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过劳死现象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原因及防治策略

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原因及防治策略

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原因及防治策略探讨摘要: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过劳死”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过度劳动”会导致就业挤出效应、工作效率下降、工作失误增多和员工生活品质下降甚至“过劳死”等危害。

“过度劳动”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转型带来的生存压力、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用人单位忽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员工的高成就动机等。

应采取加强劳动立法与执法、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帮助机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别让员工瞎忙、加强劳动者的自我调节、提高员工的时间管理能力等措施来防治“过度劳动”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过度劳动;危害;原因;防治策略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过度劳动”是指就业者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工作状态。

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连续发生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记者调查发现,其中,“过度劳动”是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1]“过劳死”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探讨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原因及防治策略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员工“过度劳动”的危害1、“过度劳动”导致就业挤出效应王艾青在论文“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中指出,目前国内有很多------------------------------------------------------------------------------------------------------- 收稿日期:企业的劳动力小时工资水平大大低于标准工资水平,过低的小时工资水平迫使劳动者为提高收入水平而延长劳动时间,从而出现“过度劳动”,而“过度劳动”导致以日计量的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当日工资达到较高水平时,企业所雇用的劳动者就会减少,从而“过度劳动”导致就业挤占。

同时,当现行的较低水平的小时工资低于理论工资水平时,资本盈余就会高于正常条件下的资本收益,即出现低工资行业或产业的投资盈利率较高的情况,但这种盈利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就业增加,其原因是,这种就业的增加实际上被“过度劳动”所抵消。

《安全管理》之日本的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之日本的安全生产

日本的安全生产日本政府多年来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一系列的安全对策和措施,使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大幅下降,伤亡人数不断减少,成为世界上安全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日本的安全生产问题突显,工伤死亡人数剧增。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日本政府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劳动灾难防止团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健全、措施得当、各方重视,日本的安全生产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20xx年,日本工矿业在生产过程中死亡的人数只有307人。

《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所有独立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劳动安全生产体制,任命或指定劳动安全卫生负责人,监督和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内的各个车间和班组还必须设置安全卫生管理员、作业主任等具体实施安全生产措施的人员。

同时,有50名以上职工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自己的医生,负责企业员工的健康和卫生,维护和管理作业环境,调查影响健康的原因和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等。

日本的监察机构十分重视安全的超前管理和过程管理。

不是事故发生以后再去调查、追究责任,而是事先监督、落实各种防范措施,消灭事故隐患。

因此,日本矿山在实施某些特殊的项目时,必须事先制订方案,并报政府安全监督部门批准。

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的人员现场监督指导,有效地防止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和扩大。

厚生劳动省中设劳动基准局,具体负责劳动安全卫生事宜。

在47个都道府县设立了劳动基准局,负责各都道府县劳动基准的实施。

直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则是设立在各厂区的347个劳动基准监督署(343个署和4个分支机构),它们都是作为厚生劳动省的派出机构,由厚生劳动省指挥领导。

劳动大臣每5年制定一次工伤事故防止计划,计划中规定了事故预防的重点对策和降低伤亡事故的目标,各都道府县劳动基准局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计划,劳动基准监督署也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使得各级各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清楚,职责分明。

过劳死数据

过劳死数据

过劳死数据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和工作强度的增加,过劳死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过劳死是指因工作过度导致身体和心理疲劳,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本文将以数据的形式分析过劳死的现状、原因和防范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过劳死数据,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状数据:1. 过劳死的全球现状:-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过劳工作。

- 在亚洲地区,过劳死情况尤为严重,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也存在过劳死问题。

2. 过劳死的国内现状:-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我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过劳工作。

- 过劳死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强度、高压力的行业,如金融、IT和制造业等。

- 占据过劳死人数的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者。

原因分析:1. 工作强度过大:- 过劳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作强度过大,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人体无法充分恢复。

- 公司追求高效率和高产量,导致员工需要长时间工作,甚至加班加点。

2. 心理压力:- 高强度工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工作任务的紧迫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等。

- 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3. 缺乏休息和运动:- 过劳死通常与通宵工作、长时间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 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疲劳和疾病。

防范措施:1. 政府法规和监管:- 政府应加强劳动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 减少工作时间、限制加班等措施应得到更好的执行和强制。

2. 公司责任:- 公司应该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工作负荷。

- 提倡员工合理用餐、适量运动和休息,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3. 个人自律和保护:- 劳动者应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避免过度工作和过度压力。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不随意加班。

结论:过劳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公司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过劳死的看法

过劳死的看法

过劳死的看法
过度劳动死亡是指在非生理劳动过程中,工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规则受到破坏,身体疲劳积累并转移到过度劳动状态,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然后出现致命状态。

2011年,过度劳动死亡威胁到一线工人,并蔓延到白领阶层。

2011年3月,台湾修订了《劳动基准法》,大大提高了雇主违反法律规定的力度,防止员工过度劳动死亡。

2012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有60万人死于过度劳动,尤其是中青年。

过度劳累死亡:过度劳累导致死亡。

Karoshi,它起源于日本的过度死亡。

这个词起源于日本,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经济繁荣时期。

过度劳累死亡不是临床医学的名称,而是属于社会医学的范畴。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疲劳就是外力。

当疲劳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的弹簧会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降低,导致衰老、衰竭甚至死亡。

论‘过劳死’

论‘过劳死’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论‘过劳死’有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然而,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维权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所以说“过劳死”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有很多。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过劳死”。

一、“过劳死”指的是什么?1、“过劳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指劳动过程中由于沉重的身体、心理负荷导致疲劳的不断累积,造成原有的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疾病恶化,出现急性循环器官障碍并最终导致死亡。

近些年来,“过劳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2、据医学专家介绍,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3、看似个体原因导致的过劳死,当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结果。

