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表格教案
窦娥冤 教案 (4)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写作小品文、评论等。
二、教学重点1.对《窦娥冤》的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理解;2.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学手法。
三、教学内容1.《窦娥冤》的背景介绍–介绍元朝时期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对女性地位的限制;–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和他的创作动机。
2.《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冤》的主要情节,包括窦娥被害、窦娥冤魂的讲述、窦娥的复仇等;–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之间的衔接和脉络。
3.《窦娥冤》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如对女性权益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分析作者通过窦娥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并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4.《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和文学手法–分析《窦娥冤》中的艺术特色,如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深刻、对话的生动等;–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及这些手法对作品的表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5.文学鉴赏与批判思维–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窦娥冤》中的经典段落,并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对作品中的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6.创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根据《窦娥冤》的故事情节,进行小品文、评论的写作;–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共同理解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窦娥冤》中的情节、主题和文学手法,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3.小组或个人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小品文、评论等。
五、教学资源1.《窦娥冤》的原文材料;2.涉及元朝时期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3.相关的批注和研究资料。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能够领悟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正,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窦娥冤》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2)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
2.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
(2)教师分析作品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正,培养正义感。
(2)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的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掌握《窦娥冤》的主要人物、剧情发展和核心内容。
3. 分析《窦娥冤》中的社会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窦娥冤》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2. 理解《窦娥冤》所探讨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窦娥冤》中的社会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小组合作,进行剧情分析和讨论。
3. 思维导图练习,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
4. 授课讲解和板书,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讲解和学习。
5. 分组演练,提高学生对剧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窦娥冤》的相关知识点,如作者、创作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窦娥冤》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窦娥冤》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并帮助学生理清剧情的逻辑关系。
3. 分析《窦娥冤》中的社会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讨论(4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冤》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案例分析。
4. 思维导图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以《窦娥冤》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剧情和社会问题的逻辑关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授课讲解和板书(20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加强对《窦娥冤》的学科知识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并通过板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分组演练(30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剧情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窦娥冤》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思考、讨论和表达等。
2. 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练习和考核,检查学生对《窦娥冤》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窦娥冤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分析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的故事梗概,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熟悉主要人物的角色设定和性格特点,分析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的讲解:介绍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人物介绍:窦娥、蔡婆、张驴儿等重要人物的角色设定和性格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看法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冤案现象和司法制度。
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讲解:分析《窦娥冤》中的文学手法、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正义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从课文中提炼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窦娥冤》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其原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体会。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
九年级语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窦娥冤》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了解古代法律制度对民间冤屈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的主题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价值观的认识,增强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了解古代法律制度对民间冤屈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窦娥冤》的主题内涵。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冤屈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对民间冤屈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深入解读《窦娥冤》的主题内涵。
(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评价。
四、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等方面。
《窦娥冤》九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窦娥冤》九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语文•年级:九年级•教材:《窦娥冤》•教学时长:一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窦娥冤》的故事内容。
–掌握《窦娥冤》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了解元曲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剧情发展,把握主线和支线。
–能够运用元曲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解读剧情。
–能够进行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与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元曲的表演语言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元曲的表演语言和剧情结构。
–深入理解《窦娥冤》中的人性真善美和冤情宿世。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导入《窦娥冤》的话题,复习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2.欣赏元曲表演(10分钟)–播放或观赏一段《窦娥冤》的表演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元曲的表演艺术魅力。
3.分析剧情和主题(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问和讨论关于《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关系。
4.解读元曲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10分钟)–教师讲解元曲的表演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如脱文、假象、顶真、点射等,引导学生运用元曲的语言形式解读剧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5.小组表演和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窦娥冤》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展示出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情感线索。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6.总结和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并展示在黑板上。
