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笔记整理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中医规培是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前跟随老师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的过程。
这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提升中医诊疗的实践技能。
在规培的过程中,学生会必须记录下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在规培期间与老师一起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习了许多实用的中医疗法。
通过与师傅一起观察和诊断患者,我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例如望、闻、问、切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中医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临床诊疗活动。
我和老师一起接诊患者,并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
我学习了如何用舌诊、脉诊、按序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例如,有一位患者来找我治疗腰痛,我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制定了治疗方案,并按照计划给他施以针灸疗法。
然而,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明显改善,我开始反思我的治疗方法是否正确。
在与老师的讨论中,我得知我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例如饮食、生活习惯等,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从这次经验中,我意识到治疗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来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规培期间我也学习了许多中医理论知识。
例如,我研究了中医的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通过与老师的讨论和阅读相关文献,我深入了解了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经络系统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总的来说,中医规培跟师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跟随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践中的技能,并且充实了中医的理论知识。
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疗法和疗效。
我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中医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师,我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记录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跟师笔记:
1. 诊断方法: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以及询问病史、症状等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病机上,中医强调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 调理养生: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对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养生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症状。
5. 医患沟通:作为中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安慰。
同时,要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作用,增强她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一、跟师笔记,那可是师承教育的宝藏啊!就像探险家的地图,指引着我在中医知识的大森林里穿梭。
我师傅给人看病的时候,那专注的眼神,就像老鹰盯着猎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一边把脉,一边喃喃自语,我就在旁边拼命地记。
每一个脉象的描述,每一个用药的思路,都被我像拾贝壳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进跟师笔记里。
这笔记可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是我通往医术高峰的一个个小阶梯呀。
二、我跟着师傅学习,那跟师笔记简直就是我的秘密武器。
你知道吗?就像厨师有自己的菜谱,我的跟师笔记就是我的医学菜谱。
有一回,来了个病人,肚子疼得厉害。
师傅看了看,问了几句,就开了个方子。
我在旁边一头雾水,师傅就耐心地给我解释。
他说这就像是打仗,要先搞清楚敌人的情况,再出兵。
我把他说的这些话,还有方子的配伍,都详细地记在笔记上。
这笔记,就像是我的军师,在我自己看病的时候,给我出谋划策。
三、跟师笔记是师承教育里最实在的东西。
它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师傅的智慧和我的不足。
我记得有次师傅给一个咳嗽很久的病人看病。
师傅问了病人的起居饮食,又仔细听了听咳嗽的声音。
然后他告诉我,这咳嗽就像树的根烂了一点,得从根上治。
他开的药,就是在给树根浇水施肥,让树重新健康起来。
我把这些话记下来后,就常常翻看,每次看都觉得自己好像又明白了一点。
这笔记啊,就是我进步的见证者。
四、我的跟师笔记,就像一部连续剧,每天都有新剧情。
师傅每天接诊不同的病人,就像电视剧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
有个病人老是失眠,师傅给他把了脉,看了舌头,然后对他说:“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池塘,现在水太浑了,所以鱼(心神)不安。
”师傅开的方子就是要让池塘的水清起来。
我在笔记上把这个生动的比喻也记下来了。
这样的笔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看的时候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故事集,还能学到医术,多棒啊!五、师承教育中的跟师笔记是我的知识百宝箱。
每次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盒子。
师傅给病人讲养生之道的时候,那叫一个生动。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今天跟随师傅到郊外采药,师傅教我寻找野生的当归。
他说,当归性温,归肝经,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不过,采药时要小心,避免伤及当归的根部。
我听得津津有味,眼前一片翠绿,仿佛看到了当归的芬芳和养分。
师傅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二)在门诊看病时,师傅教我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辨识病情。
他说,望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在表现;闻是指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等;切是指摸诊病人的脉象。
这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三)师傅教我利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病人的疼痛。
