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的本原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

中国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

中国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观点姓名:曾德彩学号:1302010101 班级:13政一班摘要: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关于世界本原,中国古代哲学有众多派别,道家、儒家、心学家等都对世界的本原有过看法,下面我就三个派别的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进行简述。

关键词:道家仁心外无物一、老子“道生万物”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智慧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老子的世界本原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老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探索宇宙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吸收了伯阳甫的阴阳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

老子哲学体系的"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总规律,是最高存在的真理.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是宇宙存在的运动实体,也暗宇宙运行的道路和规律,是主客观的统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定形态,是无限宇宙的一个有限的区域,而没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质的同义语,"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老子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他认识了矛盾的对立和相辅相成的转化.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从总体上说老子哲学思想的性质是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

老子从天文历法的推移,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是天地运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规律的"道"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主宰着宇宙万物不失其序地生长变化."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是整个宇宙万物的本源.坚持无神论,公然否定天神的存在,并且把主宰宇宙万物的"道"提高到哲学的层次,提出以"道"为范畴的宇宙本原的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天神"创造宇宙的神学公开地下了挑战书.老子认为"道"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东西,是宇宙的本体,又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论述出来的道理."道"既然是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动摇了天命观,就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和人生过程中去,因此便有了政治,人生和认识论上的意义。

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 共17页

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 共17页

中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先秦,而西方哲学思想则起源于 古希腊。
先秦与古希腊思维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和一元世界观的重 要差别。
远古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神话世界对这种差别也许曾经产 生过初始化的作用——比如中国人认为神就应该不像人, 必须是蛇头人身或人首鱼尾什么的;而希腊人就觉得神 就是和人长的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但更为重要的原 因我想却是两个民族在迈进文明社会门槛以后偶然的采 取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正是这些最初思维方式的不 同深刻地印在了骨子里或者血液里,一代代的遗传下去, 从而影响了先秦与古希腊思想文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由于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主客体世界 的能力和方式始终受制于时空局限,所以,在一定的时 空、人文环境里,人们的思维便会形成一些基本的定势, 成为相对稳定的世界观念,从而导致不同时空内的人们 产生思维形式上的差别,形成了世界人类思维形式的多 元形态。
希腊的地形是众所周知的四面开阔,所以希腊人 的眼光是开阔的,他们可以看到他们自身以外的其他地 方,而中国人则自然而然的认为中国是世界乃至宇宙的 中心,抱残守缺。
比较先秦与古代希腊思维形式上的基本差异,及其先秦 多元整体世界观念和希腊一元整一世界观念的形成与发 展,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有着极为深远的 社会存在方式和思想立足点方面的原因。
----两个民族在迈进文明社会门槛时采取了不同的社会发 展方式。这就是华夏先民采取的氏族、民族之间相互认 同、相互宽容、和平共处、存异求同的多元聚合的社会 发展模式,和古希腊民族以及西方人采取的消灭异己、 掠夺其他民族、整合为一元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且这种 最初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又深刻地影响了先秦与古希腊思 想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得华夏与西方在精神文化和社会 存在方式上有了更大的差异。
最初对此有意识的,是赫拉克利特。这位古希腊的“晦涩 哲人”,以强调“变”之原则而著名。 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这个象征性的表述,把伊奥尼亚学派的世界本原学说之困 境点明了:企图确定永恒不变的世界本原之努力是无望的。

2020年高考政治答题精华——哲学部分

2020年高考政治答题精华——哲学部分

哲学部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把握思维的奥妙)二、物质与意识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求索真理的历程)三、实践与认识(认识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一)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A.规律是不存在的 B.规律是可以被消灭的 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们必须创造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律 [答案]C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B
7.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4.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 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B
5.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
[错因剖析]本题易错选 B 或 C,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规律的 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规律不能被改造,但是规律也会 发生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人们自觉利用规 律的表现,D 项正确。A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劳动创造 了人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探索世界的本质

探索世界的本质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
改变,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3、如何对待规律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 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方法论)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 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 与规律的关系)
C
6.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 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表明 ( ) A、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 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B、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比封建社会 创造的生产力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蒸 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D
A
•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 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 质,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由此 可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 ) •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②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A.①③ B.②③ • C.②④ D.①④
(二)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基 本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2)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 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 作用。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 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了。但不同 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 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 化,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而是随着 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张三的一生
运动,一刻不停 的运动变化过程。
静止,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也不是 泥土、空气。
死亡,腐烂、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核心考点突破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1)区别: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动高现考象进警行示钟,因】高此考考生对统需于哲要一培学。上养运自己动的概念获取的考信查息、往解往结读信合生息活的能中力具体。如的运: (1两)由种于错唯误物论观的点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
加只以联承想认。静(止2)否20认11运年浙动江-文综-以形海而水上盐度学的的动不态变平论衡考查对相对静止 的的只理前解提承,,认对溶绝入学对与生运析的出理动解过否能程认的力相统要对一求是很静高浓止度。稳-定-的相条件对,主绝义对、运动诡是辩相论对静止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必修4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PT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50张)

