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公司治理的缺陷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合集下载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是指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保护股东权益,规范公司经营和管理行为,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方式。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法律制度、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美国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至上: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保护股东权益,关注公司价值最大化。

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行使股东权益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

2.市场导向: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强调市场反应和市场监督的重要性。

公司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导向来规范自身行为。

3.独立董事制度:美国公司普遍设立独立董事,以保护股东利益。

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4.高度透明: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强调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公开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成员等信息,增强信息透明度。

5.法律制度保障: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受到强大的法律制度保护,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股东利益。

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1. 主导股东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由主导关系企业(keiretsu)主导,主导关系企业拥有相互持股和相互交流的合作关系。

公司治理由主导关系企业掌控,较为集中。

2.关系人导向: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关系人导向,强调公司与员工、供应商和社会的关系。

公司追求长期发展,维护相关方利益。

3.内部监督: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强调内部监督,公司通过内部人员和内部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较少依赖外部监管机构。

4.企业联盟: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中企业之间相互联盟,共同开展合作和竞争。

企业联盟起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减少风险的作用。

5.均衡发展:日本公司治理模式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三、欧洲公司治理模式:1.股东与利益相关方平衡:欧洲公司治理模式注重股东权益和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平衡,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2023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contents •引言•国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国外公司治理模式概述•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2不同国家或地区公司治理模式的特色与优劣03探讨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与方法分析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异同点比较不同治理模式的绩效表现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研究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与框架•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现状及背景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股东结构与股权安排•董事会结构与运作机制•企业高管薪酬与激励机制•监督与制衡机制•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02国内公司治理模式概述这种模式下,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通过授权委托的方式,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行使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控股的方式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机构行使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模式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家族成员作为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行使公司的股东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通常采用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

股份制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现代,通常采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

民营企业治理模式跨国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跨国公司通过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投资和经营。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通常比较复杂,涉及到母子公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外商投资企业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成立新公司或收购已有公司等方式进行投资和经营。

外商投资企业的治理结构通常比较简单,一般由外商投资方和国内合作方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等。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公司治理是指公司通过内部和外部机制来规范和管理公司运作的体系。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美国、英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了解其异同之处。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以股东为中心。

在美国,股东享有最高权力,可以任命和撤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并参与重大决策的表决权。

公司董事会由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在制衡和监督执行董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美国还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来保护股东权益,例如《股东权益保护法》,《管理者权利与责任法案》等。

与此同时,美国还强调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公司需要定期公开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以保证投资者的知情权。

英国公司治理结构较为灵活,以董事会为核心。

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注重提高董事会的效能和责任,通过不同机构的相互制衡来保证合理的公司决策。

英国公司董事会通常由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

领导层和非执行董事共同管理公司,并由独立董事监督公司运作。

英国还设立了公司治理协会,致力于制定和推动公司治理实践,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准则,如《公司治理实践准则》,《董事会行为准则》等。

德国公司治理结构强调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综合决策。

德国采用的“双层制”董事会结构,由经理董事会和监督董事会组成。

经理董事会负责公司运营和决策,监督董事会负责监督和审核经理董事会的工作。

监督董事会由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选出,以保证各方利益平衡。

德国还实行了“公司参与法”,要求公司董事会至少有一半成员是员工代表,以确保员工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相似之处,即重视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强调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以及保护股东权益。

然而,由于不同的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三者的公司治理模式仍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更加注重股东权益,强调股东的投票权和产权保护。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更倾向于市场导向,企业更注重实现短期利益和投资回报。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一、基本概念公司治理模式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涉及到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

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和行为,决定了公司在什么状态下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有效的或理想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由经营管理公司,股东不能做过多的干涉;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经营者从股东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出发使用控制权.公司治理模式在经济运行中具体表现为两类公司治理机制。

:一类是内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出资者为保障投资利益在公司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力分配等一系列内部制度安排;另一类是外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出资者通过市场体系对经营者进行控制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它是通过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如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的监督约束发生作用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行使事前的监督和治理,避免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外部治理机制则是一种事后机制,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准确的公司信息披露.下面我将就中美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作一简单对比,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建议。