比如,经济社会转型的压力增大、竞争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等。

二、对于“过劳死”现今的一些法律有无联系?1、事实上,许多员工之所以会发生“过劳死”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常常选择那所谓的“自愿加班”,这样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关的升迁、职业发展;但是一旦发生“过劳死”悲剧,我国法律上也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对于“过劳死”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2、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的7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中无一提及“过劳死”。

而《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3、“看似为‘过劳死’在法律规定上找到了安放之处,但从实践来看,一方面,很多‘过劳死’的劳动者是因为长时间过度劳累所致,其损害结果未必都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很可能因劳累在家休息时死亡,而这并不符合视为‘工伤’的认定标准。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董保华2012-08-05 09:40:48 来源:《法治研究》(杭州)2012年2期【作者简介】董保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提要】我国大量出现的因自愿加班而发生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工伤保险条例》制定、修订思路的质疑,在社会争论中出现了对现行立法“维持”与“改进”的两类观点。

改进我国现行制度的观点中又可分为工伤责任说、侵权责任说和刑事制裁说三种主张,三者以不同的本位思想为出发点提出建议。

“过劳死”应当纳入工伤认定,并以危险责任作为归责原则,从职业灾害的视角对工伤基金的征缴与发放制度进行重构。

在借鉴日本及其他国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制度。

【关键词】自愿加班/过劳死/危险责任/职业灾害“过劳死”一词源自日本。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经济迅速繁荣的重要时期,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淘汰所产生的压力,导致人们身心极度疲劳直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日本引入“劳灾”认定,在事后予以补偿。

我国工伤认定中并未引入这一概念。

2004年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2010年该规定进行了修订。

巧合的是,这两次立法不久,我国发生了华为员工胡新宇、普华永道员工潘洁两个极其类似的案例,均被称之为“过劳死”而受到关注。

随着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我国工伤保险的立法及修订思路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

一、“过劳死”案件引发的争鸣一般认为,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其实以危险责任来表述更妥帖。

对工伤的认定,要求具备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原因三个基本要件,也可称之为“三工”认定标准。