他告诉我,针灸是中医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调理经络、调节气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针灸的穴位位置、刺激方法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四)在诊治痢疾时,师傅教我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疗。
他说,中药的调理作用比较温和,适合用来治疗慢性疾病和调理体质。
他还亲自示范了煎药的步骤,并告诉我中药煎煮的技巧,比如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握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五)师傅教我通过运动疗法来改善病人的体质。
他说,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传统健身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六)师傅教我学习中医养生的方法。
他说,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注重调节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等方面。
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养生之道,比如养心安神、养肝防癌、养肺防感冒等,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七)师傅教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调理气血。
他说,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调理气血的方法,比如按摩经络、饮食调理等,让我深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八)师傅教我学习中医的传统文化。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一、中医儿科基础理论部分。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均不够完善,如肺常不足,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慎就易出现呕吐、泄泻等脾胃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理上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如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都在快速变化,这也体现了小儿纯阳之体的特点,阳主生长,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 跟师体会:师傅强调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脏腑娇嫩的特点,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损伤正气。
同时,要顺应小儿生机蓬勃的特性,在疾病康复期注重调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例如,在治疗小儿肺炎后期,虽然炎症已基本控制,但肺气仍较虚弱,可采用温和的补肺健脾之法,如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等中药调理。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病。
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变化较快,如外感风寒之邪,可能很快就入里化热,出现高热、烦躁等症状。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虽然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但由于其机体生机旺盛,脏气清灵,在患病后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恢复也比较快。
- 跟师实例:曾遇到一位小儿感冒患者,初起仅有轻微流涕、咳嗽,两天后就出现高热、惊厥。
师傅指出这就是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现。
但经过及时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等治疗,患儿在三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未再发作,病情迅速好转,这也说明了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3. 儿科四诊特点。
- 望诊:在中医儿科诊断中尤为重要。
- 望神色: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如面色红润、眼神灵动则为健康表现;若面色萎黄可能提示脾胃虚弱,面色苍白可能有气血不足或寒证等。
- 望形态:包括观察小儿的形体和姿态。
如形体消瘦可能与疳积有关;小儿喜俯卧可能有食积内热等情况。
- 望苗窍:苗窍指五官。
例如,望舌可以了解小儿的脾胃、气血等情况;望目可察肝之病变,目赤多为肝经有热;望鼻可判断肺的情况,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
中医全科医师跟师笔记
中医全科医师跟师笔记
中医全科医师是指经过系统的中医全科培训后获得资格证书的医师。
作为中医全科医师,我们需要具备全面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在拜师学习中医全科知识时,我会认真记录师傅的教导和指导。
下面是我在学习中医全科过程中的一些师笔记:
1.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非常重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概念。
师傅强调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2. 中医四诊:学习中医四诊方法是中医全科医师必备的基本功。
师傅教我怎么观察病人的舌苔、脉搏、面色等,并分析其所代表的病理情况。
3. 中药学:中药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疗手段。
师傅教我学习和运用常用的中药,如熟地、黄芪等,并指导我如何进行中药的处方和煎煮方法。
4. 针灸学: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
师傅传授了基本的针灸穴位和操作方法,并指导我如何进行针灸治疗,如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等。
5.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师傅教导我如何辨别脉搏的弦涩、滑数等特点,并将其与中医诊断相结合。
6.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理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师傅传授了一些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以及如何根据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养。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师笔记,我能够巩固学习内容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师傅对我在中医全科医师的职业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中医知识水平。
中医男科跟师笔记
中医男科跟师笔记
日期: X0X年XX月xXx日
跟师医生: X00
今天跟随导师XXX医生进行中医男科的临床诊疗工作,收获颇丰。
以下是今天的跟师笔记:
一、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XX岁,主诉途精频繁,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导师诊断为肾虚精关不固,采用固肾涩精的中药治疗,并辅以针灸调理。
