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话语_结构与性别政治_女性主义叙事学_话语_研究评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申 丹 内容提要 当代是西方有史以来“叙事”最受重视的时期,也是叙事理论最为发达的时期。
尽管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但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构成了当代叙事理论的主流。
国内学界一直聚焦于经典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后经典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叙事理论的新发展,出现了多种跨学科的研究派别。
本文重点评析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性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揭示后经典叙事学与经典叙事诗学之间的多层次对话,并简要评介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其他一些特征和发展趋势。
主题词 后经典叙事学 跨学科 新发展 多层次对话 叙事理论(尤其是叙事学、叙述学)①已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但迄今为止,国内的研究存在一个问题:有关论著往往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典叙事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90年代以来的西方后经典叙事学。
②正是因为这一忽略,国内的研究偏重法国,对北美较少涉足,而实际上90年代以来,北美取代法国成了国际叙事理论研究的中心,起到了引领国际潮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不少西方学者面对叙事学在解构主义和政治文化批评夹攻之下的日渐衰微,预言叙事学濒临死亡。
就法国而言,严格意义上的叙事学研究确实走向了衰落。
但在北美,叙事学研究却被“曲线相救”,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复兴,并在21世纪初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③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北美的叙事学研究?笔者认为这一拯救的功劳首先得归功于“女性主义叙事学”。
④顾名思义,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将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
两者几乎同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但也许是因为结构主义叙事学属于形式主义范畴,而女性主义文评属于政治批评范畴的缘故,两者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各行其道,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联系。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是美国学者苏珊・兰瑟。
她是搞形式主义研究出身的,同时深受女性主义文评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使她摆脱了传统叙事学批评的桎梏,大胆探讨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意义。
论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
论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一、本文概述《论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是一篇深入探讨叙事学理论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分析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包括情节、时间、视角等,并研究这些要素如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
文章还将关注叙述话语的研究,探讨叙述者的角色、叙述方式以及叙述风格对故事理解和接受的影响。
通过对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的细致剖析,本文期望能够为叙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首先回顾叙事学的发展历程,梳理叙事结构的基本理论框架。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层面分析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包括情节的构建、时间的处理以及视角的选择等。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叙述话语的研究,关注叙述者的角色定位、叙述方式的运用以及叙述风格的特点等。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叙事学理论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美学价值。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叙事学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推动叙事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叙事结构,作为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文本中故事情节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通过不同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引导读者理解故事,影响他们的感知和解读。
叙事结构主要包括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环形叙事和网状叙事等几种类型。
线性叙事是最常见也最基础的叙事结构,它按照时间顺序,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逐一展开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易于理解,因为它遵循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感知方式。
然而,线性叙事也可能导致故事显得单调和平淡,缺乏惊喜和深度。
非线性叙事则打破了时间顺序的限制,通过倒叙、闪回、跳跃等方式,将故事情节分散在文本的各个部分。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复杂、更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同时也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理解故事的全貌。
环形叙事和网状叙事则更加注重情节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环形叙事通常以一个或多个中心事件为核心,通过多个角度和视点的叙述,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而网状叙事则更加复杂,它允许故事情节在多个方向上展开,形成一个交织的网络。
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主体性话语
