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论-课程作业-第一章
[整理版]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全
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3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4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5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6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7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8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10“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教育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化学本科专业一门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个部分。
本课程曾于1997年、2001年两度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我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内容体系结构,并添加了新的元素。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部分,随着时代变迁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本课程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探究实验”、“远程化学实验”研究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引领基础教育进入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时代的新人才。
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入门篇、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既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应用理论,更指导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学设计思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务求所设计的学生实验符合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学科的教学对象是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师范性﹑示范性。
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第一章:导论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3.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4.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5.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6.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变革:初建体系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发展变革时期;修订完善时期(2)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3)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4)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给予明确的界定。
(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6)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7)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
(8)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化学教学论
§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1.化学课程的概念
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 全部内容。
2.科学素养的含义
一个是指有学识、有教养的(专家);另一个是 指能够阅读、书写和计算,有文化的(公民)。国 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①基本了解 科学知识;②基本了解科学的方法;③基本了解科 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5项一级主题 18项二级主题 共100条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评价
倡导多元化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 书面评价
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高 中 课 程 具 有
更鲜明的时代特色 更宽广的选择空间 更深刻的人文内涵 更多样的评价方式 更全面的科学素养 更自主的探究活动 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更扎实的教学研究 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种主要的化学教育价值观的比较
科学主义的化学教育观
让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 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获得 智力上的发展,从而达到对 化学知识的保持、检索和迁 移。
人文主义的化学教育观
使学生受到化学的思 想和方法的熏陶,了解化 学与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关 系,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 潜能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 实现。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 素之间形成的关系
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等)
化学课程
微观结构(课程目标、内容等)
§2-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 学科课程:是指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 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所组成的课程。 优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助学生学习 和巩固基础知识,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 缺点:造成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和社会实践,妨碍课程内容更新和综合素质提高。 ●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界限,以学生的兴 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 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优点: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主动获得,重视学生在活动 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体验、感受和感悟。
化学教学论内容
化学教学论内容第一章导论1.化学教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为成形期,我国化学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2.蒋明谦指出当代化学变革的主要特点:(1)从描述性的过渡到推理性的;(2)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3)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3.化学教育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①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②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或学会发展)。
(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4.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按照上述建议,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3.化学课程的结构分为:(1)宏观结构(2)微观结构4.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每个课程模块均为2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5.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方式、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生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在高考命题上,化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论
A A A
B B B
B B
(2)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3)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在经典价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杂化轨道理论、共振论
第一章 绪论
12
σ键 共价键的方向性
π键
第一章 绪论
13