必修4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PT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50张)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政治 • 人教版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本__质__的____、必然的、_稳__定__的_____联系。 特别提醒: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现象是外在的、表象的,看得见、摸得着, 是具体的;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 造、改变或消灭它;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物质和运动
智慧备考:2021年高考将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和风格,这一部分知识仍是复习的重点。备战 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考向3 物质决定意 2016·课标全国卷Ⅲ·23

2013·课标全国卷Ⅱ·23
物质和意 识
考向4 作用
意识的能动
2019·课标全国卷Ⅰ·40(2) 2017·课标全国卷 Ⅰ·23 2016·课标全国卷Ⅱ·23 2015·课标全国卷Ⅱ·39(1)
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 其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还多次以非选 择题形式出现,与规律、实践等知 识结合考查
智慧备考:本命题点是高考考查重点。备战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最新科学实验活动,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知识。 (2)依托科学新发现、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等,考查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考查真理与谬误的 关系。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

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哲学诗画14小时前西方哲学中的10个超级问题,了解人生先从这些开始!如果你能把这些问题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对醒来的一切,世界将会在你面前呈现出更为本真和更为明晰的姿态。

第一个问题:世界的本原或世界最初是怎么来的关于对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学说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元论和二元论。

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简单地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二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二元论是一种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唯一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精神”的基础上统一,物质只是“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精神是物质本原的派生物和表现,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特有机能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古希腊,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将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复归于水。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当然,这种观点早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这种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却一直在西方社会延续,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

自从苏格拉底提出那句“认识你自己”的重要命题以后,西方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开始由外在世界转向心灵,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概念思辨传统。

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

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

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易传》 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易传》 主张太极为天地的本原,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 主张太极为天地的本原,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的命题; 管子》 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 之器”的命题;《管子》以“精气说”强调天的物质性;荀子 肯定“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继承了老子、 肯定“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继承了老子、 荀子的思想,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改造。 荀子的思想,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改造。上述观点使先秦的唯物 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将早期八卦观念系统化, 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将早期八卦观念系统化,以乾 )、坤 )、震 )、巽 )、坎 )、离 (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 )、兑 艮(山)、兑(泽)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说明宇宙的生成及万物 间的联系和变易,在神秘的形式下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间的联系和变易,在神秘的形式下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这样,世界本原学说,通过赫拉克利特的“火 这样,世界本原学说,通过赫拉克利特的“ 之本原说” 走到了自己的终结。 之本原说”,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自己的终结。 它所留下的问题, 它所留下的问题,是如何寻得一种方法来超越 感性,以揭示诸存在者的最基本的共同规定。 感性,以揭示诸存在者的最基本的共同规定。 我们将看到,这种方法一旦寻得, 我们将看到,这种方法一旦寻得,西方本体论 就真正地起步了。 就真正地起步了。
人类早期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世界是什么? 本原是什么? 什么? ?
本原是什么?
“本质”和“本原”在哲学中是不同的概 本质” 本原” 本质 念。

沪教版 高中哲学 第一课 学习哲学 运用哲学

沪教版 高中哲学 第一课 学习哲学 运用哲学
———斯蒂芬·威廉·霍金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1. 哲学源于人的生活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03-2.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命由天定 我命由我不由天
思想
逆来顺受 是魔是仙我说了算 行动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时代发展领航
1.黑格尔的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黑格尔是辫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 其创立的庞大哲学体系中,在唯心主义的基 础上展现了整个世界辩证发展的因素,从根 本上动摇了长期以来支配人们思维方式的形 而上学方法的统治,确立了辩证法思想不可 动的权威。
世界观的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
本看法、根本观点。
物质世界
自然界
整 个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
世 界
精神世界 (主观世界) 观念、思想等
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 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02-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具体学科:
• 语文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科学;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包括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
子物理学等; •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 ……
02-3. 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