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二、诊疗经验分享
导师指出,中医男科疾病多与肾虚有关,治疗时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特别是肾、睥、肝三脏。
对于不同的疾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此外,导师还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饮食调理等。
三、中药与针灸的应用
导师介绍了多种中药方剂,用于调理男性生殖系统。
如六味地黄丸、金馬肾气丸等。
在针灸治疗方面,导师强调选取正确的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等,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四、跟师心得
通过今天的跟师学习,我对中医男科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导师严谨的诊疗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妇科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跟师笔记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医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效果。
二、痛经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或有其他不良反应。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痛经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等,中医治疗痛经则以调理冲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
三、闭经闭经是指无月经或月经停止。
长期的精神压抑、紧张、忧虑、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等均可影响月经来潮。
中医认为闭经的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肾气亏损,冲任不充;实者多因气滞血瘀,胞脉受阻。
治疗闭经应针对病因用药,补虚应补肾养血,佐以行气活血;泻实应行气活血,使胞脉畅达,月经应时而至。
四、崩漏崩漏是指月经周期严重失常,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尽,甚至大量出血。
崩漏的原因很多,如肾气不足、冲任不固、脾虚不摄等。
中医治疗崩漏以补肾固冲、健脾益气、清热凉血为原则。
五、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一种粘稠液体,如带状,并有臭味。
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为患,而脾虚生湿是主要病机。
治疗带下病以健脾祛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止痒。
六、妊娠病妊娠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各种疾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妊娠病的原因有肾虚、气滞、血瘀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健脾,调理冲任;气滞者理气行滞,除湿消肿;血瘀者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七、产后病产后病是指在分娩后出现的各种疾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产后病的病因有肾虚、血虚、瘀滞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固冲安胎;血虚者补血益气,和营退热;瘀滞者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八、不孕症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而未受孕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不孕症的原因有肾虚、肝郁、痰浊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养血,调补冲任;肝郁者疏肝解郁,养血理脾;痰浊者健脾化痰,通乳利湿。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
中医内科跟师笔记内容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作为一名中医内科的跟师学生,我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记录了以下几点内容:
1. 疾病诊断: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2. 治疗方法: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对于不同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可以采用发汗解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咳嗽,可以采用宣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3. 药物配伍: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药物的合理配伍。
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等关系,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配伍。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可以采用荆芥、防风、生姜等药物进行配伍;对于风热感冒,可以采用金银花、连翘等药物进行配伍。
4. 注意事项: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注意事项。
例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
总之,中医内科的跟师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跟师学习,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中医内科的知识和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内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中医跟师笔记内容
中医跟师笔记内容
以下是 9 条中医跟师笔记内容:
1. 今天跟师看诊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头疼多年的患者,师父就像个经验老到的侦探一样,仔细询问着各种细节,然后开了几味药。
这就好比要修好一辆故障车,得先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呀!我问师父:“这样就能治好吗?”师父笑着说肯定没问题。
真的好期待这个患者能快点好起来呀!
2. 有个患者一直肠胃不好,师父给他把了脉,嘿,那认真的模样像是能从脉象里看出花来。
然后师父说了一堆调理的方法,呀,这不就是给肠胃打造一个舒适的小窝嘛!我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这中医的智慧可真不一般!
3. 上次看师父用针灸,那手法,又快又准!就跟武林高手出手一样,瞬间就找到了穴位。
我好奇地问:“师父,这找准穴位很难吧?”师父说,只要用心练,没什么难的。
真希望我也能早日这么厉害呀!
4. 遇到个病人说吃了药效果不太明显,师父一点也不着急,耐心地解释说这就像爬山,得一步一步来。
然后调整了药方,还宽慰病人要有信心。
哇,师父这耐心和淡定,太让人佩服了!
5. 今天跟着师父去采药,那感觉就像去寻宝一样刺激!师父能清楚地分辨各种草药,就像认识自己的老朋友。
我看着那些奇奇怪怪的草,忍不住问:“师父,您怎么都能记得呀?”师父哈哈大笑:“多看看就记住了呗!”真有趣呀!
