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十五章、民国初年的内忧外患与政治演变 第一节、中华民国
壹、保路風潮的爆發──鐵路國有政策的困難造就武昌革命有利的時機一、背景:庚子之役後,國人民族主義高漲;而列強積極興築鐵路,掌握沿線資源以利經濟侵華,更引起反彈。
(一)收回利權:國人在愛國心的鼓勵下,自光緒卅年至宣統二年,全國各省興起收回鐵路與沿線礦權的運動。
(二)自辦困難:清廷順應民情,但民間資本、技術等問題,使築路進度嚴重落後,清廷乃改變鐵路商辦之策。
二、對策:(一)鐵路國有:宣統三年四月(1911.5.9.),依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建議,宣布「鐵路國有(官辦)」政策。
(二)舉債修築:四月底,郵傳部逕與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借款六百萬鎊,作為官辦鐵路之用。
三、結果:清廷宣布政策後,舉國譁然;借外債修鐵路,無異將已爭回的路權,又因擔保債權而拱手奉還列強。
四、影響:(一)保路風潮:清廷補償鐵路國有的措施不公,四川紳民的反彈最大,引發越來越激烈的保路風潮。
(二)立憲轉向:1.立憲運動支持者,要求清廷實施君主立憲;但清廷以「皇族內閣」回應立憲運動。
2.立憲派對清廷改革誠意徹底絕望,遂轉向支持保路運動(川省保路領袖多屬君憲派)。
(三)調兵彈壓:四川當局強硬鎮壓請願人士,使亂局擴大,清廷命令端方從湖北調派新軍入川彈壓。
貳、武昌起義──長江流域成為革命倒滿的重心一、背景:(一)革命北移:同盟會發起的廣州三二九之役失敗後,反滿重心已由華南轉向長江流域的華中地區。
(二)觀念新穎:湖廣(湖北、湖南)地區新式學堂教育發達,在爭取路權和要求立憲上,表現最積極。
(三)新軍支持:湖北當局鼓勵知識分子入伍,大量新軍乃為留日的革命黨人所吸收,傾向支持革命。
二、轉機:(一)原因:宣統三年,四川發生保路風潮,端方調兵入川,湖廣總督府的留守部隊有限,形勢有利。
(二)時間:原定八月十五日起事,因消息外洩,清廷戒嚴,使革命黨人冒死於八月十九日晚間發難。
三、經過:(一)武昌起事:新軍第八鎮工程營率先發難,一夜之間攻占武昌,總督瑞澂及第八鎮統制張彪逃亡。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008·广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 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参考: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 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 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 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 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 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2、内容:
(1)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核心)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后期: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1·天津)《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 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 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 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4、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
中国近代经济史题库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单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多选、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1 传统农业十分发达;2 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单选据统计,我国人口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增长,从明嘉靖、万历时的约1.2亿增至清嘉庆末年的4亿.单选景德镇由于窑火不绝呗戏称为“四时雷电镇”.单选明清以来商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于南方.单选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单选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它把农业和静听手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名词解释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换.多选、简答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有:1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2 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性.3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显着的稳定性.4 这种经济结构还具有典型的同构性.单选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多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占有者是地主、国家和自耕农,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单选土地商品化是自耕农所有制广泛存在的经济前提.单选租佃制经营是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有利、最获益的土地经营形势.多选、简单、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体内存在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渗透着深深的自然经济性质.2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手工业虽然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势头,并几度辉煌,但是封建社会手工业无力承担揭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序幕的历史任务.3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十分繁荣和活跃,但是它瓦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能力却很有限.4 中国封建社会政府所实行的一整套重农抑商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严重地抑制和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压抑和摧残着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单选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包括:1 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2 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地限制.3 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4 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看,即洋行,也称“牙行”、“公行”.名词解释洋行制度: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直接和外国商人从事贸易活动,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洋行制度.洋行的具体业务是:垄断对买贸易,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单选1795年,乾隆皇帝只广州一口通商.单选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西方殖民者拿不出多少商品可供中国需要,原因是中国是自然经济统治地位.单选西方商人用来和中国呼唤的商品中只有印度出产的棉花受欢迎.单选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更直接的原因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名词解释闭关锁国: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执行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严格限制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以及对来华贸易的商人的活动也进行严格限制.