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莫言“高密东北乡”的蛙声
莫言蛙震撼人心的句子
莫言蛙震撼人心的句子导读:1、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懦夫可以成为勇士,强盗可以干出善行,即便是吝啬得一毛不拔者,也可能一掷千金。
2、不要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在关心你的事。
你是不是以为人人都在盯着你?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烦心事,没人管你这档事儿。
3、人似乎狼狈不堪,狗却趾高气扬。
4、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
5、清醒的人,不要点破她的虚妄,给她一点希望,让她能够解脱,让她夜里不做噩梦,让她能够像个无罪感的人一样活下去。
6、秦河对姑姑的痴恋也是一种病,他在姑姑嫁给郝大手后,既没有投河也没有上吊,而是将痛苦转化为艺术,一个卓越的民间艺术家由此产生,仿佛从泥巴里跳出一个赤子。
7、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岳母跳出来说,这些年来,她糟蹋了多少性命啊?他的双手上沾满了鲜血,他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8、人类世界最庄严的感情,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
9、恋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恋自己不需要,我想怎么爱我自己,就怎么爱我自己。
10、所谓爱情,其实就是一场大病。
我的病就要好了。
11、我端详着这只巨蛙,心生敬畏。
只见它脊背又黑,嘴巴碧绿,眼圈金黄,身上布满藻菜般的花纹和凸起的瘤点。
那两只突出的大眼睛,视线阴沉,似乎在向我传达着远古的信息。
12、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13、我永远记不住名牌的名字,其实是一种心理抵抗,是一种下等人对上等人的仇视、嫉妒心理的曲折表现。
就像我用馒头贬低面包一样,就行我用豆瓣酱贬低奶酪一样。
14、拿新人比较故人是很不君子的行为,我克制着自己的无聊联想,但心不由己。
15、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16、一个人并没有傻,但却得到了傻子的称号,那是他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17、在我的印象中,姑姑胆大包天,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她怕的人,更没有她怕的事。
阅读莫言《奇遇》附答案
阅读莫言《奇遇》附答案 奇 遇 1982 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 时, 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 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 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 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
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 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
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 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
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 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 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 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 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 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 40 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 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 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 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 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 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 月光也突然朦 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
终于,我下 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 ?你是共产党员吗? 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 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 畏惧的, 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 有野兽吗?没有!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 的鬼故事 “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 一个人走在路上。
《听取蛙声一片》读莫言《蛙》有感
听取蛙声一片-----读莫言《蛙》有感暑假里,买来一本莫言的《蛙》。
自己平时读书不多,对莫言不慎了解,但随着诺贝尔奖的获得,莫言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吧。
近百年来,莫言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因此对这本书,内心充满了期待。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
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
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小说语言朴实而平华,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度渲染那段历史,只是真实地再现,如同发生在身边,让人读得很顺畅。
