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合集下载

心理学派别知识: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心理学派别知识: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心理学派别知识:社会认知理论——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

这个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去与他人互动。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交互中并非只是简单地接收信息,而是朝着更高层次的理解过程不断发展。

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社会认知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这个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兴起的。

在此之前,作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们对外界事件的反应主要是自动化和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行为与外在刺激之间的机械关系,而忽略了人们对行为目标的思考和决策。

社会认知理论的出现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它强调了人们如何在交互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为信息编码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也吸收了一些启发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了社会化过程和语言的重要性。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两个。

第一个核心观点是在交互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文化背景对我们感知他人及其行为的影响。

第二个核心观点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的复杂性与其表层意义之间的关联。

这两个观点相互作用,从而使得社会认知理论能够阐述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行为的过程。

在交互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文化背景对我们感知他人及其行为的影响社会认知理论指出,在交互中,人们通过言语、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获得信息。

这些信息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强调个体主义和自我实现。

因此,他们在感知他人时可能会注意到对方的独立行为或者个性特征。

相反地,在亚洲文化中,人们往往会强调集体主义和亲和性。

因此,他们在感知他人时可能会注意到对方的群体特征或者合作行为。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改变或塑造人们的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语言背景和习惯会影响其看待和理解事物的方式。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4章 人知觉: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4章 人知觉: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他是个什么人? 他是个什么人?是一个非洲某 丛林游击队战士? 丛林游击队战士?一个民兵抑 或一个恐怖主义者? 或一个恐怖主义者?
Chapter 4 Person Perception: Forming Impressions of Others
显著性的效果: 显著性的效果: 显著性的行为举止会招来更多的注意; 显著性的行为举止会招来更多的注意; 更突出的个体被认为在他所在的社会背景中具有更大 的影响力。 的影响力。 提高了印象的整体性。 提高了印象的整体性。 头顶效应( 头顶效应(top of the head): ) 的层面简单地指引我们的注意。 的层面简单地指引我们的注意。 它发生在相对较浅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 生活的经验都告诉我们: 生活的经验都告诉我们: 对他人的印象往往是在有 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形 成的。 成的。
Chapter 4 Person Perception: Forming Impressions of Others
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物理线索( Cues) 物理线索(Physical Cues) 外貌与行为是决定我们第一印象 的关键因素( 的关键因素(Appearance and behavior are key determin-ants of our first impressions)。 ) 言行—— ——听其言观其行 言行——听其言观其行 非言语行为——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非言语行为——面部表情、 语调、手势、肢体位置和动作、 语调、手势、肢体位置和动作、 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以及目光的注视、服 饰打扮等。 饰打扮等。
二、印象及其形成 1.印象与第一印象 印象与第一印象 印象(impression): 人们对认知对象的能力、性格、 印象 人们对认知对象的能力、性格、 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是个体对人与事物的整体反映。 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是个体对人与事物的整体反映。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 第一印象 我们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的印象。 中,我们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的印象。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

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一我的社会知觉:关于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印象及如何对他们做出推论的研究不同的文化对人格类型有不同的看法骂孩子的父亲“她之所以帮助我,是因为她是一个非常慷慨的在“他之所以说些刻薄的话,是因为他根本就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混蛋你真是个白痴!演员引导性作用的评定演员B的因素。

归因你很忙、很疲惫、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只是不愿意对这个行为想得太多。

你在第一阶段就停下来,你的归因任然内部的、性格式的。

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来不进行性格归因,是错误的。

他们也会做出性格归因,只是程度问题!亲爱的安·兰德斯:我在绝望中给你写信,希望你能够帮助我解决我和母亲之间的问题。

一年多以前,我和男友同居了,尽管受到了母亲的抗议。

她一直不喜欢“凯文”。

我得承认他不够完美,我们之间也有自己的问题。

他酗酒、脾气坏,对我精神虐待,撒谎成性,保不住工作。

我因为他而债台高筑,但现在我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母亲加重了我的情况。

我明白她的关心,但我无法承受更多……被母亲困扰的人密西尔亲爱的被母亲困扰的人:你母亲没有给我写信,你写了。

因此你是应该得到建议的人。

立刻去寻求咨询。

看看自己为什么坚持要和一个酒鬼、变态、没有工作的骗子在一起……这封信及其回信显示了当事人和旁观者在归因上的差别。

舍尼曼&鲁巴诺威茨研究过专栏中的来信,结果发现了支持“当事人和旁观者差异”的有力佐证。

你将如何解释数学考试得了100分?自利归因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即性格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即情境因素。

艾米·米祖利斯和同事(2004)针对266个研究的元分析中发现:(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自利归因偏见最为常见。

