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选取参加 2 0 年全 国田径大奖赛决赛的前 6名 07
女 子铅 球运 动员作 为研 究 对 象 , 中 , 好成 绩 l .9 其 最 9 0
选手 。但 是 , 近年 来 , 国女子 铅球 运动 水平 出现 了下 我
米, 最差成绩 l.0米 , 69 平均成绩 l.7 , 5 8 0 米 前 名为
运动 健 将级 。基本 代表 了我 国女 子铅 球运 动 的最 高水
平。
表 1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 员的基本 情况
滑的趋势, 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 其 对铅球技
术 的理解 与 掌握 , 一 个 不 可 忽 视 的 因素 。因 为 铅球 是 是一 项 技术 比较 复杂 的运 动项 目, 通过 滑步 、 转换 和 最
C u e : 8 4 6 LC n mb rG 0 . 3
D cmetcd : ou n o eA
ArieI 10 —9 5 (0 8 0— 8 —0 t l D:0 1 14 2 0 )9 l 1 5 c 0
我 国女 子铅 球运 动水 平 在 田径运 动 中一直 处 于领
先水 平 ,曾经拥 有 李 梅 素 、 志 红 和 隋 新梅 等世 界 级 黄
K i tc Re e r h o h n lS r ng h — Ex r i n Te hn q ne i s a c n t e Fi a t e t — e to c i ue o r Ta e o e f Ou lntW m n ̄Sh t— Pute s o — tr
后用力技术 的协调 、 连贯 , 使铅球 获得最佳 的出手条 件, 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特别是最后用力技术是推 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 , 接决定着专项运动成绩 。为 直 此 , 研究 就我 国女子 优 秀 铅 球 运 动员 的 最后 用 力 技 本 术作为研究 内容 , 对其进行定量的运动学分析 , 以探讨 其特点与不足 , 旨在进一步提高其科学化训练水平 , 缩 短 与世 界优 秀女 子铅 球 运动 员 的差距 。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巩立姣是我国获得过奥运会铅球金牌的优秀女子运动员,她在铅球运动中的用力技术运动学分析一直得到认可。

首先,巩立姣在准备运动时要提前分析自己的腿力和力量,细心地控制腿部力量比脑部节奏要重要得多。

其次,她仔细观察球的运动状况,实时调整腿部动作,给球增加后向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此外,巩立姣还注重把握正确的把握方式,在使用蒙台梭利股份腿力时,垂直力和水平力要分别把握,而在把握惯性时,要合理地释放力量,让力量能够落在比较多的部分上。

总之,巩立姣在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上的表现出色,是女子铅球运动中的佼佼者。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取得巩立姣在运动学中所体现的可借鉴性,同时也可以借鉴到学前教育中,尤其是儿童运动发展中。

比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运动环境中进行一些组织性的活动,以培养孩子们的正确把握力量的意识和技能,以及把握惯性的能力,从而使儿童的运动能力达到最佳状态。

我国女子铅球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

我国女子铅球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技术运动学特征

st n t . ga d I iu f re o s e d u h h tto e ry Rih n l t h r n oa io i IIIi n Me j o c dt p e p t es o o al. g ta g ewi t etu k t i me n I h
Pu tng o to lGa e ti fNa i na m s
李 厚 林 苑 廷 刚 李 爱 东。李 , , ,

LI Ho i , ul n YU AN n a , d n ,A ng Ti gg ng LIAi o g。 I Ti
摘 要 : 全运 会 前 3名 女 子 铅球 运 动 员 为 研 究 对 象 , 要 运 用 生 物 力 学 测 试 法 和 比 较 分 析 法 对 从 时 以 主 间 、 间 和 速度 角 度 对 她 们 推 铅 球 技 术 的运 动 学技 术特 征 进 行 分析 。 结 果发 现 , 国优 秀铅 球 运 动 员 滑 空 我 步 阶 段 速 度 低 , 立娇 滑 步 阶段 其 铅 球 和 身体 重 心 速 度 稳 定 , 梅 菊 和 李 玲 铅 球 加 速 运 动 过 早 ; 步 摆 巩 李 滑 动阶段启动铅球和 身体 重心速度 变化 大, 具有滑步 时间和距 离短 , 滑步速度慢 、 摆动 幅度 小的技 术特 点 ; 转换阶段 时间短 , 李梅 菊和李玲铅球 加速用 力早 , 干抬起过 高 , 躯 动作幅度 小; 最后用力阶段 时间和做 功 距 离短 ; 李玲采 用蹬 伸用力为主整体向前的用力形式 , 身体位移小 ; 巩立娇 、 李梅 菊右侧超越 左侧 的最后 用力形式 , 、 髋位移距 离大; 左 右 出手 高度 低 ; 立娇 具有 出 手 速度 快 的 特 点 。 巩 关键 词 : 子 铅 球 ; 动 学 ; 术 女 运 技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文 章 编 号 :0 97 3 2 1 )60 6 5 文 献 标 志 码 : G 841 10 —8 X(O O O —0 50 A