6. 有个患者质疑中医的效果,师父也不生气,而是慢慢地给他讲解中医的神奇之处,那感觉就像在给学生上课。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中医师承跟师笔记1:中医师承的重要性与价值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智慧和经验。
中医师承则是中医学传承的核心,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艺传承下去,确保中医学的传统不会失传,也为后来的中医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文将探讨中医师承的重要性与价值。
中医师承的重要性在于它保留了中医学的传统智慧和实践经验。
中医学的理论和技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些知识和经验需要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下去,才能保证中医学的传统智慧不会丢失。
中医师承的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和师傅的指导,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中医学的理论,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巧和经验。
这些传统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于提高中医学习者的临床能力和疾病诊治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医师承还能够帮助中医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中医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去不断学习和实践。
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者能够亲眼见证师傅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效果,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师傅的言传身教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医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培养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医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师承的价值还体现在它对于中医学习者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促进。
通过师徒相传的学习方式,中医学习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治疗效果,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师徒关系还能够为中医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脉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
师傅们通常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他们的认可和推荐对于中医学习者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师徒相传的学习方式,中医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医师承作为中医学传承的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医脑病科跟师笔记
中医脑病科跟师笔记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跟师医生:XXX
今天跟随导师XXX医师查房,遇到了一位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
病人男性,60岁,因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语言不清。
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导师认为病人属气虚血瘀证,需以益气活血为治则,拟定了中药处方。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脑病科的特点。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故脑病的治疗需从整体出发,注重调节脏腑功能。
同时,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导师还强调了针灸在脑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这次跟师学习,我对中医脑病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医脑病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临床技能。
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自己的医德医风,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天气:[天气状况]跟师地点:[诊所/医院名称]一、病例一。
(一)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25岁。
- 职业:公司职员。
(二)主诉。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2天。
(三)现病史。
患者2天前因劳累后外感风寒,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C,恶寒明显,加衣被不能缓解,头痛连及项背,鼻塞声重,流清涕,无汗,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四)辩证。
风寒感冒。
外感风寒之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寒性凝滞,经脉拘急,故头痛连及项背;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象。
(五)治法。
辛温解表。
(六)方剂。
荆防败毒散加减。
- 荆芥10g - 辛温解表,祛风散邪,为君药。
- 防风10g -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助荆芥以增强辛温解表之力,为臣药。
- 羌活10g - 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邪袭表证。
- 独活10g - 祛风湿,通痹止痛,与羌活相伍,增强祛风湿止痛之功。
- 柴胡10g -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前胡10g -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与柴胡一升一降,调整气机。