二、美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相同。

在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自由发展,较少受到政府、工会、管理机构或银行的影响,形成了发达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本流通活跃的证券市场。

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公司采用的大体上是一种以外部监控机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即主要依靠高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来监督企业经营者。

美国实行单层董事会制度。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

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中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对比研究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对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的认知和实践也存在差异。

本文从企业公司治理和法律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点以及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公司治理对比1.股东权利和利益保护在中美两国,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决策权和利润分配权。

然而,在保护股东的利益方面,中美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股东权利被视为最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之一,因此,美国法律对于股东权利保护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例如,美国证券法要求企业公开披露其半年度和全年度财务报表,以便股东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提高股东参与决策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相对欠缺透明度。

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报告应当在半年度和年度内向股东发放,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却不一定公开透明。

在很多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中,股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股东为了互相获得资源并不惜在股权交易中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美国,这种关系过于密切就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金融制裁。

2.董事会角色差异在企业治理中,董事会是主导公司管理和决策的核心机构。

在美国法制中,董事会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监管职责,代表所有股东对企业管理层实施监督和指导。

此外,美国董事会成员通常为独立董事,不直接与公司经营管理层联系,以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在中国,董事会成员一般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股东大会通常由大股东或管理层控制。

这就导致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客观关系比较密切,不能独立执行董事会的决策。

同时,中国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与公司CEO或总经理一样,都兼任多职位,这种模式常常会导致董事会失去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二、法律制度对比1.法律体系的异同美国法律体系追求的是基于法律的信仰文化,美国法律普遍透明、公正、严谨。

美国的法律制度在解决市场和企业的纷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美国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健全的法律环境。

经典: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经典: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11
2. 帕玛拉特治理失败原因
2.2 机会 ✓ 注册会计师推波助澜 ——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 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帕特马拉的资产流失没有 起到应有的审计职责
12
2. 帕玛拉特治理失败原因
2.2 机会 ✓ 注册会计师推波助澜 ——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 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帕特马拉的资产流失没有 起到应有的审计职责
2
1. 安然治理失败原因
舞弊三角
动机
机会
态度
3
1. 安然治理失败原因
1.1 动机 ✓ 维持股价和债务评级的压力
——公司长期具有高成长性概念 ✓ 高管的个人利益
——高管通过公司获取高额收益
4
1. 安然治理失败原因
1.2 机会
公司特性 ✓ 复杂的企业结构
——纵向持股 横向持股
✓ 控股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缴纳公司所得税



资方代表
劳方代表



监事会


管理董事会
(经营者阶层)
18
德国公司的共同(联合)决定模式
❖ 公司运作实行两会制(a two-tier board),即监事会与管理董事会 ❖ 适用于职工人数在2000名以上的股份公司、股份两合公司、有限
责任公司。
o 监事会是公司中唯一的一个管理机构,其功能与规范化公司中 的法规型董事会相似。监事会每年开会大约四次左右。
o 职工代表必须进入监事会,所占席位的比重与股东持平,但是, 监事会的主席必须由股东出任,并享有额外的一票追加权。
o 由监事会聘任管理董事会成员。 o 管理董事会是公司的法人机构,掌握生产经营权,是实际的经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

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西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各有不同。

本文将就这五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相关分析。

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股东为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股东为主导,股东拥有投票权,可以对公司的方向、战略和决策进行决定性的影响。

而董事会则履行监督和指导的职能,对公司的战略、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监管和指导。

这种模式可以为股东带来更大的收益,但也可能导致公司管理方面的短视行为。

2.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高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很高,高度重视信息披露。

同时,公司的管理、董事、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等的情况也要求公开,保证股东和投资者有相应的知情权。

这一实践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投资者间得到广泛赞誉。

三、英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公司治理重视独立性和多样性英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注重独立性和多样性,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和经验背景,确保公司能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治理内部的任何偏见和陋习。

2.公司治理注重持续发展英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因其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受到广泛好评。

公司的管理和董事会成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把控,以保证公司能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四、德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1.监事会参与决策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监事会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审核与监督,确保公司运营和决策更加透明和合规。