2、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的原子轨 道重新组合成整体的结果,共价键的电子在整个分子 的区域内运动,即从分子的整体出发来研究分子中的 电子运动状态——分子轨道(Ψ函数). 求解分子轨道的方法——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 LCAO法认为:各原子相互结合成分子时, (1)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组成几个分子轨道 (2)能量比未成键原子轨道低的——成键轨道 能量比未成键原子轨道高的——反键轨道 (3)分子中各电子占据分子轨道遵循:能量最低原 理、洪 特规则、保里不相容原理
Π键>σ键
第一章 绪论
22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有共价键。
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反映了键的强度,即分子的
热稳定性。
键角——反映了分子的空间形象
偶极矩和键的极化性——反映了分子的化学反应活性 和影响它们的物理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色散力、 取向力——偶极-偶极作用——极性分子间作用力之一
第一章 绪论
14
以氢分子的形成为例说明LCAO法:
第一章 绪论
15
组成分子轨道三原则:
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是否稳定)必须符合 三个条件: 一是对称匹配(位相相同) 二是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要最大 三是能量相近
第一章 绪论
16
分子轨道理论——两种典型分子轨道:
σ轨道
+
σ* σ
+ -
分子结构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趋势1.3 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理解化学教学论的教育理念第二章:化学教学目标与内容2.1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2.2 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掌握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2.3 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掌握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理解化学教学方法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策略3.2 化学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手段的创新与运用方法3.3 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策略第四章: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4.1 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理解化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方法4.2 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了解化学教学资源的种类与特点掌握化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策略4.3 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与改进了解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评价指标掌握化学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进策略第五章: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方法5.2 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了解化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5.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了解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改进与提升方法掌握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有效运用策略第六章: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与发展6.1 学生化学学习特点与需求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特点掌握针对不同需求学生的教学策略6.2 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掌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方法6.3 学生化学学习评价与促进掌握学生化学学习评价的方法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策略第七章:化学教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7.1 化学教师的角色与责任理解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掌握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专业要求7.2 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掌握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理解化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7.3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理解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八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8.1 化学教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不同类型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8.2 化学教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如何设计化学教学研究项目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实施步骤8.3 化学教学研究的分析与报告学习如何分析化学教学研究数据第九章:化学实验教学论9.1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技巧9.3 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标准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第十章: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10.1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10.2 化学教材的类型与结构分析学习不同类型化学教材的特点掌握化学教材结构分析的方法10.3 化学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学习如何分析与处理化学教材内容掌握化学教材内容处理的策略第十一章: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1.1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1.2 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教学多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技巧11.3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改进策略第十二章:化学教学与文化12.1 化学教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理解文化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掌握化学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2 化学教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掌握跨文化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2.3 化学教学文化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文化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文化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三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13.1 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理解化学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3.2 化学教学与法律的关系学习化学教学法律知识掌握化学教学法律风险的预防与应对策略13.3 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伦理与法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四章: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4.1 化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4.2 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分享学习如何编写化学教学案例掌握化学教学案例分享的策略与方法14.3 化学教学案例的评价与改进学习化学教学案例评价的标准掌握化学教学案例改进的策略与方法第十五章:化学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了解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趋势掌握化学教学论研究的新方法与技巧15.2 化学教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学习化学教学技术创新的动向掌握化学教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策略15.3 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展望理解化学教学论的重要性掌握化学教学论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的电子教案,共包含了十五个章节。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1、有机化合物的提纯: 在18世纪末期,分离技术发展很快。人们开始
