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程5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5.中国的自然资源 (共108张ppt)
发电、 取暖、 资源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国土 矿产 耕地面 河流年 森林面
资源 资源 积
径流量 积
总量居世 界的位次
3
3
4
6
5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1/3 3/5 1/4 1/4 1/8
值的比值
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1)自然资源总量大。 (2)资源类型齐全。 (3)人均量较少。 (4)开发利用水平不高
③生活用水也注意尽量节约,减少浪费。
问题探究:
1.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2.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的人均水 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长江调水?
中国地理 之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 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特征:
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所利用.
3、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
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性质)
4.存在问题:
目前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1)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
世界之首。(滥砍滥伐) (2)土地荒漠化,每年1000多平方千米
(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 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不合理灌溉) (3)我国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4)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区日益减少
5.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耕地主要分布在_东__部__季__风__区__(地理位置)的_湿__润__、__半__湿_(润干
湿地区)的平__原__、__盆__地__和__低__缓__丘(地陵形地类区型).北方以_旱__地___为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中国区域地理经典课件第五章 中国近海
我国主要的大岛屿 台湾省台湾岛,35774.6平方千米; 海南省海南岛,33907平方千米; 上海市崇明岛,1110.6平方千米; 浙江省舟山岛,476.2平方千米; 广东省东海岛,289.5平方千米; 福建省海坛岛,274.3平方千米; 福建省东山岛,217.8平方千米; 浙江省玉环岛,174.3平方千米; 香港大屿山, 141.6平方千米; 福建省金门岛,137.9平方千米.
(一)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 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 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在100~170 m,大陆架宽度为240~ 650 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 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 km,转折点 水深150~200 m。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 千米。
第四节
岛屿
中国近海中,属于我国的岛屿有6536个,约占全世
界岛屿总数的十分之一。岛屿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约
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我国的岛屿大约十分之九集 中在浙江、 福建、广东、海南四省沿海,其中浙江省 的岛屿数目占全国第一。除台湾、海南这两个大岛和香 港、澳门及其所属岛屿,其它众多岛屿的总面积为
(4)东方之珠:香 港 岛
香港岛,简称为港岛,是香港三块地方中唯一离开大陆 的岛。港岛上有很多小山,高度都在300--400米,最高峰 是太平山,海拨554米。 港岛的北面有好几条繁华大街,如皇后大道、德辅道、 干诺道等。由于土地少,又多山丘,所以这些街道都是经 过劈山和填海建成的;港岛的南部有著名的深水湾、浅水 湾,这里是香港的主要旅游区和高级住宅区;港岛中部是 香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香港政府机关所在地,到处都是 豪华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节)
B、中国土地资源
五、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依据各地区的自 然条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 ①南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 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 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 业,大于25°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
D、中国海洋资源
3、海洋矿产资源
滨海沙矿
石油、天然气 煤、硫、磷
锰结核、海 底热液矿床
拖网获取 锰结核矿
大洋锰结核
海上石油开采
已开采海域:渤海、东海、南海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矿石,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 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 等。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 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 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锰结核广泛地分布于世界海洋2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 海底锰 结核开采层,而以生成于4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锰结 核总储量估计在30000亿吨以上。其中以北太平洋分布面积最广, 储量占一半以上,约为17000亿吨。锰结核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 面积上就有100多公斤。锰结核中50%以上是氧化铁和氧化锰,还含 有镍、铜、钴、钼、钛等20多种元素。仅就太平洋底的储量而论, 这种锰结核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98亿吨, 其金属资源相当于陆地上总储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如果按照目 前世界金属消耗水平计算,铜可供应600年,镍可供应15000年,锰 可供应24000年,钴可满足人类130000年的需要,这是一笔多么巨 大的财富啊!而且这种结核增长很快,每年以1000万吨的速度在不 断堆积,因此,锰结核将成为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的"自生矿物"。
5.中国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读图:在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 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国地形图上, 依次指出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三峡的位置;在长江 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 湖口所在的省份,以及长江支流氓江、嘉陵江、乌 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长江流域水系图
②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长江正源是是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 丹冬西南侧。沱沱河与长江另一源流当曲汇合后至青 海省玉树称通天河。玉树至四川宜宾之间的河段称金 沙江。宜宾以下的河段才称长江。习惯上,人们又把 宜宾至宜昌之间的河段叫做川江(其中奉节至宜昌一 段,又称峡江),把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之间的河 段称为荆江。长江在江苏的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 古称扬子江。现在有些外国书刊中也称长江为扬子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 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 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 作用。
⑤长江航运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 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 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 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 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航线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具有巨大的运输价 值。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 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沿岸有重庆、武汉、南京、 上海等工业中心和众多城市。
