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关系教案2

合集下载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

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

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

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

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学生进行猜测)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评析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

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确定与 不确定2

确定与 不确定2

2、十五的月亮就象一个弯弯的细钩;
3、买彩票中大奖;
4、如果不保护自然环境,我们的后代将无 法在地球上生存;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 6、 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7、如果a、b是有理数,则a+b=b+a; 8、在一个没有白球的袋中摸球,摸的是 白球;
你一定答的很精彩!
不可能事件: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 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不确定事件(又称随机事件):无法预先 确定在一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不可能事件 事件 (无需实验)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相信你能行!
下面哪些事件是确定事件?哪些事件是不 确定事件?是确定事件的请说出是必然 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明天会刮风 ;
1、现有三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投掷这 三个骰子,请设计一个确定事件和不确
定事件。
2、设计一个转盘,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 指针 指到某一种颜色机会的大小。
请说出下列词语反映的事件是确定事 件还是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是必然 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竹篮打水
3、白发三千丈
2、日行千里
4、大海捞针
试试看!
现有一个布袋,里面放着一个红球, 三个白球,五个黑球,请设计一个 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机会的大小
确定事件
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100%
0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10.4.1 确定与不确定
哈密市四中 赵丽娟
你能摸到黄球吗?
游戏规则:三个纸盒中各装有十个 小球,参加游戏者分为三组,每组 五人,每轮各上来一人,在指定的 纸盒中摸出一个小球,摸到黄球就 是赢者,赢者站在所摸纸盒的一侧, 输者回座位。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教案 (2)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教案 (2)

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实验,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2.获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渐趋于稳定”的认识;3.体会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的确定性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2.经历对不确定事件确定性内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情感态度目标:1.经历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的课程,提高数学交流的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2.经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并在解决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大量实验,体会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增大,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现逐渐稳定的趋势,可以由此来预测机会的大小.教学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教学关键点:动手实验和观察数据来发现不确定现象的发生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抓住重复实验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就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展开讨论与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即发生的可能性为100%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即发生的可能性为0%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二、做一做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纸片,上面印有不同的图案,把每张纸片都对折,剪成大小一样的两张.将这六张小纸片有图案的一面朝下,然后混合,让你的同伴随机抽出两张小纸片.你认为抽出的那两张小纸片正好能成功拼成原图的机会大吗?猜一猜,大概平均几次里会有一次成功呢?体会随机事件的可能性三、拓展延伸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游戏中获得的数据,他已经将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并绘制了折线图.观察折线统计图,实验次数在少时,如50次时,实验的频率变化比较大,表现出“波澜起伏”,但是到了190次以后实验的成功率变动明显减小,表现为“风平浪静”,差不多都稳定在0.50这条水平线附近. 同学们可能会想如果再做400次这样的实验,肯定又会得到另一张成功率的折线图,但是,不用担心,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成功率的折线图都会表现出“先波澜壮阔后风平浪静”的特点,而且最后差不多稳定在0. 50的水平线的附近.成功率有这样趋于稳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表示这一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即机会.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正面的频率是否比较稳定?1.观察折线统计图,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多,出现正面的频率是否比较稳定,折线稳定在哪个值附近?2.当实验次数超过600次后,出现正面的频率稳定在50%的附近.3.表中给出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在抛硬币实验中的一部分资料,请先将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说说你从这些数据中有什么发现?【答案】从上至下依次填入的是:2048,0.5005,10000,6019,24000,0.4923从这些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出现正面的频率逐渐稳定于50%左右.4.实验2:抛掷两枚硬币,看看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这两个不确定事件的频率是否也会比较稳定.师:在开始实验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硬币未抛出之前,你能否预测每次抛出的结果?假如你已经抛掷了1000次,你能否预测第1001次抛掷的结果?你能预测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和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吗?在实验过程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你能设计一个统计表来记录实验中的数据吗?学生讨论: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同学抛掷硬币,另一个同学记录数据,每人抛10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利用电脑的统计功能,将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汇总,将汇总结果填入下表.利用电脑将上表中的数据制成相应的折线图,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相应的两条折线,观察统计图所反应出来的规律.(1)从这幅中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规律?(2)这与你们实验前预测的结果是否一致?有没有预测正确的同学?请谈谈你预测这个结果的理由好吗?(3)思考:在上面的实验中,如果把硬币换成瓶盖,那么还会逐渐稳定吗?稳定数值还会是50%,25%吗?课堂小结: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抛掷的结果是随机,无法预测的,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隐含的规律逐渐显现,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个数据值,我们可以用平隐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抛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课件 (2)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12
指发报告柜号 每个班一个号
精选PPT课件
填写预约时系统 所给的编号
实验课前需要完 成的部分
实验课后需要完 成的部分
13
精选PPT课件
14
六、物理实验考核与重修
1、成绩评定:平时70%+考试30% 平时:课堂操作50%+实验报告50%
2、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120分钟) 3、考试范围:绪论与所选实验 4、考试时间与地点:由学校教务处通知 5、物理实验不及格只有重修,没有补考 6、不及格者按学期跟下一年级从头重修
8
四、物理实验注意事项
1、物理实验课56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
物理实验(1)28学时在春季学期开课,
物理实验(2)28学时在秋季学期开课。
2、每个学期分两段上课,不允许跨段修课和考试。
3、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做规定个数的实验 ,并提交实验报告。
春季学期选做6个实验+绪论作业),
秋季学期选做7个实验。
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uA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定量 表述,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 其值越小,测量结果质量越高,使用 价值也越高。
精选PPT课件
32
u 绝对标准不确定度 :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 定度。由A类分量 和B类分量合成而得
相对不确定度 Ur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 相对值。
ur
u( y) y
• 算术平均值:指多次测量的平均结果,当 测量次数趋于无穷大时,算术平均值趋于 真值。
精选PPT课件
24
2、误差的分类 _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
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误差的大小和 正负保持不变。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 其特点是确定性,有规律性,可修正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2)》教案