对我国女子运动员马乔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学分析

对我国女子运动员马乔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学分析

对我国女子运动员马乔背向滑步推铅球运动学分析摘要:以我国上海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背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研究。

结论:在滑步阶段, 马乔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的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 马乔的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的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关键词:女子铅球;背向滑步;技术动作;运动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9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上海站上海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见表1。

(二)主要研究方法1、录像法对所要研究的运动员进行影像拍摄。

影像拍摄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定点拍摄,频率为120桢/s,摄影机放在投掷圈的正右侧和正后侧,两台摄像机的夹角大约90度,机身高1.2米,摄像机距离投掷圈14米,两台摄像机在运动员进入场地时同时开机,比赛期间不停机,完整地拍摄整个投掷过程,赛前和赛后都拍摄爱捷三维立体框架坐标,拍摄时间:2008年2月17—20日拍摄地点:上海2、解析法:解析使用美国apas-3专业解析软件并获得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一)滑步阶段速度变化评价高水平运动员滑步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滑步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接近。

滑步过程中铅球速度的变化要以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为基础,从表2可以看出马乔铅球最高速度与身体重心最高速度差值为0.328m/s。

而我国优秀运动员黄志红(21.52m)和隋新梅(21.66m)在滑步阶段铅球最高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最大值分别为0.08m/s、0.10m/s,她的滑步技术是比较完善的。

但在滑步阶段的铅球和身体重心的速度差值比较大,说明马乔滑步阶段的技术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巩立姣20.35 m突破点的运动学研究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巩立姣20.35 m突破点的运动学研究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巩立姣20.35 m突破点的运动学研究李厚林;高聪;杨阳;高庆花【摘要】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推铅球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专家访谈、录像拍摄和视频解析等生物力学测试法等对巩立姣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相比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巩立姣在2015年济南大奖赛时后摆、滑步和转换阶段"人-球"系统稳定性提高,躯干下压幅度增大,保持躯干下压能力提高,但滑步距离偏短;巩立姣投掷总时间延长,最后用力单支撑阶段时间得到延长;铅球滑步起投速度得到提高,铅球出手速度不足,最后用力双支用力能力提高,铅球加速技术得到改进,铅球出手角度加大,出手角度还是偏小.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不积极,右侧髋部动作速度慢,影响了最后用力效果.【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年(卷),期】2017(053)003【总页数】10页(P117-126)【关键词】女子;铅球;运动学;技术;巩立姣【作者】李厚林;高聪;杨阳;高庆花【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4.120世纪80年代,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素、黄志红和隋新梅先后夺得过世锦赛、世界室内锦标赛冠军[1],承担了中国田径项目争金夺银的光荣使命。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女子铅球水平持续提高,尤其年轻运动员巩立姣在第11届全运会上创造了20.35 m个人最好成绩,连续夺得伦敦奥运会铜牌(2012)、莫斯科世锦赛铜牌(2013)和北京世锦赛银牌(2015)。

