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的核心技术之一。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②______、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⑤______不同。
3.环节:信息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4.特点:探测范围⑥____、获取资料⑦______、受地面条件限制⑧____、获取信息量⑨____。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⑩____________、灾害监测、⑪____________、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作用:推动⑫____________、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势:⑬________、商业化和⑭________。
三、学看遥感影像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⑮________,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⑯__________,又叫⑰____________。
2.影像解译标志的分类类型界定特征直接解译标志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⑱____________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影像上的⑲____、色彩、大小、形状、阴影、⑳____、图型等间接解译标志能够○21____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其他的相关地物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有关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②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是目标物→传感器→成果③飞机遥感图像分辨率比卫星对地物的分辨率高④遥感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以便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关于遥感技术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B.监测洪水动向,调查洪水泛滥范围以及受涝面积和受灾程度C.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D.只能提供局部地区的信息,不能提供全球的信息考查点二遥感影像的解译3.如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20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合格·过关练]北京时间2020年7月21日5时30分左右,清江上游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形成洪水下泄的危急。
据此完成1~2题。
1.为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须要借助( )A.RS B.GISC.GNSS D.数字地球2.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 )A.珠峰高度测量B.辽宁作物产量估算C.南京城市规划D.淘宝货物跟踪查询解析:1.A 2.B 第1题,借助RS可以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A正确。
GIS的作用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B错误。
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实现导航、定位、授时服务,C错误。
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D错误。
故选A。
第2题,珠峰高度测量须要利用GNSS,A错误。
辽宁作物产量估算须要利用RS,B正确。
南京城市规划须要利用GIS,C错误。
淘宝货物跟踪查询须要利用GNSS、GIS,D错误。
故选B。
2024年2月蝗灾席卷东非之后扩散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区暴发饥荒。
2月24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帮助巴方应对二十七年来最严峻蝗灾。
据此回答3~4题。
3.与蝗灾暴发亲密相关的自然灾难是( )A.地震B.干旱C.暴雨D.寒潮4.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治蝗过程中( )①供应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并开展工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3.B 4.D 第3题,蝗虫极喜暖和干燥,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快速生长。
第4题,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因此可以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并供应线路导航。
麦收季节,农时紧迫。
因为种种缘由,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
他却没有太焦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
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公里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
高中地理 4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单元活动 鲁教版必修1
【民生新闻】
2009年,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 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 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指定生产布 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 策略,由此获利数亿美元。
美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 和数据,依靠的是遥感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遥感技术的概念、 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道路呈色调深暗、较为清晰的线状影像。清澈而较 深的水体呈深蓝色或蓝黑色,较浅的水体多呈浅蓝 色,含泥沙的水体颜色更浅,含沙量很高的水体则 呈乳白色,有水生植物的水体多含红色斑点。植被 多呈红色:处在生长期的植被呈粉红色,成熟期的 呈鲜红色,阔叶林比针叶林色彩更鲜红,灌丛颜色 较浅,水稻呈暗红色。
(2)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的解译
难的小小以池村分塘庄辨、与 道河 路流 相相 连连 的的 是是 小小 村池庄塘,与
原则:先易后难,明确时空,结合实际,综合分析
1.影响传感器的因素与分析
2.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应用 领域
矿产 资源
生物 资源
具体内容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 许多是地质断裂或 环形构造带,较容 易借助遥感技术“ 发现”矿产 通过遥感图像解析 或图像处理技术, 提取植物的分布、 类型、结构、健康 状况、产量等数据
航空像片与卫星影像都可以通过目视判读来解译, 方法是使用不同地物的判读标志,确定影像对应的 地物。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 林地等的判读标志主要是影像的形状和色调特征, 如表所示。
类 型
形状特征
色调特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
河 曲、宽窄不一的带状, 水较浅,则色调浅,
流 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 河水清澈或水较深,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ppt
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 宽窄不一、弯曲多变的为河流。
率为8米),以下为地震前、后对比图(部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探究点二 学看遥感影像
材料一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
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
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
解译标志是不同的。 材料二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
三、学看遥感影像 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又称为判读标志。
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
探究点二 学看遥感影像 材料一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 成影像波段的差异,以及地物特征的季节差 异,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影像 解译标志是不同的。 材料二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 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 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河流堵塞…… 图中方框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的部分,数据源为2006年5月14日和2008 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 率为8米),以下为地震前、后对比图(部分)。
鲁教2003课标版 必修一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
