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探究型问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操作探究(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操作探究(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操作探究一.选择题1.(2018•临安•3 分.)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 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 B.BC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 B.4 C.8 D.102. (2018•嘉兴•3 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A. (A)B. (B)C. (C)D. (D)3. (2018•广西南宁•3 分)如图,矩形纸片A BCD,AB=4,BC=3,点P在B C 边上,将△CDP 沿D P 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 分别交A B 于点O、F,且O P=OF,则c os∠ADF 的值为()A.1113B.1315C.1517D.17194.(2018•海南•3 分)如图1,分别沿长方形纸片A BCD 和正方形纸片E FGH 的对角线A C,EG 剪开,拼成如图2所示的▱KLMN,若中间空白部分四边形O PQR 恰好是正方形,且▱KLMN 的面积为50,则正方形E FGH 的面积为()A.24 B.25 C.26 D.27二、填空题1. (2018•杭州•4 分)折叠矩形纸片 ABCD 时,发现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ADE 翻折,点A落在D C 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D E,点E在A B 边上;②把纸片展开并铺平;③把△CDG 翻折,点C落在直线A E 上的点H处,折痕为D G,点G在B C 边上,若AB=AD+2,EH=1,则A D= 。

2.(2018•临安•3 分.)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添加所有符合要求的正方形,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3.(2018•金华、丽水•4分)如图2,小靓用七巧板拼成一幅装饰图,放入长方形A BCD内,装饰图中的三角形顶点E,F分别在边A B,BC上,三角形①的边G D在边A D上,则ABBC的值是.4. (2018·湖北省恩施·3 分)在Rt△ABC 中,AB=1,∠A=60°,∠AB C=90°,如图所示将R t△ABC沿直线l无滑动地滚动至R t△DE F,则点B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l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结果不取近似值)5.(2018•贵州贵阳•8 分)如图①,在 R t△ABC 中,以下是小亮探究sin a A 与sin bB之间关系 的方法:∵sin A=a c ,sinB=b c ∴c =sin a A ,c=sin b B∴sin a A =sin b B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②的锐角△ABC 中,探究sin a A 、sin b B 、sin cC之间的关 系,并写出探究过程.三.解答题1.(2018•江苏无锡•10 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B 的坐标为(6,4). (1)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作一条直线 A C ,它与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 A 和点 C ,且使∠AB C=90°,△ABC 与△AOC 的面积相等.(作图不必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2)问:(1)中这样的直线 A C 是否唯一?若唯一,请说明理由;若不唯一,请在图中画出 所有这样的直线 A C ,并写出与之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2018•江苏徐州•7 分)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个单位的正方形,在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 B 的坐标为(1,0)①画出△A 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 1B 1C 1;②画出将△ABC 绕原点 O 按逆时针旋转 90°所得的△A 2B 2C 2;③△A 1B 1C 1 与△A 2B 2C 2 成轴对称图形吗?若成轴对称图形,画出所有的对称轴;④△A 1B 1C 1 与△A 2B 2C 2 成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成中心对称图形,写出所有的对称中心的坐标.3.(2018•山东东营市•10 分)(1)某学校“智慧方园”数学社团遇到这样一个题目:如图1,在△A BC 中,点O在线段B C 上,∠BA O=30°,∠O AC=75°,AO=BO:CO=1:3,求A B 的长.经过社团成员讨论发现,过点B作B D∥A C,交A O 的延长线于点D,通过构造△A BD 就可以解决.问题(如图2)请回答:∠ADB= 75 °,AB= .(2)请参考以上解决思路,解决问题:在四边形A BCD 中,对角线A C 与B D 相交于点O,A C⊥AD,A O=ABC=∠A CB=75°,如图3,BO:OD=1:3,求D C 的长.4.(2018•山东济宁市•7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某数学小组探究求环形花坛(如图所示)面积的方法,现有以下工具;①卷尺;②直棒EF;③T 型尺(CD 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B).(1)在图1 中,请你画出用T 形尺找大圆圆心的示意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2)如图2,小华说:“我只用一根直棒和一个卷尺就可以求出环形花坛的面积,具体做法如下:将直棒放置到与小圆相切,用卷尺量出此时直棒与大圆两交点M,N 之间的距离,就可求出环形花坛的面积”如果测得MN=10m,请你求出这个环形花坛的面积.5.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PC=3.你能求出∠A PB 的度数吗?小明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形成了如下思路:思路一:将△B PC 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连接P P′,求出∠APB的度数;思路二:将△A PB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CP'B,连接P P′,求出∠APB 的度数.请参考小明的思路,任选一种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类比探究】如图2,若点P是正方形A BCD 外一点,PA=3,PB=1,PB 的度数.答案详解一.选择题(2018•临安•3 分.)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 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 B.BC的中点,若沿左1.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 B.4 C.8 D.10【分析】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解:阴影部分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组成,由第一个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两部分可构成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正方形的面积=4×4=16,∴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4=4.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阴影部分的组成与原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2. (2018•嘉兴•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A. (A)B. (B)C. (C)D. (D)【答案】A【分析】根据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 展开后所得图形的顶点一定在【解析】正方形的对角线上, 根据③的剪法,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解答】根据题意,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的,根据③的剪法,展开后所得图形的顶点一定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而且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故选A.【点评】关键是要理解折叠的过程,得到关键信息,如本题得到展开后的图形的顶点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是解题的关键.3. (2018•广西南宁•3分)如图,矩形纸片A BCD,AB=4,BC=3,点P在B C 边上,将△C DP 沿D P 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 分别交A B 于点O、F,且O P=OF,则c o s∠ADF 的值为()A.1113B.1315C.1517D.1719【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CP=EP,由∠EOF=∠B OP、∠B=∠E.OP=OF 可得出△OE F≌△OBP(A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O E=OB.EF=BP,设E F=x,则B P=x、DF=4﹣x、BF=PC=3﹣x,进而可得出A F=1+x,在R t△DA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再利用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c o s∠A DF 的值.【解答】解:根据折叠,可知:△D CP≌△DE P,∴DC=DE=4,CP=EP.在△O EF 和△O BP 中,EOF BOPB EOP OF∠=∠⎧⎪∠=∠⎨⎪=⎩,∴△O EF≌△OB P(AAS),∴OE=OB,EF=BP.设E F=x,则B P=x,DF=DE﹣EF=4﹣x,又∵B F=OB+OF=OE+OP=PE=PC,PC=BC﹣BP=3﹣x,∴AF=AB﹣BF=1+x.在R t△DAF中,AF 2+AD2=DF2,即(1+x)2+32=(4﹣x)2,解得:x=35,∴DF=4﹣x=175,∴co s∠AD F=AD DF=151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 结合 A F=1+x ,求出 A F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4.(2018•海南•3 分)如图 1,分别沿长方形纸片 A BCD 和正方形纸片 E FGH 的对角线 A C ,EG 剪开,拼成如图 2 所示的▱KLMN ,若中间空白部分四边形 O PQR 恰好是正方形,且▱KLMN 的面 积为 50,则正方形 E FGH 的面积为( )A .24B .25C .26D .27【分析】如图,设 P M=PL=NR=AR=a ,正方形 O RQP 的边长为 b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设 P M=PL=NR=AR=a ,正方形 O RQP 的边长为 b .由题意:a 2+b 2+(a+b )(a ﹣b )=50, ∴a 2=25,∴正方形 E FGH 的面积=a 2=2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拼剪,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 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二.填空题1. (2018•杭州•4 分)折叠矩形纸片 ABCD 时,发现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ADE 翻折,点 A 落在 D C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D E ,点 E 在 A B 边上;②把纸 片展开并铺平;③把△CDG 翻折,点 C 落在直线 A E 上的点 H 处,折痕为 D G ,点 G 在 B C 边上, 若 AB=AD+2,EH=1,则 A D= 。

2015年中考备战策略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四_操作探究型问题)

2015年中考备战策略课件(第二部分专题四_操作探究型问题)

图①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1)类比小明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②和图③两种 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
图②
考点知识梳理
图③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BG (2)要使(1)中所剪拼的新图形是正方形, 须满足 AE 1 = 2 .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温馨提示: 利用图形的变换作图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重 点,关键是掌握各种变换的特征.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2.设计测量方案 对于较高不能直接测量或有障碍物不能直接进行 测量的物体,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设计测量方案,得 出测量结果. 温馨提示: 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测量方案, 是中考的热点, 注意平时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解决测量问题常构 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决.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1.利用图形的变换作图 (1)利用平移:把一个图形沿一定方向平移一定距离. (2)利用旋转: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 (3)利用轴对称: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位似: 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4.将一边长为 2 的正方形纸片折成四部分,再沿 折痕折起来,恰好能不重叠地搭建成一个三棱锥,则 三棱锥四个面中最小的面积是( A.1 3 B. 2 1 C. 2 ) 2 D. 3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解析:如图,点 E,F 分别为边 AB,AD 的中点, 沿图中虚线折叠, 恰好能不重叠地搭建成一个三棱锥,