- 川芎10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缓解头痛。
- 枳壳10g - 破气行痰,消积除痞,调理气机。
- 茯苓10g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顾护脾胃。
- 桔梗10g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有利于肺气宣畅。
- 甘草6g - 调和诸药。
(七)医嘱。
- 避风寒,注意保暖。
- 多饮温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辛辣食物。
- 保证充足的休息。
二、心得体会。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这个感冒患者的诊治,深刻体会到中医辩证论治的精妙之处。
对于感冒这种常见疾病,西医往往只是对症治疗,而中医则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法和方剂。
规培跟师笔记范文
规培跟师笔记范文一、跟师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所在科室:[科室名称]规培时间:[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二、初印象与科室环境。
初到科室,就感受到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科室的布局合理,各种医疗设备摆放整齐,医护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我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医生,他/她耐心地向我介绍了科室的基本情况,包括常见的疾病种类、诊疗流程以及科室的特色技术等。
这让我对即将开始的规培生活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临床诊疗思维的学习。
(一)病例一:[具体疾病名称]1. 病史采集。
- 在跟随导师接诊一位患有[具体疾病名称]的患者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导师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从发病的时间、症状的表现(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等),到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方面,无一遗漏。
例如,患者提到疼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导师敏锐地抓住这一信息,初步判断可能与心脏供血有关。
- 我学到了在病史采集过程中,不仅要问清楚患者的主要症状,还要关注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可能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的细节。
同时,与患者的沟通方式也很关键,要让患者感到舒适和信任,这样才能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 体格检查。
- 病史采集完成后,导师开始进行体格检查。
他/她的手法熟练、轻柔,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
在检查心脏时,导师仔细地听诊各个瓣膜区,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情况。
当发现患者心尖部有轻微的杂音时,导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进一步检查了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 我明白了体格检查是对病史采集的补充和验证,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
而且,在检查过程中要随时思考各种体征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体征。
3. 辅助检查的选择与解读。
-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导师为患者开具了一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导师向我讲解了每种辅助检查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例如,心电图对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一些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而心脏彩超则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中医肾内科师承门诊跟师笔记
中医肾内科师承门诊跟师笔记一、初诊记录示例。
日期:[具体日期]患者信息。
- 姓名:李某。
- 性别:男。
- 年龄:45岁。
- 职业:公司职员。
主诉:腰膝酸软、乏力2月余,加重1周。
- 患者自述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膝酸软、全身乏力,未予重视。
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头晕耳鸣,夜尿增多,每晚2 - 3次。
望诊。
- 面色萎黄,精神欠佳。
眼睑轻度浮肿。
舌淡胖,苔白腻。
- 老师指出,面色萎黄、眼睑浮肿结合舌象,考虑脾肾两虚,水湿内停。
舌淡胖为阳虚水泛之象,苔白腻提示湿邪较重。
闻诊。
- 语声低微,气息稍短。
未闻及特殊气味。
- 老师讲解,语声低微、气息短与患者脾肾气虚有关。
肾为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脾肾两虚则气不足。
切诊。
- 脉沉细。
- 老师分析,沉脉主里证,细脉主气血两虚。
此脉沉细,反映患者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病位在里。
辨证:脾肾两虚,水湿内停。
治法:健脾补肾,利水消肿。
方剂: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 用药。
- 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10g、肉桂5g、附子(先煎)5g、人参10g、白术15g、扁豆15g、莲子肉10g、砂仁(后下)5g、薏苡仁15g、桔梗10g。
- 老师解释,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利水消肿,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皮清热凉血;肉桂、附子温补肾阳。
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方中人参、白术、扁豆、莲子肉等健脾补中。
二者合用,共奏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之功。
砂仁后下取其芳香醒脾之功,附子先煎以减其毒性。
二、复诊记录。
日期:[复诊日期,距离初诊1周]症状变化。