借助对电磁波敏感 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 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 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 反射、散射等信息。并 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 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的综合探测技术。
活动: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湖泊为面状,河流多呈线状
城市为面状,道路多呈线状, 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
志
图型
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 逐渐变宽且弯曲多变
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 而且相对比较顺直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四单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工作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
对于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可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旱涝频发、洪水泛滥、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合理的利用自然,把一些尖端的科技运用到对自然有利的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自然地理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4.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神奇的技术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简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过程:
(1)教师详细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谱、传感器、遥感平台等,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1.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引导。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像解译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发挥潜能的机会。
4.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参差不齐,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遥感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网络资源或相关书籍,了解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2019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检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遥感感知事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B.遥感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D.遥感对地面不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解析:选D 地面上所有物体都反射和辐射电磁波,没有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所以遥感探测的应用范围很广,应用价值很大,所以选D。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3.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的是( )A.山体位移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D.地震烈度解析:2.C 3.A 第2题,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云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台湾、云南两省地震灾害频繁,应重点预防。
第3题,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地震烈度一般都要通过专门的地震仪器进行测量。
4.2018年6月5日,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H星在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C.提供天气预报服务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解析:选D 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H星主要是气象监测服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故选D。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5~6题。
5.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D.计算洪灾损失6.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B.了解灾情状况C.分析地震危害D.计算灾害损失额解析:5.C 6.B 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水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
2019-2020年鲁教版地理必修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地理必修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遥感工作原理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
对于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可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旱涝频发、洪水泛滥、气候变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合理的利用自然,把一些尖端的科技运用到对自然有利的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鲁教同步练习 必修1 第4单元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单元活动 含答案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基础过关]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什么特点() A.探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3.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判读,利用的是() A.地物的外形轮廓特点B.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点C.地物分布的位置特点D.地物本身的质量和密度特点4.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A.应用遥感技术B.人工监测C.水上快艇监测D.航空目测21世纪,遥感科技不仅将为社会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
据此完成5~6题。
5.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6.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观测资料7.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地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____(高、低)的。
(2)在甲图中,航空摄影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主要有哪些?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遥感的概念和特点。 2、遥感信息判读的基本原理。 3、会进行简单的遥感图片判读。
学习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95-P96第一、二部分, 注意以下几个问宽 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且相对比
且弯曲多变
较顺直
练习
1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C )
A .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 .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 .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 .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
2 .运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与
人工监测相比.优点有( D )
学习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97第三部分,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且标注在教材上。
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概念、分类? 2、直接解译标志概念?它主要包括? 3、结合图4-4-3,认识主要地物的直接解译
标志? 4、间接解译标志的概念?结合图4-4-3,学
会运用间接解译标志。
3分钟后检测,看谁的学习效率高!
