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鉴赏诗歌语言(1)
诗歌鉴赏(1)--形象+赏析
景
境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 治活动处于低潮。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①压挂在枝头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着山丘的阴云送来了 一阵雨(1分) ②描绘了一幅春寒料峭、风雨交加的凄苦画面(1分)
答题步骤:
①描述自然特征。描述时结合诗句,突 出物的自然属性。 ②概括精神品质。如清高正直、傲然独 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韧顽强等,准确 体现物的象征内涵。
表(形)
里(神)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中的“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①暮春时节,幽竹依旧苍翠幽美,“不改清阴”(1分) ②具有不屈世俗、坚贞不渝的品性节操(1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 括作答。(2分)
①凌寒开放, “幽香”袭人,“素艳”动人(1分) ②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1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3分) ①拟人手法(1分) ②枝头的黄莺儿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在这即将离 别的时刻,它频频向我啼叫了四五声。赋予黄莺儿以人 的情态,表达它对我的不舍(1分) ③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意(1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 将“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3 分)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1)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①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③动,香烟欲傍衮龙④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①尚衣:官名。
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②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
③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④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
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的题型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语言风格类的题型答题技巧与思路解析语言风格类(一)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二)分析思路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一)读懂古诗词(1)
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 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 失望与埋怨。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总结方法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 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 容。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
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
Hale Waihona Puke 的韵味。——谢冕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1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语言鉴赏(1)》专题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诗歌的语言鉴赏1(除了前2小题,每题6分,满分:62分时间:60分钟)1. [20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白描写法,每一个意象之前都冠以“山”这一定语,赋以山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也是一种渲染,通过这样的反复或说渲染,作者意在传递山之于作者的生活、情感的影响。
多次出现“山”,增强了节奏感,每个“山”都有不同的意义,并不雷同。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2周)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一)试题(含解析)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字词(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试题分析】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常见的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其中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炼意诗歌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
炼境如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命题往往与意境相关。
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等。
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诗歌鉴赏之语言1炼字
诗歌鉴赏之语言(一)两个原则:1、诗言志,诗人的思想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叫“据意择言”。
2、考试为了理解诗人的情感,必须通过分析语言去实现,这叫“据言悟意”。
考试类型1、词语型。
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炼字、诗眼、领字(很少)(词)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篇)课时一炼字篇(词语)文人墨客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高考真题回放一、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2003全国卷)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全国卷)三、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2007全国2)四、“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007天津)五、评析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2007广东)六、诗人心绪集中“乱”字上,是怎样表现的(2007四川)提问方式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D、以比较词语优劣的方式考查。
答题要点——A B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要注意字典义和诗中意。
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或分析其修辞技巧。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活用、修辞及其他表达技巧。
)步骤三:总结表达效果。
(点出该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导航A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炼字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考诗歌鉴赏(1)——题材归类,把握情感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 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3.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答题模板 通过××(对所托物象特征进行分析),抒发(寄寓、揭示、 揭露)作者××的感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跟踪热身] (2018·四川自贡高三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 题。
桃花 罗 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②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1)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2) 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 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 常用 渲染,以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 技法 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 情,融情于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答案 第一问:用了通感,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写出 了桃花的形态、芳香、艳丽。写出了它超出一般的景物,以景 喻己,叙说自己的零落凄凉,透视出无限的忧伤,诗人自喻才 高,却数次落地,颇有怀才不遇之叹。
第二问:以乐景衬哀情,为诗人的情感表达作铺垫。一、 二两联着力表现桃花的红艳、芬芳,与后两联桃花无人欣赏、 迟疑怅望、风雨时至的孤独、凄凉形成鲜明对照,为作者以桃 花自喻,抒写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做铺垫。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判断诗眼,并熟练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赏析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诗眼,剖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诊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考点说明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E一、考点解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分析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与精确性。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高三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宋湘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 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 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
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声声慢(寻寻 觅觅),联系词的内 容,分析上阕中叠词
的妙处。
类型 数词
高三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炼句
一、考情概览
二、炼字
•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 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 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 感染人的力量。
•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三、赏析“诗眼”
•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 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 眼”和“篇中眼”。
• 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 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 内容的。
• 赏析时从多角度进行: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 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
3、答题步骤
•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 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 角度。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语言1炼字
炼哪些字?
