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导学案15.古诗三首(第3课时)
第3课《古诗三首》导学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预习导学案3.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 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走进作者】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十三年(754 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广为传诵。
他的主要作品有《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一字千金”。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他的诗以田家、蚕农、织妇、水夫等为题材,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他的主要作品有《江馆》《水夫谣》等。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侯()章()盈()脉()栖()鸦()(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处()脉()(3)读读下列词语,读两遍。
王侯文章哭泣盈盈脉脉栖息乌鸦(4)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十五夜:中庭:地白:擢:素:札札:机杼:章:零:盈盈:脉脉:2.再读课文,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3.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寒食节:《寒食》①下列关于寒食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B.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等风俗。
C.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15《古诗三首》课件(适用导学案)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西 辞”。 •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春天百 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迷蒙蒙的雾气,古人称 为“烟花”。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 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 。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4)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6)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 里士多德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离离:繁盛的样子。 岁:年。 荣: 繁盛。 原:原野。 枯: 枯萎。
意思: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 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佛 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蔓延,长满。 古道:很少有人走的古老的道路。 晴翠:阳光照耀在草上,青草显得格外翠绿。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 名诗人,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 并称“王孟”,擅长书画音乐,有多方 面的艺术才能。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讲的是诗人王维送 朋友去西北边疆的情景。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 代通西域的要道。
小学语文六年级3《古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3、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以《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组成。
以民俗、民间故事为主题,讲述了寒食节、中秋节中美好的民间传说和民俗,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诗需要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意。
学习目标1.会认“迢迢皎皎纤纤札札脉脉”等叠词。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寒食》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提示单一。
。
”1.作者简介。
韩翃(h óng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
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主要作品有《宿石邑山中》 同题 仙游观》等。
2.自读,读准字音3.解释(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工具书来理解)。
春城: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4.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二、合作探究预习提示单二1.看看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2.简要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思考:处处“飞花”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柳”呢?3.解释“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思考:汉宫这里指什么?“轻烟散入”四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资料链接】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
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3课时(精品)
《古诗三首》教案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诗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3 课时课时 1。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她的爱国情怀。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一)学习古诗1.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3.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二)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5古诗三首《3赋得古原草送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小学语文S 版 六年级上册15古诗三首《3赋得古原草送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将古诗熟读成诵。
2.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 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4 积累古诗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该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中等学生平时积累少,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不能活应用, 中下生理解阅读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积累了,甚至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2为何还要写野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呢?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4.1.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导入】复习引入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学生活动 背诵相关古诗【讲授】学习新课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1. 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师:从前半首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教学:A白居易写这首的写作背景B 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C介绍诗题。
“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D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以上问题F 指导朗读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1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2相机解决词语 “远芳”“晴翠”“侵”3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 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以上问题5指导朗读背诵 学生活动活动3【活动】课后小结【活动】课后小结作者的心里明明是如此的悲苦,却为何还把景色描绘得如此美丽? 活动4【练习】小练笔【练习】小练笔我们即将小学毕业,你想跟你的同学朋友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情感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练习。
15古诗三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并背诵,学会生字词。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预习自学】1、正确朗读课文,试着划分节奏。
2、课后生字在练习本上写“三、三、三”(写三遍拼音、三遍字、组三个词),3、读一读课后注释,初步理解故事的意思。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王维:李白:白居易:【讨论合作】1.、根据注释解释每首诗的意思,把意思写在书上。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写下来:3.、说说读了三首古诗,你有什么发现?【交流解疑】1、展示课文背诵;2、展示每首古诗的意思;3、提出疑问【达标检测】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送元二使安西:客舍:广陵:尽:萋萋:3、翻译下面的句子(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2、体会诗歌的情感;3、朗读、背诵诗歌【预习自学】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古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写下来,想象当时送别的场面。
2、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
第二首诗表达了诗人。
第三首诗表达了诗人。
【讨论合作】三首诗在描写与朋友离别之情时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交流解疑】1、展示课文背诵;2、展示讨论合作;3、提出疑问【达标检测】1、默写三首古诗:2、学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古诗三首-语文S版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6古诗三首1.认识“焚”字,会写“锤、凿、焚”3个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指导学生体会诗句里含着的意思,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指导学生体会诗句里含着的意思,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及高尚的人格追求。