小结 遥感图像解读的基本知识
解译标 志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色调色 水文为深蓝色或蓝黑色;植物为红 人工建筑为灰白色或浅兰色,如城市、
彩
色
村庄道路等
边界轮 边界圆滑多为自然事物 廓
边界棱角明显的往往是人工建筑、工程
形状
城市为面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 湖泊为面状、道路河流多为线状 或星状
1、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是哪些? 2、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是什么? 3、遥感技术的概念是? 4、遥感主要包括哪几个环节? 5、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6、目前遥感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特点是( )A.探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解析:第1题,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照进去”反映了航天遥感探测范围广的特点。
第2题,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其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但分辨率一般会越低。
答案:1.A 2.C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4.根据上述原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大约在0.6~0.8 μm,属于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
第4题,图中反映的原理是根据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和识别地物的生长状况,而具体划分植被类型时只靠反射波谱的判读是不能直接完成的。
答案:3.D 4.C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
受此影响,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发生里氏5.9级地震,并引发多处滑坡和雪崩。
救援指挥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 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为救灾物资的顺利送达提供了空间指导。
据此完成第5~6题。
5.救灾人员如何根据卫星图片判断居民点的位置?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居民点呈现( )A.深蓝色B.灰白色或浅蓝色C.绿色D.红色6.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河流与公路相比通常( )①宽度基本不发生变化②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③相对比较平直④弯曲多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5题,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居民点、城市、道路等人工建筑,呈现灰白色或浅蓝色。
【推荐下载】鲁教版高一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键入文字]
最新鲁教版高一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鲁教版高一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2016 鲁教版高一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练习
1、遥感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
A、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B、地上遥感、地面遥感和地下遥感
C、近地面遥感、空中遥感和地下遥感
D、地球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装载传感器的平台叫
A、遥感平台
B、传感平台
C、工作台
D、开发基地
3、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是
A、传感器
B、平台
C、数据库
D、电流测量仪
4、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A、航空器
B、传感器
C、胶片质量
D、磁带质量
5、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为
A、灰色和蓝色
B、灰白色
C、浅蓝色
D、红色
6、在黑白遥感图片中,一般建筑物为
A、白色
B、黑色
C、浅灰色
D、灰白色
7、为获取所需的不同信息,完成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遥感技术可用
A、不同的传感器
B、不同的运载工具
1。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第四章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训练全套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第四章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同步训练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通感技术的原理 1 10 9遥感技术的判读 6 2、3、7、8 4、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解析:遥感是指在飞机或卫星上来感知地物,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种地物的反射率不同来区分地物,而森林是否有火灾、土地是否干旱、植物病虫害程度不同都会使得反射率发生变化,在遥感影像图中就能体现出来;而洪峰流量大小不能改变反射率,故遥感影像图反映不出来。
故选C。
答案:C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此,学看遥感影像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读下列遥感地图,完成2~3题。
2.根据遥感解译标志判断,图甲中部区域表示的地理要素最有可能为() A.足球场B.红海C.北京市区D.湖泊3.根据遥感解译标志判断,图乙中线条最有可能指示的地理要素为()A.浙赣—湘黔铁路(部分) B.长江(部分)C.长城(部分) D.河西走廊(部分)解析:遥感图像的基本判读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态,三看与周边地物的关系,抓住地物的影像特征来加以识别。
图甲中区域颜色一致,边界较圆滑。
足球场应当比图示区域表现得更规则;红海应为西北—东南向的带状分布;北京市区表现出来的棱角应比较明显;湖泊边界较圆滑,但不十分规则。
图乙中的线条弯曲且宽度不一。
在遥感地图上,铁路多为线状,较顺直,宽度无变化,河流多为线状,弯曲多变,且宽窄不一;长城宽度无大变化;河西走廊呈西北—东南走向,且应为带状分布。
答案:2.D 3.B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
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程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
高一地理鲁教必修1单元活动:第四单元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含解析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特点是()A.探测范围广B.时效快,精度高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解析:第1题,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照进去”反映了航天遥感探测范围广的特点。
第2题,探测的范围越大,分辨率一般会越低。
答案:1.A 2.C2014年1月31日,台风“剑鱼”在菲律宾锡亚高岛登陆。
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员会于2月6日6时估计,此次风灾中至少有6人遇难,5 646人无家可归,房屋半毁394栋,全毁33栋。
结合右图,完成第3~5题。
3.某国家飓风研究中心利用气象卫星跟踪观测台风“剑鱼”,这是遥感技术在()A.资源普查领域的具体应用B.灾情监测领域的具体应用C.环境监测领域的具体应用D.工程建设领域的具体应用4.对台风“剑鱼”的观测,与途经地区的地面气象台站相比,气象卫星可以()A.获得更为准确的风速、雨量等数据B.直接观测到地面洪水的水位与水量C.实时获取台风所到之处的受灾情况D.对台风作整体观测并有利于及早发布警报5.同卫星云图上的陆地和海洋相比,台风“剑鱼”呈现为白色,这与台风的()A.温度有关B.湿度有关C.电磁波特性有关D.运动特点有关解析:第3题,台风属于自然灾害。
第4题,通过遥感技术气象卫星可以对台风作整体观测。
第5题,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对电磁波的反射率不同。
根据这个原理,陆地、海洋和台风在遥感图像上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答案:3.B 4.D 5.C(原创题)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2013年8月18日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 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结合下图,完成第6~7题。
6.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7.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飘浮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④火山灰飘浮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6题,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是应用遥感技术取得的。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获取信息