29.中考数学专题 “操作探究型”相关的探索性问题数学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29.中考数学专题 “操作探究型”相关的探索性问题数学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5 中考中与“操作探究型”相关的探索性问题【母题来源一】【2019•陕西】问题提出:(1)如图1,已知△ABC,试确定一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问题探究:(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4,BC=10,若要在该矩形中作出一个面积最大的△BPC,且使∠BPC=90°,求满足条件的点P到点A的距离;问题解决:(3)如图3,有一座塔A,按规定,要以塔A为对称中心,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景区BCDE.根据实际情况,要求顶点B是定点,点B到塔A的距离为50米,∠CBE=120°,那么,是否可以建一个满足要求的面积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景区BCDE?若可以,求出满足要求的平行四边形BCDE的最大面积;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塔A的占地面积忽略不计)【解析】(1)如图1记为点D所在的位置.(2)如图2,∵AB=4,BC=10,∴取BC的中点O,则OB>AB.∴以点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O,⊙O一定于AD相交于P1,P2两点,连接BP1,P1C,P1O,∵∠BPC=90°,点P不能在矩形外,∴△BPC的顶点P1或P2位置时,△BPC的面积最大,作P1E⊥BC,垂足为E,则OE=3,∴AP1=BE=OB-OE=5-3=2,由对称性得AP2=8.(3)可以,如图3,连接BD,∵A为BCDE的对称中心,BA=50,∠CBE=120°,∴BD=100,∠BED=60°,作△BDE的外接圆⊙O,则点E在优弧BD上,取BED的中点E′,连接E′B,E′D,则E′B=E′D,且∠BE′D=60°,∴△BE′D为正三角形.连接E′O并延长,经过点A至C′,使E′A=AC′,连接BC′,DC′,∵E′A⊥BD,∴四边形E′D为菱形,且∠C′BE′=120°,作EF⊥BD,垂足为F,连接EO,则EF≤EO+OA-E′O+OA=E′A,∴S△BDE12=·BD·EF12≤·BD·E′A=S△E′BD,∴S平行四边形BCDE≤S平行四边形BC′DE′=2S△E′BD=1002·sin60°m2),所以符合要求的BCDE的最大面积为2.【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压轴题.【母题来源二】【2019•沈阳】思维启迪:(1)如图1,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聪明的小亮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 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CD∥AB交AP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米.思维探索:(2)在△ABC和△ADE中,AC=BC,AE=DE,且AE<AC,∠ACB=∠AED=90°,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E在AC边上时△ADE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B和点D位于AC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①如图2,当△ADE在起始位置时,猜想: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②如图3,当α=90°时,点D落在AB边上,请判断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③当α=150°时,若BC=3,DE=1,请直接写出PC2的值.【解析】(1)∵CD∥AB,∴∠C=∠B,在△ABP和△DCP中,BP CPAPB DPCB C=⎧⎪∠=∠⎨⎪∠=∠⎩,∴△ABP≌△DCP,∴DC=AB.∵AB=200米.∴CD=200米,故答案为:200.(2)①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PE,PC⊥PE.理由如下:如解图1,延长EP交BC于F,同(1)理,可知∴△FBP≌△EDP,∴PF=PE,BF=DE,又∵AC=BC,AE=DE,∴FC=EC,又∵∠ACB=90°,∴△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P=FP,∴PC=PE,PC⊥PE.②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是PC=PE,PC⊥PE.理由如下:如解图2,作BF∥DE,交EP延长线于点F,连接CE、CF,同①理,可知△FBP≌△EDP,∴BF=DE,PE=PF12EF ,∵DE=AE,∴BF=AE,∵当α=90°时,∠EAC=90°,∴ED∥AC,EA∥BC,∵FB∥AC,∠FBC=90,∴∠CBF=∠CAE,在△FBC 和△EAC 中,BF AE CBE CAE BC AC =⎧⎪∠=∠⎨⎪=⎩,∴△FBC ≌△EAC , ∴CF =CE ,∠FCB =∠ECA , ∵∠ACB =90°, ∴∠FCE =90°,∴△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P =FP ,∴CP ⊥EP ,CP =EP 12EF =. ③如解图3,作BF ∥DE ,交EP 延长线于点F ,连接CE 、CF ,过E 点作EH ⊥AC 交CA 延长线于H 点,当α=150°时,由旋转旋转可知,∠CAE =150°,DE 与BC 所成夹角的锐角为30°, ∴∠FBC =∠EAC =α=150°, 同②可得△FBP ≌△EDP ,同②△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P ⊥EP ,CP =EP =, 在Rt △AHE 中,∠EAH =30°,AE =DE =1, ∴HE 12=,AH 2=, 又∵AC =AB =3,∴AH=32+,∴EC 2=AH 2+HE210=+ ∴PC2212E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和30°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母题来源三】【2019•赤峰】【问题】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过点C作直线l平行于A B.∠EDF=90°,点D在直线l 上移动,角的一边DE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DF与AC交于点P,研究DP和DB的数量关系.【探究发现】(1)如图2,某数学兴趣小组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现当点D移动到使点P与点C重合时,通过推理就可以得到DP=DB,请写出证明过程;【数学思考】(2)如图3,若点P是A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C),受(1)的启发,这个小组过点D作DG ⊥CD交BC于点G,就可以证明DP=DB,请完成证明过程;【拓展引申】(3)如图4,在(1)的条件下,M是AB边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B),N是射线BD上一点,且AM=BN,连接MN与BC交于点Q,这个数学兴趣小组经过多次取M点反复进行实验,发现点M在某一位置时BQ的值最大.若AC=BC=4,请你直接写出BQ的最大值.【解析】(1)∵∠ACB=90°,AC=BC,∴∠CAB=∠CBA=45°,∵CD∥AB,∴∠CBA=∠DCB=45°,且BD⊥CD,∴∠DCB=∠DBC=45°,∴DB=DC,即DB=DP.(2)∵DG⊥CD,∠DCB=45°,∴∠DCG=∠DGC=45°,∴DC=DG,∠DCP=∠DGB=135°,∵∠BDP=∠CDG=90°,∴∠CDP=∠BDG,且DC=DG,∠DCP=∠DGB=135°,∴△CDP≌△GDB,∴BD=DP.(3)如图4,过点M作MH⊥MN交AC于点H,连接CM,HQ,∵MH⊥MN,∴∠AMH+∠NMB=90°,∵CD∥AB,∠CDB=90°,∴∠DBM=90°,∴∠NMB+∠MNB=90°,∴∠HMA=∠MNB,且AM=BN,∠CAB=∠CBN=45°,∴△AMH≌△BNQ,∴AH=BQ,∵∠ACB=90°,AC=BC=4,∴AB,AC-AH=BC-BQ,∴CH=CQ,∴∠CHQ=∠CQH=45°=∠CAB,∴HQ∥AB,∴∠HQM=∠QMB,∵∠ACB=∠HMQ=90°,∴点H,点M,点Q,点C四点共圆,∴∠HCM=∠HQM,∴∠HCM=∠QMB,且∠A=∠CBA=45°,∴△ACM∽△BMQ,∴AC AMBM BQ=,AMBQ=,∴BQ 2(24AM --=+,∴AM BQ 有最大值为2.【名师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BQ 与AM 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母题来源四】【2019•鄂尔多斯】(1)【探究发现】如图1,∠EOF 的顶点O 在正方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处,∠EOF =90°,将∠EOF 绕点O 旋转,旋转过程中,∠EOF 的两边分别与正方形ABCD 的边BC 和CD 交于点E 和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则CE ,CF ,BC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类比应用】如图2,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 ”改为“∠BCD =120°的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EOF =60°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3,∠BOD =120°,OD 34=,OB =4,OA 平分∠BOD ,AB =,且OB >2OA ,点C 是OB 上一点,∠CAD =60°,求OC 的长.【解析】(1)如图1,结论:CE +CF =BC .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OB =OC ,∠OBE =∠OCF =45°, ∵∠EOF =∠BOC =90°, ∴∠BOE =∠OCF , ∴△BOE ≌△COF , ∴BE =CF ,∴CE+CF=CE+BE=BC.故答案为:CE+CF=BC.(2)结论不成立.CE+CF12=BC.理由:如图2,连接EF,在CO上截取CJ=CF,连接FJ.∵四边形ABCD是菱形,∠BCD=120°,∴∠BCO=∠OCF=60°,∵∠EOF+∠ECF=180°,∴O,E,C,F四点共圆,∴∠OFE=∠OCE=60°,∵∠EOF=60°,∴△EOF是等边三角形,∴OF=FE,∠OFE=60°,∵CF=CJ,∠FCJ=60°,∴△CFJ是等边三角形,∴FC=FJ,∠EFC=∠OFE=60°,∴∠OFJ=∠CFE,∴△OFJ≌△EFC,∴OJ=CE,∴CF+CE=CJ+OJ=OC12=BC.(3)如图3中,由OB>2OA可知△BAO是钝角三角形,∠BAO>90°,作AH⊥OB于H,设OH=x.在Rt△ABH中,BH∵OB=4,x=4,解得x32=(舍弃)或12,∴OA=2OH=1,∵∠COD+∠ACD=180°,∴A,C,O,D四点共圆,∵OA平分∠COD,∴∠AOC=∠AOD=60°,∴∠ADC=∠AOC=60°,∵∠CAD=60°,∴△ACD是等边三角形,由(2)可知:OC+OD=OA,∴OC=131 44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四点共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命题意图】这类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形或四边形的综合问题,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方法总结】1.类比探究问题类比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未知的对象上去的一种合情推理.通常先解决比较常见、比较形象具体的问题,然后变换图形或条件,通过比较、联想、化归等方式,触类旁通,用相似的方法解决问题或猜想相似的结论.2.展现思维或解题过程的阅读理解题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核心在于理解,目的是应用.通过阅读,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知识要点、数学思想,进而找到解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该类题常常给出试题的解法,从题型上看,有展示全貌,留空补缺的;有说明解题理由的;有要求归纳规律再解决问题的,题目多样,重点考查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演绎推理、类比推理.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数学试题】在数学课堂上,小斐同学和小可同学分别拿着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可分别记作ABC △和ADE △,其中90BAC DAE ∠=∠=︒. 问题的产生:两位同学先按照如图摆放,点D E ,在AB AC ,上,发现BD 和CE 在数量和位置关系上分别满足BD CE =,BD CE ⊥.问题的探究:(1)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外部,连接BD CE ,,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问题的延伸:继续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如图.点D E ,都在ABC △外部,连接BD CE ,,CD EB ,,BD 与CE 相交于H 点.(2)若BD =BCDE 的面积;(3)若3AB =,2AD =,设2CD x =,2EB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析】(1)成立.理由如下:延长BD ,分别交AC 、CE 于F 、G ,∵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AD AE =,90BAC DAE ∠=∠=︒, ∵BAD BAC DAC ∠=∠-∠,CAE DAE DAC ∠=∠-∠,∴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BD CE =,ABD ACE ∠=∠, ∵AFB GFC ∠=∠,∴90CGF BAF ∠=∠=︒,即BD CE ⊥. (2)∵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C =,AD AE =,90BAC DAE ∠=∠=︒, ∵BAD BAC DAC ∠=∠+∠,CAE DAE DAC ∠=∠+∠, ∴BAD CAE ∠=∠,∴ABD ACE △≌△, ∴BD CE =,ABD ACE ∠=∠, ∵AOB FOC ∠=∠,∴90BFC BAC ∠=∠=︒, ∴BCE DCE BCDE S S S =+△△四边形111192222CE BF CE DF CE BD =⨯⨯+⨯⨯=⨯⨯=. (3)∵90BHC ∠=︒,∴222222CD EB CH HD EH HB +=+++=2222CH BH DH EH +++((2226=+=,∴26y x =-.【名师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019年江西省南昌市十校联考中考数学模拟试卷(5月份)】(问题情境)在△ABC 中,AB =AC ,点P 为BC 所在直线上的任一点,过点P 作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D 、E ,过点C 作CF ⊥AB ,垂足为F .当P 在BC 边上时(如图1),求证:PD +PE =CF .证明思路是:如图2,连接AP ,由△ABP 与△ACP 面积之和等于△ABC 的面积可以证得:PD +PE =CF .(不要证明)(变式探究)(1)当点P 在CB 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试探索PD 、PE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请运用上述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完成下列两题:(结论运用)(2)如图4,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B上,点C落在点C′处,点P 为折痕EF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G⊥BE、PH⊥BC,垂足分别为G、H,若AD=16,CF=6,求PG+PH 的值.(迁移拓展)(3)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43x+8与直线l2:y=2x+8相交于点A,直线l1、l2与x轴分别交于点B、点C.点P是直线l2上一个动点,若点P到直线l1的距离为2.求点P的坐标.【解析】变式探究:连接AP,如图3,∵PD⊥AB,PE⊥AC,CF⊥AB,且S△ABC=S△ACP-S△ABP,∴12AB·CF=12AC·PE-12AB·PD.∵AB=AC,∴CF=PE-PD.结论运用:过点E作EQ⊥BC,垂足为Q,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C=∠ADC=90°.∵AD=16,CF=6,∴BF=BC-CF=AD-CF=10,由折叠可得:DF=BF,∠BEF=∠DEF,∴DF=10.∵∠C=90°,∴DC=.∵EQ⊥BC,∠C=∠ADC=90°,∴∠EQC=90°=∠C=∠ADC.∴四边形EQCD是长方形.∴EQ=DC=8.∵AD∥BC,∴∠DEF=∠EFB.∵∠BEF=∠DEF,∴∠BEF=∠EFB.∴BE=BF,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PG+PH=EQ.∴PG+PH=8.∴PG+PH的值为8.迁移拓展:如图,由题意得:A(0,8),B(6,0),C(-4,0),∴AB,BC=10.∴AB=BC,(1)由结论得:P1D1+P1E1=OA=8,∵P1D1=1=2,∴P1E1=6 即点P1的纵坐标为6,又点P1在直线l2上,∴y=2x+8=6,∴x=-1,即点P1的坐标为(-1,6).(2)由结论得:P2E2-P2D2=OA=8,∵P2D2=2,∴P2E2=10 即点P2的纵坐标为10,又点P2在直线l2上,∴y=2x+8=10,∴x=1,即点P2的坐标为(1,1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利用面积法列出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9届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已知点O是△ABC内任意一点,连接OA并延长到点E,使得AE=OA,以OB,O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BFC,连接OF,与BC交于点H,连接EF.(1)问题发现如图1,若△ABC为等边三角形,线段EF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2)拓展探究如图2,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斜边),(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再给予证明;(3)解决问题如图3,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2,BC=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的长.【解析】(1)如图1,连接AH,∵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12BC,OH=HF,又∵△ABC是等边三角形,∴AH⊥BC,∠ABC=60°,∴AH BH,∵AE=OA,OH=HF,∴AH∥EF,EF=2AH,∵AH∥EF,AH⊥BC,∴EF⊥BC,∵EF=2AH,AH,BC=2BH,∴EF.故答案为:EF⊥BC,EF BC.(2)如图2,连接AH,∵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12BC,OH=HF,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C,∠ABC=45°,∴AH=BH=HC,∵AE=OA,OH=HF,∴AH∥EF,EF=2AH,∵AH∥EF,AH⊥BC,∴EF⊥BC,∵EF=2AH,AH=BH,BC=2BH,∴EF=BC.(3)如图3,连接AH,∵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12BC=32,OH=HF,又∵AB=AC=2,∴AH⊥BC,∴AH=,∵OH=HF,AE=AO,∴EF=2AH.【名师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AH∥EF,EF=2AH是本题的关键.。