③黄河的忧患:
上图是开封市附近的黄河河床示意图。从图上可以 看出,黄河河床比开封市区高出了7米。事实上,黄下游 的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的河段高出10 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中国地理专题五——中国的河流湖泊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汾河、渭河等支流, 水量增加,河水含沙量大增
下游: “地上河”、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
3、母亲河的奉献:
• 冲积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塞外江南” 华北平原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3、母亲河的奉献:
• 水能资源:
青铜峡 龙羊峡 李家峡
项目
水 位
内流河 低
水 量
汛期
流程
注入 (海湖)
小 短 短 内陆湖, 中途消失
代表河流 塔里木河
外流河 高 大 长 长 海洋 长江、黄河
3、外流河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 ① 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形成__汛__期__,冬季为_枯__水__期__。 ② __秦__岭__—__—__淮__河___一线以北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集中在黄河的上游兰州以上河段,原因是位于地势第 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
2、黄河--- 中国的母亲河:
(2)黄河各段特征:
• 上游河段: 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 龙羊峡---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 在宁夏,内蒙古境内:水流平缓、水量有所减少
2、黄河--- 中国的母亲河:
4、黄河的水患:
• “地上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黄土土质疏松
② 夏季多暴雨 ③ 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制度,开矿等
思考:黄河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根治黄河?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
下游水患
河”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
9.湖北省与山西省
? 答:区位,湖北九省通衢,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悠久。山西省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和黄河中
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位,全国最大的产煤地,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自然环境,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众多,无冰期,流域面积广。山西,河流稀少,含沙量大,冰期长。人文环境:湖北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农业占比重大,人口众多,米食为主。山西经济依托煤炭资源,农业比重小,人口众多,一面食为主。
2. 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中国的水热格局有何特点?
答:(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6个温度带(2)降水与干湿地带:①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③降水变率大④4个干湿地带(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气候地带分异
3. 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
5. 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6. 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答:成因: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状况:中国水污染的总体情况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分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农村以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为主要组成的面源污染迅速上升,并且难以控制。
7.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
答:长三角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起镇江,东到海边,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区域内交通方便,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中国地理教程
中国地理教程中国地理教程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教程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位于东亚,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靠太平洋,南濒中国海。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地貌多样,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多山脉和丘陵,这里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寒温带、北温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等。
中国境内还有丰富的水文资源,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河流和大量湖泊。
这些水文资源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支持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资源分布丰富多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稀土资源拥有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国家之一。
中国地理教程还包括中国的地方特色和文化。
中国的地方特色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例如,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历史遗迹吸引着无数游客。
此外,中国的美食、传统手工艺、节日和民俗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地理教程是一个涵盖了中国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综合性教材。
通过学习中国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地方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地理--第5讲中国农业
二、 林业
(1)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2)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温带的苹果(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 亚热带柑桔(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南方各省山区)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云南) 椰子(海南)
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商品率较高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春小麦) 江淮平原 (冬小麦)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水稻) 江汉平原 (冬小麦、 水稻)
增产潜力较大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2
1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3 4 6
8 7
鄱阳湖平原
5
洞庭湖平原
9
珠江三角洲
二、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 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 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 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 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 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通常具有经济
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按其用途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 糖料作物 (甜菜、甘蔗)、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地域分异认识思路图解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驱动力
自然地带
外能 太阳 辐射
内能 岩浆 活动
地带性-
水 纬度地带性
显域性
平
地
外能内能 综合作用
自然 地带 性 水热 组合 规律
带 性
经度地带性
人类作用力?
