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合集下载

艾滋病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艾滋病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引 起 人 群 免 疫 功 能 缺 陷 的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即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病 ( S 。该 病 主要 流 行 于 东 南 亚 地 区 , 国南 方地 区尤 其 是 广 东 P M) 我 省 是 其 主 要 流 行 区 , 十年 的发 病 率 呈 快 速 上 升 趋 势 , 近 已成 为 艾
膜 、 包 等 全 身脏 器 , 现全 身不 同脏 器 损 害 的相 应 症 状 。 心 出
/ i, 2 a r nR 0次 / i, P 2/5 mH , mn B 107 m g 皮肤黏 膜未 见黄染 , 部 、 颈 腹 股 沟可触及数枚大小不 等淋 巴结 , 兀触痛 , 活动可。咽无充血 , 扁 桃体不肿大 , 颈软 , 双肺未 闻哕音 , 心率 9 6次 / i, m n 律齐 , 闻杂 未 音, 腹软 , 肝肋下 2m, c 脾肋下 3m, c 双下肢无浮肿。 C : 肺 T 未见异 常; B超 : 肝大 , 脾大 , 胰腺增大 。 白细胞 :. 0 , 63 血 45 X1札 N 9 .%, 8
他 夫 定 、 非 韦 伦 行 抗 H V 治 疗 。 入 院 时 : 清 ,3  ̄ P 6次 依 I 神 T 8C,9
滋病( I S 患者最 常见 的机会性感染之一l S AD ) l l M起病隐匿 , 。P 常 呈播散性感染 , 病情发展快 , 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 , 病死率高 。 P M病变常局限在皮 肤黏膜和肺 部 , S 当患者免疫力下 降时, P M可通过 血循环 向全身播 散 , 侵犯肺 、 、 、 骨髓 以及脑 肝 脾 肾、
所以在 治疗上首选药物推荐 两性霉素 B1 , [1 , 该患者使用两性霉素 2 B后 症状 很快缓解 , 疗效 明显 , 治疗期 问多次监测肝肾功能均无

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

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

标 准 ” 作 为唯 一 的 双相 型 青 霉菌 . 在 2 ℃丝状 生 长并 产 玫 。 其 5 瑰红 色 素 及镜 下 “ 状 枝 ” 特 征是 确 证 的重 要 线 索【 帚 的 3 1 此外 .
E A检 测 抗 Mpp抗 体 ( 种 纯 化 的 甘 露 糖 蛋 白抗 原 ) 早 US l 一 对 期 诊 断有 一 定 的 辅 助作 用 , 散 性 马尔 尼菲 青霉 病 如 不 及 播 时 治疗 , 亡率 极 高 。观 察 显示 . M 对唑 类 药 物 有 较好 的敏 死 P 感 性 , 病 情 严 重 者 尽 早 给 予 两性 霉 素 B 氟 康 唑 及 伊 曲 康 对 、
1病例资料 : 患者 . , 个 多月 来 无 明显 诱 因 自觉 乏 力 、 男 一
反 复 发 热 , 温 波 动 于 3 . C 3 . . 畏 寒 、 嗽 咳痰 、 体 68 ~ 97 无 q ℃ 咳 心 慌 气 短 . 后 体重 下 降 近 1 。7天 前在 当地 医 院检 查 发 现 病 2 “ 全血 细 胞减 少 ” 于 2 0 年 1 . 08 月转 我 院 诊疗 人 院时 生命 体 征 平 稳 , 69 P 8 T 3 . C, 6次/ , 0次/ , P9 /0 H 。消 o 分 R2 分 B 0 mm g 6
吸 道 感染 症 状 并 不 明 显 . 以反 复 发热 、 巴结 肿 大 为 主 , 临 淋 给
床及 时诊 断带 来 一 定 困难 马尔 尼 菲青 霉 病 患 者常 伴 有皮 肤
损 害 , 特 征 性 的 “ 凹 ” 皮 疹 . 能 为 I 早 期 诊 断 提 供 有 脐 样 可 临床

定 的依 据1 2 1 菌 培养 是 马 尔 尼菲 青 霉病 病 原 学诊 断的 “ 真 金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的临床表现及骨髓中的形态特点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的临床表现及骨髓中的形态特点
时 间 较 长 , 度 不一 的发 热 、 瘦 、 血 、 细胞 减 少 , 床 症 状 程 消 贫 白 临
血 点 及 黄 染 , 表 淋 巴结 未 触 及 肿 大 。 口腔黏 膜 光 滑 , 浅 无破 溃 ,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 M) 人 类 罕 见 的 致 病 性 双 相 青 霉 菌 , P 系 P 感 染 临 床 表 现 为局 限性 或 进 行 性 播 散 。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 M 荚 膜 组 织 胞 浆 菌 和 黑 热 病 均 常 继 发 于 艾 滋 病 ( D ) 免 疫 功 AI S 及 能 低 下 的人 群 。这 3种 病 例 初 诊 时 大 多 数 均 有 原 因不 明 且
大 小 基 本 正 常 , 系 有 核 红 及 有 缺 铁 性 贫 血 形 态 特 点 , 熟 红 红 成 细胞 大 小 不 一 , 分 中心 淡 染 区扩 大 。 巨 噬 细 胞 增 多 , 巨 噬 部 且 细胞 内 和 细 胞 外 有 成 堆 类 圆形 、 圆形 或 腊 肠 形 大 小 不 一 , 椭 直 径 约 2 m 的 病 原 体 , 体 胞 壁 不 着 色 , 浆 染 淡 蓝 色 , 1 ~8 菌 胞 有
美 国首 次 报 道 , 将 2 0 年 7月 在该 院 确 诊 的 1例 AI S患 现 07 D 者合并 P 感染报道如下。 M
临 床 资 料
油镜 检 查 , 细 胞 系 占 4 . , 细 胞 系 占 3 . 粒 / 比为 粒 65 红 50 红
1 3 , 核 细 胞 全 片 7个 , 小 板 少 见 , 细 胞 系 、 小 板 形 态 .3巨 血 粒 血
马尔 尼 菲 青 霉 菌 ( e i lu r efiP 被 认 为 是 东 P nc l m man f , M) ii e

婴幼儿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婴幼儿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婴幼儿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该病文献报道较少,婴儿病例尤为罕见,上高县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3个月,汉族,因反复发热,稍咳3个月余,于2007年11月14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受凉后流涕、发热,体温38℃左右,精神可,在当地医院间断口服及肌肉注射抗感染药(不祥),发热时降时升,体温38℃左右,入院前2 d,患儿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抗生素(具体不详)2 d,仍发热,稍咳,体温38℃~39℃,无抽搐。

病程中,经常腹泻,父母无结核病史,其祖母曾有结核病史,已愈5~6年,已接种卡介苗,卡巴阳性,入院查体,T 38.8℃,P 135次/min,R 32次/min,体质量6 kg,神清,精神萎靡,口唇干燥,下颌红色丘疹,咽部充血,前囱平坦,颈软,两肺未闻及啰音,心腹未见异常,肠鸣音稍活跃,左侧腹股沟可扪及一鸡蛋大小包块,可还纳,四肢末梢温暖,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CRP)94.5 mg/L,血常规WBC 9.6×109/L,Hb 76 g/L,血小板407×109/L,N 51.9%,L 39.47%。

大便常规霉菌2~4个/HP,血生化:谷草转氨酶128 U/L,乳酸脱氢酶642 U/L,电解质正常,心肌酶正常,血培养阴性,中段尿培养阴性,胸片:两中下肺内带可见斑片状阴影,以右下肺为甚,伴两下肺轻度气肿,B超肝脾增大,入院给予“拉氧头孢+红霉素”抗感染,患儿仍持续高热,体温达40℃,给予物理降温及安乃静降温处理,效果不佳,仍持续高热,全身花斑样,于2007年11月17日转省儿童医院治疗,住院1个月余,体温仍40℃左右不退,疑诊结核感染,给予抗结核治疗,仍持续发热,于2008年1月1日转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2周仍持续发热,于2008年2月16日血培养、骨髓培养均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给予二性霉素静脉滴注,第2天热退,下颌皮疹消退,住院1个月好转出院,于2008年2月11日来本院继续治疗,中途曾回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诊,复查血培养、骨髓培养阴性,双下肢及掌骨X线骨质有虫蚀样改变,现仍在本院继续巩固治疗,二性霉素已达1.0 mg/(kg•d),总量已达400 mg,预计疗程达1000 mg,一般情况良好,满月脸,曾一度出现发热,肝、肾功能受损,低血钾,给予及时处理,好转,仍在治疗中。

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致病与治疗

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致病与治疗

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致病与治疗摘要:几乎所有的青霉菌对于健康的人类来说都是不会引发感染的非病原性霉菌。

但是在青霉菌的同类之中,显示出二型性(兼有菌丝和酵母态细胞两种形态)的则有比较强的毒性。

曾有报告显示爱滋病(AIDS)患者出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的案例(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 marneffei引发).马尔尼非青霉菌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死亡率搞到91.3﹪。

因此对马尔尼非青霉菌早期的诊断和适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症状、诊断、治疗1、马尔尼非青霉菌的发现及流行病学1956年巴斯德研究所从一只死于网状内皮真菌病的中华竹鼠的肝脏中首次分离出该菌。

为纪念巴斯德研究所主任Hubert Marneffe,这种真菌被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报道的第一例人类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1959年研究员G.Segrelain在接种马尔尼菲青霉菌时,接种针意外的刺破手指,在刺破部位出现小的结节,随后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因此证实了马尔尼非青霉菌对人类的感染1973年Di Salvo和同事报道了第一例自然条件下发生于人类的马尔尼非青霉菌病。

患者是一位曾居住在东南亚患有霍奇金病的美国牧师。

之后,不断的有局部或者全身感染病例的报道。

1988年以来,随着全球艾滋病的流行,该机会性致病真菌的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

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这些病例大多发生在泰国,也见于柬埔寨、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

我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也常有报道,香港艾滋病患者感染率达10﹪,广州地区24.2﹪,广西地区15.7﹪。

2、青霉属、马尔尼非青霉菌概念2.1:青霉属[Penicillium ,X=2 (P.species)] 真菌的一种(真核细胞)。

属于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青霉属。

2.2: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属中唯一具有温度双态性的种类。

虽然大部分的青霉菌都不会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却是致病的。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感染1例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感染1例
肿瘤细胞 。 肺 组 织 病 理 切 片诊 断 为肺 腺 癌 。分 析 原 因 可 能 为 病
总之 , 浆膜腔积液脱落 细胞学 检查有助 于 明确病变性 质 , 为 寻 找原 发 病 灶 提 供 重 要 线 索 , 对 恶 性 肿 瘤 的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价值 。 参 考 文 献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0 1 3年 6月 第 1 0卷 第 1 1期 I a b Me d C l i n , J u n e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1 1
Hale Waihona Puke ・ l 3 7 3 ・
续表 2 2 4 7 例 真 阴 性 良性 积 液 原 发 病及 积液 类 型 [ 或 ( %) ]
或晚期 , 一 旦 肿 瘤 突破 胸 腹或 腹 膜 , 或 肿 瘤 累及 脏 膜 , 都 可 通 过 积 液 脱 落 细 胞 学 检 测 进 行 诊 断 及 鉴 别 诊断 , 诊 断 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C T、 MRI 、 B超 及 生 化 检 测 等 , 是 肿 瘤 早 期 诊 断 的 重 要 指
癌、 恶性 ; 淋 巴 瘤 等 。 由 表 1可 见 , 恶 性 积 液 以 肺 癌 检 出 率 最
[ 1 ] 卢兴 国 , 马顺 高 , 康 可上 . 体液 脱落 细胞 学 图谱 [ M]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2 0 1 1 : 3 .



