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P107
例谈“陌生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
语文6小学教学参考“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
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
陌生化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原有的旧知识与新发现的问题,产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点燃兴趣的熊熊火焰,追求对熟悉的文本的“陌生化”阅读效果,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陌生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有效地调动并运用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用好奇的眼光审视文章,提取有用的信息,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践行“陌生化”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就拿“导入新课”来说与过去的相比,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来看这样的两个教学片断: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二年级课文《猴子种果树》。
老师一上来就问:“小朋友,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呀?”(如果问得艺术一点:大家的小脑袋里钻出了哪些小问号?)于是学生很乖巧地说:1.猴子种了哪些果树?2.猴子种的果树长大了吗?3.猴子吃到了自己种的果实了吗?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呢?……这样的导课,在我们日常或公开课教学中比比皆是。
细读这个教学片断,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善解人意———竟然能提出诸如此类的“伪”问题。
试想,开学新课本就发下去了,由于一般并不存在语言上的太大障碍,学生大多浏览数遍后,文本内容大多了然于心。
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有必要让他们去编织这些所谓的问题吗?即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那也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为了配合老师所“演”的“戏”。
因为学生知道老师需要这几分钟的过渡才能把课进行下去。
这样的导课,仅仅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学习上来,仅仅是将课“引”出来,而不是启动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的动力引擎。
“陌生化”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陌生化”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沈玉芬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2年第04期阅读教学中的情趣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领略。
“自己去领略”,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学会自主阅读,而决定能力的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形成。
一篇文本,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不能说全懂,但也能似懂非懂,对文本已经没有全然的新鲜感,这是学生独立阅读后呈现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陌生化理论”教给学生阅读的思维方式,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自己去邂逅一份美丽。
一、“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的相融“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诗学概念,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结构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这是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虽然它和阅读教学不是同属于一个范畴,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两者是相融的。
1. 产生阅读距离:“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有人说,身边的风景总是会被遗忘。
也有人说,距离产生美。
这是为什么?就如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吸引了不知多少游客纷至沓来。
但是,对于长久居住在乌镇的人来说,由于天天见、日日看,古镇本身的魅力却显得淡薄,这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
“陌生化”理论认为,阻碍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让文本陌生化,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距离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难度,延长对文本感悟的时间,而这恰恰使学生感悟的神经敏锐了,思维积极了,事物原本的面貌得以呈现。
2. 经历阅读过程:“感受”而不是“仅仅知道”。
如果在一场艺术盛宴面前,有人没等你细细品味就开始指手画脚,大谈特谈其中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不能说让人倒胃口,但至少容易让人兴味索然。
因为,这其中,缺少了个体具体“感受”的过程,只是抽象地“知道了”。
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来的。
其旨意是在告诉人们应摆脱思维上的惯常性,超越个体认识和感受上的限制,以带着惊奇的发现和诗意的感觉去接受新鲜事物这一道理。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并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以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追求对“熟悉”的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的效果,从而达到对文本进行创新阅读的目的。