高度地带性
三 维 地 带 性
非地带性隐域性
地质地貌分异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 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 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 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主导因素原则通常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 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西北干旱区
位置靠近欧亚大陆中心,在中国的第二阶梯上,东 南季风对其影响很小,加之有山脉横亘其上,因而气候 为干旱或半干旱。河流稀少,主要为内流区。相应的植 被为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只在较高山地才有山地森 林和高山草甸存在。土壤一般瘠薄,盐渍化常见。在广 大的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存在,为风沙的重 要来源地。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虽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强 烈,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 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区划对象:中国地表自然界 区划目的:为农、林、牧、水利事业(大农业)服务 区划基本原则:高级区划单位遵循地带性原则,体现为气候-土 壤-生物一致性,低级区划单位遵循非地带性原则,体现为地形和地 表物质的分异 区划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主要采用主导标志和部门叠置方法 区划体系:多级序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灾害地理 2.1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② 台湾岛"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 .6级大地震, 年 月 日凌晨 南投县发生7. 级大地震 日凌晨, 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 震源深度 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 千米左右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死亡2 死亡 329人,伤8 722人,失踪 人,倒塌各种建 人 人 失踪39人 筑9 909栋,严重破坏 575栋,受灾人口 栋 严重破坏7 栋 受灾人口250万,灾 万 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万 财产损失 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亿美元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105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故地震较少. 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46%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中国地理第五章第六章复习提纲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3、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季风区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西北地区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P8活动1、2;P10活动1)一、位置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面积20%;人口40%,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柿;二、生态环境及治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面积占25%;人口占55%,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等。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P8活动1、2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甘肃北部,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中国自然地理 第五章
1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5)水利资源丰富,经济地位显著 ① 水利资源丰富 中国不仅有丰富的河川径流,而且有世 界上最高的山脉和高原,许多大河从这 里发源后奔腾入海,落差又特别大。因 此,中国水力蕴藏量特别丰富,约为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相当于美国的5倍 多,占全世界水力蕴藏总量的1/10左右。
1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4)水系类型多样 一条河流的干支流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水 道系统,这个水道系统便称为水系或河 系。 ① 水系的流向多为自西向东 与雨带延伸的方向相一致,所以我国河 流汛期往往是同一流域同时涨水
1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4)水系类型多样 ② 河流的流量及河网密度自西北向东南逐 渐增加的趋势 河流由偏干地区流向湿润地区 ③ 一些河流切穿了构造山地,比降大,蕴 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 我国水道网形态多样
3 中国河流的水量来源
(3)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 中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冬季长而寒冷, 以降雪为主。冬季积累在河流流域地表 的雪,春季转暖时,逐渐融化补给河流。 这种补给过程是连续的,但因流域内积 雪有限,补给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故具 有一定的时间性。 中国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分布在秦 岭、淮河以北,西北内陆山区以及青藏 高原。
流入太平洋的主要河流
太平洋流域,面积最大,约为544.5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7%。众多的河流分别 注入太平洋西岸的各个边缘海,故又可分成若 干个海的流域。 黑龙江属鄂霍次克海流域; 图们江、绥芬河属日本海流域; 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和淮河等属 黄、渤海流域; 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属东海流域;韩 江、珠江、元江、澜沧江等属南海流域。 此外,台湾岛东部的河流直接注入太平洋。
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环境保护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气象与洪涝灾害
思考: 思考: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 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 水量大.) 水量大.)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实行保险制度, 对策. 对策.
下列四幅图中, 例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例2 2000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与其有关联的另一 年我国北方蝗灾严重 种灾害是 A,寒潮 , B,干旱 , C,雷暴 , D,洪涝 ,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例2 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夏季, 夏季,影响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暴雨洪涝 和 台风 .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 _________和_______.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答出两条措施)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 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地理中图版选修5精品课件第二章 第五节
人口和受灾财产 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 与__________________
及其时空分布等密切相关。 (2)地域特点: 东部省区损失大, 中部省区居中, 西部省区较小。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 较轻, 但引发的资源、 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图表导读 教材 P50 图 2-5-2“1980~2000 年中国自 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域分布”,据图 分析: (1)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域分 布特点是什么? (2)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 但引发 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却最为显著,为什么?
