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合集下载

15-古人的业余学习

15-古人的业余学习

内容赏读:
作者对我国历史有精深的研究和广博的知识。他历举我 国古人在业余发愤学习的事例,从后汉的桓荣、儿宽,一直谈 到三国的阚泽,无一不使人深受感染。作者随手沾来,信手写 去,运用自如,丝毫没有给人材料堆砌、现象罗列之感。吴晗 的杂文通俗易懂,语言简练明快,它重叙述而不重词采。我们 读他的杂文,犹如听一位知识丰富的历史学家讲那娓娓动听的 故事,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这是大家喜欢他的杂文的重要原 因。
《吴晗全集》
吴晗聪慧勤奋,他在清华求学期间便写下了 《胡惟庸党案考》、《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 迁》、《明代之农民》等一批相当有见地、 在 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的文章。1934年吴晗毕留校 任教,开设明史和明代社会等课业目,影响直 追陈寅恪、张荫麟这些史学大家。吴晗年轻时 的一个重要史学成绩是关于“建州史”的研究。 建州乃女真族先祖之地,努尔哈赤入关并建清 王朝后,竭力否认建州曾在明朝管辖之内,并
《读史札记》、《吴晗历史论著选集》、《胡惟庸党 案考》、《明成祖生母考》、《胡应麟年谱》、《江 苏藏书家小史》、《十六世纪前期之中国与南洋》、 《由僧钵到皇权》、《明太祖》、《明史简述》、 《朝鲜〈李朝实录〉中之中国史料》、《江浙藏书家 史略》
《三家村札记》、《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 《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 等
古人的业余学习
吴晗
人物介绍: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 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 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 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 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 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 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 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 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 反昭雪。

历史老师推荐给初中生读的历史书目

历史老师推荐给初中生读的历史书目
10.《一口气读完XX史》
1发行日期
单价
年费
6-96
快乐科学(快乐历史地理)
月刊
当月01日
10.0
120.0
74-37
看天下
旬刊
每月08、18、28日
10.0
350.0
1-180
环球时报
一周六报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0.9
262.8
2-203
人物
月刊
当月08日
10.0
120.0
2-511
环球
半月刊
每月01、16日
8.0
192.0
2-512
瞭望新闻周刊
周刊
6.0
312.0
46-118
南方人物周刊
周刊
10.0
450.0
历史老师给初中生推荐的历史书
1.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2.林汉达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3.中国文物报主编《文物三字经》
4.《中国小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5.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
6.林汉达曹余章著《上下五千年》
7.《一百个人的十年》
8.《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9.《图说天下》

走近吴晗

走近吴晗

走近吴晗学术出版中心李红或许真的有一种机缘,是人无法回避的。

知道吴晗先生,应该是在中学时的课本里面,记得课文的题目是《谈骨气》。

年轻的乡村老师在课堂上用质朴的乡音朗读这篇文章,从中,我知道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知道了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

当时脑海中久久为这样的人格而感动,小小的心灵里面,不停地想,是怎样的人,写出这样的文章?只是,那时候,我不曾有机会多一点点了解吴晗先生。

再次知道吴晗先生,是在大学的课堂,白发的教授讲起“三家村冤案”,那是一场浩劫的开始,十几岁的我,对政治还没有些许的感觉,从图书馆查阅的相关文字,让心中充满了新的疑惑,人,为什么能把灵魂扭曲到变形?对于吴晗先生,只是把他当作了众多悲剧人物中的一个。

我不曾再试图多了解一些。

大学毕业以后,做了十几年的编辑。

偶尔也会浏览到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书店里,图书博览会上,屡屡看到,自己不禁羡慕起那些编辑,何时自己也能有机会接触那样的大家?终于,冥冥中的机缘,让自己在2005年也有幸接触到这样的大家,有幸编辑这样的大家的作品。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还没到上班时间,自己正在网上浏览新出版的一本《吴晗画传》。

忽然领导通知说:准备一下,我们下午去谈一部稿子。

什么稿子?我很好奇。

自己是文字编辑,稿子还没有交到出版社,就让文字编辑介入,自然是稿子已经很有把握,而且也很重要。

吴晗全集。

啊?真的?过去的种种,一下子涌现进自己的脑海。

或者,这就是机缘?就这样,带着几近敬畏的心绪,我终于有机会阅读吴晗先生的作品,有机会走近吴晗。

他是年轻的史学家很多人说,有年轻的作家,没有年轻的史学家。

的确这样,我们往往聆听着白发苍苍的教授,讲历史的中国,不要说远古的黄帝尧舜,也不必说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就是汉唐的长安,明清的北京,也要老先生娓娓道来。

