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合集下载

9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9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作者童年的经历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PPT 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巧引生疑。

1、同学们,你们打过灯笼吗?玩过火把吗?(根据生反馈师适时接过话题)如果是满山的灯笼火把你会怎么想呢?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3、出示提示,引导自学。

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自学生字词;2)、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再多读几遍,用心体会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讨论你不懂的问题,讨论不出来的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4、根据提示,生小组之间展开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二、互探解疑。

(见PPT)1、认读生字并组词:•pózámùlūkūi shòu qiàqiămăng zhī•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外杂雨滑幸瘦恰卡盲四•婆草幕溜亏弱恰住目肢词语花篮:•照顾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雨•不由自主幸亏挣扎危急盲目•坚信满山遍野泪如泉涌2、(略)。

3.感受最深的句子。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四年级(上)语文3-4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3-4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景象?
2、从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2、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一、评价朗读。(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潼川三小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12球王贝利
本课计划学时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简介《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满山会有灯笼火把。

3.2 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个人默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回答相关问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资源。

5.2 图片或视频:准备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3 相关读物:提供相关的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

6.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

2.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灯笼和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灯笼、火把相关的词语,如“花灯”、“烟火”等,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c.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绘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犹如星海浩渺,灿烂夺目。

c.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朗读练习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5. 总结拓展a.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家乡有了怎样的认识?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乡是一个充满喜庆、热情和活力的地方,作者用满山的灯笼火把表达了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 教师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及其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课文中所展现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满山灯笼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教师简介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4. 想象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感受课文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5. 情感交流(1)学生讨论自己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等美好回忆。

6. 小结作业(2)学生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灯笼火把”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灯笼火把节的寓意。

3.3 合作学习(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各组汇报表演,大家共同点评。

3.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灯笼火把节的画面。

(3)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课后回收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灯笼火把节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
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单独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内容总结
〔1〕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2〕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单独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获得课文中生词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中秋节及相关的民俗和活动。

2.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传说和习俗,并播放相关视频。

(二)预习生词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比如“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等。

2.学生们跟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三)阅读课文1.教师放映课文的多媒体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

3.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适当提问学生。

(四)理解课文1.教师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哪些理解,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结果,教师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感情转变。

(五)课堂练习1.教师出题,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练习分析课文。

比如:“将‘满山的灯笼火把’比喻成什么?”、“为什么文中村里的人要准备饭菜和酒?”等。

2.学生们小组讨论并答题,教师逐一点评。

(六)课堂讨论1.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中秋节的热情。

2.教师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了解家乡的中秋节民俗和习惯并做笔记。

七、板书设计课文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生词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中秋节历史、传说、习俗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秋节的一些知识、传说、习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转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

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3.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真实,也很感人,动画中的情景是作者邹德学童年亲身经历的一场灾难,那么当时幼小的他又是怎么脱离险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现场,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

我们继续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

4、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抢读。

2、开火车读读文。

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一件什么感人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人读两段,找四名同学)思考:本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3、小组讨论,反馈。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定会前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出了“我”。

)4、板书:坠井得救(多指名学生说说)三、细读课文(一)、分析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传递感动之处。

师:狂风暴雨,乌云翻滚,多么可怕的夜晚啊,一个被卡在井口,一幕幕又那么扣人心弦,又是那么的感人,那么在这一部分中(也就是课文2-5段)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找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其它同学。

2、指名读出感动之外,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如找不准提醒:坠井后我的处境怎么样?找到描写我的处境的那句话)3、播放动画,创设情境。

4、指导朗读。

黑夜漆漆、狂风肆虐、大雨滂沱,身临险境,举目无亲,这是何等的可怕与绝望啊!应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5、在这种情况下,我处于本能地哭着、喊着,挣扎着,希望能爬上来,可能这样做能够解决问题么?不能!那我该怎么办呢?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多么聪明的孩子!遇到意外在一阵慌乱之后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保存体力,坚持着字串87、齐读第三自然段。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五、作业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5、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满山的灯笼火把

