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课件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2.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c b a4321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 因为∠1=∠2,所以∠1=∠2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3,所以∠2=∠3, 所以a∥b.因为a ∥b, 因为∠2+∠4=180°, 所以∠2+∠4=180°, 所以a ∥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 因为a ∥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 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例 (课本P23)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 与∠D 、∠B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 讲解按课本.(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P22). (四)课堂小结: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卷 (六)课堂反馈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 ∥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 ∥AB,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87654321DCBAFEDC B A(1) (2) (3) 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D C BA3.因为AB∥CD,EF∥CD,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EF,∠ECD=∠E,则CD∥AB.说理如下:因为∠ECD=∠E,所以CD∥EF( )又AB∥EF,所以CD∥AB(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过程与方法.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完成下面填空.已知:BE 是AB 的延长线,AD ∥BC,AB ∥CD,若∠D=100°,则∠C=_____, ∠A=______,∠CBE=________.4.a ⊥b,c ⊥b,那么a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已知:如上图,a ∥c,a ⊥b,直线b 与c 垂直吗?为什么?学生容易判断出直线b 与c 垂直.鉴于这一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1)要说明b ⊥c,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 需要从它们所成的角中说明某个角是90°,是哪一个角?通过什么途径得来?(2)已知a ⊥b,这个“形”通过哪个“数”来说理,即哪个角是90°.(3)上述两角应该有某种直接关系,如同位角关系、内错角关系、同旁内角关系,你能确定它们吗? 让学生写出说理过程,师生共同评价三种不同的说理.(1)下列各图中,已知AB ∥EF,点C 任意选取(在AB 、EF 之间,又在BF 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 、∠C 、∠F 的度数并填入表格.通过上述实践,FECBAFECBA(1) (2) 教师投影题目: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1)、图(2)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 ∥EF,但是∠B 与∠F 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②∠B 与∠C 是直线AB 、CF 被直线BC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 与CF 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 作CD ∥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 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 与EF 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E D CB AFEDCB A作CD ∥AB,因为AB ∥EF,CD ∥AB,所以CD ∥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 ∥AB.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 (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图5.3-4)及文字.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 1C 1,B 2C 2……B 5C 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 1B 5和A 2C 5垂直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 1C 1,B 2C 2……,B 5C 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 2C 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学生分清线段B 1C 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 1C 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 1C 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 教师板书定义:(像线段B 1C 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F EDCBA教师画AB ∥CD,在CD 上任取一点E,作EF ⊥AB,垂足为F.学生思考:EF 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 的长度d 是平行线AB 、CD 的距离吗? 这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3.了解命题和它的构成.(1)教师给出下列语句,学生分析语句的特点.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给出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教师指出上述四个语句都是命题,而语句“画AB ∥CD”没有判断成分,不是命题.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是命题和不是命题的语句. (3)命题的组成.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师生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重点分析第②、③语句.第②命题中,“存在一个等式”而且“这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是题设,“结果仍是等式”是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精华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 CD。
7、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 = = = 90°。
反之,。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3线8角)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
4
b
2
∴ 2+ 4=180°
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a∥b(已知)
∴∠2+∠4=180 °
a
1
4
b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典例精析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
∠A与∠D互补, ∠B与∠C互补. D
C
于是∠D=180 °-∠A=180°-
100°=80°
A
B
∠所C以=梯18形0的°另-∠外B两=1个80角°分-1别15是°8=06°5°、 65°.
四、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
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解 ∵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1
又∵ ∠1=∠3(对顶角相等),
3
b
2
∴ ∠2=∠3(等量代换).
c
总结归纳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解: ∠A =∠D.理由:
∵ AB∥DE( 已知 )
D
∴∠A=_∠__C_P_E_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AC∥DF( 已知 )
F C
P E
图1 B
∴∠D=_∠__C_P_E_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平行线的性质 优秀课件ppt
素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播放状态下,点击画面操作)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swf
当堂练习
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 ∠1=110o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110o可以知道 ∠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 ∠1=110o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又∵∠A=100°,∠C=110°(已知),
∴∠ 1 = 80 °, ∠ 2 = 70 °.
