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6【教学课件】《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必修二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报刊业会如此迅速的发展普及?
内因: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新思潮萌发,人们渴求对 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等。
报纸的缺陷?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 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必修二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 在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是官方主办 的报纸,其主要内容是发 布皇帝的诏书、命令,皇 室动态,以及封建官员升 迁罢黜、任免、赏罚等方 面的消息。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必修二
2. 成熟(19世纪30年代)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 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 牡丹》。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历史必修二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 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联华影业公 司1934年摄制,蔡楚生编导, 王人美等主演。剧情为渔民徐福 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 猿由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场 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姊弟 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 猿劳累病倒,在小猫的《渔光曲 》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卖座最 高纪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 电影节荣誉奖。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
1896年, 电影传入中 国。在上海 的一座茶楼 里首次放映, 人称“西洋 影戏”。
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共46张PPT)
三、互联网的发展 ——第四媒介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 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特点:
(1)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费用低廉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1872年4月,《申报》 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1907年,上 海金融家席裕福以七万五 千元买下申报馆,从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 归中国人。1912年《申报》 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 大的报纸。1945年抗战胜 利后,《申报》被国民党 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 刊。
1、兴起阶段 表现: A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
6、四大媒介指的是哪四大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课堂小练: 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 是 A.19世纪早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B.国人最早在中国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C.戊戌变法时最为著名的报纸是《民报》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
《红色中华》报、《中央日报》等报刊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
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
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
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
听20、20/3/收28 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30
4、影视的作用: (1)传递信息 (2)开阔视野 (3)获取知识 (4)丰富生活
年C20项20/3/不28 可能出现,选C。
4、影视和 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 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
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
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 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 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 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 影节金棕榈大奖
80年代中期后中国
电影走向辉煌
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发
展 阶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
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
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
电视的普及:新闻类节目
电视的普及: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电视的普及:优秀电视连续剧
电视的普及: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电视栏目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 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 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美国林乐知
介绍时事
1872年 《申报》
发表英评国论的美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等
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 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提 到的一 种大众 传媒是 什么?
1、起步阶段
洋人 办报
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电影
(1)起步
思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网址设置 “1905”的寓意是什么?
标志
《定军山》 首映成功
这一年 中国电 影事业 起步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1年,是我国第一部 歌女红牡丹 有声电影,它是《 __________》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4年,是我国第一部获得 渔光曲 国际荣誉的影片,它是《 _______》
(2)发展至成熟
拍摄于1935年,它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 风云儿女 来成为新中国国歌,它是《 _________》
(3)走向辉煌 建国后
主题:
(3)走向辉煌
名导、 名演
80年代 中期后
“数”“质” 远超以前
改革开 放之后
品牌栏目
“家庭电脑有 朝一日会像电 视和洗碗机一 样普及。”
“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 时代,欢迎来到你 的世界。”
1、接入
时间
1994年
材料1: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 达1.23亿。 (教材P75) 材料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 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 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原名《青年杂志》,1915 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 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 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 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 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 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
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于1932
年12月在江西瑞金出版。 该报积极配合党政的中心任务,进行 建设和巩固工农民政权的宣传,贯彻党的 抗日主张。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 报纸。在过名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 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 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中国报刊业的发展阶段(2)
表现: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R
他们(国民党)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 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 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王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宏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是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
报》。我国第一个报刊评论家王韬1874年1月在香港支持创办《循环日报》; 容闳在上海创办的《汇报》。从此,中国的报刊业形成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共19张PPT)
影响
19世纪末
电影传入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主要的电工影农题生材活:和革命战争为主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④改变人们娱乐、社交方式
⑤推动生产方式(经济)的深刻变化,使信息化社会 开始出现,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生产力 的极大提高
⑥突破空间限制,世界联系更紧密,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互联网的发展——第四媒介 6.存在问题: 必修三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①西方侵略的客观作用(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②民主革命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化 ③政策的促进 ④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 ⑤思想启蒙的作用,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深入 ⑥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⑦先进中国人推动
3.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 ▲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渐进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即大众传媒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挥的共性影响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了解社会
②开启民智,思想启蒙,解放观念
③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④反映民情,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3.报纸的局限: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报刊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探究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
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互联网普及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理利用网络的责任意识。