考虑到一些特殊利益和特殊情形,法律又规定了视同为工伤的情形。

1.我国“视同工伤”的认定标准。

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作为可以视同工伤的一种情形,2010年该规定进行修订,完全沿用了2004年的规定。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参考答案一、填空1、气质的四种类型: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2、不合理信念的3个特征:绝对化的需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3、工作压力源自3个方面:组织和工作特点、个体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二、名词解释1、着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这个总体幸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一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起英文表达为:H=S+C+V;2、“过劳死”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王极盛认为心理健康有6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人际关系小、适度;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合;2、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信念B;3、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种类: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倾向和焦虑反、应以及其他几方面;一抑郁二焦虑反应三人格障碍四智力障碍五强迫现象六自卑七狭隘八疑病现象4、心理障碍的成因:一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二压力过大三缺乏社会支持四不良的自我人格特质五性格缺陷六应对方式的问题四、论述题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情绪苦闷时,找细心朋友谈心,倾吐心中的抑郁,心情就会平静些;当然倾诉的方式有很多种,唱唱歌写写日记等也是一种很好的倾诉方式;与人闹了矛盾,可以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让怒气积压在胸中;万不得已时,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述说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理也会好过一些;2、专业技术人员就个人层面如何进行压力管理1. 及时自我反省;个体可以通过对自身和压力源的剖析,适当减轻压力反应;2. 有效时间管理;在工作中常用的时间管理原则包括:首先,列出每天要做的事;其次,根据重要程度对所要做的事进行排序;再次,根据排序情况进行日程安排;最后,在自己最有效的时间段内完成最重要的工作;3. 积极寻求支持;个体在面对较大压力时,可以通过寻求外部支持性途径来派遣压力;每个人都需要有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管是来自家庭、还是社会、社团或工作团队,一定要善于发掘自己周围的社会支持源;4. 提高自我“免疫力”;首先,调整心态,改变不良认知方式;其次,培养合理膳食和运动调节等生活习惯;还有,掌握各种放松技巧也是关键;掌握各种放松技巧,如自我调节、催眠、生物反馈等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361、小王为人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捷,有朝气,但情绪不那么稳定,有时粗枝大叶;请问小王属于什么类型的气质A、黏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D2、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A、近因效应B、刻板印象C、首因效应D、自我实现预言答案:B3、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A、感知B、实践C、需要D、教育答案:C4、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A、功能固着B、幻觉C、思维定势D、错觉正确答案:D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A、改善交往情境31、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模式;A32、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A33.判断是否为变态心理,最终应该通过心理测量或医学鉴定来确认; A34.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A35.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 B 36.互相之间愈接近的人人际关系就愈好;B 3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A38.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 A41.自言自语是一种精神紧张的表现; B43.打电话能提高人的活力,令整体细胞都有良好的影响;A 46.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B47.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B 48.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 B50.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A 51.情绪的合理疏泄有益于身体健康;A53.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A55. 对职业成就的影响,兴趣的作用更大于性格和能力因素,这说法对吗A56.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B57.思维定势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 B58.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A 59.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B 60.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B61.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A 6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A63.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感觉的数量综合; B64.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B65. 智商又称EQ,是表示天资,智力程度的;B66. 大学生对职业和前途的考虑是在毕业时才考虑还来得及B67. 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69. 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 A70.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 B72.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只有程度之分,并无严格界限; A74.、遗忘是有害的; B75.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不需要了;B76.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B77. 心理咨询在任何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都一定要保密; B78.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A79.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B81.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A82.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已经有了思维能力;B83.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现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B84.感觉只是在单个维度上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A85.人类的感觉器官很强,能够感觉到十余种感觉; A86.发现“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不及有意义的词”的记忆规律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A87.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B88.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 B89.信息从长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可以通过复述来实现; A90.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A91.几何图形错觉只要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就可以消失;B92、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压抑,不要找心理咨询老师;B93、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A94、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 A95、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A96、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同学聚会,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A97、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A98、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A99、我国对心理咨询的重视是从80年代开始的; A100、我国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 A102、互联网咨询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主要方式;B103、有心理障碍的人的人格十分完整; B106、培养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大学心理咨询的常见模式;A107、记忆减退是常见的记忆障碍,患者大多不能自已,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 A108、在抑郁症中,幻听较多见; B111、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需要适当的保持距离;A112、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不会发生重要的影响;B113、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 A114、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B115、人类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辣四种; B116、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奋斗、不断追求的过程; A117、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A119、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A121、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B122、家庭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常常是儿童产生自卑感的根源;A123、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B125、人的心理活动是有节律性; A126、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A128、求助者对咨询工作的期望越高越好,因为这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 B129、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 A130、心理咨询时,不应该打断求助者的叙述,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哪怕对方叙述的内容并不重要;B131、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咨询时难免也会有各种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 A132、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么,咨询师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B133、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求助者对个人及社会有明显而又急迫的危害时,应该及时向有关人士和部门汇报;A136、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A137、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 A138、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 A139、我们的教学、教育、各种纪律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A140、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并无本质不同;B141、智力就是能力; B142、“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气质是很难改变的; A143、良好的性格能弥补能力的不足; A144、神经衰弱的病人精神易兴奋也易疲劳; A145、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B 146、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147、权威型是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B 148、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关,是一种遗传性疾病;B149.智力又可称为智能或智慧;A150.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现象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与调节,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A151.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140;B 答案:130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1、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转变,但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A、近因效应B、刻板印象C、首因效应D、自我实现预言正确答案:B2、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A、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B、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C、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D、心理疾病的康复是很快的正确答案:C3、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答案:B4、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睡眠A、睡前洗热水澡B、经常有规律地进行体育运动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D、临睡前剧烈运动答案:D5、良好的心理创伤调节能力不包括;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阴影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答案:C6、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A、改善交往情境B、向对方施以恩惠C、增加交往频率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答案:D7、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被称为;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答案:B8、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B、具有两极性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D、以上都正确答案:D9、“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抑郁症B、自负C、躁狂症D、强迫症答案:A10、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答案:C11、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A、幼儿园B、学校C、工作单位D、家庭答案:D12、“言必信,行必果”,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C、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D、完善的自我发展目标答案:B13、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正常还是变态,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答案:D1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症答案:D15、心境具有的特点;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答案:A16、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A、自卑者B、自负的人C、完美主义者D、偏执者答案:C17、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表现A、自恋型B、反社会型C、偏执型D、控制型答案:A18、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答案:D19、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胸顿足,这是A、声调表情B、身段表情C、面部表情D、激情表情答案:B20、气质类型A、有好好坏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无好坏之分答案:D21、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A、思维迟缓B、强迫观念C、强制性思维D、思维贫乏答案:A22、被国内外心理学界列为调适个人情绪、治疗心理疾病的首选方法;A、认知疗法B、精神分析疗法C、人本主义疗法D、现实疗法答案:A23、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A、兴趣B、性格C、知识水准D、价值观念答案:D24、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A、焦虑B、恐惧C、情感脆弱D、情绪低落答案:C25、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A、情绪稳定B、情绪愉快C、经常开心D、喜乐无常答案:D26、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类似于;A、医生与患者B、教师与学生C、上级与下级D、朋友与朋友答案:D27、下列哪项不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需要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社会需要D、生理需要答案:C28、幻觉是指;A、虚幻的知觉B、正常知觉现象C、错误的知觉D、歪曲的知觉答案:A29、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答案:C30、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A、家庭内部B、社会环境C、自身的内部冲突D、人际关系的处理答案:C31、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状态答案:A32、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的工作效率在压力水平下最高;A、高B、低C、适中D、不变答案:C33、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答案:B34、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论的过程叫;A、印象形成B、态度C、首因效应D、归因答案:D35、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A、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D、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答案:D36、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交换论B、行为主义C、需要层次理论D、精神分析论正确答案:B37、真正的真诚是;A、完全说实话B、自我的发泄C、不等于完全的实事求是D、通情达理正确答案:C38、ABC理论属于何种学派A、人本主义B、精神分析C、认知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C39、个性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这说明个性具有;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功能性答案:C40、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2641、情绪的三要素包括;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调节C、情绪表现D、情绪的生理基础正确答案:A, C, D42、通常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般将情绪的状态分为三类;A、心情B、激情C、心境D、应激答案:B,C,D43、性格;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C、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D、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答案:A,D44、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 ;A、A代表诱发事件B、B代表信念C、C代表行为结果D、A是引发不良情绪的根源答案:A,B,C45、哪些是积极的情绪宣泄A、幽默B、助人C、打架D、砸摔答案:A,B46、一般认为:“情商”包括哪些能力;A、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B、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C、理解情绪与情绪识别的能力D、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答案:A,B,C,D47、是嫉妒产生的重要原因;A、内向B、虚荣心过强C、自私狭隘D、斤斤计较答案:B,C,D48、积极性的挫折反应主要有;A、坚持目标、继续努力B、降低目标、改变行为C、改换目标、取而代之D、放弃目标,不再努力答案:A,B,C49、怎样才能加强对人生事件的预期A、心理预期经常化,定期对一段时间的人生事件进行预测和期望B、事事都可预期,事事都要预期C、心理预期全面化,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D、心理预期应恰如其分,不可随心所欲,以免产生负面影响答案:A,C,D50、下列有关精神病人的看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乱喊乱叫的B、多数精神病人除了发作期间,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C、精神病人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之以心理治疗D、精神病是不治之症答案:B,C51、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B、用"自我开脱法"暗示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C、不听信流言D、增强自信正确答案:A, B, C, D52、关于人际吸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人们在社交初期,社会性的相似因素起着显着的作用B、经过一段深交之后,两个人个性的相似起重要的作用C、对于伴侣而言,互补因素起决定作用D、人际吸引力与时空因素无关答案:A,B,C53、下列表现属于不好的交谈对话方式的是;A、不要随便打断他人谈话,扰乱人家的思路B、不要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迫使他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C、不要连续发问,以致他人难以应付D、不要老是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答案:A,B,C,D54、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A、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C、他们往往更自信D、他们一般都很自卑答案:B,C55、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B、微笑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856、心理有问题的人,其人品也是有问题的; 答案:不正确57、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答案:正确58、身体上生了病,全凭医生一张嘴;心理上有了问题,当然也就全听心理咨询师的,自己用不着作出什么努力; 答案:不正确59、遗传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一大原因; 答案:正确60、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答案:正确61、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 答案:不正确62、人的心理健康特质可以通过测试其外显行为来进行间接推断; 答案:正确63、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做一些容易的工作; 答案:不正确64、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体验发展在前,情绪体验产生于后; 答案:正确65、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 答案:不正确四、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4题66、某女性公务员,30岁,已婚;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放心4个月,伴反复检查、苦恼2个月;具体表现为:不敢在外边的饭店吃饭,担心饭店的菜洗不干净,炒菜用的油是泔水;不敢吃牛肉干,害怕得疯牛病,不敢吃猪肉,猪饲料中激素太多;尤其是“福寿螺”事件后,不仅小龙虾之类,甚至海鲜类的食物也拒绝吃了;米饭也是尽可能少吃,因为大米上的农药实在是太多了;该女士认为吃饭实在是令人头痛的事,导致进食量越来越少,体重明显下降,丈夫非常担心其身体差,不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因而,每天监督她进食,遭到她的强烈反对,为此二人经常争吵;近2个月来开始担心自己家的煤气没关好,每次不管出门还是晚上睡觉前都需要反复检查,为此经常上班迟到,感觉非常辛苦,也想控制不检查那么多次,但又不放心;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精神病性障碍答案:C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A、焦虑B、烦躁C、抑郁D、敌对答案:A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性别因素B、性格因素C、婚恋因素D、爱情因素答案:B4、对于该女士的问题,比较恰当的心理调节方式是;A、转介精神科治疗B、认知治疗C、进行医学治疗D、生物反馈治疗答案:B67、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力了”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吧”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过,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1、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A、外向B、内向C、A型性格D、B型性格正确答案:C2、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A、惯性思维B、逆向思维C、定势思维D、惰性思维答案:B3、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正确答案:A68、动物明白自己的特性:熊不会试着飞翔,驽马在跳过高高的栅栏时会犹豫,狗看到又深又宽的沟渠会转身离去;但是人是唯一一种不知趣的动物,受到愚蠢与自负天性左右,对着力不能及的事情大声地嘶吼--坚持下去出于盲目和顽固,他荒唐地执迷于自己最不擅长的事情,使自己历尽艰辛,然而收获甚微;--斯威夫特不管你天性擅长什么,都要顺其自然;永远不要丢开自己天赋的优势和才能;顺其自然就会成功,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结果一事无成;--西德尼·史密斯1、这两首诗涉及到人的自我意识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是;A、自负与自信B、自我期望与自我评价C、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D、自尊与自信答案:B2、“顺其自然”也是森田疗法的疗法原则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原则是;A、随遇而安B、清静无为C、随心所欲D、为所当为答案:D3、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A、人定胜天,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B、人的理想、期望应量力而行,这样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C、人不要轻易去超越自我D、人不能只安于现状答案:C69、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尽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第二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过劳死”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