仿佛那样才是浸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

但是吴晗先生是一个例外。

他是早早出名的历史学家。

一部《西汉社会经济》,不仅使他得到胡适的赏识,更使他从此走上了历史研究的路。

19660521《前线》资本主义复辟的工具

19660521《前线》资本主义复辟的工具

1966.05.21《前线》资本主义复辟的工具《前线》——资本主义复辟的工具——撕开“三家村”反党集团黑幕的一角(1966年5月21日)刘成杰“三家村”的出现,“三家村”的长期存在,绝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

“三家村”反党集团,有一个妄想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复辟的大阴谋。

《前线》杂志就是他们为资本主义复辟作舆论准备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九六一年六月至一九六五年四月,我曾在《前线》编辑部工作过一个时期,对于邓拓等人的一部分活动和言论,有些了解。

这里把它揭露出来,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把“三家村”这个大黑帮的重重黑幕扯开。

《前线》杂志——为资本主义复辟作舆论准备的《杂家旬刊》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六日,邓拓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欢迎“杂家”》一文。

在这篇向党发出的挑战书中,邓拓代表着“三家村”反党集团,声嘶力竭地喊出了在他们心中憋闷了很久的声音:“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应该“承认所谓‘杂家’的广博知识对于各种领导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着重点是作者加的,下同)什么是“杂家”?所谓“杂家”,就是那些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分子、地主阶级分子及这些阶级的知识分子,就是一撮政治面目不清的人物,就是地主资产阶级“学者”之流的反动人物。

这篇不超过千字的挑战书,也就是“三家村”的“杂家”们改造《前线》杂志的总纲领。

原来,为了给资本主义复辟作好舆论准备,邓拓一伙还准备办一个《杂家旬刊》,并且细致地考虑过每个细节。

也许因为这样做起来太露骨了吧,《杂家旬刊》没敢办起来。

可是,邓拓把“杂家”的灵魂塞进了《前线》!请听一听他的自供:“我曾经有一个兴头:办一个杂志,办个《杂家旬刊》,十天出一期,八个页面,半张报纸。

每篇文章不超过千字。

内容是,什么都讲,一字不空。

要政治,整个的都是政治眼光贯串着,但是要生动。

”这番话,是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前线》编辑部纪念创刊三周年的会上讲的。

会后,人们还没有走散,有人急切地向他询问《杂家旬刊》的具体打算。

一年级读的历史书

一年级读的历史书

一年级读的历史书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推荐:
1. 《中国历史小故事》:这本书以简短的故事形式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2. 《世界历史小故事》:这本书以同样的方式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3. 《古代文明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文明,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初步的了解。

4. 《历史人物传记》: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爱因斯坦等,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5. 《历史地图集》:这本书通过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开学第一课——认识我们的历史课程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应该利用学生刚入学,比较兴奋这一点,讲一讲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历史等方面内容。

以下是本人的教学思路。

一、W—What?什么是历史 ? what is history?★历史指1、过去发生的事物。

2、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

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今天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937年9月2日“奥运之父”顾拜旦病逝于日内瓦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中央电视台建立之初称北京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