尽管如此,进入黄金运动员年龄的巩立姣,此后6年没能进一步突破个人最好成绩,与伤病后技术变形有一定关系。

比赛技术的改进将是巩立姣成绩突破之处。

1.1 研究对象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比赛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她的2009年第11届全运会个人最好成绩比赛技术和2015年济南大奖赛比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表1)。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技术分析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技术分析
2 0 。 2 ( : 15 06 5 5) 3
力 。另外 ,对 滑 步的节 奏控 制 上有 了很大 【】 晓东,毕长 年 . 1冯 对推 铅球最后 用力技
( 接 第 10页 ) 上 5
其健 身 意识 制定 相关 的措 施 ,为居 民提供 要努 力 培养专 业 的健身 指导 员 ,保 证服 务 的质量 和体 育消 费参与 的科 学性 ;( )采 3
很好 地体 现铅 球 的逐 渐加 速 。 动效 果 。
1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
【 】李 厚林 . 子铅 球巩 立姣 2 .5米技 术 8 女 O3
33 巩立 姣在 滑 步 的过程 中重 心还 是较 .
运动 学 特征 研 究 【 】 山东体 育 学 院学 报, I.
2 1 ,2 ( ) 6 0 0 6 8 :5 .
1 . 研 究 方 法 2
121 文 献 法 资 料 法 ..
及学 校 阅览 室查 阅相 关专 题研 究文 献 资料 立姣 的 最后 出手速 度有 大 幅度 的提 高 ,奥 方 向上 运动 结束 只是开 始到 右脚着 地瞬 间 收集 我 国女 子铅 球运 动发 展 的有关 数据 和 资料 ,对 本 文 的研究 有关 的信 息进 行详 尽 的归 纳和 综 合 。
【】 2 王保成 . 再论推铅球 的最后用 力 【 】中 J. 国体 育科技 ,2 0 ;3 5 :2 . 0 0 6( ) 9 [】 3 徐玉 华 . 铅球最后 用力阶段 动作的生物
[】 4 耿岳 . 宋广林 . 对推铅球滑步双支撑 阶段 的认识 [ . JJ山东师范体 育学院学报 ,2 0 ; 04
3 结 论 与 建 议
3 1 通 过 对 比巩 立 姣 北 京 奥 运 会 与 1 . 1 届 全 运 会 , 明 显 加 长 了两 腿 双 支 撑 的 时 间 ,这 样 就 加 大 了地 面 给 自己 的反 作 用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竞技与训练SPORTS AND TRAINING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08月上近年来,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的成绩不断提高,曾经在第11届全运会投出了20.35m的个人最好成绩。

在2017年伦敦世锦赛以19.94m成绩夺得金牌,并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获得冠军,以及在2018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以19.99m夺冠。

尽管如此,但这几次夺冠的成绩均未突破20m,与个人最好成绩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奥运会上并不具备夺冠实力。

对于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来说,除了在关键时刻心理因素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挥,稳定的技术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当然技术动作存在问题,将会影响技术的稳定性。

本文应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巩立姣的试投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进行分析,了解技术特点,分析影响其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成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身高1.75m,体重110kg)。

1.2、数据采集通过三维拍摄的方式获取巩立姣在2018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北京体育大学)比赛中,共计6次试投的技术录像。

6次试投中,最好成绩为19.53m,最低成绩为18.87m,平均成绩19.10±0.26m。

采用两台常速高清摄像机对巩立姣完整投掷动作进行拍摄。

拍摄频率为60Hz,快门速度1/1000s。

一台摄像机置于投掷方向的后方,另一台摄像机置于投掷方向的右侧,两台摄像机主光轴的夹角约90°。

在比赛前用PEAK辐射型三维标定框架对拍摄空间进行标定。

另设4个地坐标以建立大地坐标系,X轴指向前(投掷方向),Y轴指向左,Z轴指向上,原点在投掷中心。

摄像机摆放坐标系方向如图1。

图1摄像机摆放示意图1.3、数据处理应用视迅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北京体育大学)获得运动员身体和铅球共24个解析点的坐标。

根据右脚落地、左脚落地或铅球出手时刻对两台摄像机拍摄的解析坐标进行同步,并应用DLT法计算解析点在大地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女子铅球巩立娇20.35米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