运用“陌生化”理论于教学中,可以克服在阅读体验中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似曾相识、见多不怪的惯性心理,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之感。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熟悉的文本以“陌生化”的视角实施教学,设计“陌生化”的思考问题,构建“陌生化”的教学思路,发掘“陌生化”的文本内涵或主旨,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设计“陌生化”的思考问题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许多老师都是抓住课文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进行设疑: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于是学生便从诸葛亮“晓天文、知地理、懂战术、识人心”等方面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而了事。
这样进行教学,虽然也能明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但对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上是不全面的,认识上也不是深刻的。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课文中鲁肃吃惊地问诸葛亮:“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个细节,独具匠心地抓住了诸葛亮的“笑”字,于平淡处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诸葛亮在笑谁?”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于是大家围绕着“笑”字畅所欲言,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接下来,有的学生说是在笑周瑜妒忌自己的才干,设计圈套来陷害他,结果落空;有的学生说是在笑曹操由于生性多疑,所以才能接到箭;有的学生说是在笑鲁肃的的宽厚仁慈,忠心为人;有的学生还说是在笑他自己的妙计即将成功……可见,王老师在学生通过读书已基本上明确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借箭成功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陌生化”的问题,让学生又一次走进了文本中,从而使学生在解读“笑”的过程中,对文本内涵理解得更加透彻,对文本主旨感悟得更加深刻,对文本中众多人物性格特点把握得更加全面系统。
阅读教学中“陌生化”理论运用及实践举隅
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理论运用及实践举隅摘要:针对现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着力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陌生化”阅读教学理念。
“陌生化”这一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
近百年来,该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和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理性探索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一、“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
“陌生化”思想的灵魂是通过差异与独特,变从众性为个性化,变习惯性为超常性。
即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新发现和新感觉。
打破人们对既定世界的感受,摆脱习惯化对我们的约束,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从而感受到对象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唤起人们对生活的鲜活感受。
陌生化阅读教学,就是将文艺学的“陌生化”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和惊异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以求得阅读的多元性与独创性。
要求教师突破教学惯性和学生的思维惯性,不断地提升自己开发教材的能力,唤醒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理性探索阅读教学中“陌生化”的建构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某种刺激、引领,保护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阅读和创新阅读。
1.拓展背景资料,激发阅读期待,让学生进行陌生化探索(1)传统的导入《詹天佑》的导入片段:课文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领句,也是中心句,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呢?这样的导入,表面上看,抓住了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
“陌生化”作为艺术语言在设计中的实现一、陌生化的概念和特点陌生化(Alienation)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指的是人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疏离。
在艺术语境中,陌生化被理解为一种重新塑造和拟态的过程,即使已经熟悉的事物通过某种方式被呈现到人们面前,却又产生了陌生的感觉。
陌生化的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破传统观念:陌生化设计通常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思维定势,采用令人意外和让人难以理解的手法,使传统的事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 强调感官体验:陌生化设计注重观众的感官体验,通过独特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感官刺激,使其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3. 唤起思考:陌生化设计常常以一种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呈现,通过引发观众的反思和思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以上三个特点构成了陌生化设计的核心特征,也为陌生化在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陌生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在平面设计领域,陌生化被广泛应用于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等多个方面。
通过陌生化手法,设计师们可以打破传统平面设计的模式,塑造出更加富有张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以标志设计为例,陌生化可以使标志图形与对象之间产生联想,或者通过变形、分解、组合等手法,使原本熟悉的标志图形呈现出陌生感,从而使人们对品牌或机构有更深层次的联想和认知。