现代人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存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存在) 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发展) 规律( (3)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发展)
(一)“物质”的含义 物质”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小故事
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这人又问: 这人又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 动的石头吗? 动的石头吗? 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 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怎么 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 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 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 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 这人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 这人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 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 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 神父哑口无言…… 神父哑口无言 思考: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思考: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思考: 思考:人和人类社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 会是如何产生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 会是如何产生的?
结论1: 结论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古猿 结论2: 结论 :从猿 到人的演化过 程中,劳动起 程中,劳动起 决定作用。 决定作用。
猿人
新人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读书笔记)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批评(Symbolism)、意象派诗论(Imagism)、表现主义批评(Expressionism)、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现象学批评(Phenomenology)、存在主义批评(Existentialism)、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Western Marxism)、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在价值取向上,以上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理论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视为人的本质;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非常重视读者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它们在象征主义批评与意象派诗论中首先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象征诗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

概念:运动和物质
的关系;绝对运动 物
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 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和物 质、静止 的关系
按客观规 律办事
• 一、物质
• 1、自然界的物质性 • 原理:自然界按期固有规律形成发展是客观的 •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
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
美国斯坦福大学宣布,他们用金属镝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双 极量子费米子气体。研究人员认为,该费米子气体兼具晶 体和超流液二者看似矛盾的特征,是一种全新的量子物质 形态。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B.科技的发展使物质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物质的根本属性 D.人们可以改变物质并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物 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 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物质的含义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命题角度1 世界是物质的
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
答案 解析 训练
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
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 “给我物质,我就
答案 解析 训练
该诗蕴涵的哲理 是物质是永恒运 动的,D与此相符。 A、C属于离开物 质谈运动的唯心 主义观点;B属于 夸大绝对运动, 否认相对静止的 相对主义或诡辩 论观点。
• P174页选择题
• 三、规律
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物质){辩证唯物论} 1、物质: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物质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3)物质具有可知性2、运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方面去分析)〖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是派生的,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则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一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唯心主义的错误。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客观实在
? =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它不包 括精神、 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它 包括精神、意 识现象)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自然界
世 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或意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
* 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时能不能随心所欲?
启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小结 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2)特点不同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联系: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 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C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 一观点是说( )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然界的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 产物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世界的本原,依旧热爱生活”。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世界的本原,依旧热爱生活”。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世界的本原,依旧热爱生活“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世界的本原,依旧热爱生活”。

这句话是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所说的一句名言,它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阐述和解读。

一、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指的是什么。

生活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内心需求的过程。

而世界的本原则是指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根本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对于生活的本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生活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有些人则认为生活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无论哪种看法,都需要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复杂而多样的,它包含了人类的情感、理智、意志等多个方面。

对于世界的本原,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揭示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和规律。

然而,这些规律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宗教、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本原。

二、看清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看清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积累知识和经验,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世界的本质,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人和世界,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交流。

三、依旧热爱生活“依旧热爱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它意味着即使我们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我们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愿意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还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世界的本原及其数学设计--数学作为一门横断科学的历史溯源

世界的本原及其数学设计--数学作为一门横断科学的历史溯源

第42卷 第5期Vol.42 No.5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2020年10月Oct.2020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昭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8xj03);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7ZZX078)。

作者简介:郭龙先(1965— ),女,云南昭通人,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数学思想史研究。

● 数学研究世界的本原及其数学设计(昭通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昭通657000)摘 要:探索世界的本原,始终贯穿于人类进步的历史中。

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毕达哥拉斯则认为“万物皆数”;中国先秦时期同样产生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关于万物本原学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哥白尼建立日心说之后,开普勒坚信上帝是依照完美的数学原则创造世界的。

“物质实体”加“形式法则”的模式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核心特征,利用数学探索宇宙秩序与规律的传统,堪称自然科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横断科学,既是精确表述世间万物的语言,也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锁钥。

关键词:世界本原;物质实体;数学法则;横断学科;自然秩序中图分类号:O 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20)05-0001-07郭龙先,刘 秀探索自然界的统一性这一崇高宗旨,始终贯穿于人类进步的历史中。

当古希腊第一位思想家、数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这一反思世界本原的命题之后,就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统一性的大门。

其中由毕达哥拉斯开创的利用数学探索宇宙秩序与规律的思想,堪称自然科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成果之一。

