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后唐(五代的第二个朝代) – 铁血网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动荡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政权更迭与动荡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指的是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7年-979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动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政权更迭与动荡:五代十国的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形成源于唐朝晚期的混乱局势。
当时的唐朝政权逐渐衰落,内部腐败、外部侵袭的问题日益严重。
907年,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李煜被后梁国王朱温废黜,标志着五代时期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出现了许多短命的政权,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被称为五代。
这些政权的统治地区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未能稳定地维护全国政权统一,政权更迭频繁。
同时,十个地方割据势力也相继崛起,如南唐、吴越、闽、后蜀、前蜀、南汉、南吴、吴越、楚、吴。
这些十个国家又被称为十国。
二、政治动荡:战乱与分裂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主要表现为战乱和分裂。
各个政权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斗争也不断。
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战争造成了人员伤亡、农田荒芜、财富流失等问题。
此外,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也严重影响了政权的稳定性。
各个政权之间对统一中国的目标存在差异,内外交战频繁。
政权更迭频繁,长期的战乱导致了社会秩序的紊乱,加剧了政治动荡。
三、经济困境:农耕经济的破坏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和政权更迭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农田荒芜、商业衰落、税收加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影响,大片的农田荒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同时,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纷纷逃离乡村,导致农业的进一步衰退。
商业也受到战争的干扰,商人的足迹受到限制,商业交流减少。
这些经济困境使社会经济状况陷入了低谷。
四、文化兴衰:文人士人的活跃尽管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动荡的时期,但在文化方面,这个时期却诞生了许多卓越的文人士人。
五代十国历史科普系列二——梁唐晋汉周,拨乱五十秋,五代十国到底有多乱?
五代十国历史科普系列二——梁唐晋汉周,拨乱五十秋,五代十国到底有多乱?五代十国历史科普系列二——梁唐晋汉周,拨乱五十秋,五代十国到底有多乱?张果见明皇图01五代十国划分五代十国,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正统中原政权和前蜀、南吴、吴越、闽国、南汉、南平、马楚、后蜀、南唐、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
大致来说,五代以洛阳或开封为国都,是当时盘踞中原的政权,一脉相承,继承了唐朝的正统,这才是当时的正统国家,也是当时名义上的龙头老大。
而十国,除了北汉,大多盘踞在南方,这些都属于割据政权,是当时各个地区的话事人。
这么多政权、国家,挤在了中原地区,这次第,怎一乱字了得。
毫不夸张的说,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最混乱的大分裂期之一。
而如何理清这十五个政权,别说一般的读者搞不清,就是很多历史爱好者也搞不清。
小九就以时间顺序,先南后北,简单说说五代十国。
一般来说,五代十国按时间划分。
开始时间是:公元907年,即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唐哀帝天祐四年);结束时间是:公元960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即上自朱温灭唐,下至赵匡胤建宋,时间跨度为53年。
可实际上,这是五代梁唐晋汉周从开始到灭亡的时间,并不是十国灭亡时间。
十国当中,最早的前蜀是在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建国,最后的北汉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亡,这个时间跨度长达88年,横跨唐朝和宋朝。
这也是五代十国时间一个划分方式,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就是这么划分的。
两种不同划分法,前者以五代为标准,后者以十国为标准。
而且其实严格来说,五代十国的说法并不是很准确的。
因为其中有些政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家,只是一股割据势力,比如吴越国。
而且当时除了十国,还有很多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五代十国时期远不止这十五个政权。
十国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被《新五代史》承认的十个国家。
所谓五代十国,说白了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叫起来顺口而已,你想叫五代十一国,五代十二国也行。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到979年,相当于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之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全面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政权,并尝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后梁(907年-92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起点可追溯到907年,当时朱温在郑州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政权一度统一北方,但不久后由于内部纷争,逐渐走向衰落。
二、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推翻后梁政权,建立后唐政权。
后唐政权在中原地区实施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李存勖的继任者李昪才干不过人,政权开始出现动荡。
三、后晋(936年-946年)936年,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
后晋政权以其人文主义政策而闻名,石敬瑭亦提倡文化、教育以及农业。