癌; 若 大 量 存 在 弥 散分 布 的 巨 大 问皮 细胞 , 核增大 , 一般 为 间 皮
浆 膜 腔 积 液 脱 落 细 胞 学 检 测 对 恶 性 肿 瘤 的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具 有重 要 价 值 。本 研 究 中 浆 膜 腔 积 液 脱 落 细胞 学 检 测 对 恶 性肿 瘤的诊断特异 度为 9 9 . 2 , 总有效 率 为 9 4 . 3 。 浆 膜 腔 积液 中 9 8 的恶性肿瘤细胞是 转移性 的l 3 ] 。 无 论 是 疾 病 早 期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尼菲青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

D se n tdP ncl u r e f iifcin i nAI Sp t n :ac s e o t ismiae e ii im ma n f e n et n a D ai t aerp r l o e
a ie a u e r v e nd lt r t r e i w
霉 , 培 养 涂 片可 见 菌 丝 生 长 , 态 为 马 尼 菲 青 霉 ( 图 1 。 血 形 见 )
作 者 单 位 : 京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南 京 第 一 医 院 感 染 科 ,江 苏 南 京 南 20 0 血 液 科 。 1 06; 作者简介 : 曾娟 ( 9 6 ) 女 , 治 医 师 。 士 , 要 从 事 感 染 性 疾 17一 , 主 硕 主
故 容 易 漏 诊 、 诊 。确 诊 有 赖 于从 临床 标 本 中分 离 出 马 尼 菲 误
的 圆 形 、 圆形 或 长 椭 圆 形 病 原 体 , 见 腊 肠 型 。腊 肠 型 者 椭 少
青 霉 。根 据 临床 表 现 分 为 局 限性 及 播 散 性 2种 , 限 性 指 病 局
原 真 菌仅 局 限 在入 侵 部 位 , 限性 多 见 于 皮 肤 感 染 , 多 见 局 亦 于局 限 于肺 部 的感 染 , 吸 人 病 原 真 菌 孢 子 所 致 , 易 误 诊 系 极
G T 3 / AL 2 u L,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示 C 3+ G 7 u L, P 7 / T D
5 . 4 , D4+ 3 2 , 5 7 C .3 CD8 + 4 .7 , 1 1 CD ( 6 + 5 1 6)+
7 1 ,D / D . C 4 C 8为 O 0 , V 抗 体 阳 性 , 髓 涂 片 示 骨 髓 . 8 HI 骨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参 考 文 献
临 床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前 常 常 不 能 获 得 病 原 学 及 药 物 敏 感 试验结果 , 因此 , 耐 药性 分 析 对 指 导 临 床 医 生 早 期 经 验 性 抗 感 染治疗具 有 重要 意义 。本资 料 药敏 结果 提 示 : 产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对 临 床 常用抗 菌 药物 耐药 率较 高 ,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哌拉 西林 / 他 唑 巴坦 、 头孢 哌酮/ 舒 巴坦 、 阿 米 卡 星 的敏 感 性 较高 , 由于阿米卡星副作用 大, 不作为首选 , 故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生素仍是治疗产 E S B L s 感染的敏感药 物。 为了减少或避免耐 药菌株的发生 , 本 资 料 显 示 采 用 单 因 素分析大肠埃希菌感 染 的影 响因素 , 结果 显示 动静脉 置管 、 留置尿管 、 腹 腔引流管 、 近3 个 月内使用头孢菌素 、 住 院 天 数 为产 E S B L s 大肠埃 希 菌感 染 的高 危 因素 ( P< 0 . 0 5 ) , 与 文 献_ 4 报 道 基 本 一 致 。多 因 素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 析 表 明侵 入 性 操作 如留置 尿管 是 产 E S B L s菌 株 感 染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之 究其原 因可能是存 留尿管不 同程 度引起 机械 性损 伤 、 降 低机 体保护防御功能 、 使 一 些 条 件 致 病 菌 与 分 泌 物 黏 附 于插 管 内壁 、 并被 1 层 生物膜所覆盖 、 难以被抗生素清除 和杀灭 , 留置 导 管 时 间 过 长 、 极易导致产 E S B L s 菌定植 、 最 终 出现 耐 药菌株 } 近 3个 月 内使 用 头 孢 菌 素 亦 是 产 E S B L s菌 株 感 染 的独 立 危 险 因 素 与 文 献 _ 5 报道 一致 , 可能是产 E S B L s 酶 可 使口 一 内酰胺类素活性 的基 团即 J 3 一 内 酰 胺 断 裂 而失 去 抗 菌 活 性、 敏 感 菌 因抗 生 素 的 选 择 性 压 力 而 被 大 量 杀 灭 后 、 耐 药 菌 得 以大 量 繁 殖 而 成 为 优 势 菌 , 同时 感 染 菌 株 对 抗 生 素 的 选 择 性 压 力 增 强 加 快 了细 菌 突 变 的速 度 、 产 生 相 应 耐 药 菌 株 甚 至 新 的耐 药 菌 种 , 从 而 促进 了产 E S B L s菌 株 感 染 。刘 勇 等 _ 8 ] 研究显示 I C u 住 院 日数 、 抗 菌药物 联合等 也是产 E S B L s 菌 株 感 染 的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本 资料 尚未得 出上述 结论 , 可 能 与 研究对象不 同有关 。 综上所述 , 严格掌握 留置 导管 的指征及 留置时 间 , 合 理 使用抗生素 是 降低 产 E S B L s的 大 肠 埃 希 菌 感 染 的 有 效 措 施 。针 对 产 E S B L s 大 肠 埃 希 菌 感 染 患 者 应 遵 循 分 层 治 疗 原

婴儿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

婴儿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

尼 菲青霉 菌感 染 人体 所致 的一 种 罕见 的 深部 真菌 病 , 有 较 具
高 的死亡 率 。 见 的临床 表 现为 发热 、 常 咳嗽 、 促 、 血 、 重 气 贫 体 下降、 皮损 、 肝脾 及淋 巴结肿 大 , 以肠 道 症状 为 首发 者 少见 I l J 。
目前 国 内外 报道 的病例 以成 年人 居 多数 , 童病例 少有 报道 , 儿
以 消 化道 症 状为 首 发 且 伴有 多器 官 功 能 损 害 的婴 儿 病 例 尚 无报 道 。 者 于 2 1 笔 0 0年在 广 西百 色发 现 1例 婴儿病 例 , 同时 回顾 复 习 2 0例 本病 文献 资 料 , 现报 道 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s i : e pt n a v n oye ,a t i is f i h rp ,a e a cr cin smpo t u p  ̄v ram n n ut T a e tW g e xgn n i o c , ud tea y n mi or t , y t i sp o iet t e ta d sh i si bt l e o ma c e
e l e S a d d se n td P M . ih i a g r u t ihmo t i . piaino e ih r lo n o ema- ai d P M is miae S z n whc sd eo swi hs r t Ap lc t f rp ea bo da d b n r n h l a y o p l
可 闻及 中等量 干 I 及细 湿 哕音 。心音 有力 , 闻及 心脏 杂 罗音 未 音 。腹 部 稍膨 隆 , 肝肋 下 7c m可 及 , 肋 下 2c 可及 , 质 脾 m 均 中, 未触 及腹 部包 块 , 动 性 浊音 阴性 , 鸣 音稍 活跃 。 四肢 移 肠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 关

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 艾滋病 ; 人免疫缺陷病毒 ; 真菌感染
[ 文献标识码] E 29 59R 1. 1
马尔 尼菲青霉 菌病是 由马尔尼 菲青霉 菌引起 的

疹 。神经 系统病理 征均 阴性 。
种 系统性 真菌病 。过去 认 为该 病 少见 , 随着 艾 但
6.8p/ 。血培养结果 : 52 gmL 马尔尼菲青霉菌生K4 +。
( 0 / , 2次静脉滴 注) 4 0mg d 分 治疗 5d后体温好 转 , 患者 自动 出院 。之 后该 患者 仍 间歇 发 热 , 脉 滴 注 静
伏立康 唑后均 能使 症状 缓 解 , 但体 温 下 降后 患 者均
右下肺背段见片状影 , 内有 内壁 光 滑 的 空 洞 , 洞 空
入 院第 2天行 肺 穿 刺 检 查 ( 4 , 病 理 结 果 图 )其 ( 5 显 示 : 泡 隔 增 宽 , 细胞 浸 润 , 图 ) 肺 炎 局部 性 肺 实
内 见 一 密度 淡 薄 的球 形病 灶 , 人 院 时 明 显 缩 小 较 图 6 患者治疗后肺部 C T断 层 扫 描

31 ・ 0
中 国感 染 控 制 杂 志 2 1 年 7月 第 1 01 O卷第 4期
C i Ifc o to Vo 1 u 2 1 hnJ net n rl l 0No4J l 0 1 C

病 例 报 告 .
艾 滋病合 并播 散性 马尔 尼菲 青霉 菌病 1例
[ 收稿 日期 ] 2 1 一0 0 l 4—1 3 [ 作者 简介] 孙杰 (9 3一)男 ( 18 , 汉旗 )浙江省临安市 人, , 医师 . 主要从事感染病学研究 。 [ 讯 作 者 ] 郑 毓 芳 E ma】 urob n @y b o Cm.n 通 — j :y eu z eg a o .O c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
胺 碘 酮 的药 理作 用 、 不 良反 应 以及 推 注 过 程 中需 要 配合 的 方 法 和 注 意事 项 , 从 而 增 加 了发 生 静 脉 炎 的 概 率 。 ( 2 ) 胺 碘 酮 的 给
例, 下肢 2 4例 。 I级 1 7例 , 其 中 I级 有 5例 在 上 肢 手 背 , Ⅱ级
3 讨 论
四 周皮 肤结 节状 硬结 ] 、 散在水泡 ,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 可使 发生静 脉炎 的血管恢 复正常 。 结 合临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从2 0 1 0年 1 月至 2 0 1 3年 1月 发 生 静 脉 炎 3 5 例, 其中男 1 5例 , 女2 O例 ; 均为 微 量 泵 持 续 静 脉 推 注胺 碘 酮 引 起 的静 脉 炎 , 给 药 时问在 3 ~4 8 h 。年 龄 3 6 ~8 1岁 ; 上肢 1 1
高 浓 度 胺 碘 酮 从 外 周持 续 静 脉 泵 入 时 , 静 脉 炎 发 生 率 高 达
8 8 . 2 。原 因 主 要 有 : ( 1 ) 护 士 对 胺 碘 酮 的作 用 、 不 良反 应 以 及
给 药 时 的 注 意 事 项 不 f分 清楚 , 在 使 用 该 药 前 没有 给患 者 讲 解
1 1 例; Ⅲ级 7例 , 均在下肢 。 1 . 2 判 定 标 准 采 用 美 国 静 脉 输 液 护 理 会 静 脉 炎 程 度 判 定 标
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 组 中 Ⅲ级 有 2例 下 肢 皮 肤 出现 散 在 水 泡 。
1 . 3 护 理 措 施
药 浓 度 和 给 药 的 持续 时 间对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据