可能性(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定性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试验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数量有关。

教学准备纸盒,红色棋子,蓝色棋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学例2(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我通过观察、知道了课桌上小盒子中色的棋有个,色的棋个。

(2如果请我来摸一个棋,你猜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二、互动新授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

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够描述、分类不确定现象,并总结规律;
3.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
1.各类不确定现象的分类;
2.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白板、彩笔;
3.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出本课重点内容——不确定现象,并进行概念解释。

2.讲解不确定现象的分类,结合实物进行说明。

2. 讲授新课
1.讲解随机事件概念,以及基本概率公式的应用,并进行范例演练
2.播放 PPT,带领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并说出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
3. 巩固练习
1.分组进行竞赛,现场测算问题 A、B、C 三种不确定事件概率大小,并将作答结果展示在班级榜单上。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收集身边的不确定事件,并用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类;
2.针对本次课程进行巩固复习,开展同步练习。

总结
本课时主要教授学生掌握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和概率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控制和运用概率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确定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不确定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标题:不确定性(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的概念,认识到不确定性与概率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确定性的定义和特点2. 概率的基本概念3. 概率计算方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确定性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和特点利用PPT展示不确定性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不确定性与概率的关系。

3. 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讲解概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4. 讲解概率计算方法利用PPT展示概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现象,并尝试用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2. 请学生计算以下事件的概率:(1)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2)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是红桃的概率。

3. 请学生思考:如何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确定性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不确定性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概率计算方法”。

概率计算是理解不确定性的关键,它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讲解概率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不确定性》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来让学生看到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点似乎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主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概率来解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学生们开始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确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表达不够清晰。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可能性的描述方法:学生可能难以将可能性用分数或百分比准确表达,需要反复练习和讲解。
-概率的计算:对于概率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困惑,特别是涉及到复杂情况时的概率计算。
-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在将概率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难以建立模型,需要指导如何将问题简化并运用所学知识。
举例:在描述可能性时,可以设置一个摸球游戏,球袋中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摸到某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并引导他们如何用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在计算概率时,可以给出具体的例子,如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蓝球,计算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5/8,通过具体的数字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设计购物抽奖、彩票中奖等生活场景,指导学生如何建立概率模型并求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存在多种可能性。它是我们理解和预测随机事件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抛硬币决定比赛先后顺序,展示了不确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和描述可能性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抛硬币实验和分数计算来帮助大家理解。