但这种股东和监督机制间的复杂性可能会导致决策难度增大。

2.公司治理重视员工权益德国公司注重员工权益,将员工视为公司利益的关键组成部分。

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鼓励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和公司所有权,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员工在公司的决策制定中提供了更多的发言权。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摘要]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

和美国相比,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明显缺陷,集中表现为股权结构过于复杂,过度集中在不具人格化的国家手中,流通性太差,因此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美国成熟模式,指导我国股权结构的改革和优化,这对完善我国公司制度,提高公司制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研究;启示1 股权结构的本质公司股权结构,即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股份公司的资本构成、权利结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必须慎重安排好各类股东的持股比重,即公司股权结构。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

可分为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50%以上),股权相对集中或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20%~50%),股权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20%)。

第二个含义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

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综观中、外上市公司,规模大,股东人数众多,不同的股东性质不同,投资动机不同,行为特征亦不同,故不同股东手中股权的性质亦不同,所占比例亦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

股权结构表现为一个股权的集合。

从理论上看,股权结构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从实际运作上看,股权结构是不同性质的股东持股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可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以股权结构为基础生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运作是公司绩效的保证。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概况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按投资主体分,形成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等。

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比较

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比较

会和经理层中的不称职成员来说,就面临 着被解聘的危险。因此。经营者就必须尽职 尽责,通过提高公司业绩来回报股东,以股 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五)采取“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 力图实现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结合。在 英美国家,由于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相 对不稳定,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 力度大为降低,而企业管理者拥有信息的 优势,容易产生与所有者目标不一致的行 为,这些行为很可能会侵害所有者的利 益。为了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尽可能 地使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结合 起来,激励管理者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多 的财富,英美国家的股东们设计了“股票 期权制”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设计的创 意之一是将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外部化 与市场化,激励大小取决于公司股票的 市场价格与期权行权价格的差额。这样, 就把经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捆绑起来, 促使经理只有把公司经营管理好才能获取 个人的最大利益。 (六)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框架。英 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框架由股东大会、 董事会及首席执行官三者构成。其中股东 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大多由外部独立董 事组成,董事长一般由外部董事兼任,既是 决策机构,又承担监督功能,首席执行官依 附于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英美国 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单设监事会,其监督 功能由董事会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承担, 内部审计委员会全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 威。值得一提的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 中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是借助 于证券市场而设计的激励股票期权制和恶 意收购接管约束机制。
(四)监督机制不同。在股东主权型的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外部董事来 保证制衡和监督;而在共同治理型的德日 国家公司治理,日本是设立独立监察人,德 国是通过雇员参与监事会来监督。 为了克服自身治理机制的弊端。英美 公司开始怀疑完全依赖市场监控的有效 性,从而把目光转向公司内部要求独立 董事发挥更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借鉴 德日模式,注重“用手投票”的监控作用。 而德13公司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等市场因 素对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开始借鉴美 英治理模式,注重“用脚投票”的作用。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美和德日这两 种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在朝着趋同化 的方向演变。公司治理属于制度范畴,它 直接受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法 律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不同的治理 模式。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完美的公司 治理模式。●。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启示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启示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及启示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公司治理结构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领域,美国和日本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本文将对美、日两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进行比较,并从中得出启示。

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股东权益为核心,股东是公司决策的最终决策者。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董事会、高管、股东三部分组成。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股东选举产生。

董事会主席通常是公司CEO,但也可以是独立董事。

高管是公司的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公司的股份和投票权。

股东通过投票来决定公司的战略和管理方针。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强调股东权益,注重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

二、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强调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董事会、高管、劳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企业内部和外部董事组成。

高管是公司的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劳工是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与董事会和高管共同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

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也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公司治理。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共赢,注重公司的长期稳定和社会责任。

三、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美、日两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股东权益为核心,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注重公司的短期利益和股东回报。

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强调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共赢,注重公司的长期稳定和社会责任。

具体来说,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作用强,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能够有效地制约高管的行为。

二是股东权益强,股东是公司的最终决策者,能够有效地控制公司的战略和管理方针。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摘要:公式治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目前,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大致可分为:英美市场导向型、日德银行主导型、东南亚家族主导型。

