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指导意义

合集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体育教学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体育教学

“ 人为本 ” 现 代教 育理念 要求 , 以 的 在 2 构 建 和 谐 体 育 教 学 的 必 要 性 体 育 课 教 学 中 以 学 生 自身 发 展 为 中 心 , 重 2 1有利 于学 生个性 发展和 创新思 想的培 养 . 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注 重 发 挥 教 师 主 导 在 以 人 为 本 的 和 谐 体 育 教 学 是 以 教 师 为 作 用的 同时 , 调 学 生 主 体地 位 的 体现 , 强 以 主导 作 用 , 分 尊 重 每 个学 生 个 体 , 充 有针 对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潜 能 , 高 学 生 性 、 味 性 、 动 性 的 教 学 , 种 教 学 方 法 提 趣 互 这 的 体 育学 习能 力 , 以此 为契 机 , 挥 学 生 能 极 大 地 发 挥 学 生 的 个 人 潜 力 , 高 学 生 并 发 提
科教 论 坛
O a 。 。 ; j 。l h 。 i : i n ;1 l
坚持 “ 以人 为本 ’ 教 育理 念 , 建和 谐 体 育教 学 ① ’ 构
杜 磊
( 中共 濮阳市委 党校 要: 坚持 以人 为本 的教 育理 念 , 构建 和谐体 育教 学模式 , 脱传统体 育教 学的羁 蚌 , 摆 开拓体 育教 学的新 思路 。 关键词 : 以人 为 本 构 建 和 谐 体 育教 学 中图分类 号 : 4 G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9 ( 0 ) 2 a一0 9 0 1 7 5 2 1 0 () 1 - 2 63 0 7
习压 力 过 大 和 缺 乏 体 育 锻 炼 , 成 很 大 比 造 例 的 学 生 身 体 偏 胖 , 度 、 力 、 韧 性 和 速 耐 柔 协 调 性 等 指 标 严 重 不 达 标 , 活 量 有 所 下 肺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摘要】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解释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树立和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随后列举了具体的践行措施,包括关注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最后对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以人为本理念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理念、树立、践行、内涵、重要性、具体措施、评价、展望、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旨在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价值,促进其全面发展。

背景介绍部分将着重介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体育兴趣和动力下降,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急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发挥其潜能,培养其终身体育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其学习效果和体育技能水平,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多重功能。

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 、 “ 以人 为 本 ” 的教 学理 念 的 内涵 3 . 1 、 人 文 体 育 与 竞技 体 育 并重
传统 的高校体 育教学仅仅 注重学生 自身竞技技 能 的提 高 . 对
于学生体育课 堂的考核也简单 以学生 的竞技 比赛形 式进行 评价 . “ 以人为本 ” 简单 的从教育层 面上看 , 主要 是在整个 的教育 与 其 不仅 忽 略 了 不 同 学 生 个 体 的 不 同 , 更 是 将 学 生 置 于课 堂 之 外 总 教学过程 中以学生作为教育 与教 学过 程的主要出发点 。 深入 来说 , 体来说 ,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技 能的培养 , 更要将人 文关怀贯 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 充分发挥学生 的潜质 , 让学生在整个 的教 育与 彻 到高校体育 教学 过程 中,这样才能有利 于培养综合 素质极高的 教学课堂 中 自由发展 , 充分展现 自身 的潜 能。 “ 以人 为本 ” 的教 育理 体育人才 。 此外 , 很 多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 过程 中不 能很好的照顾 念也符合 当今社会 主义 和谐 发展观 , 实现学生 与教 师 , 学生 与课 堂 到每个学 生 , 导致身体素质 以及 心理 差异的学生 , 接受相同的体育 的和谐发展 , 最终发展到整个社会关 系的和谐 。 学生作为整个教 育 教学 , 最终不利于整体教育教学 过程 的开展 , 严 重阻碍 了整体高校 过程 中的主体 , 其是整个 教育 、 教学 的基点 , 只要实现 了学生 自身 体育教学 的发 展。 总体来说 , 高校体育教学 要逐步推进人文教育部 的良好发展 , 才能实现教育 、 教学 的最终 目标。 2 、 现 阶段 高校体 育教学 中存在 的各种 问题
体育事业 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一个严重 的阻碍 。
2 . 2 、 教 学 内容 陈 旧