然而,由于后唐政权及其支持者的威胁,后晋政权未能长时间维持。
四、后汉(947年-950年)947年,刘知远在后晋政权垮台后建立了后汉政权。
然而,他的政权短暂,并很快被后周政权所吞并。
五、后周(951年-960年)周世宗郭威在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延续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末尾。
后周政权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为随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南唐(937年-975年)937年,李昪远征南方,建立了南唐政权。
南唐政权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得以长足发展。
然而,南唐政权在975年被北宋政权所灭。
七、南汉(917年-971年)917年,刘隐建立了南汉政权。
南汉政权位于现在的广东,其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使其在五代十国时期扮演重要角色。
八、南宋(1127年-1279年)北宋政权建立于960年,这时五代十国时期已过去半个世纪。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所形成的政治分裂、地方割据的格局,给北宋政权建立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
历史五代十国知识点一、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宋朝建立期间,中国分裂成五个大国和十个小国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五代 1. 后梁(907-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大国,由朱全忠建立,国号“梁”,后改为“后梁”。
朱全忠自称为“天下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队等。
2.后唐(923-936年):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大国,由李存勖建立,国号“唐”,后改为“后唐”。
后唐在位期间对内实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并对外扩张,将南方的吴越、南汉纳入统治。
3.后晋(936-946年):后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大国,由石敬瑭建立,国号“晋”,后改为“后晋”。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形成,石敬瑭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国力得到提升。
4.后汉(947-951年):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大国,由刘知远建立,国号“汉”,后改为“后汉”。
后汉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但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国势渐渐衰败。
5.后周(951-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国,由赵匡胤建立,国号“周”,后改为“后周”。
后周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统一了中原地区,并于960年建立了宋朝。
三、十国 1. 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2.后越(907-978年):后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内乱后的遗臣所建立。
后越在位期间经历了多次内乱和外患,但始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3.后吴(907-937年):后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由吴越国王钱镠所建立。
后吴在位期间继续了吴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迁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迁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变迁与动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的形式,简洁地梳理五代十国时期的各个朝代及其变迁。
一、唐朝 (618年-907年)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时期文化繁荣,国力强盛。
然而,唐朝中后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二、五代 (907年-960年)1. 后梁 (907年-923年)后梁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朱温建立。
后梁在位期间,国内政治相对稳定,但其实际控制范围较小,对外战略失利。
2. 后唐 (923年-936年)后唐是由李存勖建立的朝代,其时期国内政权变动频繁,军阀割据现象严重。
尽管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内忧外患,后唐最终被后晋所灭。
3. 后晋 (936年-946年)后晋是由石敬瑭建立的朝代,其时期政治混乱,多次内战。
后晋的统治地区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一带,国力薄弱。
4. 后汉 (947年-950年)后汉是由刘知远建立的朝代,但其统治地区有限,基本上只控制了河南地区。
后汉灭亡主要是因为内部矛盾与外部侵袭。
5. 后周 (951年-960年)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郭威建立。
后周在位期间,国内政治比较稳定,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南方十国时期开始的标志。
三、南方十国 (907年-978年)南方十国是指五代后期,南方地区出现的十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这些政权分别是吴、楚、越、闽、吴越、南唐、南汉、南楚、后蜀、吴王国。
这些南方十国时期政权的变迁非常频繁,彼此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与联盟。
四、北方五朝 (907年-960年)北方五朝是指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地区的五个朝代。
这些朝代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这五个朝代的更迭表明了北方地区的政权变动频繁,政治局势混乱。
五、总结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的历史沿革
五代十国的历史沿革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起始于唐末五代,终结于北宋建立,总共历时约五十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十个相互争斗的小国,社会动荡,战乱不止。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探讨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
