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浅析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结合 , 解开了学生客观 现实生活接触 的诸 多难 题 。 而让数 从 学止进生活 、 使生活数学 化。 三 、 究生 活 中数 学 问题 。 数 学 充 满 趣 味 性 探 让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趣 足 求 知 的最 佳 驱 动 . 兴 只要 引起 了学生 的兴趣 。 就等 于拿 了打开知识宝库 的钥 匙 . 手拿 这把 钥匙 , 学生会主动地去 开肩智 慧之 门。“ 让讲台成 为舞 台, 让 教 审 成 为 社 会 , 学 生 成 为 演 员 , 教 师 成 为 导 演 ”将 数 学 让 让 ,
WE ID 0 H N N L A A G
课 改 前 沿
数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 活 离 不 开 数 学 , 学 与 生 活 足 永 远 生 数 无 法 剥 离 的 。我 们 的学 生 通 常认 为 “ 学 就 是 解 题 ” “ 数 数 ,学 学 就是通过斛题求得一 个结果” 。其实 不然 , 如果 _ 数学 比 把 作 是 鱼 , 么 生 活 就 是 数 学 所 需 耍 的水 ; 果 把数 学 比作 是 那 如 花 .那 么 生 活 就 是 数 学 所需 求 的 泥 土 。 只有 让 数 学 融 于生 活 . 进生活才会具有更强 的生命力。 止 _ 加 强 数 学 应 用 意 识 , 现数 学 生 活 体 众所周知 , 数学有着广泛 的应 用 , 这是数 学的基本特征
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 , 股票 、 利息、 保险 、 储蓄等问题 , 已逐 渐走 进人们的生活 。闲此在教学巾 , 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导 人数学知识 , 让学生带着生 活问题 进入 课堂 , 使他们觉得所 学 习 的 内容 足 和实 际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是 生 活 巾急 待 解 决 的问题 。 这样就加强 了学生生活 巾应用 数学 的意识 。 只有将 数 学 贴 近 学 生 熟 悉 的 现 实 生 活 。将 生 活 巾 的 数 学 与 教 科 书 上的数学 市结合 , n 使生活 和数 学融为一体 , 这样才能有 利于 学生那斛数学 、 热爱数学 。 例如 :竹这样 的一道练习题 :剑银行 了解定期教 育储 “ 蓄半年期 、 年期 、 1 2年期 、 3年期和 5年期的年利率 。 如果以 10 已 本 金 分 别参 加 这 五 种 储 蓄 . 么 到期 所 得 的 利 息 各 0 为 j 那 为多少 ?” 教师在引导学 生如何计算利息时 , 让学生 亲身体 验到一种 斛决 生活巾遇到 的难题 ,从而 使学生分享剑数 学 应 用 于生 活 的 一 种 乐 趣 , 但 提 高 了学 生 对 数 学 的 兴 趣 . 不 钟 爱数学 , 激发学 习动机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 还培养 了学生 凭借 已有 的生 活经 验和 已 的知识分析 、解 决实际 问题的 ‘
从生活中来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这门课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们往往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草纸上的游戏,是枯燥乏味的。
其实并不然,数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只是那些对生活还是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一、主动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虽然每个学生的手头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如:在二年级教学“1厘米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伸出大拇指,再让学生用手摸大拇指的宽度,摸了宽度以后再看一看、找一找,最后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宽度和自己的大拇指的宽度比较接近。
这时学生们就开始忙了,看呀,找呀,用大拇指在空中比划的总之学生们都很积极没有闲的。
找到后都争先恐后的汇报:灯开关按钮的面的宽度、橡皮面的宽度、纽扣面的宽度、写字本一格的宽度……老师这时候予以肯定说:“同学们在咱们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向大拇指的宽度想不想知道它们的长度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
”这时候我就引出1厘米的概念。
向刚才你们说的那么多的宽度大约都是1厘米,可见1厘米和咱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想不想知道精确的1厘米有多长呢?学生们又迫切的回答:“想。
”这时再让学生拿出尺子告诉他们从“0到1”一格表示1厘米。
抽象的1厘米被生活这个熟悉的环境转化为简单的身边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便于理解、认识、掌握,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数学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周村学区闫志宁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也就是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回归生活是数学新课程的生长点,新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数学课堂更应如此,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孩子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要体现将数学生活“数学化”,这对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让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正因为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不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
这说明他们,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把学数学只跟考试划上等号。
在这种心态下,数学将会学得很枯燥,很呆板,也很被动,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不出数学的价值,这便是传统教学的失败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引发兴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圆形物体带进课堂,亲身感知圆就在身边;再播放一些美丽的圆形物体图片,让学生感知圆就在生活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意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
2013年的数学试题在取材上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课程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为背景,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应用性问题,突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题目背景新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1 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感悟数学,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带进课堂。