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主体性话语作者:郜丽媛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摘要:参照结构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分析其“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以及在文本叙事中的主体性再现,揭示其长处和局限性。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本文第一部分从“文体语气”、“叙述模式”和“叙述视角”三方面入手,细致分析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第二部分从“审丑与女性主体性”、“审美主体性重建”和“‘性别诗学’中的男性叙事”来验证文本叙事中的性别主体性从迷茫到重建的转变;第三部分则分析女性主义叙事学扎根中国的必然性以及在中国本土化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主体性;本土化一、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话语”结构1、文体语气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创始者和领军人物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中对《埃特金森的匣子》中一位年轻的新娘用诗体给知心姐妹写的一封信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
“……我已经结婚七个礼拜,但是我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理由去追悔我和他结合的那一天。
我的丈夫性格和人品都很好,根本不像丑陋鲁莽、老不中用、固执己见还爱吃醋的怪物。
怪物才想百般限制,稳住老婆;他的信条是,应该把妻子当成知心朋友和贴心人,而不应视之为玩偶或下贱的仆人,他选作妻子的女人也不完全是生活的伴侣。
双方都不该只能一门心思想着服从;……”[1]从表面上看,这封信是对婚姻和丈夫的赞扬,但根据《埃特金森的匣子》的相关说明,从深层可以读到对丈夫缺陷的描述、对男权思想的控诉和对新娘的后悔。
在表面文本,即所谓的“女性语言”中,叙述者试图将表面叙述作为一个公开性文本,就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意图而言,这一“公开”文本是为丈夫所作。
在表面文本的掩护下,隐含文本以所谓的“男性语言”对丈夫所代表的男性权威发出挑战。
表面文本之下的隐含文本不仅仅是谴责丈夫,更是谴责社会婚姻制度。
女勇士的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勇士的女性主义叙事学1.多种叙述模式的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借鉴了叙事学的“话语”概念,话语层面的各种技巧包括叙述视角、叙述距离、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等。
叙事学的“话语”层面有一个重要概念“声音”,它是指各种类型的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声音,而美国学者苏珊•兰瑟将叙述声音模式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
所谓“作者型”叙述声音其实就是传统的全知叙述,这种声音具有较多的权威性。
所谓“个人型”叙述声音就是“自身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即讲故事的“我”和故事的主角“我”为同一人。
只有“集体型”叙述声音在经典叙事诗学中被忽略。
[2](P290)在《女勇士》中,汤亭亭使用了这三种叙事模式,并且各种叙事模式既取长补短又各自独立,最终帮助华裔女性建立起了“话语权威”。
1.1作者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表示一种‘异故事的’(heterodigetic)、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状态”。
[3](P17)而热奈特提出的“异故事”这个词是指“叙述者从他所叙述的故事中消失”。
[4](P244-245)苏珊•S•兰瑟认为“比起那种赋予小说任务的、甚至是正在叙述的小说人物的权威来,这种作者型叙述者的权威更为优越”。
[3](P18)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中,叙述者并非虚构世界的参与者,他与虚构人物分属不同的本体存在层面,但其叙述声音又显得更加可信。
汤亭亭始终没有放弃从“异故事”的“我”中直接得来的作者权威而在《女勇士》中也运用了这种叙事模式,在“无名女子”、“西宫门外”和“乡村医生”中,可以发现作者型声音的影子,而这样一位无所不知的现实而客观的讲述者正是一名华裔女性,她不仅为自己实现了“话语权威”,也为华裔女性作家群体实现了“话语权威”。
1.2个人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表示那些有意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叙述者。
这个术语仅仅指热奈特所谓的“自身故事”(autodiegetic)的叙述,其中讲故事的“我”(“I”)也是故事中的主角,是该主角以往的自我。
新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村生活
《活着》:余 华的代表作, 以女性视角描 绘了20世纪中 国农村生活的
变迁
《平凡的世 界》:路遥的 代表作,以女 性视角描绘了 20世纪中国农 村生活的变迁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叙事手法
女性形象:独立、自信、 勇敢、智慧
叙事手法:多角度、多视 角、多元化
女性角色:主角、配角、 反派、辅助角色
叙事结构:线性、非线性、 循环、倒叙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推动性别平等: 倡导男女平等, 反对性别歧视
促进社会进步: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
丰富文学创作: 丰富文学创作, 提高文学质量
增强女性意识: 增强女性意识, 提高女性地位
新世纪以来现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叙 事学的不足与展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研究方法单一, 缺乏创新
研究视角局限, 未能全面反映 女性主义叙事
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未来,女性主义叙事学将继续发 展,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女性作家的 创作影响。
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2000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版,标 志着女性主义叙事学进入新世纪
2005年,《女性主义叙事学》出版,成为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经典之作
2010年,《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出版, 标志着女性主义叙事学在中国得到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女性主义叙事学关注女性作 家的创作和女性角色的塑造
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叙事 学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 领域
研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 历史等多方面因素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话语”进行研究。
我们将首先对话语结构进行概述,理解其如何成为性别政治中的重要工具。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女性主义叙事学如何对话语进行解读和重构,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为理解性别政治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话语结构的性别政治影响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