北师大中考数学总复习《操作探究型问题》课件

北师大中考数学总复习《操作探究型问题》课件

探究三 平移旋转操作探究问题 例3 [2013·山西改编] 数学活动——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41-4,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和△DEF叠放在 一起,其中∠ACB=∠E=90°,BC=DE=6,AC=FE=8,顶点D 与边AB的中点重合,DE经过点C,DF交AC于点G. 求重叠部分(△DCG)的面积.
图41-1
小明发现:分别延长QE,MF,NG,PH,交FA,GB,HC,ED的延
长线于点R,S,T,W,可得△RQF,△SMG,△TNH,△WPE是四
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1-1②). 请回答: (1)若将上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无缝隙, 不重叠),则这个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a ; (2)求正方形MNPQ的面积;
图41-4
求重叠部分(△DCG)的面积. (1)独立思考:请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合作交流:“希望”小组受此问题的启发,将△DEF绕点 D旋转,使DE⊥AB交AC于点H,DF交AC于点G,如图41-5,你 能求出重叠部分(△DGH)的面积吗?请写出解答过程.
图41-5
例题分层分析 (1)为求△DCG的面积,需要研究该三角形的边角的特征; (2)当将△DEF绕点D旋转,使DE⊥AB交AC于点H,此时G点 是AH的中点吗?△DGH的面积与△DAH的面积之间是倍分关 系吗? 解题方法点析 此类问题通过平移、旋转等动态过程创建了一个探究问题 的情景和一个思维空间.解答中常常需要分类讨论、自主 探究、叙述推理.关键是掌握好平移前后,旋转前后的图 形是全等形.平移前后,每一个点移动的方向相同、距离 相等;旋转前后图形上每一点的旋转角度都相同.

几何探究题

几何探究题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
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
中点,BE⊥EG,AD=
AB=3.求AF的长.
类型2
几何变换型探究问题
[方法特点]特征与方法: 几何变换型探究性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通过图形 的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 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变换过程中伴随的数量 关系和图形的位置关系等进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发现全等三角 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或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运用 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来计算.
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
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
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
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这
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例4 在菱形ABCD中,∠ABC=60°,点P是射线BD上一动点 ,以AP为边向右侧作等边△APE,点E的位置随着点P的位置 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E在菱形ABCD内部或边上时,连接CE,BP 与CE的数量关系是 BP=CE ,CE与AD的位置关系是 CE⊥AD ;
变式训练
5.【操作发现】 (1)如图1,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 ,△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 ①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点B的对应点为B′,点C的对应点为C′,连接BB′; ②在①所画图形中,∠AB′B= 45 °.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一不规则物体体积设计课题:如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设计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明确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扌H:水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并渗透转化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沾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持神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耍。

要把握好数学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规卸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学习和应用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和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实验操作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衣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要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

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水、其他物体等,利用〃扌II:水法〃探索生活•中•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操作活动,深化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件的K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有序地猜想、操作、观察、实验、比较、探索、计算等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想象、估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总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任务:1、重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探究关键:理解上升(或下降〉溢出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没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圆的面积》探究型学习方案

《圆的面积》探究型学习方案
《圆的面积》探究型学习方案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张爽玲
主题
《圆的面积》探究型学习方案
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属学科数学
情境|任务|过程|成果|资源|评估
情境: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师小结公式S=π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3.利用公式计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三角板的操作型问题探究

三角板的操作型问题探究
— —

图5乙) (

中上下两块 三角板面积 A 。 之比等于


延伸 : 两个全等 的三 角板 , 以拼 出各种 不同的图形 , 可
如图 1已画出四个三角形 , 对于每一 个 二角形 , 三 请你分别 补 出另一个 与其全等 的三角形 ,使每个 图形成 不同的轴 对 称图形 ( 所画三角形可 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 ) .

