的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精确表示了水分活度与绝对温度 (T)之间的关系: dlnaw/d(1/T)=-△H/R……………….(1) 其中R为气体常数,△H为样品中水分的等量净吸附热。
注意:1.上述公式成立的前提是溶液是理想溶液并达到热力学平衡, 食品体系一般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上式严格讲,只是近似的表达。 (Owen R. Fennema “食品化学2.8.2)
2.公式中的前两项,即aw=p/p0=ERH/100,是根据水分活度定义 给出的;而后两项是拉乌尔定律所确定的,其前提是稀溶液。所以前两项 和后两项之间也应该是近似的关系。 3.由于p/p0和n1/n1+n2,因此,aw的值在0~1之间。 二、测定方法 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食品中的水分活度进行测定: a.冰点测定法: 通过测定样品冰点的降低值(△Tt)及含水量(求出n1),根据公式: n2= G △Tt/1000Kt 在将此公式的值带入活度的定义公式即可求出样品 的水分活度。此法的误差很小,准确度较高。 b.相对湿度传感器测定法:

食品化学必考点难题解析(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必考点难题解析(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第三章主要考点题型解析一、名词解释1、吸湿性: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吸收水分的情况。

2、保湿性:指糖在较高空气湿度下吸收水分在较低空气湿度下散失水分的性质。

3、转化糖:蔗糖在酶或酸的水解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4、糖化:用无机酸或酶作为催化剂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转变成葡萄糖称为糖化。

5、糊化: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

6、β -淀粉:指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

7、α -淀粉:指不具有胶束结构的淀粉,也就是处于糊化状态的淀粉。

8、膨润现象:淀粉颗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结构即行消失的现象。

9、果胶酯化度:果胶的酯化度=果胶中酯化的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果胶中总半乳糖醛酸的残基数。

10、低甲氧基果胶:酯化度(DE)小于 50 的果胶称为低甲氧基果胶。

三、问答题1、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答: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

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A 淀粉的种类和颗粒大小;B 食品中的含水量;C 添加物:高浓度糖降低淀粉的糊化,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提高糊化温度,食盐有时会使糊化温度提高,有时会使糊化温度降低;D 酸度:在 pH4-7 的范围内酸度对糊化的影响不明显,当 pH 大于 10.0 ,降低酸度会加速糊化。