∴∠AEC=∠1+∠2= 80 °+ 70 ° = 150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
65
度数
78
c
观察 ∠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 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a
21
34
b
65
78
c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相_等_.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 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d
a
b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总结归纳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当堂练习
1.填空:如图,
(1)∠1=∠2 时,AB∥CD. (2)∠3= ∠5或∠4时,AD∥BC.
A 1 B
D
5 2
3 C
4 F
E
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
①∠1= ∠2;
②∠3= ∠6;
③∠4+∠7=180o; ④∠3+ ∠5=180°, c
其中能判断a//b的是( B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
人教版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2:命题、定理、证明(1)课件
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5)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16
知识点一:命题
学以致用
2、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
①、内错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③、同角的余角相等; ④、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等角的补角相等; ⑦、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①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 ②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
2
1 2
20
知识点二:真命题和假命题
归纳总结
判断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 反例等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那么..."的形式,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会通过举反例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重点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以及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3
知识点一:命题
新知探究
刚刚我们复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些语句都对某 一件事情作出判断,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位角相等”;
(3)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13
知识点一:命题
互动探究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互动探究2,再同桌相互交流, 最后小组交流;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至于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效果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不够自信或者没有被充分引导。我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识别这些角度,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区分这些角度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加细致和生动地解释这些概念。
首先,我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点效果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抽象,有的学生显得不太能跟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更多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使用多媒体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展示这些角度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内错角的定义及其识别:强调内错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际图形指导学生区分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其识别:明确同旁内角的定义,通过具体图形分析,让学生掌握同旁内角的识别方法。
-运用角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授如何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解决几何问题,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举例解释:在讲解同位角时,可以通过展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断的图形,强调同位角是相等的,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截线形成的同位角。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五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b a
1
∴ ∠3= 180°- ∠2= 180° - 54°=126°
已知∠ADE=60 °,∠B=60 °,∠AED=40°
证:(1)DE∥BC
A
(2) ∠C的度数 解:(1)∵∠ADE=60 ° ∠B=60°(已知) ∴∠ADE=∠B (等量代换)
E
D
∴DE∥BC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课堂小结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命题的结构: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 2、公理: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作为判断其他 命题真假的根据的命题,叫做公理。 3、定理:经过推理论证为正确的命题叫定理。也可作为继续推 理的依据。 4、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定理出发,用逻辑推 理的方法证明(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 成立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
性质发现
a
1 3 2
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2
b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c 内错角相等.
简写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符号语言: ∵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合作交流三
如图,已知a//b, 那么2与4有 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
a b c
1 4 2
