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1年江苏高考4题)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011年海南高考8题)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古代中国制度高考真题集锦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1.(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2.(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 (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6.(2009年山东文综9)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2009年江苏历史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9.(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10.(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全国通用_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政治形态【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
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西周将分风之语宗法制相结合的一种现象,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②不符合题意,中国早期国家不是在西周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
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 (2)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3)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6)局限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3.西周的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最大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和“国”密切结合;(3)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4)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5)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4.周礼:西周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礼乐制度。
有严格的等级礼仪规定,不得“僭越”。
(鼎和编钟)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高考试题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汇总必修一(解析)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安徽文综卷,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答案:A ①③②④分别是元朝、宋朝、西周、秦朝时安徽的地图。
2.(广东文基,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答案:A 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
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
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
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
3.(天津文综历史,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答案:C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皇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唐太宗、康熙帝的皇四子都非嫡长子,宋太宗继位是兄终弟及,都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明太祖的太子早亡,明太祖死后,皇位由太子的长子即皇嫡长孙继承,这符合宗法制的规定。
4.(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答案: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5.(宁夏辽宁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答案:B 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6.(浙江文综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明代答案: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右图所示相符合。
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7.(浙江文综卷,1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答案:B。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题组三)一、选择题1 .(2011 江苏,3分)右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土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2.(2011 江苏,3分)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3.(2011 北京文综,4分)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4.(2010安徽文综,4分)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2010广东文综,4分)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2010江苏,3分)“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7.(2010浙江文综,4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B.(2009辽宁、宁夏文综,4分)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9.(2009全国文综,4分)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考真题
【解析】 B项转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答案】 B
上一页
4.(2010·山东高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 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上一页
【解析】 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 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 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返回目录
1.(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 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 )
上一页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 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 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 【答案】 C
上一页
5.(2010·江苏高考)“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 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 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 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B.中书省 D.行中书省
A.宣政院 C.理藩院
上一页
【解析】
“土番”即吐蕃,即今西藏地区。元朝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一页
本单元结束, 谢谢使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3.(2010·福建高考)《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 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上一页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分类汇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题组)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一、单项选择题1 . (2011广东文综,4分)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B .察举制的完善D .科举制的推行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3. (2010山东文综,4分)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 (2009山东文综,4分)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5. (2009浙江文综,4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6. (2008天津文综,4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中央集权C .监察权力D .对农民的控制8. (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9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9.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0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历史国家制度答题模板
历史国家制度答题模板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世袭制:王位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
(3)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4)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和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的制度。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制度。
(3)郡县制:地方设郡县,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调动的制度。
3. 汉朝政治制度(1)郡国并行制:地方设郡县和王国,王国享有封地、人口和税收的制度。
(2)推恩令:汉武帝颁布的允许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的制度。
(3)察举制: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4.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掌管决策、审核和执行的制度。
(2)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按照品级划分官员等级。
5. 隋唐政治制度(1)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分为进士、举人、秀才三个等级。
(2)府兵制:士兵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兵的制度。
6. 宋元政治制度(1)二府三司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地方设路、府、州、县的政治制度。
(2)行省制: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下设有路、府、州、县。
7. 明朝政治制度(1)废丞相、权分六部:撤销中书省,将权力分散到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制度。
(2)厂卫制度:明朝特殊的监察制度,厂卫负责监视、侦查官民。
(3)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的制度。
8. 清朝政治制度(1)军机处:清朝设立的最高决策机构,由皇帝和军机大臣组成。
(2)摊丁入亩:清朝实行的土地税收制度,按人头和田地面积征税。
二、西方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1)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
高考总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高考总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1)分封制:以同姓王族为分封主体,分配土地和人口的制度,形成了以周王为“天下共主”的制度。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公元前770~公元前221)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
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三、秦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1.统一全国:相继攻灭六国,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权力,具有皇位世袭、皇权独尊的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权专制。
(2)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限制,彼此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颁布《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垄断教育,文化专制。
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公元前220~公元220)1.中央集权巩固:汉初郡国并行,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演变为州一级行政区划。