五代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其起源主要源于安史之乱及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巨大的冲击,国家经济破败,士兵叛乱,导致中央政权崩溃。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分别在唐朝的东北和西北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乱,唐朝政权不得不派遣大量的军队镇压叛乱。
这次叛乱最终被平定,但唐朝已经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统治逐渐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发,外敌频繁入侵。
五代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公元907年,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渊被迫退位,五代开始。
五代的历史沿革主要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这些朝代虽然名义上代表了中央政权,但实际上却只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控了整个中国。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多个势力范围,其中十国分别是前蜀、后蜀、南楚、南唐、吴越、闽国、南汉、南平、南吴和楚国。
这些十国都是在唐朝灭亡后,在不同地域承继了唐朝的传统,并且通过政治手段或军事力量获得部分或全部领土。
在五代十国的统治过程中,每个朝代和国家都有其特点和亮点。
例如,后唐李存勖通过消除异己并且在军队中设立新的贵族,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使得后唐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强大的朝代。
后晋则由河北地区的李克用建立,后晋王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相对较为稳定,但他的统治只持续了十六年。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的恶化、文化教育的停滞以及对人民生活的严重破坏。
战乱频繁的局势使得社会秩序崩溃,经济财富流失,农民生活困苦。
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科技和教育也遭受了重创,许多学院和书院因为战乱而无法维持。
然而,五代十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革和进步。
在这个时期,北方部分军阀开始在治理中央政权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为日后的北宋提供了经验。
简述五代十国各国的建立与灭亡
简述五代十国各国的建立与灭亡一.五代是指在中原一带相继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1.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923年李存勖灭后梁。
2.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3.后晋(936年—947年):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导致后晋主力丧失,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4.后汉(947年—950年): 947年刘知远亲率大军乘中原空虚之际,渡过黄河,进入洛阳,杀死辽扶植的傀儡李从益母子,以绝人望。
随后登基称帝,都城仍在汴梁。
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5.后周(951年—960年):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亡。
二.十国是指在南方建立的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十个政权。
1.吴国(902年—937年):902年,唐封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天祐二年(905),行密死,子杨渥(886-908)继位,政权落入掌握牙军的大将张颢、徐温手中。
后梁开平二年(908),张颢、徐温杀杨渥,立杨隆演。
后徐温又杀张颢,独掌大权。
贞明五年(919)杨隆演称吴国王,年号武义。
武义二年(920),杨隆演死,其弟杨溥立,次年改元顺义。
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二位皇帝
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二位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李克用养子,926-933 年在位 8 年,享年 66 岁)李嗣源(867-933 年),原名邈吉烈,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生父李霓,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 年 6 月 3 日-933 年 12 月 15 日在位)。
嗣源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
同光元年(923 年),唐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 年),李嗣源于魏州起兵,后来庄宗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便在大臣的引导下进入洛阳监国。
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天成,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
但不通汉文,难理朝政,用人不明,不能分辨庸贤奸善。
后期残忍嗜杀,朝政昏暗,姑息藩镇,停止了自庄宗开始的中央集权运动,孟知祥据两川而反,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
弥留之际,李从荣举兵而反,明宗饮恨而死,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谦虚和蔼李嗣源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每当有战功的时候,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
平时,就经常带领将士们修理准备兵器和军用物资,廉洁自律,不贪也不与其他人发生什么矛盾。
李克用有一次试探他,让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说你随便拿东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没有重赏过你。
李嗣源就只拿了几卷丝织品和几千文钱走了。
回去之后,又将这些东西都分给了部下。
在其他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赐给什么贵重物品他都分给了属下。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
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