从动植物中提取一系列较纯的有机物,其代表人物: 舍勒(瑞典),他先后分离了多种有机酸:酒石酸 (1770年)、草酸(1776年)、乳酸(1780年)、 尿酸(1780年)、柠檬酸(1784年)、苹果酸 (1785年)。他为有机化学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 的功劳。
A:亲电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反应物而发 生的反应叫做亲电反应。所谓亲电试剂是指在反 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的试剂。如:M+、H+等 缺电子体系。
B:亲核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反应物而发生 的反应叫做亲核反应。所谓亲核试剂是指在反应 过程中,能够给予电子的试剂。如 :HO-、碳负 离子等。
⑶ 周环反应(协同反应)
C + H D4= 338.9KJ/mol
C + 4H
H=
D1+D2
4
+D3 + D4=
415.25KJ/mol
2020/5/15
4、共价键的偶极矩:在共价键中,由于成键的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不同,使得成键的电子云 偏向电负性大的一端,电负性大的原子具有部分 负电核δ-,电负性小的原子具有部分正电核δ+。 由此定义偶极矩:µ=q.d
2020/5/15
现在,人们正在积极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机合 成的设计,有机化学从其诞生至今的200年的历 程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有机化学的任务
1.发现新现象(新的有机物,新的来源、新的 合成方法、合成技巧,新的有机反应等) 2.研究新的规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反应机 理等) 3.提供新材料 (提供新的高科技材料,推动 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4.探索生命的奥秘(生命与有机化学的结合)
最新化学教学论重要知识整理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微观)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础概念、元素和元素化合物基本知识、化学用
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四、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依据之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
◼ 设计准备:教材(内在逻辑结构的分析)、 学生、 教学条件 ◼ 设计教学目标 ◼ 设计教学过程 ◼ 设计教学策略、方法、教学媒体 ◼ 设计应用和反馈环节(练习) ◼ 合成与调整 5.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 学评价 6.备课设计教学内容
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 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 二、化学教学论 1、定义: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 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化学法的定义: 2.历程 ⚫ 1、最早于 1932 年,“中等学校化学教材教法” ⚫ 2、建国初期,照搬前苏联教育模式 ⚫ 3、1957 年,第一本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化学教学法讲义》 ⚫ 4、20 世纪 80 年代,重“方法”,轻“理论” ⚫ 5、1983 年,将学科教材教法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 6、1988 年 “化学教学论” 替代过去 “化学教学
三.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具体目标有: ● 发展学习 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 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和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 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1章第1节含解析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一、化学科学的界定1.定义化学科学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研究对象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研究水平______、______水平。
4.学科特征(1)创造性的体现:______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______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基本能够按照人类社会需求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改造和支配自然界,创造一个新的物质世界。
(2)实用性的体现:合成氨技术、新药物的研制、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化学的形成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____________,之后人们又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希望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
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断努力,近代化学逐渐形成。
2.化学科学的发展(1)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_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____________,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_____,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2)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____________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____________的崛起、____________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化学学习论第一章
“中学化学和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读书笔记一、化学学科的成就和地位1.化学学科的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学者G.C.皮门特尔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
化学的基础研究则将有助于我们的后代赖以满足演化中的需要,赖以解决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
”(1)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科学可按照它的研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数学、物理学是上游,化学是中游,生命、材料、环境等朝阳科学是下游。
化学是中心科学,是从上游到下游的必经之地。
(2)化学又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建材、家具)、行(汽车、道路)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3)化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都有紧密的联系、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
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粮食、能源、生命进化等,都需要化学的参与。
2.20世纪化学的重大成就报刊上常说20世纪发明了六大技术:(1).包括无线电、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的信息技术;(2).基因重组、克隆和生物芯片等生物技术;(3).核科学和核武器技术;(4).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5).激光技术;(6).纳米技术。
除此之外,还包括新药物、新材料、高分子、化肥和农药的化学合成(包括分离)技术。
上述六大技术如果缺少一两个,人类照样生存。
但如果没有发明合成氨、合成尿素和合成新农药的技术,世界粮食产量至少要减半,60亿人口中的30亿就会饿死。
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平均寿命要缩短25年。
没有发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的技术,人类生活要受到很大影响。
没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化学工业技术,上述六大技术根本无法实现。
二、现代化学发展的趋势分析1.新世纪的化学科学主要研究的物质层次化学是什么?化学的传统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大学普通化学课后作业第一章
Θ Θ Θ Θ Θ ∆rHm (298.15K) = [∆ f Hm ( NO, g ) + 2∆ f Hm ( HNO3, l )] −[∆ f Hm ( H2O, l ) + 3∆ f Hm ( NO2 , g )]
= [90.25 + 2 × (−174.10)] − [−285.83 + 3 × 33.18]
−163.0kJ / mol − T × (−165.8 J ⋅ mol −1 ⋅ K −1 ) × 10−3 < 0
T < 983.1K
Θ (2) Ag (s)+ 1/2Cl2(g) = AgCl(s) ∆rH m = −127kJ / mol
Θ Sm ( J ⋅ mol −1 ⋅ K −1 )
42.55
C(s) + H2O (g)=CO(g) + H2 (g)
Θ ∆ f H m ( kJ / mol )
0
-241.82
–110.52 0 197.56 130.574
Θ Sm ( J ⋅ mol −1 ⋅ K −1 )
5.74 188.72
Θ ∆ r H m ( 298.15 K ) = −110.52 − (−241.82) = 131.3kJ / mol
76.06
205.03
Θ ∆ r S m (298.15 K ) = 205.03 ×1/ 2 + 76.06 − 70.29
= 108.2 J ⋅ mol −1 ⋅ K −1
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