我们将对话语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性别政治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对话语结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们也将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话语研究中的贡献进行评述,以突显其在性别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对话语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政治的本质,揭示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为推动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话语”概念在女性主义叙事学中,“话语”这一概念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和重要性。
它不仅仅指涉语言层面的表达和交流,更广泛地涵盖了权力、身份、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
在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中,“话语”被视为塑造和反映性别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性别政治斗争的焦点。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和知识生产的场所。
在传统的叙事结构中,男性话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塑造和规定了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这种话语结构不仅限制了女性自我表达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巩固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因此,女性主义叙事学致力于揭示和批判这种话语结构,以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自我解放。
女性主义叙事学强调“话语”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话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个体身份和集体认同的重要手段。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通过话语来构建和表达自我,抵抗性别歧视和压迫,寻求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目标、原则与方法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目标、原则与方法杨永忠;周庆【摘要】Feministnarratologyisanewparadigmwithinnarratology,whichsubsumesanu mberofdistincttheoriesandmethods.Sincefeministnarratologystickstotheideathatnarratologyisgrou ndedinthenarratologicalexperi-enceofwomen,thereforeitdepartsfromthemainstreamclassicnarratologyinm anyaspects.Theobjectives,basic principlesandmethodologyofthisnarratologicalparadigmhavebeenexplored onthebasisoftheintegrationofvari-oustheoriesandmethodsinfeministnarratology.Andhenceaclearmacro-theoreticalframeworkhasbeenestab-lished.%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叙事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括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由于女性主义叙事学把女性叙事经验视为叙事文本分析的基础,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与经典叙事学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整合女性主义叙事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叙事范式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性别;叙事主体;文本生成;文本阐释【作者】杨永忠;周庆【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 650221;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8一、引言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叙事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强调从文本的内在结构出发,解析叙事作品的深层意义和生成机制。
本文将首先概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逻辑等核心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
本文将详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工具来解读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品,以展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广泛适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与联系。
我们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方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形式主义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异同,以揭示各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局限性。
本文将总结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贡献与影响,以及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前景。
我们将强调结构主义叙事学对于深化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及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张对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析与研究。
其基本理论主要围绕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和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展开。
结构主义叙事学强调叙事作品内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故事的事件、角色、情节、时间、空间等。
结构主义者认为,这些要素在叙事作品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特定的关系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叙事的整体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关注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