满山的灯笼火把

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一篇:满山的灯笼火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会积累或运用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让生观看风雨交加的视频短片,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一份紧张,从而直接入文。

指名谈自己看短片的感受(紧张、害怕、恐惧……)师:就是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傍晚,一个跟大家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一个人走在野外的小路上,可是不小心竟然掉到了一个土坑中,他的命运会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满山的灯笼火把》,去感受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板书: 9.满山的灯笼火把(请大家和我一起写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出示自学要求:⑴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并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

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坠入土井(1)聚焦语句: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2)读出画面自己读读,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假如是你不小心坠入土井,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感情(4)出不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作者不小心坠入土井,他无力自救,只能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动作)(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了感情。

2、面对危险,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聚焦语句: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mánɡ)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yuán)救。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读句子,同桌交流,从小男孩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3、学习:被营救——(1)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满山的灯笼火把》课文。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书写。

让学生分组练习书写生字词,并互相检查。

3. 课文理解: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亲情和友情。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

写一篇关于灯笼火把节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感想或者想象作文。

2. 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前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地进行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和概念。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认识文本中的生字词汇,学习并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学习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篇章主旨,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和独特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利用这篇课文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字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把握文本主旨。

2.学习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隐含在文本中的含义,理解其想象力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力水平,使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启发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情景复述等。

【教学过程】1.导入(激起学生兴趣,预测课文内容)展示许多彩灯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灯笼的形态和颜色。

请他们对照图片和课文标题,猜测文本的主题。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彩灯笼,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2.阅读课文(导读,把握全局)让学生通读课文,尝试概括文本主旨,分析文本结构,理解生词词汇的意思,促使学生了解文本想表达的内容、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3.课文学习(理解篇章,深入解读文本)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地理解和理解篇章要素和精神实质。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询问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请学生自行寻找铃铛、火把等几个关键词,并回答相关问题。

(3)询问学生“满山的灯笼,如同星空中的灿烂繁星”,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你的想法?(4)请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全文主旨与情节。

4.语言归纳与总结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已知的语言知识对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作业与反思(拓展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寻找与故事中的主题相关的书籍、节日、文化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个课文。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 通过阅读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认读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 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主要内容;•认读重点生词,如“灯笼”、“火把”等。

2. 教学难点•学生从课文中理解篝火和灯笼的特色;•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文推断词义。

三、教学准备•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包含课文的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灯笼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灯笼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谈论一些与灯笼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2. 新课呈现•通过PPT呈现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并提问:你们猜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给学生分发《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副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3. 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发生在哪儿? 2. 儿童们是为了什么而点亮篝火? 3. 为什么他们又点亮了灯笼?4. 词汇学习•回顾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不理解的词汇,如“火把”,并给出词义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拓展,包括相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火把(篝火、灯笼)为主题,展示火把的图片或手工制作的灯笼,并描述自己展示的火把的特点和用途,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灯笼文化,如元宵节的灯笼和中秋节的彩灯灯笼,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满山的灯笼火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灯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词汇学习和小组活动,学生的词汇量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灯笼的象征意义,并写一篇短文或心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盲目、坚持、坚信、泪如泉涌、满山遍野。

”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我”在井中勇敢、坚持的情景。

2、体会乡亲们来救“我”的情景。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发学生,想象导入:1、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并想象:“你读了课题仿佛看到了什么?”2、课前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 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质疑:我是怎么坠井的?1、学生互动学习。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我不由自主地侧身避风……身子恰恰卡住在井口。

”体会:我卡在井口的情景。

质疑:坠井后我的处境怎么样?我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1、学生互动交换意见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天上下着大雨,。

又往下陷了一点。

”(理解“抠”字体会我慌张、无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当时恶劣的环境和我慌张、无助的感觉。

