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论文

合集下载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论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论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86-02摘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是影响中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的基本功能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同时,从有意识培育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优化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建立内在化、动态化、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高度透明化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就如何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激励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必要性1.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定市场环境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群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a股市场的公司治理水平。

3.公司治理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一股独大”可能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当控股股东为私人或企业时,内部人控制往往与家族企业现象结合在一起;当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内部人控制往往又与政企不分现象伴随在一起。

由于国家股股东权利的执行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所谓“超强控制”,即政府在行政上对企业管理层干预较多,导致政企不分,企业目标政治化,企业难以有效地按市场规则运作;二是所谓“超弱控制”,即部分国有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股东对企业经理层的监督流于形式,形成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的差异与联系论文

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的差异与联系论文

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的差异与联系论文公司治理和管理层是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

公司治理是一种对企业管理整体安排和控制的过程,包括由董事会、股东大会和执行董事组成的组织结构、政策和规程。

管理层是指企业内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治理方案的高级管理人员。

本文将从治理和管理层的概念出发,探讨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治理和管理层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公司治理是一种针对企业管理整体安排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公司如何定义目标、确定企业策略、监督企业活动和评估公司绩效等方面的政策和规程。

公司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决策制定机构。

它由公司股东选举,由一定数量的董事组成,负责建立和制定公司政策、监督执行,以及管理与人财物管理相关的各项事务。

2. 监事会:监事会是一种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及其程序进行监督,以保证公司合规、稳健运营。

3. 管理层:企业管理层是董事会直接雇佣的,主要负责公司的业务运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管理层的概念及其职责管理层是指企业内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治理方案的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对治理层的决策进行执行。

管理层包含各种高级领导和高管职位。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层具有以下职能:1. 制定公司的业务战略,并对公司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

2. 调控公司的营运和财务活动,制定和实施公司的经营计划。

3. 为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经理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公司内部各项工作的顺畅进行。

4. 寻求新的发展和增长机会,包括企业合并、收购、联营、合资等。

三、管理层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与区别虽然公司治理和管理层都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者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首先,公司治理的主要职责是设定和决策公司的长期、广泛的计划,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和政策等。

而管理层的职责是实行治理层的决策,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交易事务。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突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模式受到越多越多的青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丰硕。

为此,总结了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对目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国内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治理模式1 引言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去那种认为企业只是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工具的传统观点受到了普遍的批评,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不仅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环境保护、道德和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刘俊海,1997)。

随着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学者们不断地围绕利益相关者理论展开长期讨论。

本文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旨在对前人的讨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求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2.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些学者受到启发,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他们利用另外一个与股东对应的词“利益相关者”来表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

他们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Freeman& Reed,1983)。

该定义揭示了企业存在许多影响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并非仅为股东服务。

自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诞生之后,不同的学者给予利益相关者不同的表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出的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定义。

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在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高度相关性,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对如何完善内部控制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措施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分为狭义的公司治是和广义的公司治理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控制制度;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等)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于内部控制,目前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是美国的coso在1992年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司治理很重要。

金融危机使人们越发关注公司治理。

而公司治理,关键在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达成目标所设立的规则及程序,紧密联系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所有者监督和制衡经营者的一种机制,公司治理理结构来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避免所有者利益被经营者损害,另一方面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保证经营效果、效率及可信度高的财务报告,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现内部控制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控制企业全部交易、事项而存在于内部的控制体系和制度安排。

二、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普遍虚设股东大会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被控投股东操控,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参加的不多,自身意愿无法表达,而使股东大会的积极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摘要进入21实际以后我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从实践的角度看,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开始。

中国企业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公司治理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拓展到以世界经济为背景,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规模和领域。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还在逐步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随着愈来愈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进一步凸显,改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绝大部门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股权相对集中。

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公司总股份51%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近一半;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是第二大股东的5倍以上。

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易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国有股集中会导致政府在行政上对企业管理层干预过多,企业目标政治化,无法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转换。

(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这种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

但从实践情况看,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公众股东过于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也就失去了监督管理者的职能。

(三)监事会的作用有限。

我国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

另外,监事受到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领导,很难对其进行监督。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规则和机制,用于确保公司能够有效和透明地运营、管理和决策,并保护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它能够帮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投资者信任度,并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公司治理的理论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公司的激励机制应该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以确保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这意味着高层管理者应该被激励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而股东则应该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高层管理者履行其职责。