Θ Θ Θ ∆ r Gm = ∆ r H m (298.15K ) − T ∆ r Sm (298.15 K ) < 0
T = 1146 K
【教育资料】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源2019-2019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是()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元素概念的提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绿色化学的提出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1869 年发表了第一份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拉瓦锡C.侯德榜D.门捷列夫3.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汤姆森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B.侯德榜是唯一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C.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排列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4.化学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化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最早发明了火药、造纸术B.早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C.侯德榜创立的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沿用至今D.最早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5.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是人类接触最早的化学现象B.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6.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火的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 万种以上7.下列各项中由我国科学家最早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是()A.克隆多利绵羊B.结晶牛胰岛素C.青霉素的发现和合成D.导电塑料的研制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B.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C.“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D.新型材料的研制9.通过最近的化学学习,你认为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物体的运动形式B.寻找新能源C.治理环境污染D.合成新物质10.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十”飞船轨道的研究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11.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B.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质机械运动的规律12.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体的运动速度C.物质的制法和用途D.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13.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14.2019 年5 月30 日,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教育资源划》,其中涉及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在以下研究领域内,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B.合成药物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B.人类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C.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C.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自然界许多不存在的物质18.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利用的化学现象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的是()A.使用石器B.冶铁和炼钢C.火的利用D.铜器的使用19.下列不能体现化学作用的是()A.海水淡化和水污染的防治B.火车提速和提高公路的运输能力C.研制新型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研制新型药物,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教育资源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C.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二.填空题(共10 小题)2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并,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22.化学是21 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都是举世闻名的.23.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首先编制.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用实验第一次测定空气由和组成的.24.1869 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25.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26.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及其的自然科学.2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2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29.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关犍,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药方面中,简要说明化学的好处.例:农:合理使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粮食产量.(1)(2)(3)(4).30.化学,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就是中毒、腐蚀、污染等,其实这是对化学的一种误解,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现在请你从吃、穿、住三个方面各举一个化学造福人类的例子.吃:;穿:;教育资源住:.教育资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是()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B.元素概念的提出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绿色化学的提出【解答】解: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是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故选项正确。
化学教学论-1初中化学课标与教材分析
科学、技术、社会发 展,科学史实等)60 条
1、知识条目108 2、实验技能 20项 3、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44个 4、选做实验和专题调研
活动16个
内 容 标 准 中 的 主 题
科学探究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结论
探究编写模式
分析蜡烛、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提出问题 (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探 究
推断结果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类型
实验与思考 实验设计 思维探究 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
实验与思考
实验设计
P28活动与探究:捕捉空气
P116 制取氢气的实验设计。
思维探究
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
特色2:联系实际(STS线索)
2.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 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 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 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 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 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整体构架
体例:主题-课题/单元-课题;章-节 线索:学科逻辑;真实问题
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入门篇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深入微观世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化学教学论资料
化学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所概括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2.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3.为什么要教/学 --------教育教学目的:一让学生获取先进的化学教育理论和观念;二让学生具备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三能从事化学教学科学研究.4.化学教学论是化学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缩短师范学生向中学化学教师的过渡时间。