浅谈构建“以人为本”现代体育教育观的对策

浅谈构建“以人为本”现代体育教育观的对策

浅谈构建“以人为本”现代体育教育观的对策1. 引言1.1 现代体育教育观的重要性现代体育教育观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格外突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面临着种种学业、升学和就业的挑战,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倡导个性化教学方法、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倡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以及加强体育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结合,我们将能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弘扬“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绝对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必然选择。

2. 正文2.1 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构建“以人为本”现代体育教育观的重要一环。

体育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更包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热爱,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

学校体育课程应该注重基本体育技能的培养,包括各类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增强自信心和体育自觉性。

推广体育文化教育。

学校可以借助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精神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的体育活动和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重视体育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基本途径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基本途径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环节和主要内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方针,增进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

传统体育教学中充斥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不和谐,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和谐,教学方式与学生接受习惯的不和谐,同一尺度的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身素质存在差异的不和谐,教师自身知识层面与学生需求的不和谐等。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现在不少体育课,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缺乏交流,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

鉴于目前这种状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体系,增加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整体构建和谐课堂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基础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与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而构建和谐课堂必须顺应这个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保障。

要从观念上实现由“让学生适应体育课”向“体育课适应学生”的根本转变,从教学行为上实现“要学生学”向“学生主动学”的根本转变。

在很大程度上,只有教师观念的的改变才会导致课堂行为的转变,从而最终导致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乐此不疲的精彩体验的不断涌现。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体育教育中,以人为本的课程一体化构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来探讨其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实施的方法。

1.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帮助他们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综合和多样化的课程安排,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获得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2. 增强学生体育素养: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体育技能、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体育意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能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

通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投入,使体育成为他们终身追求健康和快乐的一种方式。

二、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方法1.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注重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兼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层、分阶段的课程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体育教育。

3. 注重个性化教学: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给予差异化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分组、个别辅导等方式,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点,使他们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就感。

4. 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课程学习,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通过评价和激励的机制,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
展和需求,为其提供全面而科学的体育教学。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的树立与践行。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为宗旨。


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科学的体育训练和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
全面提升。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
趣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服务。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
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格。

为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

一方面,高校体育
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体育教学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
再单纯以成绩为导向,而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
的评价。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育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以人为本思想,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小学体育;运用策略引言:以人为本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体育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理念,以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篮球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先自主练习一个篮球动作。

比如让学生练习篮球绕杆运球、胯下运球、背后上篮等;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创篮球动作并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等几个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例如在篮球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果让你带一个球去练习投篮,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进行投篮?”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使其个性得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得到了全面体现。

浅析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新途径-教育文档资料

浅析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新途径-教育文档资料

浅析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新途径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是21世纪时代的主要特征,它强调一切发展都要围绕人的发展。

作为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是通过体育教育的主导作用来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

在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今天,从人文理念出发,探讨与实施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途径具有现实的意义。

1.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人格完善,主体个性弘扬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是一种对学生人格、个性、潜能和主体性给予充分的尊重,使学生享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自由,并追求和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完善。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身体运动,提高身心发展水平,在课堂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人格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在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要赋予人的生命意义,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把握人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大视野的、民主和谐的、生动活泼的、启发式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展,大胆创新;同时教师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教学情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2.以人为本的的教学途径2.1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居有较强的导向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向,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体现人的基本内涵。

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与对学生的个性人权和价值的尊重,通过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的需求。

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质及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与发展,努力实现体育教学的“启智、求知、调心、育人、健身”等功能。

2.2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摈弃填鸭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师生之间互动为基本原则。

高中体育教育论文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理念

高中体育教育论文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理念

高中体育教育论文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概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高中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它能够改变体育教学现状,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转变师生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成长、学习,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备各方面的技能,较强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素质教育得到应有的实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简单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崇尚、尊重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陶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背景下,“以人为本”教育观和提倡的素质教育等有着相同的意义,“以人为本”是现代化教育价值观的重心。

从本质上说,高中教育是传递、内化、选择、创新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社会化,培养更多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新时代下,高中体育教学已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因为体育学科中涉及到其它重要学科知识,比如,人文学科、自然学科。

“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能够以一种“关怀、理解”的态度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

它能够把学生具备的责任感转变为使命感,对其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和他人、社会构建一种“信任、互助”的关系,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践行。

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其主体,以生命、健康为导线,深入挖掘学生价值,尊重个体差异,关心班级学生成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品质的培养,思想的熏陶。

而“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了“真善美”精神,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构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高效课堂。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展现素质教育的特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小学新课标改革后,各学科教学时逐步重视“以人为本”,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过分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效率较低。

