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初探

合集下载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教材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教材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一、实施背景1.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门业、车业、电动工具、厨具及小家电、不锈钢制品、汽摩配、衡器、有色金属等八大支柱产业,全市有五金企业一万多家,产品有70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

永康市域内有12个五金专业市场,其中中国科技五金城是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

永康企业纷纷通过机器换人,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机器换人并不是买几台机器这么简单,购买新型机器后,企业还需配备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来操作。

机械设备的更新,对工人的相关岗位及岗位的技能发生变化,企业需培训一批老员工,引进一批新员工,对于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任务,企业希望通过学校来完成。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根据企业需求,学校提出打造“永康技工”品牌,为“永康先进制造业”培养大批技术“蓝领”的办学目标。

2.中职毕业生接轨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依托永康五金资源的优势,为本校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施展舞台。

中职生自己的就业定位因人而异,主要分为从事产品营销、担任企业技术骨干、自主创业等。

然而教学中具体教什么内容,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根据职校生的特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依据职业实践活动的逻辑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删除现行使用教材“繁、难、偏、旧”的理论部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工厂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整合起来。

3.国家示范校专业引领辐射的需求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还应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的功能。

在校内,本专业建设应该引领其他专业建设;在校外,本专业应该引领其他职校专业建设,并且还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之必要性与路径初探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之必要性与路径初探

75OCCUPATION2017 03专业建设M AJOR编辑 姜学霞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之必要性与路径初探文/朱金仙摘 要:为适应新课改需要,满足职业教育和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本文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龙头专业——机电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为依据,从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教材开发的基本过程、校本教材建设的初步成效和建设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机电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提供范本,也为中职学校其他专业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专业 校本教材 建设路径中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大量的一线劳动者都是由中职学校培养、输送的。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界的共识。

中职专业课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往往是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水平的直接体现,更需紧跟实际,面向就业。

这就要求中职专业课教材必须以课改要求为风向标,体现就业的导向性,专业课教材建设因此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现有机电专业教材的缺陷以笔者学校机电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为例,机电专业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教材难度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弱,很多机电教材在编写时没有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内容过多、过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的应用性、实用性较差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多沿用已有中专或大专教材,没有反映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

此外,现有教材普遍偏重理论,侧重于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缺少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对学生的未来工作缺乏指导性,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3.教材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教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专业技能课教材为代表,多采用传统结构,知识系统符合教学习惯,但难以和工作现场接轨,难以将学生带入工作现场的角色;另一种是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编写的教材,虽然突出了学习目标和任务,但知识比较笼统,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偏大,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探讨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探讨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含量起着关键作用。

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研究背景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完善、实训设备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

有必要对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分析实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探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展示实训教学的效果。

通过这些研究,旨在提高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提升,为他们顺利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对实训教学的深入探讨,也可以为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通过这样的研究目的,可以全面了解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有效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点,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进行探讨,来了解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探索课程资源是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课程资源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内课程资源;另一种是校外课程资源。

其中校内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为:教科书、教师、校内活动、教师、学生、教学工具、教师的经历、学生的经历、教师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学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另外校外课程资源包含的内容是:校外博物馆、校外科技馆、校外图书馆、校外网络、家庭资源、乡土资源等等。

1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校内资源的有效开发1.1中职机电专业校内文字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使文字资源生动形象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对于所有专业来讲,具有着十分复杂的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模式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两个条件对于中职生来讲,具有着一定的难度。

因为,现代的中职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同比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突出才进入中职进行学习。

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讲,需要进行对他们的理论基础进行积极的培训,并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授课,让机电专业课程中枯燥乏味的机电图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充分的了解知识的含义和机电图的构造,有效地加深了他们记忆,使原本“死”的文字变“活”,有效的应用文字资源与多媒体课件。

1.2中职机电专业校内实物资源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当前过的中职机电专业学校内,都会建设比较全面的相关教学设备,比如教学工具、实验室、实验器材、车床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等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周芬玲(许昌技术经济学校,河南许昌461500)近年来,基于目前中职教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中职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从当前的职业教育局面来看,我国的中职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未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实践经验。