“高跟鞋与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黄金分割的应用;“13人中一定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屉原理”;“学校篮球赛场次设置及同学间互赠贺年卡”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作用;“怎样买门票更合算”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能帮人们少花钱多办事;“红绿灯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转盘中的游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概率的意义;“储蓄策略”“打车付费”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精打细算”的妙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测、 、 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作为教师, 要能够使教学
内容 “ 活化 ”从 而使 其适 应学 生数 学学 习 的需 要 。 生 ,
堂教学 ,是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特征和任务。教学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实 际 问题 。 因此 , 数 学 教 学 中 , 在 教师 应 重 视
学生的生 活体验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 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
把 数 学 问题 与 学 生 的 生 活情 境 相 结 合 。 认 为 让学 生 经 历 我 数 学 化过 程 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 1分 析 问题 情 境 , 出数 学 问题 . 提
著名数学 家华 罗庚 说过 :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 了枯 “ 燥、 神秘 、 难懂 的印象 ,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因此 , 教师要善 于从 学生熟悉 的实际生活 中创设教学情 境 , 让 数学走进 生活 , 学生在生活 中看到数学 、 触数学 , 让 接 激
发 学 生学 习数 学 的 兴 趣 。 营造 生 活化 的 氛 围 ,还 需 要 教 师 给 每 个 学 生 展 示 生
择 学 生熟 悉 的 生 活 素材 ,这 样不 但 能 够增 强 学 生 的 学 习
三、 引导学 生经历 生活 问题 “ 学化” 程 数 过
课 程 标 准 更 多 地 强 调 学 生 用 数 学 的眼 光 从 生 活 中捕
兴趣 ,还能让学生逐渐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习 惯。教学“ 认识 图形”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来选择 时, 学习的素材 ,让学生们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
首先 , 教学情境必须有利 于与还原数 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和得 出结论 , 能够把数学 知识与生活 、 学习 、 活动有机地
小学数学与生活化
小学数学与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何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哪?一、从生活中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蕴含着数学。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使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
例如:以前在教学“利息”这一内容时,总是感到非常费劲,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乱七八糟。
而这次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银行,亲自存(取)一次钱,并调查相关的存款知识。
上课时,我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不仅让学生理解到存款的时间不同,利率不同,所得利息也不同,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存款时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存款方式和时间。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快乐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理解和运用数学。
(三)适时捕捉生活现象感受数学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宽,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具备了自己特有的认识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结合教学的内容,捕捉生活现象,有针对性的采集生活教学实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就能换取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铺路搭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而作为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学习了米、千米的认识,却不会估计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却不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对于来自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却无从下手……。
”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没有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在导入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在活泼又暗含新知的活动中开始新课,他们就会在充满激情中开始求知的旅程。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结合集市上卖鸡蛋的场景来导入:鸡蛋的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0.5元一个,有时0.6元一个,有时2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我以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引入:在学生收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出“那温度最低是0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让例题联系生活,提高理解基础现行教材虽然经过大的改革,题目的老化现象、数据的过时现象、脱离实际现象都已有明显好转,但仍不彻底,比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更新明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标苏教版教材中新增的一个内容。
从四年级开始每册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
