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系学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计算机教育领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的模式。
针对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第一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力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教师以教授课程为主要任务,通过系统的讲授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能力。
这种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适用于培养学术型或研发型人才。
第三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主要依赖于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组织培养计划,并提供实践机会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适用于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无论采用何种培养模式,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再次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和实际项目,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最后是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断充实自己。
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特点来灵活选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变得日益重要。
这个领域无疑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快速发展的领域。
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1. 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根据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设计和实施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的教学。
通过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创新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的领域。
实践环节的设置也至关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参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化竞争力的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通过增加国际课程、引进外国名师、组织海外交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 个人观点和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以全面、深化和创新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全面发展个性品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在分析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方式,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建设内容为例,介绍如何实践高校计算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双素质;工学产学研教育是一种将生产、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为一体,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教学研究环境及相关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产学研教育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1、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目前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资源的低效使用和产业发展动力的匮乏,具体表现为即使我国的教育和科研单位聚集了大量的生产研究资源,但无法通过成果转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产学研结合水平较低。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响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各领域特别是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
各高校应坚持“以产促学,以产促研,以学带产,以研增产,综合通效,共赢共进”的人才培养原则,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关键项目和资金保障,高校则发挥人才、学科、研究环境、国际合作等资源优势。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为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导向,高校则是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创新源头,两者通过交流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投身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去。
产学研一体化给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高校必须把握办学方向,更新教学内容,围绕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科知识的学习,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夯实创新的基础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得到通才型的职业素质培养。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人才也成为了各个企业和机构迫切需要的重要资源。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各大学和职业院校也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以不同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计算机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谈一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培养模式在过去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期间,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编程语言和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只注重技术,而忽视了对软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单一化,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现代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重的。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例如通过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团队协作等能力。
也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他们拥有扎实的编程基础和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还能够具备更全面的软实力,使其在职场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挑战。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因为无论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都更受欢迎。
三、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产学合作是一种借助产业资源和企业平台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实际的项目和实际的产业需求引入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各界都在不断探索和推广不同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传统教育模式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学科理论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学习和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强,专业知识系统全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和理论支撑。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行业的创新需求等。
二、工程实践模式工程实践模式强调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实习、校企合作、项目实训等形式。
工程实践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实际项目,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资源协调及问题解决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校企合作项目难度不够高、项目实训内容和形式单一等。
三、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实训营、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模式将传统教育、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等模式相结合,兼顾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做出更多的实践尝试。
综合实践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兼顾学科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个人能力、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设计难度大,需要综合多方资源和能力。
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不同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应兼顾传统教育和工程实践的优势,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将不同模式相结合,构建更加完善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
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而采取的一整套教学和培养方案。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特点、现状及问题出发,一起来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特点计算机人才培养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更新快: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在短短几年内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计算机人才培养要及时跟上时代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2.实践性强: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跨学科性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物理、电子工程等。
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现状及问题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多数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
2.教学模式陈旧: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较为陈旧,注重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设置,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
3.创新能力不足:现阶段计算机人才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毕业生在创新领域中缺乏竞争力。
四、结语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一个复杂而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界、产业界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推动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
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