本文分别阐述了这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得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董事会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国际比较;启示一、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该种模式旨在通过公司内部制度安排,使股东和经营者之间权利相互制衡,从而将代理成本降到最低。

英美两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直接干预较少,有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是这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1.基本特征(1)股权结构股权分散,流动性高。

因其拥有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基本持股者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机构持有者是主要持股者。

近些年来,美国个人股东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0%,而英国这一比例为34%。

(2)资本结构融资方式通常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券融资为辅,因此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

公司长期资金筹集一般遵循“留存收益-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的顺序。

银行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不能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因此,银行融资较为有限,称为“保持距离型融资”。

(3)治理机构设置通常表现为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降低治理成本,股东大会通常通过组建董事会将其权利下放,董事会也会下设各种委员会,帮助董事会行使各种职能。

董事会由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构成,前者一般占据企业董事会成员中的多数,而后者则一般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

2.优势首先,董事会和经营者职权分工合理,经营者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注治理企业。

其次,在该种模式下,股票通常呈现出流动性好的特征,正是由于其流动性,股票投资者能够很容易买进卖出股票,从而降低了其投资风险,同时市场中的资源也能得到更为合理地优化配置。

3.缺陷由于该种治理模式表现出股权分散的特征,致使股东很少直接去监督经营者,正是因为缺少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常常导致“内部控制人”现象的发生。

美国公司治理的演变和变革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的演变和变革研究

美国公司治理的演变和变革研究在现代经济中,公司治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在大公司中,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愈加开放的和公开的治理结构,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公司在社会中的声誉。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的公司治理也一直受到全球经济学家、学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美国公司治理的演变和变革研究。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以及所有股东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由于缺乏完善的规则和制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所谓股东代表制模糊,许多公司的股东甚至无法控制自己所持有股份的投票权,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影响公司的治理方针和目标。

这一点在早期公司中尤其明显,即暴露了公司治理上的不足。

而在二十世纪初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一些公司治理的法规和制度得以确立。

例如,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机构的成立,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规范。

而股东的权力也得到了加强,按照一些关于股东代表人数的规定,大股东可以更好地影响公司决策。

此外,鼓励独立董事、董事会监管以及高管薪酬管控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随着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崛起,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治理和财务状况,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电子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使得公司的形象和道德标准在公众视野中受到更多关注。

在此过程中,一些公司时间风险管理不善、高管腐败丑闻和财务造假事件也在一些公司治理中反映了出来。

近年来,美国公司治理的变革不断加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来,相关机构和制度得到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改革。

例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律师团队得到了加强,督导制度的完善和加强也使得对相应问题的惩罚力度大大增强。

同时,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监管等制度得到了加强,高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合规和监管制度的加强,让收购和兼并活动更加透明和公开。

此外,政府的力度在保护股东利益和金融机构稳定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原则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原则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摘要: 现代公司是现代文明在社会经济微观层次的集中表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细胞,是资本市场的基石。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文化在治权方面的客观要求,而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的根本理论和原如此,通过一定的归纳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学习、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经验与教训的根底上,提出了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给各公司的参与者提供利益(或减少交易费用,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是在维持公司所有参与者利益根本平衡或不失衡的前提下,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为公司的参与者获取各自利益而进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财务和制度安排,并为保障利益的平衡,而进展权力制衡的安排;公司主要依靠两种根本关系维持运转,即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委托代理关系。

信任托管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顽症之一——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产生公司治理另一顽症——内部人控制现象。

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十大问题,设计了为改善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权的制衡机制、鼓励机制、决策机制、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及公司治理的考评体系;提出了发挥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建议。

一、现代公司及公司治理概述〔一〕现代公司的精神实质一般地,公司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而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企业财产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通过发行股票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依法享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当民事义务、负有民事责任、独立经营的法人。

但要把握现代公司的精神,还需进一步分析其实质。

1、公司是由市场经济关系链条构成的多角化经济组织。

这样的链条大体包括股东与董事会的信任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与员工的聘用关系、债权人与公司的信用关系、公司与监管者〔证券、工商、税务等〕的依法诚信关系。

任何关系链条的严重断裂都可能影响公司这样的组织。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以下因素的阻碍:股权过度集中、对机构成本控制不足、治理结构不平衡以及其他不利的制约因素。