2、什么是老化?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在食品加工中防止淀粉老化答:经过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放置后,溶液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A 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于老化;B 食品的含水量:食品中的含水量在 30%-60% 淀粉易于老化,当水分含量低于 10% 或者有大量水分存在时淀粉都不易老化;C 温度:在 2-4 ℃淀粉最易老化,温度大于 60℃或小于-20 ℃颠覆你呢都不易老化;D 酸度:偏酸或偏碱淀粉都不易老化。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有高的反响活性,这些物质可以相互聚合〔包括教材上的醇醛缩合〕而形成分子量较大的深颜色的物质。
3.条件:氨基酸和复原糖及少量的水参与
4.产物:色素〔类黑精〕
风味化合物:如麦芽酚、乙基麦芽酚、异麦芽酚
5.特点:
随着反响的进展,pH值下降(封闭了游离的氨基),复原能力上升〔复原酮产生〕;褐变初期添加亚硫酸盐,可阻止褐变,但在褐变后期参加
H
OH
H
CHO
HO
H
H
OH
H
OH HO
OH
CH2OH
D- 阿拉伯糖
CHO
CHO
H
H
CH2OH
D- 半乳糖
甘露糖
D- 葡萄糖
O
H
H
CH2OH
CH2OH
CHO
CHO
OH
H
H
OH
CH2OH
D- 木糖
CH2OH
CHO
H
OH
H
OH
OH
OH
HO
H
HO
HO
H
H
OH
H
HO
OH
H
OH
H
H
H
H
CH3
COOH
CH2OH
COOH
①根据多糖的组成分类
均多糖:指只有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如淀粉,
纤维素等。
杂多糖: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多糖,
如香菇多糖等。
②根据是否含有非糖基团
纯粹多糖:不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也就是一般意
义上的多糖;
复合多糖: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如糖蛋白、糖脂
等。
表1 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
产品
总糖量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低聚糖:又叫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
脱水缩合而成的糖,完全水解后得到相应分子 数的单糖。根据水解后生成单糖分子的数目, 又可分为二糖(双糖),三糖,四糖等。其中以 双糖的分布子失水缩
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糖单体少则 几十个,多则成千上万个,水解后可以生 成多个单糖分子。如果多糖是由相同的单 糖组成的称为均多糖(或同聚多糖),比如 淀粉,纤维素;若多糖是由不相同的单糖 缩聚而成的称为混合多糖(或杂多糖),比 如果胶,半纤维素等。
3.2 单糖
❖ 单糖的结构:
➢ 1、单糖的化学组成和链状结构:
(1)组成Cn(H2O)n:所有食物中的低聚糖和多糖摄 入人体后,都必须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2)自然界中以4,5,6个碳原子的单糖最普遍。6 碳糖:葡萄糖,果糖;5碳糖:核糖等等。按照官 能团又分为醛糖或酮糖。依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 单糖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 。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 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与营养来源: ❖ 单糖和低聚糖是重要的甜味剂和保藏剂(高
浓度糖渗透压大,微生物不易生长): ❖ 与食品中其它成分发生反应产生色泽和香
味: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 ❖ 具有较高黏度、凝胶能力和稳定作用:多
指多糖
碳水化合物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 有利变化:淀粉糊化,纤维素水解, 果胶在水果后熟中的适当降解
➢ 1、旋光性:
具有手性的分子都具有旋光性,要判断一个化合物 是否有旋光性,就要看它是否为手性分子。每个单 糖分子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所以都具有旋光能力。
➢ 2、溶解度:
纯净的单糖为白色晶体,有较强的吸湿性。单糖分 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解性,所以极易 溶于水,尤其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极大。单糖在乙醇 中也能溶解,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食品化学第三章蛋白质

食品化学第三章蛋白质

天冬酰胺
Asn
N
O H2N C CH2 CH2 CH COO谷氨酰胺 Gln Q
NH3+ HS CH2 CH NH3+
HO CH2 CH NH3+ COOCOO-
半胱氨酸
Cys
C
酪氨酸
Tyr
Y
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OOC
CH2 CH NH3+
COO-
天冬氨酸
Asp
D
-OOC
CH2 CH2 CH NH3+
蛋白质占干重 人体 45% 人体中(中年人) 水55%
细菌
真菌 酵母菌
50%~80%
14%~52% 14%~50%
蛋白质19%
脂肪19% 糖类<1%
白地菌50%
无机盐7%

(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多肽类激素)
运输功能 运动功能 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 接受、传递信息的受体
由于具有两性电离的性质,所以氨基酸的水溶液既可被酸 滴定,又可被碱滴定,现以甘氨酸为例来说明氨基酸两性电 离的特点。
左图是甘氨酸的电离酸碱滴 定曲线,左端是用盐酸滴定的 曲线,溶液的pH逐渐降低, 曲线中从左向右第一个拐点是 氨基酸羧基解离50%的状态 (即一半甘氨酸成为阳离子) 。 第二个拐点是氨基酸的等电点, 右端是用NaOH滴定的曲线, 溶液的pH逐渐升高;第三个 拐点是氨基酸氨基解离50%的 状态(即一半甘氨酸成为阴离 子) 。
COO-
3+
CH2 CH2 CH COO-
NH3+
甲硫氨酸 (蛋氨酸)
Met