然而,在引进“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后,注重培养学生超前思维,学生变成了体育课堂上的主人,更有利于激活学生体育兴趣及运动技能。

本文围绕小学体育教学,分析“以人为本”思想在体育教学时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引言:体育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等方面的意义较为重大。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肩负起自身责任与义务,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认知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体育学习现状,总结体育学习经验,研究与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断强化学生体育学习水准。

一、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拥有优良的身体素养,并且要具备顽强毅力以及吃苦精神。

如今,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加上家长过度溺爱,导致一些小学生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谈到“劳动”及“运动”,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

正是受此原因影响,导致大多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因此,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对体育运动及活动的热情,则应注重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大胆尝试,最终收获理想的体育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来讲,培养小学生兴趣尤为关键,这便会为学生未来成长带来极大影响。

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及活动形式。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组织“搬西瓜”“叫号接球”等游戏,即可快速吸引学生关注。

这一类体育游戏中涉及大量体育内容,而且游戏强度适中,略带神秘性与刺激性,不仅能活跃学生身心,还能锻炼学生体育技能。

二、发挥学生学习主题性,提升学生参与动力在体育课堂上,每一教学环节,都应贯穿“以人为本”思想,全面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将其变成体育课堂上的主人。

浅谈“人本”原理在学校运动训练中的意义

浅谈“人本”原理在学校运动训练中的意义

浅析“人本”原理在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意义体育教育(1)班柴世伟200943010101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体育教学也将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才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离不开以“人本”原理为指导的高校体育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而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大多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反映,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潜力。

因此,“人本”原理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本原理;运动训练;发展1 前言新体育训练理念渗透着对人的需求、发展的重视,关注人的差异性,强调其潜能的发挥与实现。

而如今体育训练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再配以枯燥、机械的练习,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以人为本”新训练理念的贯彻落实。

如何全面贯彻新体育训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此,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训练教学改革,就要不断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和经验,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获得身心健康。

2 “人本”原理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O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潮,它吸收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及现象心理学所强调的直觉、直观经验和个人意义等哲学心理学思想,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它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认为教学中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认知以及情感、兴趣、动机等非认知因素的发挥,提倡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1 “人本”原理的概念所谓“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本主义理念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人本主义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需求、情感、价值观等,将人本主义理念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应用原则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理念的具体应用措施1.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采用游戏、比赛、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机会。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体育新理念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体育新理念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体育新理念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如何打造“愉快、自主、和谐、实用”而又有个性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是每个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创建自主、愉快、和谐、实用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新教学途径。

新时代、新环境,需要有长远眼光和永久利益的个性发展,转化教学机制,让体育课堂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体育课堂添加现实生活中真切、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学到与生活、生存有关的常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达到“一课所学,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效果,建立起实用和谐发展的新体育理念。

关键词:自主实用求生和谐愉快创新开放合作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体育新课程的进一步热化,近几年来,中学体育课教学的改革先后出现了“快乐体育”“愉快体育”及“娱乐健身体育”等等体育新名词。

其实,无论是采用哪种教学手法,体育的最终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体育技能,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素质。

”然而,作为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到这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实用性生活技能,让学生首先学会的是生存和生活,让广大学生在大自然危难来临之时,在应激状态和危险情境下,学会如何自救和安全求生、避难的本领。

下面就针对体育课的实用性并达到和谐体育课堂教学谈以下观点:一、大自然的无规律变化,灾害面前挑战自我。

这使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脱颖而出,面对灾害的挑战,实用性体育教学刻不容缓。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各种灾害的出现是无规律的,尤其是当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袭击人类突然来临时,应急自救显得是那么重要。

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作为学龄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里和老师一起度过,由此,教师的任务尤其重要。

教会学生们掌握在应急状态下的自救求生和避危,教会学生快速反应和动作节奏有序,体育教师当然是责无旁贷。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自主练习教学内容与生活实用性所结合起来的动作,更能使课堂练习变得真切、透明,学生练习中快乐而有趣,让快乐与兴趣在体育实用性教学中集中体现出来。

以人为本,构建幸福的体育课堂

以人为本,构建幸福的体育课堂

龙源期刊网 以人为本,构建幸福的体育课堂作者:徐凤友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摘要:在现代社会,人们系统地接触体育、学习体育是从学校开始的,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受教育者一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参与意识。