例1 2011 年 1 月中旬,民政部同国土资源 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地震局、保监 会、海洋局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等部门对 2010 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 核定。经核定,1~3 月,西北、华北、黄淮、 江淮 24 个省份发生严重低温冷冻和雪灾; 4月 14 日青海玉树发生 7.1 级强烈地震,人员伤亡 惨重;
复杂,气候异常多变,环境基础脆弱,经常 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旱灾
原因
黄淮海平原、东北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 平原为多发区 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受夏季风的影响,受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涝灾 黄淮海平原为多发 小、雨带进退快慢的 区 影响
3.东部灾害区:该区包括我国地形第二阶梯 以东地区,地势低平,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 下游地区,也是我国平原最集中的区域。以洪 病虫害 等为主的灾害,对城市 涝、干旱、__________ 和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危害。
4.中部灾害区:该区包括我国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第二阶梯的部分,是我国自然环境复杂的 暴雨 地区。以__________ 洪水、地震、滑坡、泥石 流等灾害为主,上述灾害对农业、工业及交通 设施与建筑物等造成危害。 5.西北灾害区:该区包括我国西北的新疆、 甘肃和宁夏北部及内蒙古西部的地区,是我国 的干旱区。
中国区域地理5-2第2课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________有“日光城”之称; 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________地热电站,本区地热 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________板块和乙________板块 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__________、 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课上课下
层级练习〃强能力 04
跟踪训练不放松 放飞梦想任驰骋
基础用图训练(10分钟) 1.读下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填出下列矿产地的名称(按所在省区、矿产类型、矿 产地名称顺序填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铁路的名称:⑥________线,⑦________线。
水,主要在秋季。第(3)题,抓住图中的主要的资源分布状 况即可判断。第(4)题,干旱地区绿洲的分布主要与水源条 件密切相关,依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集中 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第 (5)题,分析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从地形、 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考虑。从城镇图例的分布看,很 容易发现城镇分布与绿洲分布、交通线的分布以及河流的 关系。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 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④解决农牧区能 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地理中国第五集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第五集知识点总结第五集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中国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将对第五集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一、中国的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国家,南方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缺水。
中国的主要水系为长江、黄河和珠江,其中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的森林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中国的森林资源受到了过度开发和砍伐的威胁,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三、中国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稀有物种和特有物种。
中国的南方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和珍稀植物。
但是,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中国的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四、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多项环保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中国还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鼓励资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总结第五集所介绍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本章前言
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区域差异显著, 为了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有效 实施区域管理,根据区域分异和地域分工等理论,结 合历史、自然和经济国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国土进 行区域划分,凝炼各区基本地理特征,找出不同区域 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 区域划分的方案,通常包括区划原则、指标体系和区 划图(含区划级序)3个核心部分,它们既是区域地 理研究的成果表达,也是认识区域地理格局、指导协 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三)自然区划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地理相关法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着眼来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
主导标志法
从自然要素中选取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标志进行自然区划 的方法。
聚类分析法
基于区域基本单元数据库,把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或 区域要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区划方法,是借助于数学分析的区 划方法。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区划与划区图解
• 区 划
地域分异
原则 指标 标志 划区方法 划 区 1 2
区 划 理 论 体 系
3
区域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区划图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一、自然区划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自然综合体的重要特点是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 规律性,它是指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 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通 常表现是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的,这决定了地域分异 具有水热组合的自然地带性。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地域分异认识思路图解
驱动力 地带性显域性 自然地带 水 纬度地带性 平 地 自然 带 经度地带性 性 地带 性 人类作用力? 水热 组合 高度地带性 规律 地质地貌分异
外能 太阳 辐射
外能内能 综合作用
内能 岩浆 活动
三 维 地 带 性
非地带性隐域性
亚热带分为3个 热带分为3个 1986年修改:将高原地带的思想体现 青藏高原热量带分为3个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基本评价