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领导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战略,完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大力构建企业文化,合理改革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本文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进措施引言在市场经济及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合规既是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企业合规作为法学、企业管理交叉领域的热点话题,既受刑事诉讼法、刑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制,又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中国国有企业可分为国有独资、国有参与、国有参与等几类。

首先,根据定义,100 %国有企业是一个国家拥有充分参与权的社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国家控制的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通过持有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来控制其活动,可分为两类:绝对参与,即国家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对参与,也就是说,国家股票是最大的股东,在社会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国家股票的份额不超过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第三,国家参与意味着国家在企业总资本中的份额相对较低,在企业中没有占多数的地位。

2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2.1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估激励措施不足是国有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之一,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大多数管理职位是由主管当局任命的,评估国有企业管理职位的绩效往往是复杂和困难的。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绩效指标,评估工作过于灵活,评估标准含糊不清,可能对评估激励机制应发挥的制约和激励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公司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尚未有机融合虽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资格,但原则更强,党委在国家一级的作用更大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党委参与公司治理,通常在将党的干部纳入三合会和实施治理机制方面仍然是一种责任和双重责任。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研究——以董事会制度改革为视角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研究——以董事会制度改革为视角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洽理研究——以董事会制度改革为视角胡泽淼摘要次贷危机揭开了太多的制度缺陷和瑕疵,人们经常反思如此汹涌的金融风暴从何而来?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是美国式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中国曾仿效美国的公司治理方式,危机一出,改革刻不容缓。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文章对各国的公司董事会制度进行了对比,从而判断出我国相关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改革建议;最后重点分析了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和董事赔偿责任的改进。

关键词金融危机董事会制度独立董事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109.02一、各国公司治理原则中的董事会制度的比较公司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主体,董事会制度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公司股东大会,成分良莠不齐,人数规模不一,不能对企业实施有效管理。

公司需要舵手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代表公司利益行使权利,董事会应运而生。

董事会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意志,监督企业管理人员并保证管理团队能尽其义务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

在这个意义上,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制度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原则中都有涉及,但却各有侧重。

(一)董事的提名与选举董事提名程度获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准则的重视,认为新董事的任命需遵循正式而透明的程序,美英还主张建立提名委员会,以减少C E O对董事会的影响。

但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则认为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对董事的提名负有最终责任,如南非。

我国和韩国都采用累积投票制。

该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小股东参与公司事务管理的权利,调动了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公司董事会不至于被大股东完全操控。

(二)董事会的独立性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影响其客观评价经理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的公司治理原则都要求董事会里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但具体比例各有不同。

美国建议上市公司董事会应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

负有对公司财务报告最终监督及对关联交易定期检查的责任 , 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规定进行任何实质性 的深入调查 。 1 . 3高管薪酬及激励机制不合理。 美 国式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中有关董事高管 薪酬或激励机 制有两大特点 : 一是不受强行法管制 , 二是薪酬奇 高或激励机制 配置不合理 。 例如 , 根据美国公 司治理雇佣合 同对离职管理人员 补偿 的规定 ,被迫离职 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 房地 美 首 席 执 行官 , 共 可获 多 达 2 0 美 元 的 离任 补 偿 。在 总 5 0万 危机 下 迫 于 各 种压 力 美 国政 府禁 止 了此 行 为 。 1 . 4董事 会 中心 主 义 的 弊端 。 美 国公 司治理机构 的权 力决策 机制经历 了股 东会 中心主 义一 董事 会 中心 主义 一 经 理 层 (E ) 心 主义 的 过 程 。 C O中 这种 演 变 方面提高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决策效率 ,但也产 生很 多负面影 响: 经理层 的滥权 , 董事或高管为 了追求 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 可 能严 重 背 离 对公 司 的义 务 。 1 . 5外部市场体系失去 了对管理层 的约束。 发达 的金融市场 、 司控制权市场等市场约束机制 , 公 能对业 绩不 良的管理者产生持续的替代威胁 。 同时 , 容易造成管理层担 心市场 的威胁 , 从而追求利润的短期化 , 不能进行有效 的经营管 理。再者 , 内部治理不完善造成的信息失真 , 也使外部市场机制
的运作模式 , 减少整个供应 网络上不 必要的运作和消耗 , 促进供 应链 向动 态 的 、 拟 的 、 球 网络 化 的方 向发 展 , 以有 效 克 服 虚 全 可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应对顾客需求速度不足的缺点 ,通过网络信 息技术将供应商信息系统连接起来 , 及时提供生产 、 供应和市场 需求信息 , 提高 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 大大提升企业 的市场竞争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公司治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它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一系列规则。