另一个关键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根据这个理论,公司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道德风险。

此外,公司治理的理论还可以涉及到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独立性和多样性、内部控制和审计、激励计划等方面。

这些理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

然而,公司治理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或者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的竞争挑战。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中文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为弥补其“一元制”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而逐渐确立的,主要在于防止“内部人控制”失控及完善公司治理。

随着独立董事在实践中显著作用的发挥,独立董事制度成了全球探讨改革公司治理的焦点。

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及由此导致的控股股东掏空公司、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我国也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改善现有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和制约内部管理人及帮助公司决策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缺陷,仍无法摆脱“花瓶董事”及“签字董事”的称呼,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本文联系中国实际情况,就独立董事制度的职能定位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建议。

本文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对独立董事职能进行定位。

首先,分析了在英美国家相关立法及规范对独立董事职能的规定,对英美国家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进行了分析。

其次,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对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两种制度关系出发,对独立董事的职能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别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保障及行使职权环境三个方面对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职能实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探讨了保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法制体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完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及选任制度;完善独立董事作用机制;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的创建过程也是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有效率的、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英文摘要】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s first established by Britain and American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on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event the “control of internal man”out of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ecause of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after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become the global focus while other countries studying how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n to optimiz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and to address the prevalent problem (which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the “the only big shareholder” that exist in many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y)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hollow out the listed companies and infringe the interest of the small shareholders, our country also introducethis system.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had indeed made an effe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xis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onstraining and supervising internal managers and in making corporate decisions, etc. However, the oper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 also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still can not get rid of the name of “Vase Directors” and “Signature Directors”. So we need to study further in how to establish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as to address our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link the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to locat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nctions and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mainly to locate the fun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irstly, it studied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nctions of Britain and American, and then discussed the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in the two countries.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in China based on its actual national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also analyzed the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from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vising border and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and discuss the conditions which impact the oper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 from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legisl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exercising the power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third chapter studied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in guarantee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hese suggestions wer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four aspects: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system and set up a suit sound and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in qualification and selection system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optimize the power exercising mechanism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stablish a sound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is also a trial course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We hope to see an efficient,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o play a d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our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关键词】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英文关键词】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Realization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目录】我国独立董事职能实现之探讨内容摘要6-7Abstract7-8引言11-13一、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13-19(一) 独立董事的含义13(二) 英美国家独立董事职能定位13-15 1. 制约和监督”内部人”14 2. 审查公司财务及监督重大决策14-15 3. 战略与决策咨询功能15(三) 我国独立董事职能的定位15-19 1. 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15-17 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界定17-19二、我国独立董事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19-24(一) 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19(二)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保障19-21 1. 任职资格不合理19-20 2. 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20-21 3. 任期过长难于保证独立性21(三) 独立董事行权环境难以保障21-24 1. 知情权得不到保障21-22 2. 独立董事发挥职能平台不完善22-23 3. 独立董事承担风险较大23-24三、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保障24-37(一)完善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制度保障24-25 1. 提高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效力24 2. 完善相关配套规定24-25 3. 完善自律准则25(二) 完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选任制度25-29 1. 具备独立性资格25-27 2. 具备良好的执业素质27-28 3. 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28-29(三) 完善独立董事的作用机制29-32 1.完善董事会会议制度29-31 2. 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31-32(四) 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32-37 1. 声誉激励32-33 2. 薪酬激励33-35 3. 消极激励制度35-37结语37-38致谢38-39参考文献39-41【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商会125姓名:肖晗学号:目录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3)摘要 (3)关键词 (3)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4)(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4)(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4)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4)(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 (5)(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5)(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5)(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5)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一)股权结构单一 (6)(二)资金、人才匮乏。

(6)(三)内部产权模糊。

(7)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 (7)(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7)(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7)(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7)六、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结构的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产权改变、治理结构、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治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摘要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能力的唯一源泉,伴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经营者、股权结构以及董事会三方面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经营者股权结构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治理理论是伴随着现在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公司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任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二)企业创新。

创新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的。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地提升竞争优势,而企业创新就是提升优势的手段。

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相对饱和的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外部市场环境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内部化的市场整合,或外化的专业分工与协作,才能实现市场领先。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于现在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家企业若是要在此环境下保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与其它的企业竞争,而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对企业创新。