参考文献 :
【】 小明、 1张 汪晓 勤C HDM 的 实践和 若干启 示》 《 ,中 学数 学教学参考}01年 1 2期 2( 6 - 【 杨裕前 、 2 】 茎林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
年级( 上册 )第 5 》 0页 , 苏科 技 出 版社 ,05 江 2 0
个著名的猜想 :当 n 2时 ,关于 、、 的方程 3 > Y。 g , n +
我 国在公元前 2 世 纪至公元 1 世纪 , 1 1 已发现 3 45 、、 是一组 勾 股数 , 《 在 九章 算术 》 中还提 到 5 1 、3 72 、 、2 1 , 、4
2 ,、5 1 ,0 2 、9等都是勾股数组 . 5 8 1 、72 、1 2 历史上不少数学
时还可 以通 过专题 演讲 , 编写数 学小报 、 报 , 墙 开展科普
容 . 动可以围绕 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展开. 活 案例 5 《 关于勾股定理的研 究》
1 确 定 活 动 主 题 .
的扩充等方面设置问题.
2 分组布置任务 . ( ) 当地分组 , 1适 小组成员去 图书馆 、 学校 网站或教育
网 站搜 集所 需 的 资 料 .

教师可 以根 据教材 内容 和学校 的条件 ,提 出希望解

中考数学解答题压轴题突破 重难点突破八 几何综合探究题 类型二:操作型探究问题

中考数学解答题压轴题突破 重难点突破八 几何综合探究题 类型二:操作型探究问题

5.(2022·嘉兴)小东在做九上课本 123 页习题:“1∶ 2 也是一个很有 趣的比.已知线段 AB(如图①),用直尺和圆规作 AB 上的一点 P,使 AP∶ AB=1∶ 2.”小东的作法是:如图②,以 AB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再以点 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弧,交线段 AB 于点 P,点 P 即为 所求作的点.小东称点 P 为线段 AB 的“趣点”.
(1)【阅读理解】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它被记载于我国 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 创制了一幅如图①所示的“弦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 根据“赵爽弦图”写出勾股定理和推理过程;
解: a2+b2=c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推理如下: ∵如图①,4 个△ADE 的面积和+正方形 EFGH 的面积=正方形 ABCD 的面 积, 即 4×12ab+(b-a)2=c2, 整理得 a2+b2=c2.
解:∵在正方形 PQMN 中,PN=PQ=DE,PN∥BC,∴△APN∽△ABC,AE=
PN AE AD-DE=AD-PN,∴BC=AD,
PN h-PN
ah
ah
∴ a = h ,∴PN=a+h,∴正方形 PQMN 的边长为a+h.
(2)【操作推理】如何画出这个正方形 PQMN 呢? 如图②,小杰画出了图①的△ABC,然后又进行以下操作:先在 AB 边上 任取一点 P′,画正方形 P′Q′M′N′,使点 Q′,M′在 BC 边上,点 N ′在△ABC 内,然后连接 BN′,并延长交 AC 于点 N,作 NM⊥BC 于点 M, NP⊥NM 交 AB 于点 P,PQ⊥BC 于点 Q,得到四边形 PQMN.证明:图②中的 四边形 PQMN 是正方形; 【分层分析】先推出四边形 PQMN 是矩形,再根据 P′N′∥PN,M′N′∥ MN,可得P′PNN′=N′NMM′,结合 M′N′=P′N′,推得 MN=PN 进而得证;

初中数学操作型探究题的分类解析

初中数学操作型探究题的分类解析

初中数学操作型探究题的分类解析作者:李明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年第04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操作型探究题作为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而逐渐成为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操作型探究题以几何图形为背景,通过平移、旋转构造出新图形,从图形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中去探求函数、方程、全等、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在变化过程中所隐含的规律,猜想所得结论,并进行证明及相关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过程要综合到用到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分类讨论、相似与全等、函数建模等方法实现问题的解决.图形在运动变化中,是否保留或具备某种性质,这往往是通过操作、探索、猜想、归纳、证明才能体现.从而凸显了在中考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新理念.下面通过几道题的具体分析,说明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一、与正方形有关的操作型探究题范例1:已知正方形ABCD,一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锐角顶点与A点重合,将此三角板绕A点旋转时,两边分别交直线BC、CD于M、N.(1)当M、N分别在边BC、CD上时(如图1),求证: BM+DN=MN;(2)当M、N分别在边BC、CD所在的直线上(如图2、图3)时,线段BM、DN、M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3)在图3中,作直线BD交直线AM、AN于P、Q两点,若MN=10,CM=8,求AP 的长.【思路分析】从(1)问的结论上看,求证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易于想到“截长补短”法(如图4),延长MB到E,使BE=DN,易证△ABE≌△AND,再证△AMN≌△AME,得到MN=ME=BM+DN.同理得到图2的结论为:MN=BM-DN.图3的结论为:MN=DN-BM.(3)问属于运动到特殊情况时求AP的长(如图5).在Rt△CMN中,利用勾股定理易求【评析】这道试题设计精巧,新颖别致,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图形的旋转、函数与方程、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在求解的过程中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模能力、对图形的直觉能力以及在图形变化中看到不变实质的数学洞察能力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即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和较开阔的思维品质,充分体现了中考方向和发展趋势.二、与圆有关的操作型探究题范例2:点A在直线MN上,∠PAM=60°,AD平分∠PAM,AD=6,点C在射线AP 上,过A、D、C三点作⊙O.1.若⊙O与直线MN相切时,求AC长.(如图1)2.若⊙O经过直线MN上除点A的另一个点B,当⊙O的大小变化时,给出两个结论:①AC+AB为定值;② AC-AB为定值.当B在AM上时(如图2)或当B在AN上时(如图3),上述结论中是否有正确的结论?如果有,判断并说明那一个结论成立,并求出定值是多少?【评析】此题以圆为背景,结合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函数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初中数学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解题思路上一脉相承,重点强调了学生对典型图形的构造与应用.对知识的迁移与变式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三、与三角板有关的操作型探究题范例3: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C=DC,∠BCD=60°.将直角三角板PMN的60°角的顶点放在该四边形上,使得P点与A点重合.旋转三角板PMN,在旋转的过程中,三角板PMN的直角边PM与直线BC交于点E,斜边PN与直线DC交于点F,连接EF.1.当E、F分别在BC、CD边上时(如图1),求证EF=BE+DF.2.当E、F分别在直线BC、CD上时(如图2、图3),线段EF、BE、DF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3.在图3中,作直线BD,分别交直线AM、AN于点G、H.若AE=3,求AH的长.【思路分析】从已知条件中可以证明△ABC≌△ADC,得到∠ABC=∠ADC=90°. AC平分∠BAD.而∠MPN= 60°,易于想到利用旋转构造△ABE≌△ADQ(如图4),进一步得到△AEF≌△AQF,得到EF=FQ=BE+DF.同样的思路可以得到图2的结论为:EF=DF-BE;图3的结论为:EF= BE-DF.在问3中,连接AC后(如图5),得到△ACE∽△ADH,AH∶AE=AD【评析】此题通过旋转变换,利用角平分线构造轴对称图形,图1易于得到结论,而图2、图3只有借助解决图1的基本思路,才能出现思维的转向,从而产生顿悟.问3中,只给出AE=3一个数量关系,去求AH的长度,必然要深入挖掘原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结合所求,构造相似三角形.这样不断反复认知与所求,调节思维方向,准确确定思路点,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操作型探究题为学生提供了猜想与探究的空间,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问题的提出、结论的探索与应用.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自信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此类试题也必将推动中考试题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镇第1中学)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

专题10:探究性问题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

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

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前面诸专题对存在性探究问题型进行了命题,后面将有专题对规律探究型问题进行命题,本专题原创编写条件探究型和结论探究型模拟题。