“过劳死”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
高 达 5 %以 上 。亚健 康状 态 人群 还呈 0 上 升趋 势 ,并且 逐 渐 成 为现 代人 生 活
中 国城 市经济 7 9
维普资讯
举 t ■簟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生命 的一 大 隐忧 。

周7 天都处于工作状态 , 而有超过 1 /3 的企业 家 每天 的 工作 时 间超 过 1 个 小 2 时 。而 企业 家 的 健康 状 况 更是 不 容 乐 观 。今年 温 州市 某 医院对 8 7名 著名 企 业家 进行 了体 检 ,发现 8 7人 中 ,患 有 高血 脂症 者 5 例 ,高血 压 3 例 ,高 粘 1 7 滞血 症 3 例 ,颈 椎病 或椎 问 盘膨 出 3 5 1 例, 脂肪 肝 2 例 , 心病 6 , 2 冠 例 脑梗 塞 4 ,糖 尿病 1 例 ,高尿 酸症 9 ,代 例 3 例 谢 综合征 1 ,前 列腺 增生 1 例 。这 5例 5 些 数 字真 切 地 反映 出 ,企 业 家 饱受 疾 病 困扰 ,健 康 状况 普遍 堪忧 。 ( )新 闻 工作者 2
的一种 社会 医学 现象 。近几 年 , 在 我
国部分 城 市 尤其 是 各项 事业 相 对发 达 的沿海城 市 ,“ 过劳 死 问题有 日益 严
最后 失去 了健 康甚 至生 命 。专 家认 为 , 如 果知 识分 子不注 意调 整亚 健康状 态 , 不 久 的将 来 , 这些 人 中的2 将死 于心 /3
现在 2 世纪 七八十 年代 日本 经济 繁荣 0
时期 , 它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 而是属
于社 会 医学 范畴 , 日本 学 者 对 “ 劳 过
死”的定 义是 :由于过 度 的工 作负 担 ,
行业分布来看 , 城市的新兴行业 , 如高