女子铅球巩立娇20.35米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
身体 重心与 铅球运 动速 度 节奏合理 。具有 用力 时间短 、 动作 幅度 大 、 出手 角度 小和 出手速 度 快的技 术特 点。 关 键词 : 子铅球 ; 动 学; 征 ; 女 运 特 巩立娇 中图分 类号 : 8 4 1 G 2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0 6 2 1 ) 8— 0 6— 7 10 27 (00 0 0 5 0
C a a tr t s b u hn o n s o u t gtc nq eo n i j ofr2 . 5 h r cei i o tC iaw me h t t n h iu fGo gL — i o 0 3 m sc a p i e a
/ u —ln YU 3 Ho i , AN a —ga g LIAi— d n Yh n , o g , I T n L ig
tro l e o ih,tun o to p c f e hnc lc p c t o c mp ee t e mo e n so ma la l u .Ve o i s o s i d to h g t f r k c n rls e i c t c ia a a i t o lt h v me t fs l mp i de i y t lct i y sa ii .I hefn lsa e a tn h r fmo e n i n r i g d sa c t b l y n t i a tg ci g s o to v me ttme a d wo k n it n e;t o y c n e fg a iywi hev l e t heb d e tro r vt t t eo - h
lw rt n e n tc nc lpo lmso l igp a e o e r kla e h ia rbe n s dn h s .Go gL —Ja a e sn be v lct h t m ta st n p ae, u i n i io h sarao a l eo i r yh rn io h s y i

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项目前8名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参数三维录像分析

第11届全运会女子铅球项目前8名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参数三维录像分析

S h o t . Pu t At h l e t e s i n 1 l t h Na t i o n a l Ga me s
苑廷刚 , 郑 富强 , 李爱东 , 李 汀

YUAN Ti n g . g a n g ,Z HENG F u. q i a n g ,L I Ai — d o n g ,LI Di n g

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 究法 、 三维录像 解析 法和 统计分析 法对 第 1 1 届 全运会 女子铅 球决 赛前八名 运
动 员最好成绩投 次进行 关键 运动技 术研究 , 获取她 们的部分关键运动 学参数 , 同时和世界级 优 秀运动 员
的相 应参数进 行比较分析 , 得 出相应 的研 究结果。 本论 文的主要研 究结论为 1 . 背 向滑 步转 身跳投技 术按整 体动作 结构 可分为后摆 、 滑步、 过渡 、 双 支
1 . 2 3 。 , 低 于世 界级优 秀运动 员; 平均 出手 高度为 2 . 0 3± 0 . 0 3 m, 距 离抵制板 的水平距 离平均为- 0 . 0 3 4 - 0 . 0 8 m。4 . 前 3名运动 员李玲 、 李梅 菊和巩 立娇 最好 成绩投次质心最 大分别 为速度 为 2 . 8 4 m / s 、 2 . 6 5 m / s 和
c o n c l u s i o n s a r e a s f o l l o w:1 )t h e b a c k g l i d e s h o t - p u t t e c h n i q u e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5 p h a s e s n a me d b a c k — s wi g l e g,
第1 1 届全 运会女 子铅 球项 目前 8 名运 动员关 键 运动 技术参 数三维 录像 分析

铅球投掷技术分析报告

铅球投掷技术分析报告

铅球投掷技术分析报告
姓名:刘林学号:1112150035 一、实验目的
在相关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铅球掷的远度影响的数学模型,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了表中内容的计算。

通过分析从而建立铅球投掷的远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投掷结果。

二、模型与分析
1. 1.铅球是个质点。

2. 忽略空气阻力。

3. 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无关。

2.变量、参量:出手角度a,出手高度h,出手速度v=(v cos a, v sin a),投掷
远度s。

先分析铅球出手后的运动过程;在x-y坐标系中铅球运动的轨迹
为( x(t), y(t) ).
3.模型建立
4.公式选择:
5.实验仪器与材料:铅球(男女两种型号)各一个、卷尺一个、记录表
两张、签字笔两只、标尺一个、板凳两个。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铅球(男女两种型号)各一个、卷尺一个、记录表两张、签字笔两只、标尺一个、板凳两个
四、数据统计
五、结果分析:
由于投掷铅球的最佳角度为38.5—42.5。

由上面两位同学的数据分析可得:
任凤伟同学出手角度小于最佳角度,越接近最佳角度投掷的距离越理想。

任凤伟同学出手速度低,应增加手臂力量的训练,增强爆发力,从而提高出手速度。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及发展研究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及发展研究

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及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2-01-05T01:22:32.58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8月22期作者:白洪煜[导读] 我国女子铅球项目曾辉煌一时取得让国人骄傲的成绩,在国际田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白洪煜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沈阳市 110000摘要我国女子铅球项目曾辉煌一时取得让国人骄傲的成绩,在国际田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我国女子铅球曾经在世界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运动员。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有着必然的规律存在。

