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建设构想——以广东省为例
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设立
“ 分机 制 ” “ 分银 行 ” 贷 是 学 的重 要 环节 , 是 现在 处 于 构想 但 阶段 . 没有 真 正 实 现贷 分 功能 。 还 整个 运 作 流 程有 如 银 行 与企 业 的借 贷 运行 , 借 的 申请 , 有 有贷 的审核 , 担保 ; 提 前或 如 有 有
个 学 分是 依 据课 程 标 准 的规 定取 得 ; 标准 学 分 。 是 由专 家 ② 它
依 据 培训 课 程 标准 , 照标 准 课 程 的要 求确 定 转 换 比率 , 对 由记
录系 统 从实 际 学分 计 算得 出 的 : 有 效 学分 。 是 由专 家 依 据 ③ 它
标 准课 程 的要 求 ,对照 培训课 程 的课 程标 准确 定转 换 比率 , 然 后 由转换 系统 计算 得 出 。
存 储 ( 录 ) ( 分 借 贷 ) 学 分 认 定~ 学 分 互 认一 学 分 兑 记 ~ 学 一 换~ 学 分通 兑 的技术 路线 。 面 分别 阐述 “ 分银 行 ” 下 学 的各 种功
能机制 。 21 “ 分 银 行 ” 存 分 机 制 . 学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为终 身学 习者提 供学 分 的存储 、 兑换 、 分 、 贷 通兑 等 功能 。
12 终 身 教 育 .
“ 学分 银 行 ” 存分 机 制 ” 的“ 包括 学 分获 得 、 学分 存 储 、 分 学 积 累。 分存 储 系统 的核 心工作 是 为每 位加 入 系统 的学 习者 建 学 立一个 学 习账 户 , 面记 录和存 储 学生所 取得 的实际 学分 和标 全 准学 分 。 学分 记 录 系统 的运行 流 程 应 当包 含 以下 步 骤 : 习者 学 在 系统 中进行 注 册一 选 择 参加 学 习 的课 程并 取 得 成 绩一 向系 统 提 交 所 学 课 程 标 准 和 实 际学 分一 系 统 核 查 课 程 是 否 被 认 可一 根 据 系统 的标 准课 程 计算 出标 准学 分一 由系统 记 录 学 习
学分银行制度下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的研究与实践①
学分银行制度下土建专业群学分认定和转换细则的研究与实践①王景梅,宁培淋,荆亚涛(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5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对有关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要落实此项工作,需要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进行更加精细化和落地式的策划与设计[1-3]。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和试点行业较少,以广东省为例,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两个行业,成果进行了行业的资历标准研制与试点应用,而在其他行业的实践应用和试点项目较少。
本文拟在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等终身教育制度框架下,以粤港湾大湾区从事土建行业的农民工、企业职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聚焦分析土建施工领域各项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业绩,以我校作为蓝本,结合我校土建专业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土建专业群学历成果和非学历成果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实现登记、认定、存储、积累与转换学习者个人学习成果,打通学历教育(高职)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拓展学习成果在土建类高职教育入学及就业、行业培训、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领域的相互转换运用,构建出一套土建行业学分银行体系。
一、学分银行学分认定依据学分认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号)、《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DB44/T 1988-2017)、《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粤教高〔2019〕10号)、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度文件要求来确定。
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
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终身学习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在终身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使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量精英,而在于能够为广大社会成员包括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终身发展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才能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终身学习的体系,是在对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系统,能够适应广大社会成员对学习的多种选择和要求,在其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进行学习。
终身学习体系的指向,对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制度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将继续教育与学习者的初始学校教育相衔接。
终身学习理念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只是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和能力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
而继续学习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同,不仅要适应不同类型学习者(包括接受初始学校教育的不同,有初中后、高中后、大学后以及在初中、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中途辍学的学习者;也包括从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以及年龄、个人志趣爱好的不同等等)的要求,在学习的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都应非常多样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中的部分人在回归学校教育时,继续学习的成果如何计入学校教育的学分等等。