它试图揭示叙事作品中共有的、普遍的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了叙事作品的基本特征和逻辑。
结构主义者通过对大量叙事作品的分析,提炼出这些深层规律,如二元对立、叙事循环、情节推进等。
结构主义叙事学还注重叙事作品的功能和意义。
第五讲 话语的性别建构
第五章话语的性别建构引 子案例分析——《白蛇传》叙述的历史演变1、明代被冯梦龙编入《警世通言》,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为了“警世” 。
2、清朝陈遇乾《义妖传》四卷五十三回,续集二卷十六回,这时的青、白二蛇开始成为“义妖”。
3、赵清阁改编《白蛇传》,主题“由拥护或屈服于封建势力,渐渐演变成为反抗封建压迫”。
4、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在《青蛇》一书以青蛇的口吻表达了对种种已有叙述的不满,指出各种叙述要么是隐瞒真相,要么是过分美化。
而青蛇说:“他日有机会,我要自己动手才是正经。
谁都写不好别人的故事,这便是中国,中国流传下来的一切记载,都不是当事人的真相。
”李碧华对传统文本进行了颠覆,把欲望摆在重要位置,白娘子对许仙的爱情“一半因为人,一半因为色”。
从社会性别研究的角度看,如下的问题需要回答:第一,从历史到今天,主流话语叙述了怎样的性别气质?第二,从历史角度看,是否存在将那些美丽的、让男人感到诱惑的女性妖魔化的过程;走向现代的历史则经历了让女性恢复其人性面貌的过程。
书写的内容是否在历史过程中有质的改变。
第一节话语和大众传媒 一、社会互动、话语和性别 社会互动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周围的人采取行动和做出反应的过程。
人是群体性和意义性动物,人们总会在社会互动中注入意义。
因此,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布鲁默总结了三个贯穿米德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基本假设:第一,人类是在给事物界定意义的基础上行动的,这些事物被称之为社会客体。
第二,社会客体的意义来源于社会交互作用,它并不存在于客体本身。
第三,这些意义通过解释过程而得到调节。
个人从对意义的理解到采取行为的过程是个完整的诠释过程,人们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对意义进行重组、检验和修改。
符号互动论强调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在语言沟通的各种模式中确立起来的。
传统语言研究将语言视为沟通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彼此传达信息、思想、情感。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浅解读
点。之 以丽人 的立场 . 态度
主角之争也是个值得探讨的地方。 种表面 是主要描写三位男 这 主角 , 实质是 用他们来衬托 女主 角的安排 . 身就 是对男权文 本 早期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与经 典结构 主义叙事学 在评论 各 学中心 理论 的挑战。 自领域的文学作 品时各有利 弊。前者倾 向于 主观 的研究方法 , 三 .叙 事 视 角 的新 聚 焦 而后者倾 向于客观。面 临女性 主义作 家作 品的不 断涌现 . 结合 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一般注重不同视角产生的不 同影响 。 者两者优点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诞生 了。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 比如某个视角产生的悬念或戏剧性。 而女 性主义叙事学注重的 《 屋顶 丽人 》其主题是 男女性 别的差异 . , 以及他们在 现实生活 是叙 述视角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尤其 以研究女性人物成为 “ 聚 中的冲 突. 用女性 主义叙事学 的分析评论 方法 , 一主题将 运 这 焦” 的叙述对 象 , 那么这个 女性人物 的思想意识就 会起到至关 更 加 一 目 了然 。 重要的作用。 屋 顶丽人》 ‘ 中的主要描述对象表面上是在屋顶工 声 音 权威 作的三位男 性, 但是他们 的 目光却都 落在丽人 的身上 , 他们 的 美 国女学者苏珊 . , 兰瑟 是第一 位使 用“ 女性 主义叙 事学” 思想行为都受到观察对象丽人的反应而变化。 这一名称 的 , 她的著作《 虚构 的权 威> 里讲叙 述声音 分为三类 : “ 他们吹 1哨。她看看他们 , : 3 冷漠且疏远 , 然后又接着看 书 作者型叙述声音 , 个人型叙述声音 。 集体型 叙述声音。 这不 同于 了。再一次的 . 他们很恼火。” 结构主义叙事学 的划分 , 女性 主义叙事 学相t较 多出 了一个集 1 二 她 穿着白色 的长袍 , 着扎好 的毯子 . 捧 缓缓 的 出现 体型叙述声音。 了, 她看看他们 . 严肃地 , 然后走到那块可 以隐藏住 自己不被他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新现实 主义作 家, 因此她的作 品有现实 们偷 窥的屋顶……他们在这之前脱 了衬衫和马 甲, 但是现在她 主义作 品的特点。从 结构主义叙 事学 的理 论上看 , 屋顶丽 在《 来 了, 他们又 把衣服 穿上 . 因为他们 感觉 阳光 正在灼伤他们 的 人> 她运 用的是现 实主义 作家喜欢使 用的第三人 称全知全 中, 身体 。 能的视角。在小说 中, 莱辛 以一个不知 名的幕后 讲述者贯穿故 从第一段引文 , 出他们对于丽人的漠不关心 的态度十分 看 事始末。幕后讲述者可 以说是一个知 道缘 由的“ 能人 ”三位男 , 恼火。 出任何伎俩 , 使 都没有 引起她 的注意 。 第二段表面上说他 主人公的背景 , 家庭 , 工作 了如指掌 , 至知道他 们的思想与欲 甚 们因为怕太 阳晒穿上衣 服 。其 实是 在意 自己在丽 人眼 中的形 望 。尤其是年轻的汤姆 , 对屋顶 晒日光浴的美女产生了很 多 他 象。 可见 此中差异 , 更胜一筹 .聚焦” 丽人 “ 一直是 受到这 三位 的 幻想 , 这些幻想都逃不过叙述者 的眼睛。 凝视的。这两段就表现出三位男主人公对丽人 的关注 . 这里作 “ 汤姆心 中荡起一种 不能言语 的快乐 。 因为他知 道她是生 者想表现的就是这种 以女人为 中心的效应 。 如此描述 都深 层透 其他人 的气 , 并不是生他 的。” 漏出一种信 息 , 男性 和女性 的认识 认知形态 的差异 。 就像一本 “ 但是他 知道在他 的梦里她 是善 良友 好的 , 也许 她会邀请 书的名字< 女人来 自金星 , 男人来 自火星> 内在本质 的差异造成 他去她的公寓?也许 …… 认知 的不 同 , 某些差 异根本没法 调和 . 就像 丽人对三位修 房工 在这里 , 叙述者 的声音 其实产 生了一种权威。女性主义作 的态度 , 他们做 多大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 的。这里 的丽人就是 家, 都想 削弱 自己在叙 述时 的女性视 角的主观性 , 望别人在 希 权威的象征 。 作者是想 借丽人来揭 示性别 之间的冲突 , 社会现 开始读她 的文章 时能够 忽略 自己的性别。 这种叙述者 性别的模 象造成两性之 间的差别对待 , 而这结果 的本源恰好 是文章想要 糊处理 , 就是要求读者能一视 同仁 的对待她和其他男性作家 的 指出 的。 作 品。这样淡化 自己的意 图和 立场 . 而让作品中的人物去表达 从简 . 奥斯汀到弗 吉尼亚 . 尔夫 . 伍 几乎 没有一 门批评 理论 自己的反抗 。 能概括女性作家们相似 的精神核心 与叙述 方式。 女性主义叙事 二 .叙 述 者 . 述 者 及叙 述 对 象 的权 力 之 争 受 学的诞生正弥补 了以上的不足 , 了文学批评理论 系统的发 推动 结 构主义叙事 学一般 把叙 述者 , 受述者 。 述对象这三 者 展 。 的说 明了女 性文学 传统并不是少数几个 优秀女作家的 叙 有力 的关系视 为结构 关系。但是 在女性主义叙事学 当中, 兰瑟把 这 昙花一现 . 而是一股女 性文学 传统 的延续。想比较经典结构主 三者视 为一种权利 关系。 谁是叙述者 . 受述者 , 是叙述 对 谁是 谁 义叙 事学 . 女性 主义叙事学 所产生 的新 特点 。 能更好 的体现女 象. 这一 问题 的产 生的是 一种权利的竞争。< 屋顶丽人》 中的叙 性 主义作家作 品的主题 , 它的出现无疑是 一剂强心针 , 不但鼓 述者是男是女呢?