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3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高考热度:★)
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典例印证
20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 随着污水排放量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 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C )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 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
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 蛋白质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 不定向变异 自然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定向的__________________ 在进 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环境和资源 保护 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 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 ) 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点拨】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原因是氟化物的大量释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因而一两个生物个体的死亡不 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 ) 【点拨】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若某种生物的个体数 量少,则一两个个体死亡,可能导致整个物种灭绝,从而影响物种多样性和基因 的多样性。 5.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 6.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点拨】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7.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解析:选 C。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可知,Ⅰ曲线是最理想的,甚至 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 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Ⅲ曲线表示的情况最严重。
12/9/2021
环境污染与治理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3.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 净化鱼塘(需定期投饵)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9/2021
答案:(1)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 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直接 (3)由 A 与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 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由 C 与 A、B 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 与 A、B 间已产生生殖 隔离,故 C 为新物种,则 C 与 A、B 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12/9/2021
2.(202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期末)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对“环 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12/9/2021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 N、P 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 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 a 和 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 a 和 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 a 和 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 a 和 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根据能量或者有机物的含量由多到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2)根据重金属、DDT 等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有机汞浓度(mg· L-1) A 0.05 B 7 C 0.51 D 68 E 0.39
1.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如下图
成分
①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苦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 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其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中的有机物转变成 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2)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①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
a.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g.冻原生态系统 j.人工林生态系统 a、h 水域生态系统:___________ 自然生态系统 b、d、g、I 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 c、 e、 f 、 j 人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 b.草原生态系统 e.农田生态系统 h.淡水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f.果园生态系统 i.荒漠生态系统
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
相互交错 连接成的复杂营养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 ___________ 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 多种植物 ,也可能被________________ 多种肉食性动物 所食。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范畴 空气、无机盐等 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e.农田生态系统f.果园生态系统g.冻原生态系统h.淡水生态系统i.荒漠生态系统j.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错误!2.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易错提醒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误区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误区2: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误区3: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误区4: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的特点和实例(连线)种间关系特点实例①捕食 a.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Ⅰ.蛔虫和人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Ⅱ.根瘤菌和大豆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Ⅲ.鹰和鼠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Ⅳ.牛和羊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图2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Ⅰ.在图1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②,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①④,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③(填图中序号)。
Ⅱ.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丁:细菌和噬菌体。
则甲~丁对应图2中哪种能量关系图(填图中序号)。
甲:a;乙:c;丙:b;丁:d、e。
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①特点:全球性。
②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提示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命题点一与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分析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
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答案 C解析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曲线b(“S”型增长)的差别主要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项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如图中曲线c,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左右,D项正确。
命题点二环境污染实例的分析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答案 D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1)基因多样性:①在分子水平表现为DNA 的多样性;②在细胞水平表现为染色体的多样性;③在个体水平表现为表现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措施⎩⎪⎨⎪⎧ 就地保护——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2)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实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5.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 实现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深化拓展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1)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DNA )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5)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7)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8)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
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什么价值?提示直接价值。
(3)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 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命题点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辨析1.(2018·银川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 A解析物种多样性依赖于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正确;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而破坏生物多样性,C 项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可以吸引更多的捕食性鸟类和其他天敌物种,不易遭受病虫害毁灭,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完全合理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农田中清除杂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不矛盾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答案 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命题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分析3.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答案 A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项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项错误。
4.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答案 C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威胁入侵地或引种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因此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对危害农、林、牧业的害虫或鼠类,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出发,应加强灭害工作,但不应彻底消灭,而是把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属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之一,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是为了增强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目的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