海报设计中的陌生化设计则可以通过对图像、文字和布局等元素进行重新构造和重组,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吸引人们的目光并引发共鸣。
而在书籍设计中,陌生化的排版、插图和装帧等手法也可以使书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产品设计领域,陌生化被运用于工业品、家居用品、服装饰品等各类产品的设计中。
通过对产品形态、结构、功能等进行重新构造和再组合,设计师们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作品,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创新性和艺术性的追求。
在工业品设计中,陌生化设计可以使产品呈现出异想天开和前卫的外观,为产品注入更多的时尚、潮流与科技元素,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能力加油站70阅读金钥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已有的语言模式去同化新的语言模式,让一切感觉都变成熟悉的样子,这种自动化的语言模式缺乏原创意识和新鲜感,易造成审美疲劳。
因此,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努力破解语言学习上的壁垒,确立和重视陌生化带来的新奇的阅读体验。
一、课文中的陌生化陌生化,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书面语言就不断出现,每种具有第一次出现特性的字词句都具有陌生化的意义,但那时候属于照单全收阶段,谈陌生化不适宜也没有意义。
只有在学生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词句及表达形式之后,教师才能向学生提出陌生化的学习要求。
虽然说统编教材明确提出了这一陌生化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但在课文中,属于陌生化的内容还有:陌生化的事物,课文中出现的那些对学生来说一时无法到达的自然景观、奇特世界,如《花的学校》完全是学生闻所未闻的学校,《在牛肚子里旅行》也是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经历,《海底世界》更是充满无数的未知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化的事物;陌生化情感,课文中出现的儿童情感世界以外的细腻、丰富、复杂的感情,因为学生无从加以体验,看上去就属于陌生化情感,如《父爱之舟》中以哭来表达对父爱的突然领悟,《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挂在嘴边的“我要倒下去了”和内心期盼有人来就不倒下去的矛盾心情等,学生的天真情感世界与这些内容之间的距离,也导致了陌生化的出现;陌生化的想法,尽管孩子有着非凡的想象力,但课文中还是时常有出人意外的事情出现,带来很明显的陌生化感觉,如《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个题目就能够直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陌生化感觉。
二、熟悉中蕴含的陌生化在阅读教学中,随着学生语言积累经验的丰富,教师追求陌生化教学,除了将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需要经常采取的措施还有从熟悉的事物中寻觅出陌生的侧面或者将熟悉的事物变得有新奇的感觉。
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事物,通过独特的语言组合,就会表达出一种陌生的形象感。
如《秋天的雨》中,雨、钥匙以及秋天的景色都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作者居然把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人看到雨后秋天的景象。
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精选5篇)
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精选5篇)第一篇: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陌生化理论”起源于俄国著名的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其实质在于不断革新人们对人生、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不断增加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感知程度、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方式等,使得人们在面对其所熟知的事物时,仍然能够有新的感知,进而发现熟知事物隐藏的另一面。
而如若将该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则会使熟悉的教学内容变得陌生化,既增加了教学新鲜感,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巧妙置疑,于熟悉中找寻陌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文本属于何种题材,若想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那么该教学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作者本意和文本意义都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也就是说该教学文本中阅读问题的设置也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表象逐渐深入到文本的本?|之中,从而深刻领略文本所表达的价值观,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实现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的多项教学目标,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在学习苏教小学语文教材《三亚落日》这一课时,对于三亚落日景色到底如何,大家没有亲看并不是十分清楚。
此时教师就可巧妙设置疑问,通过提问,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可能出现的跟三亚落日有关的景象,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心目中认为的景象走进课文,仔细阅读书中描写的落日景象与自己的想象有何不同。
这样利用“陌生化理论”巧妙设置疑问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丰富教学,于无形中打开新窗课本中所展现出来的教学文本只是阅读教学的很小一部分,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止步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素材,只有这样才可真正满足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