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这取决于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本文将从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做法和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美国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其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权益为核心。

在美国,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企业的运营。

美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中必须有独立的董事,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在美国,股东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他们通过对公司董事的选举和投票权来行使影响企业决策的权力。

同时,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非常重视外部独立监督机构,如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来为股东提供独立的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非常注重股东权益保护。

然而,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责任制。

英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必须由至少一半以上的非执行董事组成,以保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利益的多样性和公正性。

此外,英国的公司治理还强调了公司董事会的职责和责任,以及股东的权力和利益保护。

英国也建立了独立的监管机构,如证券监管机构,来监督和监控公司董事会的活动,并确保正确执行公司法规定。

然而,与美国和英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相比,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有一些独特之处。

日本的公司治理更加注重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合作和共荣。

在日本,公司董事会并不像美国或英国一样拥有决策的最高权力,而是以集团公司为单位,通过长期关系和合作来进行决策。

在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董事会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公司的长期利益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股东的短期利益。

此外,日本的公司治理还非常关注员工权益和社会责任,往往会考虑到员工的福利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五)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五)
种变 化 向着 什 幺方 向发 展呢 ?这 是 我们 的影 响 。 国商 法典 于 I9 年 悼斯 麦 统 特色的股票市场 、股东属性 。 德 87

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时所不能回避
的 利、捷克
转轨经济是叉一个例证 。 随着前社
斯洛伐克 、希腊、匈牙利 意大利 、瑞 会 主 义 国家阵 营 的瓦 解 ,以高 度集 中计 = 士、南斯垃夫 日本 、韩国等国家。因 划经济和国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解
维普资讯
公 司治 理 结构 模 式 的 0 吕 田传 丽俊 比较研 究 ( ) 五
Co mp r t e Re e r h o n g r l r c u e Mo a f i aai s ac f v Ma a e i u t r d l F r a St oa m
的运行实施监督 因此,新的制 度的
生 ,促 进 了 公 司治 理 结 构 模式 的传 播 , 也促 进 了其 本 身的 演化 。 3 发 达资 本 1 国家 也 r j 史 ±
异 更 不 可 同 日而语 。 从 历 史 发 展过 程 法 属加 勒 比 群 岛; 卢森 堡 、 萄牙 西 将 它 与本 民族 的 文化 传统 相 结 合 , 造 对 葡 创
看,公司治理结构又是动态变化 的。这 班 牙 瑞 士的 一些 州 、 大 利也 有 巨大 出 了既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叉充满美 国 = 意
此 , 方 国 家在 法律 翩 度 上形成 了两 大 体 ,并 开 始 了 向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 转轨 。 西
( )趋 同还是分离 一
L 公司 成 长赣 以生 俘的 环境
主流 :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普 通法 系, 在转轨的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被

德日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日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日与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的制度安排。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系契约,公司是一组合约的联合体,通过这样一组合约起到权力配置功能、制衡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

其目的是在公司经理、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配置权利、责任和义务,以提高经营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

狭义的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规范经理、董事会和股东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在广义上则涉及整个公司范围内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基于上述目的和定义,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具备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委托代理、纵向授权,激励与制衡机制并存的特征。

经济学中所谓的“公司治理”通常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以及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和推行。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因而各国之间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和每一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会有所不同。

按投资者行使权利的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在模式上可分为外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两种。

外部控制模式又名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以美、英两国为代表。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股权比较分散,持股人对公司的直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极为有限,但资本市场发达,股票的流动性好,这样使得大多数股东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卖掉所持公司股票,即借助股票市场来形成对公司行为的约束和对代理人的选择。