原创模拟预测题1.【问题情境】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BC边上的一点,E是CD边的中点,AE平分∠DAM.【探究展示】(1)证明:AM=AD+MC;(2)AM=DE+BM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若四边形ABCD是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探究展示(1)、(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分别作出判断,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成立;证明见解析;(3)①结论AM=AD+MC仍然成立.②结论AM=DE+BM不成立.【解析】试题解析:(1)延长AE、BC交于点N,如图1(1),∴△ADE≌△NCE(AAS).∴AD=NC.∴MA=MN=NC+MC=AD+MC.(2)AM=DE+BM成立.过点A作AF⊥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1(2)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D=∠ABC=90°,AB=AD,AB∥DC.∴AM=FM.∴AM=FB+BM=DE+BM.(3)①结论AM=AD+MC仍然成立.延长AE、BC交于点P,如图2(1),②结论AM=DE+BM不成立.假设AM=DE+BM成立.过点A作AQ⊥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Q,如图2(2)所示.∵∠QAB=∠EAD=∠EAM , ∴∠AED=∠BAE=∠BAM+∠EAM =∠BAM+∠QAB =∠QAM . ∴∠Q=∠QAM . ∴AM=QM . ∴AM=QB+BM . ∵AM=DE+BM , ∴QB=DE .在△ABQ 和△ADE 中,⎪⎩⎪⎨⎧==∠=∠∠=∠DE BQ D ABQ EAD QAB 090, ∴△ABQ ≌△ADE (AAS ). ∴AB=AD .与条件“AB ≠AD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M=DE+BM 不成立.考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矩形及正方形的性质.原创模拟预测题2.已知点A(0,0),B(0,3),C(4,t+3),D(4,t). 记N(t)为□ABCD内部(不含边界)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N (t)所有可能的值为【】A.6、7 B.7、8 C.6、7、8 D.6、8、9【答案】D。

中考数学热点探究二 操作探究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热点探究二  操作探究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热点探究二操作探究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数学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模仿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的思维品质.由于课程标准对平面几何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为了体现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精神,出现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类型的试题.动手操作题是让学生在通过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问题.这类题对学生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不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养成实验研究的习惯,符合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微科研”活动,提倡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因此,实验操作问题将会继续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热点呈现下面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近几年河北省考查操作探究类试题的形式.一、在小题中的呈现1.(河北)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_________.分析:此题考查了动手操作能力.答案:52.(河北)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九九”是一样的,后面的就改用手势了.下面两个图框是用法国“小九九”计算7×8和8×9的两个示例.若用法国的“小九九”计算7×9,左、右手依次伸出手指的个数是()(A)2,3(B)3,3(C)2,4(D)3,4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计算能力.答案:(C).3.(河北非课改)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1(1)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1(2)那样沿虚线a把绳子剪断时,绳子被剪为5段;当用剪刀像图1(3)那样沿虚线b(b a∥)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被剪为9段.若用剪刀在虚线a,b之间把绳子再剪(2)n-次(剪刀的方向与a平行),这样一共剪n次时绳子的段数是()(A)41n+n+(D)45n+(B)42n+(C)43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索研究、归纳猜想能力.答案:(A).4.(河北统考)小宇同学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先把一张矩形纸片按图2(1)的方式进行折叠,使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短1cm;展开后按图2(2)的方式再折叠一次,使第二次折痕的左侧部分比右侧部分长1cm,再展开后,在纸上形成的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A)0.5cm(B)1cm(C)1.5cm(D)2cm5.(河北课改)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3中3(1)、3(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3(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分析:两题均以折纸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等有关知识的掌握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情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既可以从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寻找答案,也可以通过空间想象活动寻找答案.答案分别为(B )和(B ).二、在大题中的呈现1.( 河北)我们知道:由于圆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圆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4(1)).探索下列问题:(1)在图4(2)给出的四个正方形中,各画出一条直线(依次是:水平方向的直线、竖直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直线和任意的直线),将每个正方形都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m 以及任意的直线n ,在由左向右平移的过程中,将正六边形分成左右两部分,其面积分别记为1S 和2S .①请你在图4(3)中相应图形下方的横线上分别填写1S 与2S 的数量关系式(用“<”,“=”,“>”连接);②请你在图4(4)中分别画出反映1S 与2S 三种大小关系的直线n ,并在相应图形下方的横线上分别填写1S 与2S 的数量关系式(用“<”,“=”,“>”连接).(3)是否存在一条直线,将一个任意的平面图形(如图4(5))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简略说出理由.分析:此类题目涉及到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考查学生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能力,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解:(1)(2)①12S S <,12S S =,12S S >.②(3)存在. 对于任意一条直线l ,在直线l 从平面图形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的过程中,当图形被直线l 分割后,直线l 两侧图形的面积分别为1S ,2S .两侧图形的面积由12S S <(或12S S >)的情形,逐渐变为12S S >(或12S S <)的情形,在这个平移过程中,一定会存在12S S =的时刻.因此,一定存在一条直线,将一个任意的平面图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 河北)操作示例:对于边长均为a 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EFGH ,按图5(1)所示的方式摆放,再沿虚线BD ,EG 剪开后,可以按图中所示的移动方式拼接为图5(1)中的四边形BNED .从拼接的过程容易得到结论:①四边形BNED 是正方形;②ABC D EFG H BN ED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实践与探究(1)对于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两个正方形ABCD 和EFGH ,按图5(2)所示的方式摆放,连接DE ,过点D 作DM ⊥DE ,交AB 于点M ,过点M 作MN ⊥DM ,过点E 作EN ⊥DE ,MN 与EN 相交于点N .①证明四边形MNED 是正方形,并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MNED 的面积;②在图5(2)中,将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EFGH 沿虚线剪开后,能够拼接为正方形MNED .请简略说明你的拼接方法(类比图5(1),用数字表示对应的图形).(2)对于n (n 是大于2的自然数)个任意的正方形,能否通过若干次拼接,将其拼接为一个正方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分析:此题通过正方形的“剪与拼”,创设一幅图形(正方形)的动态情境,本题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图形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探索发现结果的准确性,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步消除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本题的第(1)小题是将两个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渗透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第(2)小题是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考查归纳推理的方法.解:(1)① 证明:由作图的过程可知四边形MNED 是矩形.在R t A D M △与R t C D E △中,∵AD C D =,又90ADM MDC CDE MDC ∠+∠=∠+∠= ,∴AD M C D E ∠=∠.∴R t R t A D M C D E △≌△.∴D M D E =.∴四边形MNED 是正方形.∵22222DE CD CE a b =+=+,∴正方形MNED 的面积为22a b +;②过点N 作NP ⊥BE ,垂足为P ,如图6.可以证明图中6与5位置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与3位置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与1位置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全等.所以将6放到5的位置,4放到3的位置,2放到1的位置,恰好拼接为正方形MNED .(2)答:能.理由:由上述的拼接过程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两个正方形都可以拼接为一个正方形,而拼接出的这个正方形可以与第三个正方形再拼接为一个正方形,…… 依此类推.由此可知:对于n 个任意的正方形,可以通过(1)n -次拼接,得到一个正方形.3.( 河北课改)探索:在如图7(1)~图7(3)中,A B C △的面积为a .(1)如图7(1),延长A B C △的边B 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若ACD △的面积为1S ,则1S =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7(2),延长A B 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 D B C =,A E C A =,连接DE .若DEC △的面积为2S ,则2S =____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理由;(3)在图7(2)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FE ,得到D EF △(如图7(3)).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S ,则3S =__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发现:像上面那样,将A B 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 E F △(如图7(3)),此时,我们称A B 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 E F △的面积是原来A B C △面积的______倍.应用:去年在面积为210m 的A B C △空地上栽种了某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 B C △向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 B C △扩展成D E F △,第二次由D EF △扩展成M G H △(如图7(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2m ? 分析:本题由简单的图形入手,从最基本的数学问题“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开始,让学生观察、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 E F △的面积是原来A B C △的7倍.最后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道题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问题链,实质上展示了数学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作为一道中考试题,本题既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考查和训练.解:探索(1)a ;(2)2a ;理由:连接AD ,∵C D B C =,A E C A =,∴D AC D AE ABC S S S a ===△△△,∴22S a =.(3)6a ;发现:7;应用:拓展区域的面积:2(71)10480-⨯=(2m ).4.( 河北)在图8(1)~图8(5)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等腰直角三角形FAE 的斜边2A E b =,且边AD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操作示例当2b a <时,如图8(1),在BA 上选取点G ,使B G b =,连接FG 和CG ,裁掉F A G△和C G B △并分别拼接到FEH △和C H D △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 .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 A G △绕点F 逆时针旋转90°到FEH △的位置,易知E H与A D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 H,由剪拼方法可得D H B G=,故△的位置.这样,△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 H D△≌△,从而又可将C G BC HD C G B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 G C H(如图8(1)),过点F作FM⊥AE于点M(图略),利用SAS 公理可判断H FM C H D===,∠FHC=90°.进而根据正△≌△,易得F H H C C G F G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 G C H是正方形.实践探究:(1)正方形F G C H的面积是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2)类比图8(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8(2)~图8(4)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 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的位置在BA方向上随着b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 a>时,如图8(5)的图形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中画出剪拼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分析:本题是在给出大量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图形的分割与拼接,重在考查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本题的核心是将面积为2b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面积为2a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边长易知,相应的拼接方法也随之而得.解:实践探究(1)22+;a b(2)剪拼方法如图9(1)~图9(3).联想拓展:能;剪拼方法如图9(4)(图中B G D H b==).热点预测操作探究类试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能力,是考查学生分析、思考、发现、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的极好载体,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在近几年的河北中考试题中对操作探究类试题的考查,已经成为河北必考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年年都有新思路,预计2008年河北的中考试题会继续在此类型试题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估计会在问题情境、探究方式和思维含量方面加大力度.模拟练习1.( 长春)一根单线从钮扣的4个孔中穿过(每个孔只穿过一次),其正面情形如图10所示,下面4个图形中可能是其背面情形的是( )2.动手折一折: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下列图示对折3次得到图11(4),在A C 边上取点D,使AD AB =,沿虚线BD 剪开,展开ABD △所在部分得到一个多边形.则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3.如图12,将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 B C △沿着AD 方向平移,得到A B C '''△,若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21cm ,则它移动的距离A A '等于____________cm .4.( 襄樊)如图13,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纸片,然后将其中一个小正方形再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纸片,如此分割下去.第6次分割后,共有正方形纸片_______个.5.今有一机器人接到指令:在44⨯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网格的格点上跳跃,每次跳跃的距离只能为1或2或2或5,机器人从A 点出发连续跳跃4次恰好跳回A 点,且跳跃的路线(A B C D A →→→→)所成的封闭图形为多边形.例如图14(1)机器人跳跃四次的路线图形是四边形.仿照图14(1)操作:(1)请你在网格图14(2)中画出机器人跳跃的路线图形是直角梯形 (只画一个图即可);(2)请在网格图14(3)中画出机器人跳跃的路线图形是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 (只画一个图即可).6.将两块全等的含30 角的三角尺如图15摆放在一起,设较短直角边为1.(1)四边形A B C D 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2)如图16,将R t B C D △沿射线BD 方向平移到111R t B C D △的位置,四边形11ABC D 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3)在R t B C D △沿射线BD 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当点B 的移动距离为_______时,四边形11ABC D 为矩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当点B 的移动距离为________时,四边形11ABC D 为菱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图17、图18用于探究)7.(1)已知A B C △中,90A ∠= ,67.5b ∠=,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中,C∠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A B C∠与C∠之间的关系.。