过劳死的案例

过劳死的案例

过劳死的案例过劳死,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长时间工作、过度劳累而导致的死亡。

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隐患。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过劳死的案例,以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小李。

小李,一名年轻的程序员,工作在一家互联网公司。

由于项目紧急,公司要求他连续加班加点,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

他每天只能在公司附近的快餐店吃饭,几乎没有时间锻炼和休息。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逐渐垮掉,最终在一次加班结束后,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案例二,张经理。

张经理,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经理。

为了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他经常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几乎不休息。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恶化,最终在一次连续加班后,突发脑溢血倒地不起,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案例三,王医生。

王医生,一名急诊科主任,因为医院急诊病人多,他经常需要连续值班48小时以上。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逐渐垮掉,最终在一次连续值班后,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过劳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它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人身上。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不仅会严重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企业应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加班。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医疗、交通、安全等,应该加强管理,防止过度劳累导致的意外伤害和事故发生。

其次,个人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不要过度劳累。

如果发现自己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不要拖延治疗。

最后,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过劳死问题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总之,过劳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解决。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成因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成因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成因
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因素:
1. 经济困难:日本经历了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工作机会减少,生活压力增加。

许多
年轻人面临着失业和低薪的问题,无法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和经济独立。

这导致了他们对
未来感到不确定和失望,减少了他们的欲望和激情。

2. 高学业压力:日本的学生面临着极高的学业压力。

教育体系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
成就,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许多学生为了高分而奋斗,忽略了其他兴趣和
愿望。

这种过度的学业压力导致学生在其他领域失去动力和兴趣。

3. 工作过劳:日本的工作文化十分严格,加班和长时间工作被视为一种奉献和职业
道德。

许多人为了工作而牺牲个人生活和家庭时间,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

这种过度
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个人对其他方面的兴趣和欲望。

4. 社交压力:日本社会有着强烈的团体文化和社交压力。

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往往受
到周围社会的期望和评价的影响。

许多人为了迎合社会的期望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欲望,导致了个人动力的减少。

5. 技术依赖: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科技国家,许多人过度依赖于技术和虚拟世界。

社交媒体、电子游戏和互联网成瘾对个人的现实生活和社交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许多人
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中国社会情境下过劳现象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

中国社会情境下过劳现象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

中国社会情境下过劳现象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过劳,过劳死等现象时有发生,过劳现象在企业中呈现蔓延趋势,同时过劳死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特点,过劳现象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

从社会法律、经济技术、文化、企业管理、个人层面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过劳的成因,并提出了过劳的防治策略:国家急需立法,企业遏制加班文化,个人树立正确的工作生活观念等,防止过劳在企业的蔓延,避免过劳死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过劳; 过度劳动; 过劳死; 成因分析; 防治策略;0 、引言2019年年末,某艺人在参加综艺节目录制时突然倒地,后证实为心源性猝死。

消息一出,传遍网络,无数人在震惊和错愕中惋惜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

2018年年末,华为36岁的工程师在肯尼亚突然离世,出事之前连续22个月连轴转,事前两天还在熬夜,还留下了33天的公休假期未休。

当员工“猝死”、“过劳死”、“996,ICU”等事件频繁发生时,另一面的企业还在大力宣传所谓的狼性文化、倡导病态的加班制度。

为何不断发生的悲剧,却难以引起世人的重视?是否我们对过劳的认识还尚未充分?1、过劳、过劳死的概念、内涵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最先提出了过劳这一概念。

过度劳动Overwork,简称过劳,是指当人们处于超出正常时长的工作下,超过了一个人应有的耐力,之后个人自身的复原能力不能使机体从中恢复。

“过劳死”最先由上畑铁之丞教授提出,他从医学角度将其定义为:由于过重的劳动,出现一系列脑血管疾病以及缺血性心脏疾病、急性心力衰竭等急性发病,使人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最终导致死亡的状态。