这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
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又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人与人互相纠缠,故事情节相互纠缠,形成一幅人头攒动、人事纷纭的画卷。
故事讲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时,所走过的一段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姑姑。
她是高密东北乡令人仰慕而视的人物,在五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成功接生了无数个孩子,被称为“送子娘娘”。
后来在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又不得不亲手毁掉一个个胎儿的性命,被称为杀人的魔王。
书中的姑姑,这是一个现实版的传奇人物,太听话,太革命,太忠心,太认真,一个17岁善良聪慧的姑娘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的送子娘娘,到始终履行着社会主义的号召,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一生肩职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这一生精神的痛苦,肉体的折磨,在这个老人的生命里徘徊,她迎接生命的诞生,她打击新生命的到来,这是姑姑为社会主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她是忠臣,可是他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牙痒痒的人。
莫言《寻找灵感》和《我与文学大师的对话》阅读理解
莫言《寻找灵感》和《我与文学大师的对话》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寻找灵感莫言三十多年前,我初学写作时,为了寻找灵感,曾经多次深夜出门,沿着河堤,迎着月光,一直往前走,一直到金鸡报晓时才回家。
少年时我胆子很小,夜晚不敢出门,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往庄稼地里钻。
别的孩子能割回家很多草,我却永远割不满筐子。
母亲知道我胆小,曾经多次质问我:你到底怕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怕什么,但我就是怕。
我一个人走路时总是感到后边有什么东西在跟踪我。
我一个人到了庄稼地边上,总是感觉到随时都会有东西窜出来。
我路过大树时,总感觉到大树上会突然跳下来什么东西。
我路过坟墓时,总感觉到会有东西从里边跳出来。
我看到河中的漩涡,总感觉到漩涡里隐藏着奇怪的东西……我对母亲说我的确不知道怕什么东西,但就是怕。
母亲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怕人!毒蛇猛兽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
因此人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我相信母亲说的话是对的,但我还是怕。
后来我当了兵,夜里站岗时,怀里抱着一支冲锋枪,弹夹里有三十发子弹,但我还是感到怕。
我一个人站在哨位上,总感到脖子后边凉飕飕的,似乎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吹气。
我猛地转回身,但什么也没有。
因为文学,我的胆子终于大了起来。
有一年在家休假时,我睡到半夜,看到月光从窗棂射进来。
我穿好衣服,悄悄地出了家门,沿着胡同,爬上河堤。
明月当头,村子里一片宁静,河水银光闪闪,万籁俱寂。
我走出村子,进入田野。
左边是河水,右边是一片片的玉米和高粱。
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只有我一个人醒着。
我突然感到占了很大的便宜。
我感到这辽阔的田野,这茂盛的庄稼,包括这浩瀚的天空和灿烂的月亮都是为我准备的。
我感到我很伟大。
我知道我的月夜孤行是为了文学,我知道一个文学家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我知道许多文学家都曾经干过常人不敢干或者不愿意干的事,我感到我的月夜孤行已经使我与凡夫俗子拉开了距离,当然,在常人的眼里,这很荒诞也很可笑。
我抬头望月亮,低头看小草,侧耳听河水。
浅析《蛙》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浅析《蛙》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作者:刘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与拉丁美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
当魔幻现实主义来到中国,结合了中国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带来了新的文学冲击,在这种碰撞下,《蛙》的问世,是莫言向世人展示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魔幻与中国的现实结合,体现了更具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蛙》作者简介:刘欢(198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02智利文学批评家安徒生·因培特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是作家借助魔幻的艺术方式来表现现实,是作家在创作中的一种故意的陌生化,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1】魔幻现实主义在20世纪对中国文坛最大的影响是直接催生了“寻根”小说,直接引发了新时期小说思维中心向传统文化的转移。
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对新时期中国文学有着强烈的影响和刺激,一方面是由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爆炸性”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作为接受主体的新时期中国文学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有着十分相同的历史文化语境。
在《两座灼热的高炉中》莫言曾这样说:“我在1985 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贾平凹曾不无羡慕地说道:“就是马尔克斯和那个川端先生,他们的成功,直指大境界,追逐全世界的先进的趋向而浪花飞扬,河床却坚实地建凿在本民族的土地上。
”【2】这就意味着文学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开花结果。