●请同学们回顾课内学习的诗歌在炼字上做的比较好 的例子再做总结。
教材回顾1
●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韵味。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 ● “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 ● “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经典再现
● 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 “推”好还是“敲”好? 韩愈定“敲”好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苦吟诗人”
●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 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 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 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 心的迷惘。
课后作业二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注]
●
[金]元好问
●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高考真题(1)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2013~2022)高考真题汇编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数声”好。
“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一声”好。
“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诗歌鉴赏之语言课件1(1)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二
鉴赏语言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齐己《早梅》 歌 鉴 赏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 之 鉴 赏 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 语 言 “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是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鉴 赏 语 言
5、定语后臵。
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
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 现被分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
又如《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鉴 赏 语 言
例3:“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鉴 赏 语 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诗词鉴赏中,四 要注意语序
1.主语后臵。 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 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鉴 赏 语 言
2.宾语前臵 辛弃疾《贺新郎》词: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鉴 赏 语 言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高二语文之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1
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1目录:1.概念:诗歌的语言风格2.语言风格的考查3.常见诗歌风格及对应关系诗歌语言风格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诗人——风格?题材——风格?真题再现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平淡质朴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代表诗人:陶渊明清新自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代表诗人: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华美绚丽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特点: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新部编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王昌龄) 王昌龄) 一个“ 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 登上翠楼,去赏春景。忽然,陌头的柳色, 登上翠楼,去赏春景。忽然,陌头的柳色, 闯入眼帘, 闯入眼帘,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 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 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 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 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 寻味之处。 寻味之处。
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 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作 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潺潺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萧萧 杜甫) 杜甫)
(四)数量词: 数量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一片两片三四片 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 一寸二寸之鱼, 庾信《小园赋》: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 两竿之竹”——前人称为“读之骚逸欲 前人称为“ 两竿之竹” 前人称为 绝”。 张桔轩: 半篙流水夜来雨, 张桔轩:“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 处 春”; 元遗山:(元好问) :(元好问 一树”改为“ 元遗山:(元好问)把“一树”改为“几 点”。
杜甫诗句: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 明 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 更妙的是“ 更妙的是“吐”字. 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杜甫有诗云: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有”与“ 自”虚词用得好,两字间远近数百 有 虚词用得好, 上下数千年而呑纳山川之气, 里,上下数千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 之怀,皆见于言外。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之怀,皆见于言外。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 虚词) (虚词)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绿”字从颜色着笔,把江南春天草木郁郁苍 绿 字从颜色着笔, 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出来, 苍、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出来,给人强 烈的视觉冲击; 烈的视觉冲击;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 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看似平常,却能更准确地表现陶渊明 见 字看似平常, 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逍遥自在, 辞官归隐,陶醉于自然佳趣,逍遥自在,生 活优然闲适, 活优然闲适,心情超然物外 ;
张九龄《望月怀远》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 生 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有动感,准确传神。 有动感,准确传神。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 野旷天低 江清月近 孟浩然《
江》)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 低 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 非常准确。 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 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五)虚词: 虚词:
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落霞与孤鹜齐飞, 共长 天一色。 天一色。” 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 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 富 贵归故乡” 递走后飞骑追加二“ 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 “仕宦 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 弄 的美写出来了; 的美写出来了;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 闹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 了。(形容词、动词)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 不论是情景交融, 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 着到景物上去也好, 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 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 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
4、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 赠裴秀才迪》 赠裴秀才迪》) “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 转 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 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 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 “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 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尽 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 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 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 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 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人内心的孤寂。
检测练习: 检测练习: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 请加以鉴赏分析。 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 直 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 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 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绘了沙漠的景象, 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 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 景象之中。 景象之中。
形容词) 3、 (形容词)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 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 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 一般表现心情, 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渲染气氛. 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 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 杜甫) 相》杜甫)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 记得绿 记得 罗裙,处处怜芳草。 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 的情愫尽在“ 醉红” 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 抓住单一色彩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 的浓情。 的浓情。
(二)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 一个“孤”字,(双关)写尽环境之孤苦, ,(双关)写尽环境之孤苦, 双关 也写尽诗人内心的孤单凄苦。 也写尽诗人内心的孤单凄苦。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 细 脉脉绵绵, 最为密切。 机,最为密切。
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 平野阔, 大江流。 杜甫《 书怀》 书怀》) 星辰低“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 写尽平野之广阔, 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 “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 大。 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甫《蜀相》) 春草“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 黄鹂“ 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 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 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 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诗歌鉴赏专题三: 诗歌鉴赏专题三: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二)
Hale Waihona Puke 诗歌的关键词二、关键字词
齐己《早梅》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开。 郑谷将“ 改为“ 郑谷将“数”改为“一” 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 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 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 数词) 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数词) 王驾《晴景》 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 雨前初见花间蕊, 叶 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 安石改“飞来” 纷纷” 。(叠词 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叠词) 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