(2)东欧、非洲、俄罗斯自利偏见常出现。

(3)亚洲文化(日本、太平洋群岛、印度)显现出的自利归因水平明显较低乃至近乎于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直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2,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他影响主题的心理活动。

调节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二,自我知觉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分为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是自我图式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征的认识结合。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测•社会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还影响个体的想法,情绪,行为。

•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及自我概念。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的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3,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1,2,3三,自尊及其测量1,自尊的构建•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2,自尊心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四,自我认同1,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社会取向•认同在心理学上只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帮助形成人的自我概念。

•认同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爱情和经验足以童话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默契。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暸解他人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暸解他人

社會歸因的文化差異


根本歸因誤差(對應偏誤)的文化差異 西方(美國)文化與東亞文化的人們,整體而言 何者較可能出現基本歸因誤差的現象? 美國:分析式思考、個人主義價值觀、獨立自我 東亞:整體式思考、集體主義價值觀、相依自我 謀殺案新聞報導分析(Morris & Peng, 1994) 觀察兩件謀殺案的新聞報導(兇手分別是東方人 與西方人),分析英文報紙與中文報紙對於案情 與兇手的描述。
2008)
社會歸因的文化差異


集體主義文化中的人們也會先作性情歸因,但不 會只停留於此。 重回作文實驗 (Choi et al., 2003) 東亞與美國參與者分別進行指定作文實驗。 結果顯示:無論東亞與美國參與者都傾是被指定立場。 然而,若先讓參與者親自體驗相同的寫作過程之 後,再作實驗,則東亞參與者較不會作出性情歸 因 ( 考慮到情境因素 ) ,美國參與者則仍出現對應 偏誤。
認 為 演 員 主 導 對 話 的 程 度
社會歸因

當事者與旁觀者差異(actor/observer difference) 弟弟或妹妹考試考差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你自己考試考差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解釋他人行為時,人較會作內向歸因;但解釋自 己的行為時,則較會作外向歸因。

為什麼會如此? 解釋自己行為時,通常會注意到什麼?
非語言溝通
•新幾內亞人可以認出美國人的基本表情,反之亦然。
(Ekman & Friesen, 1971)
非語言溝通

表情辨識的文化差異 將美國人的臉部表情展示給不同文化團體,結 果顯示正確辨識率會因接受美國文化之程度而 異(Elfenbein & Ambady, 2003) : 居住在中國者 60% 居住在美國的華人 83% 華裔美國人 87% 非華裔美國人 93%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面部表情
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选择性: object------background 2、互动性 3、完形特性:把个别 属性综合为整体 4、易出现偏差
三、影响社会认 知的因素
1、知觉者



1)面部表情: 情绪的感知 性格
angry
confused
sad
happy


兴奋、愉快时, 瞳孔会放大
不快、厌恶时, 瞳孔缩小, 眯眼、皱眉 打牌



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
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
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
信号。
2)身段表情:姿势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
能力等,从而决定

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
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

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 “刨树刨根,看人看心”“画……”
一、印象的内涵

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 对人的看法、认识 持维度观( dimensional View)的学者(如 Osgood, 1977) 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 维度:

Asch (1946) 的经典研究: 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Asch就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 特征称为“中心特征”,

社会知觉——精选推荐

社会知觉——精选推荐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理学知识(4)⼀、基本概念社会知觉,⼜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群体以及对⾃⼰的知觉。

对他⼈的群体和知觉是⼈际知觉,对⾃⼰的知觉是⾃我知觉。

此外,对⾏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社会知觉与普通⼼理学的知觉的含义有所不同。

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于⾃⼰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外部特征的知觉,⼜有对⼈格特征的了解以及对其⾏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

社会知觉是⼀种基本的社会⼼理活动,⼈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过程、社会⾏为的发⽣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社会知觉的范围1.⾯部表情⼈是富有表情的动物。

⼈的表情往往能反馈其⾝⼼状态。

在诸种表情中,⾯部表情是⼀种重要的社会刺激物,它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习惯的部分。

相同的⾯部表情表达相同的情绪状态,全⼈类有较⾼的⼀致性。

⾯部表情以⾯部肌⾁变化为标记。

⽬光接触是⾯部表情的⼀个重要⽅⾯。

“眼睛是⼼灵之窗”,⽬光传达许多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知觉到他⼈的情绪、态度、意向等。

⼏乎⼈的全部体验尽在⽬光之中。

2.⾝段表情即姿势和体态,它可显⽰个体的情绪状态。

其中双⼿姿势是较为敏感的。

3.⾔语表情它不是指说话的内容,⽽是指说话时的⾳量、语调、节奏等特征。

⼈们通过⾔语表情判断他⼈的情绪状态,其准确性往往与通过⾯部表情的判断⼀样。

(⼆)对他⼈⼈格的知觉指个体对他⼈的看法,对他⼈的印象。

个体将他⼈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较、概括与综合,形成⼀种总的印象。

但这些特征的重要性不⼀样,有些处于知觉中⼼,有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

许多研究发现,热情还是冷漠在对他⼈⼈格知觉中,处于中⼼位置是中⼼特征;⽽⽂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边缘特征。