莫言还曾惊叹:“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红高粱 莫言》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红高粱莫言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
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一—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始开炮——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性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
2016莫言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2016莫言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
莫言
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
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殿堂上,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很像一个童话,但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获奖后一个多月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影响和不可撼动的尊严。
我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我深知世界上有许多作家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他们坚持写下去,只要他们相信文学是人的光荣,也是上帝赋予人的权利,那么,“他必将华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圣经·箴言·第四章》)
我深知,文学对世界上的政治纷争、经济危机影响甚微,但是文学对人的影响却是源远流长。
有文学时,也许我们认识不到它的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学,人的生活便会粗鄙野蛮。
因此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也感到沉重。
借此机会,我要向坚定地坚持自己信念的瑞典学院院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相信,除了文学,没有任何能够打动你们的理由。
莫言《超越故乡》阅读理解
莫言《超越故乡》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
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
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比牛马付出的还要多,得到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凄凉生活。
夏天我们在酷热中煎熬,冬天我们在寒风中颤栗。
一切都看厌了,岁月在麻木中流逝着,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涸的河流,那些土木偶像般的乡亲,那些凶狠奸诈的村干部,那些愚笨骄横的干部子弟……当时我曾幻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
所以,当我爬上1976年2月16日装运新兵的卡车时,当那些与我同车的小伙子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我连头也没回。
我感到我如一只飞出了牢笼的鸟。
我觉得那儿已经没有任何值得我留恋的东西了。
我希望汽车开得越快、开得越远越好,最好能开到海角天涯。
当汽车停在一个离高密东北乡只有二百华里的军营,带兵的人说到了目的地时,我感到深深的失望。
多么遗憾这是一次不过瘾的逃离,故乡如一个巨大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我。
②但两年后,当我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的心情竟是那样的激动。
当我看到满身尘土、满头麦芒、眼睛红肿的母亲艰难地挪动着小脚从打麦场上迎着我走来时,一股滚热的液体哽住了我的喉咙,我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这情景后来被写进我的小说《爆炸》里——为什么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因为我爱你爱得深沉——那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
对于生你养你、埋葬着你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
因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因此,“我欲渡河河无梁,愿化黄鹄还故乡。
还故乡,入故里,徘徊故乡,苦身不已。
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功成名就了要回故乡,“富贵不还故乡,犹如衣锦夜行”,穷愁潦倒了要回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垂垂将老了要归故乡,“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遍翻文学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浪子骚客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留下的和没留下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定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
听取蛙声一片
听取蛙声一片牟方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那响彻了八百年的蛙鸣声犹在耳畔,高密东北乡那片红红的高粱地边的池塘边却又传来了更为响亮的蛙鸣声。
这个声音穿山跨海,激扬顿挫,以一种浑厚绵长的音调征服了世界。
瑞典那些身着燕尾服的绅士们在有失风度的为这个来自东方的蛙鸣声喝彩,他们喝彩的是中华文明的厚积薄发,是浓烈的乡土气息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他们看来这不是蛙鸣,而是用那颗粒饱满的红高粱酿成的酒国之酒;是散发着浓郁的檀香气息的,展现少女丰乳肥臀的中国画;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经过漫长的沉淀后轰然升腾起的一篇华美乐章。
《蛙》是莫言先生谋划十年、笔耕四载、几易其稿、潜心打造的原创长篇小说。