后来大将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而退守青山口。
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
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差胜被囚。
”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发生在唐朝灭亡后,北方岗哨政权的兴起和南方政权的蜿蜒发展。
这个时期从公元907年开始,一直到960年,历时近60年。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并不具备正统地位,因而被称为“五代”。
十国指的是十个割据割据政权,它们是南唐、吴越、南汉、楚、前蜀、后蜀、闽、南平、北汉和荆南。
这十个政权在五代时期相继兴起,共同构成了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
五代十国时期以动荡不安为主要特点。
北方的政权更迭频繁,割据政权之间相继兴起并互相争夺地盘。
而南方则相对稳定,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
这种局面既反映了唐朝灭亡后中国政治的分裂局面,也展现了各地的政治斗争和统一的渴望。
五代十国时期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唐朝元气大伤。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起义导致中央政权的动荡,为地方政权的崛起创造了机遇。
安史之乱过后,唐朝尚能恢复一些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避免地分裂和衰落。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治动荡,但在文化艺术领域却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成就。
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的诗词、绘画等作品记录下时局变迁,也使得五代十国时期尽管动乱,却充满了文化的活力。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地位也不容忽视。
尽管没有取得真正的统一,但五代的政权为后来宋朝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南唐以及其他割据政权保留了传统文化,为后来宋朝的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文化活跃、史学成就丰富的时期。
它不仅是唐朝灭亡之后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尽管短暂而混乱,但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文化以及历史进程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五代十国 纲要
五代十国纲要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包含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
下面是对这一时期的简要概述:
一、五代:
1. 后梁(907年-923年):由朱温建立,都开封(汴州),称东都,西都洛阳。
长安改称大安府。
2. 后唐(923年-936年):由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都洛阳。
3. 后晋(936年-947年):由石敬瑭建立,都开封。
4. 后汉(947年-951年):由刘知远建立,都开封。
5. 后周(951年-960年):由郭威建立,都开封。
二、十国:
在五代的同时,中原地区以外的十个地方政权并立,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这些国家被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各国间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最终,后周将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北宋建立后,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逐渐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国?
“五代十国”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国?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计53年),史称“五代十国”。
在这50余年间,中原地区共有五个王朝前后交替,而南方地区则前后存在十余个割据政权。
接下来我们依照王朝更替顺序来介绍“五代”:二、后唐(923年—936年)923年,唐朝的晋王李存勖称帝于魏州,史称后唐。
然后,后唐出兵消灭了后梁。
后唐共传四位皇帝,即唐庄宗李存勖、唐明宗李嗣源、唐愍帝李从厚、唐末帝李从珂。
三、后晋(936年—947年)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于晋阳举兵叛乱,并遣使向契丹求援。
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称帝于太原,史称后晋。
石敬瑭尊耶律德光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契丹出兵消灭了后唐。
后晋共传两位皇帝,即晋高祖石敬瑭(被戏称为儿皇帝)、晋少帝石重贵。
四、后汉(947年-951年)946年,后晋大将杜重威欲效法石敬瑭,企图勾结契丹当上皇帝。
947年,杜重威引契丹军南攻开封,后晋灭亡。
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辽,并纵兵抢劫,遭到中原军民的抵抗,被迫撤离中原。
不久之后,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称帝于太原,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河南、河北诸州,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共传两位皇帝,即汉高祖刘知远、汉隐帝刘承佑。
五、后周(951年—960年)951年,在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的后汉大将郭威,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954年,郭威死,养子晋王柴荣继位,即后周世宗。
后周共传三位皇帝,即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周恭帝柴宗训。
讲完“五代”,我们来简要说说“十国”:此时,南方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等九个割据政权,与北汉政权并称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风貌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风貌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其间的各个政权在短暂的存在中,都发挥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表现。
在这个时期中,唐朝已经瓦解,中原社会是动荡不安,各地藩镇纷争,朝廷无力控制,这为后来的五代十国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代:唐朝弥留之际五代的第一代是后梁和后唐,这两个政权都直接继承了唐朝的传统。