2020年中考数学热点冲刺5 操作探究问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数学热点冲刺5 操作探究问题(含答案解析)

热点专题5 操作探究问题实践操作性问题以趣味性强、思维含量高为特点,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主要有以下类型:(1)裁剪、折叠、拼图等问题,往往与面积与对称性相联系;(2)画图、测量、猜想、证明等探究性问题,往往要求答题者在给定的操作规则下,进行探索研究、大胆猜想、发现结论,进而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2019年的中考中,操作性行问题主要包含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图案设计、程序框输入,尺规作图、几何图形的探究等题型,分值不一,难度不等.考向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1.(2019·济宁)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校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是()A B C D【答案】B【解析】选项A和C带图案的一个面是底面,不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选项B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选项D折叠后下面带三角形的面与原几何体中的位置不同.2.(2019·山西)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点"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青B.春C.梦D.想【答案】B【解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中面的关系,可知与"点"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春,故选B . 考向2 图案设计与几何变换1.(2019·烟台)小明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顺序折叠成纸飞机,当机翼展开在同一平面时(机翼间无缝隙),AOB ∠的度数是 .【答案】22.5︒【解析】在解本题的过程中,可以找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进行如题操作,通过测量,来得到答案,也可以利用图形的轴对称的性质,直接得到AOB ∠的度数是22.5︒.2.(2019·南充)如图,正方形MNCB 在宽为2的矩形纸片一端,对折正方形MNCB 得到折痕AE ,再翻折纸片,使AB 与AD 重合,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210AB =+B .CD BC C .2BC CD EH =g D .sin AHD ∠【答案】A【解析】在Rt AEB ∆中,AB == //AB DH Q ,//BH AD ,∴四边形ABHD 是平行四边形,AB AD =Q ,∴四边形ABHD 是菱形,AD AB ∴=1CD AD AD ∴===,∴CD BC =,故选项B 正确,24BC =Q ,1)4CD EH ==g ,2BC CD EH ∴=g ,故选项C 正确, Q 四边形ABHD 是菱形,AHD AHB ∴∠=∠,sin sin AE AHD AHB AH ∴∠=∠==D 正确,故选:A . 3.(2019 · 北京)已知30AOB ∠=︒,H 为射线OA 上一定点,1OH =,P 为射线OB 上一点,M 为线段OH 上一动点,连接PM ,满足OMP ∠为钝角,以点P 为中心,将线段PM 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 ,连接ON .(1)依题意补全图1;(2)求证:OMP OPN ∠=∠;(3)点M 关于点H 的对称点为Q ,连接QP .写出一个OP 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 总有ON=QP ,并证明.解:(1)见下图(2)证明:∵30AOB ∠=︒,∴在△OPM 中,=180150OMP POM OPM OPM ︒-∠-∠=︒-∠∠, 又∵150MPN ∠=︒,∴150OPN MPN OPM OPM ∠=∠-∠=︒-∠,∴OMP OPN ∠=∠. (3)如下图,过点P 作PK ⊥OA 于K ,过点N 作NF ⊥OB 于F∵∠OMP=∠OPN ,∴∠PMK=∠NPF , 在△NPF 和△PMK 中,90NPF PMKNFO PKM PN PM ∠=∠⎧⎪∠=∠=︒⎨⎪=⎩,∴△NPF ≌△PMK (AAS ),∴PF=MK ,∠PNF=∠MPK ,NF=PK , 又∵ON=PQ ,在Rt △NOF 和Rt △PKQ 中,ON PQ NF PK =⎧⎨=⎩,∴Rt △NOF ≌Rt △PKQ (HL ),∴KQ=OF ,备用图图1A设,MK y PK x ==,∵∠POA=30°,PK ⊥OQ ,∴2OP x =,∴,OK OM y ==-,∴2OF OP PF x y =+=+,)1MH OH OM y =-=--,1KH OH OK =-.∵M 与Q 关于H 对称,∴MH=HQ ,∴11y -++=2y -+,又∵KQ=OF ,∴22y x y -+=+,∴(22x =+,∴1x =,即PK=1, 又∵30POA ∠=︒,∴OP=2. 考向3 程序输入与规律探究1.(2019·重庆A 卷)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y 值为1的是 ( ) A .m=1,n=1 B .m=1,n=0 C .m=1,n=2D .m=2,n=1【答案】D .【解析】∵m=1,n=1,∴y=2m +1=3;∵m=1,n=0,∴y=2n -1=-1;∵m=1,n=2,∴y=2m +1=3;∵m=2,n=1,∴y=2n -1=1.故选D .18.(2019·东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 y 33=和x y 3-=的图象分别为直线1l ,2l ,过1l 上的点A 1(1,33)作x 轴的垂线交2l 于点A 2,过点A 2作y 轴的垂线交1l 于点A 3,过点A 3作x 轴的垂线交2l 于点A 4…,一次进行下去,则点2019A 的横坐标为 .【答案】:-31009【解析】:本题考查坐标里的点规律探究题,观察发现规律:A 1(1,33),A 2(1,3-),A 3(-3,3-),A 4(-3,33),A 5(9,33),A 6(9,39-),A 7(-27,39-),……A 2n+1[(-3)n ,3×(-3)n ](n 为自然数),2019=1009×2+1,所以A 2019的横坐标为:(-3)1009=-31009. 考向4 尺规作图1.(2019·长沙)如图,Rt △ABC 中,∠C=90°,∠B=30°,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 、N 两点,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CAD 的度数是( )A .20°B .30°C .45°D .60°【答案】B【解析】在△ABC 中,∵∠B=30°,∠C=90°,∴∠BAC=180°-∠B -∠C=60°,由作图可知MN 为AB 的中垂线,∴DA=DB ,∴∠DAB=∠B=30°,∴∠CAD=∠BAC -∠DAB=30°,故本题选:B .2.(2019·兰州)如图,矩形ABCD ,∠BAC=60°,以点A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两点,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以大于21MN 的长作半径作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E ,若BE=1,则矩形ABCD 的面积等于 .【答案】【解析】在矩形ABCD 中,∠BAC=60°,∴∠B=90°,∠BCA=30°,∵AE 平分∠BAC ,∴∠BAE=∠EAC=30°∵在Rt △ABE 中,BE=1,∴AE=1sin30︒=2,AB=1tan30=︒EAC=∠ECA=30°,∴EC=AE=2,∴S矩形ABCD=AB ⋅BC=3.(2019·济宁)如图,点M 和点N 在∠AOB 内部.(1)请你作出点P ,使点P 到点M 和点N 的距离相等,且到∠AOB 两边的距离也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说明作图理由.解:(1)画出∠AOB 的角平分线,画出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两者的交点就得到P 点.(2)作图的理由:点P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又在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上,∠AOB 的角平分线和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4. (2019·长春)图①、图②、图③处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D、E、F均在格点上.在图①、图②、图③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所画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不要求写出画法.(1)在图①中以线段AB为边画一个△ABM,使其面积为6.(2)在图②中以线段CD为边画一个△CDN,使其面积为6.(3)在图③中以线段EF为边画一个四边形EFGH,使其面积为9,且∠EFG=90°.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考向5 几何探究1.(2019·武汉)问题背景:如图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DE与BC交于点P,可推出结论:PA+PC=PE.问题解决:如图2,在△MNG中,MN=6,∠M=75°,MG=24.点O是△MNG内一点,则点O到△MNG 三个顶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构造等边△MFN,△MHO,图中2个彩色三角形全等(△MFH≌△MNO(SAS))∴OM+ON+OG=HO+HF+OG,∴距离和最小值为(Rt△FQG勾股定理)2.(2019·山西)综合与实践动手操作:第一步:如图1,正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折叠,展开铺平,再沿过点C的直线折叠,使点B,点D都落在对角线AC上.此时,点B与点D重合,记为点N,且点E,点N,点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折痕分别为CE,CF.如图2.第二步:再沿AC所在的直线折叠,△ACE与△ACF重合,得到图3.第三步:在图3的基础上继续折叠,使点C与点F重合,得到图4,展开铺平,连接EF,FG,GM,ME,如图5.图中的虚线为折痕.问题解决:(1)在图5中,∠BEC的度数是_____,AEBE的值是_____;(2)在图5中,请判断四边形EMG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不增加字母的条件下,请你以图5中的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动手画出....一个菱形(正方形除外),并写出这个菱形:_______.【解题过程】(1)∵正方形ABCD,∴∠ACB=45°,由折叠知:∠1=∠2=22.5°,∠BEC=∠CEN,BE=EN,∴∠BEC=90°-∠1=67.5°,∴∠AEN=180°-∠BEC-∠CEN=45°,∴cos45°=ENAE=,AEEN=,AE AEBE EN=(2)四边形EMGF是矩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BCD=∠D=90°,由折叠可知:∠1=∠2=∠3=∠4,CM=CG,∠BEC=∠NEC=∠NFC=∠DFC,∴∠1=∠2=∠3=∠4=°904=22.5°,∴∠BEC=∠NEC=∠NFC=∠DFC=67.5°,由折叠知:MH,GH分别垂直平分EC,FC,∴MC=ME,GC=GF.∴∠5=∠1=22.5°,∠6=∠4=22.5°,∴∠MEF=∠GFE=90°.∵∠MCG=90°,CM=CG,∴∠CMG=45°,又∵∠BME=4图2F∠1+∠5=45°,∴∠EMG=180°-∠CMG -∠BME=90°,∴四边形EMGF 是矩形; (3)答案不唯一,画出正确的图形(一个即可).菱形FGCH (或菱形EMCH )3.(2019·淮安)如图①,在△ABC 中,AB=AC=3,∠BAC=100°,D 是BC 的中点.小明对图①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 上任取一点P ,连接PB .将线段PB 绕点P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点B 的对应点是点E ,连接BE ,得到△BPE.小明发现,随着点P 在线段AD 上位置的变化,点E 的位置也在变化,点E 可能在直线AD 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 上,还可能在直线AD 的右侧. 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当点E 在直线AD 上时,如图②所示.①∠BEP= °; ②连接CE ,直线C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是 .(2)请在图③中画出△BPE ,使点E 在直线AD 的右侧,连接CE.试判断直线CE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求AE 的最小值.【解题过程】(1)①由题意得,PE=PB ,∠BPE=80°,∴∠BEP=︒=︒-︒50280180; ②如图所示,∵AB=AC ,D 是BC 的中点,∠BAC=100°,∴∠ABC=︒=︒-︒402100180,∵∠BEP=50°,∴∠BCE=∠CBE=40°,∴∠ABC=∠BCE ,∴CE ∥AB .答案:①50°;②平行 (2)在DA 延长线上取点F ,使∠BFA=∠CFA=40°,总有△BPE ∽△BFC . 又∵△BPF ∽△BEC ,∴∠BCE=∠BFP=40°,∴∠BCE=∠ABC=40°,∴CE ∥AB .(3)当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由题意得PB=PE=PC , ∴点B 、E 、C 在以P 为圆心、PB 为半径的圆上,如图所示:∴AE 的最小值为AC=3.。