解: ∵a//b (已知), ∴ 1=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4=180°(邻补角定义) ∴ 2+ 4=180°(等量代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相交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重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能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如图,观察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可以发现,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为得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关系提供生活背景.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如图,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四个角,∠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l和∠3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角的定义出发,分别说出∠1与∠2,∠1与∠3的位置关系.在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两个角有“相邻”“相对”的关系时,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进而得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答案】∠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追问】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师生活动】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50°,∠2=130°,∠3=50°,∠4=130°.∠1+∠2=180°,∠1=∠3.还可以得到:∠3+∠4=180°,∠2=∠4.【追问】在剪刀把手之间的角变化的过程中,各个角之间的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答案】各个角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理由:由图知∠1+∠2=∠2+∠3=180°,所以∠1=∠3.同理可得∠2=∠4.【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探究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二、新知精讲【新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下图中的∠1和∠2,∠2和∠3,∠3和∠4,∠4和∠1都互为邻补角.【特别提醒】1.邻补角互补.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满足:(1)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2)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个角或两个以上的角不能互为邻补角.4.邻补角的两种类型:(1)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2)由一条直线和一条端点在该直线上的射线形成,如图中的∠1和∠2.【新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下图中的∠1和∠3,∠2和∠4都互为对顶角.【思考】如图,可以得到对顶角的什么性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得到:∠1与∠2互补,∠3与∠2互补,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1=∠3.类似地,∠2=∠4.【答案】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特别提醒】1.两条直线相交是形成对顶角的前提条件.2.两直线相交,对顶角有2对.【动图】观察动图,直观地感受“对顶角相等”.三、典例精讲【例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请找出∠COF的邻补角.【师生活动】学生组内讨论,解答本题,教师提问.【答案】解:∠COF的邻补角有∠DOF和∠COE.【归纳】两步寻找邻补角:第1步:固定角的一边;第2步:将另一边反向延长.由固定边和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就是原角的邻补角.【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邻补角,考查学生对邻补角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总结出寻找邻补角的步骤.【例2】下列四个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A.B.C.D.【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各选项进行分析:选项A,D,均有一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故不是对顶角;选项B,有一边不互为反向延长线,且两角没有公共顶点,故不是对顶角;选项C,符合对顶角的概念.【答案】C【归纳】抓住两特征,判断两角是否互为对顶角:(1)两角有公共顶点;(2)两角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时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角互为对顶角,二者缺一不可.【方法总结】反向延长法:找一个角的对顶角时,分别反向延长这个角的两边,以这两条反向延长线为边的角即原角的对顶角.【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对顶角定义的掌握情况,知道在判断是否为对顶角的时候可以使用反向延长法.【例3】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组内交流对计算结果进行纠错.【答案】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例4】如图,直线AB,CD,EF两两相交,∠1=2∠3,∠2=80°,求∠4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对图形中的各角进行分析:∠1与∠2互为对顶角,∠3与∠4互为邻补角.先根据∠1与∠2的关系及∠1与∠3的关系,∠2=80°,求出∠1及∠3的度数,再根据∠3与∠4的关系求出∠4的度数.【答案】解:因为∠1和∠2互为对顶角,所以∠1=∠2=80°.又因为∠1=2∠3,所以∠3=12∠1=40°.因为∠3和∠4互为邻补角,所以∠4=180°-∠3=140°.【归纳】在运用邻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时,要牢记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设计意图】例3和例4考查学生使用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对角度进行计算,巩固学生对这两种角的性质的掌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解:不是真命题.如图 所示,直线a与b不平行, 直线c与直线a,b分别 相交,∠1与∠2是同位 角,但∠1≠∠2.
感悟新知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命题不一定是定理,定理一定是命题
知3-练
B.定理不可能是假命题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知3-讲
1.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2.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 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感悟新知
例4 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
证明:∵a⊥b (已知), ∴∠1=90° (垂直的定义). 又b//c(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 (等量代换). ∴a⊥c (垂直的定义).
解: (1)题设: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 等.假命题. (2)题设:a=b;结论:a+c=b+c.真命题. (3)题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 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讲
判断命题的真假时,真命题需说明理由;假命 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举反例是说明一个命题是假 命题的常用方法,而所列举的反例一般应满足命题 的题设,不满足命题的结论.
作业1 必做:请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补充:
作业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第3课时命题、定理、 证明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命题的分类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2 课时流程
逐导入
请阅读以下几句话: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4)今天要下雨. (5)我们要充满梦想,执着地飞翔.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 相交线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1与∠2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1=∠2 邻补角∠3与∠4 有公共顶点 ∠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4=180°注意点:(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错解:如图, 对顶角为:(1)∠AOC 与∠BOD ;(2)∠AOF 与∠BOD ;(3)∠COF 与∠DOE ;(4)∠AOC 与∠BOE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5.1.2 垂线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1 2 4 3AB C DO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例: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1 2 3 4 5 6 78 1 6 B A D 2 3 45 7 8 9 FEC A B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6A DB F 1 B A F E 5 8 C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错解:对 .