(完整版)不确定性关系

(完整版)不确定性关系

海森伯(1901—1976)
x p h
4
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 的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不但如此,如果知道了质点的加速度, 还可以预言质点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 置和动量,从而描述它的运动轨迹。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坐标 动量
轨迹
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
可用牛顿力学描述
一.光的单缝衍射
一.光的单缝衍射
(1)光子在竖直方向有动量!
二、光子衍射中的不确定度
x挡






o a
yb
x挡






o a
yb
若减小缝宽,位置的不确定范围减小; 但中央亮纹变宽,所以x方向动量的不 确定量变大。
4、海森伯不确定关系
1927年海森伯提出:
x p h
4
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 关系,简称不确定关系。
亨 利 奥 特
艾 伦赫 费尔 斯岑 特
薛定谔来自顿 德康尔普

德 拜
朗 梅 尔

库 德 森 普 朗 克普 朗 克
布 拉 格
居 里 夫 人居 里 夫 人
莱 默 斯
洛 洛仑仑兹 兹

拉 克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夏 菲 尔 特
海 泡 森海 利 伯森

福 勒布
里 渊
波 恩
玻玻 尔尔
朗 之
德 布 罗 意德布罗意
古 耶








需用量子力学描述
有连续可测的运动轨道,可 有概率分布特性,不能 追踪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确定粒子的轨迹

四年级数学上册八不确定现象第2课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现象课件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八不确定现象第2课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现象课件西师大版
可能
远距离投球进篮
可能
2.摸铅笔。 他们说得对吗?还可以怎样说?
2.摸铅笔。
我摸到的可能 是蓝铅笔
我摸到的不可 能是蓝铅笔
他们说得都对。 我摸到的一定
是蓝铅笔
3.连线。
水低于0℃会结冰。
1枚骰子的6个面分别标有1,2,3, 4,5,6。抛1次骰子,数字2向上。
明天股票 价格上涨。
腊梅花在 冬天开放。
玩一玩。
两根同样的绳
对折 握在手中 打一个结
在事前,我们不能说“不可能结成一根绳”, 也不能说“一定结成了一根绳”,只能说“可能 会结成一根绳”。
1.击鼓传花。
2.套圈。
一定能套上吗?
随堂练习
1.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描述下列现象。
一定
太阳从西边落下
不可能
没有水人类也能生存
雨后出现彩虹
第2课时 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现象
玩一玩。
两根同样的绳
对折 握在手中 打一个结
在露出来的4个接头中任选两个接头打 一个结连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
玩一玩。
两根同样的绳
对折 握在手中 打一个结
玩一玩。
两根同样的绳
对折 握在手中 打一个结
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有一根绳子自己的 两端结在一起了”“第1根绳子的一端和第2根 绳子的一端结在一起了”。
从1副扑克牌中任 意抽取1张是红桃。
4.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填空。(1)暴后小河涨水。( 一定 )
(2)汽车过前面路口遇到红灯。( 可能 )
(3)明年某山区发生泥石流。 ( 可能 )
(4)冬天海水结冰。
(不可能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第2讲 波函数剖析

第2讲 波函数剖析

F
dp
dt
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F Eq
13
四、一般粒子的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2)
波粒二象性 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如何理解一个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历史上对粒子波动性的认识有两种误解: (1)波包说:认为粒子波就是粒子的某种实际结构,
即将粒子看成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一种物质波包。 波包的大小即粒子的大小,波包的速度即粒子的运动 速度。粒子的干涉和衍射等波动性都源于这种波包结 构。
(x) 1
(k
)eikx
dk
2
物理意义:波包可以看做各种波长的平面波的叠加。
定义群速 vg ,表示波包中心的移动速度;
vg
即,整个波包的移动速度。
d
vg dk
代入de Broglie关系得到:
k
A exp[ i
(pr
Et)]
即:自由粒子的波函数,它将粒子的波动同其能
量和动量联系了起来。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11
三、自由粒子的波函数(4)
总结:由于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为常量,根据de
Broglie关系,其对应物质波的角频率和波矢也为常量,
根据经典波动理论,角频率和波矢为常量的波为平面波,
的频率和波长为: / h 和 h / p
波矢定义为:k 2 / 所以看出自由粒子的频率和
波矢均为常量。
改写de Broglie关系为
h
p
h
e
k
2 , h / 2
10
三、自由粒子的波函数(3)
函数 描和述k都为Ac常os量(k 的 r 波应t) 该或是平 面Ae波xp[,i(k可 r用以t)下]
即:自由粒子的波函数为平面波:

§16. 2 不确定关系 (uncertainty relation)