基础雄厚而扎实 理论与内容体系完整
目的明确为农业生产服务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与海域划分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
东部季风区
受大气环流和高原地势格局的制约,形成了高原温度、水分条件 地域组合的不同,呈现从东南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的变化,在自 然景观上表现为:
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的带状更迭
与中国温带相应的自然地带比较,它们在水分状况特点上相似, 而以温度偏低表现出高原自身的特色。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
大的盆地中,多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存在,为风沙的重 要来源地。区内人类活动的影响虽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强 烈,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风沙危害和草原退化 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青藏高原区
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平均高度在4 000 m以上,空气 稀薄、气温低寒,辐射强烈,风力强劲;在高原的腹地, 由区外进入的水汽不多,但由于气温低,在高山之上 有较多的冰川存在。由于生存环境严酷,植物和动物种 类较少,植被主要为高寒荒漠与高寒草原。 高原的东南部,峡谷深切,植被垂直分布,主要是亚
处于欧亚大陆东缘,地势相对低平,土层深厚,季风影响
显著,风向和降水依季节变化,夏季多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
带来丰沛的降水,气候湿润,河网纵横,由南而北随温度差异 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由于人类活动广泛而长期
的深刻影响,天然森林大多不复存在,几乎可垦的土地都被辟
为农田,区内城镇密度大,农村居住点遍布。这里也是全国人 口密度最大,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195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在部门地理区划 工作基础上,由黄秉维主持编制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区划对象:中国地表自然界 区划目的:为农、林、牧、水利事业(大农业)服务 区划基本原则:高级区划单位遵循地带性原则,体现为气候-土 壤-生物一致性,低级区划单位遵循非地带性原则,体现为地形和地 表物质的分异
1963 1980
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区划方法 论,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经 典方法论的标志 突出景观地带 建立了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与行政 县域相衔接的区划方法论 提出由土地类型向上组合自然小 区的研究方向 为农业服务 为中国自然地理教学服务 明确提出区划的目的是为生态环 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遥感分析法
基于区域遥感图像,把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进行解译 和分区、分类的区划方法。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途径
ab c def
由宏观到微观的区域划分 由微观到宏观的区域合并
1 4 2 3 I II III
自上而下划分与自下而上合并
2
4 1 3
东部区 西部区
应用性原则
也称服务性原则或目的性原则,指自然区划应有明确的应用方 向,或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人类有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
应用性原则有丰富的内涵,因自然区划服务的方向不同或区划 的目的不一样,区划采取的原则、方法、指标以及区域体系就有所 区别,区划结果也不相同。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区域共轭性原则
强调每个具体的区划单元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元,不能 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元。这一原则决定了区 划单元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某一区划单元的分离部分。 应把“区划区域”与“类型区域”加以区分,即区划区域是个 性的,类型区域却可在空间上重复出现。
自上而下的划分 自下而上的合并
区域案例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二、自然区划的历史演进
“九州”区划——公元前5世纪《禹贡》 ——世界最早的区划
中国最早的区划是战国时《尚书· 禹贡》中划分的九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矿物等。 《禹贡》一开头就说“禹别九州,随山睿川,任土作贡”,是 说 夏禹在治水过程中,将全国的土地划分为九州,再根据九州土壤
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 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 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 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主导因素原则通常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 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自然区划 自然综合体 农业区划 中 国 境 内 行 政 区 划 区 划 视 角 经济综合体 城镇区划 经济区划 地理综合体 地理分区 区 域 划 分 历史沿革
理论基础
主要方案
区划应用
相关问题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划 第三节 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 第四节 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第五节 中国经济区划 第六节 中国地理分区
高山森林与高山草甸。区内人口稀少或为无人区,人类活
动的较大影响局限于部分河谷地区。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二)中国海域划分
暖温带海区
包括北部的黄、渤海,鱼类组成区系属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 是小黄鱼的主要产区。
亚热带海区
包括东海西部、东北部和南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组成区系属 印度-西太平洋区中日亚区,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区。
农业区划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城镇区划 (urban regionalization)
经济区划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地理区划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逻辑框架
按季风影响分为东西2大区,7个基本区, 23个副区
3大自然区,6个温度带,18个自然地区和 亚地区,28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90个自 然省
黄秉维
1959
任美锷 杨纫章
侯学煜 全国农业自然区 划委员会
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
6带1区,29个自然区 3大区域,13个温度带,37个区
1961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关键词
区域分异理论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ory) 三维地带性 (three dimension zonality )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
综合自然区划 (integrated physical regionalization)
区划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主要采用主导标志和部门叠臵方法
区划体系:多级序
中国地理教程 第五章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区划图
《中国综合自 然区划》将全国 分为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蒙新高原区、青 藏高原区),6 个热量带(赤道 带、热带、亚热 带、暖温带、温 带、寒温带), 18个自然地区和 亚 地 区 , 28 个 自然地带和亚地 带 , 90 个 自 然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