这些策略分别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用画线段图和其他直观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倒推(还原)的方法思考;用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转化”的策略。
那么如何教学这一单元,解决问题和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教学又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形成认知需求,感受学习的价值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并不觉得对自己有多大价值。
因此在教学时,首先得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策略的价值,即形成认知需求。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用列表解决的时候,例题是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需多少元?学生很容易能解决这一题。
即:18÷3=6(元),5×6=30(元)。
并能很快说清楚数量关系。
此时提出用列表的策略,学生并不觉得需要和简便。
相反,如果用列表要画表格反而很麻烦。
部分学生列表后能清楚地找到条件和问题,但是数量关系却更为复杂了,反而很容易出错。
在这里,学生没有形成认知需求,因此不利于学生学习列表策略的积极性。
但并不是说,列表这个策略毫无价值。
在学习前让学生感受它的好处,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做到恰如其分。
于是,我重新设计,在学习列表前,通过课程表提问学生的每天课程安排,由此引入新课,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列表的好处。
不仅方便找数量关系,更便于学生对比事件的发生。
让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感受生活,发现数学有学者说过:“学生会解题,他不一定会解释给同学听。
”同样,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他不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所以,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中联系生活与数学,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生活中体会数学在应用中体会生活
对删
生活中校 0 6 7 4 0 0 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 ,离不开基本 的数学知识 和数学方法 ,但 是更 重要是要交给学生从数学思想的高度去 审视所遇到的数学实际问题 。 3、 要 鼓 励 学 生 在 实 际 应 用 中 的创 新 思 想 和 行 为 。 数学是我们解决 实际问题 的工具 , 它注重逻 辑、 推理来不 得半点马虎。 那 么这是不是说就不要创新了呢? 不是 的在实际 生活 中应用数学解决 问题 本身就是一个是 “实践 到创新 再 到实践 ” 的过程 , 在这 一过程 中 , 要鼓 励学生勇 于创 新 , 敢 于 实践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 进而优化学生的知 数学要从 生活 中来 到生活 中去 。数学教师始终要把数学 识结构 。 教学 与当下实 际生活 中的应用联系起 来 ,数学教师不能 只是 三、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加 人生活 因素 。 为了教而教 , 不能 只教 给学 生死 的知识 , 而要做 到活学 活用。 ( 一) 课 堂 内容 贴 近 实 际生 活 。 如果还沿用 以前 的教学方法 , 只注重死 的知识 的教 学 , 欠缺具 l、 导课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 吸引学生的兴趣 。 有 “实 际意义 ”的应用 , 那只会使数 学与生活脱离 ,而失去 在每一次的教学导人 阶段 ,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如果能 学习数学本来 的意义 , 学生更不会感兴趣 。所 以 , 我们广大 的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搜集一些与学生和所教的 内容息息相关 数学教师有必要对 “ 在教学 活动中如何使数学 与生 活相联 系 , 的教学内容 , 从而在教学导人 时能够很好 的加 以利用 , 我想一 让数 学服务于 生活” , 展开细致 的研究 , 用 以指导现实 的数学 定能够吸引学生 的兴趣 , 使学 生在导人情境 中倍感亲切 , 贴 近 教 学 。 以上 的这些感悟 是我在 实际教学 中有感而发产 生 的 现实生活 , 一定能够收到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想法 , 具体是从一节数 学实践课谈起 。 2、 例题要 与生活相联系 。 实践教学的启示。 在数学教学活动 中,最能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 系紧密 曾经在有一节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课 ,突发 的就是数学例题 和练 习了。这就要求广 大数 学教师要 善于观 奇想 的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数 学实践课 。这 节数学实践活 察 生活 、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并通过 自己的有效 的加 动课命名为《 游戏 中的智慧》 。 我设计了一些活动的环节 , 应用 工 引入 到教学 中来 ,使学生学习例题 时感受数学 与实 际生活 计算机多媒体把场景设定为游乐 场的情景 ,从 中不失时机的 的联系 , 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现实 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数 穿插 了一些数学问题 ,只有学生很好 的解 决了实际问题才能 学 的 自觉性 和主动性 。 特别是一些购物问题 、 理财问题 都是学 进行它感兴趣 的游乐项 目。这样 就把枯燥 的数 学知识的学习 生每天都经历 的问题 。 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设计成 了饶有兴趣的闯关游戏 。在授课 时学生们 出奇的活跃 体会数学 的实用价值。 活跃 , 每一名学生都主动 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 中来 , 并且 主动 3、 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 协作解决相关的问题。 他们始终抱着游戏的心态 , 以饱满的热 学 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 目的, 在课 堂上学到的知识 , 情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 有时会进发出创新 的见解 。 就连平时 比 只有在实际生活 中去实际应用 ,用来解决实 际生活 中的实 际 较沉 闷的后进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争先恐后 的完成 我所 问题才有用武之地 , 才能使学生真正拥有了数学能力 。 为此教 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积极 、 投入的给 了我极大的启发 : 其 实每 师要引导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去有 目的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已 位学生都具备一定 的探索精神 ,只是 由于传统 的教学方式 和 达到锻炼数学能力的 目的。 这样学生既解决 了实际问题 , 又对 不恰当的评价制度 阻碍 了学生这一天性 的 自由发挥 。教 师只 已学到 的知识做了检 验和巩 固。使学习效果更 加牢 固。 要能通过合适的方 式方法 ,把学生 的这一潜力充分 的发挥 出 ( 二) 课 外 活 动 注 重对 数 学 的实 际应 用 。 