§16. 2  不确定关系 (uncertainty relation)
① 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② 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③√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④√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
其它粒子。
(二) 不确定关系的应用 (1)估算体系的基态能量:
①一维谐振子的零点能
不确定关系的应用
x p x
任何情况下 和x 不可p 能同时为零,所以微观 x
零点能的存在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表现,因为” 静止的波”是没有意义的。
不确定关系的应用
(2)解释原子谱线的自然宽度
E
E
基态E0稳定
t , E 0, E0确定
E0 激发态E不稳定
t 0, E , E不确定 t
能 级 宽 度E
E E0 跃迁,辐射谱线宽度
(E
E ) 2
E0
(E
E ) 2
E0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用物质波的强度 作概率性描述
如何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起来?
所以,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一种不确定性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一、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以电子束 的单缝衍 射为例来 说明
x
p
a
y
1) 无法判定电子是从狭缝的哪一点通过的; 2) 也不知道从狭缝出来的电子是如何到达屏上的,只
1)认为自然过程是连续的,原则上可把测量干扰 连续减小,限制在所需的测量精度内。 2)认为客体与仪器的相互作用服从因果决定论, 可以估算和控制干扰,修正测量值。
观察到电子落在屏上各处有不同的可能性(概率)。
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电子如何进入中央明纹区的?
a sin
x
p
a
位置不确定量:
y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4、5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4、5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 不确定关系一、德布罗意物质波 1.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又叫德布罗意波.(2)德布罗意波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h p ,ν=E h.(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的缘故.2.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观察到了电子衍射图样,1927年汤姆孙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3)说明①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E h 和λ=h p关系同样正确.②德布罗意波也是一种概率波.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均有波动性,可是我们观察运动着的汽车(如图所示),并未感到它的波动性.你如何理解该问题?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示:一切微观粒子都存在波动性,宏观物体(汽车)也存在波动性,只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大、动量大、波长短,难以观测.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1.定义用点的多少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2.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X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多,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少.电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说明电子对应的波也是一种概率波.三、不确定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描述它的运动,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2.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的关系式Δx·Δp x≥h4π,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关系式叫不确定关系.3.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 x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可否预知?粒子出现的位置是否无规律可循?提示: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我们不能准确预知单个粒子的实际运动情况,但粒子出现的位置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规律知道粒子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考点一对德布罗意波的理解1.物质的分类:物理学中把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及由这些粒子组成的物质;另一类是场,像电场、磁场、电磁场这种看不见的,不是由实物粒子组成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2.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的缘故.3.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4.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5.对于光,先有波动性(即ν和λ),再在量子理论中引入光子的能量ε和动量p来补充它的粒子性.反之,对于实物粒子,则先有粒子概念(即ε和p),再引入德布罗意波(即ν和λ)的概念来补充它的波动性.不过要注意这里所谓波动性和粒子性,仍然都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所谓补充仅是形式上的.综上所述,德布罗意的推想基本上是爱因斯坦1905年关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光粒子由波伴随着)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微观粒子.【例1】某某综合新闻网2010年8月21日报道:近日,一种发源于南亚没有抗生素可以抵御的“超级细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假若一个细菌在培养器皿中的移动速度为3.5μm/s,其德布罗意波长为1.9×10-19m ,试求该细菌的质量.【解析】 由公式λ=h p得该细菌的质量为m =p v =h vλ= 6.626×10-343.5×10-6×1.9×10-19kg =1.0×10-9kg. 【答案】 1.0×10-9kg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 p,式中p 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 ,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104.求: (1)电子的动量大小;(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10-34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答案:(1)1.5×10-23kg·m/s(2)U =h 22emλ2 8×102V解析:(1)由λ=h p得电子的动量大小p =h λ= 6.6×10-34440×10-9×10-4kg·m/s =1.5×10-23kg·m/s(2)设加速电压为U ,由动能定理得eU =12mv 2而12mv 2=p 22m ,所以U =p 22em =h 22emλ2 代入数据得加速电压的大小U =8×102V考点二 对不确定关系的理解在经典力学概念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测定的.在量子理论发展后,揭示出要同时测出微观物体的位置和动量,其精确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道”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因为“轨道”对应的粒子某时刻应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但这是不符合实验规律的.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不能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通过确定的轨迹来描述,而是只能通过概率波进行统计性的描述.【例2】 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1)一个球的质量m =1.0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2)电子的质量m e =9.0×10-31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即原子的数量级).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先求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再由Δp =m Δv ,计算速度测量的不确定性关系.