食品化学 :第三章 糖类

食品化学 :第三章 糖类
第三章 糖类
1
一、概述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最简单的多羟基醛或 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
2、低聚糖:聚合度小于或等于10的糖类, 可分为均低聚糖和杂低聚糖。
3、多糖: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可分为均 多糖和杂多糖,也可分为植构:开链式和环式结构
H OH
11
12
• 羰氨缩合反应是可逆的,在碱性条件 下有利进行。
RNH2
H+
RNH3+
13
14
15
亚硫酸根可以与醛形成加成化合物, 其能和R-NH2缩合,但是缩合产物不 能进一步生成Schiff碱和N-葡基胺, 所以可以抑制羰氨褐变。
16
初期阶段— Amadori 重排
17
18
19
初期阶段— Heyenes 重排
效干燥剂。流体食品则可通过稀释降低反应物浓度。
• 降低pH:如高酸食品如泡菜就不易褐变。 • 降低温度:低温贮藏。 • 除去一种作用物:一般除去糖可减少褐变。 • 加入亚硫酸盐或酸式亚硫酸盐 • 钙可抑制褐变。
42
②利用
控制原材料:核糖 + 半胱氨酸 :烤猪肉香味
核糖 + 谷胱甘肽 :烤牛肉香味
6
• 吸湿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 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 保湿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低条件下 保持水分的性质。
• 结晶性
7
(二)单糖的化学性质
1. Maillard 反应
• 麦拉德反应——又称为羰氨反应、麦 拉德褐变,指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 物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的 反应。
• 利用或防止该反应
若起始糖为酮糖,则:
果糖 R-NH2
果糖基胺
Heyenes重排

食品化学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D-n糖
三糖
四糖
2(n-3)个异构体
五糖 六糖
差向异构
C2差向异构
C4差向异构
L-糖:最高编号的手性C原子上的-OH在左边
两种L-糖,具有生物化学作用
酮糖
单糖中羰基是酮基,例如果糖 1 CH OH 2 2 C=O HOCH HCOH HCOH CH2OH 果糖的开环结构
其次
为主
二、糖 苷

第二节
糖的分类 单糖 双糖 低聚糖 多糖
单糖
一、结构

手性碳原子
原子或功能基团

-与-构型
异侧
同侧
命名

3个碳原子:三糖, 1个手性碳原子 D-甘油醛糖,L-甘油醛糖 4个碳原子:四糖,2个手性碳原子 5个碳原子;五糖,3个手性碳原子 6个碳原子:六糖,己糖,己醛糖 n-糖有n-2个手性碳原子

醚化
进一步改良功能性 红藻多糖C3与C6间形成内醚(3,6-脱水环)

琼脂胶、卡拉胶
6
3
六、非酶褐变 (Nonenzymatic browning)

氧化或酶促褐变
氧或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的反应 例如:水果切片

非氧化或非酶促褐变
焦糖化反应 (Caramelization) 美拉德反应
Cu与Fe促进褐变 Fe(III)Fe(II)
抑制Maillard反应的方法
稀释或降低水分含量 降低pH 降低温度 除去一种作用物

加入葡萄糖转化酶,除去糖,减少褐变

色素形成早期加入还原剂(亚硫酸盐或 二氧化硫)
营养变化
部分氨基酸的损失 尤其是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