通过近十年国内外田径大赛成绩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认清我国女子铅球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本研究从我国女子铅球项目的现状出发,从训练理论、经验和方法等方面,找出女子铅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丰富和完善我国女子铅球项目研究。

关键词:女子铅球;技术特征;铅球项目1前言1.1概述铅球作为初期正式比赛项目进入现代奥运会,它发展己有一个多世纪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至今,由于各种原因,女子铅球运动跟男子铅球比起来发展落后了接近近半个世纪,女子投掷铅球比赛到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第一个女子掷铅球世界纪录是9.37米,创造克普尔所来自奥地利,当时她所使用的铅球重量是5公斤,而第一次采用以4公斤为标准铅球创造女子铅球比赛世界记录在1934年,是德国运动员毛尔梅尔创造,成绩是14.38米。

女子铅球比赛直到1948年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法国的运动员奥斯物迈尔以13.75米成绩获得历史上第一枚女子铅球奥运会金牌。

在女子铅球运动的发展中,对于女子铅球项目的发展前苏联运动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革新世界推铅球运动技术,还培养了许多代表人物,50年代的代表性人物是济宾娜,她从1952年到1956年四年中,先后八次创造世界纪录。

她的最好成绩是在1964年三十三岁时创造的17.50米。

60年代是群星荟萃的年代,普雷斯从1959-1965年间六次打破女子铅球世界纪录,1964年以18.14米的成绩再获东京奥运会推铅球冠军。

铅球技术分析

铅球技术分析

铅球技术分析一、动作技术分析1、握球持球方法(以右手为例)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的小指附在球的两侧,用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好球后,将球放到锁骨内端上方,贴紧颈部,头部略向右转,掌心向内,右肘抬起,右臂与躯干约呈90度的角,躯干保持正直。

2、滑步技术滑步技包括有预备姿势、团身、滑步三个环节。

滑步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和铅球摆脱静止状态,获得一定的向投掷方向的速度,为顺利完成后续动作做好准备。

(1)预备姿势:背对投掷方向,持球贴近投掷圈的后沿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掌上,左脚置于右脚跟后20—30cm处,以脚尖触地,维持身体平衡。

上身保持正直,两眼平视,两肩与地面平行。

(2)团身动作:运动员站稳后,从容地向前屈体,待上体屈至接近与地面平时,屈膝下蹲,同时头部和左腿向右靠扰,完成团身动作。

下蹲时,右膝弯曲的程度,应视运动员的个人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利于完整动作合理加速节奏的形成。

左膝回收靠近右膝时,右脚有一个提踵动作,这一动作有助于滑步的起动。

(3)滑步动作:滑步是由臀部主动后移,然后积极后摆左腿,充分利用移、摆产生的动力开始,这样既可保证铅球和身体重心获得必要的速度,又可减轻右腿的负担,有利于右腿完成后续动作。

最后再通过蹬伸右腿、回收右脚来完成滑步动作。

两腿动作顺序:蹬摆左腿在先,蹬伸右腿在后,最后是回收右小腿。

左腿蹬摆后应保持与躯干成一直线,直至最后用力开始。

当右腿蹬伸完成时,铅球约处在右小腿的1/2处外侧的垂直面上,当右腿回收后,铅球约在右膝上方外侧。

、团身结束时,右大腿与躯干的夹角约为50度—60度,右腿滑动结束时约为80—90度。

3、转换(过渡)技术是指运动员回收右小腿结束到左脚落地。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球在滑步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形成合理的身体姿势,当运动员右脚落地后(以脚掌着地),右腿膝关节不要蹬伸,右膝要积极内扣,与此同时左腿外旋插向抵趾板,以前脚掌内侧着地,以体保持适宜后倾,左臂内扣,头部不要主动左转,右脚着地时,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腿上,左脚着地时,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偏右腿的位置。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 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引言 • 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基本原理 • 宋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特
点 • 宋旋转推铅球技术与成绩的关