- 患者诉腰膝酸软、乏力症状稍有减轻,头晕耳鸣减轻,夜尿次数减少为每晚1 - 2次。
眼睑浮肿较前减轻。
- 但仍感食欲欠佳。
望诊。
- 面色较前稍有红润,眼睑轻度浮肿。
舌淡胖,苔白微腻。
- 老师说,面色好转说明病情有所改善,但舌象仍提示湿邪未尽,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闻诊。
- 语声较前有力。
中医骨伤跟师笔记
中医骨伤跟师笔记中医骨伤,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技艺。
在我决定深入探究这门学问的时候,有幸跟随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师傅,那一段经历,真可谓是妙趣横生又收获满满。
师傅姓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王师傅。
王师傅身材中等,微微有些发福,总是笑眯眯的,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但可别被他那和蔼的外表给“骗”了,一到治病救人的时候,他那专注和严谨的劲儿,让人肃然起敬。
记得第一次跟师傅去看诊,就碰到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病例。
那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打篮球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被朋友搀扶着来到了诊所。
师傅让他坐在椅子上,轻轻地抬起他的脚,开始仔细地观察。
“哟,这肿得跟馒头似的。
”师傅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地按压着脚踝周围,“疼不疼?”小伙子咬着牙,点了点头。
师傅笑了笑说:“别担心,小问题,很快就能好。
”只见师傅先是让小伙子活动了一下脚踝,判断受伤的程度,然后开始施展他的手法。
他的双手就像有魔力一样,在脚踝处揉、按、推、拿,动作熟练而轻柔。
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佩服师傅的手法精准。
“感觉到一股热流没?”师傅问道。
小伙子一脸惊讶地说:“还真有!师傅,您这太厉害了!”师傅哈哈一笑:“这算啥,这才刚开始呢。
”在师傅的按摩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注重细节。
比如,他会根据小伙子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方向。
有时候,师傅还会停下来,询问小伙子的感受,确保治疗过程既有效又不会让患者过于痛苦。
按摩结束后,师傅又拿出了一些自制的草药膏,均匀地涂抹在脚踝上。
那草药膏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安心。
“这几天啊,尽量少走动,多休息,按时敷药,很快就能消肿止痛。
”师傅叮嘱道。
还有一次,一位大妈因为搬重物不小心闪到了腰,疼得直不起身来。
师傅让她趴在床上,然后用双手在她的腰部进行推拿。
我注意到师傅的手指在一些穴位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力度也有所不同。
“大妈,您这是用力不当,伤了筋啦。
”师傅说道,“不过别担心,推几下就好了。
跟师笔记整理
跟师笔记整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跟师笔记整理泄之为患日堪苦细裁理中理中焦俗话说的好,“好汉禁不住三泡稀。
”今天咱们要说的正是一个泄泻案,话说此人:年方四八(32岁),细腰细腿,好一个玉面书生,这位小伙儿,零三年因溃疡性结肠炎,着实被折腾得好不辛苦!此病好生了得,这不,患者至今大便经常不成形,每遇饮食不慎及工作压力大时,便易腹泻,老是额头汗多。
虽说人家经常腹泻,但是这位爷儿吃饭不错,吃的特多,可惜吃上都给拉了。
待病人诉病后老师为其诊脉、望舌,所得如下: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缓。
是时:癸巳年七月初九(就是2013年8月15日)首诊分析:1、能吃、能拉,根源何在?这个吃的多意味着胃好,没伤了胃,而老拉肚子意味着伤了脾了。
这就是咱们中医上说的胃强脾弱。
能吃而泻,胃强脾弱!这种人往往胖不了,都是瘦的。
就是李东垣说的能食而瘦,胃强脾弱。
为啥他瘦了,吃进去的有用的东西,脾不给他运化,都扔了。
尽管胃在这里的腐熟功能很强,但他白干。
他这边干完了,脾不为胃行其津液!2、令人兴奋的舌脉!好!舌苔薄白,这是个好事!咱们见到的脾虚病人,很多时候舌苔偏多、偏腻。
只要逮住一个薄白的病人,经常能让医生特兴奋!因为能补了呀!舌苔偏多的时候你补不进去。
这个脉也不是实脉,是个虚脉。
处方:党参炒白术、干姜、炙附子、木香、黄连、炙甘草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用的参、姜、术、草、附子。
附子理中汤!又把香连丸合进来。
就成了附子理中汤合香连丸。
徒问:为啥合上香连丸?师曰:还是考虑到这个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类似于痢疾的症状。
他和单纯的脾虚泻,即溏泻不一样。
溏泻一般是从脾虚呀、肾虚呀、寒呀、湿呀这几个方面考虑,但是一旦有痢疾的可能,咱们治疗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湿热”这两个字。
这让我们考虑到有没有这种可能?于是在附子理中汤里面佐用一点香连丸。
跟师笔记整理资料
跟师笔记整理资料本文是关于跟师笔记整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简介、跟师笔记的意义、跟师笔记整理的方法、常用的跟师笔记整理工具、跟师笔记整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简介跟师笔记是一种记录自己在向别人学习时的经历和感悟的方式。
这些笔记可以包括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个人成长笔记等等。
跟师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梳理思路和巩固记忆。
二、跟师笔记的意义:1.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跟师笔记是记录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想法和体验的一种方式。
通过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2. 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跟师笔记记录了学习的轨迹,其对学习的促进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跟师笔记整理的方法1. 先记录,再整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关注笔记的格式和规范性。
学习时应首先注意理解和记忆,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整理。
2. 定期整理:我们平常记录的笔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得非常混乱。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花时间来对笔记进行整理梳理。