食品化学历届考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历届考题及答案

A、β—胡萝卜素 B、生育酚 C、维生素 c D、BHA 8、乳化剂的稳定功能包括(A B C D) A、形成双电层 B、有界面吸附作用 C、与淀粉复合,防老化 D、在水系中形成液晶界面 9、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A B D) A、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 B、H2O 对自氧化的影响10、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商品名为(A),聚氧乙烯脱水同梨 醇脂肪酸酯的商品名为(C) A、Spans B、SSL C、Tweens D、CMC 三、是非题 1、天然状态的油脂是三酰基甘油的混合物,其晶型多样,故无
B、圈状 C、线状 D、尾状 1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类型有(A B) A、ɑ螺旋 B、β—折叠片 C、β—弯曲 D、多聚体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蛋白质在它们的等电点时比在其他 PH 时,对变性作用更稳定。 (√) 7、除了高疏水性蛋白质,大多数的蛋白质温度越高,其溶解度 也越大。() 8、溶解度越大,蛋白质的乳化性能也越好,溶解度非常低的蛋 白质,乳化性能差。(×) 9、添加小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有利于依靠蛋白质稳定的乳化 液的稳定性。(×)
2、反复使用的油炸油品质降低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3、何为 HLB 值?如何根据 HLB 值选用不同食品体系的乳化剂? 答:HLB 值即衡量乳化性能的指标“亲水—亲脂平衡性质”。 HLB 值 1.5~3 3.5~6 7~9 8~18 13~15 15~18 适用性 消泡剂 W/O 型乳 化剂 湿润剂 O/W 型乳化剂 洗涤剂 溶化剂 4、油脂自动氧化历程包括哪几步?其特征有哪些? 答:包括 链引发(诱导期):RH ??→?引发剂 R ·+H· 链增殖: R·+O2→ROO· ROO·+RH →ROOH+R· 链终止:R·+R ·→R —R R·+ROO ·→ROOR ROO·+ROO ·→ROOR+O2 5、油脂氧化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如何? 答: 6、什么是油脂的过氧化值?如何测定?是否过氧化值越高,油 脂的氧化程度越深? 答:过氧化值(POV )是指 1 千克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 尔数。POV 值常用碘量法测定。不是,在油脂氧化初期,POV 值 随氧化程度加深而增高,而当油脂深度氧化时,氢过氧化物的分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食品化学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不管环上碳原子的编号顺序如何,半缩醛羟基与 编号最大的末端羟甲基处于环平面的异侧的为α型,处于同侧的为β-型。
.
20
.
21
己糖一般由船式和椅. 式两种构象
22
二、糖苷(Glycosides)
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在酸性条件下与其他分子 醇的羟基或酚羟基结合,脱去一分子水生成 称为糖苷(类似醚)的化合物。 糖苷一般以呋喃糖苷或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
产品
苹果
葡萄 胡萝卜
甜玉米 甘薯
总糖量 单糖和双糖
14.5
葡萄糖1.17 果糖6.04 蔗糖3.78
17.3 9.7
葡萄糖2.09 蔗糖4.25
葡萄糖2.07 蔗糖4.25
果糖2.40 果糖1.09
22.1
蔗糖12-17
26.3
葡萄糖0.87 蔗糖2-3

葡萄糖0.1
多糖
淀粉1.5 纤维素1.0 纤维素0.6
.
13
旋光性
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震动平面向左或 向右发生旋转地特性,使偏振光平面右旋 转的称右旋糖,表示符号为D- 或(+),使偏 振光平面左旋转的称左旋糖,表示符号为 L- 或(-)。
比旋光度:1 mL含有1 g糖的溶液在其透光 层为0.1 m时使偏振光旋转的角度。
.
14
D型和L型
单糖的构型最常用的是D、L标记法。此 时,只考虑距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 型,若此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处于右侧的 为D型糖,处于左侧的为L型糖。
.
40
6、抗氧化性
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糖溶液中氧 气的溶解度降低而引起的 有利于保持水果的风味、颜色和维生素C
.
41
7、冰点降低

食品化学-第三章-脂质

食品化学-第三章-脂质

第3章脂质脂质(lipids)是一类含有醇酸酯化结构,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布于天然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占99%左右),俗称为油脂或脂肪。

一般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oil),呈固态的称为脂(fat),油和脂在化学上没有本质区别.在植物组织中脂类主要存在于种子或果仁中,在根、茎、叶中含量较少。

动物体中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腹腔、肝和肌肉内的结缔组织中。

许多微生物细胞中也能积累脂肪。

目前,人类食用和工业用的脂类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人类可食用的脂类,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人类的营养成分,是一类高热量化合物,每克油脂能产生39。

58kJ的热量,该值远大于蛋白质与淀粉所产生的热量;油脂还能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脂溶性维生素(A、D、K和 E)的载体;并能溶解风味物质,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但是过多摄入油脂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近几十年来争论的焦点.食用油脂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食品的品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油脂在食品加工时,如用作热媒介质(煎炸食品、干燥食品等)不光可以脱水,还可产生特有的香气;如用作赋型剂可用于蛋糕、巧克力或其它食品的造型.但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极易氧化,为食品的贮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3.1 组成与分类3.1。

1 分类脂质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simple lipids)、复合脂质(complex lipids)和衍生脂质(derivative lipids)(见表3—1)。