马尔尼菲青霉菌致艾滋病发生急性重症肝炎1例

马尔尼菲青霉菌致艾滋病发生急性重症肝炎1例
3 78t lI, 6 .  ̄ lI, GT 8 0 U/ 2 . mo/ DB 2 7 5 t  ̄ mo/ 8 . I,AS 2 2 0 T 9 . U/ I,AIT 7 . I,Al 0 g I,Gl 9 / AIP 5 0 U/ b 2 .1 / b 2 .9 g I, 36 0 5 . U/ PTA 6 , TG 1 L, 2 .7 .1 mmo/ Ch l2 5 2 lI, o .2
TB 1 7 0 M lL,DB 1 9 6 mo/ GT 1 0 U/ 6 . mo/ 1 . lI, 8 . I,AS T 1 6 0U/ 9 . I,AL 8 . I,Al 9 6 g L,Gl 8 7g I, T 9 0U/ b1 . / b 2 . /
7 . mo/ 0 3 t lI,DB 5 . mo/ - 0 . I,AS 1 7  ̄ 2 2 t l1,7GT 1 2 0 U/  ̄ T 1 . 0 U/ I,AI 11. I,A1 1 9g L,Gl 5 6g I,AI ( 0 U/ T 4 b2 . / b2 . / P
3 4 0U/ 1 . L,P 2 3 , 查 血 常 规 示 W B . 0X 1 L, TA 6 . 复 C 2 9 0 /
NC 2 4 . 9× 1 。 I,N 6 1 , C . 1 1 ”/ 0 / 8 . RB 2 9 × 0 I,Hb9 / 1g I,
前 患 者 出 现 发 热 、 寒 , 热 呈 持 续 性 , 温 波 动 于 3 . ~ 畏 发 体 80
4 . 。 无 咳嗽 、 痰 。病 情 渐 加 重 伴 上 腹 部 持 续 胀 痛 , 放 05 C, 咳 无
射 , 明 显恶 心 、 油 , 呕 吐 。近 1周 发 现 尿 色 深 黄 , 浓 茶 无 厌 未 似

非HIV患者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例

非HIV患者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例

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6月第24卷第6期1163非HIV患者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例叶涛1杨杰1梁立全2黄力营3唐水贵1马尔尼菲篮状菌病(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m a m effe i,P S M)是由马尔尼菲篮状菌(P e nicillinum m a m effe i,P 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

该菌为条 件致病菌,是青霉菌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菌,可 引起局限性或进行播散性发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 下者,较多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宿主 健康感染者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为结核病,我院于 2017年8月收治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播散性马尔 尼菲篮状菌非H I V感染患者,结合文献复习,以加 深对该病的认识。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发热1月”于2017年8 月25日入院。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 0L,伴头痛、头晕及恶心,无呕吐、抽 搐,无咳嗽咳痰、胸痛、心悸及呼吸困难等,院外按" 脓毒血症肺炎"抗感染等治疗,后出现呼吸困难,病 情加重,2017年8月3日转至某医院住院,给予左 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美罗培南等抗炎治 疗,仍有反复低热。

为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院。

患 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大小便未见异 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患者既往脑出血病史,否认 “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 体:体温37. 7L血压151/96m m H g,心率96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右侧颈部可及一肿大淋巴 结,大小约14x6m m,质中,边界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软,无压痛 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中度 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发热原因 待查。

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3 x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5. 3K,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计数320 x 109/L,C反应蛋白140. 7m g/L;d o i:10.3969/j.iss n. 1009 -6663.2019.06.054作者单位:542899广西贺州,贺州市人民医院1.呼吸科、2.检验科、3.病理科E S R 为120m m/1h;降3素原:0.8m//m L。

全身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全身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
中华内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ELM N -MOPHM QP8,QRH9E ("",,>JI ,$,.JS $
·病例报告·
全身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王爱霞% 谢秀丽% 周宝桐% 徐英春
% % 患者男性,&" 岁,公务员。籍贯湖南省双峰县。因全身 皮下多个包块 ’ 个多月,发热 ! 个月于 (""( 年 ) 月 (" 日入 院。患者 (""( 年 ( 月因咳嗽、气短、咳白痰带血丝,当地诊 断肺结核,给予三联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改善。(""( 年 ( 月 (# 日体检发现颈静脉充盈,经 *+ 检查确诊为缩窄性心包 炎,$ 月 ’ 日行心包剥离术,并停用抗结核治疗。(""( 年 , 月在外院住院过程中患者于肩、背、双胸处疼痛,局部出现包 块,逐渐长大,包块表面不红,有压痛,全身无发热。穿刺抽 出白色脓液,有时带血,培养无菌生长,结核培养亦阴性。’ 月 (" 日再次抗结核治疗,用异烟肼( -./)、利福平( 01)、乙 胺丁醇( 23)。后又发现右胸腔有脓肿,又行胸腔引流,并切 断一段肋骨,之后伤口愈合。& 月 (4 日在当地继续抗结核 治疗。(""( 年 # 月 !’ 日以来全身皮肤不断出现新的皮下结 节,4 月开始发热,体温在 $4 5 $)6 ,因诊断不明转来我院。 既往史:有阑尾炎史,疝气修补史,吸烟 & 5 !" 支 7 8 共 (" 年。 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和脓肿, 表面无红肿,有波动感,以右背下部脓肿最大,直径 !( 9:, 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腹股 沟以下皮下无结节。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于 ) 月 !$ 日在 我院门诊抽脓,涂片找到真菌菌丝,) 月 !) 日细菌室报告脓 培养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 ()*#"++$),在赛保罗琼脂 培养基 $#6 培养 # 8 为酵母相,未见色素( 图 !),直接压片 (!"; <=/)显微镜下呈酵母细胞( 图 ()。(’6 培养 # 8 为 菌丝相,可见红色色素( 图 $),直接压片(!"; <=/)显微镜 下具有典型的青霉菌特有的帚状枝及胞子链( 图 ,)。同时 查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体阴性,(""$ 年 ) 月 (" 日 收住院治疗。) 月 ($ 日血培养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涂片革 兰染色显示有隔菌丝( 图 ’)。

1例腺病毒肺炎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儿的护理

1例腺病毒肺炎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儿的护理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的发生。

一旦发生尿液渗漏,运用负压治疗收集伤口渗漏尿液并监测渗漏液的量,同时保护伤口周围皮肤,避免伤口长期被尿液浸渍,能加快急性伤口创面的愈合速度。

参 考 文 献[1]HoraM,EretV,Stránsky′P,etal.Laparoscopicurinarybladderdiverticulectomycombinedwithphotoselectivevaporisationoftheprostate[J].WideochirInneTechMaloinwazyjne,2015,10(1):62 67.[2]MorenoSierraJ,Galante RomoI,Ortiz OshiroE,etal.Bladderdiverticulumroboticsurgery:systematicreviewofcasereports[J].UrolInt,2010,85(4):381 385.[3]朱首伦,李思怡,白遵光,等.前列腺增生继发膀胱巨大憩室微创手术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8,38(3):479 480.[4]蒲秋霞,李红伟,宏亚丽.国外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应用现状及其启示[J].护理研究,2019,33(9):1552 1555.[5]高早琼,杨花蓉,鲁婷,等.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37 138.[6]DowsettC.Exudatemanagement:apatient centredapproach[J].JWoundCare,2008,17(6):249 252.[7]梁伟,陈长河,李冀,等.负压吸引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6):533 537.[8]HouriganLA,OmayeST,KeenCL,etal.Vitaminandtraceelementlossfromnegative pressurewoundtherapy[J].AdvSkinWoundCare,2016,29(1):20 25.[9]朱立军,欧阳雄峰,祖旭辉,等.负压引流在腋臭大汗腺剪除术后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3):191 192.[10]杨承莲,杨慧,潘常辉,等.造口产品联合应用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管周渗漏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4):359 361.[11]唐卓君.呋喃西林联合贝复济在皮脂腺囊肿及感染化脓换药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9):19547 19548.[12]张汉超,耿福能,沈咏梅,等.康复新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3):57 60.[13]刘丽,韩杉,关萍.腹壁切口内置肠造口24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7):658 660.(本文编辑:曾丽琼)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71工作单位:361006 厦门 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特需病房黄少敏: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20-01-151例腺病毒肺炎伴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儿的护理黄少敏关键词:腺病毒;马尔尼菲青霉菌;儿童;护理 腺病毒肺炎是小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在临床较为常见,一般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腺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咽结合膜热、肺炎、脑炎、膀胱炎、肠炎等多器官受累,多伴明显中毒症状,具有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危重等特点,病死率较高[1]。