收站
全球定位系统 GPS(点)
导航、定位
GPS卫星星座、 GPS信号接收机、
地面监控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对地理空间数据 进行输入、管理、
分析
计算机系统
课堂练习
1、据有关报道,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 壕来阻碍美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
D 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因为这种导弹采用了( )
(1)在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借助于遥感技术
可分析灾害的位置、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为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可以进行灾情统计 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通过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分析,有助于做出 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由不同图层构成的地理信息
A 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①监测水体污染 ②判断人口分布 ③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④估算工业产值 (2)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点) 1、据有关报道,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 有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GIS) 由不同图层构成的地理信息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3S。 (GIS分析) ①③ C.②③ D. 空间部分—空间卫星系统 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单元整合提升 鲁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自然资源与人类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生态危机正改变着土地利用类型,如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正使我国的耕地、草场面积不断减少,寸草不生的裸地不断增多;盐碱化、酸化也使得耕地、草场的生产力不断下降。
因此,针对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生态危机(见下表),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使土地退化状况趋于好转。
例1下图为“某年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统计图”(图中数据单位:%)。
读图,回答(1)~(3)题。
(1)结合相关信息判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2)据图中信息判断,在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修建水库③控制城市规模④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⑤优先发展工业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答案(1)B (2)B (3)D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东南为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
华北为半湿润平原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口总数多,水资源欠缺。
第(2)题,西北为干旱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人口总数均少。
东南地区人口总数多,人均耕地资源最少。
第(3)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开源节流,开源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流指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等;此外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治理水污染等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二、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特点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现选取主要的对比如下表:例2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土、冰川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③—沙漠化为主;④—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⑤—岩溶、塌陷为主。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单元活动2鲁教版必修1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 可以联合实例,说出遥感技术的特色。
2. 举例说明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祸监测中的应用。
3. 掌握鉴识遥感图像进行简单解译的方法。
一、什么是遥感技术1.看法:是在距离地球必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递到地面,最后经过分析,揭露出物体的特色、性质及其变化,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祸预警及其余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2.性质: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中心技术之一。
3.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断地汲取、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一样物体的电磁波特色不一样。
4.环节:信息获取→ 传输→ 接收与办理→ 分析和应用5.特色: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守信息量大。
思虑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那么“望远镜”是不是遥感的一各种类?为何?答案不是。
遥感是建立在不一样物体拥有不一样电磁波特征基础之上的,并且是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进行记录,而望远镜其实不拥有这些特色。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资源普查、灾祸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探、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作用:推进经济建设、环境改进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向:适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
思虑2.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答案依据地物在不一样状况下有不一样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三、学看遥感影像1.遥感影像解译标记:在遥感影像上,不一样地物有不一样的影像特色,这是判读鉴识各种地物的依照,又叫判读标记。
2.影像解译标记的分类种类界定特色直接解可以直接反响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包含遥感影像上的色彩、色彩、大小、译标记感影像的各种特色形状、暗影、纹理、图型等间接解可以间接反响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借助它可以推测其余的相关地物译标记感影像的各种特色研究点一遥感技术的工作流程和遥感判读的基根源理研究活动阅读下边的资料,回答关于遥感技术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读下面漫画,完成1~2题。
1.图中内容说明航天遥感的特点是( )A.监测范围广B.时效性强,精度高C.连续性强D.准确定位2.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A.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B.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C.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D.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解析:1.A 2.C 第1题,由图中“我一次就可以把半个地球拍摄进去”,可知航天遥感的特点是监测范围广。
第2题,获取资料的速度、周期与探测范围关系较小,但探测范围越大,对分辨率的影响越大。
3.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进行判读,利用的是( )A.地物的外形轮廓特点B.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特点C.地物分布的位置特点D.地物本身的质量和密度特点解析:选B 不同地物、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是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