(二)、学生默读3-5自然段质疑:我为什么不再哭喊,也不再挣扎了呢?1、学生互相交流。

2、学生汇报。

理解:盲目、坚持、坚信。

3、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一些词语形容一下我。

(聪明、勇敢、坚强。

)4、指导朗读3-5自然段。

(读出我坚定的决心)5、小结:在大雨泥泞的野外,这个孩子虽然没有摆脱困境,但是他的勇敢、他的坚持、他的顽强,使他对于险恶的环境毫不畏惧。

他具有一定的野外自救能力。

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三)、学习6—8自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阅读6-8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感动的句子作上记号,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2、讨论:亲人是怎样来救我的呢?3、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2)、“急切渴望”是什么?用“渴望”造句。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案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灯笼火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灯笼火把,并了解其制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独特的灯笼火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灯笼火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材料:纸、剪刀、蜡烛、彩笔、装饰材料等。

3.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灯笼火把。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灯笼火把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灯笼火把的形状、材料和用途,并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联。

探究: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灯笼火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解释灯笼火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如象征着希望、幸福和团圆。

2.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灯笼火把,并鼓励他们描述其特点和设计风格。

实践:1. 分发纸和彩笔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灯笼火把的样式。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2. 学生使用剪刀将纸剪成所设计的形状,并用彩笔进行绘画和装饰。

3. 学生将灯笼火把的两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确保底部留有足够空间放置蜡烛。

4. 学生在底部放置蜡烛,并点燃蜡烛,观察灯笼火把的效果。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设计和制作的灯笼火把,让其他同学评价并给予反馈。

2. 强调灯笼火把的重要意义,并与中国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3. 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总结灯笼火把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灯笼火把制作工坊或灯笼展览,进一步了解灯笼火把的制作工艺和多样性。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更复杂和精美的灯笼火把,并在学校或社区举办展览。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思维。

2. 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灯笼火把。

3. 学生对灯笼火把的理解和意义的口头回答。

教学延伸:1. 将灯笼火把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和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善良、充满关爱之情、亲情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满山的灯笼火把。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瘦杂盲婆幕溜亏恰肢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援救幸亏盲
3、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问题3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改正)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送到乡下吗?(因为“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述: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这节课继续学习。

2、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意见什么事?
二、新课
1、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大家默读课文3、4、5自然段。

反馈: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同时板书)
2、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找出书中有关句子。

学生反馈时,老师边
指导理解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是心理描写,说明他坚强、勇敢、有头脑。

指导朗读出坚定的语气
第四自然段:表现出他坚强、沉着、冷静。

(板书:不哭也不喊)
第五自然段:他坚持什么?你坚持过干什么吗?用“坚持”说句子指导朗读出坚定的信念的语气。

3、文中的我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在孤寂寒冷的时刻,也害怕过,也着急过,文中哪儿写了?你从哪儿看出他害怕、着急的。

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A第二自然段末尾。

体会“哭着、喊着、挣扎着”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得重些。

快些)板书:哭喊着
B第四自然段末尾。

这一句没有写作者怎么样,为什么你却感觉作者害怕、着急呢?(指导环境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可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我为什么会坠入土里?
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天气的恶劣,行走艰难。

(找出重点词语,注意朗读)
5、在遇到坠入井中的危险时,我先哭喊着,挣扎着,很快,我明白这样不行。

于是不哭也不喊,拽着井边的杂草坚持着、坚信着,我坚信的来救我的亲人们真的来了吗?结果怎样?默读课文6至8自然段。

6、我当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体会:一声又一声、一线、一片、一大片等词语,指导朗读。

7、我当时怎样?泪如泉涌(板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8、师述: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除了指泪是热的,还有什么是热的?心为什么是热
的?(被乡亲们的关爱之情感动了,这是感激的泪)板书:关爱之情、感激之情(师述:亲情是伟大的。

由于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们更要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9、“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强调全村的一百多人都出来找我。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
1师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9 满山的灯笼火把
沉着冷静
坚强勇敢关爱之情
||我---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
||
有头脑感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