当时的演播室是由一个5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临时改装的。

试播当天播出的黑白电视节目有先进生产者的讲话、新闻纪录片、科教影片、诗朗诵和舞蹈等。

中央电视台试播4个月后,于9月2日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时。

这时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半径只有25公里,全北京市只有30多台电视接收机。

★历史上的今天1900年9月3日八国联军四出伐剿捕杀京郊义和团员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向盟国投降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92年9月3日大陆记者首次正式组团赴台湾采访1996年9月3日日本一些右翼组织要求修改教科书★我们身边的历史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凤阳、桐城、黟县、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凤阳小岗村;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和县猿人;黟县西递村牌坊咱们省的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管仲、胡雪岩、朱熹、詹天佑、李克农、邓稼先、胡适衣:古代读书人-民国时期学生装-60年代学生照—铁四句中学升旗仪式照片食:光饼、油条、包子与历史人物的故事行:自行车演变过程移动通信工具:BB机-手机沟通方式:写信-QQ留言★W—What?什么是历史 ? what is history?历史指1、过去发生的事物2、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二、W──why?为什么要学习历史?(why should we learn history)?n1.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社会发展规律n人类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n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是第一生产力n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依存n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n……★追寻历史未解之谜★作为一个中国人你需要了解历史n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n中国现代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n日本国内修宪为什么国际社会紧张n中国梦对个人和世界的影响n……2.个人成长的需要n一个人如果不懂出生前的历史,就永远是个孩子n中考、高考都要考★毛泽东开国领袖毛泽东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不仅是军事家、思想家,还是文学家、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

吴晗谈骨气

吴晗谈骨气

谈骨气吴晗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4)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6)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7)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8)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9)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漫忆金灿然同志 忆王尽美同志

漫忆金灿然同志 忆王尽美同志

《漫忆金灿然同志忆王尽美同志》摘要:他常说,我们整理出版古籍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理国故”,更不能“嗜古成癖”,”谁曾想到,以一片赤诚、满腔热情“好社会主义之事”的吴晗同志,因为倡导和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竟成为他的一大“罪状”,于是,按照“四人帮”的株连法,与吴晗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金灿然,他还能逃脱“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名吗早就想为金灿然同志写点纪念文字,可是每一提笔,就仿佛有件什么东西压在心头,笔也似乎变得沉重起来,结果终于没有写成。

今年春末的某一天,偶然遇见了出版界的一位老同志,随便谈起标点本的二十四史已经全部出版,又说到《中国历史小丛书》的恢复名誉和继续出版的事,以及人们对吴晗同志的怀念。

这位同志深有感慨地说,金灿然同志生前为这些事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我们应该纪念他对人民出版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如果说要“树碑立传”的话,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应该为他树碑、为他立传。

他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当然,我并不想也不需要给金灿然同志写传记,而这也并不是死者所希望的事情。

我只是作为共事者,写一点寄托哀思的怀念文字。

从一九五八年初他来主持中华书局的工作,直到一九七二年12月12日含恨而殁的十四年中,我有整整八年的时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有六年的时间和他一起受难。

我不敢说很了解他,但共同工作、朝夕相处了十四年之久,毕竟也不能说是生疏。

对于他的过去,我知道得很少,只知道他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还没有毕业,就投入抗日战争的行列,后来到了延安,先后在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和工作,并和其他几位同志共同协助范老编写《中国通史简编》,并担任全书的校对工作。

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晋绥地区作过党的宣传工作。

全国解放以后,工作岗位虽经几次变动,但始终没有脱离编辑出版工作。

可以说,在他三十五年的革命经历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和生命是献给了人民出版事业,而在从事出版工作的二十余年中间,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从事中国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忆吴晗

忆吴晗

忆吴晗作者:黄裳来源:《读书》2008年第03期《吴晗全集》将要出版了。

从编者常君实先生来信中得知这个可喜的消息十分高兴。

同时又听到一个不免“荒唐”的建议,要我为《吴晗全集》作序,理由是和吴晗相熟、适合写序的人,已经没有了。

因此才想到了我。

读罢黯然。

吴晗长我十岁,他是前辈,彼此论交在师友之间,也比较托熟。

他惨死于十年动乱中,至今已有三十九年,明年又逢他的百岁诞辰,《吴晗全集》出版将是一种最好的纪念。

回想前尘,历历如昨,写几句话,为故友纪念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不管是否僭越,就这样下笔了。

我开始注意吴晗,是在《清华学报》上读了他的明史论文之后。

一股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全然不同于习见的学院式论文。

面目一新,十分喜欢。

听说论文的发表是得到朱自清的支持,才打破了大学学报悠久的规范。

后来几度路过昆明,知道他在云南大学教书,几次想前往晋谒,匆匆未果。

等到一九四五年,我成为一名记者,在《文汇报》编报,才又想与他联系。

当时昆明以“西南联大”为基地的“民主堡垒”已经转移到北平,而吴晗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得到他的热情支持,在报纸版面上出现了他以“旧史新谈”为题的一系列杂文,而以文字矜贵著称的张奚若,在吴晗学生静远的努力下,也在报纸上发表了辛亥革命回忆录。