错解分析: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线,说的不明确.若是射线或线段有可能不相交.∴说法是错误的 .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3)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1)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2)正确(3)错误.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A B C D E F 1 2 3 4例:如图,由条件∠2=∠B ,∠1=∠D ,∠3+∠F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1)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符号语言:∵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例: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例:如图,AB ∥DF ,DE ∥BC ,∠1=65° 求∠2、∠3的度数解:∵DE ∥BC∴∠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180°-∠2=180°-65°=115°A B E D F C 1 2 3 A B C D EF 1 2 3 4 AD E B C 12 A D F B E C 1 2 3例:如图,直线AB,CD分别和直线MN相交于点E,F,EG平分∠BEN,FH平分∠DFN.若AB∥CD,你能说明EG和FH也平行吗?错解:∵EG平分∠BEN,∴∠BEG =12∠BEN.同理,∵FH平分∠DFN,∴∠DFH =12∠DFN.又∵AB∥CD,∴∠BEN =∠DFN;从而∠BEG =∠DFH.∴EG∥FH.错解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是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或性质的前提.认清一对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截线和被截线,截线就是它们的公共边,其余两条边就是被截线.而∠BEG和∠DFH不是直线EG,FH被某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由∠BEG=∠DFH不能判定EG∥FH.正解:∵EG平分∠BEN,∴∠BEG =∠GEN =12∠BEN,同理,∵FH平分∠DFN,∴∠DFH =∠HFN =12∠DFN,又∵AB∥CD,∴∠BEN =∠DFN,从而∠GEN =∠HFN.而∠GEN,∠HFN是直线EG,FH被直线MN所截得的同位角,∴EG∥FH.例:如图,△ABC中,已知∠1+∠2=180°,∠3=∠B,试判断D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错解:∵∠1+∠2=180°,∴EF∥AB.∴∠3+∠BDE =180°.∵∠3=∠B,∴∠B+∠BDE =180°.∴DE∥BC.错解分析:由∠1+∠2=180°,不能得到EF∥AB.虽然∠1和∠2是由直线EF和AB被直线DC所截得的角,但由于它们不是同旁内角,∴尽管∠1+∠2=180°,也不能得到EF∥AB.正解:∵∠1=∠4,∠1+∠2=180°,∴∠2+∠4=180°.∴EF∥D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B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B,∴∠B+∠BDE=180°.∴DE∥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2 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3、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4、经过推理证实而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例:如图,△ABC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1)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2)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A DB EC F(3)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4)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5)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6)∠A的对应角是______.(7)____的对应角是∠F.解:(1)D;(2)E;(3)C;(4)DE;(5)EF;(6)∠D;(7)∠ACB.。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3.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则∠AOC的对顶角 是 ∠BOD ,∠BOC的邻补角是 ∠AOC和∠BOD .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快乐预习感知
4.如图,两直线交于点O,若∠1+∠2=76°,则∠1=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1.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关闭
C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B.邻补角相等
C.一个角的邻补角只有一个
D.补角即为邻补角
A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3.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若∠1=∠2,则与∠3相等的角有( )
38.°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有公共顶点的角是对顶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对顶角一定相等 D.不是对顶角的角一定不相等
1
2
快乐预习感知
【例1】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写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
分析该图可以看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O;直线AB,EF相交于点 O;直线CD,EF相交于点O.因为每两条直线相交组成两对对顶角,所 以图中共有6对对顶角.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学前温故
新课早知
快乐预习感知
1.直线向 两方 无限延伸, 无 端点. 2.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分别为90°, 180°,36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解读课件(课件)
1个公理
平行公理(推论)
2个模型
“相交线”模型,“三线八角”模型
3个应用
相交线的应用,平行线的应用,平移的应用
4种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方程思想
单元整体规划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包含了研究几何图形 的基本内容、思路和方法.这一章的教学,除了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一些技能和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的任务.这既有几何语言、图形方面的,也有说理、推理方面的.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空间 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本章教学建议
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处理好平移内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 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 等.
对于平移的内容,本章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本册书“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还安排了“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内容,从数的角度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平移变换,将 平移变换从数和形两方面统一起来.另外,在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一章,九年级上册 “旋转”中,都有所涉及.这样处理平移的内容,能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静态到动 态逐步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平移的有关内容.
5.4 平移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 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 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 案设计.