来就能使学生主动的去学数学 , 用数 学。 1、 设计合适的题 目开展 与数学有关的课 外活动 。 二、 数学教学有待于加人生 活因素 如在现在家庭 中带表盘 的表 已经被数字 电子表 所取代 , 义务教育 阶段 的《 新课程 标准》 明确指 出 : 数学课 程应强 在学 习之 间的换算时很多学生 出现了困难 ,教师 可以设计 : 调从 孩子们 已有 的生活经验 出发 ,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 “ 钟表小制作 ” 的课外活动 , 并辅 以“普通计时法 ”和 “ 2 4时 题抽 象成 数学模 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的过程 ,进而使他们获 计时法 ”的互换等相关的试题 的练 习。从而使学生既体会了 得对 数学 理解 的同时, 在孩子们 多方 面得 到有效进步与发展 。 动手制作的乐趣 又使学生接触到 了钟表 的结构 ,是学习变得 数学课程改革 的基本思路是 :以与孩子们年龄特征相适 简单 、 容易 。 应 的大众化 、 社会化 的方 式呈现数学 内容 , 使他们 在活动 中 , 2、 设计活动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 。 在现实生活 中学 习数学 ,发展数学。数学教学 中加人生活 因 最 大的数学课堂就是现实生活 ,大量有价 值的数学 现象 素, 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 就存在 于生活 中。 教师要 教育学生有意识的观察 生活 , 找到生 1、 设计 与 生 活 实 际相 关 的练 习。 活中的数学 问题 , 试 着去解答 。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们体会到 例如 : ① 你要超市买 8 个作业本 , 每本 5角钱 , 一共要 生活处处是数学 。 用多少钱 ? ②3 0名 学生和 2位老师去 游乐场游 玩 , 门票 成 总之 , 数学 知识 来 源 于 生 活 , 更 要 服 务 于生 活 。在 数 学 教 人 1 0 元, 学生 8 元, 团体 票 5 元 每位 , 十人 以上 可以 申请 团 学 中教师要努力的创造条件 ,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会 数学 , 在 体票 。 那 么如何买票最划算? ③ 家里要铺地面, 客厅 5 0 平米 , 应用 中体会生活 , 最终使孩子们感 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 系 , 使 用边长为 0 . 8米的瓷砖需要买多少块 。 数学充满乐趣。 2、 交给 学 生 数 学 知 识 更 要 交 给 学 生数 学思 想 。
让小学数学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 实践 中提高学生 的 自主 创新意识 , 这是一 门非寻常 的教 来 联想 、 思维 、 记忆 : 物上哪部分 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 ( 指 学艺 术, 需要 教师去深挖教 材 、 科 学设计 。 甲) , 哪部分 的面积 大约是 1 平方 分米 ( 手掌) , 教室 里什么 的
让小学数学 的学 习从生活 中来到生活 中去
河北 省 丰 宁满 族 自治 县 鱼 几 山明 德小 学( 0 6 8 3 5 0 )李 桂 云
无论是 数学 的产生 , 还是 数学 的发展 , 都 与现 实生活 有着 形 面积最大 。反 过来思考 , 当平 面图形面积相 同时 , 以圆形 周 密不 可分的关系 。新课程改变 了旧课程 内容 中脱离生活 实 际 长最小 , 让学生 明 白在同样容积 的不同容器 中 , 如果 容器的高 的状 况 , 强调 数学 与现实 生活 的联 系 , 还特 别提 出了数学 教学 度和底面积 一样 , 那么侧面积所需 材料以圆柱状 的最 省 。 教学 是数 学活动 的教 学。 让数 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真 正体 验到数学 “ 表 面积 , 体积 ” 时, 我组 织学生 展开 讨论 : 计算 物体 的容积 与
1 拓 宽教 材 中的生活资源空 间
面 积大约是 1 平 方米( 2张桌 面等 ) 。 总之 , 教 师要想方设法 让数学教学 与生活紧 密联 系起来 ,
在信 息技术发展迅猛 的今天 ,单纯的教材 内容 已经 不能
适应 新形势 的要求 。因此 , 教师在教 学中要联 系生活 实际 , 吸 让 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 在 自己身边 ,感受到 自己的任何 活动都 收并 引进与现实生 活 、 科 技等密切相 关的具有时代性 、 地 方性 可 以有数学思维进 行思考 。 当师生 习惯于把 司空见惯 、 熟视无 的数 学信息资料来处 理教材 , 整理教材 , 重组 教材 内容 。经过 睹的生活现象用 数学的思维和 眼光来思考 的时候 ,数学教学 重组 的教材 由于具有 开发性和弹性 ,给予教 材留有开发 和选 和 儿童生活便融 合了学生就会逐 渐养成用 数学思想 方法去观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论文
让小学数学从生活情境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说到数学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没完没了的数字、公式,和无穷无尽的计算、解题,无聊极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
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学到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能够较好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个人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即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所以情境创设要追求真实有效。
比如我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先布置学生在家称一称自己有多少千克?并带一千克的苹果或一千克的盐,和一枚2分的硬币。
这就激发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去认识“克与千克”,第二天在班上交流时个个都非常有精神。
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求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千克与克”的表象,突破了教学难点。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针对这一实际,精心设计情境,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也得到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当首先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寻求学生感兴趣的有体验的素材,结合他们的认知基础来创设情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小数”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小数”单元教学设计为例□于萍【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紧紧抓住“生活”,让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应用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小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例如,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原动力、活素材,也是问题源。
教师如果能够挖掘恰当的素材,将其转化为恰当的学习活动,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小数内容的学习。
因此“小数”单元教学设计就可以以此入手。