学校体育可以说是终身体育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积极、正确的体育态度。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中的理论宗旨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发挥体育的强身健体、调适情感、促进交往、张扬个性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幸福体育课堂;很多体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对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从“ 体质教育”到“ 素质教育”,从“ 技能教育”到“ 健康第一”和“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每一次观念的转变都体现了对受教育者更为全面、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关怀。

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体育文化神韵的展示文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理智活动的中介。

体育自身是一种育体、育心的文化———心理活动。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中,并非仅仅把智力、技能投入进去,而它的所有完整性,包括他的情感、态度、个性、一性格、气质、意志等人之为人的一切,每一个人通过教育也不仅仅获得知识的增加和智力的发展,他获得的是整体的人生经历,是整体的精神。

培养具有体验价值的能力的主体。

“教育不在于使人获得僵死的、理性化的知识,而应借助于摄取文化价值,获得深刻而全面的人生体验。

假如个人不具备体验价值的能力,文化价值只能是客观地存在着,不会被学习主体理解和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指导意义【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我党的执政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与核心价值。

新时期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思想对推动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构建和谐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和谐体育课堂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丰富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治国理论上的拓展和升华。

在深化教育改革新的时期,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对营造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的和谐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解析以人为本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管子》,在“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大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同时,“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从价值观的高度提出,要从根本的价值取舍上来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与神、与物相比,人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值得关注的。

总之,以人为本概括起来有三层意思:1.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二、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指导意义(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实现教育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一切为了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各种最基本素质的全面、完整发展,是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的真、善、美,即人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素质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

”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与激发学生自由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一切为了人。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体育教师在构建体育和谐课堂时要做到“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学生是贫富、愚智、残健都能一视同仁地真诚相待,不能因为学生的某些缺点而对其加以歧视,也不能求全责备。

同时,教师应该做到“为了人的一切”。

体育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学生体育动作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意志品质、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应做到“一切为了人”。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关注学生的需求,尽自己所能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教育资源基础,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体育课堂。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以人为本的阐述中提到:“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所谓首创精神就是主动地提出建议、计划和发明,并加以实施,这就是首创精神。

这种精神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力量。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这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育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与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权力,并且给其机会,都会做出明确的判断。

”从罗杰斯的阐述可以看出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与判断,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

同时,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提倡发展应当是以绝大多数人为本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少数人为本的发展;发展应当是以无数个具有平等权利的个体人为本的发展。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体育教学应以推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点,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个体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体育课堂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教师应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与精心的教案设计使学生经历各种能力的磨炼,从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所具有的多方面潜能得到发展,为学生今后成功立足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学生没有权利选择以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自己的知识构架及阅历基础相适应的认知方式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操作,消化知识,组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意义学习,也极大地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寻找自身知识体系中与教师创设的情境相似的特征去思考问题所具有的规律特征,并运用自身熟悉事物所具有的特定解决方式去设法解决教师创设情境中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判断、推理、归纳及总结等逻辑思维方式,同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等学习方式展开对所学知识多方面性质的体验与了解。

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相互塑造与重新构建,使学生能够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把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

正像罗杰斯指出的:“人的基本属性是在其自由发挥作用是基本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这就是生长、生存、自我完善。

”(四)增进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文关怀的理念,会议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它承认人是物质、精神、文化的集合体;②承认人在社会生活及自我实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多层次需求;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人文关怀的含义解析可以看出其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哲理,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提示教师,学生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命体的存在,他们还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文化内涵与背景。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因素。

人文关怀承认人的自我实现是主体实践的结果。

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就是在对环境积极适应下,个体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体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有利于他人与社会。

”由此可见,主体的能动作用是个体自我潜能发展及自我实现的根本性因素。

这提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和谐体育课堂是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的课堂,肯定人的价值与多层次需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体育课堂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正如马斯洛指出:“人的潜能的实现绝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定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压抑。

而后天的社会环境必须有一种和睦的气氛,有一种真诚、信任与理解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成为可能。

”体育教师在体育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价值、需求与兴趣,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开放、惬意、信任及互相合作的和谐课堂环境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自我潜能的实现。

三、结语总之,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构建充满活力与高效的体育课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体育教师应深刻领悟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这一指导理念需要体育教师用最新的教学成果与教学理念启迪与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做到“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搭建一个充满情趣、民主开放、富有高效、和谐共赢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1]欧阳超.“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内涵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2]宋德孝.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哲学意蕴辨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 (02).[3]张莉.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区别[j].理论界,2006(06).[4]史海生.论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2).[5]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