莫言,一个近在咫尺的高密人,一个寻根文学作家,却能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以独特的视角,高深的立意攀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摘得诺贝尔文学奖。
令人钦佩之余,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英雄不问出处和伟大源于平凡。
小说以姑姑为主线,以中国近60年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成功塑造了一个灵动活泼、令人敬重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和一群朴实可爱的乡亲父老。
通篇疏密有致,详略分明,线条清晰,立体丰满,裨益至深,回味悠长。
莫言先生象一名高明的外科大夫,将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一一切下,什么脸、腮、耳、鼻,手、脚、肝、胆。
都活生生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近距离的体味人性的善、恶、美、丑、真、假、诚、虚。
然后又一一缝合,构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一个个群体。
一切一缝,刀线并用,嬉笑怒骂,虽痛未死。
有人戏称莫言先生是“卖国贼”,不但将中国的计划生育史无偿的以书信形式泄漏给了一个日本人—杉谷义人,而且还是长篇的。
虽是戏言,但足以看出戏言的创造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崇拜心情在调侃莫言先生的独特构思,以这种诙谐的方式向他致敬。
千载出一奇人,百年生一才子。
再现历史,寓生命于文学——读莫言《蛙》有感
再现历史,寓生命与文学——读莫言《蛙》有感2009年,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蛙》。
这部号称“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小说,无论从出版时间,还是从表现“乡土中国六十年”的创新意图来看,都可以被理解为是作家试图用自己的创作对共和国历史进行清理和反思的尝试。
所以,文学积淀不够深的我将此书通读数次,仍旧抱有诸多疑问。
首次阅读莫言的《蛙》,我模糊且天真的以为这是他的一本自传小说,叙述的就像是我自己母亲生长的那个年代那样的,有关于计划生育的“糟糕”的历史。
小说里描写得有名有姓的“高密东北乡”,一系列具有别具一格的姓名和经典性格的人物,如“王仁美”、“陈鼻”、“王肝”、“郝大手”等。
他们共同构成了“姑姑”——这篇小说的最主要人物——的一生。
乍一看书名,绝不会想到这是一篇描写乡土风情的小说,事实上,这个书名是整部小说主旨的浓缩。
作者以“蛙”为书名,极具隐喻意味。
“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也是小说中“姑姑”较全面阐述了她所认为的“蛙”的象征意义。
蛙本身繁殖能力强,“蛙”可同“娃”、“娲”,“女娲”有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
整篇小说的结构很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
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了整个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封长信分别将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大致分成四个时代。
“姑姑”身为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完全遵从国家政策,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后,被误解和诅咒的“杀人魔头”,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
小说第一部分先向读者阐述文革之前的中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姑姑”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我是活菩萨,我是送子娘娘,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
”这段抒情性文字大约是小说中唯一轻松明快的段落。
莫言蛙震撼人心的句子
莫言蛙震撼人心的句子[标签:栏目] ,莫言蛙震撼人心的句子1、失眠的未必全是天才,但天才几乎都失眠。
2、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3、其实,她说,蛙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跟蛙是同一祖先。
她说:蝌蚪和人的精子形状相当,人的卵子与蛙的卵子也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你看没看过三个月内的婴儿标本?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变态期的蛙类几乎是一模一样啊。
4、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
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5、《蛙》简介6、你姑姑不是人,是妖魔!岳母跳出来说,这些年来,她糟蹋了多少性命啊?他的双手上沾满了鲜血,他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7、我的犹豫、彷徨、被刺、被打、被辱骂、被追杀,都成为必要的过程,就像唐三藏取经路上所经受的八十一难。
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
8、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一个携带着自己基因的生命诞生,他的诞生,是你的生命的延续。
9、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大人物,就是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难,之屈辱。
10、而且,先生,正如您所说,所谓传统,其实都是当初的前卫艺术。
11、她十分狂热,对曾经保护过她的老院长毫不客气,对这黄秋雅,那更是残酷无情。
她其实是想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之所以高声歌唱,是因为心中惧怕。
12、对于烧伤病人来说,精神上的痛苦也许比**上的痛苦更难忍受,当他们第一次在镜子里见到自己被毁坏的面容后,那种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
莫言《蛙(节选)》阅读理解
莫言《蛙(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蛙(节选)莫言先生,大喜!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