【解析】 (1)m =1.0 kg ,Δx 1=10-6m , 由Δx Δp x ≥h4π,Δp =m Δv 知Δv 1≥h4πΔx 1m =5.3×10-3510-6×1.0 m/s =5.3×10-29m/s.(2)m e =9.0×10-31kg ,Δx 2=10-10mΔv 2≥h4πΔx 2m e = 5.3×10-3510-10×9.0×10-31 m/s =5.89×105m/s.在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与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相比较,相差很多倍.根据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较大,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较小,可同时精确地测出物体的位置和动量.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准确地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答案】 见解析总结提能 ①不确定性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②普朗克常量是不确定性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如果h 的值可忽略不计,这时物体的位置、动量可同时有确定的值,如果h 不能忽略,这时必须考虑微粒的波粒二象性.h 成为划分经典物理学和微观物理学的一个界线.(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CD )A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 .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D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 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消彼长,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故C 、D 正确.重难疑点辨析运用不确定性关系解题的方法1.运用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x≥h4π时,应明确两点:(1)位置不确定量Δx,在单缝衍射中,Δx为狭缝的宽度,也可以是光子或电子偏离中心的距离.子弹射出枪口时,Δx为枪口的直径,也可以认为是子弹偏离中心的距离.电子在晶体中衍射时,Δx为晶体中原子间的距离,其单位必须化为国际单位米(m),Δx同时也可以是粒子打在屏上偏离中心的距离.(2)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①对宏观的运动物体,Δp x=mΔv,其中Δv为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确定量,而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②对微观粒子如光子,Δp x=hλ.2.使用ΔxΔp x≥h4π可以求Δx≥h4πΔp x①Δp x≥h4πΔx②Δv≥h4πmΔx③由③式可知,在单缝衍射中狭缝越窄,即Δx越小,粒子通过狭缝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Δv越大,反之当Δp x=mΔv或Δp x=hλ越大时,Δx越小而横向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典例】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中位置的不确定量.(1)一电子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X围为0.01%.(2)一颗质量为10 g的子弹,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量为0.01%. 【解析】(1)电子的动量为p=mv=9.1×10-31kg×200 m·s-1=1.8×10-28kg·m·s-1.动量的不确定X围为Δp x =0.01%p =1.0×10-4×1.8×10-28kg·m·s -1=1.8×10-32kg·m·s -1,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x ≥h4π,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X 围为Δx ≥h4πΔp x,所以Δx ≥5.3×10-351.8×10-32 m =2.9×10-3m. (2)子弹的动量为p =mv =10×10-3 kg×200 m·s -1=2 kg·m·s -1动量的不确定X 围为Δp x =0.01%p =1.0×10-4×2 kg·m·s -1=2×10-4kg·m·s -1, 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x ≥h4π,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X 围为Δx ≥h4πΔp x,所以Δx ≥5.3×10-352×10-4 m =2.65×10-31m. 【答案】 (1)大于或等于2.9×10-3m (2)大于或等于2.65×10-31m宏观世界中的物体质量比微观世界中的物质(粒子)质量大许多倍,正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较大,其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极小,通常不计,可以认为其位置和速度(动量)可精确测定;而微观粒子由于其质量极小,其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特明显,不可忽略,故不能准确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1.(多选)在用单缝衍射实验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会显示衍射图样 B .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 .光子通过狭缝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D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 .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 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几率较大的位置.3.(多选)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子流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在曝光时间不长和曝光时间足够长的两种情况下,其实验结果是( ABC )A .若曝光时间不长,则底片上出现一些无规则的点B .若曝光时间足够长,则底片上出现干涉条纹C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 .这一实验结果否定了光具有粒子性解析: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上述实验表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 、B 、C 正确,D 错误.4.(多选)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 .大量光子的行为能明显地表现出波动性,而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子波动性明显,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子粒子性明显C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而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显示出粒子性D .光子的能量是与频率成正比的,这说明了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是统一的 5.一辆摩托车以20 m/s 的速度向墙冲去,车身和人共重100 kg ,则车撞墙时的不确定X 围是Δx ≥2.64×10-38_m.解析:根据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4π得:Δx ≥h4πΔp x = 6.63×10-344×3.14×100×20 m =2.64×10-38m.。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内容紧凑,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掌握概率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知道可能性的大小是0到1之间。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难点: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学生猜一猜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中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可能性的大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确定事件和可能性。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掷骰子、抽卡片等,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不等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不等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不等关系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关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不等关系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掌握不等关系的性质和性质。