一、合理制定课堂教学内容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认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思路,老师和学生严重脱节,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有效传达。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人员要对机电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教学方案,在开始课程讲解前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切忌随意地借鉴其他学校的授课方案,要按照实际情况将课程细化为选修课、必修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水平和爱好自主地选择课程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

2.课堂教学方案的制订要围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加强学生的综合教育,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规划,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知识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机电应用知识。

在教学方案制订成功后,要定期地加以完善,教师要经常与机电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学校可以定期安排由师生和企业组成的座谈会,通过对专业人员的咨询结合企业的生产力需求和岗位的特殊技能要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要把专业要求作为专业课程开展的基础,把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对传统的几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系统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应用等科技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改变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探索

空见惯 。 在教学过程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泛泛而谈 , 采取 惯性思维 。 缺乏创 造 富的机电专业教学资源 , 且对学生有 着强 烈的吸 引力。教师应充分 利用这 性和挖掘深度 。 教学模式老套 , 教学 方法单 一 , 重影响 教学效 果。 因此 , 些优势 。 严 让这些 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 中发 挥其应有 的作用。如可 以经常向 对校 内课程资源的开发时应 注意采取 一些 有效措施 来提高其利 用率 。
师在编写校本课程 的过程 中 。 对课程 资源进 行 了重 新定 位和认 识 , 出对 走
课程资源僵化 的思维观念定 势 , 积极探 索课 程资源 的有 效性开 发 , 使课 程 会的有机整合 , 真正体现专业的社会实用价值。

二、 校外 课程资源的有效 开发
机 电专业与社 会生活、 生产实际息息相关 。 因此 , 还拥有极 为丰富 的校 样说 , 凡是与 电有 关的设 备、 场所 几乎 都与机 电专 业有联 系。如何 有效开 发和利用这些校 外资 源 。 它们 成 为专业 教学 的重 要补 充内容 和辅 助手 让 I 网络资源的有效开 发。互联 网快捷 方便 , . 知识容 量大 。 里面包 含丰
断、机械制图》 《 中三视图的形成 、 剖视 的概念和种类等 内容的讲解 , 都可 以 学 习掌握专业技能 的积极性 。学完规定 的专业课程 后 , 还应安排 学生到对
充分利 用多媒体课件 的有效 手段 , 来更 新和 丰富我 们的教 学方 法, 使学 生 口企业 、 家顶 岗实习, 厂 将所 学的理论知 识应用到实 际生产 中去, 为企业工 从有声有色 、 有形有影 、 有动有 静、 实有虚 中领悟 到知识 的 内涵和 乐趣 。 厂输送实用型技术人 才。 有
学生推荐一些机 电专业 的教学 网站 、 品网站、 产 设备器 件网站等 , 在每 周末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方案探讨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方案探讨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方案探讨专业课程开发在中专学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面对机电行业发展现状,文章对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方案进行简要地探讨、分析,旨在促进机电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标签:机电专业;课程开发;方案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发展特色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机电专业课程项目开发成为中专学校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项目课程的涵义项目课程就是以项目为中心来组织、选择课程的教学模式。

中专项目课程就是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目的,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实际工作当做项目课程的核心,而且与相关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收集信息、实施工作任务及对工作成果评价的能力。

其实质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利于掌握专业技能,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协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机电专业课程项目开发是面对机电行业发展状况,结合机电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二、确定机电专业的项目课程1.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实施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培养机电行业市场需要的人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全面考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处理好适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就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关系。

学校应对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展开调查研究,了解真正的人才需求状况。

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以能力为主,兼顾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机电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运营及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应对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2.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任何职业都需要不同能力层次的人才,主要包括一般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及创新发展职业能力。

机电行业的一般职业能力是指在这个岗位群中各岗位都需要的基础能力,如金属材料选择能力、机械绘图能力、电路识图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能力、分析选择能力等。

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专业建设文 / 黄 峰 陈海滨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摘 要:本文对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对课程作用、教学条件、课程设计、课程考核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项目课程开发者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 机电专业 项目课程 开发一、项目课程的作用现阶段高职机电类专业专业课程较多,并且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开设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这类课程本身很有趣味性,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这些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到用人单位后很有用,因此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很下工夫。