受述者是男是女呢? 叙述对 象主要是三位男 舞 了女性作 家的创 作热情也丰 富了当代 文学批评理论体 系。 人还是屋 顶丽人 呢? 这种争论本身就是一种男女 的权利 之争 。 参 考 文 献 其实这篇小说叙事者 表面上是 一种 中间态度 , 但是莱 辛本人 一 … 胡全生 , 林玉珍 , 索宇环 . 胡开宝 l 世纪 英美文学选读后现 2 0 直起着垂 帘听政 的作 用, 虽然她 完全没有在文章中直观 的评 价 代主义卷 . 上海: 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 .0 4 上 20 三位修房工人 以及丽人 , 是读者 却能从他们之间 的多次被 莱 但 【] 立元 . 2朱 当代 西 方文 艺理 论 . 海 : 东 师范大学 出版社 , 上 华 辛安排的冲突 中看 出他们之 间的差 距。丽人的一贯冷漠 , 三位 2 5 00 男主角身份 的设定 。 丽人居 住环境 的设定 , [】 3唐伟胜. , 性别 身份 与叙 事话语 : 西方女性主义 叙事学的主流 。 她的屋顶 属于 另一不 同种类 , 在里 他们 2 0英尺 的地 方 研究方法 . 天津: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0 7 2 0 与他们的屋顶分裂开 。” 【】申丹. 4 话语 结构 与性别政治一 女性主义叙事 学话语研究评 此类描述其实早就 暗示 出结尾 汤姆告 白的失败。 所以表面 介. 京: 北 国外文学 ,0 4 20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由Flower在1979年提出,于1995年首次被引进国内,短短15年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
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5月发表在国内12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和总结,试图发现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CDA);现状;问题;态势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lower等人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中提出,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M. Fourcault,N. Fairchlugh,G.Kress,R. Fowler,VanDijk, Fairclough, Martin, Wodak,P.Chilton,R.Scollon,S.Ja-ger.E.Johnson,Wethere等等。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特殊的社会时代产生,其主要目的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结合了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其哲学基础是新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话语结构,揭示话语是如何建构和反映权力关系。
其主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描述语篇结构的同时,试图从社会和交际功能来解释出现这种语篇结构的原因。
这被批评话语分析所继承。
自从20世纪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以言语为研究对象的CDA逐渐受到关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
尽管研究的时间只有短短31年,但它在国内外呈蓬勃发展之势,使它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解读
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叙事声音解读作者:刘琳李晓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年第07期摘要: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分析方法。
本文根据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中对叙事声音的划分,从“个人型”、“作者型”和“集体型”三种不同模式详细阐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叙事声音。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声音叙事声音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女性主义叙事学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在西方萌芽发展已有二十几年。
顾名思义,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将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开创者和领军人物为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
她于1981年出版《叙事行为:散文化小说的视角》一书,率先探讨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意义,1986年发表宣言式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首次使用术语女性主义叙事学(feminist narratology),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该学派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之作,另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罗宾•沃霍尔,随着其著作《性别化的干预》的问世,女性主义叙事学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声音”(voice)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使用很多的词汇,它往往用来指传达出来由强烈意识形态意味的内容。
叙事学里的声音指的是文本形式,如区分叙事者的声音和人物的声音及其各自的文本表现形式,并不关注这些声音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内涵。
而兰瑟则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将作为形式的叙事声音置于社会地位和文学实践的交界处,探讨女性叙事声音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学条件。
兰瑟创造性地将叙事声音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三种,总结女性叙事声音实现话语权威的策略。
“作者型”叙事声音表示一种“异故事的”、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支撑意义的叙述状态。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内容摘要: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对女性心理的剖析深刻、细腻、真实。
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上更是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
茨威格对故事中的女性总是充满了爱和同情,充满了宽容和理解。
对于女性的一些超乎常情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行动,他做出了最好的辩护和解释。
而这一点在他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显得尤为明显--故事以C太太,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当局者的视角呈现了整个故事脉络。