在这种政策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降到了最低水平.简答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意义.清政府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在向中国进攻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抵制侵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生产技术的输入,阻断了中国人民同西方世界的接触,限制了他们对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的接受,从而延缓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延长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单选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单选、多选英、美、俄、三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海外市场.第二章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节鸦片贸易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多选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有:1 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从19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转变为入超国.2 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3 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4 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项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5 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单选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导致银钱比价急剧变动,出现银贵钱贱现象.单选黄爵滋于1838年提出的严重漏卮以培国本疏很有斥责性.单选在林则徐严厉缉拿和有效措施的威力下,共缉拿鸦片两万余箱.单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就是南京条约.单选、多选1843年7月和10月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一条又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多选、简答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主要内容有:1 割让香港;2 五口通商;3 勒索巨款;4 协定关系;5 取消洋行制度;6 开设租界;7 领事裁判权;8 片面最惠国待遇.名词解释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使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单选、多选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单选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数额约当清政府当时财政收入的1/3强.单选英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管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这一规定,无疑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极大损害.单选开设租界使英国人可以携其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向清政府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一条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的条款,中国只要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以同样享受,英国将总是享受中国给予最为优惠条件的国家.单选中美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多选美国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取得了除英国已取得的特权以外的权利,如:1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2明确协议关税;3肆意侵略中国的领海权.简答、论述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西方列强攫取的各种经济特权.中国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协定关税、取消行会制度、承认领事裁判权等,并被迫对列强实行最惠国待遇.中国独立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选相继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重要的经济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打开市场大门.简答、论述分析中国尽管土地辽阔但市场并不健全,对西方工业品的需求十分有限.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头几年,英国输华的商品急剧增加,贸易额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在1844年达到最高额后,便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工业品打不开的市场,仍然有必要用鸦片来瓦解.单选俄国强迫奕于1860年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多选、简答、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有:1 公驻北京;2 开放新口岸;3 内江通商;4 内地传教;5 控制海关;6 掠卖华工合法化;7 鸦片贸易合法化;单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全完全落入外国人之手.单选北京条约规定纳子口税.简答、论述分析北京条约等不平衡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西方列强攫取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值百抽五关税、进口半税、控制海关管理权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危机加深.单选西方资本主义者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绝不是为了给中国输送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制度核文明,而是企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他们经济上的附庸.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单选中国近代独特的二元经济格局是促使自然经济结构解体的深刻经济因素.多选、简答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解体过程表现在:1 防止分离;2 耕织分离;3 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单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清政府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单选1845年,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单选19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城市.第四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单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以期多少能够抑制西方的商品倾销,成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第一节中国资本原始积累单选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点.简答、论述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区别.1 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原因不同.2劳动者的来源不同.3货币财富的积累方式不同.4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政府的作用不同.第五章多选轮船招商局与英商怡和、太古轮船公司成鼎足之势.