“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陌生化”理论来源于什克洛夫斯基,其认为文学艺术创作需要与人们常见的事情、道理以及情况相反,并且在艺术层面上超越常境,才能刺激读者的感官或是影响读者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文是学生的主要认知对象,学生就是要基于认识以及感受阅读课文,进而获得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构建经验,促进自身的成长。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对于文章存在先验认识,虽然可以体现出学生的能动性,然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智力有限,这就导致这种认识一般都停留在表面上,此外,学生对于文章形成了定性认识,如“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父爱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环境污染”等等,这样的认识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文章学习,导致学生存在“我已经懂了,为何还要讲”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陌生化”教学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唤起其审美感受,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陌生化”阅读的内涵与意义文章是小学生直接感知的文本,课本中的课文属于单独的“生命体”,可以和学生实施有意义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带着“陌生化”眼光,阅读课文中虽不经意但关键的地方,对课文中的“空白结构”实施意义补充,品味创作手法,揣摩作者的布局构思、表现手法以及选材立意等,进而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让其受到文化滋润以及人格濡染,不断地解读出文章的新意义。
只有用“陌生化”的眼光阅读,才能读出更多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1]。
二、“陌生化”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灵活地运用文章中的“陌生化”语言资源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表达自己观点、情感的载体,属于个体的生命表达。
新鲜特殊的思想,超出常规的语言,精心的结构以及新奇的手法,逻辑中存在矛盾的地方,都是个体个性表达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
正是有这些异常的地方,超出读者阅读的前理解,让学生产生阅读陌生感[2]。
“陌生化”阅读:打开文本阅读的另一扇窗
在文本解读 过程 中 , 儿 童不 应 被 文本 “ 牵着 牛 鼻
子” 走, 丧 失 自我的 阅读 想象 力和创 造力 , 而应 主动 解 读文本 , 读 出文本 的原 意 、 真意 , 并且 自主地创 生文 本
课 文 是 儿 童 直 接 感 知 的 文 本 。教 材 文 本 作 为 一 个
的视角观照文本 , 由此带来 阅读 的新鲜感 。例 如 , 教 学 《 最后 的姿势》, 文本 中有 许多 文字不是 对谭 千秋 老师 在震中的描写 , 而是 对谭 老师 日常 生活 的描述 。孩 子 们很纳闷 : 这样 写有 必要 吗?是否 是一 种写作 的另类
采用 “ 陌 生化 ” , 旨在 让 儿 童 对 文 本 进 行 细 读 , 激 发 儿 童
得文本写作处理 技巧 的 同时 , 其人 文 与人性 修养 也得 到 了提升 , 儿 童栖 居于言语 曼妙 之中。 2 .比较阅读 , 读出文本的独特。在熟悉 文本后 , 读
者往往产生一种 “ 审美 疲劳 ” , 产生一 种解读 惰性 。 由
由此 给 予 儿 童 智 慧 , 让 儿 童 获 得 文 本 的 文 化 滋 润
道。 让儿 童比较 新 闻报 道 的客观性 与文 本创作 的渲染
性 。孩 子 们 经 过 小 组 交 流 后 , 立 刻产 生 了 “ 陌 生 化 思 考 ”: 这样写人物是 为 了让人物 更丰满 , 如 果 只 写 谭 千
技巧?为此 , 笔 者 从 网 络 上 下 载 了 当 时 的 一 则 新 闻 报
独立的“ 生命体”, 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 在 对
语文教学中陌生化阅读策略
赖 , 还 它平 等 的权 利 ”! 就
如 那 2 “ 野径 云俱 黑,江船 火独明 ”:教学过程 的陌 生 活在 这个 世 界上 , 果 说 要 建 立信 赖 的关 系 , 么 信
生 化
2 1 巧 妙地 提 问 问题 的 陌生化 就 好像 使 学生 在平 淡 中 . 飞 思绪 ,重 组知 识 ,做 出阅读 的努 力 。
们 ,去 重新 解 读 、 建构 它 们 ,才 能赋 予 它们 绵 绵 不 息 的 学 生 精 心 品读 、玩 味 “ ” “ 家伙 ”“ 小 小 一会 儿 ”“ ”等 趴
生 命 与活 力 。因此 ,教 师 不应 以 自己的讲 解 分 析代 替 学 几 个 词 语 ,还 对 ‘ 决 不 掀 开 叶片 往 里 看 … … ”“ 不 ‘ 我 我 生的 阅读 实 践 ,而 应 该 让 学 生 自读 自悟 , 引导 学 生不 放 管 它 … … ” “ 不 动 声 色 地 写 … … ”等 一系 列 句 子 进 行 我 过 每 一个 产 生 陌 生感 的地 方 。如 果 这 陌 生感 出现 的地 方 鉴 赏评 价 。 时安 排 学 生补 充 “ 赖 , 给 它 ( )” 适 信 就 这 恰 好 又 是教 学 的重 点 、难 点 ,教 师 就 应将 其 作 为 教 学 的 个 句 子, 掘 出 “ 重 、 爱 、 全 、自由、 乐 ”等 丰 富 挖 尊 关 安 快 切 入 点 、着 眼 点 、着 力 点 ,努 力 激 发 学生 的解 读冲 动 ,
关于陌生化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目前 , 不 少 阅读 教学 课 堂 , 肤 浅 的对 话 、 豪 华 的包 装、 惰性 的思维充斥其 中 , 表面上热热 闹闹 , 实际上空空 洞 洞。阅读教学 中的情趣和理趣应该让学生学会 自己去 领 略 。“ 自己去领 略”最根本 的就是让学生 掌握 阅读 能 力, 学会 自主阅读 。 而决定能力的关键 是思维方式 。 一篇 文章, 学生通过 自己阅读 , 即便 不能说全懂 , 也 至少能似 懂 非懂 , 对 文本全 然没有新 鲜感 , 这是 学生 独立 阅读后 呈现 的状 态 。基于这样 的现状 , 我尝试运用 陌生 化理论 指 导阅读 教学 。摸清教学 的原 点 , 找准文本言语 教学价 值, 追求 简约 的教学方法 , 提 升课 堂的有效性 , 成 为我语 文教学改革 的主攻方 向。 陌生化阅读不仅是一个心智活 动过程 , 更 是不 同阅读主体通过 文本 中介与创作 主体 的 对话过程 。教 师和学生在文本 的召唤下 , 在和谐 的阅读 氛 围中 , 保 持积极 的阅读状态 , 追求全新 的阅读体验 , 以 尽可能少 的时间 、 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 尽可能好 的教 学 效果 , 从而 实现既定的教学 目标 。在小学语 文课堂 实践 活动 中 , 教师 对 文本保 持 新鲜 感 , 保 持 陌生感 , 是 必要
的 。因为 , 只有教 师对熟 悉的课文读 出新 意、 读 出个性 , 才能引导学生多 角度的有创意 的阅读 , 才能有效地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 。 陌生化理论观照下的文本 ( 一) 文本是一种具有 陌生化特质的形式
一
中“ 不知 细叶谁裁 出 , 二 月春风似 剪刀 ” 一句 , 运用 了比 喻 的修 辞手法 , 生动形象地把二 月的春风 比作剪 刀 。这
阅读教学中实现“陌生化”的策略
中 司 空 见 惯 的 事 物 ,用 一 种 偏 离 或 反 常 方 式 表 达 出 来 ,从 而
罗 米 修 斯 的 双 膝 上 , 用 它 尖 利
■
.