在她的叙述中,充溢着感情激烈的心理活动,推动叙事向前发展。
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参照,从“话语层面”对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进行评析,分析小说中的话语权威与女性意识。
关键词:《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叙述声音叙述视角斯蒂芬·茨威所创作的情感故事饱含着人类永恒、含蓄、高贵的情愫。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茨威格用他深刻的人性观察和敏感细腻的笔调,描写了激情、私奔等不合乎传统道德文化,社会规约的敏感话题,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
张玉书在其著作《茨威格评传:伟大心灵的回声》如此评价:“《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C太太,对于年轻的赌徒从好生之德、慈母之情,派生出恋人的情愫,从而萌生新生的欲念,冒险的激情,最后由于赌瘾的阻力,使她玫瑰色的幻梦在灰色的现实中破灭,又万念俱灰地徜徉于人世之间...”[1]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从男性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客观地观察女性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主人公C夫人在受情欲驱使或遭到情感打击时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一类女性不可言说的内心声音。
一.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方法1986年,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开创人---美国学者兰瑟(nser)在美国的《文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宣言性质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就此打开了女性主义叙事学发展的大门。
[2]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聚焦于叙事结构和叙述技巧的性别政治。
女性话语的构建
女性话语的构建作者:张媛媛孔倩云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1期在《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透露出对西方男性中心主义的推翻。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电影并未采用传统叙事的形式,以女性主义为依据,从叙事声音、叙事模式和叙述视角等三个方面上,对电影深入探讨,分析作者怎样利用“讲故事”形式以此来表现女性意识形态,解析此部电影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一、《喜福会》的叙事声音在《喜福会》这部影片中,赋予了女性群体很大的话语权,这本身就是对男权意识形态与西方男性话语的挑战。
在男权专制社会中,女性是属于弱势群体,处于被忽略、漠视的境地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动权。
[1]长期生活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华裔女性更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下,谭思关并为采用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而是以妇女们自发组织的“喜福会”群体为叙事基础,让在故事中多个女性人物充满着叙事者的角色,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集体型的叙事方式就是为了批判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象。
从局部上而言,八个叙事者都是各自先后分两次进行叙述,好像是个人型的叙事声音,有时像妈妈对女儿的絮絮叨叨,又有时像女儿对妈妈的小声牢骚,同时也像母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无意之间,将各自生活的真实写照流落出。
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似乎与群体中个人轮流发言形式有些类似,很像一句句歌词,最后组合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
这部影片的结构设计也代表着这个女性群体可分为母亲一代、女儿一代两个群体。
其中四位母亲都是在世界二战之后第一代移居到美国的中国人,她们在满目苍夷的旧中国遭遇了很多磨难,为了继续生存下去迫不得已去了美国。
但是,在移民美国后,丧失了原有的文化身份,成为美国人眼中的“另类人”。
女儿们从小生活在美国,一直都在接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并努力想要进入了美国人民的圈子中,但在美国的眼中,他们始终都是中美文化的“边缘人”。
在影片之中,通过轮流讲故事的形式,让四位母亲揭开过去的历史,积极勇敢的面对自身在旧中国时期所遭遇的种种困难,也敢于面对当下身为“异乡人”的迷茫和艰难,重新塑造了自我。
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下的性别与翻译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从文化视角 来研究翻译。从 20世纪 60年代末兴起的第二次女性主义 浪潮开始,性别一直是女性主义的核心。到 80年代发展出 的后结构主义女性理论,性别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从最初所指 的 与 生 俱 来 的 “生 理 性 别 ”发 展 到 现 在 的 受到社会、文化 因 素 塑 造 而 成 的 “社 会 性 别 ”。 而 对 文 学 作 品的翻译研究,正是从语言入手来发现社会性别话语和与社 会性别话语相关的社会实践是怎样影响、操纵和转变女性的 社会性别的。因此,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介绍一种新 兴的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理论,这不仅具有促进 两性共同发展的实践意义,也对推动女性主义和话语分析研 究的理论、方法和视角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的性别与翻译研究现状 我国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有学者注 意到译者性别也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2000年有学 者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直到 2001年对女性主 义翻译理论的译介才出现,到 2002年我国翻译研究者才真 正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1]。由于我国并没有发生西方的 女性主义运动,因此我国对性别与翻译的研究,很少与实践 结合,主要停留在对西方性别与翻译的成果的译介方面,包 括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和梳理以及对本土女性 译者或译本的个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 理论研究视角单一。其次,对本土女性翻译史的研究,或陷 入女性主义 政 治 诉 求 的 窠 臼,或 缺 少 必 要 的 性 别 意 识。 最 后,译本个案研究缺乏语境意识[2]。
【正式版】话语建构的性别气质PPT
第四章 话语建构的性别气质
引子
▪ 何为话语? ▪ 人们说出来、写出来的语言被称为话语,这包括