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
姜还是老的辣。
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
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
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羡慕。
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
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
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
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
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
但是我给你喝,这说明,本人还是有品格的吧!看我心不在焉的样子,袁腮道:放心吧,我办事,你放心,平安顺遂,万无一失,我们轻易不惊动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们高密东北乡的守护神,只要她一到,结果只能是八个字:母子平安,皆大欢喜!后来,我歪靠在那宽大舒适的皮沙发上睡着了。
睡梦中……我猛然惊醒,感到浑身发冷。
小表弟和小狮子推门进来。
小狮子怀抱一个襁褓,襁褓中传出婴儿喑哑的哭声。
小表弟压低声音说:热烈祝贺表哥,你的儿子诞生了!小表弟开车,将我们送到我父亲居住的村庄。
读书心得——从莫言《蛙》中姑姑的形象来分析生命的拯救、毁灭与救赎
读书心得——从莫言《蛙》中姑姑的形象来分析生命的拯救、毁灭与救赎莫言在这部作品中对作为妇产科医生的姑姑投射了大量的目光。
通过讲述其在计划生育的时代浪潮下由迎接生命的“送子观音”到扼杀生命的波澜起伏的经历,揭示了姑姑对于生命的拯救、毁灭与救赎的三个阶段。
作品以大时代为背景,描写了农村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对于生命选择话语权的丧失,为读者揭示了一出关于“生”的疼痛悲剧。
一、迎接生命——生命的拯救姑姑万心继承父业,成为一名民间接生医生,后来进入卫生科学习专业医学知识,由此便与医生这份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备许多优秀的品质。
她无视阶级差别,为地主的老婆接生;她深知时间对于产妇和婴儿的重要性,在接到接生消息的时候总是骑着自行车从小桥上疾驰而过,有时不免使狗都受到了惊吓;她对于传统的接生婆表示痛恨并认为传统的接生方式是封建的、迷信的,一定程度上更是愚昧的,这种方式有时还会造成产妇和婴儿生命的丧失。
传统接生婆接生只是为了获取物质上的利益,姑姑在陈鼻家为王胆接生时打田桂花便体现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姑姑内心怀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内心对于生命更是一视同仁,在她的眼里,万物皆有平等的地位,生命诚可贵。
因此,她不仅为人接生,还为牛接生。
当母牛舔舐着小牛身上的黏液时姑姑的口半张着,眼神很慈爱。
此时的姑姑身上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她将自己的职业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在这个使命下她尽全力捍卫生命的尊严。
20世纪50年代国家由于劳动力短缺,经济急需要发展,因此鼓励生育。
在高密东北乡,“蛙”不仅象征生育繁衍的图腾,更是吉祥物。
新生儿如同青蛙一般呱呱坠地,呈现繁盛繁衍之势。
那个时候是姑姑的黄金时代,她犹如送子观音一般为众人接生,只要把手往产妇的肚子上轻轻一摸,便能抚慰她们疲惫以及紧张的神经。
当时围绕在姑姑周围的不仅仅是呱呱坠地的新生命,还有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那时她被视作生命的符号,她怀着菩萨般“普度众生”的爱,为人们带去了福音与希望,对于妇产科医生的她来说,初生婴儿的哭声是世上最动听的音乐。
到莫言的故乡旅游作文
到莫言的故乡旅游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莫言的故乡——高密去旅游。
我们一进高密城,就看见许多高耸入云的楼房,那是农民们盖的,我们一走进农村,就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绿油油的菜地,那是农民们种的。
我们又来到了学校,看到了学生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听到了学校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我们走进了高密市博物馆,那里收藏着许多名人、伟人们用过的东西。
还有一座博物馆就是莫言纪念馆。
当我看见莫言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时,我真的很感动。
我又来到了高密东北乡文化广场,广场上有许多人在表演节目,有演皮影戏的、有演杂技的、还有唱秦腔的……台下观众不时发出一阵阵掌声、叫好声。
广场上有几个大音响正在放着秦腔《花木兰》和《穆桂英挂帅》等剧目。
我看见莫言坐在台上看着下面表演,不时也和演员们一起唱上两句。
最后我们来到了高密东北乡影视城,这里有电影《红高粱》中许多场景:如高粱地、老黑驴、九斤姑娘……我们还看见了莫言小时候用过的铁锹和铁耙等一些道具。
—— 1 —1 —。
莫言的《蛙》读后感文档十篇
莫言的《蛙》读后感文档十篇小说的名字叫《蛙》,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娃娃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神神叨叨,备受煎熬。
因此,晚年的姑姑在老伴的支持下,做了无数个泥人,她说这都是她“毁”了的孩子,现在都有了别的去处。
这是姑姑一辈子留下的忏悔,也许没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无奈恐怕也只有看到过这些泥人的人才会懂。
每个人都是自然人,都有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天性,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姑姑”也不愿去做这样一件与本性相悖的事。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
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
【高中记叙文阅读】《奇遇 莫言》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奇遇莫言》阅读答案奇遇莫言 1982 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汔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奇遇莫言1982秋天,我从傈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汔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蝈蝈的叫声使月夜显得特别沉寂。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金。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