当时我们都在《文汇报》和《周报》上发表文章,声应气求,成为一条战线上的战友。

不久我又改编副刊“浮世绘”,辟了一个专栏“旧戏新谈”,取笔名“旧史”,显然是从吴晗的文章而来。

连载获得北平朋友们的注意、欣赏,后来出版成书,我请吴晗为之撰序,此序叙述彼此相识相知的过程颇详,情感溢露,令我不忘。

至此时彼此还不曾谋面。

通信时为避开检查,多由吴晗夫人袁震出面,多述及北平文化界思想斗争情况,直至《文汇报》被封,他是支持报纸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一九四八年九月,吴晗飞来上海,本拟转道香港,会合“民盟”领导人,去解放区。

抵沪后始知国民党官方宣布飞港机票出售种种严厉限制,走不成了。

只好在王艮仲宅暂住。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1929年9月初,沈从文开始正式任吴淞中国公学讲师,开设的课目有《新文学研究》、《小说习作》和《中国小说史》。

小说家沈从文从此登上大学讲坛,他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是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的推荐和提携。

那时,小说家在大学谋一教职,并不像当今作家到高校当教授那样普遍。

还是这个9月。

沈从文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所备资料足供一节课使用。

从法租界的住所去学校时,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而此次讲课的报酬,却只有六块钱!多年以后,沈从文回忆他第一次上课时的情形:“第一堂就约有一点半钟不开口,上下互相在沉默中受窘。

在勉强中说了约廿分钟空话,要同学不要做抄来抄去的‘八股论文’,旧的考博学鸿辞,学王褒《圣主得贤臣论赋》无用,《汉高祖斩丁公论》也无用。

新的什么用处也不多,求不做文抄公,第一学叙事。

末尾还是学叙事,才能谈写作……感谢这些对我充满宽容的同学,居然不把我轰下讲台!”沈从文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授课,非常紧张,一看到台下众多学生好奇的眼神,以至于准备好的课无从讲起。

大脑中一片空白。

沈从文的紧张无形中传播开去,一些学生也莫名地替沈从文紧张起来。

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外国语文学系刚上大二的女生来旁听,名叫张兆和。

见沈从文如此狼狈,她竟不敢抬头再看这位年轻的老师。

人生永远无法预料,沈从文就这样开始了教书生涯。

教师也无法预料会遇到怎样的学生。

沈从文在他执教的第一堂课上,他无法预料,在这个远离上海繁华市区的学校里,他会爱上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他更无法预料,在这个大学里,他会遇到后来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他只能感慨: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公学的老师沈从文有一个才华不凡的学生吴晗生活中始终有一些巧合,耐人寻味。

中国公学时期的张兆和,出身世家。

合肥张家声名显赫,后张家移居苏州。

张家四姐妹是大家闺秀,才华、容貌出众。

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经常拿第一。

张允和后来回忆说:“很多人追求我们三妹,沈从文情书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

中国历史小丛书读后感200字

中国历史小丛书读后感200字

中国历史小丛书读后感200字
《中国历史小丛书》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如:晏子相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

今年寒假,我再一次翻阅了《中国历史故事》。

每一次读来,都仿佛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历史画卷,收获很大。

这本书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他们的故事也鼓舞和激励着我从此要发奋学习,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万绳楠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色

万绳楠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色

万绳楠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色作者:庄华峰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06期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万绳楠;学术成就;治学特色摘要:万绳楠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50余载,学术创获颇丰,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他在曹魏政治派别、南朝田庄制度、东晋黄白籍、魏晋南北朝民族问题、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开发、两晋玄学思想、北朝的弥勒信仰等重大问题上均有独到的见解,所倡导并践行的阶级分析法、文史互证法、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调查研究法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等治学方法,独树一帜,形成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与学习。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3)06-0022-10Mr. Wan Shengna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ZHUANG Huafeng (School of Histor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Key words: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Wan Shengnan;academic achievements;academic characteristicsAbstract:Mr. Wan Shengnan had been engag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for more than 50 years,and made many academic achievements,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He was a famous scholar with considerable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He had unique insights into major issues such as political factions of Cao Wei,the grange system in the Southern dynasty,the yellow and white registers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the ethnic issues of Wei,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dur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of the Wei Jin Dynasty,the metaphysical thought of the two Jin Dynasties,and the Maitreya faith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The methods he advocated and practiced,such as the class analysis method,the method of intertextual and historical evidence,the method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ings,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and the method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were unique and had formed distinctive features that deserved our careful summary and study.——————————————————————————————————————————2023年11月是我國著名历史学家万绳楠先生诞辰100周年,回忆跟随先生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有幸忝列门墙至今已有36个年头,翻阅案头珍藏先生的几部经典著作,顿时百感交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谈骨气》教案设计浙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谈骨气》教案设计浙教版