后梁是由刘知远创建的,它采取了军阀政策,使用强硬的手段打压政敌。
在后梁的降伏下,南汉和闽国纷纷臣服,后梁成为南方的统治者。
后唐是由李克用创建的,它更加开放,采取了宽容政策,信任和使用许多河北的将领和州县官员。
后唐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继承了唐朝的传统,但社会风貌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的思想也受到了影响。
第二代:入侵与毁灭后唐的灭亡和后晋的出现标志着五代的第二个时期的来临。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第二个时期被称为“十国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小国。
五代的第二个阶段到了北汉和南唐时代。
北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国土位于今日的山西省。
它的统治者沙陀人康震挣扎着维持着他的国家,但最终在辽朝的入侵下,灭亡了。
南唐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它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有很多成就。
南唐在政治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统治方式,它不太喜欢直接打压政敌,而是采取宽容的方式,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第三代:风云际会的江南社会五代的第三个时期开始于北宋时期。
北宋是五代十国时期中最稳重的政权,它不仅稳定了朝廷,还尝试着通过改革维持社会的稳定。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金朝、南宋和南北朝划分的时期。
金朝迅速崛起,成为北方的一支强国。
金朝的统治者颁布的“永乐新书”,全面整治了王朝的税收和法律,规定明确,管理严密。
此外,金朝的话务员进行了战略性的金朝广播,向北方的各民族说明他们的统治方式,稳定了政治和激起了经济的发展。
南宋在文化和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的成就,其经济也是非常强劲的。
南宋的统治者依托长江流域的优越环境,鼓励商业和政治发展,创造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和建筑。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五代(公元907-960年)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
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后周九年,而后汉仅仅四年,都不足十年。
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
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
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
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
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
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
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祐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关于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具体国家介绍
关于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具体国家介绍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发分裂时期。
在黄巢起义后,唐朝各地出现了普遍的藩镇割据,这些藩镇的节度使们纷纷自立,再也不理会唐朝中央政府的号令。
而在这些节度使之中,实力强劲的就先后被封王。
他们割据一方,在朱温灭唐后,他们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五代:第一个朝代:后梁在公元907年,唐朝的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建立了梁朝,即后梁。
到公元923年,后梁被李存勖所灭亡,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6年,共历三帝。
第二个朝代:后唐在公元923年,李存勖灭掉了后梁,在河南安阳称帝,,定都洛阳,国号大唐,史称“后唐”。
直到公元936年,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的代价,借用契丹兵攻入洛阳,灭亡了后唐。
后唐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3年,共历四帝。
第三个朝代:后晋在公元936年,石敬瑭灭掉了后唐,建立了后晋。
由于石敬瑭是借用契丹兵,付出了燕云十六州的代价才建立了后晋。
这就为亡国埋下了伏笔。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为了脱离契丹的依附,后晋和契丹相互共伐。
在公元947年,石重贵被契丹打败,被迫投降,后唐就此灭亡。
后晋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1年,共历二帝。
第四个朝代:后汉在公元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后。
后晋的节度使刘知远抓住了时机,他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刘知远死后,他的儿子刘承祐继承帝位。
在公元950年,由于刘承祐猜忌郭威。
郭威不得不起兵反叛。
最后刘承祐战败,被溃军所杀,后汉灭亡。
后汉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3年,共历二帝。
第五个朝代:后周在公元951年正月后,郭威灭掉了后汉,建国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即位。
柴荣在世时,他重用了赵匡胤。
在柴荣死后,他的幼子柴宗训即位。
在公元960年,赵匡胤谎报北汉和辽国进犯,趁机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也因此灭亡。
后周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0年,共历三帝。
十国:第一个国家:前蜀在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蜀国,史称前蜀。
王建死后,他的儿子王衍继位。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具体指什么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具体指什么
五代十国(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
1五代是哪五代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
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
2十国是哪十国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和北汉。