疑似健康宿主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疑似健康宿主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㊃真菌病治疗㊃疑似健康宿主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刘焕君1郭树霞1王艳梅1徐小燕2[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郑州450000;2.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郑州450000]ʌ摘要ɔ患者,男,28岁,因 腹痛半个月 入院㊂于当地诊所抗感染治疗1周未见好转遂转入我院㊂体检发现双侧颌下㊁颏下㊁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30mmˑ30mm,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㊂无皮疹㊂心双肺听诊无异常㊂腹壁韧,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可触及包块,位于左中上腹,最大约60mmˑ40mm,不易活动㊂肝脾肋下未触及㊂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㊂完善淋巴结活检㊁下一代测序(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N G S)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㊂采用两性霉素B微量泵泵入近半个月,后改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半个月,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治疗2个月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无基础疾病,3个月后复查示: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㊂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㊂腹部C T示:淋巴结较前减少㊁减小,范围较前减少㊂病情较前明显好转,随访中㊂ʌ关键词ɔ马尔尼菲篮状菌;健康宿主;淋巴结ʌ中图分类号ɔ R519.8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236-05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s u s p e c t e d h e a l t h y h o s t: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L I U H u a n j u n1,G U O S h u x i a1,WA N G Y a n m e i1,X U X i a o y a n2[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t h e F i f t h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Z h e n g z h o u 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Z h e n g z h o u450000,C h i n a;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t h e F i f t h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Z h e n g z h o u 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Z h e n g z h o u450000,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 A28-y e a r-o l d m a l e p a t i e n t w a s a d m i t t e d t o t h e h o s p i t a l b e c a u s e o f"h a l f a m o n t h o f a b d o m i n a l p a i n".A f t e r a w e e k o f a n t i-i n f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a t t h e l o c a l c l i n i c,h e w a s t r a n s f e r r e d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s e v-e r a l e n l a r g e d l y m p h n o d e s c o u l d b e p a l p a b l e b i l a t e r a l l y i n t h e s u b j a w,s u b c h i n a n d n e c k,w i t h a m a x i m u m o f30mmˑ30mm, t o u g h n e s s,s m o o t h s u r f a c e a n d g o o d r a n g e o f m o t i o n.T h e r e w a s n o r a s h.A u s c u l t a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r t a n d l u n g s w a s n o r m a l. T h e a b d o m i n a l w a l l w a s t o u g h,t h e m i d d l e a n d u p p e r a b d o m e n w a s t e n d e r.T h e r e w a s n o r e b o u n d p a i n a n d m u s c l e t e n s i o n, t h e m a s s c o u l d b e t o u c h e d,l o c a t e d i n t h e l e f t m i d d l e a n d u p p e r a b d o m e n,t h e m a x i m u m w a s a b o u t60mmˑ40mm,n o t e a s y t o m o v e.T h e l i v e r a n d s p l e e n w e r e n o t t o u c h e d u n d e r t h e r i b s.B o w e l s o u n d s w e r e n o r m a l,a n d t h e r e w a s n o e d e m a i n b o t h l o w e r l i m b s.L y m p h n o d e b i o p s y,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N G S)a n d o t h e r r e l a t e d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w e r e c o m p l e t e d t o c o n-f i r m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w a s m i c r o p u m p e d f o r n e a r l y h a l f a m o n t h,a n d t h e n v o r i c o n a z o l e w a s u s e d i n t r a v e n o u s l y f o r h a l f a m o n t h.A f t e r d i s c h a r g e,o r a l v o r i c o n a z o l e w a s c o n t i n u e d f o r2m o n t h s.T h e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w a s n o r m a l a n d t h e r e w a s n o u n d e r l y i n g d i s e a s e.T h r e e m o n t h s l a t e r,t h e p a t i e n t r e e x a m i n e d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e w a s n o s w e l l i n g o f t h e s u p e r f i c i a l l y m p h n o d e s.T h e a b d o m e n w a s s o f t,w i t h o u t t e n d e r-n e s s,r e b o u n d p a i n a n d m u s c l e t e n s i o n,a n d n o a b d o m i n a l m a s s w a s t o u c h e d.A b d o m i n a l C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l y m p h n o d e s w e r e r e d u c e d a n d t h e r a n g e w a s r e d u c e d.T h e c o n d i t i o n i m p r o v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n d w a s u n d e r f o l l o w-u p.ʌK e y w o r d sɔ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a h e a l t h y h o s t;l y m p h n o d e[C h i n J M y c o l,2023,18(3):236-240]作者简介:刘焕君,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l i u h u a n j u n_ p o s t@163.c o m通信作者:郭树霞,E-m a i l:g u o s x118@126.c o m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 a l a r o m y c o s i s m a r n e f f e i, T S M)是一种由马尔尼菲篮状菌(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T M)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㊂多㊃63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生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泰国北部和我国两广地区㊂TM 是一种温度双向性真菌,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健康人群中少见,误诊率极高㊂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健康宿主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及文献复习,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检出率,降低病死率㊂1 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安徽人,职员㊂因 腹痛半个月 入院㊂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疼痛位于中上腹,呈间断性刺痛,伴恶心,纳差㊁消瘦,大便不成形,为黄色稀糊状大便,1~2次/日,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㊂于当地诊所抗感染治疗1周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20年12月29日来我院㊂患病后体重减轻4k g㊂既往体健㊂否认 结核病㊁糖尿病 史,否认近期外出旅居史,否认吸烟㊁饮酒史㊂体格检查 体温36.3ħ,脉搏115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7/82mmH g㊂神志清楚,精神尚可㊂双侧颌下㊁颏下㊁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最大30mmˑ30mm ,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㊂无皮疹㊂心双肺听诊无异常㊂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㊂腹壁韧,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可触及包块,位于左中上腹,最大约60mmˑ40mm ,不易活动㊂肝脾肋下未触及㊂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㊂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4.26ˑ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8%,淋巴细胞百分比10.0%,血小板419ˑ109/L ㊂红细胞沉降率73.0mm /h (增高);C 反应蛋白121.75m g/L (增高);降钙素原(电发光)0.178n g/m L ;肝功能示:总蛋白103.7g /L (增高),白蛋白38.8g /L ,球蛋白64.90g /L (增高);肾功能正常;免疫球蛋白(I g )三项:I g G 41.35g /L (增高);I g A 2.55g /L ,I g M 0.53g/L ;I g G 49.921g/L (增高)㊂活化淋巴细胞检测:辅助性T 淋巴细胞28.39%(偏低),T 淋巴细胞67.4%,抑制性T 淋巴细胞38.9%,N K 淋巴细胞17.30%,B 淋巴细胞14.52%,辅助/抑制淋巴细胞比值0.73;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阴性;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0.250μg /L ,阴性;真菌(1.3)-β-D 葡萄糖37.500p g/m L ,阴性㊂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单克隆蛋白组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㊂静脉血真菌及细菌培养:未检出真菌及细菌㊂影像学及彩超 胸部平扫示:①双肺下叶胸膜下间质稍增厚㊂②右侧第6肋骨病变伴病理性骨折(见图1㊁2)㊂腹部增强C T 示:①左下腹肠间隙区炎性伴周围渗出性改变(较大层面大小约60mmˑ40mm )(见图3),合并双侧肾前间隙㊁腹主动脉旁及所扫下腹部系膜区淋巴结增大(最大短径约15mm ),不排除十二指肠穿孔可能㊂②肝右叶钙化灶㊂③副脾㊂④盆腔内少许积液㊂浅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淋巴结(左侧31mmˑ17mm ,右侧25mmˑ16mm )㊁左侧腋窝淋巴结(26mmˑ6mm )㊁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左侧16mmˑ5mm ,右侧20mmˑ10mm )㊁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左侧14mmˑ6mm ,右侧10mmˑ5mm )均增大㊂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检查示:结肠溃疡;结肠溃疡处活检示:肠黏膜急性及慢性炎症,未发现真菌㊂骨髓穿刺涂片 骨髓增生活跃,其中粒系占69.60%,红系占19.20%,粒红两系细胞形态未见异常;淋巴细胞占6.4%,形态大致正常;环片一周见到巨核细胞475个,分类正常;碱性磷酸酶染色:图1、2 C T 检查:箭头所示为左侧第六肋骨病理性骨折 图3 C T 检查:箭头所示为炎症性改变及肿大的淋巴结F i g .1㊁2 T h e a r r o w s h o w s a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r a c t u r e o f t h e l e f t s i x t h r i b i n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F i g.3 T h e a r r o w i n d i c a t e s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h a n g e s a n d e n l a r g e d l y m ph n o d e s i n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㊃732㊃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c o l ,J u n e 2023,V o l 18,N o .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4、5颏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染色:P A S400ˑ箭头所指为有横隔的马尔尼菲篮状菌F i g.4㊁5 T h e p a t h o l o g y o f t h e s u b m e n t a l l y m p h n o d e b i o p s y(P A S 400ˑ),a r r o w s i n d i c a t e t h e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w i t h t r a n s-v e r s e s e p t u m阳性率58%,积分74分;铁染色:外铁阳性,内铁阳性率18%㊂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检测①该例原始细胞(C D34+细胞)占全部细胞的0.49%,髓系原始细胞(C D34+/C D117+细胞)占全部细胞的0.45%;②粒系㊁红系㊁单核系比例及发育未见异常;③成熟淋巴细胞占全部细胞的3.97%,其中B细胞占18.81%;T细胞占65.69%,C D4+/C D8+=0.47; N K细胞占15.76%㊂颏下淋巴结活检病理形态: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浆细胞及组织细胞呈片状交错分布,局部可见残留生发中心,组织细胞片状浸润区可见多核巨细胞,局部可见小灶坏死㊂六胺银及P A S染色查见组织细胞内或外圆形㊁杆状阳性菌,考虑真菌病,倾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见图4㊁5)㊂免疫组化结果: C D163(部分+),C D68(部分+),C D138(部分+), C D38(部分+),MUM1(部分+),C D20(部分+), C D79(部分+),C D3(部分细胞+),C D21(F D C网+),S-100(-),C D30(-),C D1(-),L y s o z y m e(部分+),K i67(i n d e x约10%),L a n g e r i n(-),I g G4>30个/H P F,I g G4/I g G约10%,K a p p a(+),L a m b d a (+)㊂特殊染色结果:过碘酸雪夫染色(P e r i o d i c-S c h i f f s t a i n,P A S)(+),六胺银(+),抗酸染色(-)㊂分子病理结果:T B-D N A(-)㊂原位杂交:E B E R (-)㊂N G S检测(淋巴结):马尔尼菲篮状菌相对丰度98.75%,提示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㊂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㊂治疗微量泵泵入两性霉素B(20m g/d)抗真菌治疗半个月,患者腹部疼痛消失,但出现恶心,肌酐升高,持续低血钾,考虑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较大,改用伏立康唑注射液(200m g/12h,第一天加倍)继续抗真菌治疗近半个月㊂患者淋巴结较前缩小,病情好转出院㊂院外继续口服伏立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2个月㊂3个月后复查,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㊂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腹部包块㊂肝脾肋下未触及㊂腹部C T:①左下腹肠间隙区占位病变(19mmˑ19mm)并双侧肾前间隙㊁腹主动脉旁及所扫下腹部系膜区淋巴结增大(最大短径约10mm),较前范围减小,淋巴结减小㊁减少,考虑感染性病变㊂②肝右叶钙化灶㊂③副脾㊂2讨论T S M是一种具有区域流行性的真菌性疾病,在流行区域的H I V患者中,该致病菌已成为仅次于结核菌和隐球菌的第三常见的机会致病菌㊂T M尚无确切的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可经呼吸道㊁消化道㊁皮肤破损以及血液等传播㊂T M在25ħ条件下培养时表现为典型的青霉帚状枝及孢子链,产生可溶性红色素,逐渐弥散于培养基中呈红葡萄酒色㊂在37ħ左右条件下培养时表现为酵母相,菌落为淡灰色或黄色膜状,有放射状脑回褶皱,不产生色素[1]㊂镜下可见部分间质及巨噬细胞内外分布着的圆形㊁椭圆形或腊肠形酵母样真菌,少数可见有中央分隔的短棒状菌体㊂T S 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㊂可因累及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㊂其中局限性病变多局限于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主要为咳嗽㊁咳痰等呼吸道表现,由于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多伴有发热㊁乏力等不适,很大部分被误诊为肺结核㊂而播散型病变易累及全身,尤其以肺㊁皮肤㊁淋巴结㊁胃肠道㊁骨髓㊁骨骼㊁脑等常见㊂常伴有发热㊁乏力㊁纳差㊁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㊂此外,皮下结节或脓肿㊁丘疹㊁胸膜炎㊁腹泻㊁骨髓炎㊁溶骨性改变等均有报道[2-3]㊂T M属于真菌,而I g G在抗真菌免疫中发挥着特异性免疫防护作用[4],因此,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患者,I g G㊁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往往升高[5]㊂而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患者多因机体免疫器官㊁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等不足而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机体表现为无反应/坏死型,此时,I