这是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可喜成果。

在现有的条件下,开设专业规划课程需要大量的设备、材料、场地等方面的投入,对一些普通职业学校,特别是一些工科学校,实属不易。

然而,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个角度来考虑,只学好相对专业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原因一是各门专业规划课程大都只关注自身的特点,没有从学生所学专业整体和将来所从事工作过程整体来考虑,从而导致了缺少各门课程之间应有的相互联系。

这虽然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本身没有坏处,但是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把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串联,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相对独立与封闭。

这对学生将来工作和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原因二是有一些课程有综合实习项目但往往只限于课程内而不是产品加工过程的全部。

针对这个问题,本科院校都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所以笔者认为高职学校也要有类似的课程。

这种课程应该叫做项目课程,课程目标一是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开放的角度来参与项目本身从方案原理设计、产品总图设计、产品部件设计、部件的加工或购置,产品总装与调试等过程的全程,从而达到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二是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生产的产品从图样到成品的全过程。

这对他们今后学习、工作与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初探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初探

2012年第33期(总第48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职业学校担负艰巨的历史使命。

宝鸡市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将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初步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而机电产业是支柱产业。

学校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一直在探索使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宝鸡市、陕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同时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质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易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更不容易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有的机电专业教材虽然有一定的系统系、综合性,但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具体,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今后的就业。

本文将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科教学与综合课程的开发对比做些初步的探讨。

1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1.1从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来看,学生在校四学期仍然是“三段式”,即第一学期是公共课,第二、三学期是专业基础课,第四学期是专业课。

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理论性课程比例仍然较重。

1.2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经常出现“学生排排座,教师满堂灌”、“黑板上开机床”的现象。

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1.3从考核方式来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

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更主要的问题是,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观念,即死记硬背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

1.4从技能训练来看,机电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分离,由于我国职业标准在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和技能实操环境建立的高投入、高成本,以及中职院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究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究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究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统编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因此,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体现学校和区域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对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总结了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编写过程。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校本教材引言中职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

所以,教材的引进、开发,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质量。

除了引进国家及地方统编教材,中职学校开发建设反映一定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基于当前的现实背景和实践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材普遍存在着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专用教材、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内容难度较高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本地区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密切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专用教材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材大多采用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无专门的实践课程教材和技术文本,缺少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特别是缺少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体现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对学生的未来工作缺乏指导性,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二)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内容难度较高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分层次,不分工种,有的和大学使用的教材内容一样,难度较高。

这就造成中职学生在课上听不懂,课下看不明白,只能根据教师要求去实践。

不明白原理,实践很容易出错,教师只能手把手的教给学生,一步一步盯着学生,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却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如此反复造成了目前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现状、探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评价效果和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旨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首先介绍背景,说明研究意义及目的,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然后,对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来展现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合前文总结出结论,展望未来并重申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效果评价、改进建议、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机电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模式、案例分析、效果评价以及改进建议,为促进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用技能。

实践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背景、意义和目的,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与优化,探讨了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课程评估与改进的重要性。

接着强调了实践教学的关键作用,以及技术课程与就业需求的紧密关系。

结尾部分总结了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本文旨在为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其不断发展与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技术需求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探讨,背景,意义,目的,内容分析,优化,教学方法,课程评估,改进,实践教学,就业需求,关系,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的背景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机电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电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如何优化中职机电技术课程,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提高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迫在眉睫,以适应新时代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的背景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意义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机电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机电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需求不断涌现,机电技术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是培养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的迅猛发展,机电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逐渐加强和深入。

本文将探讨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机电工程技术人才。

一、课程设置中职机电技术课程包括电气控制、机械设计、数控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加工、自动化等多个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数字控制等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机械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不同,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实验教学。

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相关零部件,并把它们组装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评价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评估分为学生实验和理论学习两个方面。

在学生实验方面,考虑实验成果和操作技能的水平,以实验报告为课程实验的有效反馈。

在理论学习方面,重视考核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在课后练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

同时,全面考虑学生的出勤率、平时表现等多个因素,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学习方法与建议对于学习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多练习,亲手操作机械设备和器具,加深对于这些设备和器具的理解和掌握;2. 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并重,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理解深入,掌握成熟;3. 听课认真,必要时做好笔记;4. 课后及时复习,以便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5. 关注当前的工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最新的机电产品和技术。