研究表明,根据外表判断⼈格特征往往是不可*的。

通过⾏为观察、分析⽣活史以及使⽤⼈格量表进⾏测查等⼿段可对他⼈⼈格的知觉较为全⾯和准确。

(三)对⼈际关系的知觉括⾃他关系认知,即⾃⼰与他⼈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与他⼈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与知觉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基本特点是主观、主动、构造性和情境化。

在社会认知中,知觉作为信息获取的第一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知觉的定义和特点知觉是指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和过程。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社会认知的基石。

知觉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性:知觉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主观反应。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个体中可能引发不同的知觉体验。

2. 结构性:知觉是通过对刺激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结构性认知。

3. 主动性:知觉不仅是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创造性的过程。

个体在知觉过程中,通过选择性注意、预期、记忆等活动对刺激进行塑造和调整。

4. 情境化:知觉是受到情境的影响的。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引发不同的知觉体验。

二、知觉的影响因素知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因素:个体的感知能力、注意力、期望、情绪等因素会影响其对刺激的知觉。

2. 刺激因素:刺激的性质、强度、重复性等因素会影响个体的知觉体验。

3. 情境因素:情境对刺激的解释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引发不同的知觉体验。

4.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知觉。

不同文化对刺激的解释和理解存在差异。

三、社会认知的模型社会认知的模型是对社会认知过程进行解释和描述的理论框架。

常用的社会认知模型有社会认知构造理论、心理决策理论和联结主义模型等。

1. 社会认知构造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凯利提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经验和期望等构造自己的认知模型。

2. 心理决策理论:由心理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信息加工的成本和收益来进行决策。

3. 联结主义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认知是一个将信息加工成联结的过程,个体在认知过程中会将不同的信息相联结,形成认知网络。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PPT课件
学会分析信息,不盲目接受,识别并抵制刻板印象和偏见。
获取多方观点和信息,避免单一来源的确认偏误。
学会控制情绪,不让情绪主导判断,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
保持开放心态
批判性思考
多元信息来源
情绪调节
04
社会知觉的应用
CHAPTER
社会知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困难,从而制定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他人的情感、动机、意图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
定义
社会知觉是人类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知觉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社会知觉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和误解。
团队沟通
组织通过社会知觉,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优势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与发展
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解决冲突
运用社会知觉理论,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促进冲突的和解与解决。
促进社会融入
通过社会知觉,帮助新移民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规范,促进其社会融入。
人们对于某一群体形成固定的看法,忽视个体差异,导致对个体评价的偏差。
刻板印象
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信息以确认自己的预先存在的信念或假设,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确认偏误
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对社会刺激的解释和评价,导致对社会现实的误解。
情感导致偏差
偏差
纠正
避免过早下结论,尽量考虑各种可能性,不轻易受第一印象影响。
环境保护倡导
借助社会知觉,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环境保护行动。

意识与社会认知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

意识与社会认知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

意识与社会认知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意识与社会认知: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在人类的社交互动中,我们不仅需要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更需要理解他人的心理。

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情感和意图是社会认知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个体对他人的意识、感知和情绪的认知能力。

这种能力是大脑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结果。

本文将从意识和社会认知的角度探讨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

一、意识的作用意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感觉、知觉和思维的主观体验。

人类的意识使我们能够感知、思考和对世界做出反应。

在理解他人的心理过程中,意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意识使我们能够感知他人。

通过自身的意识体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感知到他人的行为、表情和声音等信息,从而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人笑脸盈盈时,意识会让我们感受到对方的快乐或满意。

其次,意识使我们能够思考他人的内心活动。

通过与他人进行对话和沟通,我们可以通过意识对言语和情感进行解读,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和意图。

这也是为什么意识在社交互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认知的重要性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涉及到感知、推理和理解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首先,社会认知使我们能够推断他人的意图和目标。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意图和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例如,当我们注意到某人频繁询问关于某项任务的信息时,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可能对该任务非常关注或担心。

其次,社会认知使我们能够共情和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社会认知,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产生对其情感的共鸣。

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并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

例如,当我们看到他人受到伤害或悲伤时,我们会感同身受,产生同情和关怀之情。

三、大脑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理大脑理解他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工作。