一、从生活中来——小数“就在身边”小数是根据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学生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对其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逐步完成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增进学生对小数特征及本质的感悟,教师选用有关温度的两个小常识,设计对比活动。
【常识一】测体温师:有一天小迪觉得身体不舒服,有些发热,先后两次测量了体温(如右图),你能看懂测量结果吗?请你试着读出两次测量体温的结果。
生:下午测量的结果是36.8度,晚上测量的结果是37.7度,小迪的体温越来越高了。
【常识二】报气温师:气温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关注的一类信息。
这是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如下图)。
请你看看每天的最高气温都是什么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和"生活味"
察 动态 图 的过 程 中 , 学生 了解各 数 位 上 的数 2个 2个 地 分 的 情景 ; 在 3个 3个 地 分 的 过 程 中 , 又 让 学生 借 助 画 图 操 作, 经 历 并感 受 到 3个 3个地 分 的情 况 , 逐 步明 白“ 百 位 是
一
、
挖 掘 生活 素材 。 体 现“ 生 活昧 ”
作 为 一名 数学 教 师 ,应 引导 学 生挖 掘 身 边 的数 学 , 使 学 生感 受到 数学 就 在身 边 , 数学 无处 不在 。这 样 的教学 , 学
的方 法 ,课堂 教 学变 成 了单 纯地 研 究学 生 的 实 际生 活 ,
从数 学 本质 的角度 考 虑 , 先从 “ 2和 5的倍 数 为什 么 只看 个 位就 行 ” 入手 进行 研 究 , 通 过这 一 问题 的 探 究 , 将 学生 拉 回
重 要 。因 此 , 在 日常 教学 中我们 要 有 计划 地 培养 学 生 的 习
惯, 让 学 生 从生 活 中 寻 找数 学 的素 材 , 感 受 生 活 中 处处 有
有序 、 不重 复 、 不遗 漏 , 这 是本 节 课 的重 点和 难 点 所在 。所 以本 节 课没 有 要求 学生 解 决 比较 复杂 的计 数 问题 , 也 不要 求学 生发 现 加法 原 理 与乘 法原 理 , 而 是 要求 学 生 通过 科 学 枚 举法 , 感 受 计 数方 法 ; 通过摆 、 画、 列表等活动 , 学会“ 不
相 得益 彰 呢?下 面谈 谈本 人 的一 些体会 。
一
重复 、 不遗漏” 的 计数 方 法 , 这 样 的数 学 课 堂 , 充 满 了浓 浓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应该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实际把学生的数学经验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学习数学,发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数学内容呈现的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有许多可作为研究数学的题材。
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确实与生活紧密相关。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开放小小的教室,把社会生活中一些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如“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人时,我安排了这样的一段导人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身高与两臂伸平长度的比大约是1:1,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用拳头在袜子上绕一周,就知道袜子合适不合适了;假如你是一个侦察员,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体重等,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根据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这样一来把“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与“比例”的意义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确实来源于生活,给原来枯燥的数学概念和问题赋予了生活的韵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眼光,同时还有机地渗透了生活常识的教育。
再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土地出让拍卖的广告,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位竞拍商,最关注、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情况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想了解这块土地的地段。
”“我想了解这块土地周围的环境。
”“我想了解这块土地的形状。
”“我想了解这块土地的面积。
”……然后教师问:“这块土地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说:“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或者其他图形。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案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数字、几何图形等。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测量等。
3. 总结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发现数学之美。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图片、实例等。
2. 准备相关数学工具,如测量工具、计算器等。
3. 设计相关数学问题,供学生实践解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如道路标线、商品价格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2. 新课:讲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规律,如数字的起源、几何图形的应用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购物预算、测量长度等。
4. 分享环节:各组汇报实践成果,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5. 总结: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价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运用能力。
2. 课堂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收集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关注和运用情况,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故事分享、数学手抄报等,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
3.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摘要:数学的学习不仅仅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乎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数学的教学地位在教学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它的目的更是在于它的应用。