单选上海机器织布局是1878年在李鸿章授意下开始筹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单选汉阳铁厂是由张之洞创办的清政府最大的钢铁工厂.单选汉阳铁厂是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活动中投资最大的工厂.名词解释官督商办:是政府出面招集商人出资认股,委派官员负责经营管理的民用工业组织形式.这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单选官督商办企业是“民借官之威,官借民之力”.多选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基本类型.第三节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单选缫丝工业是中国私人资本最早投资举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单选私人资本投资创办棉纺织工业始于轧花业.1887年宁波出现通久源轧花厂,成为中国第一家私人资本纺纱工厂.单选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拥有纱绽20300格,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纱厂.单选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是第一家面粉工业.第四节艰难发展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单选甲午战争前,英国是当时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简答清政府国家资本的封建性主要体现在: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控制在少数洋务派官僚的手中.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行政权力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简答中国私人资本投资的缺陷有:1私人资本由于自身资本有限,所投资的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轻工业部门.2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投资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大量采用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带有很强的工场手工特征.3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外国资本和政府国家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不仅承受着外国在华资本的压迫和控制,而且忍受着清政府国家资本的排挤.第二节清末新政的推行多选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是:1清政府缓解其危机以自救;2来自列强的压力;3国内民众日益强烈的变革呼声.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工商业采取的鼓励政策:1成立了以商部为主导的各级工商业管理机构.2颁布了有关工商实业的章程与法令.3实施奖励商人与商业活动的法律政策.4联络工商业,鼓励创办商会.多选、简答清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措施有:1调整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2鼓励兴办农会,促进农业发展.3奖励垦荒.4提倡改良农业.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第一节民国初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变化单选、多选对于民国北京政府来说,财政收入主要有两大来源,即国家税收和内外借款.单选、多选国家税收田赋、关税、盐税是主要的三项.单选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输德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贷款,称为“善后大借款”.单选“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通过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向日本借的一系列债款.名词解释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为巩固其独裁统治,以办理善后为名,1913年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以中国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的中英税款作担保,并聘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被外国列强控制或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名词解释西原借款:1917~1918年,日本对华的借贷资本输出或日本通过政治贷款来支持和控制北洋军阀政府,解决北洋军阀政府的财政危机.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被称为“西原借款”.段祺瑞政府为取得“西原借款”,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埋下隐患.第二节民国初期的商业,金融业和城市公用事业单选1897年,在上海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单选1905年,在北京出现中国第一家由国家经营的银行,即户部银行.多选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出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被称为“南三行.”多选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的“盐业银行、大陆银行、金城银行和中南银行,被称为“北四行”.第三节民国初期的中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简答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外国在华贸易投资的增加,外商的经营网由城市伸向农村,从沿海伸向内地,这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农副产品的直接收购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外国商品的销售量.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的购销领域,尤其在铁路修通、轮船通航、汽车通行后,使各种货物进出便利快捷,有些原来没有被开发利用的货物,也开始成为大宗出口货物.3中国近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扩大了进出口贸易量,仅就进口而言,各种机器设备、钢铁等物品的进口也在不断增加第七章 1927~1937的中国经济第一节国民政府的经济方针和政策单选1927~1937年财政赤字共计43.6亿元.单选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与各国签订了关税条约,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关税主权”与领事裁判权.单选到1937年前,关税总平均税率一直没有超过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30%的限制.名词解释统税:是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裁撤厘金后推广的一个税种.它是对卷烟、麦粉、棉纱、火柴、水泥等工业产品征收的一种货物出厂税.根据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收税后,即可通行全国.单选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实行“废两改元”,并制定了“废两改元”的原则.名词解释废两改元:国民政府废止银两制度、实行银元制度的一次币制改革.规定自1933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建立银本位,不得再用银两.废两改元客观上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为实施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名词解释法币政策:1935年11月4日起,国民党公布实施“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作为法币,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白银国有,并确定法币的对外汇率,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该政策使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控制,为国家资本实现其对金融的垄断和控制提供了条件.单选法币本向没有法定的含金量,其价值需外汇汇率来表示,属外汇本位制.