彩
谭 中 ,不仅 要 涉及 文 史 等 方 面 的学 科 的 稚 知 识 ,还 要 与 其 他 同 学 交 流 、 探 讨 ,
撕 综 合能力得 到 了提高 。
这 样 他 们 的探 究 能力 就 得 到 了 培 养 ,
诵 读数擎 妥
“ 陌生 化 ”原 本是 一 个 著 名
4面 对 这 些 词 语 .我 们 不 能 .
、
通 过 陌
不 想 到 从 前 。在 普 罗米 修 斯 没
有做 出为人 类取 火的行 动 之前 。
“ 原 ” 是 孙 绍 振 先 生 提 出 还 的 文 本 解 读 的 一 种 方 法 ,亦 即
那 时 的 他 ,是 一 位 高贵 无 比的
f . 京 : 育 教 学 出 版 社 ,9 0 M】 北 教 18 .
个 天 神 ,你 本 可 以尽 情 地 享
普 罗米 修 斯 从 此 遭 受 了没 有 尽
头 的 巨 大 痛 苦 。 请 大 家 默 读 课
文 6到 8 自然 段 , 用 心 感 受 所 遭 受 的 痛 苦 , 划 出 文 中 那 些 让 你揪 心 的词语和 句子 。
个 参 与 者 和觅 食者 。通 过 亲 身 实 践 、 体 验 ,品 悟其 真 谛 , 自觉 自我 地 获 得 可持 续 发 展 的知 识 和方 法 。从 而 提 高 认 知 质 量 和认 知 水 平 ,达 到 叶圣 陶 先 生 倡导 的 “ 是为 了不 教 ”之 目的。 教 要想 全 方 位地 提 高 学 生 的 语文 素 养 ,就 要 使 学生 在 “ 出学 生 主体 性 突 地 位 ” 阅读 的 “ 边 ”活 动 中 ,注 入 双 情感 因素 ,讲 究 活 动艺 术 ,注重 可 持 续发 展 ,让学 生 实实 在 在 地 “ ”起 动 来 ( 中所 涉及 到 的课 文均 来 自苏 教 文
“陌生化”理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读后呈现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 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 单纯的理性活动 , 需要 感性 更 用“ 陌生化理论” 教给学生阅读的思维方式 , 来提高阅读 的参与 ,需要学生以一个 阅读者 的姿态经历 阅读的过
教学 的效 率 , 学生 能 自己去 邂逅 一份 美丽 。 让
维克多 ・ 什克洛夫斯基提 出的诗学概 念 , 艺术 的技 即“
3 转换 阅读 视 角 :恢 复 对 生 活 的 感 觉 。” 恢 复 对 . “ “
巧就是使对象陌生 , 使形式变得困难 , 增加感觉的难 度 生 活 的 感 觉 ” 这 是 一 种 更好 的 生 活 态 度 , 是 一 种 重 , 这 和时间长度 ,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 目的, 必须设 新 唤起 人 们 对 周 围世 界 的兴 趣 ,不 断 更 新 人 对 世 界 感 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 的艺术结构的一种方式 , 而对 受 的 思维 方 法 。生 活 , 是 “ 手 握 右 手 ” 不 左 的麻 木 不 仁 。
象 本 身并 不 重 要 ” 这是 艺 术 领 域 的 思 维方 式 , 然 它 会享受生活 的人 , 。 虽 永远都能跳 出原来的惯性思 维 , 以 不
和阅读 教学不是 同属于一个范畴 ,但是在一定意义上 原本 的认知方式 “ 圈住 自己” 而能 以 自己独 特的心灵 ,
两 者 是 相融 的 。
Hale Waihona Puke 策略 一 :错 用处 ” 别 , 懂 “ 恰 当” “ 辨 读 不 中的 深 刻 。
手 画脚 , 大谈特谈其 中的艺术价值 与艺术魅力 , 能说 学 生 对 于 义 本 的 阅读 呈 现 得更 多 的 是 努 力 读 懂 状 态 , 不
让人倒 胃E , l但至少容易让人兴味索然 。 因为 , 这其 中,
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微
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课探微“陌生化理论” 发源于俄国有名的议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其本质在于不停改革人们对人生、事物以致整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经过不停增添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感知程度、打破人们的惯性思想方式等,使得人们在面对其所熟知的事物时,仍旧能够有新的感知,从而发现熟知事物隐蔽的另一面。
而如若将该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课中,则会使熟习的教课内容变得陌生化,既增添了教课新鲜感,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课的讲堂效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奇妙置疑,于熟习中搜寻陌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课过程中,不论教课文本属于何种题材,若想达到希望的教课成效,那么该教课文本所显现出来的作者本义和文本义义都应牢牢环绕讲堂教课目的睁开,也就是说该教课文本中阅读问题的设置也应牢牢环绕讲堂教课目的来进行,这样一来,不单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表象渐渐深入到文本的本 ?| 之中,从而深刻领会文本所表达的价值观,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实现小学阅读讲堂教课的多项教课目的,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课的真实价值和意义获取充足的表现。
如在学习苏教小学语文教材《三亚夕阳》这一课时,关于三亚夕阳风景究竟怎样,大家没有亲看其实不是十分清楚。
此时教师便碰奇妙设置疑问,经过发问,请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可能出现的跟三亚夕阳相关的情景,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心目中以为的情景走进课文,认真阅念书中描绘的夕阳情景与自己的想象有何不一样。
这样利用“陌生化理论”奇妙设置疑问的教课方式,不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在无形之中培育学生思虑问题的能力,使其想象思想能力获取提高。
二、丰富教课,于无形中翻开新窗课本中所显现出来的教课文本不过阅读教课的很小一部分,若想真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止步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停丰富教课内容以及教课方式,不停拓宽学生的阅读素材,只有这样才可真实知足学生关于阅读的需求。
如若将多媒体教课运用于小学阅读教课中,教师便可在解说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经过制作与该教课文本相关的书本或短篇文章的链接,来不停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
变熟悉为陌生,于平常处见神奇——“陌生化”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 阅读教学 中 , 教师应有意改 换方 式 演得像。角色的分配不再是点将 , 而是竞 呈现文本 , 把熟悉的东西通过加 工变得 不 争。 在上课 之初 , 我就布置 好任务 , 让他 们 熟悉 , 给学生造成陌生感 。当文本 以一 种 像演员扮演角色那样 ,先写好角色分析 ,
新 的感觉 。
心理学上说 : 人们 对于经常做 的事和