二是如何认证非学历、非正规的学习成果。
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下,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包括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
特别是大部分继续学习和培训是通过非学历乃至非正规学习方式进行的,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和制度中,重学历教育,对非学历教育重视不够;重文凭,对技能和实践能力重视不够。
相应地,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中,对学习者在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中的学习成果有一套相对比较规范的评估、认证和激励的机制和体系;而对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各种进修、培训包括自学和通过实践学习提高的成果,则还没有建立或完善认证、评估、转换和激励的体系和制度。
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语言策略研究——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例
70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语言策略研究——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例■何莎莎/广东开放大学摘 要:学分银行是新生事物,宣传推广工作对提高学分银行认知度和参与度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倘若无人知晓,或者知晓则甚少,则“学分银行”的工作很难展开。
本文通过对较为成功的机关部门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分析,从而探索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公众号文章的叙事语言策略。
关键词:学分银行 微信公众号 大众语言 公文语言我国的“学分银行”正式提出于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分银行”是教育顺应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开放教育所创导和追求的价值和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开放大学办学的要件之一。
然而,“学分银行”的概念推广存在着困境,目前并没有让多数群体了解并参与其中,广东省在“学分银行”积极建设中也遇到一样的困境。
要顺利推进学分银行工作,学分银行的宣传推广工作十分迫切,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微信公众号成为新媒介宣传推广“学分银行”的重要平台,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活,是值得思考的传播问题。
笔者认为有必要以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受众定位、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内容等方面对学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的文学传播开展一些深入思考。
一、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的语言现状分析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微信公众号是由广东开放大学发起申,是面向广东省全体社会成员,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服务内容,旨在服务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该公众号截止2019年4月25日为止,发布了11条对外消息。
其叙事内容以学分银行工作推进的会议报道为主,文字严肃、严谨,虽是新闻报道,但不同于大众媒体的新闻语言,由于其发布主体为国家单位,所以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稳固性,行文中的用语措辞也必然具备典雅持重、简洁确切的特点。
关于构建我国_学分银行_框架的设想
学 分 ’其 次 是 学 分 记 录 !所 得 学 分 写 实 记 录 在 个 人 终 身 学 习 卡 上 !终 身 学 习 卡 !一 人 一 张 !伴 随 着 个 人 终 身 成 长 ’再 次是学分认定 ! 比照家课程标准或通过学分 认 定 机 构 认 定 的 已有学分 ! 有多少能够成为兑换某类证书的 有 效 学 分 ! 如 果 还 不 够 !那 么 还 需 要 多 少 有 效 学 分 !怎 样 去 获 得 所 需 的 有 效 学 分 ’最 后 是 学 分 兑 换 !当 个 人 拥 有 一 定 量 的 有 效 学分 时就能兑换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 如果 继 续 学 习 ! 就能继续获得学分 ! 继续获得的学 分加上你已 经 具 有 的 学 历或资格证书 ! 可以兑换成更高级别的学历 或 资 格 证 书 % 这样 的过程可以持续地进行 ! 相应的证书级别 随 之 也 不 断 提高 % * 学分银行 # 的构建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 题 ! 一 是 各 级 各类教育课程的衔接 ! 如中等职业 教育与普通 高 中 之 间 的 衔 接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与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之 间 的 衔 接 !中 等 职 业教 育与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 ! 等 等 ’ 二 是 课 程 的 互 认 !即 有 标 准 课 程 之 间 的 互 认 !更 有 非 标 准 课 程之间的互认 ’ 三是诚信问题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我们提出了课程 标 准 是 我 国 各 级 各类教育实施 & 衔接 & 转换的前提 条件 ’ 学分互认 的 依 据 是 双 方 课 程 所 共 有 的 知 识 点 &技 能 点 的 多 少 ’有 效 学 分 是 证 书兑换的关键所在’ 拥有一定的学分就能兑换相应的证 书 ’ 拥有的学分越多 ! 所兑换的证书 的级别就越高 等 设 想 % 具体实施的步骤是 $ 先进行国际比较和学分 银 行 构 筑 的 理 论研 究 ’ 然后进行五个子系统 ! 即课程标准子系统 & 学 分 累 积子系统 & 学分互认子系统 & 学分兑 换子系统 & 学 分 诚 信 子 系 统 的 设 计 !重 点 是 国 家 课 程 标 准 和 学 分 互 认 机 制 ’再 选 择合适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试运行 ! 对试运行 进 行 总 体 评 价 并完善整个运行系统 ’ 最后对运行系统进行理论提升 % 责任编辑 $ 席东梅
基于自学考试的学分银行建设发展
技术支持与保障
建立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