随堂讨论学生甲:曾经教过我的一位中学化学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化学课教得特别好,可见,不学化学教学论课程,一样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
学生乙:有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大学阶段化学教学论学得非常好,从近几年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来看,他并未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学生丙:只要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请就上述3种观点和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1.学习和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只是为将来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奠定一个基础。
所以,忽视或放弃化学教学论的学习当然不对,但也不要认为学好了化学教学论,将来就一定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的工作。
2.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能使师范生在“准备阶段”接受最基本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教育,大大缩短了“求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任职时间。
3.师范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学好化学教学论和教育课程并保证教育实习等教育专业训练,涵养教育兴趣和技能,培养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
4.毕业后通过增强自身解决和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策略,调整、更新、充实和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就会进而成为“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的专家型教师。
5.化学教学论的学习要求:1.提高认识转换角色、2.讲究方法提高能力(3个学会)学会比较学会总结学会交流、3.善于积累勇于实践学习目标:(六会)会备课会写教案会做课件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学习方法:互动式听课查阅文献资料写小论文参加说课、试讲、观摩教学微格教学训练模拟训练化学教学论学科特点:1.“思想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教育人。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和 心得。
THANK YOU
感谢观看
习惯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 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烷。
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 链,按主链中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 烷”。
编号: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 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 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 位置。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的定义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构造异构(如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立体异构(如顺反异构、对 映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由于结构不同,同分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普通命名法
俗名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或采用人名等加以命名,如甲烷(沼气)、乙醇 (酒精)等。
大学有机化学第一 章绪论PPT课件
目 录
• 绪论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 •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机理 •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绪论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碳氢化合物
研究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烷、 丙烷等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
研究醇、醛、酮、羧酸等含氧有 机物以及胺、酰胺等含氮有机物 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有机化学为医药领域提供了 众多药物原料和中间体,为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 力支持。同时,有机化学还 在营养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 作用,如合成维生素、氨基 酸等营养补充剂。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4.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 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 (MS)、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非常重要,先自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 1 .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 内容,打好基础。
• 2 . 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 • 3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 4 . 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已达几千万种(主要通过 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C63H90N14PCo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3)熔、沸点低,易燃 4)难溶、反应速度慢 5)副反应多
以减少记忆量。 • 5 . 记化学反应式时,重点记忆官能团的转
化。
lewis酸碱反应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物。
lewis 酸 + lewis 碱
加合物
BF3 + O(CH2CH3)2
F CH2CH3 F BO
F CH2CH3
B(CH3)3 + NH3
H3C H CH3 B N H
H3C H
•lewis酸具有亲电性,lewis碱具有亲核性。
常见的lewis酸:
BF3 AlCl3 SO3 FeCl3 SnCl4 ZnCl2 H+ Ag+ Ca2+ Cu2+ . . . . . .
2、机体的代谢过程,同样遵循有机化学 反应的活性规律。
第一章 化学教学论概述
比较方法
21
三、学习方法(the learning metho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端正态度、增强学习主动性
对各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 学习教学原理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the instruction method)
•
• • •
构建作业课程体系
构建范例课程体系 形成训练模式 优化教学策略
4
中学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开始于清同治 四年(1865年)。当年清政府在上海设 立江南制造局,该局为培养技术人才。 附设机器学堂,讲授机械制造的科学知 识,包括开设化学课。 中学化学教学法课程开设于1932年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在旧中国, 化学教育的发展是很慢的。
5
目前各师范院、校都把教学法作为必修课,重视教育 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各类师范院、校所开课程的名称不同,内容也各自有 所测重。 北京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论——刘知新 主办杂 志《化学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法 李远蓉 ,黄梅 东北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法 陈耀亭 ,梁慧姝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化学论——王佐书,季春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范杰 ,王祖浩 主办杂志《化学教学》
2
化学教学论作为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 从19世纪末发端至今,已度过了它的初 创时期和充实时期,进入了生机勃勃的 发展时期。当今正面临着诸多重要的基 础理论和现实问题, 待化学教育工作 者,尤其是化学教育研究人员,对这些 课题开展研究,给予新的理性审视与回 答。化学教学是以化学课程为中介,师 生共同活动所组成的一种系统。
认为“教师是蜡烛”,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学发展对化学基础教育的影响
冲击:基础化学教科书应该如何对“化学”下定义?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化学是实验科学?化学是分子科学?
(1)化学研究“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构成宏观物体;化学物质以核电子体系为基本单元。
(2)化学主要研究分子层次,也研究分子以上层次,特别是超分子。
(3)化学不但研究稳定物质,也研究激发态。
(4)化学不但研究个别物质,而且也研究复杂物质体系。
2.C60应称为“富勒烯”吗?