过劳死是过劳的最严重的后果。

我国对于过度劳动、过劳、过劳死等问题始于上世纪90年代。

王艾青(2006)指出过劳是由于工作者超长工作,超出了社会的平均劳动时长和工作强度,孟续铎(2014)分析提出前人在“过劳”概念上的认知的不足,提出过劳不仅是超时和超强度的工作,更强调了过劳的生理反应,指经过短时间休息而无法恢复机体原有水平,体现了疲劳“蓄积”的重要特征。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1、社会原因从社会转型层面上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实生活,加快自己的步伐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大工作量和任务难度。生存、升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完成工作就会面临被解雇或是升不了职,但要高效、按时完成工作就必须加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人单位更容易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劳动强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后果只能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员工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2、用人单位原因“过劳”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迫使劳动者超时超量的劳动,可以使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经济利益,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或者可以保证单位按时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通过低薪高强度劳动来获取利润。。3、法制不健全劳动监察部门有义务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劳动法》执法不力己是不争的事实一些用人单位存在严重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使用劳动力的情况。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还没有关于“过劳”、“过劳死”的明确规定,这直接导至了维权难、索赔难、监管难。4、劳动者自身因素从劳动者主观方面看,“过劳”的原因比较复杂。部分劳动者“过劳”是被迫的,即便不是由于用人单位直接的、超负荷的工作要求,同样存在着劳动者为了能够获得业绩、提升职位、提高待遇、获得更大成功等多方面的思想因素。养家糊口的压力、房价暴涨、老人赡养、子女就学、疾病医疗等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对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当前,高消费文化也是催生“过劳”的重要动因。,现在“自愿加班”是职场上的一个怪现象,企业不提倡加班,而由于分配的工作量在8小时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员工不得不负荷的工作量设置“自愿加班”。要么“自愿加班”,要么面临辞退。中国“过劳死”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困扰着当代劳动者,我们必须正视劳动者“过劳死”现象总之,“过劳死”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社会必须要慎重对待。企业有不容推卸的责任采取得力的措施去预防该现象的蔓延。政府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把过劳死纳到职业病的范畴;加大执法力度,加大企业的非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劳动法,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采取多渠道扩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员工也应该加强自我调节,缓解工作压力;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防患于未然。3.“过劳死”的预防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千万不要忽视, 最好能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尤其社会群体中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超时间工作的人,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的人, 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更应以预防为主。3. 1. 心理调节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 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 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 而人的心情愉快时, 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 要防止疲劳, 保持充沛的精力, 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学会调节生活, 增加精神活力, 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3. 2. 消除脑力疲劳法: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 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 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 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 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3. 3. 饮食补充法: 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 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食物, 如豆腐、牛奶、鱼肉类, 多吃水果、蔬菜, 要保证适量饮水, 约2000 毫升/ 天。3. 4. 科学健身方法: 研究表明, 人到30 岁以后, 每过10 年心脏排血能力就下降6%—8%, 血压上升5%—6%, 肌肉组织减少3%—4%, 每天脑细胞递减以千万计。这是人体生理发育的必然规律。而经常锻炼身体的人, 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 年, 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 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 听音乐、绘画、散步、聊天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多参加一些有氧活动, 如: 打球、骑车、爬山跑步等, 其心率控制在120—140 次/ 分钟。3. 5. 规范用药法: 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平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规范用药, 没有发现健康出状况的人, 如果工作强度过大, 也要定期体检, 以便及时发现疾病进行治疗。3. 6. 科学饮食法: 人的精力与体力的能量来源是食物, 并多吃一些如动物肝、血以及蛋类、紫菜等高铁食物。另外, 当你出现疲劳感时, 宜增加蔬菜、水果、奶类等碱性食物, 以便中和体内过多的乳酸, 不宜多吃肉、糖等酸性食品, 以免加重疲劳感。3. 7. 适度休息法: 长期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熬夜, 会使体内产生许多毒素, 加速能量的消耗, 使身体快速疲劳。一旦有疲劳感觉, 就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休息, 做到劳逸结合, 张弛有度。3. 8. 定期体检法: 30- 40 岁的人, 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 并保持体检的连续性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特别是隐性冠性病, 防患未然。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者, 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要定期体检。“过劳死”没有特效药, 要避免或防止“过劳死”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切记, 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 是预防“过劳死”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四、对“过劳死”研究的意义1.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所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劳动者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有很多劳动者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却因为过度劳累而处在过劳死的边缘。我们必须重视“过劳死”现象,否则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在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遇到重重障碍。2.是保护我国人才资源的客观需要新世纪新阶段,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若对人才资源一味的开发而不加保护,那么最后带来的肯定是人才“沙漠化”,这样不利于增强我国的竞争力与综合国力。3.是规范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我们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私营的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致使劳动者在不良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着过度的劳动,进一步导致了“过劳死”的产生。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工作中也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此,不管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对 “过劳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它将成为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国现行法律对用人单位的责任规定模糊。因此,法律制度的漏洞造成劳动者权利的漠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健全的法律规范用人单位行为,避免“过劳死”问题的产生。第四,是落实公民劳动权、休息权、生命健康权等宪政权利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劳动权、休息权、生命健康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而这些权利能否实现,关键是否有完善的权利保障制度。有了完善的权利保障制度,“过劳死”问题的解决获得了制度上的保障笔者从频发的这些现象出发,探询"过劳死"的背后的因素,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应对过劳死一个切实际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1.人口问题:日本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结构的失衡,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劳动力不足,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巨大影响。

人口负担加重,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公共资源不断减少,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无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经济问题:日本面临着长期经济低迷的挑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长期处于低通胀、低增长的状态。

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财政紧缩和债务问题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自然资源问题:日本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对进口资源依赖度极高。

这使得日本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威胁。

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进口资源供应中断将给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4.地缘政治问题: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

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使得日本的安全形势面临各种挑战。

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日本面临的风险。

5.文化和教育问题: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传统价值观和纪律性,但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教育体系与时代的要求产生了一定的背离。

另外,日本社会对于多元文化和外来事物的接受度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自我封闭和创新闭塞。

综合来看,日本走向灭亡的可能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问题、经济问题、自然资源问题、地缘政治问题以及文化和教育问题都可能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日本需要全面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内部,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以确保其未来的发展和长久的繁荣。

“过劳”现象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

“过劳”现象视角下劳动者权益保护

“过劳”现象视角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摘要:”富士康跳楼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过劳”现象的思考。

本文立足社会法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劳动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在规制”过劳”现象方面的现状,在综合考虑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过劳加班劳动者权益保护过劳,即过度劳累,指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

”过劳死”(karoshi)源自日语”过労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

通常理解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目前,我国对”过劳死”、”过劳伤”、”过劳病”之类的”过劳”现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只在与”过劳”现象密切相关的工作时间方面作了相关规定。

一、”过劳”现象存在原因之思考虽然我国对”过劳死”、”过劳伤”、”过劳病”之类的”过劳”现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但已在与”过劳”现象密切相关的工作时间方面作了相关规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制加班加点的法律法规。

但是,”过劳”现象的大量存在以及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实,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思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施,而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执法对于保障法律规范全面贯彻实施就具有了决定性意义。

然而问题是,在目前我国对”过劳死”、”过劳伤”、”过劳病”之类的”过劳”现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背景下,国家在限制工作时间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现实执行情况又存在较多问题,法律规定与现实之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过劳”现象的大量存在。

具体体现在:首先,我国现有的工会体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工会是以维持改善劳动条件为主要目的之团体。