天然脂类物质中最丰富的一类是酰基甘油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脂质组织中.表3-1 脂质的分类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酰基甘油蜡磷酸酰基甘油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甘油 + 脂肪酸长链脂肪醇 + 长链脂肪酸甘油 + 脂肪酸 + 磷酸盐 + 含氮基团鞘氨醇 + 脂肪酸 + 磷酸盐 + 胆碱鞘氨醇 + 脂肪酸 + 糖鞘氨醇 + 脂肪酸 + 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3。

第三节 多糖

第三节 多糖

4 食品化学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第三节 多糖

淀粉颗粒
淀粉在植物中以颗粒形式存在 淀粉颗粒:是多个淀粉分子的集体,成白色固体状。 特点:植物种类不同,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大小不同 形状:用以判断品种
结构: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交替层的结构,形成微晶束,如同洋葱的层状结构
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表面上呈现 黑色十字,称为偏光十字。 偏光十字产生的原因:晶体结构 应用:①不同品种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不同,用以判断淀粉 的种类;②判断糊化终点

多糖的粘度与稳定性
多糖(亲水胶体或胶)主要具有增稠和胶凝功能,此外,还控制流体食品与饮料的流动性质 与质构以及改变半固体食品的变形性等。 在食品产品中,一般使用 0.25 ~ 0.5%浓度的胶即能产生粘度和形成凝胶。

多糖的粘度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 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同分子的大小、形状及其在溶剂中的构象有关。 多糖分子在溶液中呈无序的无规线团状态,但是大多数多糖与严格的随机线团存在偏差, 它们形成紧密的团;线团的性质同单糖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有关。有些线团是紧密的,有些 线团是伸展的。 溶液中线性高聚物分子旋转和伸屈时占有很大的空间, 分子间彼此碰撞的频率高,产
凝胶高聚物分子如多糖蛋白质1三维网络结构食品化学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三节多糖高聚物分子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桥联缠结或共价键形成连结区网孔中充满液相液相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低的溶质和部分高聚物链组成的水溶液
第三节
定义: 超过 20 个单糖的聚合物是多糖。