本章重难点
01 教学重点
垂
1. 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领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2.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如图,AB∥CD,BE∥DF,∠B=65°,求∠D的度数.解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解:∵AB∥CD,∴∠BED=∠B=65°.∵BE∥FD,∴∠BED+∠D=180°,∴∠D=180°-∠BED=180°-65°=115°.方法总结: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探究点二: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DB∥FG∥EC,∠ACE=36°,AP平分∠BAC,∠PAG=12°,求∠ABD 的度数.解析:先利用GF ∥CE ,易求∠CAG ,而∠PAG =12°,可求得∠PAC =48°.由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AP =48°,从而可求得∠BAG =∠BAP +∠PAG =48°+12°=60°,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解:∵FG ∥EC ,∴∠CAG =∠ACE =36°.∴∠PAC =∠CAG +∠PAG =36°+12°=48°.∵AP 平分∠BAC ,∴∠BAP =∠PAC =48°.∵DB ∥FG ,∴∠ABD =∠BAG =∠BAP +∠PAG =48°+12°=60°.方法总结:(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应用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与点P .探究:∠ABC 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因为DE ∥AB ,所以∠ABC =∠DPC .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C ,所以∠ABC =∠DEF .如图②,因为DE ∥AB ,所以∠ABC +∠DPB =180°.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B ,所以∠ABC +∠DEF =180°.故∠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方法总结: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时,必须注意分情况讨论,即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图形都要作出来.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大小或说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重点、难点)2.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判定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关系,性质是已知平行关系得角的关系.两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先用判定再用性质如图,C,D是直线AB上两点,∠1+∠2=180°,DE平分∠CDF,EF ∥AB.(1)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2)若∠DCE=130°,求∠DEF的度数.解析:(1)由∠1+∠DCE=180°,∠1+∠2=180°,可得∠2=∠DCE,即可证明CE∥DF;(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50°.由DE平分∠CDF,可得∠CDE=1 2∠CDF=25°.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DEF的度数.解:(1)CE∥DF.理由如下:∵∠1+∠2=180°,∠1+∠DCE=180°,∴∠2=∠DCE,∴CE∥DF;(2)∵CE∥DF,∠DCE=130°,∴∠CDF=180°-∠DCE=180°-130°=50°.∵DE平分∠CDF,∴∠CDE=12∠CDF=25°.∵EF∥AB,∴∠DEF=∠CDE=25°.方法总结:根据题目中的数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从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用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用平行线的性质,二者不要混淆.探究点二:先用性质再用判定如图,已知DF∥AC,∠C=∠D,CE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解析:由图可知∠ABD和∠ACE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CE∥B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ABD=∠C.解:CE∥BD.理由如下:∵DF∥AC,∴∠D=∠ABD.∵∠C=∠D,∴∠ABD=∠C,∴CE∥B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如图,AB∥CD,E,F分别是AB,CD之间的两点,且∠BAF=2∠EAF,∠CDF=2∠EDF.(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AFD与∠AE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解:(1)∠AED=∠BAE+∠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EG∥CD,∴∠AEG=∠BAE,∠DEG=∠CDE.∵∠AED=∠AEG+∠DEG,∴∠AED=∠BAE+∠CDE;(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 +∠CDE =32∠BAF +32∠CDF =32(∠BAF +∠CDF )=32∠AFD ,∴∠AED =32∠AFD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板书设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定性质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想、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b,∠1=70°,那么∠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2.下列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1)和(3)B.(2)C.(4)D.(2)和(4)【课堂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观察:∠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思考: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问题3: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用量角器测量它的度数时,因不小心将纸片撕破,只剩下如图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当堂检测】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的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弯时∠B是142°,第二次拐弯时∠C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A.内错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5.(1)如图1,若AB∥DE , AC∥DF,试说明∠A=∠D.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_______ ( )∵AC∥DF( )∴∠D=______ ( )∴∠A=∠D ( )(2)如图2,若AB∥DE , AC∥DF,试说明∠A+∠D=180o.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 ______ ( )∵AC∥DF( )∴∠D+ _______=180° ( )∴∠A+∠D=180°()6.【拓展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二、新知预习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者说同旁内角互补,这句话对吗?2.