[知识]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知识]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衡阳县一中 王爱民 马中平湖南祁东育贤中学 周友良 421600题型解读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当然,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开放题其"开放度"是比较弱的,如何解答立体几何中的这类问题,还是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一、 规律探索型例1.1111ABCD A BC D - 是单位正方体,黑白两个蚂蚁从点A 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走完一条棱称为”走完一段”. 白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AA A D →→ , 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AB BB →→ ,它们都依照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段与第n 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设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后各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多少?C 1分析:本题步数比较大,因此肯定要探索出一个周期性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1AB BB B C C →→→6段又回到出发点A 。

故而它们的周期为6。

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B 顶点处,白蚂蚁走完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1A作性探索题,要求同学们大胆动手,必须探索出一个规律性来。

二、 操作设计型例2.(Ⅰ)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Ⅱ)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Ⅲ)(附加题)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科的高考,倡导重视数学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尽管数学科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试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所倡导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也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的研究,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这种命题方向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肯定.回顾这些年来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是函数知识和数列知识的运用.前年试题选择题中出现的“民房屋顶面积”问题,各地反映良好,去年设计的“纸片剪拼”问题,目的在于尝试开拓数学应用的新领域.用纸片做有规则的几何体模型,是《立体几何》课本的要求,如习题七中的第1题和习题八中的第1题.本试题的设计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剪拼模型的条件的限制,提高操作难度,以期考查出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这种试题第一次出现,注意由浅入深,首先是剪拼“正三棱锥”,这与习题八第1题相似,是多数考生能够完成的.其次用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正三棱柱”,要有较丰富的想象力,本题有多种剪拼方法,充分体现“开放性”,给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将纸片一般化为任意三角形、剪拼“直三棱柱”,考查的是能力的迁移,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难度较高,估计绝大多数考生在限时内难以完成、,故作为“附加题”出现,能完成者有“奖励分”.这种问题的提出估计能解答者甚少,但能倡导探究,倡导创造、发现,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有益的.理解“全面积相等”的条件,就是剪拼出来的几何体不能缺某个面,也不能剪拼成几何体后还剩余纸片,但纸片的裁剪块数是没有限制的,因之有多种剪拼方法.解:(Ⅰ)如图1,沿正三角形三边中点连线折起,可拼得一个正三棱锥.如图2,正三角形三个角上剪出三个相同的四边形,其较长的一组邻边边长为三角形边长的41,有一组对角为直角.余下部分按虚线折起,可成为一个缺上底的正三棱柱,而剪出的三个相同的四边形恰好拼成这个正三棱柱的上底.(Ⅱ)依上面剪拼的方法,有V 柱>V 锥. 推理如下:设给出正三角形纸片的边长为2,那么,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底面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其面积为43.现在计算它们的高:36233212=⎪⎪⎭⎫⎝⎛⋅-=锥h ,6330tan 21=︒=柱h .∴ 0243224363964331<-=⋅⎪⎪⎭⎫⎝⎛-=⋅⎪⎭⎫ ⎝⎛-=-柱锥柱锥h h V V所以,V 柱>V 锥. (Ⅲ)(附加题)如图3,分别连续三角形的内心与各顶点,得到三条线段,再以这三条线段的中点为顶点作三角形.以新作的三角形为直三棱柱的底面,过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原三角形三边作垂线,沿六条垂线剪下三个四边形,可以拼接成直三棱柱的上底,余下部分按虚线折起,成为一个缺上底的直三棱柱,即可得到直三棱柱模型.正三棱柱的其他剪拼方法: 方法1按图4,取三角形三边中点剪出①、②两个小三角形为正三棱柱的上、下底面,将平行四边形③等分为三个小平行四边形,再分别解为矩形作为侧面.方法2按图5,取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剪出①、②、③三个小三角形,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再将矩形④三等分,分别作为三棱柱的一个侧面.方法3按图6,取三角形边的三等分点,剪出①、②、③三个小三角形,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剪出小三角形⑤、⑥,拼为一个等边三角形,再剪拼为矩形,进而将矩形三等分,分别拼入④、⑦、⑧三个矩形中,作为棱柱的三个侧面.方法4按图7,取三角形边的四等分点,先剪出小三角形①、②、③和矩形④,以①为正三棱柱的一底,②+③为它的另一底;再剪出小三角形⑧、⑨,矩形⑥,五边形⑤、⑦.⑤+⑧,⑦+⑨,均可成为矩形,其面积同矩形⑥;进而将矩形④三等分,分别拼入上述三个矩形中,作为棱柱的三个侧面.依此类推可得出一般的剪拼方法:将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等分为奇数条线段,可按方法3剪拼成正三棱柱;将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等分为偶数条线段,可按方法4剪拼成正三棱柱.这是一道新颖的立体几何应用题.从前年在选择题中判断“民房屋顶面积”关注立体几何的实际应用之后,去年加大了对立体几何结合生活实际的考查,通过解答题来体现.制作形体的模型,是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往往也通过观察和制作几何模型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几何模型的制作,有利于倡导动手实践,关注立体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形体的联系.试题设计注意到推出一类新鲜问题时难度层次的把握.首先,剪拼一个“正三棱锥”,这是一个类同于课本习题的问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操作.其次,剪拼一个“正三棱柱”,巧妙之处在于条件“全面积相等”,即给出的正三角形纸片要用完,不能多余也不能缺.由于不设定其他条件,比如底面边长或高的限制,因之有多种剪拼方法,是一道成功的“开放性”试题.题中提出的“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充分体现把解答问题的主动权交给考生,为考生创设出广阔的思维空间.再次,将给出的特殊三角形的纸片一般化,研究对于任意三角形的纸片能否剪拼成直三棱柱的问题,是思维的深层次发展,作为限时考试的高考,要完成的难度较高,故作为“附加题”处理,甚为合适,就算绝大多数考生未能作答,却可以留下悬念,鼓励考生加强探索,敢于创新,不要让学习停留在解答故有的习题上,永远只能亦步亦趋.三、 情景研究型例3.把四个半径为1的小球放在桌面上,使下层三个,上层一个,两两相切,求上层小球最高处离桌面的距离.分析 :本题是四个小球堆放的一个实物模型,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下层三个球的球心到桌面的距离相等,四个球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四个球心两两连线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这是建模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小班科学教案实验探究型