托物言志,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2课时)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焚.烧(fén fèn)开凿.(záo zào)锤.炼(chuícuí)在人间.(jiān jiàn)破岩.(yán ái)石灰吟.(yín yíng)2.多音字组词)()磨)()3.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重音和韵味。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音,读出诗的节奏、重音和韵味。
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1.《石灰吟》的作者是代诗人,他是一位民族,也是一位政治家。
据说本诗是他12岁时写的。
2.《竹石》的作者是代文学家、书画家,号。
为“扬州八怪”之一。
3.《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在写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
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
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15小六语文S版下册第15课教案月日(星期)总第50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5古诗三首之一:送元二使安西课型新授知识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解内容,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重点教学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教学录音机用具教学方法读书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2、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二、学习1、解诗题,知作者。
古诗。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师小结:这一句诗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三、课外拓展。
四、总结。
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
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寒食
风景飞花东风御柳斜
风俗日暮传蜡烛五侯家家家禁火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迢迢牵牛星
叠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望月怀远
思亲之情
教后反思
1、从传统习俗导入,让学生明白学习要点。
2、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的任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小学语文课时导学案《古诗三首》
年级
六年级下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3课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收集古代的民风民俗
学习目标
1、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学生能体会传统习俗。
4、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学习《寒食》、《十五夜望月》
(1)知诗人、解诗题。
(2)明诗意、绘诗景。
(3)品诗境、悟诗情。
(4)诵古诗、感意境。
学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借织布来排遣思念的愁苦,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愁苦到了极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这两首诗的内容与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展现的是具有特色的民俗画面,内容并不难,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学生基本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再结合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就更好理解了。但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加入了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语文s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16 古诗三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石灰吟》。
2.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3.学会“锤、凿、焚”3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7.《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四、感情朗读背诵1.自由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五、书写和默写指导书写“锤、凿、焚”,抄写并默写《石灰吟》。
六、布置作业搜集陈毅的《青松》、王安石的《梅花》,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一)背诵《石灰吟》。
欣赏《竹石图》,(二)了解《竹石》相关资料(展示第六屏)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1.观察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强的精神,为下文的2.(展示课件第七屏)交流作者的资料。
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展示课件第八屏)(一)学生自学古诗。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二)指读正音,注意诗的节奏。
(三)自由熟读古诗。
(四)借助注释和图画,自学古诗,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集体交流,理解诗意(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在自学的基础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上,引导学生抓住重攀”等。
)点词语读读议议,展2.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开想象,再现竹子牢(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牢扎根在山石间,不 1.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古诗三首导学案
16、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探究】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并识记生字词。
在读准基础上通过出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节奏感,达到上口、入耳。
2、再读古诗,解诗意。
通过看注释提示、插图、查阅字(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等方法把握古诗大意,逐句理解诗意。
【师生合探】1、前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竹子,说一说,石灰、竹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竹子、石灰吗?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精彩展示】1、各组长把本组错司写到黑板上。
2、课文内容展示。
3、指导朗读及背诵。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字词。
Fen shao qing bai jian jing qian chui wan zao( ) ( ) ()()Ren jie gui xiong deng xian fen shen sui gu( ) ( ) ( ) (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意思: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意思:【拓展】选一首你喜欢的诗,把诗中描述的内容用自己话写一篇日记。
S版六年级下册1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1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1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首古诗,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江雪》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望岳》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以一段简短的导语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逐首分析(1)《江雪》 a.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b. 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c. 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探讨作者在寒冷的江雪中寄托的孤独、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b.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送别的场景。
c. 分析诗歌中的友情、离别和祝愿,探讨作者在送别友人时所表达的豁达和乐观。
(3)《望岳》 a.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b.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泰山景色。
c. 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探讨作者在登高远望中寄托的豪情壮志和进取精神。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点,从内容、形式、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提高。
411、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其中一首古诗的意境或情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以锻炼其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4111、课堂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三首古诗,掌握其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018年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15、古诗三首导学目标:1.会认“浥”一个字,会写“孟、陵、鹤”三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导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导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王维(701——762),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教师导言:人问处处有真情。
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