感受的难度和时 间的长度。 这个理 论强调 以独辟蹊径 , 引领学生注意那些容 易忽视 数次感受过的事物 , 往往 会因过分 熟悉 而 的地方 。如 : 讨论玛蒂尔德 的丈夫是个怎 变得视 而不见 , 充耳不 闻 , 它初次 发生 在 样 的人?这 样的 问题 容 易引起学 生的观 人们身上的那种 刺激 感 , 随着惯性 的作 用 果换一 下流 程 , 换一种 方式 , 给学 生多一
雹 z
变熟悉为陌生 , 于平常处见神奇
” 陌 生化 ” 策 略 在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戴剑波
摘要 : “ 陌生化 ” 理论对 阅读教学颇 具 生 创新思维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
启示意义。 “ 陌生化 ” 应该是语文阅读 教学 二、 文本解读 的陌生化
故 而又会带来心理疲 劳。 在审美和心理的
主动性和 创造性 。
三、 文本呈现的陌生化
我换 了另一种方法 ,不再先 朗读后欣赏 , 而是把任务集 中在读上 :看谁读得好 , 谁
双 重疲 劳下 , 语文 阅读课 堂教 学常如一潭
死水。要唤起学 生的热情 , 不妨试 着用陌
生化策略来组织教学 , 也许能给学 生耳 目
陌 生化在 文学 创作 和文 艺批 评 中是 照 , 也可以借此 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周密 越 来越趋 于淡化乃至消失。 课 堂上 老师 如 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概念 , 将这一理论运 用 性和深广度。
教师培训讲义中教材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培训中教材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校长管理论文教师培训中教材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与思考张善余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而文本研读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
笔者从事全市初中语文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已五年,为了锻炼学员的文本研读能力,培训中我们强化了教材的“陌生化”阅读,并选择了大量课本外的优秀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本文拟对教师培训中阅读教学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作回顾、思考和整理。
一、培训学员的文本研读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全市45周岁以下的初中语文非骨干教师。
统计五年来的学员,教龄不足三年的不到10%。
培训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中过度依赖教参,以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教参为例,有“单元教材支配表”“关于阅读”“关于写作”“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札记”五大内容。
教参提供了必要的规范和相关的参考资料,但负面的影响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备课时不研读课文,“唯教参是瞻”,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温儒敏教授指出:“教师要重视和相信自己的阅读感受,注意积累不同的阅读体验,善于对不同的艺术风格作比较;……感受、体验与思考,在不断阅读中不断积累,也不断提升文学素养,这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教师报》2011年11月23日14版,温儒敏《教师需要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培训中必须倡导积极的阅读态度,养成文本细读的习惯。
对此,我们在培训中尝试走“教材文本陌生化解读”“陌生文本的教学解读”的路子。
二、教材文本的“陌生化”阅读实践1.理论依据“陌生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概念,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在他看来,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这种基于事物内在因素之间的对立和冲突造成的“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
教师如能发现文本的独特性,教学中便拥有了展现魅力的可能性。
论“陌生化”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论“陌生化”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李汉洁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10期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文学素养、打牢文学功底的主要方法。
但是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上的内容却显得很匮乏,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直没有开发出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上的原地踏步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样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阅读的学习产生厌倦。
要想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陌生化”策略。
一、阅读入口陌生化,给学生新鲜感阅读教学的导入内容一般都是课本上的课文,这很显然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文中寻找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部分,将其作为导入内容,就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当注意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注意,“纪念”的“纪”,为什么是“记”?作者如此独具匠心,在文章的题目上就巧设悬疑,引发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正是阅读陌生化策略的反映。
教师就是要注意到这样的陌生化现象,层层递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一旦来了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去探究这篇文章更深层次的立意、语言和思想层次上的东西了。
再例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日本伟大作家川端康成有一篇作品叫《花未眠》,也是阅读陌生化的一个经典例子,因为人们都知道花是不可能睡觉的,这是一个基本生活常识,但是川端康成却一板一眼地写了出来,让人们的思考来了个大转弯,直接吊足了读者的阅读胃口。