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摘要:独立学院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将计算机专业相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现阶段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师资力量较弱和办学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计算机学科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产学研合作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阐述独立学院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方式,说明这种方式对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学科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产学研;计算机学科;应用型人才1、独立学院产学研合作培养的必要性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两次提到产学研战略,国家对高等教育中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产学研合作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得到政府、产业界、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作为兴校、强校之本。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涌现出大批(新建或转向应用型)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其中计算机学科对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要求更高。
然而,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师资队伍相对较弱,及时掌握和讲授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部分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要求。
因此,应加大独立学院产学研合作培养力度,加强企业、独立学院、科研院所的互动和合作,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独立学院,将独立学院的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深入到企业实践第一线,深入到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中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独立院校培养目标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一体的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人才培养
产学研一体的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人才培养摘要:总结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产学研一体培养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计算机高级人才的一些基本经验。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全方位的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体系、创建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等手段,逐步探索出产学研共同参与的新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研究性学习;校企合作;多学科融合近年来,计算机学科自身的内涵、外延和发展的动力与源泉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中的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已经成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也逐渐呈现学科融合的趋势,人才国际化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些变化,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自身长期积累的教学基础和在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锐意改革,建立了以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为特色的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利用自身的学科研究特色,针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需求,整合计算机、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信息产品设计方向) 4个专业的资源,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精品课程推动课程群建设,并以课程建设为基础[1-2],构建了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3]、多方位的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体系、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在计算机类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4]。
1建立多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长期以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产学研合作为平台,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互动、校企互动、课内外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同阶段,建立了基础实践、工程方法实践和创新体验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引导研究性学习,以课程综合型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
在本科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课程设计(俗称大作业Project),通过团队式合作、研究式分析、工程化设计完成较大型的系统或软件的设计题目。
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学校、科研单位及企业三方参与的合作教学进行调研,对产学研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对校企优势相补的良好合作机制及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依据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
关键词:产学研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合作教学研究随着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及职业培训教育中名列靠前的专业。
然而,在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用人单位的反馈却是毕业生动手能力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难适应公司和企业的实际需要[1-2]。
在实践教学中,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后,项目组研究成员发现:由于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采用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方法不当或合作方式有待提高[3-4],出现研究单位和企业形式化参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局面,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性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产学研教学退化成照搬指导书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在计算机编程和设计实践环节方面是被动的,且缺乏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开展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模式,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完成科技创新活动,拓展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1产学研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分析通过产学研途径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起源于美国的现代合作教育[5](Co-Cooperative Education),该计划的实施使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等国际名牌高校成为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受益者,也使滑铁卢大学利用产学研培养新型人才机会,一举成为加拿大的名校之一。
另外,德国借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英国采用工读交替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前往企业工作一年或两年的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达到极大提高。
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开展产学研(官产学)的合作教育尝试,这一活动使日本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高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研究-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论文
高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研究-计算机专业论文-计算机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计算机专业具有创新和科研的先决条件,最适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和工程设计能力,应该采取课程设计、专题实训、项目开发和毕业设计层层递进式的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总结产学研教学的成果及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创新一、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运作的条件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科研性比较强的专业,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过程。
而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特点,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的使命,因此最适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将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进行运作,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在教学组织上给予保障,要组建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业务技术精湛、内部结构合理且技术成果显著的教师团队。
其次,要与相关高校、软件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合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技术和科研成果考核办法、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等。
第四,要加大经费的投入。
无论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还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都需要相应的经费做保障。
不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经费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根据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会降低标准,对学习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专业学习上、情感上都出现滑坡的现象。
教育界的专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大二低潮现象。
”因此,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需要从大一就开始,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赶在“大二低潮”到来之前,及时给大学生们打一针“预防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与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进行计算机实验和项目实训,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这种培养模式以实际项目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或分配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突出实践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会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需求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等工作流程,并通过这些项目实践,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另一种重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工程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大量的案例分析、工程实训、软件开发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理解工程设计过程,并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