多糖
单糖的个数称为聚合度 DP。DP﹤100 的多糖很少,大多数多糖 DP 为 200~3000 纤维素的 DP 最大,达 7000~15000。 多糖有两种结构 直链和支链 相同的糖组成的多糖称为均匀多糖。如:纤维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两种或者多种不同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杂多糖 植物体内的多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又是发酵工业的主要原料。 动物体内的多糖主要是糖原。 构成植物骨架的果糖,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许 多方法及工艺条件必须以水为重点进行考虑和设计;特别是在利用食品 低温加工技术是要充分重视水的热传导和热扩散的特点。 3.1.4 冰的结构和性质 冰是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有序排列形成的低密度、具有一定 刚性的六方形晶体结构。普通冰的晶胞和基础平面可如下图所示:
由于水分子之间除了通过氢键结合外,还有极性的作用力,因此 水分子之间的缔合数可能大于4。
在通常情况下,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水分子 之间的缔合程度与水的存在状态有关。在气态下,水分子之间的缔合程 度很小,可看作以自由的形式存在;在液态,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程度的 缔合,几乎没有游离的水分子,由此可理解为什么水具有高的沸点;而 在固态也就是结冰的状态下,水分子之间的缔合数是4,每个水分子都固 定在相应的晶格里,这也是水的熔点高的原因。 水的缔合程度及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0℃ 时,水分子的配位数是4,相互缔合的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是0.276nm;当 冰开始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刚性结构遭到破坏,此时水分子之间的距 离增加,如1.5℃ 时为0.29nm,但由0℃ ~3.8℃ 时,水分子的缔合数增大, 如1.5℃ 时缔合数是4.4,因此冰熔化的开始阶段,密度有一个提高的过 程;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水分子之间的距离继续增大,缔合数逐步降 低,因此密度逐渐降低。 水具有一定的黏度是因为水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缔合的,而水具 有流动性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缔合是动态的。当水分子在ns或ps这样短 的时间内改变它们与临近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关系时,会改变水的淌 度和流动性。 水分子不仅相互之间可以通过氢键缔合,而且可以和其它带有极性
O H O H H H O H H
由于每个水分子上有四个形成氢键的位点,因此每个水分子的可以 通过氢键结合4个水分子。
由于水分子之间可以以不同数目和不同形式结合,因此缔合态的 水在空间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
H H H H O O O H H H H O H O H H H O H O H H O
H H O H
单分子层 水,0.5%
食品 中水 的存 在形 式
自由水
5%
滞化水
定义 被组织中的显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或膜滞留的水 特点 不能自由流动,与非水物质没关系
毛细管水
定义 由细胞间隙等形成的毛细管力所系留的水 特点 物理及化学性质与滞化水相同
自由流动水
定义 以游离态存在的水 特点 可正常结冰,具有溶剂能力,微生物可利用
现代食品冷藏技术中提倡速冻,这是因为速冻形成的冰晶细小,呈针 状,冻结时间短且微生物活动受到更大限制,从而保证了食品品质。
3.2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理解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是掌握水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各种与水相关的 加工技术的关键。而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说到底是水在食品中和各类食 品物质之间的关系及水的存在量。
构成水 定义:与非水物质呈紧密结合状态的水
特点:非水物质必要的组分,-40度部结冰, 无溶剂能力,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结合水
定义:处于非水物质外围,与非水物质 邻近水 呈缔合状态的水; 特点:-40度不结冰,无溶剂能力,不 能被微生物利用; 定义:处于邻近水外围的,与邻近水以氢 键或偶极力结合的水; 多层水 特点:有一定厚度(多层),-40度基本不结 冰,溶剂能力下降,可被蒸发;
能阻碍水分子之间网状结构的形成,其溶液的流动性比水大,此类离 子如:K+、Rb+、Cs+、N+H4、Cl-、Br-、I-、NO-3、BrO-3等; 有助于水分子网状结构的形成,水溶液的流动性小于水,此类离子一 般为离子半径小、电场强度大或多价离子,如:Li+、Na+、H3O+、Ca2+、 Ba2+、Mg2+、Al3+、OH-等。
基团的有机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所以糖类、氨基酸类、蛋白质类、黄 酮类、多酚类化合物在水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另外,水还可以作为两亲 分子的分散介质,通过这种途径使得疏水物质也可在水中均匀分散。 3.1.3 水、冰的物理特性及与食品质量关系 水是一种特殊的溶剂,其物理性质和热行为有与其它溶剂显著不同的 方面: a.水的熔点、沸点、介电常数、表面张力、热容和相变热均比质量和组 成相近的分子高得多。如甲烷的b.p:-162℃ ,m.p:-183℃ ,而水在 0.1MPa下b.p:100℃ ,m.p:0℃ ;这些特性将对食品加工中的冷冻和干燥 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b.水的密度较低,水在冻结时体积增加,表现出异常的膨胀行为,这会 使得含水的食品在冻结的过程中其组织结构遭到破坏; c.水的热导率较大,然而冰的热导率却是水同温度下的4倍。这说明冰 的热传导速度比非流动水(如动、植物组织内的水)快得多;因此水的冻 结速度比熔化速度要快得多; d.冰的热扩散速度是水的9倍,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冰的温度变 化速度比水大得多。