为确保学分银行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保障,包 括建立数据中心、开发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标准等 。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为防止学分银行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 障,确保学分银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学分银行的推广与应用
推广学分银行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宣传、举办讲座、开 展培训等,向社会公众宣传学分银行的理念 和优势,提高学分银行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 度。
累。
01
03
02 04
互认性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 成果之间的互认和转换,包括各 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 教育等。
导向性
学分银行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 ,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 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促进学习 者的发展和提升。
学分银行的历史与发展
1
学分银行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为了解决不同类型 高等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问题而设立的。
国内外学分银行案例比较分析
学分认定机制比较
学分转换标准比较
学分积累方式比较
服务对象及范围比 较
发展阶段及特点比 较
国内学分银行主要依据 学习者在各类教育机构 中获得的课程学分进行 认定和转换,而国外学 分银行则主要依据课程 学分的绩点和等级进行 认定和转换。
国内学分银行主要依据 学习者在各类教育机构 中获得的课程学分进行 转换,而国外学分银行 则主要依据课程之间的 比较和转换标准进行转 换。
国内学分银行主要通过 建立个人学习账户的方 式进行学分积累,而国 外学分银行则主要通过 建立学分档案的方式进 行学分积累。
国内学分银行主要面向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 社区教育等领域的学习 者,而国外学分银行则 涵盖了从职业教育到高 等教育的各个领域的学 习者。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
我 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术
口李林曙 鄢小 平 王立科
摘
要 :建设 终身教 育体 系和 学习型社会 ,已经成为人类历 史发展 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很 多国家都将学
分银行 制度视为促进 全 民终 身学习的有力 “ 抓 手” 。本 质上讲 ,学分银行制度 就是学 习成果认证 、积 累与转换制 度 ,其主要 目标是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 沟通机 制 ,拓 宽学 习和成才途径与渠道 ,为学 习者提供 学 习的 多次和
国家层面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 认证 、积累与转换制度 ,即 “ 学分银行”制度 ,视 为促 进全 民终 身学 习的有力 “ 抓手 ” 。 “ 学 分 银 行 ”制 度建 设不 是 简单 的 教育 问题 ,需要从 终 身学 习 发 展 、市 场 经 济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学 习 成 果 导 向 、教 育 国际化 和社 会 文化 等 多种 角度 ,研 究 和认 识 “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 的必要性 、重要性和紧迫 性 ,同时结 合 国情 ,提 出我 国 “ 学 分银 行 ”制 度建 设 的路径和策略。
一
、
学分银行 制度概述
学分银行借用 “ 银行 ”这一形象用语 ,反映对 学习成果进行认证 、积累与转换 的特点 , 其核心是 以学分为计量单位 ,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
J 现代远程教育 研究
l 抑3 年6 期/ 总1 为期
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本质上 ,学分银行制度是具有 学分认定 、积累 、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管理制度 和教育 管 理制度 。 1 . 学 习成果 与 学分 学分银行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是 “ 学习成果” ,它 是学分银行制 度研究的核心 ,也是制 度设计与服务 的 主要对 象。学习成果是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 的学习经 历 、完 成 一定学 习 任务 获得 的或者 能够 表现 出 的知 识 、技 能和能力体系。 ( 旁 凇鹤, 2 0 1 3 ) 学习成果的表现 形式通常为资格 ,即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通过评价与 认证 ,判断学 习者 已达到相应标准所规定学 习 目标 的 正式成果。学习成果也可以有其他形式 ,如竞赛成绩 是学 习成果 而不是 资格 ,在 一定条 件下同样可以进行 认证、积累与转换。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核定 、 认可 和认证统称为学 习成果认证 。它通 常从知识 、技 能和 能力这三个维度描述学 习者经过一段学 习经 历后 ,知 道 了什么 、理解 了什么 以及会做 什么 。 学分 是用 于衡 量学 习者 学 习成果 学 习量 、价值 和水平的计量单位 。学分是可以携带和累积的。学 分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原始学分 ,即由学习者 获得 学 习成果 的机 构赋 予 的学分 ;第 二种 是基 准学 分 ,即按照学习成果框架的标准对原始学分进行换 算的学分 ;第三种是实效学分 ,即按照一定标准最 终实现转换的学分 。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作者:赵宇红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02期【摘要】“学分银行”制度是模拟和借鉴银行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对学分进行存储、转换与兑换的教育管理机制。
作者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定位,进一步探讨其实现路径。