总之,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未来的职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一、引言中职机电技术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职机电技术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机电技术课程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中职机电技术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基础课部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专业课部分则包括电路原理、机械原理、自动控制、数控技术等,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和应用,增加实训环节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

2.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机电技术课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融会贯通,深化自己的理解和理论依据。

随着工业4.0的发展,中职机电技术课程还应该涉及到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培养学生对于新技术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内容,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职机电技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需要配备完善的实验室和操作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项目和竞赛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摘要】本文旨在初探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其次明确了研究目的,即探讨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接着,在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教学案例、评估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提出了改进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内容,展望了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并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该研究,有望为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改进建议、重要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电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对机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情况下,一些中职学校的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应用脱节、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对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探讨教学模式和案例,评估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机电工程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分析案例并评估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有效推动中职机电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中职机电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近年来,随着各行业对机电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也变得愈发重要。

机电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其在工业自动化、电气控制、机械设计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机电技术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的最新进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访谈。

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课程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了一些教学研究与探讨的亮点和挑战,现将其分享如下。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中职机电技术课程的设置与内容更新是当前教学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进步,机电技术领域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相适应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调研时,我们了解到一些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课程已经开始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工作。

他们建立了与企业合作的机制,引入了最新的工业技术和设备,更新了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

通过这样的努力,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课程得以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生产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也有一些中职学校在课程内容更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这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方面无法及时跟进,导致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实用性。

这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当下的工作要求,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除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也是当前中职机电技术教学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中职机电技术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进行教学。

他们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实验室自主实践等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机电技术知识。

关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摘要: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教学突出而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为此必须通过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机电;积极性;实践中职学校是培养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机电专业的课程是理工科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

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使学生能学好机电这个专业,我们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让学生了解机电专业所学内容及就业方向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想要了解的问题。

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p 。

中职学生是如何选择专业的呢?有的是家长让他们读的,有的是参照认识的师兄师姐所读的专业来选择的,还有的是稀里糊涂就报读了不了解的专业。

对于就读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要增设专业教育,要详细地跟学生解读机电专业,让学生充分了解机电专业所学的课程和内容以及学生学好机电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还有当前社会机电专业所从事工作的工资收入等。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

1.机电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探讨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探讨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探讨发布时间:2021-04-21T03:06:27.413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期作者:谢青萍[导读] 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摘要:机电专业是我国中职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机电专业应用性强的属性特点使这个专业在中职院校备受青睐,而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开始选择机电专业作为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根基,如何对现有的中职机电专业课程进行开发和改进则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以现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为写作载体,论述了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研究的相关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电专业;课程开发1.前言对国内大多数阶段的教育而言,过于偏重理论一直都是科目教学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障碍。

中职院校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理论的能力更是这个阶段的教育所需要强调的。

与国内的高中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所遇到的问题恰恰是对理论教学重视的不足。

文章的主要写作目的在于深刻剖析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2.1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创新重视不足经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中职院校的从教人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尤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尤为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会真正的分析中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具体教学现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也很少有教师会关注现代更为前沿的新型教学方法,这是束缚我国中职课程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课程也存在着相关的问题。

2.2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毕业之后基本的出路都是直接走上工作,这决定了中职院校教育的风格必须以过硬的技术应用为基础,但是一味地强调技术便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根基有所不足,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很容易不求甚解,对于机电专业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驾驭多变复杂技术的必要保障,但现阶段中职院校在基础专业理论教育方面有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模式探索与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模式探索与构建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模式探索与构建发布时间:2022-07-01T05:29:50.5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3月第5期作者:戚业晓李杰[导读]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戚业晓李杰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山东日照 276511摘要: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了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重要性,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探索出了一条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一、引言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其学以致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也充分说明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训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实践存在问题机电专业涉及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压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大多数课程实践性强。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专业实践教育的不足,表现在对专业课的兴趣不足,对未来个人的专业发展迷茫。

因此,改进目前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方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往往是保证理论充足的课时,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