五、教学资源准备1.《窦娥冤》的教材和文本资料。
2.《窦娥冤》的表演视频或音频材料。
3.学生小组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窦娥冤》表格式教案5
讨论后明确: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均是无法实现的。作者所引用的典故,也基本上是传说,但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证明了窦娥“委实得冤情不浅”。这正是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出超现实的情节,并且发生得那样合情合理,使人看不出一点牵强的痕迹,确信它就是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正是作者浪漫主义的描写,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剧最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人们把《窦娥冤》又称作是《六月雪》,就是有力的证明。可以说,在本折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四、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本文体现了戏剧“本色派”的特点,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质朴无华,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赏析《滚绣球》。
(1)背诵并口译这支曲子。
(2)这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第1-2 课时课题《窦娥冤》(节选)——关汉卿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掌握元杂剧的结构。
2.解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文中典故的出处,深入理解其意义。
3.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人格。
教学重点解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人格。
教学难点了解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王国维元曲四大悲剧之首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___——王国维走进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元杂剧介绍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
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元以后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一般是一本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还有一两个“楔子"。
情节梳理楔子: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第一折: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张驴儿药死自己父,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窦娥冤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认识关汉卿及其作品;把握《窦娥冤》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激发对正义、善良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1. 窦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表现。
2. 《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教学难点:1. 窦娥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2. 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元杂剧的特点及关汉卿。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文讲解1. 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1)善良、孝顺、忠诚。
(2)刚烈、坚强、勇敢。
(3)不屈不挠、追求正义。
2. 探讨《窦娥冤》的主题思想:(1)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2)歌颂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3)启示人们追求正义、善良。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和情感。
2. 组织学生讨论窦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剧中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主题论文。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感悟。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资源:1. 教科书《窦娥冤》。
2. 课件或黑板。
3. 相关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元杂剧特点及关汉卿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窦娥冤》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朗读、讨论、作业等。
4.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窦娥冤教案和课件
窦娥冤教案和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戏剧文学特点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风格;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冤屈,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2)了解元代戏剧文学的特点;(3)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根源及社会意义。
2. 教学难点:(1)元代社会背景对戏剧文学的影响;(2)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社会背景,引入戏剧文学《窦娥冤》;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冤案件的来龙去脉,探讨案件背后的社会原因;4.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元代社会背景、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义、公平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 合作探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讲解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1)学习《窦娥冤》的剧情,理解窦娥的人物形象及其冤屈的象征意义;(2)研究元代社会矛盾和民间传说在《窦娥冤》中的体现;(3)探讨《窦娥冤》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资源:(1)课文:《窦娥冤》;(2)相关背景资料:元代社会历史资料、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3)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历史背景和分析图表。
窦娥冤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窦娥冤》,了解中国古代的悲剧故事,感受窦娥的善良、坚强和反抗精神。
2. 通过数学计算,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窦娥的性格特点及其反抗精神。
2. 数学计算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窦娥的性格特点与数学计算的关联。
2. 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会受到冤屈?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窦娥冤》中的数学元素,如:窦娥被冤枉的年份、刑场上的天数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出示问题:窦娥被冤枉了十年,刑场上又过了三天,一共是多少天?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与《窦娥冤》相关的数学题目,如:窦娥被判死刑时,她的年龄是多少?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教师总结《窦娥冤》中的数学元素,强调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窦娥的善良、坚强和反抗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窦娥冤》中的数学元素,如:窦娥被判死刑时的年龄、刑场上经过的月份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出示问题:窦娥被判死刑时,她经过了几个季节?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与《窦娥冤》相关的数学题目,如:窦娥被判死刑时,她经历了多少个星期?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作品中的冤屈现象及其社会背景。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冤屈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窦娥的冤屈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不公和冤屈现象的存在,培养正义感和同情心。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反思社会现象,提高对人性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学生阅读《窦娥冤》全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窦娥、张驴儿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冤屈主题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冤屈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深入理解冤屈主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冤屈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窦娥冤》全文,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探讨其原因和社会背景。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冤屈主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在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报告等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全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媒体资源:相关电影、电视剧、动画等作品,用于辅助理解和分析。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4 《窦娥冤》(节选)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明确:她痛陈现实,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这不公不平的现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她大声呼告,她在绝望中愤而抗议。这段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窦娥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同时,这段曲词运用了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包括整散句式,节奏鲜明,窦娥的勇敢、反抗形象如在眼前。
