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完美系列之精简)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专用文体。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长高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 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 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形作名。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 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 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 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就(如 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 流远啊。
•思考题: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达到远方 。 浚(jùn)疏通. 其:他们的。 德义:道德、仁义.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中国古代文献,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思考。

本文将以3000字的篇幅,为读者解读《谏太宗十思疏》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人韩愈的一篇文章,书中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对当时朝政的批评。

文章以十个“思”为标题,通过对将军、宰相、贵族、礼仪、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呼吁太宗要以仁爱之心治国平天下。

文章第一思“思贤”。

韩愈认为,只有选拔贤能,任用得当,才能治理国家。

他批评当时朝廷近亲疏远的任用制度,提倡平等任用人才,并指出“不以才亲,不以亲贤”的道理。

第二思“思籍贯”。

韩愈主张不应区分籍贯,人才应当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强调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应当是人才和才能,而不是出生地。

第三思“思士论”。

韩愈认为,士人应当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畅所欲言,而不被压制。

他建议太宗 should 放宽士人出使的限制,并倡导以文治国,提高士人地位和发挥作用。

第四思“思流寓”。

韩愈指出,流寓在外的人应当得到保障和尊重,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安全和便利的条件,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思“思名教”。

文章中,韩愈着重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应当建立起公正和体系完善的教育制度。

他抨击当时官员学习贪污腐化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教育制度的建议。

第六思“思方式”。

韩愈主张严厉禁止私德败坏的人担任官职,限制私人通婚,恢复政府纪律和道德品质。

第七思“思盗贼”。

韩愈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提倡严厉打击盗贼犯罪,扶持农业生产,为社会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八思“思财赋”。

这一部分,韩愈批评了太宗的财政政策,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主张平均财赋,不使百姓过于负担,提倡节约开支,以保障国家的财政稳定。

第九思“思变革”。

韩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府改革方案,包括降低官员的俸禄、整顿朝廷的礼仪制度等,以实现朝廷的清廉和高效运作。

第十思“思仁政”。

最后,韩愈强调了政治的价值和道德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仁政的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要:一、思国之安危二、思民之休戚三、思贤才之并用四、思听言之利弊五、思赏罚之公私六、思劳逸之始终七、思卑尊之序八、思上下之交九、思临阵之勇怯十、思刑罚之道正文:【一、思国之安危】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首先提醒太宗要思考国家的安危。

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二、思民之休戚】其次,魏征强调君主应该关心民众的疾苦。

民众的福祉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只有关心民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思贤才之并用】一个明智的君主应该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魏征建议太宗要广泛选拔贤才,使各类人才都能为国家所用。

【四、思听言之利弊】君主应该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魏征提醒太宗要分辨言论的利弊,以免受到蒙蔽。

【五、思赏罚之公私】赏罚分明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关键。

魏征主张太宗要做到公正无私,确保赏罚制度的实施。

【六、思劳逸之始终】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兼顾国家和民众的劳逸。

魏征建议太宗要合理分配资源,使国家和民众都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发展。

【七、思卑尊之序】国家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尊卑有序。

魏征提醒太宗要重视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国家的稳定。

【八、思上下之交】君主应该处理好与各级官员的关系,魏征建议太宗要与臣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了解民情,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思临阵之勇怯】作为一个君主,李世民需要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勇气和果断。

魏征提醒太宗要勇于面对挑战,果断处理国家事务。

【十、思刑罚之道】君主在治理国家时,要善于运用刑罚。

魏征主张太宗要合理运用刑罚,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及注释一、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 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以下是原文及译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善。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塞源而欲流长也一作: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胡越一作:吴越)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想谗邪一作:惧谗邪;弘兹一作:宏兹;在君一作:君臣)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

谦太宗十思疏原文

谦太宗十思疏原文

谦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
唐朝文学家韩愈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疏中提出了十个建议。此举 对于唐太宗治国大有启示,疏文至今仍留存史册。
思一:恭己正位
正位至尊
选拔能臣
唐太宗应该明确正位至尊,尊卑有别,以树立威信。
唐太宗应该选拔能干之士,而非凭借门第势力任用 官员。
尽心尽力
唐太宗应该尽心尽力,不断努力,奉献天下。
唐太宗应该尊重历史正统,不 应更改唐高祖昭陵位置和名称。
重视仪制
唐太宗应该派遣可靠亲信协助 太子治理,重视仪制,规范朝 廷礼仪。
讲求合理
唐太宗应该考虑费用问题,讲 求合理,将大幅度缩减先帝的 丧葬规模。
思七:廉政宽刻
唐太宗应该厉行廉政,以自家榜样带动社会的清明廉洁。 唐太宗应该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以充分考虑人性的复杂性。 唐太宗应该落实巡视制度,增强监督力度,以防范腐败。
虚假奏章
唐太宗应该打击虚假奏章和诬告陷害,以维护朝纲 清明。
思五:勿用佞幸
1 用人实绩
唐太宗应该以实际表现挑选人才,不应听信别人的推荐。
2 镇压权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太宗应该削弱权臣力量,挑战豪门权贵,以免回到武周弄权者的老路。
3 墨守成规
唐太宗应该避免墨守成规,避免受制于宦官后妃等影响。
思六:厚葬先帝
正统不改
1
追尊魏征
唐太宗应该尊崇儒学,追尊贤能,敬重魏征等儒臣,鼓励学术发展。
2
推崇佛法
唐太宗应该推崇佛教,支持寺院建设,以修身养性。
3
尊爱家学
唐太宗应该尊重家庭教育,支持儒家风尚,以树立家风。
思四:刑讼简易
刑法过重
唐太宗应该缩短诉讼时间,降低刑罚标准,以维护 社会安定。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樹根不穩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厚實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要職權,據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將會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休止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是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柬太宗十思疏高中原文

柬太宗十思疏高中原文

柬太宗十思疏高中原文
柬太宗十思疏高中原文如下: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能够尽豫游之乐,能够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一、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隋唐时期巨鹿 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谥文贞,为凌烟阁(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 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 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 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在众多谏臣中,魏徵是最杰出的一个。他有胆识,有智 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一开始,唐 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徵。后来渐渐领悟出,他 的犯颜直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而且越听越爱听。魏徵一生先后上疏言事二百多次,知无不 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论证手段, 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
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 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 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 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 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 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 “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 这一特点。
二、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 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 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 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 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 “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 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 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 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 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三、内容分析
(一)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提出要阐明的中心论点) (二)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 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分析问题,强调“居安思 危”重要性) (三)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 思”。(解决问题,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 1.“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 2.“念高危”“惧满盈”——戒骄躁; 3.“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 4.“虑壅蔽”“惧谗邪”——戒谗言; 5.“恩所加”“罚所及”——戒偏颇。 “十思”就是十条劝戒,句句坦诚,字字惊心。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 而治”的政治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