3. 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关系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不等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并讨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关系的表示方法。

2. 讲解:介绍不等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传递性、反对称性和反对称性等。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不等关系的练习题,加深对不等关系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关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活中的消费选择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不等关系来解决。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关系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不确定现象》教案《不确定现象》教案(通用2篇)《不确定现象》教案篇1统计和不确定现象教学目的: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表格3、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4、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能确定的,能判断不确定现象在他人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或得成功体验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学生汇报2、出示各种活动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小组统计并汇报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二、尝试研究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小组讨论汇报完成书上统计表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3、学生思考后交流三、自主活动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学生数脉搏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8、交流四、应用交流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3、学生分组统计课后记: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4-116例1-例2 ,117页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2、学会收集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同学们,六一节快乐吗?请看小动物的表演看了以后,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二、合作探究1、收集到的信息怎样处理?学生完成统计表2、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这是条形统计图3、学生观察交流4、教师:在统计图中标有数字和单位的是纵轴,表示数量统计,另一条叫横轴,表示统计项目5、图表对比,发现特点6、探究例2你们喜欢踢球吗》看统计图,说一说学生交流三、应用拓展1、教材117页1题2、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学生交流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记: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6页例3.118页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1、学习条形统计图2、学会收集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同学门家每天有多少垃圾?你统计过吗?二、新课小林把自己家的垃圾坐了一个统计看书并完成统计图看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自己思考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三、练习小朋友,你们喜欢那些动物?你最喜欢什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好吗?收集信息,完成统计表和图你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课后记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23-124页1-4题教学目的:会完成统计图和表教学过程:一、练习十六1题统计学校1-3年纪学生人数学生调查汇报并完成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二、练习十六2题统计完成家务情况学生自己汇报做家务情况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三、练习十六3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记第5课时教学没内容;119页教学目的:初步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1、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学生猜测并回答为什么对同一见事情会有不同的结论呢?小结: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不能确定,在数学上叫不确定现象2、你在生活中有这类不确定现象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二、实践活动1、出示硬币将硬币抛向空中,回有几种现象?学生活动小组合作2、小结交流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多中,而且有大小三、问题延伸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学生思考后交流《不确定现象》教案篇2河南省陕县的四实验学校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2大学物理 不确定度关系 - 复制

2大学物理 不确定度关系 - 复制
θ
电子束 狭缝 电子的单缝衍射
2 从波动性方面解释 波动性方面解释 电子密集处,波的强度大; 电子密集处,波的强度大;电子稀疏 处,波的强度小. 波的强度小
θ
电子束 狭缝 电子的单缝衍射
3 结论(统计解释) 结论(统计解释) 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与粒子在该处 附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 . 1926 年玻恩提出,德布罗意波为概率波 年玻恩提出,德布罗意波为概率波 概率波.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p = 0.01%× p = 1.8×10 kg⋅ m⋅ s 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位置的不确定范围: ∆x ≥ h = 6.63×10 m= 3.7×10−2m ∆p 1.8×10−32
−34
−32 −1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L.V.德布罗意 L.V.德布罗意 粒子的波动性 的理论研究
D
P
M
K
U
3、约恩孙电子衍射实验(1961) 、约恩孙电子衍射实验( )
实物粒子确实具有波动性! 实物粒子确实具有波动性!
1 从粒子性方面解释 粒子性方面解释 单个粒子在何处出现具有偶然性;大量 单个粒子在何处出现具有偶然性 大量 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多少具有规律性. 粒子在某处出现的多少具有规律性 粒子在 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同. 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同
m ≤l l
角动量空间的方向: 角动量空间的方向:
l = 2, ml = 0,±1,±2
L=
L = l ( l +1) h ( l = 0,1,2,..., n 1 ) L z = m l h ( m l = 0, + 1, + 2,..., + l )
h Z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进一步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操作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可能性,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教学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可能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验不确定现象。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日常生活物品、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如抛硬币、抽奖、猜谜语等,引导学生关注不确定现象。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并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这些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这些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第五节,不确定关系引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光的本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光到底是一种具有什么样性质的物质呢?(学生: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那光是一种什么波?(学生:电磁波)老师:光是电磁波,但它满足概率分布,是一种概率波。