尽管结合或附着在分子上的水分子数量并不多,但其作用和性质常 常非常重要。它们常是一些酶保持活性结构并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也常是食品保持正常结构的重要因素。 3.2.1.3 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极性的分子通常包括烃类、脂类、甾萜类等,通过化学的手段也可 在一些含极性基团的分子(如蛋白质等)中引入非极性部分(基团)。当 水中存在非极性物质,即疏水性物质时,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可 以导致疏水分子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由于在这些不相容的 非极性实体邻近的水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使得熵下降,此过程称为疏水水 合作用。由于疏水水合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因此水倾向于尽可能地减少 与存在的非极性实体靠近。如果存在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实体,那么不相容 的水环境将促使它们相互靠近并缔合,从而减少水-非极性实体界面面积, 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基团还有两种特殊的性质,即能和水形成笼形水合物及能和蛋白 质产生疏水相互作用。 笼形水合物是像冰一样的包合物,水通过氢键形成类似于笼的结构, 通过物理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水称为“主人”,而被截留的疏 水物质称为“客人”。笼形水合物一般由20~74个水分子形成,具体多少 视客人的几何尺寸而定;而客人通常是一些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烃类、 稀有气体、短链的胺类、卤代烃、二氧化碳等。 笼形水合物的结构与冰相似,同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已证明生物物 质中天然存在的类似晶体的笼形水合物结构,它们很可能对蛋白质等生物
b.水分含量、分布和状态对于食品的结构、外观、质地、风味、新鲜 程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c.是引起食品化学变化及微生物作用的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食品的 贮藏特性。
3.1.2 水、冰的结构和性质 一、水分子的结构
SP3
O H
104.50
偶极矩
H
1.84D
二、水分子的缔合与水的三态
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及两种组成原子的电负性差别,导致水分子之间 可以通过形成氢键而呈现缔合状态:
不同种类的食品即使水分含量相同,其腐败变质的难易程度也有明显的 差异。食品的品质和贮藏性能与水分活度有密切的关系。 3.3.1 水分活度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一、定义:一定温度下样品水分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即为:aw=p/p0=ERH/100=N=n1/(n1+n2)
3.2.1.2 与具有氢键键合能力的中性分子或基团的相互作用
许多食品成分,如蛋白质、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果胶等,其结构 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等,这些极性基团均 可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因此通常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总有一定数量 的被结合、被相对固定的水。 不同的极性基团与水的结合能力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氨基、羧基
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每个水和另外4个水分子相互缔合,O-O之间的 最小距离为0.276nm,O-O-O之间的夹角为109°。 当水溶液结冰时,其所含溶质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影响冰晶的数量、大 小、结构、位置和取向。一般有4种类型,即六方形、不规则树状、粗糙 球状、易消失的球晶;六方形是多见的、在大多数冷冻食品中重要的结晶 形式。这种晶形形成的条件是在最适的低温冷却剂中缓慢冷冻,并且溶质 的性质及浓度不严重干扰水分子的迁移。 纯水结晶时有下列行为:即尽管冰点是0℃,但常并不在0℃结冻,而 是出现过冷状态,只有当温度降低到零下某一温度时才可能出现结晶(加 入固体颗粒或振动可促使此现象提前出现);出现冰晶时温度迅速回升到 0℃。把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叫过冷温度。如果外加晶核,不必达 到过冷温度就能结冰,但此时生产的冰晶粗大,因为冰晶主要围绕有限数 量的晶核成长。 一般食品中的水均是溶解了其中可溶性成分所形成的溶液,因此其结 冰温度均低于0℃。把食品中水完全结晶的温度叫低共熔点,大多数食品 的低共熔点在-55~-65℃之间。但冷藏食品一般不需要如此低的温度,如 我国冷藏食品的温度一般定为-18℃,这个温度离低共熔点相差甚多,但已 使大部分水结冰,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其中的化学反应。
3.2.1 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3.2.1.1 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当食品中存在离子或可解离成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盐类物质时,这些物 质由于在水中可以溶解而且解离出带电荷的离子,因而可以固定相当数量 的水。例如食品中的食盐和水之间的作用:
Na+
Cl-
由于离子带有完整的电荷,因此它们和水分子之间的极性作用比水分 子之间的氢键连接还要强,如Na+与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力大约是水分子 间氢键连接力的4倍。正是由于自由离子和水分子之间的强的相互作用, 导致破坏原先水分子之间的缔合关系,使一部分水固定在了离子的表面。 随着离子种类的变化及所带电荷的不同,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所 差别。大致可以分作两类:
等在生理条件下可以呈解离状态的极性基团均与水有较强的结合,而羟基、 酰胺基等非解离基团与水之间的结合较弱。
带有极性基团的有机物质由于和水能够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因此对纯 水的正常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也可降低冰点。
带极性基团的食品分子不但可以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在自己的 表面,而且通过静电引力还可吸引一些水分子处于结合水的外围,这些水 称为临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