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
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
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
五代十国后唐的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后唐的历史后唐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和朝代,它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
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唐大顺二年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都太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
后唐历史简介李存勖本沙陀人,李克用长子。
沙陀部出自西突厥,唐末居代北神武川今山西应县﹑朔县间,桑干河上游。
唐中和元年881,僖宗召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三年,拜河东节度使,治太原。
干宁二年895,进爵晋王。
唐末,克用与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朱温争霸,长期进展剧烈战争。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晋王李克用仍使用唐“天佑〞年号,晋实际上已成为全面独立的王国,并以复兴唐朝为政治号召,长期与后梁争战不休。
后梁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子李存勖继晋王位。
干化元年911晋国在柏乡今属河北决战中,大败后梁兵,接着攻占幽今北京﹑魏今河北大名北等州,取得河北。
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
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
割据凤翔的岐王李茂贞与吴越﹑楚﹑闽﹑南平都称臣于后唐。
同光三年925庄宗令郭崇韬等攻灭前蜀不久,孟知祥又占蜀地,史称后蜀,进一步统一北方,并扩展到长江上游,此时是后唐的鼎盛时期。
南方诸国中,仅南汉﹑吴南吴与后唐抗衡。
存勖骄淫乱政,任用孔谦重敛急征,百姓怨愤﹔重用伶官﹑宦官,诛杀功臣,抢掠魏州军营妇女入宫,激起魏州兵变。
四年三月,克用养子蕃汉总管李嗣源沙陀人,原名邈佶烈藉兵变力量,夺取汴州今河南开封。
四月,存勖在洛阳被乱兵杀死,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改名李亶,是为明宗,改元天成。
嗣源即位后,改革弊政,杀宦官,诛孔谦,废苛法,均田税,政局小安。
但他也猜忌大臣,又年老多病。
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明宗病,子从荣疑明宗已死,领兵入宫,事败被杀。
明宗867~933死,子从厚914~934继位,是为闵帝。
应顺元年934四月,河东节度使李从珂本姓王,嗣源养子起兵杀从厚,自立为帝,是为末帝。
唐朝的五代十国
唐朝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唐朝的灭亡和后来出现的五个朝代和十个政权的兴衰而形成的。
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六十多年,从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一直到北宋的建立和江南宋朝的灭亡的公元979年为止。
虽然五代十国时期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眼花缭乱的短暂阶段,但是其中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件和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这五个朝代中,后梁是由朱温发动“靖康之变”而成立的,在位时间只有八年。
后唐是由李克用于公元923年于陈桥驿战胜后梁军队而建国的,持续了十三年。
后晋是由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废掉后唐皇帝而创建的,该朝持续了二十五年。
后汉是由刘知远于公元947年篡夺了后晋的皇位而建立的,持续了十三年。
后周是由郭威于公元951年废掉后汉皇帝而创立的,该朝对外扩张,持续了十岁三年。
与五代相对应的是十国。
十国分布在今天的华北、鲁中、中原、江南、湖南、云南等地。
这十个政权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唐、吴越、南汉、南平、闽国、楚国、前梁和后汉。
这些政权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一些原来的藩镇将领或者叛乱军头自己认为势力强大而成立的。
这些政权往往存在着一些残酷和暴戾的动乱事件,比如南唐的李后主因为感情纠葛导致宰相秦熙贞和她的情人宦官李景隆之间斗争,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最终被南宋所灭。
南海都督李继迁篡夺了南汉,不但剖宫行刑,而且还每天喝白汤,嘲讽南汉和岭南的南派诗人。
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部分,使这个时期充满了色彩和历史价值。
五代十国时期是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凶险的时期,也是军队崛起和战争频发的时期。
一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有所扩大,是统治集团无力阻挡的结果,同时,各个政权都以常备的军队为主要支撑,以扩张版图为一大目的;另一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现象,前唐时期的诗人李贺、温庭筠、杨简之,后唐时期的文学家刘禹锡,品茶名家陆羽,词人李清照等等。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指的是从唐朝灭亡开始,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结束,大约五十多年(53年)的历史,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
十国也是从唐朝末开始,北宋建立之后20年左右,宋统一南北方,十国也结束。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北汉。
后梁:朱温建立的国(907年—923年)后梁(907~923年),即朱梁,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的建立者为朱温,朱温这个人,不咋地。
他先是黄巢的马仔,跟着黄巢反唐,后来为了因为跟黄巢的官员不合,再加上为了自己的利益,毅然投降唐朝,充当了唐朝剿灭黄巢的马前卒。
与另外一个节度使李克用为剿灭黄巢立下汗马功劳,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这个时候,唐皇估计也知道自己的姓没啥影响力了,不赐姓,改赐名了),这个全忠可不忠,后来杀死了唐僖宗的继任者,唐僖宗的弟弟唐昭宗。
立唐昭宗的儿子李柷(zhu)为帝,又逼迫李柷用禅让的方式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之前说过,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真正的禅让)。
建立后梁,都城洛阳。
朱温这个人还极其好色,按说这个级别的人物,好个色没啥,主动投怀送抱的自然也不在少数。