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光是粒子,它的运动遵守牛顿运动定律吗?(…….)其实光子是不满足牛顿运动定律的,因为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新课:(一)光子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让我们再重新观察(回顾一下)光的单缝衍射实验当一束平行光,射向带有狭缝的挡板时,在光通过狭缝之后,光屏上会产生怎样的图案呢?我们来一起画一下草图,我们用带有箭头的线来表示平行光,挡板和屏是平行的。

(作图)若光是经典粒子,它在从光源飞向屏的过程中,根据几何光学,我们知道,它在屏上的落点应在缝的投影之内。

(补充作图)但我们知道,光子具有波动性(ppt演示),会发生衍射,那么,它到达屏上的落点会超出缝的投影范围。

光子发生了衍射现象,说明光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具有了这方向的速度,(作图)我们把速度按水平与竖直方向分解,(作图)此时光子具有了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即光子具有了竖直方向的动量。

(标出p)我们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物体受到了力,那么(这个)力又来自哪呢?(同学们回答.........)其实是没有力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如果它们受到了力,那么在进入狭缝之前就分开了(画线),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分开,所以(它们)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科学家们还做过让光子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的实验,也会发生衍射现象,这也可以说明光子运动状态的改变,不是因为受力的作用。

既然光子不受到力,而它的运动方向却发生了改变,说明光子已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

既然光子已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了,那么会服从什么规律?我们接下来就分析,光子遵守什么规律。

(二)不确定关系证明1)、同学们,在经典力学中,我们是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粒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置坐标和动量来描述。

而且这两个量都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质量为5kg 的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过5s 之后,可不可以确定它的速度? (作图列式:gt v ==50m/s )那么它的动量呢,就是p=mv=250kg.m/s可不可以确定它的位置? (列式:221gt h ==125m) 然而,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来说,是不是也能用确定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来描述?让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单缝衍射实验(或:同学们请看黑板)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水平方向为Y 轴,竖直方向为X 轴设一束光子沿Oy 轴射向宽为a 的狭缝,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一个光子通过狭缝的情况。

如果我们用坐标x 和动量p 来描述这一光子的运动状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光子通过狭缝的瞬间,它是从缝上哪一点通过的呢?也就是说,光子通过狭缝的瞬间,其坐标x 为多少?显然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地回答。

因为光子可以从狭缝的上边沿通过,(画图)也可以从狭缝的下边沿通过,(补充画图)还可以从狭缝中间通过,(补充作图)因此,光子在通过狭缝时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即我们不能准确地确定该光子通过狭缝时的坐标。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光子在通过狭缝时的位置范围是从这到这的,(补充作图标出)即位置的不确定量。

我们用狭缝宽a表示2)、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光子在通过狭缝时,有了竖直方向上的动量。

我们假设到达中央亮条纹上边沿的光子,具有垂直方向的p为10(标出)那么,同学们,光子可不可以到达这个位置呢?(作图、标出)这个位置呢?(作图、标出)这个位置呢?(作图、标出)是不是只要这个范围就都是可以的?那么,它在垂直方向上的p可不可以为7?可不可以为4?可不可以为0?(竖直方向动量)最大是多少?(10)∆就是0~10 既然可以的话,那么动量的变化范围就是0~10,我们可以说,动量的不确定量p3)、现在,我们模拟单缝衍射现象,同学们看,当狭缝变窄了,出现了什么现象?狭缝变窄了,中央亮条纹变宽了。

为什么狭缝变窄,亮条纹会变宽?(发生了明显衍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当狭缝变窄后,亮条纹变宽了,竖直方向动量变化范围增大了,到达上边沿的光子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比10大,我们假设它为20,那么,光子竖直方向动量的不确定量就变成了0~20∆p0~20)(=∆=0~10在没有改变缝宽的时候,光子具有的动量不确定量p那么当狭缝变窄,说明位置的不确定量减小了,而条纹变宽了,又说明什么呢?(......)原来的动量不确定量p ∆是0~10,而后来p ∆是0~20,是不是p ∆增大了...因此,当狭缝变窄,亮条纹变宽的时候,说明位置不确定量减小了,动量不确定量增大了。