明确:【叨叨令】中“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体现出窦娥作为儿媳对长辈的孝顺;这段的宾白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一句表现了窦娥一个女性的善良;第五支曲子【快活三】中“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看出窦娥的勤劳;再来读一下第24页上的第六支曲子【鲍老儿】中“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同样体现了窦娥的孝顺。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窦娥冤》(节选)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区别;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2.分析品味人物语言,把握窦娥悲剧形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2. 把握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1.感悟古代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差异。
2. 品味人物唱词、说白。
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刚猛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杂:前三种不包括的人,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洁(和尚)、邦老(流氓强盗)、细酸(书生)、驾(皇帝)等等。
教学设计表格模板窦娥冤
大部分同学会写不支持,但是也不排除部分同学会写支持,所以这里要灵活处理,给学生们补充悲剧的相关知识以及意义,让学生们知道以悲剧结尾有什么文化内涵。
【参考示例】
①从人物上说,无法淋漓尽致地表现窦娥的反抗精神。
②从情节上说,情节俗套,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
五、课堂总结,链接生活
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黑暗。成功地塑造了悲剧女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不仅仅是窦娥,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遭遇各种不幸和痛苦,即使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我们也要像窦娥一样积极勇敢地去面对。
1.出示题目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不合理的幻想,却偏偏写成合理的现实,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①随机抽取一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写答案
②答题要求:分点作答,不写分析
③抽取组派出代表讲解本组答案(包括分析)
(温馨提示:本题分数设置6分,至少答3点。)
2.小组展示
①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意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窦娥的冤屈
教学目标:
1.自读文本,概括分析窦娥三桩誓愿的实质。
2.分析“不合理”情节的合理性,探讨本文的悲剧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三桩誓愿的实质分析,窦娥所代表的下层民众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通过切肤地感觉到悲剧中人物的痛苦和煎熬,我们作为观众能与悲剧人物的心路历程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或者说认同感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情感与精神上的释放和净化。悲剧人物历经苦难煎熬,获得了一种新的见解或智慧,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窦娥冤》看看窦娥所遭遇的痛苦和委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这部名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文本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意义;3.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要素,提高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阅读•立意和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2. 历史背景•明朝社会背景•法律制度•窦娥案件始末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立意和主题;•理解《窦娥冤》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传递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客观分析《窦娥冤》的历史背景,深入领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1.学生阅读《窦娥冤》的体验和感受;2.分析小说中的立意和主题;3.研究小说中人物形象,并从心理和社会背景角度分析;4.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2. 历史背景1.分析《窦娥冤》中所反映的明朝社会背景;2.讲解当时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3.分析窦娥案件的始末,并探讨案件背后的社会背景。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1.组合授课法;2.组织小组讨论、辩论,了解各自的见解和理解;3.听听学生发表的见解和意见,鼓励学生提出思路,同时指出不足。
教学手段1.演讲练习;2.PPT 演示;3.知识问答。
4.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通过此课程,可以评价学生对以下方面的掌握:•对《窦娥冤》的文本内容有着全面的理解和透彻辩证的分析;•能够独立思考,展现出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回答有关中文古典文学的问题。
七、教学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丰富课程内容,授课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生产密切相关,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强化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面;3.鼓励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探索精神,从容面对挑战和尝试进一步提高。
八、教学总结《窦娥冤》这部古典名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在文学、历史、道德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启示和重要的价值。
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树立正义、友爱、宽容、进步的共识,让学生体味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价值成果,共同追寻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目标。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XXX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主人公XXX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XXX的典型形象。
【难点】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XXX 还冤哪!”那么,XXX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XXX的杂剧《窦娥冤》。
(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XXX来抵债——XXX讨债赛XXX——恶人赖债害人命——XXX父子救XXX——父子逼人成婚配(XXX 不从)——XXX设计害XXX——XXX食毒归西天——XXX逼婚挟XXX(XXX不从)——XXX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XXX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详细阐发问题的答案。
1.XXX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
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3.XXX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XXX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4.从XXX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明确:1.(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XXX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告清白的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和同情,所作杂剧题材广泛,多能
反映现实的重大问题,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民的苦难与反抗 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
板书设计:
窦娥冤
过
关汉卿
情节-------被冤枉赴刑场
人物--------窦娥:善良反抗
悲剧艺术
程
主题-------社会黑暗人民痛苦
作 1.重读课文,将窦娥人物形象分析和《窦娥冤》主题思想整理到笔记本上。 业 2.请从课文十首曲词中任选一首,鉴赏戏曲曲词之文学美,写到作业本上。 资 源
课 后 反 思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女子就是——窦娥(生齐答)。
学 今天,我们就借助分组搜集、整体汇报、共同探究的形式,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
二、了解元曲,走近作者。
本文是元杂剧,在语言风格、行文格式上不同以往阅读的文章,既有说白又有
唱词,还有舞台背景、演员动作等介绍,比较复杂,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元杂剧的
学 今存十八种。又工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套曲十余套。杂剧
以《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最为著称。他的剧作被译为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三、了解剧情,朗读课文。(见学案。 )
过 四、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刽子手 罪愆 衔冤 错勘 苌弘化碧 尸骸
程 2.掌握剧中出现的典故。(请几名同学窦娥揭露人世间的不公: “为 教学理解与补充
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指责天地“怕硬欺
软”“顺水推船”“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元代社会吏治黑暗,
统治者昏庸腐朽,这是窦娥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
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
阶级矛盾。全剧重点是放在衙门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坚决反抗上 的。这就不难窥见作者创作意图之所在了——是对当时统治者
血腥罪行的控告,是反映被压迫人民愤怒的呼声!