(一)经营者。

由于经营者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对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追求,经营者一般不愿意对长期性的r&d项目冒险投资,从而经营者必须面对所带来的职业风险。

课题研究论文: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课题研究论文: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公司研究论文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问题浅析一、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共同点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保证内控的有效运行,还为内部控制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监管控制公司治理中所需要的。

他们的共同点有:1.都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对等,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信息与资金情况有误。

公司治理在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构建了桥梁,使二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所有者在经营者的帮助下实现最大化利益。

内部控制不同的是,它是介于管理者和其下属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解决公司经营管理中不同层次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处理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各个部门间的关系。

正因为两者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使其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2.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另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二者的目标都是实现更好的管理公司。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但其基本目标还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公司治理为了实现其目标,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合理的配置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权限,对利益的分配尽量合理化。

二、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运行环境。

内部控制需要在一个有效的环境下运行,目前在我我国的企业中:首先,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严重。

国有股、法人股处于非流通且控股或相对控股的状态,各大股东之间的实力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股又高度分散。

其次,内部控制人现象。

内部控制虽然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完成,而在实际执行时,有些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其权利相当有限,制约不了董事会,部分企业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明显。

2.内控信息沟通不畅,沟通机制不健全。

沟通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信息的交互,也方便了互相监督以及相互协调,而信息系统恰恰为沟通的方便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开放的企业运作环境,也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制度和桎梏,实现了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公司的相关治理要求下,也相应地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但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即一些企业只是改变了一些形式,但依旧是被传统制度所束缚。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引言:自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之后,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历经数个时期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放权”、“股份化”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摆脱了传统的制度,开始了证券市场的发行,并且建立了内部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制度依然对它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

一、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一)三会一层职权界限不清晰,没有明确权责清单指引公司尚未形成规范、明确的权责清单,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工仍不够明晰,议事清单不齐全,分级授权体系不健全,影响日常事项决策审批和日常工作开展效率。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的董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总经理的选聘等,但是,在行使其职权时,通常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命,从而制约了董事行使职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权力交叉、重叠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失和利益主体的模糊,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笔者所在区属国有独资一级平台公司为例,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过程中,虽然党总支会议事清单已发布,但三重一大事项尚未明晰,议事清单中的“其他应由党总支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要事项”指代不清,造成不需要上会的事项也习惯或偏向于上会讨论现象,导致决策和工作效率下降。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论公司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156-01摘要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随着两权分离和法人产权的出现,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之间,就会产生权力分割与分配,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了公司的一系列财务问题。

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为例,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运用。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机制外部机制一、公司治理结构介绍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是由法人来治理的,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

作为两级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在治理结构中是分离的,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两权分离概念,而作为这两级之间的法人产权,它直接受所有权的约束,行使其完整的法人的财产责任和重大事项决策权力,同时,法人产权又作为委托方,委托总经理及其经理人员行使日常经营管理权。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下图所示: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通过上述多层代理关系,从激励与监督、权责安排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体系。

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决定了财务管理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层次和财务主体的安排理等一系列财务问题。

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机制来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应用。

二、公司简介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批准,于1998年6月17日登记注册。

现有注册资本556,800,000元,股份总数为556,800,000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已流通股份:a股231,660,000股。

公司股票已于1998年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九十年代以来,公司的15种产品先后16次获得省优、部优以上的荣誉和奖励。

经营范围包括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基本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和化肥、农药的生产与销售。

主要产品为甲烷氯化物、无水氢氟酸、精甲醇、烧碱、聚氯乙烯、硫酸等。

三、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1.股东数量和持股情况据有关资料显示,巨化股份的国有法人股占绝对控股权,属于一股独大的状况,其余股份由其他股东分散持有,股权结构比例不平衡,大股东天然享有权利优势,在决策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情形。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良好发展基础论文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良好发展基础论文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良好发展基础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116-01摘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根本之策。

本文结合泉州农商银行改制基本情况,将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与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一、泉州农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情况泉州农商银行是在原泉州城区信用联社和泉港区联社两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合并改制而成的泉州市首家市级农商银行,从改制伊始就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公司未来良好发展基础作为改革的主要课题。

(一)优质的股东结构首先是在股东的选择上提高准入条件。

在股改过程中严格按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筛选入股股东,高标准准入、高规格引资、高起点运作,提高入股额度,新增自然人股东认购起点为150万股,新增法人股东认购起点为1000万股。