工会之本质,在于对抗雇主之压迫,以确保劳动关系上之利益,故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劳动条件之维持和改善。

性入中年悠着点

性入中年悠着点
鏖叭 中 年 …  ̄f l 劐 ,t Fs i i e
; 1 版由 北京 迈骨 院 协 0本 0 康 科医 办

、…
6 126/ 356 1 6082 F X 3827 8 133 3 162( A )
- - … … … … u —… … .. .… . . .. … ~
2 . 常 出差 ,每 周 只在 家住 两 1经
三天 ;
2. 2 夜班 多 ,工 作 时 间不 规 则 ; 以上 者 也 要特 别 注 意 。 过劳 死 ” 2 测 试 结 果 不 正常 ; “ 的 7 2 最 近 有 工 作 调 动 或 工 作 变 3. 个危 险信 号 分 别 是 : 9 体 重 突 然变 化 大 , . 出现 “ 军 化 ; 将 1 经常 感到 疲 倦 ,忘性 大 ; . 2. 量 突 然下 降 , 即 使 饮 酒 也 酒 感 觉 不 到 有滋 眯 ;
在这 2 7项症状和 因素中 占有 7 项以上 ,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 ,占 1 项以上就可 能在任何 时候发生 “ O 过 劳死” 。同时 , 1 第 项到第 9 中占两 项 项以上或者第 1 项到 1 O 8项中占 3 项
7 经 常头 痛 和 胸 闷 ; .
8发 生 高 血 压 、 尿 病 , 电 图 . 糖 心
3 . 职 或 者工 作量 增 多 ; 4升
2 最 近 以 来 加 班 时 间 突 然 增 5.
加;
1 . 乎 每 天 晚 上 聚餐 饮 酒 ; 0几
l. 1 一天 喝 5 以上 咖啡 ; 杯
1 . 常 不 吃 早饭 或 吃 饭 时 间不 2经
明服 下 一粒药 , 后 拥 着半 躺 在床 上 然 丈 夫 却 不 服 气 ,他 不 断 地 服 用 各种 立 了信 心 。当 然 ,这 信 心 的基 础 是 以 却 看 小说 的妻 子 说 : “ 晚 早 点 睡 ,好 昂 贵 的 牡 阳 药 , 未 能 奏 效 。后 来 妻 妻 子对 他 的 充 分 肯 定 为 前提 的 。 今 子 从 一 本 书 上 读 到 , 要 解 开 丈 夫 的 文 / 郑 成 毫 吗 ? 妻子 含 情 脉脉 地 点 点头 , 明 白 ” 她

18岁日本女星过劳死引深思 不关注健康奋斗有何意义

18岁日本女星过劳死引深思 不关注健康奋斗有何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8岁日本女星过劳死引深思不关注健康奋斗有
何意义
导语:据媒体报道,日本少女偶像团体“私立惠比寿中学”成员松野莉奈于近日在家中昏迷,送往医院后不久就不治身亡,年仅18岁,疑是因为平均每天只睡3小时的不正常作息、工作太过劳累导致的“过劳死”。

“过劳”后往往会出现头晕,头痛,不定向的肌肉疼痛或者关节疼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过于紧张或者焦虑等等。

从医学上解释,“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增加,导致自身可能潜藏着的一些疾病急性恶化,往往这些疾病都是猝不及防,难以预料的,救治不及时就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其中,导致过劳死的基础疾病大多数是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直接促成“过劳死”的五大疾病是:心肌病、脑出血、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

避免“过劳”,关注健康细节
避免“过劳”除了相对应的减少工作,调整和放松心情以外,及时预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自身就有着上述慢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平时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防止疾病急性恶化。

其实,导致过劳死的还有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对健康的认识不足。

所以,提醒各位年轻人,多关注健康细节,避免过劳死。

1、坚持体育锻炼: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

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2、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过劳死”的司法鉴定理论及实践探讨

“过劳死”的司法鉴定理论及实践探讨

“过劳死”的司法鉴定理论及实践探讨刘双高;郑金祥;张立勇;罗光华;侯一丁;成建定【摘要】“过劳死”是由于过度工作而引起的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现象频繁发生、见诸报端.该病最早在1969年见于日本报道,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世界性关注.“过劳死”并非临床诊断定义,其隶属社会医学名词,其概念的界定于受害者能否获得劳动赔偿金及额度有关.通过对“过劳死”的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整理、总结;并归纳、探究各文献报道的与“过劳死”发病密切相关的,诸如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压力及个人体质(疾病危险因素)等病因;同时,列举若干相关案例报道;最后,对“过劳死”的法律赔偿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完善目前国内关于“过劳死”的研究.【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过劳死;病因;防制【作者】刘双高;郑金祥;张立勇;罗光华;侯一丁;成建定【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广东广州51051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江苏苏州21513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严重危害社会中坚(青壮年劳动者)健康的“过劳死”频繁发生并见诸报端,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痛,而且引发了死者家属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

本文就“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作较为全面的阐述,以利于医务人员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及“过劳死”的综合防治研究。