单选在外汇汇率上,规定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多选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格稳定起见,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单选美国迫使国民政府与其在1936年5月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汇率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单选1930年通过的矿业法中.该法明确规定,矿藏均为国有,非取得矿业权不得探采.适用于该法的矿藏达50种之多.第二节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的建立单选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是1928年10月5日设立并于11月1日开业的中央银行.多选国民政府授予中央银行的特权主要有四项:1遵照兑换券条例发行兑换券;2铸造及发行国币;3经理国库;4募集或经理国内外公债事务.多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两个银行.名词解释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中,建立国家金融垄断组织的核心机构.四行是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指: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第八章日本对中国的殖民侵略第一节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掠夺单选1933年3月1日,在驹井德三亲手炮制下,得到日本关东军和内阁同意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正式出笼.简答“七·七”变革后,日本对华的侵略行径:“七·七”事变后,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关内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农业发达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对中国主要工业城市狂轰滥炸,使中国的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目的在于摧毁我国的民族企业,使辽阔的中国成为日本推销商品的市场.第二节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统制经济多选“满铁”与“满业”是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侵略的两大机构.名词解释“满铁”:是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在华最大的垄断组织.它是1906年日本天皇下诏书指令成立起来的一个殖民机构,总部设在大连.多选1936年1~9月,日本又先后成立“满洲拓殖股份公司”和“满鲜拓殖股份公司”,作为移民机构.单选日本移民共在东北侵占土地3900多万垧.名词解释“粮食出葆”: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农民将其所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按照日伪政府所规定的收购数量和最低的收购价格交售的政策.多选“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地区称为“四行号”的是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单选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治,主要是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来实现的.单选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依照伪满政权货币法的规定,发行伪满币.规定伪满币与日元比价固定在等价的联系上,实现了“日满货币一元化”的目标.第三节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的掠夺多选日本对华北华中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几种形式进行.多选以“中日合办”的形式被掠夺的工厂分为两类:一是日本成立的两个所谓“国策会社”,即“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分别掌握华北与华中的“统制事业”.二是一般工业企业,即“统制事业”.单选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了国土计划设定要纲,提出了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适地适产主义”.多选日本在华北着重发展盐业和矿业.单选日本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也采取了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单选1941年1月,日本又在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多选日伪政府打击和破坏法币的手段有:1进行所谓“收兑法币”,禁止法币流通.2强使法币贬值.3限制人民持有法币.单选由于滥发伪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飞涨.单选1938年5月,日本的正金银行正式接管了英国汇丰银行代管中国海关税收的权力.1. 分析样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有专家认为: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建筑的变化
• 在近代,由于受西式 建筑风格的影响一级 都市化程度的提高, 在一些通商口岸中国 人也开始修筑西式或 半西式住宅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三)建筑的变化 • 钢筋水泥结构、布局合理 的西式建筑成为巨商富贾 和大官僚炫耀财势的资本, 同时也为我国建筑业增添 了新的内容; • 电灯的使用为广大市民的 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 习惯,人们可以充分利用 夜晚的时间来学习或娱乐。 以上因素均使近代中国居 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 俗发生重大变化
府院之争导致了张勋复辟,复辟 后的张勋解散了议会,段祺瑞镇压了 张勋后却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满段祺瑞的做法, 成立了非常国会和广州军政府,随即 发动了护法战争。 结果,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 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 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 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三、文化生活的变化
(二)饮食的变化 • 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 尚,洋式风味的饮料先 后进入中国市场,外国 传来的大量排挤着本土 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 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 业发生了变化; • 自来水的使用省却了挑 水的痛苦,更有益于提 高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 是近代城市居民饮食卫 生方面的一大进步。
二、经济生活的变化
(二)民族工业的“黄 金时代”
背景:欧战时西方国家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宽松的政 策(共和制度的建立, 实业家当政,如张謇, 周学熙等)。
图 1 : 1895 年 , 张 謇 开 始 筹 办 大 生 纱 厂 , 1899年春开车生产
二、经济生活的变化
1、轻工业 1)棉纺织:在民初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的纺织 厂1913年前有231家,资本额为3254.7万元,1920年 已增到475家,资本额达8275万元;全国的纱锭 1913年为65万枚,1919年增加到118万枚,各厂的 织布机同期也由2016台增加到5800多台——厂数, 纱锭和织布机在短短几年内超过以往20多年所有积 累的两倍多,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2)面粉:全国民族资本开设的面粉厂1896—1912年共 有47家,1913—1921年间有105家;中国的面粉出 口数1915年第一次出超5万担, 1918年增到200万担, 1920年更猛增至400万担。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名解及简答
名词解释庚子赔款民族资本买办制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善后大借款封建土地所有制商业性农业中国资本原始积累义和团运动蓝辛石井协定补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美国也加强侵略中国,因而两国之间矛盾很大。