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
(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比较丰富。
3.繁荣(1)时间: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表现①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
②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5单元 第16课时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时大众传媒的变迁1.了解近现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通过对近代传媒发展变迁的了解,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知道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的影响。
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辩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使它们为我们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点是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学习的难点是认识大众传媒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小组探讨交流。
针对本课材料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的情况,可以阅读相关史料,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
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
1.可以通过介绍大众传媒的概念来导入新课。
2.由于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大媒介发展的资料,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工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发展历程:(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①》,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3)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以此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②思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43
12345 6
5.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中国将举行阅兵式等隆重纪念活动,共同捍卫二战 胜利成果。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可通
过下列哪一途径( ) A.电影 C.杂志
B.书籍 D.互联网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44
12345 6
6
3.繁荣 (1)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 娱乐性 报刊创办起来。 (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 新闻价值 作为自 己的发展方向。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7
误区警示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 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 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 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1
探问题 材料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 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 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2
(1)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答案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3
(2)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 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答案 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国报刊在列强 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 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 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板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
学生讨论
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并 深化认识
归纳大众媒介发展规 律及各自特点
结束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⑴ 识记 1.传统的三大媒介是: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互联网
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创办的报刊进行针锋相对 的斗争,其中国民党的报刊是:
学生通过对经济史的阶段学习,已经对其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并逐步形成联系的观点 看待历史史实。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基 础并可以进一步提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 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
A.《解放日报》B.《新华日报》C.《人民日报》D.《中央日报》
答案:D
⑵ 理解 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形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
具
成
⑶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识记 答案:C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精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
4.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 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
A.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B.工业化建设的过程 D.政治协商的历史作用
2020/1/12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份报纸分别涉及了我国在建国后,党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 系的变革,可以通过报纸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党的发展历程。
2020/1/12
8.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 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2020/1/12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省钱省力”、“网络购物”等信息揭示了节俭意识、市 场经济、互联网应用等历史结论,但D项与现实状况不符。
2020/1/12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 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 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 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 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2020/1/12
1.( ·台州高一检测)右图是近代中国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2020/1/12
报刊业的发展繁荣 阅读教材P72~P73相关内容及下列材料: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 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 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 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 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 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下列四种报纸
中,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报纸是( C )
A.《商报》
B.《戏报》
C.《人民日报》
D.《中国教育报》
解析 在题目所给定的四种报刊中,《商报》《戏报》《中国教育报》
都属于专业性的报刊,而《人民日报》是党报,是宣传党的路线、政
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图一
图二
图三Βιβλιοθήκη 图四(1)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 解析 由图片可以直接作答。 答案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 (2)请你为这次展览拟订一个标题 解析 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突出图片展览的特点。 答案 例: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变迁图片展;图说中国大众传媒史等。
(3)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 相关资料? 解析 依据平时查阅资料的方式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 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走访调查等。
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
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
A.北京A 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 视业的诞生。
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近代报刊业的特点
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
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
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
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此新闻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3.特点 (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 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13
4.影响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 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14
[名师点拨]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 的地位,反而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 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有实力的传统媒介 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15
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6
2.用“二、三、三”理解大众传媒的更新
17
要点一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功能和影响 1.原因。 (1)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 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 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5
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 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 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 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 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26