人们说什么、如何说及说话时的关系、场景及社 会后果,话语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基础。 ▪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形成了公共话语空间,并 深深影响人们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关系。 ▪ 通过《白蛇传》这一故事,来看看故事是如何在 中被叙述和再表现出来的,在故事不断被叙述的 过程中,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理想类型被加入 了新的内容。
第一节 话语和大众传媒
▪ 第一,话语不仅表达意义,话语本身也是 社会互动的一部分。
▪ 第二,话语是 的产物,也是人际互动的结 果。
▪ 第三,话语表达社会位置和社会距离。 ▪ 第四,父权制的特征之一是男性拥有话语
权。 ▪ 第五,被语言命名的性差异和性别秩序。
第一节 话语和大众传媒
▪ 二、现代大众传媒 ▪ 首先,大众传媒成为建构人们生活的重要
第一节 话语和大众传媒
▪ 一、社会互动、话语和性别 ▪ 社会互动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周围的人采取行
动和做出反映的过程。 ▪ 符号互动论强调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
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在 语言沟通的各种模式中确立起来的。沟通是社会 借以进入每个行动者内心的中介,由此,各种理 解得以共享,社会得以建立。 ▪ 话语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话语具有超出文字 的功能,是性别意识形态的实践,具体表现为:
因素,人们习惯了接受传媒发送的信息, 离开传媒意味着与世隔绝。 ▪ 其次,现代大众传媒成为人际互动的一种 新形式。 ▪ 再次,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准社会互动方式, 涉及一系列的关系。
第二节 对中国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
▪ 一、无所不在的传媒:传媒的性别化影响 话语具有超出文字的功能,是性别意识形态的实践,具体表现为:
话语与表演_朱迪丝_巴特勒对性别身分的解构_王建香
一 、作为话语效 果的 “性别 ” :“一种 幻像的 幻 像”
性别 (gender, 即社会 性别 ), 通常被 认为 与性 (sex, 或生理性别 )相对 , 它指的 是 “作为社 会的构
* 收稿日期 :2008 -04 -18 作者简介 :王建香 (1966 - ), 女 , 湖南双峰人,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 博士 , 主要从事 女性文学与文化 研究 。 基金项目 :本文 为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 科学 重 点研 究 基地 2004 年度 重 大 项目 立 项 课题 《西方 学 术 传统 与 当代 文 论 》 (项目 批 准号 : 05JJD75O.1 -44O02)子课题 《性别研究与当代西方文论 》的阶段性成果 。
王建香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 :性别作为一种社会身分由于其蕴含着对女性的不公 , 一直受到女性主义理论家的 诘难 。 朱迪 丝 · 巴特勒
对性别身分的解构从话 语建构和身分表演入手 。 她认为 “性 别 ”只是一 种话语 效果 , “一种幻像 的幻像 ”。 “性 /性 别 ”都不是人类固有的物质属性 , 而是人类在社 会权力关系网络 中对性 别规范和 性别理 想的不 断表演 。 她 试图解 构和置换性别的二分机 制 , 为不确定的性别和性征开放空间 , 但其实这也只是她个人建构的性别理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女性写作时 ,有的女性主义学者注意了作者 的遣词造句 ,但这只是故事表达层的一个方面 , 叙事学家所关注的很多表达技巧都超越了遣词 造句的范畴 。另一个原因是 ,叙事学对“话语” 层面的结构技巧展开了系统研究 ,进行了各种 区分 。女性主义叙事学家可以利用这些成果 , 并加以拓展 ,来对叙事作品的表达层进行较为 深入的探讨 ,以此填补女性主义批评留下的空 白。
从表面上看 ,这封信是对婚姻和丈夫的赞扬 ,但 若根据《埃特金森的匣子》中的有关说明 ,依次 隔行往下读 ,读到的则是对丈夫缺陷的描述 、对 其男权思想的控诉和新娘的后悔 。之所以会出 现这两个版本 ,是因为新娘需要向丈夫公开所 有的书信 。兰瑟对这两个版本进行了比较分 析 :表面文本以所谓“女性语言”或“太太语言” 为特征 ,在表面文本的掩护下 “, 隐含文本”以所 谓“男性语言”对丈夫所代表的男性权威发出了 挑战 。但兰瑟对形式的关注更进一层 。她注意 到连接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是一组否定结 构:
用叙事学来解释一切 ,其实 ,就这封信中的不同 文本而言 ,兰瑟进行的主要是文体分析 。在涉 及连接表面文本和隐含文本的那组语法上的否 定结构时 ,情况更是如此 ———如何看待这组否 定结构是如何看待作者的遣词造句的问题 。 2003 年 10 月笔者与兰瑟当面交换了意见 ,她表 示赞同笔者的看法 。叙事作品的表达层包含叙 述结构和遣词造句这两个不同方面 ,⑨叙事学 聚焦于前者 ,文体学聚焦于后者 ,当意义源于文 字特征而非结构特征时 ,我们需要走出叙事学 的结构模式 ,转而采用文体学的方法来阐释文 本 ;反之亦然 。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话语结构 性别政治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最为 重要 、最具影响的派别之一 ,已有了近 20 年的 发展历程 。笔者另文梳理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 发展脉络 ,并从“与女性主义文评之差异”和“对 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正误”这两方面入手 , 揭示了其理论上的本质特征 ,但未涉足其阐释 方法 。①本文将转而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阐 释方法 ,并理清有关理论问题 。总的来说 ,女性 主义叙事学在理论模式上的建树较为有限 ,其 主要长处是在分析实践中 ,开辟了新的途径 ,开 拓了新的视野 。
4
上普遍存在着那种可怕的婚姻关系 ,身处这些 关系中的新娘都后悔不已 ,丈夫都是怪物 ,女性 都是“玩偶”或“奴仆”。从这一角度来看 ,表面 文本和隐含文本之间的关系就不是赞美丈夫和 谴责丈夫的对立或对照的关系 ,而是谴责社会 婚姻制度与提供一个例证的互为加强 、互为呼 应的关系 。也就是说 “, 即使没有隐含文本 ,表 面文本已经有了双重声音 。在一段语篇之内 , 它表达了对一种婚姻的全盘接受 ,同时也表明 对婚姻本身的无情拒斥 。”⑤兰瑟紧扣表达形 式 ,层层推进的分析很好地揭示了文本的复杂 内涵 ,令人叫绝 。
一 、叙述结构与文体语气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军人物 为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 。她在 1986 年发表的 《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中 ,对《埃特金森的匣 子》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六 年之后 ,在《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一书中 ,兰瑟又在绪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同一实 例 。③这是《埃特金森的匣子》中一位年轻的新
如前所述 ,换一个角度来看那组语法上的 否定结构 ,就会将一个赞美丈夫的文本变成一 个谴责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婚姻关系的文
者而言 , (隐含) 读者与受述者的理解也形成某 种对照 :那位知心姐妹看到的仅仅是新娘本人 的不幸 , (隐含) 读者则会将之视为妇女受压迫 的一个例证 。也就是说 ,要把握这封信的多层 次意义 ,我们需要看到这两个不同交流层次的 交互作用 。
总而言之 ,在分析文学叙事作品时 ,我们不 仅要注意叙述结构与文体特征和其他因素之间 的关系 ,还需对叙述者与 (隐含) 作者之分 、受述 者与 (隐含) 读者之分保持清醒的认识 。
二 、叙述模式