二是甄选优质股东。

遴选法人治理相对完善、注重长远发展、投资理念成熟、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实现把投机者挡在门外、引入真正优质战略投资者成效。

法人股东持股比例原则上高于1%但不超过5%,确保股权相对集中又避免形成“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垄断现象,又避免股权过于分散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极大改善股权结构。

三是纯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法人股东股份29180万元,占股份总额48.63%;所有企业股东全部是民营企业,改制后更具有经营自主性。

四是建立合理股权结构。

构建一个相对分散但又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坚实基础。

有利于发挥股东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

股权的合理配置,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规范的公司治理充分发挥股东和董事(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公司治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股东的专业程度及其积极性决定股东能发挥多大作用,注重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公司价值取向融合,注重选择价值取向相对一致的投资者入股,让股东成为公司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并积极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1内部审计的地位公司治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一整套关系体系,这套体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导致的受托责任关系”,这套体系最基础的控制系统就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这两个控制系统,目的是有效监管治理参与者对股东承担的受托责任。

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现代公司治理的原则中,论述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但只是较传统观点引入了利益相关者,并没有改变这一基本的受托责任关系。

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会计中需要审核稽查的因素,而是前述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导致的受托责任关系”。

这从源头上揭示了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也说明了审计应扮演的角色。

可以说内部审计要想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就需要介入这一受托责任关系。

介入的方式要由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就“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报告关系”达成一致,一致的表达形式可能是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章程、会议纪要或其他任何形式,但其实质就是一份协议、一份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达成的、关于内部审计部门在权力、宗旨和职责范围等方面的协议。

这份协议决定了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应的报告关系。

模糊的关系会给内审工作带来很多障碍和不必要的摩擦,甚至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从国际范围内的最佳实务来看,内部审计部门都是隶属于董事会的,这样内审部门就顺利地介入了治理层面的受托责任关系之中;但是目前也有很多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质上还是隶属于经理层甚至财务部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就无法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作用(以下将述及的内部审计是指在实质上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可能发挥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要想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层面作出贡献,必须在地位和报告关系上给出一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都接受的、明确的定义,这会给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理由,创造便利的条件。

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及应对[论文]

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及应对[论文]

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及应对【摘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严重困境,其实质是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成熟的股东受托意识缺失、大股东行为制衡机制缺失、内部人控制使监督约束机制虚化、“三会”运作流于形式、市场约束机制不成熟、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媒体约束机制难以发挥等。

其应对策略:一是培养股东意识,强化股东权利;二是优化股权结构,增强股东控制权;三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制约大股东行为;四是促进董监事专职化,优化治理结构运作;五是加强经营考核,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六是完善法律法规环境,强化法律约束;七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强化媒体约束;八是规范经理人市场准入,强化竞争压力;九是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困境;应对策略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0012-02上市公司治理既是一个永恒的理论难题,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公司治理基础性制度的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治理困境仍旧比较明显,迫切需要。

一、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及其实质科学而富有效率的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一系列权力制衡与激励约束机制。

内部治理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制衡监督。

外部治理则表现为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共同决定了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

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程度,因而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所谓委托代理问题指在一个上市公司中,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或目标函数不一致,代理人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的道德风险(即代理人借委托人监督不力之际采取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和逆向选择(即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导致公司治理效率损失,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公司治理小论文

公司治理小论文

上市公司公司结构治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用来协调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习惯、制度等的统称。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自愿性的信息披露有着积极作用,我国当前的公司治理缺陷严重影响这我国上司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

本文本文从理论上讨论我国上市公司在强制性披露之外进行自愿性披露的原因,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影响,并且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对自愿性信息质量的影响, 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董事投资者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原因自愿性披露信息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公司财务和公司发展的其他方面相关信息。

由于上市公司进行披露是自愿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等对上市公司治理进行自愿性信息的原因进行分析。

1.委托代理关系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的经营权分离,由此形成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委托代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监督代理人会发生担保成本、剩余成本、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由代理人承担,这会降低代理人的薪金、分红和其他报酬,为了避免同公司投资者发生利益冲突,代理者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便会通过财务报表等形式向委托人报告受托的情况,如果代理人的成本越高,公司的管理者越通过自动自愿信息披露降低代理成本。