内部控制模式又名大陆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以德国、日本两国为代表。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恰好与前一种有些相反: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尤其是存在公司之间大量持股和银行对公司大比例持股,股东有条件对公司进行直接控制和管理而对股票市场的依赖性较小。

所谓公司治二: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1:英美公司治理结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特点

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特点

浅谈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特点美国式的公司治理,是以市场为导向,有着强有力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制度,近年来随着美国的发展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国式公司治理,主要内容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市场监督等几个方面.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美国公司的股东分散,而且一部分股东只有少量股份.所以股东大会将公司日常决策的权利委托给了由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而董事会则向股东承诺使公司经营良好并获得令股东满意的利润.管理层主要利用股票期权制度,给予管理者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使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的业绩挂钩.外部主要通过企业外部主体和市场来发挥监督作用,主要依靠公司的信息披露.多数美国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期权激励制度等,以加强对管理层的内部监督,激励管理层。

与此同时,采用中介机构约束、强势监管、配套法律等以提高管理层的违规成本。

这套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时,其优点是明确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让管理人员的努力经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改善的经营业绩会推动公司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者的经营动力.但是现在看来,美国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缺点之一是为激励公司管理层而设计的股票期权制度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股票期权的本意是通过公司业绩-股票价格—管理层薪酬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激励制度,促使经营者将自身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紧密结合.问题经营者会想尽各种办法推动股票上升,从而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当监管不力时,往往会通过财务舞弊手段来迅速获取利润。

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中,股票期权显然已经不是在激励经营者创造价值,而是在激励经营者进行财务舞弊。

缺点之二是董事会不能独立发挥对管理者的监管作用.由于股权的分散,难以推举出切实有效的董事会,在美国公司的实际情况中,往往董事会成员是和公司股票密切相关的人员,容易发生和管理者勾结的情况.缺点之三是市场监管容易失效,实现监管的机构丧失了独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式公司治理的缺陷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3-27 11:41: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新古典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等同的,即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是等价的,然而在现实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资本雇佣劳动,而很少存在着劳动雇佣资本的方式。

新古典理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因为资本相对于劳动的稀缺性;而信息经济学则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资本雇佣劳动。

随着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地增强,许多人认为资本已经不再是稀缺的生产要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等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和难度,从而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复杂)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也逐渐成为稀缺要素,国内有些人提出,在某些产业中,劳动雇佣资本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注: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经济研究》,1997年6期;毛蕴诗、李新家:《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雇佣资本》,《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6期。

)。

作者认为,伴随着知识和技术经济的到来,生产方式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形式,资本依然控制着生产过程,这是由资本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因此生产方式依然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可能是劳动雇佣资本。

一、新古典理论中的三种生产方式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生产的产出决定于生产中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和所采用的技术(即生产函数)。

劳动和资本是独立要素,处于同等地位。

新古典理论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下,劳动雇佣资本和资本雇佣劳动这两种生产方式是完全等价的,即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是相同的(注:维克赛尔:《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25页;Samuleson,1954,ThePure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36,P387-389。

规模报酬不变也就意味着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性的,即投入同时增加相同的比例,产出也增加相同的比例;完全竞争意味着微观经济主体均是价格接受者,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完全不受单个经济主体的影响。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价格可以认为给定的。

)。

在新古典经济模型中,可以采取存在着三种生产方式,一种是资本雇佣劳动,即新古典认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注: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地位并不是等同的,而在这种假想的生产方式中,劳动和资本的地位是等同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也是资本的一部分,而在新古典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型中,工资并不是资本的一部分。

这里,马克思把资本区别为可变资本(生产资料,相当于新古典理论中的资本)和不变资本(工资)是正确。

),资本家控制着生产过程,由资本家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收益最大化)时,决定雇佣劳动的数量;一种是劳动雇佣资本,劳动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劳动者支付资本利息后的剩余部分最大化的条件下,决定雇佣资本的数量,这是新古典设想的劳动自治经济模型;还有一种是劳动和资本都是同等的,由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决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即新古典理论常采用的分析模型。

新古典经济理论证明了这三种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为了分析方便,劳动和资本假定是同质的,并且可以无限分割,资本采用的实物形式(注:新古典生产函数一般采用价值形态,这样得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均衡时就是利息率。