第五讲 社会知觉:理解他人 社会心理学 教学课件

第五讲 社会知觉:理解他人 社会心理学 教学课件
✓ 自发改正 ✓ 承认记忆的缺乏 ✓ 对自己的证言有怀疑 ✓ 自我否定 ✓ 宽恕犯罪者
罪行——特定要素
• 罪行的细节特征
非言语沟通:可能的误解
• 马屁拍到马腿上现象 • 曹操与张飞的对垒 • 恋爱中的男女
关于非言语沟通的建议:
• 周星星的影视 • 金凯瑞的电影 • 导盲犬小Q • 帝企鹅日记
第二部分 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我们如何整合并使用社会信息
两臂两腿交叉,身体后缩,环顾左右,触摸式揉鼻子。
紧握双手,揉颈背,在空中挥拳。
眯着眼睛,嘴唇曙动,嘴巴微微张开,来回走动,抖动手指,摆 弄东西。 身体僵硬,双臂双腿紧紧交叉,很少或没有眼睛接触,拳头紧握, 嘴唇缩拢。 自豪的、挺直的身姿,持续的眼睛接触,手伸直,双手合起抱着 头放在头后,下巴抬起,含蓄地微笑。
1. 什么是印象管理 2. 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3. 正确进行印象管理的前提 4. 印象管理的两种情形 5. 印象管理的策略
Asch关于中心特质与边缘特质的研 究
• 我们不仅仅是把从他人身上观察到的特质 简单相加而形成第一印象的,而是以相互 联系的方式知觉这些特质。
• 实验:
① 聪明-技术好-勤奋-热情-果断-老练-谨慎 ② 聪明-技术好-勤奋-冷漠-果断-老练-谨慎 ③ 聪明-技术好-勤奋-礼貌-果断-老练-谨慎 ④ 聪明-技术好-勤奋-粗鲁-果断-老练-谨慎
察言观色的线索
一般特征
➢ 逻辑结构 ➢ 无组织的叙述 ➢ 细节的质量
特殊内容
• 语境铺垫 • 对交互行为的描述 • 话语复述 • 事件中料想不到的复杂化 • 异常的细节 • 多余的细节 • 正确报告的细节被误解 • 相关的外部联系 • 主观的心理状态的描述 • 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归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三)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 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 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 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四)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 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 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Kelley,1950) 。
可用性启发:哪些信息容易被回忆和联想, 人们就倾向于根据哪些信息进行判断的现 象 你认为乘火车安全还是乘飞机安全?
调整性启发:又称锚定启发,先抓住某个 锚定点,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结论的 判断方法。适合对模糊信息进行评价。
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它因素
(一)知觉者的情绪状况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
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印象。” -De Lucchi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他内向还是外向?(Luchins,1957)
四、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社会知觉实验。
(二)认知者本身的心理特点
1、个体的原有经验。 2、个体的价值观念。 3、个体自身的情感状态。 4、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
(三)认知的情境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A: (3*3+3*2+2*4-3*3)÷4=3.5 B: (3*1+1*3)÷2=3 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的社会知觉:关于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印象及如何对他们做出推论的研究
不同的文化对人格类型有不同的看法
骂孩子的父亲
“她之所以帮
助我,是因
为她是一个
非常慷慨的

“他之所以说些刻薄的话,是因为他根本就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混蛋
你真是个白痴!
演员引导性作用的评定演员B
的因素。

归因
你很忙、很疲惫、无法集中注意力,
或只是不愿意对这个行为想得太多。

你在第一阶段就停下来,你的归因任
然内部的、性格式的。

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来不进行性格归因,
是错误的。

他们也会做出性格归因
,只是程度问题!
亲爱的安·兰德斯:
我在绝望中给你写信,希
望你能够帮助我解决我和母亲
之间的问题。

一年多以前,我和男友同居
了,尽管受到了母亲的抗议。

她一直不喜欢“凯文”。

我得承认他不够完美,我们之间也有自己的问题。

他酗酒、脾气坏,对我精神虐待,撒谎成性,保不住工作。

我因为他而债台高筑,但现在我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母亲加重了我的情况。

我明白她的关心,但我无法承受
更多……
被母亲困扰的人密西尔
亲爱的被母亲困扰的人:
你母亲没有给我写信,你写了。

因此你是应该得到建议的人。

立刻去寻求咨询。

看看自己为什么坚持要和一个酒鬼、变态、没有工作的骗子在一起……
这封信及其回信显示了当事人和旁观者
在归因上的差别。

舍尼曼&鲁巴诺威茨研究过专栏中的来信,结果发现了支持“当事人和旁观者差
异”的有力佐证。

你将如何解释数学考试得了1
00分?自利归因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
即性格因素;而将失
败归因于外部,即情
境因素。

艾米·米祖利斯和同事(2004)针对266个研究的元分析中发现: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新西兰,自利归因偏见最为常见。

(2)东欧、非洲、俄罗斯自利偏见常出现。

(3)亚洲文化(日本、太平洋群岛、印度)显现出的自利归因水平明显较低乃至近乎于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