【关键词】学分银行;内涵;功能;定位;路径【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32—06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上个世纪末以来,“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及构建学习型社会政策的出台,“学分银行”的建设开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学分银行”能够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能够满足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够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衔接提供可能,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现实基础。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复制,希望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总结与借鉴,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进行思考,以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对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分银行”的界定及其功能1.“学分银行”的界定正确界定“学分银行”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毫无疑问,“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年制”而言的教学制度。
《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将“学分制”解释为:“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指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作用、地位)的一种管理方法。
”简言之,即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那么“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最小单位,是指学生成功完成某科目所获得学分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接受的科目教学总量。
基于终身教育体系下构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框架的探索
高校理科研 究
基于终身教胄傩系下构建成人教青“ 学分银行" 框架晌探索
重庆 广播 电视 大学
[ 摘
魏 婷
要] 文以终身教育为背景 , 本 通过“ 学分银行” 国内外的发展形 势, 在 分析我 国 育的发展 _向及学分银行在我 国成人教育发展 教 方 构建 沟通
的具体构建思路。
一
l
… …
、
甲 卜 菌至 # 璧 墓 蓑
: :: : ‘ :: l
三、 学分银行” 我国成 人教育发展的构建思路 “ 在 在 2 1 年 我 国公 布的 《 00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和 发展 规划 纲 要》 ( L一 0 0 2 O 2 2 年冲 专门阐 明:加 快发展继续教育 , O “ 构建 灵活开放的终身 教育体 系 , 为学 习者提供 方便 、 活、 灵 个性 化的学习条件 。所 以应整合 ” 学历教育 与非学历教育 力量 , 学分银 行” 让“ 成为学历教 育与非学历教 育之间沟通的桥梁 , 达到构建终身教 育体系和形成学 习型社会的 目的。 在实施初级阶段 , 主要分两个 阶段进行 ( 以重庆广播 电视大学 为探 索对象 ) : 第一阶段 ( 试点阶段 ) ① 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 在广播 电视大学系统 内部构建一套 比较 完整的 “ 学分银 行” 系 , 体 使其具有 可行性 。当前 , 广播 电视大学 已有非学历教育学 生 , 依据 “ 学 分银行 ” 构建模式 , 学校给他们提供若 干专业主干课程 的学习 , 习者 学 通过课 程考核 , 取得相 应课程学分 , 发相应的课程结业证 书 , 颁 并将他 们所获得的学分存人“ 学分银行” 。 ②其他高校与电3 ̄ v : R育的沟通 学 习者 在其他高等 院校和科研机构 获得 的课程学分 , 可以“ 兑换 ” 成重庆 电大相应课程的学分 。 ③其他教育机构与电大教育的沟通 学 习者在各种培训机构 、 区学 习的非学历教育 内容 和成果 , 以 社 可 通过认证 ,换算” “ 成重庆 电大相应的课 程学分 。 ④非教育学 习成果与 电大教育的沟通 学 习者 在工作 岗位 中取得的相关学 习成 果 , 也可 “ 认定 ” 为重庆 电 大相应 的课 程学 分。学 习者在 以后 的继续教 育学 习中 , 提取 “ 学分银 行” 中存储 的学分 , 替换 自己当前学习中的相应课程 。 第二 阶段 ( 推广 阶段 ) ① 电大课程学分 与各种学习成果的沟通 通 过与企业 、 各种 资格 考试 中心合作 的方式 , 把相关 的执业/ 职业 证书资格考试 纳人到“ 学分银行” 体系 , 习者通过 会计 资格 的考试 , 如学 取得 了相应 级别的会计证书 , 学习者就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 中 , 人 用存 “ 学分银行 ” 的会计资格证 书替换相应的几 门专业课 程的学 习, 反之亦 然, 从而形成双向可逆的学分兑换机制 , 有效地将学历 教育与非学历教 育进行沟通。 ②学分银行 的普及与推广 学分银行的普及与推广分两步走 , 第一步在全市电大 内部实施 , 第 二步则是向全市教育机构甚至全 国普及和推广。 目前电大正在开放教 育领域推行 双证项 目的试 点 , 以总结 、 可 借鉴 其已有经验 , 成人高等 在 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中进行推 广。
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王连喜;亓彦伟;鄢小平【摘要】建立国家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衔接,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抓手”。
文章阐析了“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从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路径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学分银行”制度保障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对“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名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作者】王连喜;亓彦伟;鄢小平【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24.82(一)制度建设背景近二三十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国家层面或国际间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①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是“学分银行”制度在别的国家的称呼,还有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英国、南非、香港地区称为资历架构。