二、文本解读陌生化,尊重学生感受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不同的阅读评论,要和过去的教学有一个明确的不同,重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想,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把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放到第一位,是文本解读陌生化的主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不要总是把讨论问题的焦点放在小说的反封建社会中,也不要直接强制把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到对林黛玉性格的探讨上,而应当在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时,提醒学生关注一下她进贾府时的内心感受,以及贾母、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并对这几个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开头的“不敢多说一句话”这句话的含义,而对于林黛玉的身世背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让学生发散思维,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是文本解读陌生化的核心意义。
谈“陌生化”教学理论的实践与探索
谈“陌生化”教学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徐玲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1期俄国著名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指出,“陌生化”的实质在于人类在生活中要不断地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再现司空见惯的事物,使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很好地将“陌生化”理论与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让语文课堂展现生机,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编导剧本,阅读课堂要入“兴”课本剧以教材文本为源,以学生自主编剧、表演进行学习,在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表达、创新意识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陌生化”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诠释。
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我就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每个小组都撷取了课文的某一片断,将之拓展开来,形成了一幕幕结构严谨、冲突不断的剧目,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们小组表演的是‘喜鹊登枝’。
说实话,我演这个‘姥姥’的角色可下了不小功夫。
我知道自己是剪不来‘喜鹊登枝’的,我就想剪一只喜鹊,我整整练了三个晚上,剪出来的‘喜鹊’还是丑丑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她纯熟的技艺来自于长年累月的练习与琢磨……”“我觉得表演得最好的是第三小组,他们编的‘老牛兔子’极具想象力,尤其是小强表演的‘兔子’非常专业,一开始因为想去游泳心不在焉、抓耳挠腮,后来被‘老牛’精彩的剪纸表演所吸引,开始专心致志地欣赏‘姥姥’剪纸……”……学生的表演极具张力,不仅迅速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始终沉浸在一片“兴”致勃勃当中,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意识,还有创新精神。
二、描摹细节,作文课堂要入“心”当前,作文教学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学生兴致阑珊、提笔无言。
参照陌生化教学理论,结合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瓶颈,教师应在教学中将习作联系分散在一个个的课堂练笔中,以描摹细节为突破点,让作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振。
创新阅读教学方式设计方案
创新阅读教学方式设计方案一、引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设计方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二、多媒体呈现传统的课堂阅读往往只依靠纸质教材,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
例如,可以通过PPT、电子书等工具,将课堂阅读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图片、有声读物相结合,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都不尽相同,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可以引入个性化教学方案。
例如,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四、互动合作学习阅读教学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读后感分享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五、应用拓展活动阅读不应该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应用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阅读社团等,让他们亲身体验阅读的乐趣和价值;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六、评估与反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我们必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例如阅读测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综合评判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视角陌生化 以小见大、文体解码、他石攻玉、另辟蹊径
四、教学方式陌生化 以点带面、欲擒故纵、抛砖引玉、一唱三叹 引人入境、多元整合、点词成金、拨云见日 故作悬念、小题大做、互问反哺、冲突促读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心理学与陌生化
感觉强度并非无条件地与物理刺激强度成正比关系,物理 刺激强度即使不便,感觉强度也不能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 其会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衰弱趋势,直到降低到某一阈值, 此时主观感觉强度将会变得极其微弱,甚至趋近于零 。 为了 有效应对这种心理感觉衰减现象,人们需要持续不断的新的刺 激。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3.“熟而不深”的教学梗阻难以取得教学实效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3.“熟而不深”的教学梗阻难以取得教学实效