g G㊁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往往不高或减低,这可能也与目前尚未发现H I V阳性患者出现溶骨性改变相关[4]㊂本例患者的白细胞㊁中性粒细胞及I g增高,尤其是I g G显著增高,伴肋骨溶骨性改变,活化淋巴细胞检测大致正常,H I V㊁T B均㊃83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阴性,因此考虑该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T M 感染㊂目前真菌分离培养出T M或病理学检查找到T M病原菌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㊂在各种临床标本中,骨髓培养最敏感(100%),其次是皮肤活检(90%)和血培养(76%)[6]㊂W u等[7]报道血液㊁淋巴结㊁骨髓及皮肤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83%㊁34%㊁17%㊁6%㊂叶枫等[8]认为取材位于病灶与健康组织交汇处进行可提高检出率㊂但整体而言,传统方法检出率仍较低㊂提高检出率仍非常重要㊂N G S技术因其适应性广,准确性高,周转时间相对较快等特点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㊂C h e n等[9]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培养方法相比,N G S技术在细菌和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适用于难以生长的真菌及真菌载量低㊁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10-11]㊂该患者淋巴结活检病理及N G S发现TM,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但血培养㊁结肠溃疡处活检㊁骨髓穿刺活检均未发现真菌,或许与检测技术有关,但结合患者左侧第六肋骨病理性骨折㊁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㊁胃肠道表现等,考虑患者为播散性病变㊂最终诊断患者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感染的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㊂2020年广西医科大学曹存巍团队在对全国多个省份T S M患者的研究发现:在非H I V合并T S M患者中,γ干扰素(I F N-γ)抗体携带率高达85.9%,广西地区更高㊂目前有报道发现抗I F N-γ自身抗体(A I G A)阳性的免疫缺陷患者可不表现为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明显异常[12-13],往往被误认为健康人群㊂由于本地健康人群T S M 感染罕见,对TM认识不够全面㊂患者既往体健,无反复感染病史,初诊时没有考虑到也并没有做I F N-γ抗体相关检测,因此无法判定患者是否存在I F N-γ抗体相关免疫缺陷㊂通过文献复习,也希望提高对I F N-γ抗体相关免疫缺陷的认识㊂Q i u[14]等通过对非H I V伴或不伴I F N-γ抗体阳性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或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认为高球蛋白和高I g G水平㊁低C D4+T水平㊁双重或多重感染以及播散性感染可能是H I V阴性T M和/或N T M感染患者A I G A阳性的潜在预测因素㊂而A I G A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㊁C R P及E S R水平显著高于A I G A阴性患者可能与易发生多重感染及播散性感染相关㊂通过对这例患者现有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患者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㊁左侧第六肋骨溶骨性改变以及腹泻㊁消瘦等症状,该例患者极大可能为A I G A阳性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伴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㊂T S M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在非H I V患者中极易误诊,且病变范围广泛,病情重,病死率高㊂部分研究认为,感染T M的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或稍低患者的病死率远远高于H I V患者㊂这主要与早期未能明确诊断及对症治疗有关[15]㊂对于该病的治疗,部分临床实验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㊂其中体外多项实验肯定了两性霉素B㊁伊曲康唑㊁酮康唑的疗效,尤其在严重的T M感染时,静脉点滴两性霉素B疗效显著[16-17]㊂对于H I V伴T S M患者,2021年指南建议[18]治疗分三期:诱导期:两性霉素B以(3~5)m g㊃k g-1㊃d-1的剂量静脉注射,持续10~14d;巩固期:伊曲康唑(200m g口服,每日两次),持续10周,维持期:伊曲康唑(200m g/ d)㊂对于非H I V感染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㊂陈兴等[19]分析了187例T S M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㊁伏立康唑+伊曲康唑㊁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单用伊曲康唑,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疗效最佳,而单用伊曲康唑疗效最差㊂这与陈跃华㊁叶萍等[20㊁21]观点相符㊂罗湘琴等[22]对报道进行了补充,认为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的患者亦可用伏立康唑作为起始治疗㊂我们报道的这例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20m g/ d)微量泵泵入近半个月,后改用伏立康唑(200 m g/12h)静脉注射半个月,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2个月治疗㊂3个月后复查,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目前仍继续随访中㊂研究表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对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㊂S u p p a r a t p i n y o 等[23]也认为尽管初期疗效明显,但仍有部分患者6个月后复发㊂有研究证实,曾患过T S M但已治愈的H I V患者,伊曲康唑维持治疗至C D4+T>100/ mm3且维持6个月以上,可以停用伊曲康唑且不会增加复发的机会[24]㊂此外,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基础疾病㊁C D4+细胞百分比以及T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关性很大[25]㊂经过早期诊断及治疗,T S M 是可以治愈的[26]㊂因此,对T S M要早发现㊁早诊断㊁早期长疗程抗真菌治疗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易复发人群还需长期二级预防治疗防止疾病复发㊂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㊂㊃93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戴小英,陈欢,李梅华,等.健康宿主马尔尼菲青霉病肺部受累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15(1):12-16.[2]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课题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7):61-75.[3]张建全,钟小宁,柳广南,等.健康宿主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700-701.[4]张建全,柳广南,杨美玲,等.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发溶骨性破坏八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3):3912-3915.[5]Y U E N K Y,WO N G S S,T S A N G D N,e t a l.S e r o d i a g n o-s i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L a n c e t,1994,344(8920):444-445.[6]S I R I S A N T H A N A T.I n f e c t i o n d u e t o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f e i[J].A n n A c a d M e d S i ng a p,1997,26(5):701-704.[7]WU T C,C H A N J W,N G C K,e t a l.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s:a s e r i e sf r o m1994t o2004[J].H o ng K o n g M e d J,2008,14(2):103-109.[8]叶枫,罗群,周滢,等.非H I 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6):342-347,377.[9]C H E N P,S U N W,H E Y.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n e x t-g e n e r a-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N G S)t e c h n o l o g y w i t h c u l t u r e m e t h o d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b a c t e r i a l a n d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J].J T h o r a cD i s,2020,12(9):4924-4929.[10] T S A N G C C,T E N G J L L,L A U S K P,e t a l.R a p i d g e-n o m i c d i a g n o s i s o f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t h e a g e o f n e x t-g e n e r-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J].J F u n g i(B a s e l),2021,7(8):636.[11] C H E N X,J I A L,WU Y,e t a l.A m a s s i n t h e u p p e r a b d o-m e n d e r i v e d f r o m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e d l y m p h a d-e n o p a t h y:a c a s e r e p o r t[J].B M C I nf e c t D i s,2021,21(1):750.[12]J I N W,L I U J,C H E N K,e t a l.C o i n f e c t i o n b y T a l a r o m y-c e s m a r n e f f e i a nd M y c o b a c te r i u m a b s c e s s u s i n a h u m a n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n e g a t i v e p a t i e n t w i t h a n t i-i n t e r f e r o n-γa u t o a n t ib o d y:ac a s e r e p o r t[J].J I n t M ed Re s,2021,49(1):300060520976471.[13]S U S S,Z H A N G S N,Y E J R,e t a l.D i s s e m i n a t e d T a l a r o-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a n d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a v i u m i n f e c t i o n a c c o m-p a n i e d s w e e t's s y n d r o m e i n a p a t i e n t w i t h a n t i-i n t e r f e r o n-γa u t o a n t ib o d i e s:ac a s e r e p o r t[J].I n f e c t D r u g R e s i s t,2019,12:3189-3195.D O I:10.2147/I D R.S218836. [14] Q I U Y,T A N G M,Z E N G W,e t a l.C l i n i c a l f i n d i n g s a n dp r e d i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f o r p o s i t i v e a n t i-i n t e r f e r o n-γ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i n p a t i e n t s s u f f e r i n g f r o m a n o n-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 y c o b a c t e r i a o r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a m u l t i 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 s t ud y[J].S c i Re p,2022,12(1):9069.[15] D U O N G T A.I n f e c t i o n d u e t o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a ne m e r g i n g p a t h o g e n:r e v i e w o f155r e p o r t e d c a s e s[J].C l i nI n f e c t D i s,1996,23(1):125-130.[16]刘博,付萍.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1):26-28.[17] N I T T A Y A N A N T A W.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m a r n e f f e i:a n o t h e rA I D S d e f i n i n g i l l n e s s i n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J].O r a l d i s e a s e s,1999,5(4):286-293.[18] T H OM P S O N G R3r d,L E T,C H I N D AM P O R N A,e t a l.G l o b a l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t h e e n-d e m i c m y c o s e s:a n i n i t i a t i v e o f t h e E u r o p e a n C o n f e d e r a t i o no f M e d i c a l M y c o l o g y i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 f o r H u m a n a n d A n i m a l M y c o l o g y[J].L a n c e t I n f e c tD i s,2021,21(12):e364-e374.[19]陈兴.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87例的流行病学㊁临床特点㊁治疗及转归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1): 17-21.[20]陈跃华,林艳荣,刘升.两性霉素B㊁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A I D 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疗效的M e t a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6,29(2):101-105,128.[21]叶萍,孔晋亮,吴聪,等.不同方案治疗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8):4128-4131.[22]罗湘琴,梁英,凌业生,等.非艾滋病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儿科杂志,2020,38(7): 550-553.[23] S U P P A R A T P I N Y O K,K H AMWA N C,B A O S O U N G V,e t a l.D i s s e m i n a t e d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J].L a n c e t,1994,344(8915):110-113. [24]马坚池,席丽艳,胡永轩.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1):64-67.[25] Q I U Y,L I A O H,Z HA N G J,e t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e n i c i l l i o s i s a m o n g H I V-n e g-a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o r w i t h o u t u n d e r l y i n g d i s e a s e i n S o u t h e r nC h i n a: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B M C I n f e c tD i s,2015,15:525.D O I:10.1186/s12879-015-1243-y.[26]杨敬芳,李继红.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1):45-47.