小班科学教案实验探究型

小班科学教案实验探究型一、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小班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型教案”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型教案,以提高小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二、实验探究型教案的设计1. 目标设定在设计实验探究型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个科学概念或原理的能力;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指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实验选材在实验探究型教案中,实验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话题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实验也应该简单易行、操作明确,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进行教学。

3. 实验步骤在实验探究型教案中,实验步骤应该清晰明确,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将实验步骤分为准备工作、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三个部分。

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实验操作包括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记录则是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数据。

4. 实验探究问题在实验探究型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验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问题应该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与实验结果相关。

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 实验讨论与总结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数据,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阶段,则是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掌握实验的结论和涵义。

三、实验探究型教案的实施1. 教师角色在实施实验探究型教案时,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常见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中常见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中常见问题实验的分类1、测量型实验2、探究型实验3、操作型实验也可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实验。

一、实验中的主要错误1、测量型实验⑴直接测量型:包括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使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⑵间接测量型: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

包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的功率。

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实验中的主要错误刻度尺的使用出错点:A.零刻线或整刻线不对齐物体边缘,尺子放斜。

B.视线未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正确方法: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测量范围(即量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

最后应看分度值。

分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③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使用托盘天平出错点:A.直接用手拨游码;B.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C.药品放错托盘;D.在托盘上放多了的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E.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方法:1.要放置在水平台上。

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间是倍分关系吗?
解题方法点析
此类问题通过平移、旋转等动态过程创建了一个探究 问题的情景和一个思维空间.解答中常常需要分类讨论、 自主探究、叙述推理.关键是掌握好平移前后,旋转前后
的图形是全等形.平移前后,每一个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上每一点的旋转角度都相同.
解:∵∠ACB =90°,D 是 AB 的中点, ∴DC=DB=DA,∴∠B=∠DCB . 又∵△ABC≌△FDE ,∴∠FDE=∠B. ∴∠FDE=∠DCB,∴DG∥BC. ∴∠AGD=∠ACB=90°,∴DG⊥AC. 又∵DC=DA,∴G 是 AC 的中点, 1 1 1 1 ∴CG= AC= ×8=4,DG= BC= ×6=3. 2 2 2 2 1 1 ∴S△ DCG= ×CG·DG= ×4×3=6. 2 2
1 D AB AD ∵ 是 的中点,∴ = AB=5. 2 在△ADH 与△ACB 中,∵∠A =∠A ,∠ADH=∠ACB=90°, ∴△ADH∽△ACB,∴ AD DH = , AC CB
5 DH 15 即 = ,∴DH= , 8 6 4 1 1 1 1 15 75 ∴S△ DGH= S△ADH = × ×DH·AD= × ×5= . 2 2 2 4 4 16
图40-4
(1)独立思考:请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合作交流:“希望”小组受此问题的启发,将 △DEF绕点D旋转,使DE⊥AB交AC于点H,DF交AC于点G,
如图40-5,你能求出重叠部分(△DGH)的面积吗?请写出
解答过程.
图40-5
例题分层分析 (1)为求△DCG的面积,需要研究该三角形的边角的 特征; (2)当将△DEF绕点D旋转,使DE⊥AB交AC于点H, 此时G点是AH的中点吗?△DGH的面积与△DAH的面积
1 4× ×12=2. 2
2 (3) . 3 提示:模仿小明的操作,向正三角形外面补出三个“尖 角三角形”,如下图. 这样,外面的三个“尖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恰为阴影 三角形的面积!
探究二
中心对称操作探究问题
例2 [2013· 陕西] 问题探究 (1)请在图①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 (2)如图②,M是正方形ABCD内一定点,请在图②中作出两条直线 (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使它们将正方形ABCD的面积四等分, 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点P是 AD的中点,如果AB=a,CD=b,且b>a,那么在边BC上是否存在一 点Q,使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 求出BQ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操作探究型问题
操作探究型问题是通过动手测量、作图(象)、 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研究 性活动,这类活动完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 脑结合的科学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理 猜想和验证.常见类型:(1)操作设计问题;(2) 图形剪拼;(3)操作探究;(4)数学建模.解题策 略:运用观察、操作、联想、推理、概括等多 种方法.
图40-2
例题分层分析 (1)△RQF,△SMG,△TNH,△WPE是四个全等的等
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怎么拼?边长多少?动
手试试. (2)要求正方形MNPQ的面积,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外面
的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恰好等于正方形MNPQ的面积.
(3)依图40-1②的作法补全图40-2,外面的三个“尖角 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恰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方法点析
此类问题按照要求把一个图形先分成若干块,然后拼 接成一个符合条件的图形,常常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 等变换进行作图.
解:(2)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 a2, 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a2, ∴S
正方 形
MNPQ = S △ ARE + S △ DWH + S △ GCT + S △ SBF = 4S △ ARE =
(2)∵△ABC≌△FDE ,∴∠B=∠1. ∵∠C=90°,ED⊥AB, ∴∠A+∠B=90°,∠A+∠2=90°, ∴∠B=∠2,∴∠1=∠2.∴GH=GD. ∵∠A+∠2=90°,∠1+∠3=90°, ∴∠A=∠3,∴AG=GD,∴AG=GH, ∴点 G 是 AH 的中点. 在 Rt△ABC 中,AB= AC2+BC2= 82+62=10.
请回答:(1)若将上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无缝 隙,不重叠),则这个新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求正方形MNPQ的面积;
(3)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图 40- 2, 在等边△ABC 各边上分别截取 AD =BE = CF ,再分别过点 D , E , F 作 BC ,AC , AB 的垂线, 得到等边△RPQ , 若 S △RPQ= 3 ,则 AD 的长为________. 3
例题分层分析
(1)如何利用一条直线把一个圆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利用两条直线如何把一个圆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呢?利用了圆
的什么性质? (2)利用两条直线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呢?
利用了正方形的什么性质?如果正方形内有一点M,要求其中一
条直线必须过点M,如何分割呢?
(3)把正方形改为菱形呢? 解题方法点析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过对称 中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探究三
平移旋转操作探究问题
例3 [2013· 山西改编]数学活动——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40-4,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和△DEF
叠放在一起,其中∠ACB=∠E=90°,BC=DE=6,AC
=FE=8,顶点D与边AB的中点重合,DE经过点C,DF交 AC于点G. 求重叠部分(△DCG)的面积.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连接AC、BD相交于点O,
作直线OM分别交AD、BC于P、Q两点,
过点O作OM的垂线分别交AB、CD于E、 F两点,则直线OM、EF将正方形
ABCD的面积四等分.理由如下:
∵点 O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称中心, ∴AP= CQ,EB=DF. 在△AOP 和△EOB 中, ∵∠AOP=90°-∠AOE,∠BOE=90°-∠ AOE, ∴∠AOP=∠BOE. ∵OA=OB ,∠OAP=∠EBO=45°, ∴△AOP≌△BOE. ∴AP= BE=DF=CQ, ∴AE=BQ =CF=PD. 设点 O 到正方形 ABCD 一边的距离为 d, 1 1 1 1 则 (AP+AE) d= (BE+BQ)d= (CQ +CF)d= ( PD+DF) d. 2 2 2 2 ∴S 四边形 APOE =S 四边形 BEOQ=S 四边形 CQOF =S 四边形 FOPD . ∴直线 EF、 OM 将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四等分.
探究一
折叠剪拼操作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40-1①所 示,在边长为a(a>2)的正方形ABCD各边上分别截取AE=BF=CG=DH =1,当∠AFQ=∠BGM=∠CHN=∠DEP=45°时,求正方形MNPQ 的面积. 小明发现:分别延长QE,MF,NG,PH,交FA,GB,HC,ED的延长 线于点R,S,T,W,可得△RQF,△SMG,△TNH,△WPE是四个全 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0-1②).
(3) 存在.当 BQ=CD=b 时,PQ 将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二等分. 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 BA 到点 E,使 AE=b,延长 CD 到点 F , 使 DF=a,连接 EF. ∵BE CF ,BE=BC=a+b, ∴四边形 EBCF 是菱形. 连接 BF 交 AD 于点 M ,则△MAB ≌△MDF. ∴AM =DM , ∴P、M 两点重合. ∴P 点是菱形 EBCF 对角线的交点.
在 BC 上截取 BQ=CD=b,则 CQ=AB=a. 设点 P 到菱形 EBCF 一边的距离为 d, 1 1 1 则 ( AB+BQ)d= (CQ+CD)d= (a+b)d, 2 2 2 ∴S 四边 形 ABQP=S
四边 形 CDPQ
.
∴当 BQ=b 时,直线 PQ 将四边形 ABCD 的面积分成 相等的两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