同学们看,x ∆与p ∆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x ,↑∆p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定量关系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规律呢?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个,最终在1927年,海森伯提出: 微观粒子位置不确定量与动量不确定量的乘积大于等于π4h (π4h p x ≥∆∆) 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简称不确定关系。

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π4也是常量,所以,≥∆∆p x 一个常量由这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出x h p ∆≥∆π4如果我们要非常精确的测定粒子的位置,即位置不确定量趋近于零 (0→∆x )那么动量不确定量将趋近于无穷大 (∞→∆p )也就是说,动量是完全不能确定的同理,当我们要精确地测定粒子的动量时,粒子的位置就完全不能确定不确定关系表明:粒子的位置测得越准确,动量就越测不准确 粒子的动量测得越准确,位置就越测不准确(三)宏观微观差异与联系但是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的描述它的运动,不但如此,如果知道了质点的加速度,还可以预言质点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述它的运动轨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粒子与微观粒子具有不同的特性。

接下来,通过视频大家来体会一下宏观粒子与微观粒子的不同(播放视频)下面我们具体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表格)我们知道单个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确定它的位置和动量,好像不能研究,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粒子的运动还是满足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统计规律。

看这样一个视频,加尔顿板实验(播放视频)加尔顿板演示实验是个理想模型,可以演示单个粒子落到底板上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是大量的粒子具有统计规律,落到中间的粒子最多,落到两边的粒子最少二、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同学们请想一下,为什么在宏观世界中正确的观念,用在微观世界中却不在适用了呢?这就要从人类的认识自然的过程说起。

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人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在探索自然并试图解释自然的过程中,科学家不断地建立起很多模型,用来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个模型都是好的。

如果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地了物理现象,并和实验事实吻合得很好,我们就说,这种模型是对的;如果建立的模型不能够比较好的解释物理现象,或者和实验事实吻合得不够好,我们就说,它是错的。

在经典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建立了很多好的模型,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世界。

同学们请想一下,我们到现在学过那些模型呢?(力学中的质点,电学中的点电荷,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碰撞,爆炸等等)当人们转向研究微观世界的时候,试图把那些在研究宏观物理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微观世界。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模型不能很好的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

所以人们又建立了一些新的模型,试图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

由于我们对微观世界了解不多,缺少直接的感受,这些模型在我们看来不合常理,十分奇怪,但是,我们说,只要它能够解释地了物理现象,并且跟实验事实吻合得很好,我们就认为它是对的。

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量子力学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型,它的预言跟实验非常的一致。

而量子力学的成功应用更是普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呢?例如1、量子计算机这是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D-wave1,据说它的售价是10000000美元(一千万美元)这是它的处理器,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量子计算的工作环境量子计算机看上去呢,不怎么像平时使用的电脑。

但是他确实是一台非常非常强大的计算机,打个比方说,将一个129位的数字分解因数,传统计算机需要1600台超级计算机联网工作8个月,而要将一个140位的数字分解因数,所需的时间比美国的年龄还要大(1776年至今有236年)。

但是让一台量子计算机做的话,几秒就可以。

这么快的运算速度,用在科学、工业上,将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科学界甚至认为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是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D-Wave 1D-Wave 的处理器阵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2、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以量子力学为原理,放大倍数能够达到3亿倍,分辨率大约是一个原子直径1/10,是其它类型的显微镜远远不能相比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就像一根唱针扫过一张唱片,获得唱片上的信息,从而播放出音乐,只不过显微镜的探针针尖比较小,同学们猜一下有多大?仅仅由一个原子组成,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的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左图是IBM技术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原子做的图形右图是这种显微镜拍到的DNA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主要部件但是量子力学的应用不仅在尖端科技上,生活中也到处都有它的身影3光伏发电这个同学们都不陌生吧,光伏发电,大到发电站,小到供应一户的太阳能电池板,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

我想问一下,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光电效应)与常用..,不受地域.....资源分布..环保....甚.....的限制,.........安全...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发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至.可利用建筑屋面;...元。

但是随着技术的改进,..................1.1........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的成本价是..............1.4...--..2.元,而售价是太阳能将会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这幅图片是位于山东德州的中国太阳谷标志性建筑...........................——..日月坛大厦中国太阳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生产、教育、旅游基地4、半导体材料量子力学除了应用到原子、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微观体系外,它还被应用到固体领域,并成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有些是导体,尤为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材料是半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