但是朱温这个人明明可以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爱情,却非得公开耍流氓,不仅让自己的儿媳妇公开排队侍寝,还到自己的大臣家里耍流氓,让自己大臣的老婆孩子,老妈子小丫鬟侍寝,一住就是十多天。
这么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当然不得好死,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亲自用毯子把朱温包裹起来,埋于寝殿。
这死法,这埋葬地。
万全是报应啊。
朱温死后十年,后梁被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xu)击败,后梁灭亡,后唐建立。
后唐: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国家》:后唐(五代的第二个朝代)–铁血网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之后的正统王朝,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蜀;928年南平内附;930年南楚内附;936年赵国公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辽国攻入洛阳,同年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一度成为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
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
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
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
1、国号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唐昭宣帝李柷禅位梁王朱温,朱温改“唐”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晋国、岐国、吴国仍以“唐”为国号,仍称“天祐”年号。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李存勖并没有按传统以自己的王号“晋”作为新朝的称号,而是采用“唐”作为国号;且在灭梁之前,一直延用唐昭宗时的“天祐”作为年号。
所以“前晋政权”和“后唐政权”的正式国号仍然是“唐”,然而为了区别李渊建立的“唐”和石敬瑭建立的“晋”,故称呼李存勖称帝前的政权为“前晋”,称帝后的政权为“后唐”。
后唐一度被视为中兴大唐的存在,且自身实力雄厚,统治版图为五代各国之最,再而庄宗也为李柷上谥号,虽然血脉不同,但有所继承。
“清”陈鳣编撰《续唐书》,本乎“明”陈霆《唐余纪传》之旨,以为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
2、历史(1)前晋时期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
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
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
此事亦有不同说法,一说起因为酒后争执。
据记载,“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在追击黄巢时昼夜行200余里,人马疲乏,由山东退还汴州休息,李克用在上源驿酒宴上失言,朱温不平,夜里发兵围驿舍,纵火进攻,李克用逾墙突围,只身缒城逃出,亲卫数百人全部被杀”。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后,李克用仍用唐天祐年号,故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祐七年(910年)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派大军进攻赵地。
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无法抵御后梁的进攻,向晋国求救。
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也遣使表示愿意归附晋国。
李存勖把握时机,派大军救赵,与梁军大战于柏乡,大败梁军。
柏乡之战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附于晋国,使得晋国的势力逐渐强大。
天祐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桀燕”。
李存勖以平叛为名,大举进攻燕国。
天祐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杀刘守光于太原。
[17] 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天祐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
自此,河朔三镇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使得梁晋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
天祐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军攻梁,在今河南胡柳陂一带与梁军大战,晋军先败后胜,但也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
天祐十八年(921年)赵国发生内乱,赵王王镕为其养子张文礼所杀,李存勖派大军讨伐,张文礼病死。
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攻陷镇州,杀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自此赵地彻底为前晋所有。
(2)后唐立国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因李存勖复以“唐”为国号,故称“后唐”,以与“李唐”相别。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李嗣源为前锋。
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王彦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
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兵贵神速、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
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朱友贞见援兵无望而自杀。
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
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李存勖入汴州后,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
(3)同光乱政李存勖与伶人同台演出,并起艺名“李天下”;因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
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
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
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多达近千人。
且以宦官为监军,牵制军中将领。