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我到新华书店里看书,在一个书架上摆放着许多莫言的作品,我便一一浏览着突然,我眼前一亮:一本装帧精美的《蛙》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封面上写着四行小字: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这不正是我所喜欢的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先看封面右上方写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就已经明确了定位。
再仔细看封底,就吸引住了我:《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衫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
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
莫言一改往日的写作手法,用近乎真实的叙事形式,娓娓道来,使小说更起波澜,增强了可读性,无形中拓展了艺术空间。
小说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乡土情,用真实、拙朴、稍加虚构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高密东北乡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穿插着一个个平度城的故事,作为一个与莫言高密东北乡毗邻的平度人来说,读来更亲切,更有意味。
姑姑万心是一个身份复杂、一生坎坷、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她是一个大胆泼辣、立说立行的人物,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文革恶势力屈服,不向计划生育对立面退缩,她就是农村抓计划生育的理想化人物,她代表了中国农村千百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形象,说起话来爽爽朗朗,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抓起计划生育来刀山赶上、火海敢闯,农村搞计划生育正是需要这样的人物,她也正是代表着几十年来抓计划生育的现实人物形象。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莫言似乎用近乎现实逼真的手法,描写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现实,农村还贫穷落后,老接生婆害人不浅,但又苦于没有新接生婆,敢怒而不敢言。
这时,主人公登场了,《蛙》中十六岁的姑姑刚从卫生学校毕业,就毅然决然挑起了这条重担。
从此,便与这项神圣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接生了数千个孩子。
小说围绕姑姑接生、干计划生育工作铺陈开来,让新法接生革掉旧法接生的命、计划生育法取代旧的生育观展开了一番较量和论战。
于是,姑姑制定了抓计划生育的土政策喝毒药不夺瓶,想上吊给根绳。
小说中叙述了组织计划生育队伍拉掉老槐树的故事、乘船追捕王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特别精彩,生动感人,震撼人心。
这样一来,也因她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执着,招来了许许多多的谩骂和恐吓,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活阎王,说她是妖魔,就连5岁的小孩子也拿着针来扎她,故事多么逼真,情节多么感人,与当年农村用拖拉机拉倒房屋多么吻合,这种写法必定会给人带来深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品读,小说用姑姑这个鲜明人物和高密东北乡这块熟悉的环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生动感人故事,反映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蛙》中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虽说是看小说,如同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物立在眼前,这正是小说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动体现。
小说以我、王仁美、小狮子、王小倜、陈鼻、王肝、王胆、杨林、秦河、万六府等人物为陪衬,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自我反省,勾画了高密东北乡波澜壮阔的生命乐章,大胆泼辣的姑姑、大鼻子陈鼻、侏儒王胆、老娘婆田桂花、小狮子等人物形象描写的恰到好处,让人从小说中感到了生活的本真。
小说还典型地描述了王仁美、王胆等人物形象,作为女人,她们对新生命有着本能的渴盼,存在农村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了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为此铤而走险,不惜送命。
姑姑的同事小狮子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不能生育的煎熬和困扰,于是,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
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身份摇身一变为违抗者,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这一巨变,好像与现实生活不太相符。
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超出了故事的本身,在思路上大拓展,写出了社会大环境、大舞台,以小见大,辐射开来,当我们读完这篇小说后,细
细想想,全国当年就是这样。
计划生育实行近四十年来,的确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但在执行着基本国策的过程中,的确也发生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件。
我国的计划生育问题非常复杂,它涉及到了经济、政治、人伦、道德等诸多方面。
在计划生育渐次放宽的今天,重读这篇小说,更令我们记住那个时代,回望昨天,开始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