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年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

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

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

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

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

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

在个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

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现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

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个别高等院校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不仅给自己带来伤害,也给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的名誉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学术态度着实让人担忧。

(2)当前网络信息的内容五花八门,传播速度极快,当我们把不科学、不真实的信息随意传播出去时,就是。

(3)学术交流活动中,即使是权威专家的话,我们也要持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不宜,更何况学术活动本来就倡导百家争鸣。

A.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以讹传讹 B.拾人牙慧以讹传讹人云亦云C.以讹传讹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D.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以讹传讹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首届跨境电商论坛最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答案 (2)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山西省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答案 (2)

2019-2020学年山西省临汾市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须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息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河津三中2018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用时120 分钟,满分10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播,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

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

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

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

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晩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

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

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

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

孔盂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 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 《礼运》曰“人者,大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

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自律”。

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019届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2019届山西省河津市第二中学高三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河津二中2019届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

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

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

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风重陶与个体自觉并举。

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

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

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

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流淌着和平、包容、尊重、和谐的文化血液,是“和”的哲学理念的深刻反映,充满了高度的哲学本体性。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山西省河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河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河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

汉唐盛世堪称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最为开放包容的时期。

坚持开放包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正是促成汉唐盛世的重要因素。

到了晚清,中国国力,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其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造成了思想僵化、活力丧失、发展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开放发展中,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年来,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对外开放。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达到30%以上,已成为世界最大市场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 . 推进一泻千里抱残守缺功不可没B . 推动一泻千里固步自封劳苦功高C . 推动一落千丈抱残守缺劳苦功高D . 推进一落千丈固步自封功不可没(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B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C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D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白己,也造福了世界。

2020-2021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二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曹植《辩道论》有云“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这里的“美辞”是美丽辞藻之意。

而“美辞”这个词一直很少使用,甚至广收古汉语词汇的《辞源》也未收录。

但是“美辞”在日语中却并不是生僻词,它指的是有审美修饰作用的辞藻,而且在日本还有一种学问叫作“美辞学”。

日语中狭义的“美辞学”与汉语中的“修辞学”意义相近,但是“美辞学”的重点在“美”而不是“修”(修饰)。

实际上,“美辞学”往往会超出语言修辞的层面,而提升为审美词语的研究,亦即成为专门研究审美词语的美学一个分支。

长期以来,类似的研究,在美学界只以“审美范畴”或“美学概念”称之。

其实,从“美辞”到“审美范畴”或“美学观念”,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

从词义的宽窄来看,“美辞”要比“概念”和“范畴”都宽泛一些。

“概念”指的是理论文本中所使用的概括性词语,是具有一般性、抽象性、总括性的词,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特殊词语而成为一般词语的;“范畴”则是进入学科中的概念,而“学科”必定是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美辞”与美学上的“概念”“范畴”,即便是同一个字词,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都有一个从“美辞”到概念、再到范畴的发展演变过程。

究其实质,“美辞”就是对美的事物加以描述与评价的审美性质的宾词。

有一些“美辞”具有审美判断的功能,并经长期反复使用,可能会成为人们所公知、所公认的概念,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概念”。

除了一些原创性的概念范畴,如中国哲学中的“道”“气”“仁”“诚”“理”“性”“体用”、文论中的“赋比兴”“言意”“文质”“意象”“形神”等之外,大多数我们现在所公认的审美范畴或美学观念,最初其实只是属于“美辞”。

“美辞”主要是诗文作品乃至小说中使用的作为审美评价的词,主要是形容词,也有一些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

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

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

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

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

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现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这也意味着,如果使用基因剪刀修改致病基因,如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也有可能把正常的基因剪掉;或者导致胚胎或生殖细胞上的基因发生重组,导致残障婴儿的出生,毁灭婴儿的福祉。

因此,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如果没有100%的准确性,尚不可能用于临床“造人”。

另一方面,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还需要专业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地讨论;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到最后才可能立法。

以英国而言,目前允许人体胚胎研究,但英国法律不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后移植入子宫。

因此,即便伦理和技术都为基因编辑“造人”开绿灯,但要让法律开绿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选自张田勘《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日关于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恐怕很难被社会普遍认同。

B. 国际社会向来坚决反对基因编辑婴儿技术,但其却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C. 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还需要的两个限定条件,很难被国际社会接受。

D. 目前基因编辑“造人”技术的准确性还比较低,尚不能安全地用于临床“造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黄军等人的试验为例,意在说明现在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率并不高。

B.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基因编辑“造人”要让法律开绿灯路还很长。

C. 文章中作者多处引用数据,如第四、六段,使论证准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全文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结构思路,符合读者的接受规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英国某协会的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反映出社会的必然趋势。

B. 在黄军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反对三年之后,有人就准备对基因编辑开绿灯了。

C. 使用基因剪刀修改致病基因,可能正常基因被剪,或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婴儿残障。

D. 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之前需经历复杂的过程,不发达国家需要时间更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共14分)鞭笋过墙聂鑫森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

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

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

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

”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

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

“新篁,又有心事了?”“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

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

”“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

口碑很好。

”“夫人话外有音?”“没有。

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

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

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

”“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

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

陈方恪说:‘人不可俗,但不可不随俗。

’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

”两个人沉默下来。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

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

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

”“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

”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

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

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

”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

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副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

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

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

”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

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

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

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

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知我者,内人也。

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

”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非也。

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

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

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

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

”“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对。

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

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

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

“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是隔壁邻居的声音。

他们齐声答道:“在!”“你们别张罗晚饭了。

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

”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

B. 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C.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 “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5. 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6.小说以节新篁爽快答应邻居邀请晚餐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53 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5分)1、课内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共16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见:看见D.略考.其行事考:考证8.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