由于日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吞在中国的权益,1917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兰辛和日本特命全权大使石井菊次郞订立协定,双方达成妥协,日本再一次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则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这就是美日双方互相利用,暗中瓜分中国进行勾结的所谓的《兰辛石井协定》。
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关税自主法币政策金园券银园券资源委员会工厂内迁中国土地法大纲五四指示土地改革简答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中国贸易由出起国变为入超国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列强对中国的控制私人资本创办近代工业的性质和作用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民国北京国民政府对争取关税自主权的努力民国初年出现了哪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民国初年城乡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民国初年金融业在城市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对私人商业银行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物资和贸易的控制满州国经济建设纲要国民党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空中运输协定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土地法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解放区的农村政策和土地政策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简述20世纪10-20年代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经济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主要变化简述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原因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作用是什么。
20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 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 • “北方临时政府”:袁世凯修改退位诏书 • 由新旧而南北:南北临时政府统一问题
出台一项不介入战争的二十四点声明: • 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和领海,不准
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 • 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 • 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中国领土,将
依法扣留或没收。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最后通牒:要求德国限 期一个月内,“无条件并无偿地将胶州租借地 全部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最后将其归还中 国”。(《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1卷)
• 德国无回应;中国初反对,并在山东集结军队, 但最后屈服。
• 日本要求把山东排除在“中立区”之外,9月2 日登陆山东半岛。
• 中日重启谈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条”。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 国际形势: • 英国希望中国参战,缓解压力; • 日本担心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反对
参战; • 其他各国重心亦在欧洲,不愿在中国的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 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 • 民元的府院关系:内阁总理的更替 • 政党内阁与混合内阁的分歧 • 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政治。 • 1912年底至1913年春间,国民党赢得第一
届国会大选,取得优势地位。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祺瑞(日)的争斗。
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用
结果: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4: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 “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人们不得 不携带大 捆大捆的 钱前往抢 购日用品 的情景。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字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让美国攫取了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此后,美国商品大 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以天津为例,1946年天津进 口的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 苛捐杂税层出不穷,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原料昂贵产品滞 销,大量工厂倒闭,中国的民族工业陷于绝境
2、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国统区的
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38年 可买一头牛 1941年 可买一头猪 1943年 可买一只鸡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六分之一块肥皂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可买五百分之一两大米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于1905年由简照南、 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 业。 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 1909年2月16日,简氏兄弟以12万元资本重新营业 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资本扩大到2000万元, 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
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下开始衰 退,出现连年亏损局面。1936年,南洋营业利润 再度下滑之时,对其觊觎已久的宋子文再次谋划 收购南洋股份之事。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 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自此,南洋民族资 本卷烟工业企业,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历史阶段。
在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和教育都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方面,民国时期开始推行现代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经济政策,鼓励开发资源、建设铁路和公路、扩大外贸,加速国内外交流和市场化程度。
1928年,中国大陆成立了第一个国家工商联,将工商界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实现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也在民国时期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方面,民国时期的文化革命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化转型。
白话文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继兴起,推动着语言、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变革。
白话文运动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文言文的壁垒,让百姓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拉近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距离。