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
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预习检测:1.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使:出使浥:湿客舍:旅店更:再朝雨:早晨下的雨故人:老朋友3.说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
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
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合作探究:1.在小组内说说第一首诗的意思。
2.相互交流第一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相互背背第一首古诗。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语文s版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二、指导自读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故人,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生:李白、孟浩然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你来给大家背一背。
预习题纲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3.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5.解释诗句
6.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5古诗三首_语文s版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5古诗三首_语文s版课型:自主探究+合作展总课时:两课时学习小主人:示学习目标:1.认识“浥”1个生字,会写“孟”“陵”等3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重点)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难点)1.查资料:我了解到的王维、李白和白居易。
2.我能认真阅读古诗,圈画诗中的生字词,弄清字音,并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课文解决难解词的意思。
3.再读古诗,我能认真思考古诗的主要内容。
4.默读古诗,我能尝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上课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解决。
第二站——挑战自我1.相互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2.我来说说古诗的主要内容。
第三站——合作探究(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面。
请大家结合注释和书上的插图,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为我们点明了送别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柳”与___________谐音,暗含______________之意。
3.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3《古诗三首》导教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讲课1.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 7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述的暮春之景,联合时代背景,领会作者表学习目标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联合故事谈谈《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感情。
5.抓住要点诗句,领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近似的诗句和同学沟通。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2.想象画面,抓住要点语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收集整理古诗中的典故资料;课前准备2.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寒食》导教案课时:第一课时学科:语文六年级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宫廷寒食节的古诗。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 背诵古诗。
2.边读边看插图和说明,理解诗句的意思。
3.领会古诗所描述的光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朗诵、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古诗所描述的光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105 天,清明前两天。
先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民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食品,故名“寒食”。
韩翃 : 唐诗人,字君平,南阳( 今属河南 ) 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韩君平诗集》.学法指导 1. 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2.认识作者和题目意思。
3.连词成句,理解诗意。
4.品读诗句,体悟诗情。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讲话沟通,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今日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已经“消逝”的古代传统节日 --- 寒食节。
2.认识相关寒食节的由来及风俗,认识时代背景。
3. 简介作者。
可参照上边的二、自主学习古诗《寒食》。
知识链接。
1.自由读古诗。
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寒食》。
注意节奏停留。
寒食唐朝: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 / 东风/ 御柳/斜。
日暮 / 汉宫 / 传/ 蜡烛,轻烟 / 散入 / 五侯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十五课 古诗三首(语文S版)
语文社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5 古诗三首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自选一首古诗默写。
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兴旺,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久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有的风格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详细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几种。
3课时〕1.?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字,后人称其为。
苏东坡赞他的诗是“〞。
2.李白是代伟大的诗人,字,号,被后人称为“〞。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广陵,即今天的,古代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
唐代,扬州是文人雅士、富商巨贾的聚会场所。
4.白居易,字,号,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
5.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他们的意思。
浥:朝雨:客舍:故人:烟花:尽:唯见:天际:离离:原:荣: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王孙:萋萋:[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荣:
远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侵:
晴翠:
荒城:
王孙:
萋萋: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节诗,同桌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请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写下来。
2、我可以写出第二节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3、开动脑筋,这首诗写出了野草的什么特点?有什么含意?
4、作者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过关检测。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重难点预测
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
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复备栏或笔记栏
一、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
1、我能给生字注音。
()()()()()
赋岁侵凄荒
2、我可以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理解词语。
3、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原籍太原,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检查评比学生的自学情况。
1、解释诗句
中安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中安镇中心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教研组:语文执笔:邹新审核:陈金莲审批:曹成勇
授课人:编制时间:2013年1月导学案编号:Lyw
课题:15、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计划2课时第2课时
学
习
目
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原野上长满了野草,野草每年从深秋到冬季要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的生长一次。冬天草枯萎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的茎叶烧掉,但它的根仍旧埋在泥土里,所以春风一吹,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1、我还知道另外一首送别诗:(后两句)
李白的《赠汪伦》。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的诗。
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A、使人知道B、天刚刚亮的时候C、晓得,知道,懂得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板书课题)
课堂
评价
与反
思
我想大家推荐“我最喜欢的诗歌”。
1、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
2、我推荐的理由是:
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1、有感情朗诵诗歌。
2、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难舍难分之情。
5、品读感悟,感情升华。
四、展示交流。
1、全班交流。
2、指导朗读及背诵。
五、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
2、量化评比。
六、总结全文。
整
理
学
案
【板书设计】
枯→野火烧不尽写景:野草的特点
赋得古原草送别哲理:顽强的生命
荣→春风吹又生拟人: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