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别云间名着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后记。
星星变奏曲讲解
在诗歌中,“星星”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含义。它既代表光明、希望和美好,也隐喻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和思考。通过“星星”这一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意象分析
“变奏曲”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它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感受和不断变化 的心情,同时也与“星星”这一意象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美好,而“变奏曲”则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 杂感受和不断变化的心情。整首诗以“星星”为核心,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展现 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星星”这一自然现象,隐喻性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黑暗的现 实背景下,“星星”成为了诗人寻求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 渴望和追求。
பைடு நூலகம்
03
艺术手法分析
音乐性
01
02
03
旋律
这首诗运用了美妙、梦幻 般的旋律,通过音符的跳 跃和流动,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
节奏
通过变化节奏,使诗歌更 具动态和活力,使读者感 受到星星闪烁的节奏和韵 律。
调性
诗人运用不同的调性来表 达情感的变化,使诗歌更 加丰富多彩。
视觉性
色彩
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 如“金色”、“银色”、 “黑色”,为读者呈现出 一幅美丽的星空画面。
个人背景
江河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磨难,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 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02
诗歌内容解析
3星星变奏曲 学案
《星星变奏曲》学案黄玉珍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阅读不读不讲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介绍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学习任务: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4、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学习任务:5、你还有哪些疑问?老师的疑问: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6、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拓展不记不讲课外阅读舒婷、顾成的朦胧诗。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3. 提问:同学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对《星星变奏曲》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内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解析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星星变奏曲》的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星星、夜空、灯光等。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渴望、温暖等。
4. 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
章节三:诗歌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点评。
章节四:诗歌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学会评价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
2. 讲解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情感、节奏等。
3. 学会评价诗歌的美,如形式美、内容美、表达美等。
章节五:课程总结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总结《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总结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教案编辑专员:章节六:诗歌朗诵与表演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03星星变奏曲教案
七、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活动一:寻美点
2、活动二:解疑难
3、师生小结诗歌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句式句式灵活而整齐,用词精炼而生动,特别是联想、想象的意象描述,新颖而富有表现力。
三、拓展延伸
1、美点再现
分类整理积累诗歌的精美语言,
2、收集与星星有关的古诗句至少两句。
补充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诗歌,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明确文体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是著名的朦胧诗人之一。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的处女作。
关于朦胧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
三、结合背景,解读文题
1、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为“变奏曲”。
教学反思
含作业反馈
1、新诗,尤其是朦胧诗的学习,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因此教师要恰当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透过诗歌外在意象理解内在意蕴。问题的设计要偏重对整体感知的引导,比如从诗歌的题目、主旨、语言和结构入手,避免细节的简单描述和重复分析。
2、揣摩语言依然是教学重点。
3、教师反复读透教材后,可乱熟于心。
简单地说,“变奏曲”指音乐上曲调的变化。
2、读诗时要体会诗歌的变奏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明确:此处先按下不表,朗读诗歌,感受诗的变奏效果,然后回答此问题。
四、朗读诗歌,感受诗的变奏效果
1、教师范读。
3.星星变奏曲 第1节
题目
3.星星变奏曲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邵国利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9、7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淡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思考:
(1)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表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
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情境的转变来丰硕“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因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意象丰美,句式灵活多变,在遣辞造句方面有独特的美,诗歌要让学生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语言素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要表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知识目标一、巩固诗歌三美,简单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二、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一、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二、在熟读进程中,琢磨语言,品味诗句的丰硕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生活的不完美,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三美”的知识欣赏诗歌。
二、琢磨语言,品味诗句的丰硕内涵。
冲破方式:诗歌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知识在现代诗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已经介绍说明。
朦胧诗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跟学生比较遥远,所以,可以由老师直接讲述给学生。
第二个教学重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三美的理论并通过学生合作探讨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方法来解决。
难点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冲破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诗中的“物象”,并分析其所代表的苦难与美好来理解诗意。
然后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把握诗中特殊句式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期盼,也是对诗人理想和信念理解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式按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诵、合作探讨、联系生活、比较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老师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星星变奏曲》。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分析。
(3)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理解诗歌中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诗歌《星星变奏曲》的文本。