4.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地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 利用遥感可以监测旱涝灾害和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
5.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A.应用遥感技术B.人工监测C.水上快艇监测D.航空目测解析:选A 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
干旱、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监测都可以应用遥感技术。
对于长江这样的大区域进行灾情监测,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应用遥感技术,因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资料,这是其他手段不能做到的。
6.关于遥感影像判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②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红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绿色③直接解译标志包括遥感影像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④自然事物(如湖泊)的边界多为圆滑的,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⑤湖泊、城市为点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面状或星状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选A 在假彩色卫星影像上,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红色。
自然事物(如湖泊)的边界多为圆滑的,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棱角明显;湖泊、城市为面状,道路、河流多是线状,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道路的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而河流的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相对比较顺直,而河流则弯曲多变等。
7.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①判断水体污染②判断人口分布③分析城市大气污染④估算工业生产总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污染水体和未污染水体反射率不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较轻反射率也不同,据此,能用遥感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程度。
8.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暴、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选A 获得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及时反映灾害性天气。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9~10题。
9.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第1波段) B.绿波段(第2波段)C.红波段(第3波段) D.近红外波段(第4波段)10.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解析:9.D 10.B 第9题,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棉花与番茄、玉米反射率差异明显。
第10题,从坐标图可知,棉花盛絮期(9月份)为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这一时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我国有三大产棉区,北疆地区是其中之一,其优势是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
一、选择题现代遥感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据此完成1~2题。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D.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2.下列关于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传感器所在的不同高度可以将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B.航天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C.航空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D.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的飞行高度都比近地遥感高解析:1.D 2.D 第1题,遥感是指遥远的感知,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等信息。
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体现了遥感的快速时效性。
第2题,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是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划分的;航空遥感可以用于某项主题研究,而航天遥感可以不受领空限制,可以进行重复不定期的观测;近地遥感的高度是距地面几十米以内的遥感,飞行高度最低。
3.下图所示是对水稻长势进行监测的工作原理。
监测过程中获取水稻光谱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分析―→管理措施A.全球定位系统(GPS) B.遥感技术(R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解析:选B 遥感技术对地表事物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获取光谱信息。
4.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监测系统还可用来( )A.出行导航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C.进行矿物地质探测D.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解析:选C 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监测系统是遥感,还可以用于进行矿物地质探测。
出行导航用到GPS,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用到GIS。
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A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检测及估产等;跟踪产品流向需要用到GPS。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A.①④B.③④C.①②D.①③7.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6.D 7.C 第6题,从图中看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大约在0.6~0.8 μm之间,属红外线、可见光范围。
第7题,上图反映的原理是根据地物的反射波谱判断,而具体划分植被类型靠反射波谱的判读不能直接完成。
8.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A.①——第30天B.②——第75天C.③——第100天D.④——第130天解析:选A 本题通过不同地物在同一波谱上的反射率的差异来区别判断地物。
根据题目要求,甲、乙两类植物即实线与虚线相差最大值大约在30天前后。
二、综合题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可见光的波段范围为________ μm。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
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基础。
例如,利用0.4~0.5 μm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与其他地物区分开,利用0.5~0.6 μm波段的照片可以把沙漠与小麦、湿地区分开;利用0.7~0.9 μm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___与________区分开。
(3)由此图可以看出遥感技术中运用到的物理学基本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理解地物判读的原理和依据。
同时,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地物判读方法。
可见光的波段范围为0.4~0.76 μm。
在所有的地物中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达90%以上,由图可知,雪地的反射率最高,湿地的反射率最低。
地物的判读,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其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反射率也不同”的原理判断。
答案:(1)0.4~0.76(2)雪地小麦湿地(3)不同物体反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4)遥感技术可以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