重要的信息公开披露对保证代理契约的执行、减少代理成本都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契约将促使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认为,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论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论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论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缺陷及改进对策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强大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能力。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发展历程,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对策。

首先,农村信用社的控股结构不够完善。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大股东多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其自然人大股东过程自治的特点导致了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

为此,可以引入专业的金融机构或市场化股东,改善农村信用社的控股结构,增加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其次,农村信用社的董事会监管不力。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董事会成员多为地方政府官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缺乏专业金融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

为改进这一问题,可以增加专业人士和独立董事的比例,提高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能力。

再次,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够健全。

由于组织结构庞杂,农村信用社难以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此,农村信用社可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最后,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和沟通不畅。

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外披露的信息有限,缺乏透明度,与股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不够密切。

为改进这一问题,农村信用社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积极与股东和社会公众沟通,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存在着控股结构不完善、董事会监管不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健全以及信息披露和沟通不畅等缺陷。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改进农村信用社的控股结构、完善董事会监管、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及提高信息披露和沟通的有效性。

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更好地履行其金融支持和服务职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公司治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还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公司治理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公司治理的实践应用。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主体包括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等。

这些主体在公司的运营中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决策失误,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2、增强投资者信心透明、规范的公司治理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良好的信号,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

3、降低代理成本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层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

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代理成本,使管理层的行为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

4、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能够关注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1、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防止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

同时,要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等基本权利。

2、董事会治理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规划、监督管理层的工作。

董事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尽责程度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

3、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使其利益与公司业绩挂钩,同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最新论文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最新论文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最新论文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最新论文一、公司治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企业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体现了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有效配置,这种机制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其运作效率如何,即公司能否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力量,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有效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从我国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就灵”的倾向,各个企业争相改制、争相上市,同时模仿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了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然而,我国低层次的简单“复制”国外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给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预期中的深层次变化:1.在公有股所有者缺位背景下的股权多元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比比皆是。

2.上市公司虽然都已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这些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却难有精彩表演。

3.不发达的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约束,中小股东往往变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攫取私利的“牺牲品”。

4.尽管独立董事制度被各界炒得火热,但这些独立董事却往往是只拿钱不管事。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构造上的缺陷问题,也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还包括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公司治理文化建设落后,不注重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由管理层传达上面的计划,企业员工只是按计划生产,因此,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没有公司治理的概念。

(二)公司权力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

从权力机构设置来看,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与监事会,在形式上属于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事会构成的双层委员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的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时佳雪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 指导教师宋健二〇一四年六月一十五日摘要世界上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英美、德国、日本三种典型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优劣。

而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行立法模式是集三者之大成,理应趋利避害、更胜一酬,但实际运行结果不令人乐观。

问题既在于中国公司法律规范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更在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在总体架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在实际中表现出“大股东操纵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不监事”等突出问题。

本着“立足现实,尊重科学”的思想,本文从基本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治理结构;中国企业;基本分析ABSTRACT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 world is American and British,Germany,Japan three typical legislation mode,each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mode is set,should avoid disadvantages pay more than one.But the actual operation result is not optimistic problem is both China's company law is not specific,lack of maneuverability,more is that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There are serious defects in practice show the big shareholder control shareholders' board of directors such outstanding problems as independent directors is not independent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is not supervisors spirit based on reality,respect the thought of science.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level to these problems are analyzed,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hinese enterprises; Fundamental analysi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2典型公司治理模式 (1)1.2.1公司治理模式分类 (1)1.2.2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2)第二章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3)2.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3)2.1.1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 (3)2.1.2存在问题研究 (4)2.2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 (4)第三章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3.1研究结论 (6)3.2对策建议 (6)参考文献 (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近年来,公司治理机制已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改善企业业绩,而且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康运作的微观基础,对经济和金融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与成熟经济的公司治理事件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普遍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机制,已属当务之急。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我国公司制度在法律规范方面的不足,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在总体架构上存在的缺陷。

因此,本文以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的治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同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以试图为改善我国公司治理做出一点贡献。

1.2典型公司治理模式概述企业高层领导组织架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大体来说,发达国家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企业高层领导组织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单级式”领导体制,即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以日德为代表并有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实行的“双极式”领导体制,即企业在公司“监事会”与“执行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下运行。