目录
• 提高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训练方 法与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铅球运动是田径项目中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之 一,旋转推铅球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宋在旋转推铅球技术中展现出了 高水平的运动表现,其技术动作 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有效提
高了投掷距离。
通过运动学分析,发现宋在旋转 过程中的速度、角度和力量控制 方面表现出色,这有助于提高投
掷效果。
宋在旋转推铅球技术中的动作协 调性和节奏感较强,这有助于减
少能量损失,提高技术效率。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对宋的旋转推铅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运动学分 析,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其他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特 点,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比较研究。
铅球的投掷过程中涉及多个力的合成 与分解,如重力、推力、摩擦力等, 这些力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铅球的最终 投掷距离。
旋转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肌肉工作方式
在旋转推铅球过程中,主要涉及背部、肩部、手臂和腿部等 肌肉群的工作,这些肌肉群通过协同作用产生足够的投掷力 量。
关节活动范围
合理的关节活动范围对于技术的发挥至关重要,如髋关节、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影响旋转的稳定性和速度。
05
提高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训练方 法与策略
提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与策略
力量训练
通过重量训练,特别是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的训 练,可以增强旋转推铅球所需的力量。
爆发力训练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董海军;苏明理;王琨;张勇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09(016)006
【摘要】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的整个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巩立姣滑步距离过小、用时过多,但整个加速节奏较好;李玲过渡时间过短,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好,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整个用力节奏不好;李梅菊滑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小,加速节奏比较好,不足的是最后用力的时间偏长.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董海军;苏明理;王琨;张勇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8.14
【相关文献】
1.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J], 甄文华;王念;包蕾
2.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巩立姣20.35 m突破点的运动学研究 [J], 李厚林;高聪;
杨阳;高庆花
3.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J], 杨瑞鹏;陈小龙;李金刚
4.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 [J], 吴延禧
5.少体校学生投掷训练中促进“弱势肢体”发展的实践研究——以闵行区少体校投掷组女子铅球项目为例 [J], 曹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霍跃榕;董海军;刘翠娟;张凯雯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24(32)4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宋××6场投掷比赛,对宋××旋转式投掷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女子旋转投掷技术提供参考。

结果发现,(1)宋××旋转投掷过程时间节奏较稳定,但在腾空旋转阶段、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节奏控制不稳定;(2)宋××在进入腾空旋转阶段时,身体重心速度低于器械速度,左侧轴的压紧效果较好;(3)在第二单支撑阶段结束阶段铅球速度未出现明显的“延缓器械速度”现象,器械速度起伏较大,对器械控制不稳定;(4)在左脚着地时刻,左肩速度迅速提高,右肩速度较稳定,有助于稳定器械速度;(5)在第一单支撑阶段两侧肩关节速度变化差值较大,不利于上肢稳定。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霍跃榕;董海军;刘翠娟;张凯雯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西安市雁塔区第三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4.1
【相关文献】
1.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投掷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2.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3.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动作速度节奏的特征与模式研究4.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5.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房硕;杨洁福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22()17
【摘要】本文以宋佳媛202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两次旋转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摄像、数理分析等方法对两次旋转投掷技术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两次旋转投掷技术中肩髋扭转角度、双支撑阶段膝关节角度以及最后用力阶段各关键技术参数,并将影响铅球成绩主要因素的技术参数与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找出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水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进而完善宋佳媛铅球旋转投掷技术体系,发展与推广铅球旋转投掷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中旋转时重心起伏较小,能有效控制旋转平稳性、连贯性,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增加铅球做功距离,达到提升出手速度的目的。

但出手速度仍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

目前,随着宋佳媛成绩逐步跻身世界前列,说明其铅球旋转投掷技术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开展深层次铅球旋转投掷技术研究,找出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优势所在,进而推广普及铅球旋转投掷技术。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房硕;杨洁福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郭甜茜背向滑步铅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2.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3.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
4.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5.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成绩预测模型

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成绩预测模型

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成绩预测模型
推铅球是一项力量型运动项目,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女子推铅球运动员。

要预测运动员的成绩,可以通过专项技术指标和训练数据构建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运动员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等。

这些指标与推铅球的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次,推铅球的专项技术指标包括速度、力量和技术动作等方面。

可以使用运动生物力学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运动员的实际推铅球动作进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

例如,推铅球的起跑速度、推铅球时的速度、力量爆发等。

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等,建立预测模型。

将运动员的成绩作为因变量,将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作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计算相关系数。