“过劳死”(karoshi)是指由于过度工作而引起的死亡。

该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1-2],第一例报道的“过劳死”案例是1969年日本的一位29岁男性工人,死于脑出血[1],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起日本国内及国际的关注报道[3-4],1987年4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这种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或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过 劳 死 现 象 成
一 工 人员 睡 时间 个 般 作 的 眠 是6 小 时 而板 的眠 间 工人 ,老们 睡 时 比作 员 还 少 据 在 本有 个 孩 要 。 说, 日 ,一 小 竞 然 年没 见到自 的 产, 什么 一 有 己 父 为 呢 当 子 没 起 时 亲 经 ? 孩 还 有 床 父 已 上 班 了等 晚 孩 睡 了 父 才 走 ;到 上 子 着 ,亲 下 回 或 还 有 来 松 电 班 家 者 没 回 。 下 器
任 何 报 酬 , 所 谓 奉 献 加 班 。 在 日本 的 企 业 里 , 遍 存 在 欧 即 普
美 国 家 罕 见 的所 谓 “ 劳 死 ” 象 。 “ 劳 死 ” 词 意 为 员 工 过 现 过 一
( 管 理 者 ) 身于 工作 、 度劳 累 而 死 亡 。 劳 死 的 主 因是 含 献 过 过 劳 动 时 间 过 长 以及 为 了 公 司 的 事 业 而 主 动 增 加 劳 动 强 度 。 在 日本 , 生 ( 劳 死 ) 况 , 直 接 拨 打 电 话 “ l” 如 同发 发 过 情 可 lO , 生 匪 警 一 样 。 可 见 “ 劳 死 ” 成 为 日本 特 有 的 一 大 社 会 问 过 已 题 。 因 此 , 析 日本 “ 劳 死 ” 象形 成 的 原 因 , 于 中 国 的 分 过 现 对 改革开放和管理将具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因 公司 业之 员工 动 加 到 是 个 源 的国 只 少量 有 于淡 劳资 盾, 劳 系, 创 初, 主 加班 点, 一 矿藏 贫乏 家, 有 助 化 矛 理顺 资关 分 了 老 出 不 制 的 度 所 , 的 、 及 的 藏, 要 应,本 对 场 济 有 强 适 性 强 非 板 面 能 止 程 。 以 铜 铁 煤 矿 需 供 日 市 经 具 很 的 应 。 烈 析 有 说 日 企 界商 )天 在 一 没 解 后 之 。 9 年 的 团 义 想 日 企 经 管 人 , 本 业 ( 界 每 都 直 有 除 顾 忧 据18 统 5 集 主 思是本 业 营理
重复着一场 2 4小 时 的 战 斗 。其 奉 献 精 计 , 日本 人 口为 1 1亿 ,排 世 界 第 七 . 2 的 一 大 特 色 。对 职 工 来 说 , 团优 先 于 集
神可 见一斑。
位 , 口密 度 达 每 平 方 公 里 30人 , 人 2 仅
个 人 , 业 的利益 优先于个 人的利益 。 企
口 张 树 岭
日本过劳死现象成因分析

在工业发达 国家里 , 日本 人 的 工 作 时 间是 最 长 的 , 是 就
办 公 室 的 工 作 人 员 , 上 83 早 :0上 班 以 后 , 直 要 伏 案 工 作 一
到 晚 上 80 :0或 者 更 晚 才 下 班 , 末 加 班 是 司 空 见惯 的 。在 周 日本 , 了晚 上 , 常 可 以 看 到 无 数 办 公 大 楼 灯 火 通 明 , 到 经 许
凇年 囊簟 囊 簟謦 l 一 4 1 .

维普资讯
|。
日 质 而是 为工 太 。在日 国 积 7 万平 公 耕 面 一 有 极易 结 起, 聚 差, 因 作 疲劳 本, 土面 为37 方 里, 地 . 旦 事就 团 在一 凝 在
多 员 工 仍 在 里 面 紧张 地 忙 碌 着 , 的 甚 至 工 作 到深 夜 。 果 有 如 你 问 一 个 日本 人 : 生 的 目 的是 什 么 ?答案 是 工 作 。 位 外 人 一
国记 者 在 日本 乘 车 时发 现 ,同 座 的 一 排 椅 子 上 的 7名 日本
乘 客 竟 然 全 部 都 在 睡 梦 之 中 原 这
境方 面 , 日本 民族 面 临 的 永 恒 课 题 是 :
受 集 团 主 义 传 统 思 想 影 响 , 日本 的 企 业 则 形 成 了 他 们 不 同 于 欧 美 企 业 的 竞
一 ,成 团 义 在 团 融 着 起形 集 主 。 集 中 合 个 的 张 个 的 益 每 人 人主 和 人利 。个 均 应 集 的益 在 一。 团 把 团利放 第 位集 可 以 庭 到 庄, 扩 企 从家 扩大 村 再 大到 业, 甚 扩 到 家 每 人 归 于 至 大 国 。 个 都 属 某 一 集 , 对 集 保 绝 的 个 团 并该 团 持对 忠 诚 日 民精 中 集 主 观 。 本 族 神 的 团 义 念,
维普资讯
日过 死象 因 本 劳 现 成 分
人 身 上 体 现 着 “ 统 的 工 作 价 值 观 ” 日本 人 似 乎 没 有 下班 传 。
的概 念 , 了 标 准 的 下 班 时 间也 不 下 班 , 且 加 班 也 不 索取 到 而
众所周知 , 日本 人 是 一支 训 练 有 素 的 劳 动 大 军 , 日本 在
积 全 面 的l : 本 世 只占 国 积 4 日 是 界 % 上 级“ 山 ” 有1 多 火 一 火 国, 境内 6 座 0 山其 0 座 活 山火 地 , 中6多 是 火 , 山 震 频 并 常 成 性 灾 。9 繁, 经 酿 破坏 的 难 1 3 2 年9 日 午 生 关 大 震 月1 中 发 的 东 地 就 曾 3 人 生,后 大 将 和 使1万 丧 震 的 火 京 横 的 部 地区 为 地 日 还 滨 大 分 夷 平 。 本
可 以 这 样 讲 , 在 劳 动 强 度 相 当 的 条 件 下 , 劳 动 时 间 的 延 长 是 造 成 员 工
身 体 疲 劳 的 关 键 因 素 。从 总 体 上 看 , 日
次 于荷兰 、 利时等 国 , 世界 上人 口 比 是 密 度 最 高 的 国 家 之 一 。所 以 , 自然 环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