3. 使用有序的笔记分类法:对于我们所记录的笔记,我们应该使用有序的笔记分类法,如按照学科或者知识点进行分类,这样能够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
四、常用的跟师笔记整理工具1. 印象笔记:印象笔记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笔记软件,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它具有优秀的多端同步、协作编辑和文件管理等功能,非常适合用来记录跟师笔记。
2. OneNote:OneNote是微软公司的一款笔记软件,功能非常强大。
它支持跨平台,可以在多个设备上进行同步和共享,非常适合用来记录跟师笔记。
3. Google Keep:Google Keep是一款轻量级的笔记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短文本和图片笔记。
虽然功能相对较弱,但它同样非常适合用来记录跟师笔记。
五、跟师笔记整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着重记录自己的想法和体验:跟师笔记不同于课堂笔记,更注重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西学中学员跟师笔记(一)
西学中学员跟师笔记(一)
西学中学员跟师笔记
了解西学中
•西学中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教育体系
•西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文化、艺术、身体等多方面的素养
跟师
•跟师是西学中教育中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跟随老师学习
•学生需要先选择合适的老师,并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反思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如何选择合适的老师
•寻找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老师
•了解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选择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老师,可以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跟师的注意事项
•尊重师傅,不要过分苛求或者无理取闹
•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学习
•不要做出过分的要求或者侵犯老师的利益
结语
跟师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
能力和素养。
但是,在选择老师和跟师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能让整个过程更加愉快和有效。
•在跟师的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跟师不仅是学习,也是人际交往和人生经验的积累
•跟师可以延续传统文化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人文精神,也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代社会
参考资料
•《教育现代化的新视野:跟师知识与中华文化的结合》(赵宝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跟师做人,学好知识》(陈瑾芳著,华夏出版社,2019年)•《我跟师父学魔术:一个人的日本观察之旅》(尾道年光著,星星出版社,201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师笔记整理
跟师笔记整理
泄之为患日堪苦细裁理中理中焦
俗话说的好,“好汉禁不住三泡稀。
”今天咱们要说的正是一个泄泻案,话说此人:年方四八(32岁),细腰细腿,好一个玉面书生,这位小伙儿,零三年因溃疡性结肠炎,着实被折腾得好不辛苦!此病好生了得,这不,患者至今大便经常不成形,每遇饮食不慎及工作压力大时,便易腹泻,老是额头汗多。
虽说人家经常腹泻,但是这位爷儿吃饭不错,吃的特多,可惜吃上都给拉了。
待病人诉病后老师为其诊脉、望舌,所得如下: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弦缓。
是时:癸巳年七月初九(就是2013年8月15日)
首诊分析:
1、能吃、能拉,根源何在?
这个吃的多意味着胃好,没伤了胃,而老拉肚子意味着伤了脾了。
这就是咱们中医上说的胃强脾弱。
能吃而泻,胃强脾弱!这种人往往胖不了,都是瘦的。
就是李东垣说的能食而瘦,胃强脾弱。
为啥他瘦了,吃进去的有用的东西,脾不给他运化,都扔了。
尽管胃在这里的腐熟功能很强,但他白干。
他这边干完了,脾不为胃行其津液!
2、令人兴奋的舌脉!
好!舌苔薄白,这是个好事!咱们见到的脾虚病人,很多时候舌苔偏多、偏腻。
只要逮住一个薄白的病人,经常能让医生特兴奋!因为能补了呀!舌苔偏多的时候你补不进去。
这个脉也不是实脉,是个虚脉。
处方:
党参
炒白术、干姜、炙附子、木香、黄连、炙甘草
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用的参、姜、术、草、附子。
附子理中汤!又把香连丸合进来。
就成了附子理中汤合香连丸。
徒问:为啥合上香连丸?
师曰:还是考虑到这个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类似于痢疾的症状。
他和单纯的脾虚泻,即溏泻不一样。
溏泻一般是从脾虚呀、肾虚呀、寒呀、湿呀这几个方面考虑,但是一旦有痢疾的可能,咱们治疗的时候,经常会想到“湿热”这两个字。
这让我们考虑到有没有这种可能?于是在附子理中汤里面佐用一点香连丸。
这样并不坏事。
理论上来说很多学者不主张西医的病名影响中医的辨证处方,但实际在临床辨证上我们有意无意的去考虑一点西医某一个病的基本病机(当然他不能占了主角),从临床上来看,还是有助于提高疗效的!并不全是坏事,当然如果你反客为主、本末倒置的话,那就全坏了。
咱们现在批评中西医结合,批评的的是拿西医的病名来辨证分析治疗,这种批判主要是基于他的这种本末倒置!但是咱们不能百分之百的一概都抹杀了!
方效:二诊,就是七天之后(2013.8.22),病人说吃上有效。
但三天前突然发热(1天)。
舌暗红苔白脉细弦缓。
二诊分析:
1、吃上“有效”。
这说明咱们这种分析是对的!方证是对的!
2、神秘的突然发热?
三天前患者突然发热。
虽然只发了一天热,尽管他用了点治感冒的药好了!这个发热,从病人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认为自己就是感冒,和这个病没关系。
但是从医生的角度就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发热和用药有没有关系?毕竟我们这儿用的是附子理中汤,用的热药呀!当然如果是你用错了,阳证用上阳药,这个发热会是持续的,不会一天就没有的!但是在你用附子理中汤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天的莫名其妙的发热(后来就不发热了)你不觉得奇怪么?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个发热时阳气来复的一种表现。
喝上附子理中汤,阳气一来复,正邪一交争,发热了。
等正胜了邪,就不热了!是有这种可能的。
当然咱们没有任何证据,仅仅只是猜想而已。
3、多了一点的“舌苔”在暗示着什么?