谈骨气教学目的: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运用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吴晗(1909~1969年),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县苦竹塘村人。

中国历史学家,教授、现代作家。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

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他主持了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以及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

随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

吴晗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亲自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主要作品有:传记《朱元璋传》,新编历史剧剧本《海瑞罢官》,杂文集《三家村札记》(合作),《吴晗文集》(4卷)等。

《谈骨气》发表于1961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上。

当时,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

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也就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暂时困难。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想到了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

【2018-2019】吴晗的,谈骨气-范文模板 (7页)

【2018-2019】吴晗的,谈骨气-范文模板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吴晗的,谈骨气篇一:吴晗谈骨气谈骨气吴晗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3)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4)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6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7)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从《中国历史小丛书》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从《中国历史小丛书》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从《中国历史小丛书》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新一轮校本课程编写将提上日程。

《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编纂出版,是新中国建立后新的历史观普及历史知识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小丛书”的选题到内容的编写,从“小丛书”的作者阵容到书籍的装帧形式,均具有特色。

小丛书将传播历史知识、普及历史教育作为出发点,将宣传新的历史观、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作为目的,这些对今天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历史小丛书》;吴晗;高中历史;校本课程2020年浙江将推广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一轮的校本课程编写也将提上日程。

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应该立足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指向,是对高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学有益的补充。

《中国历史小丛书》作为一套课外历史通俗读物,曾在传播历史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术化和通俗化有机结合”的编写形式也使小丛书获得了巨大成功。

将这些成功之处迁移运用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编写中将大有裨益。

一、《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编写特点1958年,作为著名历史学家和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在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师大会上建议为青少年编写一套课外历史通俗读物,并亲自担任小丛书的主编。

1959年,中华书局共出版了第一批共36种小丛书,1965年,这套丛书共出版了147种。

1983年,中华书局将小丛书的古代史部分分为“古代著名战役”“五岳史话”“中国历史的童年”“古代名将传”“古代经济专题史话”等15个专题,编印合订本,到1996年,小丛书合订本出版了18集,共24册。

《中国历史小丛书》的编写方针是“史实准确、文字通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下面就小丛书的特点进行一下分析归纳。

第一,内容广泛、突出重点是小丛书的一个主要特点。

选题范围涉猎极广,包括史前文化、古代经济生活与制度、传统文化专题、著名战役和将领、农民起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旅行家、古代帝王、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

为了一部历史教科书型的中国藏书史——《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代序

为了一部历史教科书型的中国藏书史——《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代序

作者: 徐雁
出版物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5-123页
摘要:在历史中国,中国藏书的发展史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烙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几乎无不影响于中国历史藏书的兴衰隆诎;而自然经济的历史变迁、文化学术的时代盛衰也无不同中国历史藏书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中国历史藏书有助于人们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学者对中国文化史的完整认识.正如现代史学家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09-1969)在1933年《江苏藏书家史略》的'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学者苟能探源溯流、钩微掘隐,勒藏家故实为一书,则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长、学术之升沉、社会生活之变动、地方经济之盈亏,固不难一一如示诸掌也.'。

2021诌议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范文2

2021诌议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范文2

2021诌议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范文 摘要:史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学科。

史学工作者的正确认识及自我调整、重视历史课程的设置及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加强旅游业的发展及导游的管理是发挥历史学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学; 社会功能; 发挥; 史学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学习史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认识以及研究。

更重要的是要将史学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 使民众懂史、用史;吸取其精华, 指导人生。

如何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呢?笔者通过学习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史学工作者的正确认识及自我调整 (一)转变观念, 处理好学术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史学工作者是历史研究的主体。

多数史学家一直追求课题的“纯学术”,认为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学术, 可以称得上学术成果。