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与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高校应该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需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增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引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当前高校中备受瞩目的专业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将对这些改革与建设进行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高校普遍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实际项目开发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高校纷纷引入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课程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以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
强化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对基础课程进行了强化。
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通过深入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宽专业课程除了基础课程外,高校还拓宽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术和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辽宁省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辽宁省计算 机专业产 学研合作 中成功 的例子 也很多 。 例 ̄ 1 1 : 大连理工大学作 为辽 宁省 内的 国家重 点大学 , 先后 经 历了 “ 校企科研项 目合作 、 创建校企 合作委员 会平 台 、 联 建
企业 国家技术分 中t i v a t i o n mo d e f o r u n i v e si r t y c o m p u t e r m a j o r i n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m a j o r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a n d i f n a l l y
积极 的指 导 意 义 。
“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是一种人才培养 的系统工 程, 字面意思就是生产 、 学习、 科学研究 、 实践运用 的系统合 作 ,从 而增强对大学生 的学 习与实践 的培养 。从学 校方面 讲,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 校与企业 、 科研 单 位 等多种教学环境 和教学资 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 面的各 自 优势 ,把 以课 堂传授知识 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直接获取 实际
经验 、 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 、 科 研教育有机结合在 一起的教 育形式 。
关键 词 计 算机 专 业 产 学 研合 作 人 才 培 养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u r r e n t S i t u a io t n a n d Pr o b l e ms o f t h e
I n d u s t r y - Un i v e r s i t y - Re s e a r c h Co o p e r a iv t e T a l e n t Cu l t i -
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摘要:提出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阐述产学研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包括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科技项目研发以及产学研实践的具体措施,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实习基地;合作教育1、背景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每年的需求量至少为40万人。
随着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IT业再次升温,用人企业对1T 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5年用人量达到42.5万人左右,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近几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在增大。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771所高校开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达44万人。
从数量上看,这个数字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然而,现实却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IT企业又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
通过与企业座谈、研究人才市场需求,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培养针对性不够明确,结构不合理,企业的再培养成本较高。
(2)国内的大部分IT企业都把满足国家信息化需求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少量的创新研究型企业需要科学型人才。
(3)在本科教育阶段,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较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实际动手能力薄弱。
总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应届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正成为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问题。
2、产学研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 指导思想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l号)中明确指出: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对计算机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成为了当前立足于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前,国内外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工程化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传统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从理论和方法出发,对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学科进行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能力,将其作为培养对象,以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为主要目标。
这种培养模式适用于学术型、专业型的科研单位和科研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以深厚的计算机理论和专业技能著称。
2. 工程化培养模式工程化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科技的应用,从而具有较高的就业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创新”这一核心来展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拥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应对挑战。
该模式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其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传统的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不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前,行业内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广泛的人文素养,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对各种人才的不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各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和适用范围,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不断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产学研创新工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产学研创新工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学研创新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寻找新的模式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工学人才。
一、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新模式的核心。
通过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界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技术的转化。
产业界提供真实的问题和需求,学术界和科研界则通过研究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二、实践导向新模式注重实践导向,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新模式则强调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了解实际问题,并且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项目驱动新模式以项目为驱动,不再以课程为中心。
项目可以是企业委托的实际工作,也可以是学术研究的课题。
通过项目的驱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驱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导师指导新模式下,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导师既是学生的指导教师,也是项目中的技术指导者。
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行指导,并且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产学研基地为了实现产学研创新工学人才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基地是必不可少的。
产学研基地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和机会。
同时,产学研基地也为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界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创新和技术的发展。
六、评价与认证新模式下的工学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认证机制。
评价需要考量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实际能力,不再仅仅依靠学术成绩。
认证则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能力和经验进行认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效的证明。
总结:产学研创新工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需要从产学研结合、实践导向、项目驱动、导师指导、产学研基地和评价与认证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研究一、引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也面临着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人才的挑战。
高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与产业界和科研机构实现紧密结合,打造一个“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研究,以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切实可行的成果。
二、“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的理论基础1. 产教科研合作的理论基础产教科研合作是指产业界、教育界和科研机构之间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的一种模式。
产教科研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产教科研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教合作、教研合作和研产合作三个方面。