[收稿日期]2022-06-21[本文编辑]陈雪红㊃04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结缔组织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结缔组织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㊃病例报告㊃通信作者:杨敏,E m a i l :m i n y a n g gz @y a h o o .c o m 结缔组织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黄慕芳,杨 敏,于奕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广州510515)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干燥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 59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6-0531-05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7.06.019 马尔尼菲青霉菌(P M )是迄今所发现的极少数能使人体致病的青霉菌之一,也是青霉菌属中唯一的温度依赖型双相菌,主要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可引起局限性或进行播散性发病,即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 S M )[1]㊂这种机会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 )感染患者中㊂迄今为止,较少的病例报道了P M 感染发生在结缔组织病患者中㊂现就我院1例皮肌炎合并P S M 报告如下㊂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无业人员,江西赣州市人㊂因 近端肢体乏力3个月,反复发热2个月,咳嗽1个月,加重2天 于2016年9月8日第2次就诊我院㊂患者3个月前出现四肢近端无力,伴肌肉酸痛㊁关节痛,伴颜面部㊁颈前区红色皮疹,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肌酸激酶341U /L ㊁乳酸脱氢酶433U /L ㊁丙氨酸转氨酶351U /L ㊁天冬氨酸转氨酶113U /L ,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肌炎,予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㊂2个月前患者出现发热,于当地医院予激素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㊂1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㊁咳痰伴气促,伴低热,于2016年8月18日第1次就诊我院,查肌酸激酶141U /L ㊁乳酸脱氢酶485U /L ㊁天冬氨酸转氨酶262U /L ㊁丙氨酸转氨酶167U /L ,自身抗体14项均阴性,肌电图示:①左股内肌㊁肱二头肌未见纤颤电位㊁正锐波,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正常;②左腓总神经C MA P 波幅稍降低㊂胸部C T 示:双肺多发片状异常密度增高,考虑间质性肺炎,全身P E T -C T 示:双上臂肌肉㊁双侧冈下肌㊁双侧肩胛下肌㊁左侧腹直肌㊁臀部及盆腔部分肌肉内可见多发局限性高代谢病灶,相应部位肌肉密度降低,考虑为多发性肌炎,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我院诊断:皮肌炎㊁间质性肺炎,此次住院期间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 g/d ,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㊂出院后规律口服甲泼尼龙(12m g ,1/早)治疗㊂2天前患者咳嗽㊁咳痰加重,伴气促㊁低热,伴饮水呛咳,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院㊂既往无冶游史㊁吸毒史㊂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ħ,脉搏142次/m i n ,呼吸18次/m i n,血压98/70mmH g (1mmH g =0.133k P a )㊂颜面部㊁眶周㊁颈前区㊁背部㊁双肘关节及踝关节伸侧红色皮疹,无瘙痒,无破溃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㊂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㊂四肢活动自如,关节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㊂四肢近端肌力3-级,抬臂㊁蹲起无力,远端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㊂血常规示:白细胞10.92ˑ109/L ,中性粒细胞0.739,血红蛋白107g /L ,血小板240ˑ109/L ;C 反应蛋白12.0m g/L ;血生化:肌酸激酶67U /L ,乳酸脱氢酶480U /L ,α-羟丁酸脱氢酶223U /L ,丙氨酸转氨酶155U /L ,天冬氨酸转氨酶169U /L ,白蛋白15.4g /L ㊂肾功能㊁体液免疫(包括免疫球蛋白A ㊁免疫球蛋白M ㊁免疫球蛋白G ㊁补体C 3㊁补体C 4)㊁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㊂H I V 抗体阴性㊂胸部C T 示:①双肺间质性肺炎;②双侧腋窝及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增厚;③心包少量积液;④脾大㊂初步诊断:①皮肌炎;②间质性肺炎㊂入院后予口服甲泼尼龙(12m g ,1次/早)治疗,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抗感染,辅以止咳㊁祛痰㊁补钙㊁护胃㊁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无好转㊂9月18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8ħ,调整抗生素为帕尼培南联合左氧氟沙星,体温仍无下降㊂血标本培养出P M ㊂诊断考虑:①播散型P S M ;②皮肌炎;③间质性肺炎㊂予两性霉素B0.6m g /(k g㊃d )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泊沙康唑(5m l ,3次/d )抗真菌治疗,甲泼尼龙调整为8m g,1次/早,后泊沙康唑调整为伊曲康唑(200m g ,2次/d)治疗㊂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㊁咳痰㊁气促好转,复查血象㊁肝功能㊁心肌酶谱明显好转,多次抽血培养未培养出阳性病原菌,症状好转出院㊂出院后当地医院继续予两性霉素B (总用量1.5g)㊁伊曲康唑(共8周)治疗㊂2 文献检索在P u b M e d ㊁C N K I㊁万方数据库检索㊂关键词:㊃135㊃‘临床荟萃“ 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7,V o l 32,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马尔尼菲青霉菌㊁马尔尼菲青霉菌病㊁P e n i c i l l i u m ㊁m a r n e f f e i ㊁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剔除非相关文献㊁临床资料不全㊁研究对象为儿童及可能重复者,共选入成人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 19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㊁混合型结缔组织病㊁干燥综合征㊁类风湿关节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㊂选入的病例包括不确定H I V 感染㊂加入本文病例共20例,男5例,女15例,平均发病年龄36.10岁,中位年龄32岁㊂除了1例到过泰国旅行的日本患者外,其他病例均来自中国㊁东南亚国家,一般资料见表1㊂20例结缔组织病合并P M 感染的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发热㊁乏力㊁皮肤或软组织病变㊁咳嗽㊁淋巴结增大㊁腹痛或腹泻㊁关节炎㊁呼吸困难㊁肝脾肿大㊁骨髓炎(发生率由高到低),其中全部患者均有发热㊂不常见的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例如颅内损害导致的惊厥㊁神经失常等,见表2㊂剔除缺乏详细实验室检查结果的4例,结果表明结缔组织病合并P M 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白细胞数异常(包括白细胞增多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异常(包括中性粒细胞增多㊁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中可能更容易出现贫血㊁白细胞较少㊁中心粒细胞减少㊁血小板减少㊂实验室检查特点见表3㊂表1 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 患者一般资料例号文献年龄(岁)性别地区(旅行)基础病(治疗)主要临床表现确诊标本抗真菌治疗转归1L a m 等[2]65女中国香港S L E (激素㊁硫唑嘌呤)发热㊁腹痛㊁腹泻血液无死亡2 C h i m 等[3]45 女 中国香港 干燥综合征(激素㊁环磷酰胺)发热㊁乏力㊁腹痛 血液㊁骨髓 两性霉素B死亡 3 P u n 等[4]30 女 菲律宾M C T D (不详)发热㊁乏力㊁软组织肿块㊁淋巴结增大软组织活检 两性霉素B ㊁氟康唑好转 4H s u e h 等[5]44女中国香港S L E (激素)发热㊁咳嗽血液两性霉素B 好转5 L u o 等[6]46 女 中国惠州S L E (激素)发热㊁皮下结节㊁咳嗽㊁腹痛㊁腹泻㊁关节痛皮肤溃疡分泌物㊁组织活检两性霉素B ㊁伊曲康唑好转 6 L o 等[7]29 女 中国香港(大陆)S L E (激素)发热㊁口腔溃疡㊁淋巴结增大骨髓 两性霉素B ㊁伊曲康唑 好转 7J a ya n e t r a 等[8]25女泰国S L E (不详)发热㊁咳嗽㊁淋巴结增大不详无死亡8L i ya n 等[9]38女中国广州S L E (不详)发热㊁皮肤结节皮肤溃疡分泌物有(具体不详)死亡9L i ya n 等[9]32男中国广州S L E (不详)发热㊁腹痛腹水有(具体不详)死亡10 C h o n g 等[10]40 女 马来西亚S L E (激素㊁吗替麦考酚酯)发热㊁咳嗽㊁呼吸困难㊁腹痛㊁腹泻血液 伏立康唑㊁伊曲康唑好转 11 C h o n g 等[10]24 男 马来西亚 S L E (激素㊁羟氯喹㊁甲氨蝶呤)发热㊁咽痛㊁咳嗽㊁口腔溃疡㊁雷诺症血液 两性霉素B ㊁伊曲康唑好转 12 A k a t a 等[11]56 男 日本(泰国)R A (甲氨蝶呤㊁英夫利西单抗)发热㊁乏力㊁呼吸困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㊁骨髓㊁肝脏活检两性霉素B好转 13 何柳等[12]48 女 中国贵州R A (激素㊁羟氯喹㊁来氟米特)发热㊁乏力㊁皮疹㊁肌肉酸痛㊁关节痛血液 伏立康唑㊁伊曲康唑 好转 14 覃艳萍等[13]27 女 中国广西S L E 合并肌炎(激素㊁环磷酰胺)发热㊁关节痛㊁皮肤溃疡㊁淋巴结增大血液㊁皮肤溃疡分泌物 氟康唑好转 15 N g 等[14]32 女 中国香港S L E (激素㊁羟氯喹㊁硫唑嘌呤)发热㊁腹痛㊁腹泻㊁淋巴结增大血液㊁淋巴结活检 两性霉素B ㊁伊曲康唑 好转 16 高飞等[15]21 女 中国福州S L E (激素)发热㊁全身酸痛㊁恶心㊁呕吐㊁神志不清㊁抽搐血液㊁骨髓 无 死亡 17何翠嫦等[16]22女中国广西S L E (激素)发热㊁皮疹㊁关节痛血液氟康唑好转18陈虹等[17]32男中国福州皮肌炎(激素)发热㊁四肢皮肤结节皮肤结节活检两性霉素B ㊁伊曲康唑好转19郭庆等[18]21女中国广东皮肌炎(激素)发热㊁胸痛胸水酮康唑㊁咪康唑好转20本例45男中国江西皮肌炎(激素)发热㊁乏力㊁咳嗽㊁呼吸困难㊁四肢肌肉酸痛㊁皮疹血液两性霉素B ㊁泊沙康唑㊁伊曲康唑好转注:C T D :结缔组织病;S L E :系统性红斑狼疮;M C T D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R A :类风湿关节炎表2 20例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 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例数百分比(%)发热20100.0乏力945.0咳嗽735.0呼吸困难420.0肝脾增大210.0淋巴结增大735.0皮肤或软组织病变945.0骨髓炎210.0关节炎420.0腹痛或腹泻630.0神经系统损害1 5.0死亡630.0表3 1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 患者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例数百分比(%)白细胞增多318.8白细胞减少531.3中心粒细胞增多318.8中性粒细胞减少531.3淋巴细胞增多00淋巴细胞减少318.8贫血1275.0血小板减少531.3血小板增多00 真菌血症1062.5误诊为结核637.5㊃235㊃‘临床荟萃“ 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5,2017,V o l 32,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讨论P S M是由一种罕见的致病性双相青霉菌所致㊂1956年由C a p p o n i等[19]首先从越南中华竹鼠的肝脏中分离出P M,并在鼠类证实其致病性㊂P S M是一个地方性疾病,特别是泰国㊁越南㊁中国华南地区㊁香港㊁台湾㊁老挝㊁马来西亚㊁缅甸㊁柬埔寨等国家地区[20]㊂过去认为,P M感染是专门由H I V感染引起的[8]㊂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P M感染在细胞免疫受损的非H I V感染患者中被报道出来,主要包括成人发病型免疫缺陷,其他继发性免疫抑制状态,如结缔组织病,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或抗C D20单克隆抗体等靶向治疗[21-22]㊂目前P M感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㊂很多假说认为C 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在艾滋病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3],同样可能存在于结缔组织病等导致免疫异常的非艾滋病患者中㊂P M 进入宿主体内后在巨噬细胞中增殖,并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播散㊂在健康宿主,P M可以在2~3周内被清除掉,而在裸鼠或T细胞缺乏的小鼠,P M感染是致命的㊂这些结果说明T细胞,特别是C D4+细胞对于清除P M感染至关重要㊂一项通过对B A L B小鼠进行体外实验发现,保护性免疫由C D4+亚群细胞(T h)1途径应答,极化的T h1通过L-精氨酸依赖的一氧化氮通路激活巨噬细胞,表现出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I L)-1,I L-2㊁干扰素(I F N)-7和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24],阻止了P M的免疫逃避㊂人类中性粒细胞对P M的酵母形态有杀伤作用㊂有结缔组织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功能缺陷,易感P M[25]㊂有研究认为B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中和P M重要毒素的抗体减少,并且随着B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减少,而影响T辅助细胞的功能㊂结缔组织病患者P M的易感性除了跟基础疾病相关,也跟治疗有关[21]㊂结缔组织病患者,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这些免疫抑制疗法对感染前免疫介质的产生和活化进行干扰都将提高P M的感染风险㊂因此,在结缔组织病患者治疗P S M的过程中,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通常需要减少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㊂同时研究发现,与H I V感染患者相比,非H I V 感染的P S M患者年龄更大,较少发热㊁肝脾肿大㊁皮肤病变,并且更可能有热性嗜中性白细胞皮肤病即斯维特(S w e e t)综合征㊁骨关节损害,实验室检查方面,非H I V感染的P S M患者中性粒细胞㊁C D4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更高,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和血培养阳性率较低[26],由于目前极少有针对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的研究,而该研究中非H I V感染病例也包括一部分结缔组织病患者,因此该结论对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与H I V感染合并P S M的差异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究㊂P S M有较高的病死率,特别是在那些延迟诊断或治疗的患者中㊂本组20例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 病例,其中30%(6/20)病死率,尽管大部分都有接受抗真菌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㊁伊曲康唑㊁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㊂该结果跟其他研究结果相似㊂C h a n 等[27]研究表明非H I V感染的P S M患者病死率27.7%(33/119)㊂K a w i l a等[26]研究表明非H I V感染的P S M患者病死率29.4%(10/34)㊂在这两个研究中,非H I V感染患者P S M病死率都比H I V感染患者高㊂这些都可能反映出由于早期临床意识不足,非H I V感染患者,包括结缔组织病患者,P S M较可能存在诊断延迟㊂由于P M和结核菌流行病区相似,且有相同的发病诱因和重叠的临床特征,结缔组织病合并P M感染的病例,很多最初被误诊为结核菌感染并予经验性抗结核治疗,而抗结核治疗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评估治疗效果[28],从而延误诊断㊂本文纳入的16例患者中同样有6例(37.5%)误诊为结核菌感染(表3)㊂另一方面,由于P M可以在感染后一段时间表现出症状,一些居住在非流行病区的患者,在从流行病区回来几个月后才出现症状,无法及时针对P M进行诊断[29],这些因素都导致抗真菌治疗延迟㊂因此,提高其鉴别诊断对早期确诊结缔组织病合并P S M尤为重要㊂目前P S M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临床标本包括血㊁骨髓㊁淋巴结活检组织㊁皮肤活检组织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㊁胸水㊁腹水㊁尿液㊁粪便样本[10]㊂本组20例中,多部位真菌培养阳性,其中血液11例,皮肤及软组织病损组织5例,骨髓4例,淋巴结㊁肝脏㊁胸水㊁腹水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各1例㊂标本培养出P M是确诊P S M的金标准,目前公认的诊断依据:①沙氏琼脂培养基25ħ及37ħ环境下可培养出P M(金标准)[30]㊂②经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染色(D-P A S)㊁过碘酸雪夫染色(P A S)或六胺银染色找到 腊肠状 酵母相真菌或找到菌体横隔[31]㊂从镜检及培养阳性结果来看,标本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㊁骨髓㊁消化道黏膜㊁血㊁腹腔㊁痰液[32]㊂因此,对怀疑P M感染的患者,应反复㊁多部位取材送检病原学涂片和培养,尤其是血培养㊁皮疹渗液培养㊁骨髓培养等阳性率较高且创伤性相对较小的检查㊂然而,标本培养尽管阳性率比较高,但通常有时间消耗性,可能导致诊断延迟㊂寻求快速诊断的方法显得尤㊃335㊃‘临床荟萃“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7,V o l32,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为重要㊂以血清和分子为基础的快速㊁准确的诊断方法正在发展,早期可采用血清学的方法寻找病原菌,通过对血清中P M抗原㊁抗体测定,可快速诊断P S M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 M抗体,随后发现P M的甘露糖蛋白1基因能编码甘露糖蛋白[33],利用此特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 M抗原㊁抗体,能快速诊断此病[34]㊂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开展此测定,且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㊂当前,多种抗真菌药物对P S M有效,包括两性霉素B㊁伊曲康唑㊁酮康唑㊁伏立康唑等[35]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采用2周两性霉素B[0.6m g/(k g㊃d)]诱导后序贯口服伊曲康唑(200m g,2次/d)方案治疗10周[36]㊂亦有报道,感染较轻时可直接应用伊曲康唑治疗㊂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相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由于有效且较耐受可作为选择㊂本组20例患者中有3例未应用抗真菌治疗,最终导致死亡,另17例接受全身抗真菌治疗患者,14例患者临床好转或痊愈,提示及时针对P S M抗真菌治疗的必要性㊂因此,目前临床工作者在诊治结缔组织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中,应警惕合并P S M的可能,应追问本病流行区域㊁居住史和旅行史,出现相应症状时,应积极采集血㊁骨髓㊁淋巴结㊁病损皮肤等标本做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从而及早针对真菌治疗㊂参考文献:[1] C h a i w a r i t h R,C h a r o e n y o s N,S i r i s a n t h a n a T,e t a l.D i s c o n t i n u a t i o n o fs e c o n d a r y p r o p h y l a x i sa g a i n s t 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m a r n e f f e i i nA I D S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HA A R T[J].A I D S,2007,21(3):365-367.[2] L a m K Y,C h e u n g F,Y a m L Y,e t a l.A t y p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i na p a t i e n t w i t h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J].J C l i nP a t h o l,1997,50(2):174-176.[3] C h i m C S,F o n g C Y,M aS K,e ta l.R e a c t i v eh e m o p h a g o c y t i cs y n d r o m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A mJM e d,1998,104(2):196-197.[4] P u nT S,F a n g D.Ac a s e o f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o s t e o m y e l i t i si n v o l v i n g t h ea x i a ls k e l e t o n[J].H o n g K o n g M e dJ,2000,6(2):231-233.[5] H s u e hP R,T e n g L J,H u n g C C,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e v i d e n c e f o rs t r a i n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o f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a n e m e r g i n gp a t h o g e n i n T a i w a n[J].JI n f e c tD i s,2000,181(5):1706-1712.[6] L u o D,C h e n M,L i u J,e t a l.D i s s e m i n a t e d p e n i c i l l i u mm a r n e f f e ii n f e c t i o n i n a n S L E p a t i e n t:a 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1,171(3):191-196.[7] L o C Y,C h a n D T,Y u e n K Y,e ta l.