2.君主专制强化:汉承秦制;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2019·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强调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强调的是选贤任能,与血缘关系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的产物,C选项排除。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与血缘关系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2019·全国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知宋朝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北宋治军的方针是强干弱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因此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与地方控制无关,C选项排除。
北宋的贫富分化主要和政府的土地政策、经济发展有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准确把握,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2019·全国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 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率先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对地方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因此有力量兴建大型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0年广东卷)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10年广东卷)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解析】A 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评:这道题可能有学生考虑到“忠君”,会选择“君主专制”,本题的干扰项有点难度。
再看源头,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
)(10年新课标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读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也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材料主要意思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县制“公天下”,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贵族爵位更利于国家政局的安定。
故选A。
(10年新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
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
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的政治制度·内容3.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等信息属于儒家伦理,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故C正确。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没有突出儒家思想的作用,故A排除。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C.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D.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A项中的忠君报国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误,宗法家族观念对维系家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支配性的地位需要的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才能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单纯的家族观念也容易导致分裂;C项错误,单纯的伦理道德并不能有效的维护统一的局面。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大一统局面实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D正确。
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意义【名师】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1)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3)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考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大国兼并小国,周王室完全失去至尊权威。
(5)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向心力。
诸侯国对周王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作用:诸侯国受分封之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于中央朝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内容①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难点突破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总体上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再依次分封。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特定内容和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题组四)一、选择题1 .(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11 福建文综,4分)《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2010福建文综,4分)《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七,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2010全国文综Ⅱ,4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凶是A.儒学丧失,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6.(2010浙江文综,4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霞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
没立寅蚊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7.(2009天津文综,4分)F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8.(2009全国文综Ⅱ,4分)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9.(2009安徽文综,4分)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0.(2009广东,3分)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
下列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1 .(2008宁夏文综,4分)《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土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12.(2007广东,3分)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13.(2007上海,2分)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14.(2007宁夏文综,4分)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二、非选择题5.(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日清慎明著,三日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整理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
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1905年)(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1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 110分)题组四1 .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于材料可知A项错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项错误,西周实行世袭制和分封制,并没有确立集权意识 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把“家”“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项正确。
2.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与德的辩证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强调德礼是政治教化的根本,刑罚是为了迫使人们接受政治教化的外在强制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故选D项。
德礼与刑罚的目的均是政治教化,A、B错误 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材料信息的内涵。
3. D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来任免,实现了“公天下”,D正确。
4.B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省六部均为中央行政机构,无监察权,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A说法不符合题意省各司其职,有效地减少了君主专制的决策失误,c说法不符合题意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D说法不符合题意。
5.B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儒学在唐宋时期长期居于独尊地位,排除A 社会上书籍匮乏不符合史实,排除C. D 不符合题于材料主旨。
本题答案为B。
6.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A发生在唐代,B发生在秦朝,C发生在元朝,均不符合题意。
7.C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的理解能力。
宗法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永远是法定继承者,C正确李建成才是李渊的嫡长子,A 错误宋太宗和宋太祖是兄弟关系,B错误雍正是康熙第四子,D错误。
B.C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之姓氏起源,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王、侯、公孙等姓氏是由古代的爵号发展而来的,故选C。
9.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①中有“行省”,可以判断是元朝②中有“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可以判断是唐朝③中有“宋”“吴”“鲁”等国家名称,可以判断是西周或春秋时期④中有“郡”,可以判断是秦汉时期。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1 0.D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新的高度但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对君权的限制。
故D符合题意。
11 .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根据有效信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怠,号为善政”可以排除B、C、D,同时也可解读出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治理地方的关键因素。
1 2.A西周时还不是君主专制,①错误西汉设置的刺史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③正确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④正确。
本题选A。
13.B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汉武帝以后,随着刺史制度的推行,又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区划随着州郡的滥置,贞观年间,唐太宗主要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 10道,逐渐形成了道州县的三级区划。
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在全国普遍推行行省制度。
故本题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④①。
14.C本题比较的是明朝内阁和清代军机处,二者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虽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也不直接管辖其他机构。
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选拔官员(人才)标准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比较论证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1 )问时,一是注意题目的要求,二是从材料一、二中分别提取秦朝至南北朝、唐朝选拔官员对“德”“才”的要求,然后总结归纳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语言要简洁。
对于变化原因的分析要注意对材料信息背后隐含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与思考,如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员标准变化的原因要联系儒家思想影响的不断扩大不同时代采取不同的选官标准,说明选官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唐朝选官标准更加精细,说明对官员要求的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