自主归纳:(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不难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就是,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时,不要忽略前提条件“”,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应用例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 = 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做一做:已知AB∥CD,∠1 = ∠2.试说明:BE∥CF.例2.如图,AB∥CD,猜想∠A、∠P 、∠P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3.如图,若AB//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变式题1】如图,AB//CD ,探索∠B 、∠D 与∠DEB 的大小关系 .【变式题2】如图,AB ∥CD,则∠A ,∠C 与∠E 1,∠E 2,…,∠E n 有什么关系?【变式题3】如图,若AB ∥CD, 则∠A ,∠C 与各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EDC BA【当堂检测】1.填空:如图,(1)∠1= 时,AB∥CD.(2)∠3= 时,AD∥BC.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 ∠2;②∠3= ∠6;③∠4+∠7=180°;④∠3+ ∠5=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④3.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的度数. 请补全下列解答过程.解:过点E作EF//AB.∵AB//CD(已知),∴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 =180°,∠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00°,∠C=110°(已知),∴∠ = °, ∠ = °.∴∠AEC=∠1+∠2= °+ °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5.如图,EF∥AD,∠1=∠2,∠BAC=70 °,求∠AGD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o,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2、如图所示BC//DE,∠1=108°,∠AED=75°,则∠A的大小是()A、60°B、33°C、30°D、23°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B、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C、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D、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4、一架飞机向北飞行,两次改变方向后,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航行方向平行,已知第一次向左拐50°,那么第二次向右拐()A、40°B、50°C、130°D、150°5、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B+∠BCD=180ºC、若∠1=∠2,则AD//BCD、若∠3=∠4,则AD//BC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 B、C、 D、7、下列语句: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④若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一定相等;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9、下列生活实例中;①交通道口的斑马线;②天上的彩虹;③体操的纵队;④百米跑道线;⑤火车的平直铁轨线.其中属于平行线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AB∥CD,∠A=46°,∠C=27°,则∠AEC的大小应为()A、19°B、29°C、63°D、73°11、如图,直线l1∥l2,且分别与△ABC的两边AB、AC相交,若∠A=50°,∠1=35°,∠2的度数为()A、95°B、65°C、85°D、35°12、如图,已知:AB∥CD,CE分别交AB、CD于点F、C,若∠E=20°,∠C=45°,则∠A的度数为()A、5°B、15°C、25°D、35°13、如图,l∥m,矩形ABCD的顶点B在直线m上,则∠α=()A、20°B、25°C、30°D、35°14、如图,若a∥b,则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1=∠2的是()A、 B、C、 D、15、如图,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1与∠5,∠2与∠6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如图,已知:∠A=∠F,∠C=∠D,求证:BD∥EC,下面是不完整的说明过程,请将过程及其依据补充完整.证明:∵∠A=∠F(已知)∴AC∥________,________∴∠D=∠1________又∵∠C=∠D(已知)∴∠1=________________∴BD∥CE ________17、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________ 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 .19、如图,把含有60 º角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DE上,当AB∥DE。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课件汇总
你知道吗?
C
∠1与∠2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
A
2
3 B
1 4O
D
邻补角的定义: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 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图中还有哪些角互为邻补角?
你知道吗?
C
∠1与∠3有怎样的 位置关系?
A
2
3 B
1 4O
D
对顶角的定义: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 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 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节 相交线(三课时) 第2节 平行线及其判定(二课时) 第3节 平行线的性质(二课时) 第4节 平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第一课时:相交线)
【做一做】
这里有一把剪刀,握紧剪刀的 把手,就能剪开物体,你能说出其 中的道理吗? 如果把剪子的构造抽象成一个 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 你在纸上画出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第二课时:, 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 成的角α也会发生变化. b b
当α =90°时,a与b垂直.
当α ≠90°时,a与b不垂 直,叫斜交. 斜交
α )
a
两条直线相交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必须掌握】
【必须掌握】
角的 名称 对 顶 角 邻 补 角 特 征 性 质 相同点 不同点
①两条直线相 对顶 ①都是两条 ①有无公共 交形成的角; 直线相交而 边 角相 ②有公共顶点; 成的角; 等 ②两直线相 ③没有公共边 ②都有一个 交时, ①两条直线相 对顶角只 邻补 公共顶点; 交而成; 有两对 ②有公共顶点; 角互 ③都是成对 邻补角有 ③有一条公共 补 出现的 四对 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课件(RJ)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垂线 第1课时 垂线及其性质
8.(10分)(1)如图①,作AE⊥BC,CF⊥AD,垂足分别为E,F; (2)如图②,分别过点P作垂线PC⊥OA,PD⊥OB,垂足分别为C,D.