我们认为, 用“富勒烯”、“球烯”或者任何一种“某某某某烯”来命名这类物质都是不妥的。
理由如下:
1. C60等分子是碳的单质。
如果碳的单质被称为某某“烯”,将来我们就不得不在教科书里
谈到“烯”时,加上小注之类的文字: “烯不仅是一类属于烃类的化合物的总称, 如, 乙烯,丙烯,丁烯等,而且还有一类称为“球烯”或“富勒烯”的碳的单质”。
如果再考虑到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顺序,总是先学到碳的单质,然后才会学到烃类。
那么, 在讲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出现“球烯”这个词,老师是很难对学生讲清楚为何把这类碳
的单质称为“烯”的。
这不是自找烦恼吗? 化学名词已经很是令初学者们头疼的了, 何必还要加进这一新的、完全可以避免的枝节呢? 我们应当多为中学老师和学生们着想。
2. 在汉字里, 从“火”旁的“烷”、“烯”、“炔”和“烃”等是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化学用词。
若我们用“球烯”称呼碳的单质,岂不是破坏了汉语化学用词的造字系统?
3.烯是碳氢化合物,而C60等fullerene 是碳的单质。
若把后者称作某某烯,会不会混淆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 事实上,已经有人不自觉地将fullerene 当作化合物。
例如,C& EN Feb17, 1997: 6 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来信指出, ful lerene 和金刚烷都可以归属为笼状化合物。
尽管这还只是外国人, 谁知道哪一天不会传染到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来?
4.英文fullerene的词尾是- ene,这不一定是提出将该词汉译为某某烯的理由, 却是许多人赞同fullerene的汉译名带烯尾的理由。
其实,英文带- ene词尾, 汉译并不一定叫某某烯。
而且,大量以- ene结尾的英文, 汉译词并不叫某某烯。
至今为止, “烯”只用于称呼脂肪烃,并不用来称呼芳香烃。
我国老一辈化学家们并没有因benzene, naphthalene等是以- ene为词尾而造出“苯烯”、“萘烯”之类的新词。
同样,在《英汉化学化工词汇》中可以查到, indene, azulene, acenaphthylene, fluorene, phenenthrene, antyrancene, pyrene, chrysene, naphthacene, picene, perylene, ovalene等,都以- ene为词尾,但都不叫某某烯,而是与苯、萘等芳香烃一样用“草字头”造词。
5 有人说,称为某某烯的不一定是碳氢化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就没有氢。
这似乎是把fullerene叫某某烯的旁证。
我们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
谁都知道,四氟乙烯因是乙烯的衍生物而得名。
它虽没有氢,却也不是碳的单质,仍然是化合物, 似不能推广到C60之类的 fullrene的汉译上来。
再说,聚四氟乙烯这个名称是教学和研究的逻辑顺序所致,并非谁随意为之。
相反的例子是, 我们不会因石英表面总是存在羟基而不称其为二氧化硅,而改称为氢氧化硅。
如若人们事实上是先制得了 C60H60, 然后再通过脱氢反应, 得到 C60,或许有将后者称为某某烯的可能。
可惜,尽管早在1965 年Schultz 就预
言了 C H 这种属于阿基米德半规则多面体烃的存在[ J. Org. Chem. 30, 1361
( 1965) ] , 但直到出现C60, 从来没有人制得过这种物质,而且Schult z的预言也未导致C60的发现。
历史不能倒转了。
即便真有这段历史,人们也不一定会把C60称作某某烯。
冲击:什么是最基本的化学知识?
基础化学是否应该讨论过多的化学知识的细节?
化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化学课程的技能目标中是否应该提出新的技能内涵:
如:从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否简称“网络能力”?)
化学物质的总数(为适应网络能力的发展,新的教科书中应该适当给出重要化学术语的英语单词)应用简单化学软件程序学习化学的能力(能否简称软件操作能力?)Chemsketch ChemWin
其他实践能力,如制作模型的能力,收藏样品的能力,利用现代化仪器测量的能力。
总之,对探究能力要有更具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