诚然, 史学工作者在某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堪称此方面的专家, 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正因为他们的研究太“专”, 广大民众读起来很费力, 使其研究成果仅限流传于同行, 难以大范围的传播, 就越来越脱离民众。

历史学的生命力源泉在于它能提供社会需要的研究成果, 若是它不能为社会所服务, 仅固守其学术价值, 那它就会因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被抛弃。

史学着作和论文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失去了众多的读者, 造成史学的社会功能不能够更好的发挥。

就需要史学工作者改变观念。

在走出“纯学术”的同时, 史学工作者还要注意不能够摒弃历史着作或论文的真实性。

如果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历史, 增加趣味性而篡改历史事实, 历史学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部通俗的历史读物,如果真是生动而准确地揭示出了历史真相, 就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也能体现一定的社会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 历史着述的学术价值是历史学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前提和保证。

这就要求史学工作者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 要将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统一起来, 有效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二)改进表现形式, 促进历史知识传播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它的社会效益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提高人们的认识来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晗与《中国历史小丛书》
吴晗,著名的明史专家。从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一跃而为任职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长。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虽然当了高官,但不变的是学术良知。毛泽东几度批评他的《朱元璋传》贬低农民战争领袖,明确要他把朱元璋的晚年“写得好点”。他诚惶诚恐努力修改,始终不能使毛泽东满意。这不是不听从毛泽东的教导,而是一位史学家坚持从史实出发的道德底线使他没有屈从政治需要、随意篡改历史。一名严谨的学者成为高官,这本身就是历史的误会。
在吴晗和“小丛书”的推动下,一本本深入浅出、有声有色的雄文华章联翩而出,出版社也纷纷推出通俗读物。最受欢迎的是语言学家林汉达撰写的“春秋战国故事新编系列”。这部
20世纪初新史学揭橥,是史学思想的大变革。梁启超在抨击旧史学的同时,提出历史要让国民知道他们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倡导史学的内容要从帝王政治为中心转向国民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史学的视线与读者的群落从上层转移到下层,这对中国传统的旧史学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因此有“史界革命”之誉。
这一创举在学术界得到热烈反响,吕思勉率先推出白话史学《中国简史》,顾颉刚评论这是“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一时间,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衡哲的《西洋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等,都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得到读者的好评。在通俗史学中,佳作甚多,规模最大的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写得最为生动有趣的当数陈穉常的《中国上古史演义》。然而这一通俗史学尚未充分展开,就因民族革命战争无暇顾及而自然搁浅。
在20世纪60年代初,说起吴晗,几乎立刻令人与《中国历史小丛书》联系在的头衔,而是因为亲自操办为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实事。
这套“小丛书”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末,论时间是介于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与21世纪初传媒史学之间。由此兴起的史学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学的遗风,下启当代讲史人的智慧,承前启后,在现代史学发展中留下光辉的一页。尤其是“小丛书”融汇大众性、趣味性与学术性于一体,使人们在轻松阅读中得到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深入思考,对读者具有永远的魅力。它对历史题材的选择、编辑方针的拟定,都足以对当今的史学时尚补正纠偏。回顾这一历程,不能不追思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先行者的足迹。
吴晗不仅著文提倡,向史学界游说,还亲自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套丛书从1958年开始累计出版近300种,印数多达1000多万册。与此相应问世的,还有陈翰笙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这两套大型通俗历史读物都设有专门的助编机构,聘请著名的历史学家执笔,开创了大专家写小著作的新风气。每本书二三万字不等,题材多样,短小精致,通俗简练,每册至少发行10多万册。当人们津津乐道今日流行“口袋书”时,殊不知,这可追溯到50年前这两套小丛书。它们所具有的多样性、通俗性和权威性,是当今很多时尚读物无法比拟的。
真正使史学走向通俗化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由吴晗领衔的动员各路专家撰写“小丛书”的大动作。新中国建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著述,恢复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就了新中国史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阶级斗争史,强烈的政治性和观念性冲淡了史学的平民色彩。写作的程式化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使历史读物成为枯燥无味的政治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吴晗以史学界权威和北京市副市长的身份,发出呼吁:“为了我们的干部、工人、农民、士兵,也为了我们的孩子,我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来写一点通俗文章、通俗读物,把知识普及给人民。”并强调这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