2. 关于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3. 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讨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简要介绍诗歌《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3. 文本解读:(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星星”、“变奏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4. 写作练习:(1)给出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创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3 ﹡星星变奏曲
本诗写于1980年 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 1980 经历了噩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 经历了噩梦一样的“文革”十年, 情亲情的被毁灭,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 情亲情的被毁灭,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 质朴的愿望, 质朴的愿望,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星星,天上的鲜花,在我们头上发光。 ——[英国]雪莱
字词积累
颤动(chàn ) 覆盖( fù ) 寂mò( 寞 ) juàn( 疲juàn( 倦 ) 安慰( wèi ) 冻僵(jiānɡ ) nínɡ nínɡ望( 凝 ) 闪shuò( 烁 ) shu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 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 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第一节:意象:星星、 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 第一节: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 睡莲、春天、 白丁香等。 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 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热烈 向往。 向往。 第二节:意象: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 第二节:意象:冻僵的夜、苦难的诗、冰雪、僵硬的土地、 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 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也是对冷酷现实 的强烈否定。 的强烈否定。
语文:1.3《星星变奏曲》课件(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P
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
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 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 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 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 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 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 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 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 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 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这首《星 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 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 特征。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 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中出现了六次“星星”的形象,每一次的出 现都不尽相同。第一次的“星星”是没有光明 时的一种希望;第二次的“星星”就是点缀夜 空的星辰;第三个“星星”是比喻光明和温暖; 第四个同第一个的含意;第五个指的是艰苦的 历程中存留下来的一点点自由和温暖;第六个 指在挣扎中保留下来的温暖的火种;第七个指 自然界中的星辰。总而言之,“星星”在这里 象征光明、诗意、春天、温暖和希望等生活中 最美好的东西。
2、一、二两节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
一、二两节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表 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 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 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 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 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 了牺牲。
视频欣赏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 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 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 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3课《星星变奏曲》原创练习(含答案)
6解析:从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这些 物象,可以区分出来。
参考答案:(1)星星 诗 蜜蜂 柔软的晚上 湖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 飘动的旗子 火 (2)冻僵的夜晚 寒冷 僵硬的土地 冰雪 瘦小的星
7参考答案:(1)没有光明时的一种希望
(2) 指艰苦的历程中存留下来的一点点自由和温暖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5《星星变奏曲》的作者 是________,除他之外,你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朦胧诗派的诗人。
6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6参考答案:(1)不会写汉字,写错字和书写潦草等现象非常严重。
(2)教师应做汉字书写的楷模;学生应正确理解、运用汉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喜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想象的星空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2 雨说3 星星变奏曲4 外国诗两首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 敬业与乐业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 傅雷家书两则8 致女儿的信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 故乡10 孤独之旅11 我的叔叔于勒12 心声综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 短文两篇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 智取生辰纲18 杨修之死19 范进中举20 香菱学诗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 陈涉世家22 唐雎不辱使命23 隆中对24 出师表25 词五首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1《沁园春??雪》毛泽东(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词语注释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4.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色的大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6.天公:指天。
“欲与天公试比高”、“人定胜天”是作者坚守不渝的雄心壮志。
7.须:等到。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9.分〔fèn〕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10.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11.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第3课《星星变奏曲》学练方案
第3课《星星变奏曲》学练方案☆课文导读《星星变奏曲》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虽然迷茫而不失坚定的信念。
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颤动(chàn)僵硬(jiānɡyìnɡ)瘦小(shòu)萤火虫(yíng)二、词语释义变奏曲:运用变奏手法谱写的乐曲。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朦胧:不清楚,模糊。
三、语句解读.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
“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四、作家作品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五、背景探视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家初步从内乱中走出。
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课件
là
落下
3. 形 近 字
凝 níng 凝视 疑 yí 怀疑
萤 yíng 萤火虫 荧 yíng 荧光灯 僵 jiāng 僵硬 缰 jiāng 缰绳
慰 wèi 安慰
蔚 wèi
蔚然
胧 lóng 朦胧 眬 lóng 蒙眬
4.重要词语释义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静谧: 安静。
例句: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
D.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疲倦:疲乏,困倦。
诗中指“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
4.根据要求填空。 (1)《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 江河 , 是新时期 朦胧诗 的代表诗人之一。 (2)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 光明 , 寄托了人 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 。