(2)负面影响: ①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易引 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 ②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对青少年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 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 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 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 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 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④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 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 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1.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它不但成为国民经 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 生产总值相当大的部分;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 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 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 断得到更新改造。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的发展 (1)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 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 成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 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年代起
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 戊戌变法前后
想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发 新文化运动时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
展期
主科学思想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
20 世纪前期 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政论性报刊
《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 中华人民共和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A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表: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 年) 年份类别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报纸总印数(亿 246.8 211.3 263.3 318.4 份) 广播节目制作 280 799 647 762 2 332 164 2 931 682 时间(小时) 电视节目制作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时间(小时) 互联网用户(户) — — 7 213 2000 年 329.3 3 381 466 585 007
平日的年节庆典、婚丧寿辰、乔迁新居等,国人都会用张贴对
联,悬挂横幅的形式来烘染气氛,况且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在 厅堂悬挂书法佳作的习惯,以此来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学识 修养、改善和提升主人的自我形象,其实书法也从来没有真正 进入过象牙塔,它一直都在为民所用。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保护 传统艺术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大可不必为书法艺术的前途过 分担忧,既然钢笔取代毛笔没有使书法消亡,那么电脑也绝不
红色中华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__________》、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光明日报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红旗》、《__________》、《文汇报》 等 改革开放后 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
二、影视事业
1.电影 (1)19 世纪末,传到中国。 定军山 (2)1905 年,《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3)20 世纪 20 年代后,发展迅速。 (4)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走向辉煌。 2.电视 北京 (1)1958 年,______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 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内容。
材料二 以下为某次采访的节选资料 记者: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书写工具的改换和电脑的介入, 书法的实际书写功能已被淘汰,它在现实中的被需要程度也在
相应降低,很多时候人们对书法的认识,停留在认为它是一种
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而这种认识也会造成更多人对它的 忽视,尤其是在年轻一代身上。那么,您会不会担心书法艺术 在若干年后,前途堪忧? 赵大山:确实时代在进步,书写工具在改换,但书写工具 的改换以及电脑的广泛使用绝不意味着书法艺术的消亡。即使 在现代,书法的使用价值也一直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像
3 014 518 9 021 717
——人民网
请回答: (1)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2)大众传媒有何影响? 【答案】(1)速度最快的是互联网。 (2)消极影响是混淆视听,让人获取错误信息,导致错误判 断甚至对社会不安。积极影响是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们获取
正确信息,从而对事务作出理性的决断。
提升到40.2% 。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15.5% 上升至
34%。
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使用率都在增加,网络购物使用率增长 7.6%;团购使用率增长125.0%;网上支付半年新增用户11.7%。
注:以上材料及图表均来自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 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
4.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生动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时 尚的更新。“斑竹”、“酷”、“囧”、“微博”等词语的出 现与活用,与什么有关?( A.报刊业的兴起 )
B.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C.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发展
D.互联网的兴起
【答案】D
5.1995 年后,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其影响是( ①超越空间界限传递信息 ②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
全面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
1.报刊业的影响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
化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展 开针锋相对斗争的武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新中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
)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B.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C.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的报刊业的发展变化 D.当时中国商人唯利是图 【答案】C
3.电影网的网址是 http://,其中“1905” 的寓意是 (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解析】选B。从“1905”得到答案,1905 年,中国人自己 拍成第一部电影。
一、单项选择题 1.1872 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 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 “纸”是( ) B.信件 D.书籍
A.传单
C.报纸 【答案】C
2.1878 年 3 月 7 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 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 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三、互联网的兴起 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 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风靡全球。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特点: 图像 (1)集文字、__________、声音于一体,能模拟三维动态效 果,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 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
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 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针对练习】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 词的恰当解读是( )
会让书法绝迹。
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手机 在电脑等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 主题思想 上网用户也增加很快;网络改变 同时,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等) 联系教材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况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并说说互联网的影响。 问题探究 2.你认为书法会在电脑的广泛使用等冲击下消亡吗?说出你的理 由。 1.特点:我国网民依然在不断增加;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互联网 的发展;网络活动中,微博与购物发展很快。影响:积极影响为 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加强了人际沟通与交往,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等等。(注意从正 反两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提示 2.不会。理由: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 然应用较广,传统艺术会得到保护。 会。理由:书法是一种传统的缓慢的书写方式,不适合现代生活 的高节奏,在现代生活中也很难得到推广和练习。(选取其中一种 观点回答,能自圆其说即可)
主要舆论工具。 (4)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 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影视事业的影响 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 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它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 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此外,电视也能开阔观众的视野,增 加信息量。
3.互联网的影响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从“一纸风 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可判断出报纸已经有较大的 影响力。
◆史料 材料一 (2011 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 311万增
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
时间 1833 年 1872 年 19 世纪中期 前后 19 世纪 70 年 代起 20 世纪前期 成就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 《_____》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申报 中国丛报 外国人在华办报,有《__________》和《万国公报》等 报刊越来越多,呈现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