通过模型拟合,推测出不同指标对成绩的影响程度。

最后,根据预测模型,可以对新的运动员进行成绩预测。

根据新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代入模型进行计算,预测出其在推铅球项目上的成绩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推铅球运动的技术含量较高,综合多个指标的影响,因此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构建模型时,可以适当考虑更多因素,
如训练水平、技术精进程度等。

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调整,以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 gh das l f cu t no o yc ne f rvt ttegi n tg , e c eeaigry h wa o , ifn a mal u ta o fb d e tro a i a l g sa e h ra c lrtn h tm sg o l i g y h i d d
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 目,是一个以力量为
进的建议 。
基础 、 速度为核心 的田径投掷项 目” 女子铅球一直是 。 我国的优势项 目,曾涌现黄志红 动员 的铅球投掷动作录像 , 拍摄于 2 0 年 08 4月在杭州举行 的田径大奖赛 。使用 2部录像 机 ,一
b t et h s o n l o r x l d n ss me a o l n u mes eu e f r a we p o i g wa o wh t o g. h t i d i f p e t o Ke r s e c l n ma eah ee s o u t g tc n q e a c lr t g r y h y wo d : x e l t e l t lt : h t tn h i u : c ee a n t m; k n mai s e f p i e i h ie t c
( hlt p rme t Xial h s a d c t nUnv ri At ei De at n , ’lP y i l u ai iest Xia 1 0 8 Chn c c E o y, ’n7 0 6 , ia)
Ab t a t By ma i g a c mp r t esu y o ee t eg i i g a d f a o r x l d n e h i u so x e ln sr c : k n o a a v t d ft n r l n n n l we p o i g tc n q e f3 e c l t i h i d i p e e
An lsso es o u tn c n q e f x eln e aes o u t r i a ay i f h h t ti gt h i u s c l t m l h t te s nCh n t p e o e e f p i
D N a jn UMigl O G H iu ,S n ・ ,WA G K n H N o g - i N u ,Z A G Y n
i ig: ONG L-a ’giigw s ia c osot n k o c m ,u e nr cl aigryh f dn sG n ii S l n a s n et radt omu h i e b t r tea ee t tm jo d dt o h o t t h e c r n h
要: 对我 国参加 2 0 年 北京奥运会的 3名女子铅球优 秀运动 员的整个滑步和 最后 用力技 08
术进行对 比研 究发现 。巩 立姣滑步距 离过小、用时过 多,但整个加速节奏较好 ;李玲过渡时 间过
短 。超越 器械的效果不好 ,最后 用力的幅度 小、距 离短 ,整个用力节奏不好 ;李梅 菊滑步阶段 身
部位于投掷方 向的正后 面 ,另一部位于右侧 面。拍摄
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她们在世界大赛 中都取得过优
异 的成绩 , 李梅素至今还保持着 2 . 1 6m的亚洲纪 录。 7
为了响应 国家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 , 我们从 2 0 0 6年开
频率 10帧,,主光轴夹角约 9 。 ,机高 1 2 s 0 . m。采 2
体 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 小,加速节奏比较好 ,不足 的是最后用力的时间偏 长。 关 键 词:女子优 秀运动 员;铅球 投掷技 术 ;加速 节奏 ;运动学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62 0 )60 8 —6 0 67 1(090 —0 50 中图分类号:G8 81 0. 4
Wa o d LI i g S r n i o mewa h r, e q i me t a sn fe t s o o d h r n l o re p o — s g o ; n ’ a st n t st s o t h r u p n s i g e c l t i i o e p Wa n t o , e a we x l d g i f p i g wa p i d o ma la d d s n e t h r n e n i o r e p o ig r y h wa o o d n s a l u e t o s l n it c o s o t m t a ,a d h r e t e p we x l d n h tm s n tg o ;LI r
C ieefma h t u e oprc a di e igOl i Ga s2 0 , eatos ee l efl w n hn s l so t r wh ati t B in y c me 0 8 t uh r rvae t l ig e e p ts ip e n j mp h d h oo
第 1 第 6期 6卷
20 年 6月 09
V 1 1 N . o .6 o6
JUn.2009

竞 赛 与 l . I 练
我国女子铅球优 秀运 动员投掷技术分析
董海军 ,苏明理 ,王琨 ,张勇
( 西安体育学 院 田径教研室,陕西 西安 706 ) 10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