5.下面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人之—。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 《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 本技巧之一,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 乐曲称“变奏曲”。这首诗是以“星星” 为主要意象,借助音乐中的变奏技巧进行 构思,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
本诗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度发表的诗作。经历 了“文革”时代,诗人不能自已,写下了此诗,寄托 自己美好的梦想,倾诉着他质朴的期盼,也表达了自 己的苦闷和迷惘。这是表现诗人思考历史、人生 和现实的一首诗作。
首先,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 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 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我们可以从“如果大地 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中看出,茫茫暗 夜是冰冷、黑暗的现实的写照,光明是渺小的、 迷茫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星星变奏曲》教学反思 语文版
《星星变奏曲》教学反思
《星星变奏曲》是语文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诗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能借助多方式的朗读来达到深入理解诗人情感,收效颇佳。
整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朗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星星变奏曲》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等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某些典型特征,所以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这样的诗歌就应该强调反复朗读。
再说,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出“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于是,这节课通过范读、自由朗读、个人朗读、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内容、理解意象、品味意境、领悟情感,让整个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在朗读中把课堂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二)注重平等互动的师生教学,重视对话的教学作用。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教师一方面以饱满的激情与学生平等对话;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或同桌、或四人小组,以多种形式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稳妥、科学地落实小组探究学习活动。
(三)重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再说,诗歌本来就是作者联想和想象思维的结晶,应该适时相机利用文本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篇一一、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自主学习诗歌,找出疑难字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3、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等。
四、课内探究:(一)自主合作,回报预习情况1、归纳: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 ) 凝望()安慰()朦胧()颤动()覆盖()疲倦()3、归纳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
(学生讨论,明确。
)(二)自主品味,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
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讨论、归纳。
(三)合作品味,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合作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优秀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追踪美点,把握主旨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 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无人搅扰,十分宁静; “星星落满天空”,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 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 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 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3 星星变奏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时代哺育诗人的才 情,诗人吟唱时代的旋律。 诗歌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和突 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河 的诗作《星星变奏曲》,去 体悟朦胧诗独特的审美特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歌 主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把握结构,体会感情
本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 意,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诗中的“星星”是茫茫黑夜中闪现 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 执著追求的理想。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对光明的渴求。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 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 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 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 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追踪美点,把握主旨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 明的过程中,在 周围都是黑暗的 时候,只能燃烧 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 燃烧代表了牺牲。
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星星变奏曲》学案 新人教版
明确:“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明确: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不需要……谁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明确:这首诗歌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诗人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
3* 星星变奏曲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教学设想1.从朦胧诗的特点入手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
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某某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属于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故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星星变奏曲》,寄托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同整个民族和国家一样,每个个体的命运、情感和人格也刚刚从一场浩劫中复苏,带着痛苦的记忆,憧憬光明和美好,诗意丰富而不确定,《星星变奏曲》就是这样一首新诗。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僵硬(jiāng )颤抖(chàn)颤栗(zhàn)角落(jiáo)角色(jué)落魄(luò)落下(là)落枕(lào)大大落落(luō)凝望:注目远望;注视,凝视;期望,盼望寂寞:冷亲孤单;清寂;静寂无声栖息①止息;歇宿:一群归鸦,栖息在林间。
语文八上人教版电子课本
语文八上人教版电子课本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雨的倾诉
第二单元
写作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去世一百周年的.演讲
7、傅雷家书两则
8、并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阅读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自学、文学创作、口语交际青春诗歌散文
第四单元
写作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理应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丢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阅读
17、赵得贤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握
20、香菱学诗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金钱,共同直面的话题第六单元
写作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编者按
附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
(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二)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
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
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五、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