3
教师小结:作者借助窦娥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指斥封建社 教学理解与补充
会的黑暗腐朽,反映当时统治者昏庸无道,也表达了对劳动人
民的同情怜悯,窦娥的觉醒反抗定会引领更多的觉醒者!
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可见窦娥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学
小结:窦娥,一个可怜的女子,一个善良的女子,一个用生
命抗争的女子,一个在文学的殿堂里不朽的形象,永远会熠熠生
辉。
3、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都有哪些?
过 学生 1:幼年丧母,父亲贫穷并且要上京城赶考,只能把她抵债
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使她早年离开父母身边,人生比较悲苦。
学生 2:间接原因是高利贷剥削,如果没有高利贷父亲不会把她
程 抵债,蔡婆婆也不会因为讨债而险些被杀,更不会遇上张驴儿父
子而引发悲剧。
学生 3:恶霸横行。张驴儿父子想强霸蔡婆婆和窦娥的行径是流
氓行为,是欺负妇女。
学生 4:直接原因则是官吏贪污、狱刑黑暗。没有昏官屈打成招,
窦娥不会冤沉似海,如果碰上包青天就不会有这千古奇冤了。
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1
(4)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 教学理解与补充 旦为女主角。 (5)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 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6)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 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2.认识作者。
的表现。
学生 2:在【倘秀才】【叨叨令】以及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中,
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
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学生 3:从“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
教 爹爹面”可见窦娥是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学生 4:从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来看,表现了她对自己蒙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东海孝妇 六月飞霜 3.请第三组同学以课本剧形式演出课文内容,重现《窦娥冤》第 三折剧情,使学生课上再次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表演很认真,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艺术 表现力,没有唱腔,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剧情的结构、 冲突,表达了对剧情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解读,这也是对剧本 的一种尊重,相信如果看了原剧的演出,会更令同学们感到震撼。 五、重点分析。 1、选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的经过,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2、从选文的内容看,窦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请结合课文具体 分析。
教
六、课堂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
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
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
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
学 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
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重 1.赏析戏曲语言。
难 2.分析窦娥人物形象,以此分析戏剧主题。 点 3.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
方 法
朗读讨论分析法
手 段
多媒体
课 时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
话说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的殿堂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命运多舛,还被冤枉,
在临刑之时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痛声呼告:“地也,
初三语文实用教案
一九 窦娥冤
主 备 人:杨丽敏
教 1.了解剧情,赏析戏曲语言。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学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目 3.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 标 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冤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
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 “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
地窦娥冤”。
(3)所谓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
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
4、从窦娥的人生悲剧看《窦娥冤》的主题。
在窦娥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离父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
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她实际上代表
了当时广大的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他们有冤无处申,有
苦无处诉,生活艰难。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腐朽,吏治昏庸,冤狱
繁多。而高利贷、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
过 相关知识,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讲解。
1.元杂剧简介。
请学生上台介绍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介绍,教师可以酌情加以总结提炼或补
充,要强调以下几点:
程
(1)元杂剧剧本结构上的四折一般指故事的开端、发展、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 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窦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也有的放在两折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