这个舌苔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里的时候比前面的薄白多了一点。
那么从这个信息反证回来,我们前面用木香和黄连是正确的。
我们用上木香、黄连清肠道湿热仍然会让舌苔多一点,看来我们前面附子理中汤用的还是有点过早!
处方:党参、炒苍术、炮姜、生牡蛎、鸡内金、生甘草
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个病治疗到这里,问题是,咱们仍然没有看到任何热象。
所以就稍微把它变了一下,把白术变成苍术,去湿邪。
把干姜变成炮姜,止泻。
徒问:为啥这一次用炮姜不用干姜了?
师曰:主要是第一次不想让这个邪给收住,如果里面有湿热等邪的话。
你用上干姜他还有温通的作用,但是如果你用上炮姜,他就给敛住了,
不利于湿热的去除。
徒问:这里去掉附子的意义是什么?
师曰:之所以去附子,可能也考虑到,这个发热和咱们的用药有没有关系。
因此温通、温振的药,咱们稍微悠着一点用。
方效:三诊,再七天之后(就是2013.8.29)患者说大便基本成型,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诊分析:而再往下走的时候,第三次来的时候说,大便基本成型了。
大便基本成型了这说明上方中咱们用炮姜、用牡蛎这个思路是对的。
处方:党参、炒白术、炮姜、生牡蛎、鸡内金、生甘草
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个舌苔看起来又是薄白苔。
那么既然你变成薄白苔,那么咱们继续把苍术改成白术。
白术是炒白术,因为病人这个病是泄痢。
方效:四诊,又一周过去了(2013.9.5),近眠差,有反复,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缓。
四诊分析:
1、是否该担忧的“反复“?
再往下走,整体情况还可以,就是碰到事情的时候及其它诱因的时候多少有点反复。
这没关系,在这种慢性病在治疗过程中有点反复是正常的。
2、再度让人兴奋的舌脉!
舌苔同三诊一样,仍然是薄白的,脉是细缓的,这是典型的一个中焦虚寒的舌象和脉象,理中汤证的舌象和脉象应该是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
如果这个舌质稍微再淡一点,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理中汤的舌象。
处方:红参、炒苍术、炮姜、生龙牡、焦神曲、炙甘草、茯苓
七剂,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解:这里由于他出现了典型的理中汤的舌象和脉象,那就不客气啦!用药由党参变成人参。
党参和人参相比,党参比较柔弱,人参比较刚燥。
就是柔和刚的区别!人参即能补阳气,也能补元气。
并且用的就是红参。
在这个基础上,仍然用的理中汤,用的炮姜,用的炙甘草!
徒问:为什么舍鸡内金不用,而换上了焦神曲?
师曰:你看咱们前面加的是鸡内金,而这里加了一味温中的焦神曲。
为啥要加温中的焦神曲(包括前面的鸡内金也是一样的)?中焦弱,中焦虚寒。
他本身腐熟、运化的能力就不足。
这儿加生龙牡是因为最近睡觉不好,等于是理中汤加龙牡。
方效:五诊大效,患者诸证悉平,嘱停服中药,理中丸善后。
总按:以上是杜老师对于一个腹泻案的解读,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老师的用药特别的细腻,辨证与用药丝丝入扣,每一味药都有它要行使的职责。
或许这就是易水学派的魅力所在吧!后世对于张元素的评价中,有人说张元素对医学最大的贡献是对于药物学的研究。
一本《汤液本草》揭开了易水学派用药的神秘面纱。
学生自入杜老师之门,为自己能够目睹到这种超凡的意境而窃喜,细腻之处,匠心独运。
意境,意到心自然就到。
行文至此,用张锡纯的一首诗(《意境》)来做个结尾吧:
僻处深山不厌深,山花山鸟伴闲身。
开轩朗朗三更月,照得心头悟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