李存勖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人人自危。
大将李嗣源可谓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
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反而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
李存勖听信宦官之言,设立内府和外府;导致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
当时政制混乱,政出多门。
皇太后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官府都照办不误。
同光二年(925年)南汉国主刘龑听说李存勖灭梁,心生恐惧,派使者进贡,并窥探虚实。
使者何词返汉后,向刘龑汇报说: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
(4)西平前蜀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庄宗命魏王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领兵六万,自凤翔走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同光三年(926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
唐军长驱直入,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降唐;而后蜀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献城投降;只有蜀国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打算出秦州攻打唐军,至茂州,兵马仅剩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以秦、陇二州降唐。
高季兴乘势率水军逆流而上,攻打施州。
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轻舟逃走。
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唐。
十一月,唐军昼夜兼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
李继岌率大军向剑州、绵州、汉州推进。
蜀国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唐。
李绍琛到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被蜀兵破坏。
为速取蜀国,李绍琛乘蜀兵溃败之机,率大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同光三年(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到达成都,翌日,蜀主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5)邺都兵变同光四年(926年)二月,皇甫晖在邺都叛乱,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讨伐。
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
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的劝诱之下起兵造反。
庄宗听闻讨伐军有变,即令怀远指挥使白从晖率骑兵扼守河阳桥,以护卫京城;又拿出金帛赏赐诸军,并亲率军趋汴梁,但为时已晚。
途中闻知李嗣源已入汴梁,即仓皇回逃,至荥阳,随从士卒已散逃过半。
刚抵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亦率所部兵哗变,与京城驻军展开混战。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初一,庄宗率近卫骑兵出战,中流矢而死。
初三,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为监国,不久于庄宗柩前即皇帝位,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
(6)明宗之治天成元年(925年)霍彦威、孔循劝明宗更换国号,明宗以兄终弟及为由否决了这一提议。
[33] 丙申,杀租庸使孔谦。
天成四年(929年)六月,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高从诲,上表请求归附朝廷。
七月,明宗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
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上表请求归附朝廷。
十二月,明宗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
长兴元年(930年)十一月,契丹国东丹王耶律倍归唐,明宗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东丹,名慕华,拜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后又赐国姓李名赞华,改封陇西县开国公。
长兴二年(931年)六月,明宗复置明法科,同大唐开元礼。
明宗统治时期,后唐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实际上,明宗之治并不稳定。
明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
(7)宋潞之争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李从荣因谋反被处死。
当时李嗣源病危,于次日派宦官孟汉琼到邺都召李从厚回京。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秘不发丧达六天之久。
[36] 十二月一日,在西宫发丧,李从厚即皇帝位,改长兴四年为应顺元年。
闵帝即位后,把潞王李从珂和石敬瑭当成眼中钉。
闵帝先是罢李从珂之子李重吉控鹤指挥使,外任亳州团练使。
又将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己的堂兄弟李从璋调任凤翔,接替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
因此李从珂在部下的鼓动下,拒绝了朝廷命令,起兵造反。
应顺元年(934年)三月,朝廷军马兵临风翔城下。
李从珂登城哭诉,言其无罪,被奸人所害。
禁军将领杨思权为一己私欲,遂煽动禁军兵变,率诸军投降了李从珂。
李从珂尽出凤翔所有用来赏军,并许诺攻下洛阳后,再给予重赏。
潞王大军很快攻下长安、华州、陕州,侍卫亲军纷纷归顺潞王。
闵帝无奈,只好仓皇向魏州逃去,途中遇到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引兵尽杀闵帝亲随,将闵帝软禁在卫州。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城。
宰相冯道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从珂假意不从。
次天,曹太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为监国。
六日,又立李从珂为帝,改应顺元年为清泰元年。
(8)末帝失国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
石敬瑭拒绝调任。
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
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