这一思想方法有着悠远的文化背景与学术传统,回顾科学史上哲学、自然科学家利用数学探讨世界本原,揭示物质实体与数学法则的关系的种种努力,有利于加深对数学作为一门横断科学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1 探索世界的统一性——万物本原的猜测与追问在远古时期已有的神话、艺术和行为准则的背景下,西方世界最初试图对宇宙的产生及其组成等问题,做出自然解释的是被誉为科学之父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欧洲著名的 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 说:“诸位兄弟姐妹, 你们对于信心还有什 么怀疑之处吗?”一 名学生举手问道: “为什么我们教堂顶 上要装避雷针呢?”
全智全能的上帝?
一天,一个神学家在一个乡村里宣传上帝全 能。一个智者就问他:“先生,上帝能否创造出 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神学家答 到:“上帝是全能的,当然能。”智者说:“请 问,上帝连这块石头都举不起来,怎么是全能的 呢?”神学家连忙辩解说:“如果这样,上帝是 创造不出来这块石头的。”智者接着反问道: “上帝连这块石头都创造不出来,你怎能说上帝 是全能的呢?”在智者的追问下,神学家急得一 句话也说不出来。
有人说,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是主观的。 你认为呢?
提示:1、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2、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一节 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探索世界的本原
• 近年来,上海的梅雨季节一过,温度往往 一下子就蹿升到37-39度的高温;而在近几 年的1-2月份,我国南方又突遇百年不遇的 冰冻雨雪灾害,对此现象我们常常恶言相 斥。但是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 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缀广。”“天行有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问题】荀子的观点揭示了什么道理?请 同学们展开讨论。
半人马座星系
人类已经探测到 距地球360亿光年的 天体, 观测到星系 约10亿个。 宇宙的 各个天体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猎犬座涡旋星系
银河系结构示意图
室女座旋涡星系
生命的出现,是自然界的物质经过化学演化的 结果。地球在起初,存在着原始大气,它包含着二 氧化碳、甲烷、氮、水蒸气、氨等成分。 原始大气 在太阳紫外线、闪电等能源的作用下,生成了氨基 酸、糖、嘌呤等有机物,这 些有机物经过发展,又形成 了蛋白质、 核酸, 并进一步结合成具有 新陈代谢功能的原始生命。生命的起源 是化学演化过程,应发生在地球形成后 的11亿年。
寒武纪生物群
三叠纪植物群
侏罗纪鱼群
三大起源
白垩纪恐龙
第三纪植物群
第四纪动物群
三大起源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 是客观的
深 空 宇 宙
天体的起源与变化 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
• 整个自然界,从宇宙天体到基本粒子,从 无机界到有机物,从非生命到生命,从病 毒、细菌到千姿百态的高等动物和植物, 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由此可见,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 —1543)的“日心说”,否定了地球居于宇 宙中心的“地心说”,打破了上帝主宰天体 运行的神话。十九世纪,科学家将光谱分 析应用于天文观测,发现其他天体与地球 一样,也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构成,宇宙 天体中的原子、分子的发射和吸收遵循与 地面上相同的规律,从而证明天和地并没 有根本的不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最一般的普 遍规律。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C.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 D. 每个人都有世界观,每个人都有方法论。
E. 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
F.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G. 哲学就是世界观。
• 随着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质 是物质的观点被不断证明是正确的,形形色 色的神创说不断被证明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2、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
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一般认为恒星是由星际云凝聚而成, 当一团气云达到一定的质量和密度时,便 会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各部分相吸引而收 缩。在收缩过程中,引力位能转化为热能, 使星云内部生温,经恒星胚胎阶段,然后 辐射红外线形成红外星。 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以上时,氢聚变为 氦,形成一颗恒星(主序星)。在恒星中心区总质量12%的氢用完 时,由于收缩释放出的一部分能量使恒星外部膨胀演变为一个体积 巨大的红巨星。最后当内部温度高达60亿度时,产生中微子辐射, 把大量的能量带走,相对平衡破坏,往往以爆发的形式抛失质量, 亮度突增成为超新星。中心部分坍缩成白矮星、 中子星或黑洞。经辐射及爆炸抛出去的物质 成了新的星际物质,它是星云的原始材料。
1、对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 探索
第一日上帝创造了“光”,于是有了昼和夜。
第二日上帝创造了“空气”,于是有了天。
第三日上帝创造了“陆地、海洋和植物”。
第四日上帝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辰”。
第五日上帝创造了“水中的鱼和空中的鸟”。
第六日上帝创造了“牲畜、昆虫和野兽”, 最后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
思考: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吗?那它能 否创造一块他也推不动的巨石呢?
不能创造 能创造, 但推不动
上帝不是万能的 上帝不是万能的
可见,上帝创世说是错误的,那么自然界 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 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
东汉杰出的唯物 主义者王充
柳宗元的 《天问》问道: 《天对》回答: 昼夜为什么 世界由元气构成 要交替? 天地合气, ;万物变化是阴 阴阳二者谁 阳二气相互作用 万物自生。 更根本? 的结果;根本没 九天之间是 有天帝和神仙。 怎样联结的?
创造了人的生 理结构,形成 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 人脑,形成了 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 联系,形成了社 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 化中脑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构成 人口要素 要素
生产方式
客观的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 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