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同行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于2010年发布的报告《国家资格框架的实施和影响:16个国家的研究报告》统计,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开发或者已经实施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资格框架,目的是帮助人们对资格的理解,向用人单位提供未来劳动者所具备的能力的信息。
通过资格框架和标准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学习成果转换和积累制度,打通教育、培训和就业之间的通道。
与此同时,区域组织也通过资格框架的构建,建立起区域间资格等值认可,学分转换和互认,如欧盟基于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建立。
在此背景下,为顺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在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衔接”。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设研究
3、提升教育公平性:学分银行制度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机 会,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从而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三、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设的路 径与策略
1、完善学分标准与转换体系:制定统一的学分标准,明确各类学习成果的学 分转换规则,确保学分的认可与流通。同时,建立学分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学 分的含金量。
2、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分信息管理平台,实 现学分的统一管理、查询与认证。通过数据共享,提高学分信息的透明度与可 靠性。
3、推动多元参与机制:鼓励各类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参与学 分银行制度建设,共同制定学分标准与认证规则,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 良好生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设的认识与研究,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为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多元化的教育体 系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内容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终身学习的理 念已经深入人心,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 课题。本次演示将从背景、意义、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对构建服务全 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进行研究。
四、总结与展望
学分银行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和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学分标准与转换体系、强化信息平台建设、推 动多元参与机制、建立学分认证与衔接体系等方面的策略措施,我们可以逐步 建立起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体系。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 量和水平,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3、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参与终身学习活动,共同推动服务全民 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 学习者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和文 化交流活动等。
关于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构想
关于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的构想摘要:学分银行的提出主要是源于终生学习、终身教育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倡导。
当成人从繁忙的工作中重新回到各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时,成人以往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历很难得到认证,学分银行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分银行适用于成人教育,构建学分银行认证支持体系,统一管理成人的学分,对成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对于促进成人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分银行;认证一、学分银行的内涵(一)学分及学分制学分,是一种计量单位,是表明学习者成功完成某一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分值单位。
其中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学习规定内容并顺利通过考试测评,才能按照课程标准,获得一定学分。
简单来讲,学分就是在一定“时间长度”中,学习者获得“学习成果”的一种计量。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取得规定学分获得相应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资格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武汉大学率先引进学分制,使学生完成某一课程考察之后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折合成相应的学分,最终以取得规定学分作为评价标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二)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是借鉴或者模拟银行的特点、功能,使得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它具有一定的储存汇兑功能,但它储存的是学分,汇兑的是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