五四运动的影响则影响了整个中国青年的世界观,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更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方面,民国时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央民族大
学(后来的北京大学)成立。
次年,南京政府也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开展了多种综合性大学相关浸润的改革措施。
同时,民国时期创立了许多名校,包括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致力于培养更多人才,并且积极推动教育进一步现代化。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现代化进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迎
来了一系列的新改革,揭开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
虽然在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这一时期的进程为之后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参考,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成功推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民国史答案
1.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
这是一场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2.张勋复辟: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
由于这次事件是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后,政局动荡不已。
张勋遂乘机联络前清遗老遗少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为复辟作准备。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争端。
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
张勋便带领他的“辫子军”于6月14日入京,7月1日,把清朝已退位的12岁小皇帝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遭到全国强烈反对。
张勋复辟虽然历时仅仅十二天,但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这场复辟直接导致段祺瑞的复出和皖系、直系两大军阀的崛起,更将民国以来的两大法统(孙中山和袁世凯)统统彻底打翻。
3.保甲制: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
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
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
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全面推行。
保甲制的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4.护法战争: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又称护法战争。
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5.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
第九章民国财政
团,并促成蒋宋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 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 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 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 但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 1944年11月即被迫去职,从此离开政坛。
;
• 4、2020/中6/20 央、省、县三级财政体制(1946~1949)。
• 纵观国民政府不同时期采取的财政管理体制,可 以看出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有这样几个特点:
• 第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在朝着分权化 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权限逐步扩大;
• 第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渐趋一致;
2020/6/20
• 第二个时期是1933年10月29日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后 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孔祥熙一反宋子文的紧 缩开支计划,在中央财政上实施了量出为入的赤字财政 政策,前期主要服务于剿共计划,后期则为抗战准备提 供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在宋子文任财政部长时期内,赤 字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体在10~20%之间徘徊,而且 由于宋极力平衡财政收支,1932年赤字额仅占财政实 支数的13.3%。孔祥熙上台后,赤字所占实际支出比重 逐年递增,到1934年占23.5%,1935年占43%, 1936年已达48%。为了弥补巨额赤字,孔祥熙主要采 取了发行内债的方式。但是,由于1932年内债整理案 ,使政府每年减少债务开支1.02亿元,而对于主要持券 者银行来讲,则损失惨重,失去了持有政府公债券的信 心。 2020/6/20
• 1919 495.8 44% 26% 30% 10.8%
• 1925 634.4 47% 26% 27% 27.2%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1920
会
1922年5月北伐 失败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A.政治——①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②袁世凯复辟帝
制
B.思想文化——①辛亥革 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 一步传播
②尊孔复古逆 流出现
直接原因
C.经济——一战期间,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第15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2-1919)
一、民国初期的反封建斗争
(一)背景 中华民国初建; 北洋政府的专制行径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起初要处理的善后事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加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统 治力量;
二、结束南京临时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军队;
三、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张謇的大生纱厂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反映了 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13.(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
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
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摘要: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于各种考虑,大部分历史教材都是一笔带过,只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印象。
但事实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却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尽管随着日本的侵华战争,它所带来的繁荣犹如昙花一现一般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但却无法否认这段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本文从农业、工矿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角度来揭示军阀时期经济的巨大发展,并浅谈其原因。