产教合作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研合作是指教育界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等形式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研产合作是指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产教科创”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是指产业界、教育界、科研机构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种培养体系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位一体协同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育环境、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教学手段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如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指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制定一种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023年度产教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3年度产教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来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一、产教融合的理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是由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所催生的,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将产业和教育紧密联系,通过实践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的技能更符合市场需求。
这种模式适应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也是教育、政府和行业共同探索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产生于新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基础课程,相对比较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然而,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在产教融合下,计算机专业变得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同时也注重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课程设置从传统的基础课转向职业能力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实践为主线,鼓励学生多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研发和竞赛,实现知行合一。
三、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1.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应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例如编程实践、软件工程实践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
2.与产业对接,根据市场需求定制教育方案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实习、实训、实践的合作机制,开展实践项目,根据市场需求定制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通过与实践导师的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了解企业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职业能力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的要求和行业的趋势,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科学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一、探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且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和路径,即“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在认真学习《纲要》后我们意识到,构建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将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让大学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在做中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关键的举措之一。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我系一直将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时代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造就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成为各院校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
然而,近几年却出现了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不正常现象。
其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因此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强化应用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
根据我系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依据人才培养的原则及特点,我们及时树立了适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依托受学生欢迎的各种方式,进行创新教学。
我们认为:首先,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环境,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
培养,重视创新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构筑成长的平台。
其次,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我系的计算机本、专科教育应主要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之既能很好地从事生产实践,又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这就需要:
1.知识:具有形成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就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知识、能力、素质必须来源于职业岗位,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
二是必须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对于课程,我们必须提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思路和具体培养点。
第三,实行由知识教育向知识和认知教育转变,由传授技能向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变。
知识点的多少对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越来越小,认知能力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不能培养书呆子,而要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
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这是过去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过的。
它突破了现行近乎完全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成果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具有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今天,缺乏人才、缺乏进入行业的经验必然也会拉长进入周期。
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同时具有计算机教育经验与计算机技术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产教研的结合。
同企业建立起联系是贴近用人市场的第一步,这样可以让我们了解和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调整培养方案。
与企业的联系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的合作来加以深化,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实验室、工作室等;通过人员间的交流来拓展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兼职,也可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了很多的现实问题,如教师的实践能力问题。
执教老师或缺乏实践经验,或忙于理论科学研究,对所教知识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没有从工程实践中领悟理论的起源、知识(课程体系)关联,难以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执教是保障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和总结了一套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1.订单式教育模式: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课程只有真正源于产业的直接需求,所学的技能有用武之地,学生才会受到企业青睐。
订单式教育模式的意义也在于此,让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课程的制订中,真正按企业的需要订制人才,才能顺利实现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2.师徒制模式:目标和课程内容制定后,采取好的集中实训方式是很重要的。
由资深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担任师傅,手把手地传授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最高效的教育效果。
3.项目实训模式:对IT人才来说,项目的积累很重要,懂得团队合作也非常关键。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应聘时遇到的最大门槛是缺乏项目和工作经验。
通过项目化实训,可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实践,积累企业需要的项目经验。
4.企业化管理模式:作为合格的IT实用人才,不仅要完成IT技能和经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职业心态的转变,包括职业规范、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可很多毕业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对产学研项目进行企业化管理,参照企业模式,实行项目部建制,在学生中选拔出部门经理和主管,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系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已经与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型企业建立了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高科技企业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成都兰德实业公司等。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室,将企业应用项目带进课堂,由企业专家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训。
目前,教师与学生完成校企结合市场应用项目近百项。
我系与成都联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进行通讯芯片的设计、验证、测试的协议分析设备,已经投入市场应用。
我系与成都兰德实业公司合作完成了“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工程指挥部”的方案组织、技术咨询和施工技术总监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背景音乐、GPS定位等系统),项目历经15个月完工验收,得到当地政府好评。
承担了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牧马山搬迁工程》弱电项目技术咨询、方案设计。
2006年11月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2008年完工,该项目已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双化示范小区》。
我系为广州地铁一号线、四川射洪新城市规划、青城山上善栖、四川投资大厦等开发的虚拟现实多媒体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系08级多媒体技术专业赵英华同学参与设计创作的都江堰灾后重建多媒体视频项目,在温家宝总理视察都江堰灾后重建时播放,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我系与世界百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开发的《智慧商务系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农化电子商务平台,为我省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安全做出了贡献。
坚持走学研产结合培养学生的道路,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我系连续3年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学生在就业单位受到重用,不少学生已经成长为设计师、架构师、工程师。
我系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 不但拓宽了计算机科学系的办学思路, 又为学生提高素质创造了应有的空间,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达到深化教学改革的目的。
计算机科学系
201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