学生的课程表中都是大多数都以理论课为主,课程表中基本没有安排充分的实践时间,导致了实践教学是在课表之外的时间中完成,实验教学的进度与理论教学的进度无法同步,甚至出现理论课程已经结束,实验课程还没开始的情况,从客观上降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轻视实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综合课程开发初探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开发综合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发校本综合课程的方案。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课程;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职业学校担负艰巨的历史使命。

宝鸡市实施的“工业强市”战略,将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初步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而机电产业是支柱产业。

学校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一直在探索使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宝鸡市、陕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同时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质量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易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更不容易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有的机电专业教材虽然有一定的系统系、综合性,但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综合课程的开发,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具体,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今后的就业。

本文将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科教学与综合课程的开发对比做些初步的探讨。

1 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从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来看,学生在校四学期仍然是“三段式”,即第一学期是公共课,第二、三学期是专业基础课,第四学期是专业课。

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理论性课程比例仍然较重。

1.2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经常出现“学生排排座,教师满堂灌”、“黑板上开机床”的现象。

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1.3 从考核方式来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

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更主要的问题是,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观念,即死记硬背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

1.4 从技能训练来看,机电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分离,由于我国职业标准在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和技能实操环境建立的高投入、高成本,以及中职院校与企业联系不密切,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2 设置机电综合专业课程的依据
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

21世纪的工作将不再运用单一的学科技能,学生们必须要看到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生活技能之间的联系。

教师必须在
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调整其教学,以便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从现实来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开发就是将现有的学科课程综合化。

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学科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学科之间产生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

遵循课程综合思想或原则设计的课程,简称为综合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是相对于有较强逻辑体系的学科中心课程而存在的课程类型。

这种课程的设计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目前,课程的综合化是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特点是:重新审视传统学科分类,软化学科界限,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求、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以有效的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

原有的分科教学已很难适应这种要求。

减少分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开发综合课程原有的的机电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分离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最迫切的任务。

3 机电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
3.1 设置综合课程
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还是“先实训后理论”的中职课程理论都有其局限性。

因为它们都割裂了学科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没有注意到技术的综合性。

正确的中职课程设置应是“理论与实训融合”的课程体系。

经过广泛调研,我们确定以加强机电系统整体观念和就业能力,改革机电专业课程。

即压缩机电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新开设一门专业综合课程。

将传统机电专业的几门主课筛选重组,删减了不实用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推导,通过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减少课程内容重叠,增加一些生产实际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

下面以机电专业部分课程为例,开发综合课程:
首先,删减课程门数,适当压缩课时,使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学的扎实。

1)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科学素养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现行机电专业教材内容必须作适当的增删。

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课程综合进行教学。

一方面这几科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减少课程门类。

2)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设为一门配合有习作实践的综合课,突出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和电力电子等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电工工具、常用仪表的使用;焊接工艺训练、电子电路装调等。

3)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中的课题,吸纳《安全用电》、《机械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课中的相关内容。

开发为《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综合课;
4)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各方面都应有所体现。

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应和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

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由低层到高层地逐渐培养,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

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机加工实习;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读图、识图能力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实习,基本电路安装训练;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机床电气维护训练,PLC应用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电工考证训练等,最终学生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中级工岗位证书。

其次,删减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性太强及过深过难的知识。

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导思想,以能力为本位,实施专业教学改革。

再次,为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在使用上同步更新,教学内容应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

3.2 结合专业知识,编写配套综合教材
现行的机电专业教材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需要。

教材应从整体上安排机电专业的知识体系,实行综合教学使各分科知识有一个合理的比例,适当降低理论性,广泛挖掘工程应用实例,重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反应科技新成果,使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3.3 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中,必须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根据课程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工作岗位培训法等等。

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VCD播放设备、计算机软件等的基础上,再增加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4 综合课程的评价
综合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

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几方面评价相结合。

逐步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模式。

4 有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的教学改革,我校机电专业一直在探索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它涉及很多方面的改变,实施难度大,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如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量化操作、综合教学对专业教师要求很高,教师难以适应、教材内容难以及时更新等等。

几年来,我校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机电专业毕业生很快能够适应就业岗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教师队伍受到很好的锻炼,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