它可以实现学分的零存整取,打破了各种教育类型、教育形式的壁垒,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终生学习、终身教育以及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方式。
学分银行制度是一种较为弹性的学习制,突破以往传统的专业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参与非正规教育,进行非正式学习以及工作经历等都可以折合成一定的学分,以换取相应的学历文凭。
学分银行的最高境界通常被认为是学分通兑,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学分储存、学分累计、学分认证、学分互认到通兑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摘要]“学分银行”建设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搭建不同类型继续教育互通的桥梁。
本文通过对对“学分银行”制度内涵、意义的分析介绍,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学分银行职业教育建设研究近二三十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国家层面或国际间建立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据统计,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开发或者已经实施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资格框架,逐步建立了学习成果转换和积累制度,力图打通教育、培训和就业之间的通道。
在此背景下,为顺应终身学习的需要,与国际接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衔接”。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建立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荐不同类型继续教育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研究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一、“学分银行”的制度内涵(一)“学分银行”的概念内涵“学分银行”概念源自韩国,是建立在终身教育和自由学习的理念基础上,模拟和借鉴银行运行的基本机理,通过建立相关组织,制定相关的标准和体系,实现学分的存储、转换与兑换的教育管理机制和制度。
“学分银行”既是一种教学管理的制度,也属于一种教育管理的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一种转换、对比以及互认,鼓励相关学生参与到积极学习中。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龙源期刊网
广东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作者: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年第01期
近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站正式开通上线运行。
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和学分管理机构。
目前,国际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分银行制度。
据了解,学分银行尤其适合职业教育边实践、边学习的特点。
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学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银行”,工作几年回来后可以继续学习,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申请进行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支取”相应学历。
(据新华网)。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难点与解决策略
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的难点与解决策略作者:李丽娜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21期摘要:学分银行是推进我国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
本文从学分银行相关的概念出发,深入探讨我国学分银行实践模式中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形式,在全面分析学分银行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结构升级等层面助推终身教育的重要价值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学分银行助推终身教育方面在框架设计、实施主体、成果权威、转换渠道等角度的现存难点,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资格标准架构设计、建立管理建制实体机构、强化学分银行质量保障与统一学分计量转化标准等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建设的强化实施与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教育;难点分析;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1.0780前言终身教育理念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需要相适应,其强调教育活动应伴随每个个体的终身,以此实现人的知识技能、社会的建设趋势的同步发展。
因此,学分银行作为我国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重要桥梁,其对学习成果的统一体现逐渐成为助推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
我国学分银行相关建设的具体开展近20年,因理论发展与实践设计的不足,现阶段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仍在框架设计、实施主体、成果权威、转换渠道等角度各类实施难点,相关解决策略的设计也就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1学分银行概述学分银行这一概念主要指代模拟、借鉴银行的具体机理、运营功能与业务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生产、认定、存储、转换与应用的机构。
其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学习条件,便于其在不同学习环境下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形式,进而在各类教育机构、组织共同制定的标准规范下完成学习活动,取得学习成果。
学分银行脱胎于终身教育,服务于终身教育,明确将终身学习作为服务目标,以学习者的个人进步为指导思想,以学习成果的相关操作为应用方向,是助推我国终身教育相关建设的重要制度探索与教育创新。