因此,针对数学学习不仅要求理解数学,更要注重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正因如此,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我们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将数学联系生活,将生活融入数学,构建有趣生活情景去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引言:在当今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如何将数学教学更具生活气息,怎样将生活转变为数学学习的天然课堂成为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本篇文章就如何有效的将数学与生活建立有机联系提出相应策略,以切实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营造熟悉的生活情景小学数学的知识大都来源于生活之中,因为小学数学教育是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数学方式,加以学生们的数学理解与计算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各个事物。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比较大小、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等,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当我们在生活中时常看到这些事物,时常去应用它们,自然,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就相对较容易。
正因如此,倘若我们将课本的内容回归于学生们的生活之中,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会更深,也会更加清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关于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让同学观察自己身边都存在着什么图形,比如我们常用的本子也是长方形的、墙上的钟表是圆形的、黑板也是长方形的等等。
通过将课本知识回归生活、生活情景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同学们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到了这类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中小学生限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系统性强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来认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在儿童初学数学时,他们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
但什么是数学,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认识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我们在使用数学。
二、结合实际,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数学的魅力所在就在于“数学很有用”,这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但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并能做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
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等量代换》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
本着从这一理念出发,我在设计《等量代换》这节课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将新授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进行联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课伊始,直接出示课题《等量代换》问题一: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等量代换,你能说说你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吗?(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举例说说)我的想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三年级的小朋友会根据字面意思有自己的理解,事实也证明,学生能从字面初步感知“等”和“换”,只有相等了才可以换。
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说换零钱等。
通过交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近,从中初步感知等量代换的意义。
引出故事情境“曹冲称象”问题二:曹冲称大象实际上称的是什么?怎么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呢?接着是整节课的主线,围绕水果店里的数学问题和跷跷板乐园里的数学问题进行展开。
从几组最受学生欢迎的小动物中找出等量关系和新创等量关系,配合课件的生动演示,让孩子们感到新鲜有趣,富有吸引力,突破等量代换的难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等量代换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情景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他们易于接受。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数学地思维”。
这里的“过程”,大体包括两方面:(1)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进行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
(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该问题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框架。
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理解怎样从一个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怎样用数学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数学地思考生活的意识、习惯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数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者:雷晶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4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当主体面临着用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提供新知识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为新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
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是培养应用意识的基础。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