关键词:北洋军阀经济政府行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
因为现代经济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为人们所自觉探求、执导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1912-1928年间,中国常规的发展秩序被颠倒了:它要求新政府自上而下地摧毁新秩序,并保证这种摧毁不至于干扰和破坏新秩序的建立。
充当这一角色的政府,一方面要运用各种力量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利以在新秩序中确立自身的地位。
但是,中国近代社会一直没有出现符合这一要求的政府,在北洋军阀时期也不例外。
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大规模开荒,在这一时期,全国水稻年产量估计在3亿万石以上。
1914年,全国小麦产量26585万石,至1919年增加为58336万石,足足增长了一倍多。
到30年代初,红薯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多。
另外,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加。
从1909到1929年,棉花·油菜籽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7、12、5个百分点。
其中,为了适应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地质外国纺织业的入侵。
中国棉花种植得到了倡导和鼓励发展,从1919到1929年间,鲁、豫、皖三个省烟叶产量由1300万磅增加到7000万磅。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徽
因
新式婚姻
女子无才便是德
先进女性走出闺房
性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荣荣荣宗宗宗敬敬敬(((181781378—37—139—139831)89)38)
荣德德生生
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
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
(3)特点:
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 ,共计146个,资本总额
①地域分布不平衡
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 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三 、疑古开新: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政治 思想方面: 袁世凯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西方启蒙思 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 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 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 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 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文秀◎ 秀 5.5万元赡养费。”
护国运动 南
南方将领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等
声望值
方 发起护国运动,
试论民国政府(北京)时期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
试论民国政府(北京)时期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民国政府(北京)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政府面临着各种内外部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财政危机。
本文将从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国政府时期的财政困境。
一、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1. 内部因素在民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各地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社会不稳定,这些因素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由于国内战乱频繁,许多地方经济都受到了影响,造成了政府税收的不稳定和减少。
与内部因素相似,外部因素也对民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国家经济的不稳定导致国际贸易额减少,出口收入减少,对外战争的频繁使得国家财政开支大幅增加,国库透支严重。
二、财政危机的影响1. 经济恶化由于财政危机,国家财政无法满足基本支出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得不到充分的投入,民间市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国家经济整体恶化。
2. 社会动荡财政危机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履行其职能,国家无法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出现社会不满情绪,引发社会动荡,给政局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财政困难也导致了官员腐败问题的加剧,加重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3. 国家发展受阻由于财政困难,许多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充分投入,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国家无法有效推行国防和外交政策,导致国家安全面临威胁。
三、应对措施1. 深化改革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对税收、财政管理、国有企业进行重组等,以期通过改革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2. 寻求外部支持鉴于国内财政状况的困难,民国政府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寻求外部援助来解决国内财政问题,争取外部资金的注入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3. 节流增收为了应对财政危机,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流增收的措施,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收入,减少浪费,提高财政使用效率,以期通过节流增收来缓解财政危机。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对社会团体的管控——以档案为例
[基金项目]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民国华北地区基层警察研究(1911-1936)”(项目编号:RWYB201910)。
[作者简介]裴霏霏(1984-),男,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警察史研究。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对社会团体的管控———以档案为例裴霏霏(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 要]1914年北京政府内务部警政司组织实施全国集会结社调查,各省上报了大量关于当地社会团体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至今较好地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本文对其中的宗教团体档案以及北京政府内务部取缔释道等教集会结社的文书进行整理,试图再现从晚清到1914年宗教团体概况以及北京政府对集会结社的态度。
总体来看,民国初年的宗教团体数量众多且较为活跃,同时北京政府对集会结社也采取调查和审查等手段予以严密监控,对可能藉名攘利的社会团体则予以取缔和严厉打击。
[关键词]北京政府;集会结社;宗教团体;档案[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9503(2021)02 0048 03 [收稿日期]2020-12-19 在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和1914年1月解散国会后,北京政府在1914年1月启动全国性集会结社调查,调查由内务部警政司负责实施,籍此摸查解散后国民党分支会以及其他团体的情况。
1914年1月23日,内务部发出《训令》,原文如下[1]:令京师警察厅、各省民政长:二年以来各项党会云起水泳,省会商埠、京师地方尤为荟萃之处,其宗旨正大专以国利民福为事者固多,而藉名公益希图攘利肥私者,亦不能免除,秘密结社应绝对禁止外,其他各项党会亦宜随时切实调查,如名实不符或藉名招摇及有其他逾越法定范围情事,应即分别依法办理为此令。