广东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所修学分可相互兑换
广东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所修学分可相互兑换
本报讯(记者刘盾赖红英)近日,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委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这标志着该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开建。
今后广东省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将有可能将自己所修学分当做货币,通过该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相互兑换。
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委会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学分银行面向该省全体社会成员,将有助于该省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换,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系统建 设构 想
— —
以广 东省 为例
于 蕾
( 广 东开放 大 学终 身教 育研 究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9 1 )
摘
要 :建 立 广 东省 终 身教 育 学 分银 行 系统 ,是 构建 广 东省 终 身教 育体 系及 建设 学 习型社 会 的
有效可行路径。本文在对广 东省终 身教育学分银行 系统建设 的必要性 以及性质 、功能、重点、 目标
成 为各 国展 开深入探索并为之付诸实践努力 的 共 同 行 动 。在 这 一 过程 中 ,许 多 国家 发 现 :建 立 学 分 转换 和学 分 银 行 制 度 是 一 条 切 实 可 行 的
推进 路 径 。 目前 来 看 ,推 展 得 比较 成 功 的主 要
措施等 。在实际操作层 面, 《 广东 省教育综合 改革试点 总体 方案 》明确提 出 “ 依托广东省广
家 教育 部要 求 北京 市 、 上 海市 、 江 苏省 、 广东 省 、
育综合 改革试点的主要 内容之一 , “ 开展继续 教育 ( 包 括 电大 、成教 、 自考 、网络教 育 )学 习成 果认 证 和 ‘ 学分银 行 ’制 度改 革试 点 。 为 了更 好 地 发 挥 学 分 银 行 在 广 东 省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构 建 中 的主 渠 道 作 用 ,真 正 意 义 上 实 现
关键词 :终身教 育;学分银行 系统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保 障机制
中 图分 类 号 :G 7 2 9 .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 0 3 8 5( 2 0 1 5 )0 3 - 0 0 2 0 - 0 5
终 身 教 育 思 潮催 生 学 习 型 社 会 建 设 ,这 已
题 编 号 :GDJ Y- 2 0 1 4 一 C — b O O 1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0 9
作者简介 :于蕾 ,女 ,助理研究员 ,研究生 ,硕士 ,主要研究 方向为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 。
2 0 1 5 年第 3期 ( 总第 7 0 期)
广州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维度 定位 分析 的基 础 上 , 提 出建设 的 主要 内容 ,包括 组织机 构 建设 、职 能分 工设 计 、制度 体 系建 设 、 管理 体 制建 设 、运 行机 制 建设 、监 督 与评 价 体 系建设 以及 支持 服 务体 系建设 。最后 ,建议 从 以 下三 方 面展 开思路 ,推 动建 设 :统一 思 想 、加 强管理 ;投 入 经 费、保 障 实施 ;试 点先行 、分段推 进 。
V 0 l _ 1 5 N O . 3
务工人 口数量居全 国之首 ”而著称的劳动力人 口大省。契合 目前广东省终身教育的重点集 中 在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领域这一实际 ,单靠设 立 在 广 东 开放 大 学 的一 家学 分 银 行 是 远远 无 法
完 成 对 数 量庞 大 的学 习者 ( 潜 在 学 习者 )学 习 成 果 的 认 证 和评 价 的。 因此 ,建 立 以设 立 在广 东 开 放 大 学 的学 分 银 行 管 理 中 心 为 总部 、以设
+ 基 金 项 目:佛 山市 人 民政 府 专 项 资 助课 题 “ 国 家 创新 型 城 市 建 设 视 角 下 佛 山 市 终 身 教 育 体 系 构 建 研 究 ” ( 课题编号: 2 0 1 3 1 3 2 8 3 ),广东省教 育研究 院 2 0 1 4 年度 研究课题 “ 开放 大学学分银行激 励机制建设研究— — 以广 东省为例” ( 课
2 0 1 5年第 3期 ( 总第 7 0期 )
2 0 1 5年 6月
广 州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Vo 1 . 1 5 N0. 3
J O UR N A L OF GU AN G Z HO U O P E N U NI V E RS I T Y
J u n . 2 0 1 5
遍 及 全 省 城 乡 的终 身学 习 的 “ 全 贯 通 ” ,结 合 广 东 开 放 大 学 是 在 广 东 电 大 系 统 基 础 上 组 建 这
一
现 实 情 况 ,提 出 广 东 省 终 身 教 育 学 分 银 行 系
统 建设 的一 些构 想 。
一
云南省 以及 中央 电大探索开放大学新 的建设模 式 和建 立 不 同类 型学 习成 果 的认 证 、评 估 与 转 换制度作为试点单位进行探索和实践。[ 2 具体 到广东省 , 《 广东省 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 展规 划纲 要 ( 2 0 1 0 - - 2 0 2 0)》也 与 《 纲要 》 相 呼应 ,提 出 了结 合 省 情 的 有 关 目标 、路 径 、
、
广 东 省 终 身教 育 学 分 银 行 系统 建 设 的
必要 性分 析
( 一) 建立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是 有效完 成对 学 习者学 习成果 认证 和评 价 的需 要 广 东 是 一 个 人 口大 省 ,更 是 一 个 以 “ 外 来
播 电视 大 学 ,创 建 广 东 开 放 大 学 ,促 进 广 东 形 成较 为 完 备 的 终 身 教育 体 系 ” ;将 探 索 建 立 学 习成 果 认 证 和 “ 学 分 银 行 ”制 度 作 为 广 东 省 教
有韩 国的学分银行 体系 、欧洲学分 累计与转移 体系 、英 国的资格 与学分框 架 、美 国的 S R E B 学分互认制度 、澳大利 亚的资格框架等 。…我 国在此方面虽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 阶段 ,但 已 对 此 给 予 充 分 重 视 。 除 了在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 以下 简称 《 纲要 》 )中对 目标 、实施 的途径 、推进 的措 施 等 做 出 明确 说 明之 外 ,在 实 施 层 面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