解:(1)如图①所示 (2)如图②所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9.(益阳中考)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AOD=∠BOC B.∠AOE+∠BOD=90° C.∠AOC=∠AOE D.∠AOD+∠BOD=180°
AOC,OF 平分∠BOC,所以∠EOC=12 ∠AOC=65°,∠COF=12 ∠COB= 25°,所以∠EOF=65°+25°=90°,所以 OE⊥OF (2)因为∠BOC=α,所以∠AOC=180°-α. 因为 OE 平分∠AOC,OF 平分∠BOC,
所以∠EOC=12 ∠AOC=90°-12 α,∠COF=12 ∠COB=12 α,所以∠EOF=
14.(12分)如图所示,OM平分∠AOB,ON平分∠COD,OM⊥ON,∠BOC =26°,求∠AOD的度数.
解:因为OM平分∠AOB,ON平分∠COD,所以∠AOB=2∠AOM= 2∠BOM,∠COD=2∠CON=2∠DON.因为OM⊥ON,所以∠MON=90°,所 以∠CON+∠BOC+∠BOM=90°.因为∠BOC=26°,所以∠CON+∠BOM =90°-26°=64°,所以∠DON+∠AOM=64°,所以∠AOD=∠DON+ ∠AOM+∠MON=64°+90°=154°
【素养提升】 15.(16分)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OC为一射线,OE平分∠AOC,OF平 分∠BOC.
(1)若∠BOC=50°,试探究OE,OF的位置关系; (2)若∠BOC为任意角α(0°<α<180°),则(1)中OE,OF的位置关系是否仍成立? 请说明理由.由此你发现什么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回顾与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 能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吗? 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 回
顾
已知 判定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得到 得到
两直线平行
性质 已知
A B D C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线的关系 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角的关系
性质
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 ∠1=110o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为什么? (2)从∠1=110o可以知道 ∠3是多少度,为什么? (3)从 ∠1=110o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为什么? 解:(1)∠2=110o C 2 E A ∵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 4 3 (2)∠3=110o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3)∠4=7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观察 ∠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 之间有 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相等 .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 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d
a
b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
例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 ∠A与∠D互补, ∠B与∠C互补. 于是∠D=180 °-∠A=180°100°=80° ∠C= 180 °-∠B=180°-115°=65°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 、 65°.
2 ? ∴∠2=∠ 3 b 如图,已知 a// 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c 解 ∵ a ∥ b ( 已知 ),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 又∵ ∠1=∠3(对顶角相等), 2 b ∴ ∠2=∠3(等量代换). c 3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3
D
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 一次拐的∠B是142o,第二次拐的∠C是多少度? 为什么?
B C
解:∠C=142o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则直线a垂直
于直线c吗?
解: a⊥c .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 b c
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 D)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 思考:类似的,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可以得到同旁内 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应用格式: 1 解 : ∵ a // b (已知) , a ∵a∥b(已知) 4 ∴ 1= 2 2 ∴∠2+∠4=180 ° b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 1+ 4=18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 c (邻补角定义), 2 b ∴ 2+ 4=180° (等量代换).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都不对
5.如图1,若AB∥DE , AC∥DF,请说出∠A和∠D之 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A =∠D.理由: ∵ AB∥DE( 已知 )
∠CPE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A=_______ P A
F C
图1 E B
∵AC∥DF( 已知 ) ∴∠D=______ ∠CP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D ( 等量代换 )
思考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1
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 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 ∠1 ∠2 ∠3 ∠4
度数 角
度数
a b
∠5
∠6
∠7
∠8
2 1 3 4 6 5 7 8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图2,若AB∥DE , AC∥DF,请说出∠A和∠D之
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A+∠D=180 . 理由: ∵ AB∥DE( 已知 )
∠CPD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______ D
o
F C P E
∵AC∥DF( 已知 ) 图2 o ∠ CPD ∴∠D+ _______=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D=180o( 等量代换 )
第五章
第1课时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1 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关系判
断角相等或互补;(重点)
2.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
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1=∠2
a b c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2 思考:在上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 ”推出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线”,类似 .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的,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那么能否得到 内错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应用格式: 1 ∵a∥b(已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