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i n f e c t i o n i na p a t i e n tw i t hS L E[J].L u p u s,1995,4(3):229-231.[8]J a y a n e t r a P,N i t i y a n a n t P,A j e l l o L,e t a l.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m a r n e f f e i i n T h a i l a n d:r e p o r to f f i v eh u m a nc a s e s[J].A m JT r o p M e dH y g,1984,33(4):637-644.[9] L i y a n X,C h a n g m i n g L,X i a n y iZ,e ta l.F i f t e e n c a s e s o f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i nG u a n g d o n g,C h i n a[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04, 158(2):151-155.[10] C h o n g Y B,T a n L P,R o b i n s o nSe ta l.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i nl u p u sp a t i e n t s 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u n r e s o l v e df e v e r:ar e p o r to f2c a s e s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T r o p B i o m e d,2012,29(2):270-276.[11] A k a t aK,Y a t e r a K,A o k iT,e ta l.D i s s e m i n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i n ar h e u m 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p a t i e n t[J].J T h o r a cI m a g i n g,2014,29(2):W14-W16.[12]何柳,杨继勇,王蕊,等.类风湿关节炎伴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875-876. [13]覃艳萍,邱晔,张建全,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4):322-324.[14] N g GWY,C h e u k W,L e eMK P,e t a l.F e v e r a n dd i s s e m i n a t e dl y m p h a d e n o p a t h y i naS L E p a t i e n t i n H o n g K o n g P a r t1[J].P a t h o l o g y,2006,38(4):353-355.[15]高飞,林禾.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例[J].疑难病杂志,2011,10(9):711-712.[16]何翠嫦,陈振念,韦启麒.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193-194.[17]陈虹,张声,李国平.皮肌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病理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11):1117-1120.[18]郭庆,邓锦惠.皮肌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胸膜感染一例报告[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1):35-36. [19] C a p p o n i M,S e g r e t a i n G,S u r e a u P.P e n i c i l l o s i s f r o mR h i z o m y s s i n e n s i s[J].B u l l S o cP a t h o lE x o tF i l i a l e s,1956,49(3):418-421.[20] U s t i a n o w s k i A P,S i e u T P,D a y J N.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i n f e c t i o n i n H I V[J].C u r rO p i nI n f e c tD i s,2008,21(1):31-36.[21] C h a nJ F W,C h a nT S Y,G i l lH,e t a l.D i s s e m i n a t e d i n f e c t i o n sw i t h t a l a r o m y c e s m a r n e f f e i i n n o n-A I D S p a t i e n t s g i v e nM o n o c l o n a lA n t i b o d i e s a g a i n s t C D20a n d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s[J].E m e r g I n f e c tD i s,2015,21(7):1101-1106.[22] T s eE,L e u n g R Y Y,K w o n g Y.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a f t e ro b i n u t u z u m a bm o n o t h e r a p y f o r r e f r a c t o r y c h r o n i c l y m p h o c y t i c l e u k e m i a[J].A n nH e m a t,2015,94(1):165-167. [23] V a n i t t a n a k o m N,C o o p e rC J,F i s h e r M C,e ta l.P e n i c i l l i u m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a n d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a s p e c t s[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R e v,2006,19(1):95-110.[24] S i s t oF,M i l u z i o A,L e o p a r d iO,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y t o k i n ep a t t e r n i n t h e s p l e e n s a n d l i v e r so fB A L B/cm i c e i n f e c t e dw i t h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p r o t e c t i v e r o l e o f g a mm a i n t e r f e r o n[J].I n f e c t I mm u n,2003,71(1):465-473.[25] S t a t h a k i sA,L i m K P,B o a n P,e ta l.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i n f e c t i o n i na l u n g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 e n t[J].T r a n s p l I n f e c tD i s,2015,17(3):429-434.㊃435㊃‘临床荟萃“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7,V o l32,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6] K a w i l a R,C h a i w a r i t h R,S u p p a r a t p i n y o K.C l i n i c a l a n dl a b o r a t o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m a r n e f f e i a m o n g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n dw i t h o u tH I V i n f e c t i o n i nN o r t h e r nT h a i l a n d: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B M CI n f e c tD i s,2013,13:464.[27] C h a n J F,L a uS K,Y u e nK,e t a l.T a l a r o m y c e s(P e n i c i l l i u m)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i n n o n-H I V-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J].E m e r gM i c r o b e s I n f e c t,2016,5(3):e19.[28] H a r t J,D y e r J R,C l a r kB M,e t a l.T r a v e l-r e l a t e dd i s s e m i n a t e d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r e n a l t r a n s p l a n t p a t i e n t[J].T r a n s p l I n f e c tD i s,2012,14(4):434-439.[29] D e M o n t e A,R i s s o K,N o r m a n d A C,e t a l.C h r o n i cp u l m o n a r y 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d u e t o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l a t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i naF r e n c h t r a v e l e r[J].JT r a v e lM e d,2014,21(4):292-294.[30]杜蓉,赖仕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病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114-115. [31]余梦菊,梁健科,许向东,等.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胸部C 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8):59-61.[32]刘昕超,索小英,汪雯,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北京医学,2015,37(9):820-823.[33] Y u e n K Y,W o n g S S,T s a n g D N,e t a l.S e r o d i a g n o s i s o f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r n e f f e i i n f e c t i o n[J].L a n c e t,1994,344(8920): 444-445.[34] W o n g S S,W o n g K H,H u i WT,e t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c l i n i c a la n d l ab o r a t o r y d i a g n o s t i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m a r n e f f e i i nh u m a n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H I V)-a n dn o n-H I V-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01,39(12):4535-4540.[35] Z h o uF,B iX,Z o u X,e t a l.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15c a s e so f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m a r n e f f e i i na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 H o s p i t a l[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4,177(5-6):271-279.[36] K a p l a nJ E,B e n s o n C,H o l m e s K K,e t 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i n f e c t i o n si n H I V-i n f e c t e da d u l t s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r o m C D C,t h e 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s o f H e a l t h,a n d t h e H I V M e d i c i n e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t h e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S o c i e t y o fA m e r i c a[J].MMWRR e c o mm R e p,2009,58(R R-4):1-207,E1-E4.收稿日期:2017-02-05编辑:﹏﹏﹏﹏﹏﹏﹏﹏﹏﹏﹏﹏﹏﹏﹏﹏﹏﹏﹏﹏﹏﹏﹏﹏﹏﹏﹏﹏﹏﹏﹏﹏﹏﹏﹏﹏﹏﹏﹏﹏﹏﹏﹏﹏﹏﹏﹏﹏﹏﹏王秋红(上接第530页)I A S是相对少见的低血糖原因之一㊂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停用胰岛素后仍反复发作所有低血糖,需要想到本病的可能㊂对于所有低血糖症的患者,检测I A A能够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减少不必要的漏诊和误诊㊂参考文献:[1]S c h w a r t zW B,B e n n e t t W,C u r e l o p S,e ta l.As y n d r o m eo fr e n a l s o d i u ml o s sa n dh y p o n a t r e m i a p r o b a b l y r e s u l t i n g f r o m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s e c r e t i o n o fa n t i d i u r e t i c h o r m o n e[J].A m JM e d,1957,23(4):529-542.[2] B a r t t e r F C,S c h w a r t z W B.T h e s y n d r o m e o f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s e c r e t i o no f a n t i d i u r e t i c h o r m o n e[J].A mJM e d,1967,42(5):790-806.[3] B e r g h m a n sT,P a e s m a n s M,B o d y J J.A p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 o nh y p o n a t r a e m i a i n m e d i c a l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e p i d e m i o l o g y,a e t i o l o g y 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ld i g n o s i s[J].S u p p o r tC a r eC a n c e r,2000,8(3):192-197.[4] L e eW S,Y u nS H,C h u n H K,e ta l.P u l m o n a r y r e s e c t i o nf o rm e t a s t a s e s f r o m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a n ds u r v i v a l[J].I n t JC o l o r e c t a lD i s,2007,22(6):699-704.[5] V a nC u t s e m E,N o r d l i n g e rB,A d a m R,e ta l.T o w a r d sa p a n-E u r o p e a n c o n s e n s u s o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o l o r e c t a l l i v e r m e t a s t a s e s[J].E u rJC a n c e r,2006,42(14):2212-2221.[6] F u r s t H,H a l l o w s K R,P o s t J,e t a l.T h e u r i n e/p l a s m ae l e c t r o l y t e r a t i o:a p r e d i c t i v e g u i d e t ow a t e r r e s t r i c t i o n[J].A mJM e dS c i,2000,319(4):240-244.[7] Z m i l y H D,D a i f a l l a h S,G h a l iJ K.T o l v a p t a n,h y p o n a t r e m i a,a n dh e a r t f a i l u r e[J].I n t JN e p h r o lR e n o v a s cD i s,2011,4:57-71.[8] N e m e r o v s k i C,H u t c h i n s o nD J.T r e a t m e n t o f h y p e r v o l e m i co re u v o l e m i c h y p o n a t r e m i a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h e a r tf a i l u r e,c i r r h o s i s,o r t h e s y nd r o me of 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a n t i d i u r e t i ch o r m o n ew i t h t o l v a p t a n:a c l i n i c a l r e v i e w[J].C l i nT h e r,2010,32(6):1015-1032.[9]陈敏,庄晓明,窦京涛,等.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409-413.[10]S u z u k i K,H i r a y a m a S,I t o S.Ac a s e o f a n o n-i n s u l i n d e p e n d e n td i a be t i c p a t i e n t w i t h r e g u l a r s p o n t a n e o u s h y p o g l y c e m i ca t t a c k s,w h i c hw e r ed u e t o i n s u l i n-b i n d i n g a n t i-b o d i e s i n d uc e db y h u m a n i n s u l i n t h e r a p y[J].T o h o k uJE x p M e d,1997,182(2):163-173.[11] H i r a t a Y,N i s h i m u r a H,T o m i n a g a M,e ta l.S p o n t a n e o u sh y p o g l y c e m i a w i t hi n s u l i n-a u t o i mm u n i t y[J].N i h o n N a i k aG a k k a i Z a s s h i,1972,61(10):1296-1304.收稿日期:2017-03-08编辑:武峪峰㊃535㊃‘临床荟萃“2017年6月5日第32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5,2017,V o l32,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吴吕燕;唐明照;韦巧革【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2页(P2009-2010)【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骨髓涂片【作者】吴吕燕;唐明照;韦巧革【作者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300;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300;融水苗族自治县疾控中心,广西柳州 545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致病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M)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好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者或免疫低下者,在东南亚地区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于第3位,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7岁。