兰瑟在《虚构的权威》一书的主体部分围绕 三种叙述声音展开探讨 :作者型叙述声音 、个人 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 。对这三种声音 的划分是对三种叙述模式的划分 。“作者型叙 述声音”指涉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者处于故事之 外 ,受述者也往往是文本之外的读者大众 。结 构主义叙事学家也将这种叙述者视为“作者型 叙述者”“, 作者型”这一修饰语意指“叙述者”与 “作者”的相似 ,但这种相似不带本体论上的含 义 ,指的是叙述者与作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近 似 。“个人型叙述声音”指的是故事的叙述者和 主人公为同一人的第一人称叙述 。不难看出 , 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区分相比 ,兰瑟对这两种 叙述类型的区分可谓换汤不换药 。但兰瑟对 “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区分堪称丰富和发展了经 典叙事学模式 ,因为这种叙述类型未引起经典 叙事学家的关注 。兰瑟是在考察女作家的作品 时 ,注意到这一叙述类型的 。瑏瑢 她声称自己在白 色人种和统治阶级男性作家的小说中没有发现 集体型叙述 ,并推测这是因为在这些男作家的 作品中 “, 我”本身就在用某种带有霸权的“我 们”的权威发话 。瑏瑣 这三种叙述模式都可以依据 受述者的结构位置分为“公开的”和“私下的”, 但兰瑟最为关注的是“公开的作者型叙述”和 “私下的个人型叙述”之间的对照 。
本 。兰瑟认为 ,在此“受述者”由新娘的丈夫变 成了“身份不明的公开受述者”,因此叙述变成 了“公开型”的 。⑩对此笔者难以苟同 。与自然
具有同样的结构位置 :均处于故事世界之外 ,均 为 (结构意义上的) 公开型受述者 。若要廓分两 者 ,只能依据读者的种族和,为了避免混乱 ,应采用新 的术语来加以区分 。
国外文学 (季刊) 2004 年第 2 期 (总第 94 期)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
———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申 丹
内容提要 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长期的批评实践中 ,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 ,积累了较为丰富 的文本分析方法 。本文旨在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话语”研究方法 。首先将廓清叙述结构与文体 风格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三方面入手 ,以结构主义批 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参照 ,考察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的本质特征 ,指出其长处和局限性 ,并 清理有关理论上的偏误和混乱 。“话语”层面在国内的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中是较易被忽略的 一个层面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国内的文学研究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
必然造成混乱 。就结构位置而言 ,新娘的丈夫 和知心姐妹都是故事中的人物 ,对他们进行的 叙述均为“私下型”叙述 ,尽管给丈夫看的是表 面文本 ,而给知心姐妹看的则是秘密文本 。也 就是说 ,面对这两个不同的文本 ,兰瑟对“公开 型”与“私下型”叙述的结构区分没有用武之地 。 此外 ,倘若“叙述是私下的 ,但除了其标示的受 述者 ,还意在同时被另一个人阅读”,只要那“另 一个人”处于故事之内 , 叙述就依然是“私下 的”,而不会成为“半私下的”。其实 ,就同一叙 述层次而言 ,任何受述者都不可能既处于故事 之内又处于故事之外 ,因此不可能存在结构上 的“半私下”叙述 。
这里的混乱源自叙事学本身的局限性 :仅 能解释结构上的差异 。上引实例中给丈夫看的 表面文本和给知心姐妹看的隐含文本之间的区 别在于是否隔行往下读 ,这种词句上的重新组 合导致了语义和语气上的本质变化 ,但没有改 变受述者的结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 该走出叙事学的范畴 ,转换到文体学的范畴之 中 。笔者在国内外都强调了叙事学与文体学各 自的片面性和相互之间的互补性 。⑧兰瑟试图
3
娘用诗体给知心姐妹写的一封信 :
…… 我已经结婚七个礼拜 ,但是我 丝毫不觉得有任何的理由去 追悔我和他结合的那一天 。我的丈夫 性格和人品都很好 ,根本不像 丑陋鲁莽 、老不中用 、固执己见还爱吃醋 的怪物 。怪物才想百般限制 ,稳住老婆 ; 他的信条是 ,应该把妻子当成 知心朋友和贴心人 ,而不应视之为 玩偶或下贱的仆人 ,他选作妻子的女人 也不完全是生活的伴侣 。双方都不该 只能一门心思想着服从 ; ……④
叙事不同 ,文学叙事有叙述者与作者 、受述者与 读者之分 。这一区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尤为重 要 。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中 ,叙述者与作者的 距离往往十分接近 ,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 ,两者 之间的距离一般较为明显 。就叙述接受者而 言 ,所谓“受述者”,即叙述者的直接交流对象 。 只有当故事世界中不存在叙述者的直接交流对 象时 ,才能将故事外的读者看成“受述者”。这 封信的叙述者为新娘 ,她的表面文本就是写给 自己的丈夫看的 ,秘密文本也就是写给那一位 姐妹看的 。但在这一叙述者与受述者的交流层 次之上 ,还存在 (隐含) 作者与 (隐含) 读者的交 流 。瑏瑡 对男权社会婚姻的谴责是 (隐含) 读者从 表面文本读出来的更深一层次的涵义 。这一深 层内涵不仅超出了丈夫的理解范畴 ,而且在某 种意义上也超出了新娘的理解范畴 (新娘关心 的主要是自己的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 , (隐含) 读者不仅审视写给丈夫看的表面文本 ,且也审 视写给知心姐妹看的秘密文本 。就前者而言 , (隐含) 读者与受述者的理解形成截然对照 :作 为受述者的丈夫认为是对自己的赞美 , (隐含) 读者看到的则是对社会婚姻关系的抨击 。就后
叙事作品一般被分为“所述故事”(内容) 与 “叙述话语”(形式) 这两个不同层面 。②除了部 分早期的论著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 ,女性 主义叙事学的研究基本都在“话语”层面上展 开 。女性主义叙事学家特别关注这一层面 ,可 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女性主义批评聚 焦于故事层 ,忽略了故事的表达层 。诚然 ,在探
兰瑟旨在用这一实例来说明她区分的两种 叙述模式 “: 公开型叙述”和“私下型叙述”。⑥前 者指的是叙述者对处于故事外的受述者 (即广 大读者) 讲故事《, 红楼梦》中叙述者对“看官”的 叙述属于此类 ,第一人称叙述者对未言明的故 事外听众的叙述也属于此类 。“私下型”叙述指 的则是对故事内的某个受述者 (人物) 进行叙 述 ,倘若《红楼梦》的第三人称叙述者直接对贾 宝玉说话 ,那就构成一种“私下型”叙述 。第一 人称叙述者对故事中某个人物的叙述也属于此 类 。在评论那封信时 ,兰瑟写道 “: 然而 ,相对于 隐含文本而言 ,叙述者意在将表层叙述作为一 个突出的公开型文本 。隐含文本是一个私下型 文本 ,叙述者十分不希望作为‘公开’读者的丈 夫看到这一文本 。就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意图而 言 ,那一‘公开’文本确实是为丈夫所作 ,而私下 (秘密) 的文本则是为女性朋友而作 。就此看 来 ,我们已不能满足于公开叙述与私下叙述这 一简单的区分 ,而必须增加一个类别来涵盖这 样一种现象 :叙述是私下的 ,但除了其标示的受 述者 ,还意在同时被另一个人阅读 。我将称之 为‘半私下的叙述行为’。”⑦值得注意的是 “, 公 开”与“私下”被兰瑟赋予了两种不同的意义 : (1) 结构上的意义 ,涉及受述者究竟是处于故事 之内还是处于故事之外 ; (2) 常识上的意义 ,涉 及文本本身究竟是否是秘密的 ,与受述者的结 构位置无关 。既然第一种意义仅仅涉及结构位 置 ,而第二种意义又与结构位置无关 ,两者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