仰该民政长、二厅将境内现有各党会,按照颁发表式详细填注,并将调查暨办理情形分别呈明,以后遇有新设各项结社应遵照定章,随时报部立案,仰即遵照此令。
民国北京政府义赈奖券述论
、
义赈 奖券 的发行 背 景
12 9 0年 7 前后 , 月 华北 发 生 了特大 旱荒 , 祸及 河北 、 东 、 山 河南 、 山西 、 西 等省 , 及 三百 四十 多个 陕 波 县, 死亡 人 数五 十万左 右 , 受灾 人 口三 千 多万 , 称 为 “0年 未有 之 奇 灾 ” ① 关 于受 灾 的具 体情 况 , 被 4 。 陕 西“ 旱象 日甚 一 日, 苗补 种殆 已绝 望” 河南 “ 十余 县 赤地 千里 ” 山东 “ 殍 载途 ” 直 隶 “ 粟不 收 者 秋 ; 二 ; 饥 ; 一
① 魏宏运 :民国史纪事 本末( : 洋政府时期 ( ) , 《 一)北 上 》 辽宁人民出版社 ,99年 , 62页。 19 第 6 ② 中 国社会科学 院近代史研究 所中华 民国史组编 : 中华 民国史资料丛稿》 第一辑) 中华书局,9 8年, 8 —8 《 ( , 17 第 3 4页。 ③ 《 府公报 》 第 14 政 , 65号 ,90年 9月 1 12 2日。
虑的, 因为奖 券在 当 时的名 声极 坏 ,各项 奖券 现 为舆论 所反 对 ” 因此 , 管 是呈 请 开办 义赈 奖 券 的 内 “ 。 不
务部 还是 允 准发行 义赈 奖券 的大总 统 徐世 昌都 只将 此 筹 款 方式 作 为 在 特定 社 会 条件 下不 得 不使 然 的
一
种权 宜措施 。诚 如 内务部 在 呈报 给北 京政府 大 总统徐 世 昌关 于筹 办赈 灾第 一期情 形 的呈文 中所 言 :
维普资讯
_
。
凰
敷
参 0
@ 周迎春 王 占华
内容提要 义赈 奖券是中央政 府有史 以来 为筹集 灾 区赈 款而在全 票。但 不知囿于何种原 因, 以往人们在谈及 奖券 的历 史时, 很少甚 至没有提 到过
民国经济立法活动的背景及当代价值.doc
民国经济立法活动的背景及当代价值民国时期的经济立法,是受到思想、政治和经济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民国经济立法活动背景及当代价值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文化遗传因素必然会对后继法律的发展产生某种相应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的"承继性"和"路径依赖性".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人无法阻滞或抗拒的。
中国学术本土化的目标使我们建构经济法理论大厦时不能数典忘祖。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极为必要。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国经济法起源的种种,从那个时期经济立法的原因和影响中,寻找对如今法制建设有所裨益的借鉴之处。
一、民国时期经济立法的原因背景民国时期的经济立法活动,在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就已经开始逐步展开,直到 1949 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延续37 年,在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初立时期和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初立时期迎来了两次立法高潮。
我们此次探究的重点,就在于这两次立法高潮。
(一)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经济立法原因背景1912 年袁世凯下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衡制度,筹定划一办法。
"拉开了北京政府经济立法的大幕。
按照民国时期《法令辑览》、《新编实业法令》等所记载,《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等经济法规,多制订颁布于 1916 年前,即北京政府前期。
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立法高潮,主要由北洋政府自上而下和资产阶级商人阶层自下而上的两个层面原因组成。
由自上而下这一方面来看,北洋政府中的军阀官僚受振兴实业潮流和巨大的经济收益因素影响,不但创办经济团体,还投资、创办工商业作为经济来源支持政治活动。
同时这一时期西方列强深陷一战,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实业繁荣,政府需要对其作出规范从而达到经济管控,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 有 利 于 振 兴 实 业 的 政 策 法 令 。 民元 和 民 四 两 长 财 政 的 北 方 企业 家 周学 熙 , 他 提 出的财 政施 政 方针 中就 明 确指 出 : 在 “ 日理 财 , 以 培 养 税 源 为 第 一 义 ; 培 养 税 源 , 以 保 护 今 须 而 须 产 业 为 第 一 义 。 [ ( 7在 他 的 施 政 方 针 中 , 财 政 设 施 外 , ” 』 ') r 6 除
大 总 统 的宣 言 中 表 示 : 民 国 成 立 , 以 实 业 为 先 务 。 在 以 “ 宜 ”
奉 行 的 是 保 护 封 建 主 义 的 经 济 政 策 , 本 主 义 政 治 制 度 推 资 行 的 是有 利 于 发 展 资 本 主 义 的经 济政 策 。 晚清 政 府 在 2 O
工 商 、 政 、 通 总 长 等 经 济 要 职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然 有 财 交 固
袁 世 凯 粉 饰 其 把 持 下 的 北 京 政 府 , 弄 舆 论 和 民 众 的 重 要 愚 原 因 , 在 客 观 上 , 些 实 业 界 人 士 也 顺 应 历 史 发 展 和 代 表 但 这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的 要 求 , 图 通 过 他 们 掌 握 的 权 力 , 订 出 一 力 制
后 所 发 布 的 政 令 中 , 多 次 述 及 “ 业 自 由 , 在 国 宪 , 应 他 营 载 尤 遵 重 ” 并 通 告 各 省 “ 实 振 兴 , 裕 国 计 … … 一 切 商 办 公 , 切 以 司 , 现 办 者 务 须 加 意 保 护 , 已 停 办 者 及 有 应 办 而 未 办 其 即 者 , 应 设 法 维 持 , 为 提 倡 。 Ij 亦 善 ”s 5) 时 , 收 当 时 较 4同 吸 为著名 的资 产阶 级上 层 代表 人物 参加 政 府 , 别 担任 农 林 、 分
业 , 良商 货 , 于 国 计 民 生 , 所 稗 益 ” l ( 1 实 业 部 通 改 方 有 ,1 P7 ]2) 告 、 文 也 一 再 声 称 ,实 业 为 民振
业 , 为 富 国 裕 民 之 计 ” “ 当 务 之 急 ” 孙 中 山 在 辞 去 临 洵 ,为 。 时 大 总 统 后 , 坚 持 强 调 说 :今 共 和 新 立 成 , 实 业 实 为 救 仍 “ 兴 贫 之 药 剂 , 当 今 莫 要 之 政 策 。 _ (4 为 ”2 P ”为 维 持 实 业 , 济 竭 』3 接
世 纪 初 的 立 宪 运 动 中 成 立 了 商 部 , 订 和 颁 布 了 一 些 奖 励 制 资 本 主 义 的政 策 法 令 , 由 于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政 体 及 地 方 官 但 僚 制 度 盘 根 错 节 并 继 续 维 持 它 的 统 治 , 有 的 封 建 主 义 经 原 济政 策还 起 支 配作 用 , 部 活 动 受 到 多方 限 制 。辛 亥 革 命 商 推 翻 了清 朝 专 制 政 体 , 立 了 资 产 阶 级 共 和 政 体 , 推 行 发 建 为
局 , 与 兴 办 滦 州 煤 矿 , 新 洋 灰 公 司 等 路 矿 企 业 的 洋 务 经 参 启
一
个 国 家 的经 济 政 策 与 政 治 制 度 密 切 关 联 。 封 建 制 度
济 活 动 ; 奏 请 废 科 举 、 学 校 、 行 宪 政 ; 设 直 隶 工 艺 还 兴 实 又 局 , 广 制 造 , 言 新 政 。这 些 活 动 反 映 他 已 觉 察 到 振 兴 商 推 倡 务 是 利 源 所 在 , 以 增 加 税 收 充 裕 财 政 , 实 力 隐 稗 国 可 “ 计 ” - ( 1 ) 有 明 显 的 资 本 主 义 的 倾 向 。 因 此 , 在 即 位 。4 H 3 具 J 4 他
孟 晋
( 阳 教 育 学 院 。 南 濮 阳 4 70 ) 濮 河 500 [ 摘 要 ]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建 立之 初 , 确 立 了有 利 于振 兴 民 族 实业 的 施 政 方 针 。之 后 不 久 即 代 之 而起 的 北 京 政 府 在 经 济 上 仍 然 延 续 了这 一 政 策 趋 向 。 订 了 若 干 有 利 于 民族 资 本 主 义 工 商 制 业 发 展 的政 策 , 为该 时期 中 国经 济 近 代 化 进 程 创 造 了一 定 的政 策 环 境 。 [ 键 词 ] 北 京政 府 ;民 族 企 业 ;经 济 政 策 ;影 响 关 [ 图 分 类 号 ]K 5 中 28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文 0 0—9 4 (0 2 0 9 9 2 0 )4—0 8 0 4—0 3
维普资讯
第 2 1卷 第 4期
V 0 .21. No.4 1
许 昌 师 专 学报
J OUR NAL OF XUCHAN r ACHE I E G E RS CO 上.GE
20 0 2年 第 4期
No.4, 2 0 0 2
论 民 国 初 年 北 京 政 府 的 经 济 政 策
蹶 的 财 政 , 时 政 府 尤 重 视 创 办 银 行 之 倡 议 , 订 了 兴 办 商 临 拟 业 银 行 、 工 银 行 等 条 例 。 ] 4 孙 中 山 及 临 时 政 府 关 于 惠 [(1 ’ 3 P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