两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高烧,体温38℃以上,10 d前体温升高达40℃,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未下降,2013年9月7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

入院时一般体格检查:体温40℃,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质硬、有压痛。

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 3.58×1012/L,血红蛋白(Hb)103 g/L,白细胞(WBC) 2.97×109/L,中性粒细胞(N)66.4%,淋巴细胞(L)26.6%,M 7.0%,血小板(PLT)29×109/L;心肌酶检测结果:天冬氨酸氢基转移酶(AST)272 U/L,乳酸脱氢酶(LDH) 2 199 U/L,肌酸激酶(CK)33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 U/L,羟丁酸脱氢酶(HBDH)1 701 U/L;输血前四项检测:HCV(-)、HIV(抗体阳性待复查)、TPHA(-)、HBsAg(-)。

患者于9月7日抽左右手双份血液各10 ml接种于BACT/ALERT 3D血培养瓶中,放于BACT/ALERT 3D血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韦飞虎;周永【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3页(P176-178)【作者】韦飞虎;周永【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颈部肿块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征,通过活检病理检查,大部分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也有极少数颈部肿块病例的诊断十分棘手。

本文报告1例以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通过回顾临床诊疗经过及文献复习,以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1 病例报告1.1 门诊资料患者,男,77岁,因颈部肿物10月余于2017年5月初来我院就诊。

患者于2016年7月发现两侧颈部数枚拇指头大小的无痛肿物,到当地医院就诊。

胸部CT提示肺结核,右颈部淋巴结活检示形态符合结核。

按结核病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近10个月。

颈部淋巴结肿块无消退,1个月前渐增大,伴明显胀痛及灼热感,并出现皮肤破溃、流脓。

我院门诊颈部CT示:颈前区、右侧咽旁、右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核可能性大;淋巴结炎?淋巴瘤?胸部CT 示:①双肺上叶Ⅲ肺结核,分期请结合临床;②两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钙化。

呼吸内科门诊意见为陈旧性肺结核,会诊当地医院病理切片示: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不能诊断为淋巴瘤,倾向于炎症病变。

5月18日门诊遂以“颈部局部肿物”收住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史。

1.2 诊疗经过入院检查:双侧颈部触及数个肿物直径约0.5~1.5 cm,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有压痛;右侧颈部及腮腺区肿胀明显,胸骨上窝及右侧颈部肿物表面破溃、渗脓血(图1);双上肢可见散红斑、丘疹,右手背表面可见暗红色斑块,并有破溃、渗出,呈Sweet综合征样皮损(图2)。

查血:白细胞18.3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48×109/L,血红蛋白115.0 g/L,白蛋白35.0 g/L,C反应蛋白148.58mg/L,HIV(-);血糖等其他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及 两 侧 锁 骨 上 窝 多 发 肿 大 淋 巴 结 。入 院 诊 断 :
( 1 )败 血症 ? ( 2 )肺 部感 染 。入 院 当 日即 予 头孢
哌酮/ 舒 巴坦 3 g静 脉 滴 注 1次/ 8 h联 合 利 巴 韦林 0 . 6 g静脉滴 注 1 次/ d抗感 染 治 疗 ,人 院第 2天联
比较罕见。本病可发生 于健康 者 ,但更多见于免
疫缺 陷或 免 疫 功 能 抑 制 者 。 随着 H I V感 染 者 1 3见
增 多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病 ( p e n i c i l l i o s i s m a r n e f e i ,
P S M)报 道也 逐年 增加 。该 菌造成 的感染 主 要 累及 单核 一巨 噬 细 胞 系 统 ,常 播 散 全 身 ,病 死 率 高 , 是一 种严 重 的深 部 真 菌病 。现 将 本 院收 治 的 马尔 尼 菲青霉 菌感 染 1 例 报道 如下 。
咽 痛 咽 干 ,无 咽 痒 ,无 畏 寒 寒 战 ,无 咳 嗽 咳 痰 , 自行 服用 “ 阿 莫 西 林 片 ”等 治 疗 后 咽 痛 好 转 ,仍
有咽 干 , 自觉 乏 力 ,为求 进 一 步 治 疗 ,来 本 院 就
诊 ,门 诊 拟 “ 发 热 待 查 ” 收住 入 院 。患 者 既 往 体 健 ,否认 “ 肝 炎 、肺 结 核 ”等 传 染 病 病 史 ,否 认 “ 高血 压 、糖 尿 病 、心脏 病 、脑 血 管 病 、肺 病 、 肾 病” 史 ,否 认 药 物 、食 物 过 敏 史 ,否 认 输 血 史 ,
1 病 例 介殊 。辅 助检查 :血 常规 :白
细胞 2 . 3 ×1 0 9 / L ,中性粒细胞 8 7 %,血红蛋 白1 0 8 L ,
血小板 7 3 ×1 0 9 / L ;血 清葡萄 糖 7 . 0 7 r r  ̄ n o l / L ,血 清 降 钙素 原 0 . 4 8 n g / m L ,超 敏 C反 应 蛋 白 1 8 . 7 l n i g / L ; 内毒 素定 量 动 态 浊 度 法 <5 . 0 p g / m L ,网织 红 细胞
否认外伤及手术史 ,冶游史不详。入 院查体 :体 温3 9 . 1 o C ,血压 1 0 2 / 6 9 m m H g ,双侧颈部可及 多颗
合莫西沙星 0 . 4 g 静脉滴注 1 次/ d 抗感染治疗 ,多
次送 检血培 养 。2 0 1 4年 2月 2 8日至 2 0 1 4年 3月 4

4 5 0 。
浙江实用 医学 2 0 1 4 年 1 2 月第 1 9 卷第 6 期Z l a e j i a n g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D e c e m b e r , 2 0 1 4 , V o 1 . 1 9 。 N o . 6
基 金 项 目:浙 江省 医药卫 生科技 计 划项 目 ( 2 0 1 0 K Y B 1 3 8 )
为通 信作 者 ,E—m a i l :j i n w e i l 3 1 4 w@a l i y u n . c o n
浙江实用医学 2 0 1 4年 1 2 月第 1 9卷第 6期 Z h e j i a n g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D e c e m b e r , 01 2 4 , V o 1 . 1 9 . N o . 6
1 . 0 0 %, 结核抗体阴性。C I M+ / C D 8 + 测定 :C D 4阳
患者 ,男 ,4 3岁 ,因 “ 发热伴盗 汗 2 0余 天 ,
咽痛 咽 干 1周 ” 。于 2 0 1 4年 2月 2 7日收住 本 院 。 性细胞 4 . 0 % ,C D 8阳性 细胞 8 1 . 7 % ,C I M/ C D 8比
3 8 . 5  ̄ C,汗 出后体 温能 自行下 降 ,无畏 寒寒 战 ,无
明显咳嗽 咳痰 ,无 咽痛咽痒 ,无腹痛腹泻 ;2 0 余
天来 患 者 反 复 出 现 发 热 ,多 出现 于 夜 间及 午 后 ,
未引 起重视 ,未 予诊 治 。1 周前 无 明 显诱 因下 出现
功能、大小便 常规均无殊 。乙肝三系、丙 肝抗原
黄豆大小 肿 大淋 巴结 ,余 浅 表 淋 巴结 未 触及 肿 大 ,
皮肤 黏膜无 瘀点瘀 斑 ,咽充血 ,扁桃 体无肿 大 ,
胸骨无 压 痛 ,两 肺 呼 吸音 清 ,未 闻及 干 湿 口 罗音 , 心率 1 2 0次/ m i n ,律齐 ,未 闻及 病理性 杂 音 。腹平
软 ,肝 脾 肋 下 未 及 ,无 压 痛 及 反 跳 痛 ,双 下 肢 无
值0 . 0 5 ;C I M+细胞绝对值 5 / p  ̄ L ,C D 8 +细胞绝对
值9 7 / k t L 。血 清铁 蛋 白 :4 8 3 1 . I n g / Ⅱ l L 。肝 肾功 能 、 血 电解 质 、血 脂 、心 肌 酶 谱 、凝 血 功 能 、 甲状 腺
患者 2 0余 天 前 无 明 显 诱 因下 出现 发 热 ,体 温
抗体 、梅 毒 抗 体 、抗 核 抗 体 均 阴 性 。疟 原 虫 未 检 到 ,肥 达 氏反应 、嗜 异性 凝 集 试 验 、外 斐 氏反 应 、 流 行性 出血热 抗体 均 阴性 。B超 提示 :双 侧锁 骨上 淋 巴结肿 大 脾 偏 大 。肺 部 C T :右 肺 中叶 、左 肺
下 叶少 许 慢 性 炎 症 ,两 肺 下 叶 多 发 细 小 结 节 ,纵

病例报告・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感染 1 例
尤伟 波 黄金 伟 任 建敏 丁 卉 李 爱芳 丁茂 文 李 国雄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浙江 丽水 3 2 3 0 0 0 )
马尔 尼菲青 霉菌 ( p e n i c i l l i u m m a me f e i ,P M) 是青 霉菌 中惟 一 呈 温 度 双 相 型 的致 病 菌 ,临 床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