——亚里士多德《诗学》
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 异……所有的人都从对万象的惊异为开端。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诗学、美学与陌生化
艺术观照,宗教观照乃至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人 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于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 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 界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从另一个极端来说,人如果已不再有 惊奇感受,就说明他已把客观世界看得一目了然。
何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即为“前阅读理解”,是原有阅读视域的
延伸与重新建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很难改变的。
“缄默知识”对教学的影响 推动:帮助读者在已有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梗阻:“先入为主”,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阻力。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3.“熟而不深”的教学梗阻难以取得教学实效
——丹尼尔·贝里尼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2.什么叫“陌生化教学”
概念界定
陌生化教学即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遵循教学规律、服务 于高效优质教学的一种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2.什么叫“陌生化教学”
3.“陌生化教学”的现实价值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需要“陌生化”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需要“陌生化” 培养学生阅读品性需要“陌生化”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 识,而且也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从类型上说, 既存在着教师的缄默知识,也存在着学生的缄默 知识。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3.“熟而不深”的教学梗阻难以取得教学实效
都是“熟悉”惹的祸
陌生 VS 熟悉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先哲与陌生化 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
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使用奇字,风格显得高雅而不平凡;所谓奇字,指借用字、 隐喻字、衍体字以及其他一切不普通的字……他们因为和普通 字有所不同而显得奇异,所以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
人都有喜新厌旧之心理,太熟悉的东西难以引 发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纵使是非常好的,也会 产生所谓的审美疲劳。面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学 生对其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教学的语言、动作 都非常熟悉,是很容易“熟而无感”的,甚至会 “熟而生厌”。光阴荏苒,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心 理上的惯性化和学习上的倦怠感。
——《陌生:阅读教学新思维》
——崔允漷《有效教学》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现象一 《詹天佑》教学: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现象二 教师: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
一、陌生化教学的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黑格尔《美学》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艺术与陌生化
艺术之存在价值是为了唤回人类对生活的感受,艺术的目 的是使人对事物的感觉如其所见而非如其脑海里所存有之感知 那样,而艺术之最佳呈现手法则是“反常化”,即陌生化 。
——什克洛夫斯基
二、陌生化教学的理论架构
1.什么叫“陌生化”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矛盾一 学生——熟悉大意:课外阅读、影视作品、提前预习 教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矛盾二 学生——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教师——表达?体会?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熟而难教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在所有教学活动的背后,都存在着引起学习意 向的问题。教学不再仅仅是指人们必须学习某种 东西,更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投入积极 的学习状态。毕竟,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无从 谈起。只有切实满足了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 的需求,我们才能使教学活动具有不竭的动力。
陌生化: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陌生化: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众人评说《给予树》
本课留给您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陌生化教学的发轫之初
《杨氏之子》教学 生字词教学
陌生化: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一、陌生化教学的现实缘起 1.“熟视无睹”的教学内容难以引发教学活动 2.“熟而无惑”的教学行为难以引导教学活动 3.“熟而不深”的教学梗阻难以取得教学实效
三、教学视角陌生化 ——在熟悉的地方看见陌生的风景
视角一:以小见大
“小”指的是文本中那些极易被学生忽视的字、词、 句,甚至是标点,这些语言符号虽不起眼,但具有丰富 的内涵和极大的教学价值;“大”是指文章的独特的意 蕴、深刻的哲理、表达的秘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