在后一种制度安排下,监事会除了监督职能外,还承担任免执委会、审批企业重大决策的职能;执委会除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外,还握有除自身任免外的所有企业重大决策的“倡议权”。

1.2.1公司治理模式分类(1)英美式模式:实行“单级式”的公司体制,公司机关只设股东会和董事会。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但其权力仅限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明文列举;董事会是公司的中心机关和常设机关,虽然位列股东会之下,但握有经营决策、业务执行、监督、代表等实权,以及未在公司法、公司章程中列举出的股东会的权力。

英美模式的优点是公司机关层级较少,决策效率较高,缺点是董事会大权独揽,容易发生大股东侵犯小股东权益的问题。

对于其缺陷,英美模式在董事会的内部组成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内部权力制衡来加以避免。

其董事会一般由作为公司高级职员或雇员的内部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组成,内部董事组成执行委员会,外部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再加上董事会本身的决策职能,实际上在董事会内部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

从英美公司的实际运作效果来看,虽然近年连续出现安然、世通等恶性事件,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2)德国模式:实行“双层委员会制”,公司机关由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组成。

三者是上下级关系,即股东会之下设监事会,监事会之下设董事会。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但其权力受到较大限制,实行董事会中心主义;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但同时握有董事任免、董事报酬决定、重大业务批准等权力;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业务执行和代表机关,还拥有公司法规定之外的股东会的部分权力。

德国模式的优点是加大了对经营权的监督力度,最大可能地避免发生大股东侵犯小股东权益的问题,缺点是公司机关多了一个权力层级,决策效率相对较低。

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德国公司历史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类似美国安然、世通的重大恶性事件,也没有明显觉察出德国公司相对于英美公司在决策效率上的差异,其原因是英美公司董事会内部也存在一个制衡机制。

可以说,德国模式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一。

(3)日本模式:大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小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察人。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决议范围限于商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事项;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决定、业务监督机关,内部设立“代表董事”负责执行公司内外业务;监事会或监察人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其中小公司只设监察人主要负责对公司的财务监督,大公司设立必须有一名外部监察人的监事会,负责对公司的全面监督。

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虽然日本模式兼采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之特长,但历史上左右摇摆不定,法律规定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创新改造不够严密、系统,因而经济丑闻也时有发生。

可以说,日本模式力图避免英美模式和德国模式的固有缺陷,继承发扬其各自优势,但由于系统化、本土化工作做得不够好,成败与否只取决于各个公司自己内部的运作,模式本身应该说算不上成功。

1.2.2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三种典型模式各有利弊,也各自有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问题在于适用各个模式的公司如何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趋利避害,在其内部章程或其他文件中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拾漏补缺,做进一步完善。

表1.1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征三种模式在具体法律规定上也不断改进和完善。

英美模式在董事会内部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的三权分离,董事会人员组成上力求内外结合、相互监督和制约;德国模式则在强化对董事会进行严格监督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董事会的职责,密切其与公司在股权、薪酬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日本模式一方面推动和强化代表董事制度,另一方面扩大监事会或监察人的职权。

第二章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自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颁布实施《公司法》以来,特别是经过各方面试点,我国新的公司制企业大量形成。

但是,由于受体制转换的制约和操作缺乏规范的影响,目前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将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面临着加入WTO的国际化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加速企业体制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2.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我国《公司法》颁布于1993年12月29日,至今已近10年时间。

而这10年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公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其中《公司法》发挥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在具体法律规定上也暴露出一些不很完善或不够妥当的问题。

图2.1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示意图2.1.1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依照《公司法》所确定的范围行使决定、选举、审批等职权;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业务执行和代表机关,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8月16日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还担负对内部董事的制衡监督职能,类似于美国模式的外部董事制度;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由于董事会内部引入了独立董事监督制度,监事会的监督就成了对董事会的“外部监督”,类似于日本模式的“双层监督制”。

可见,中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暂称为“中国模式”)兼采英美、德国、日本三种典型模式的特点,然后结合中国实际状况创新改造而成。

2.1.2 存在问题研究由于中国模式是集英美、德国、日本三种典型模式之大成,因而就存在相互融合的问题,存在能否“1+1+1>3”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总体组织架构以及具体法律规定上精心设计、统筹考虑、妥善安排,既要不割裂历史、保持法律规定的连续性,又要解决现有问题、体现法律的指引和预见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