本文为了分析上的方便,将资本定义为实物资本。

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由于边际生产力采用是局部均衡分析,在完全竞争时,资本的价格不受到单个经济主体对资本需求量的影响,因此将实物资本乘以资本的价格就是价值形态的资本。

当然为了分析方便,忽略了流动资本。

),也就是机器。

生产是单一产品,生产中采用的技术即生产函数是Q=F(L,K),Q为生产产品的数量,L是生产中投入的同质劳动数量,K为生产中投入的同质实物资本的数量,即生产过程使用的机器数量。

F为生产所采用的技术,它代表着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技术存在着拟凸性,即生产函数的一阶偏导大于零,二阶偏导小于零,,这表明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大于零,并随着投入的数量而不断下降;w为支付给单位劳动的工资,r为资本的利息(润)率,P为产品价格,P[,K]为单位实物资本的价格,MP[,L]是劳动的边际产品,MP[,K]是资本(机器)的边际产品。

那么,资本的价值总额为P[,K]K,资本的总报酬就是rP[,K]K。

1.厂商模型在新古典生产理论中,存在着一个虚拟的厂商,这个虚拟的厂商决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并将劳动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量的产品。

这个厂商本质上就是生产函数。

厂商的目标是(超额)利润最大化,即产品销售的收入扣除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支付资本家的利息之后的剩余:maxπ=PQ-Lw-KP[,K]r=PF(L,K)-Lw-KP[,K]r(1)分别对L和K进行求导:附图最大化时,所有的一阶导数等于零(注:极值时,还要分析二阶条件,这是保证函数的极值存在,本文中的分析其实还需要证明极值存在的二阶条件成立,在此忽略。

)。

从而得到:w=MP[,L]P=F[',L]P(4)r=MP[,K]P=F[',K]P/P[,K](5)这就是边际生产力理论,即每种要素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值。

从而可以求出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的数量:L=F[-1',L](w/P)(6)K=F[-1',K](rP[,K]/P)(7)其中F[-1',L]、F[-1',K]分别是函数F[',L]和F[',K]的反函数,这样给定技术和要素价格(注:实物资本的要素价格即资本的价格乘以利润(息)率,实际上实物资本的要素价格还包括实物资本的折旧,这里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其忽略。

)、产品价格,就可以得出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量。

这样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都得到自己应该得到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这是由资本和劳动的技术性质所决定的。

由于每种生产要素都得到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是公平的和有效率的。

2.资本雇佣劳动假定在一个社会中,资本家拥有资本,劳动者拥有劳动。

存在着和前面一样的生产函数Q=F(L,K)。

生产方式是资本家雇佣劳动并支付给劳动的报酬w,资本家得到扣除支付劳动总报酬(即成本)后的剩余S[,c]=PQ-Lw,P是产品价格,资本家得出在追求最大化剩余决定雇佣的劳动量,那么就有MaxS[,c]=PQ-Lw=PF(L,K)-Lw(8)对其求导数:附图最大化的条件是一阶导数等于0,可以w=MP[,L]P=F[',L]P(9)即得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也就是雇佣最后一个劳动力所带来的收入等于支付给这个劳动力的成本,和(4)完全相同的结论,从而可以求出雇佣的劳动数量L=F[-1',L](w/P)。

这时,劳动得到的报酬依然是劳动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并没有低于它,因此不存在剥削,也就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效率的和合理的结论来。

3.劳动雇佣资本假设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方式,条件如前,工人控制着生产过程,即决定雇佣资本的数量,并支付给资本家提供资本的报酬即利息rP[,K]K,r是支付给单位资本的报酬,即利息率。

工人得到支付给雇佣资本的利息(成本)后的剩余S[,W]=Y-rP[,K]K。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要得到最大化的剩余(收益),并在收入最大化时决定雇佣资本的数量。

附图最大化的条件是一阶导数等于0,可以r=MP[,K]P/P[,K]=F[']kP/P[,K](12)即得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资本这种要素的价格,也就是雇佣最后一个实物资本所带来的边际收入等于支付给这个资本的成本,从而可以求出工人决定雇佣的资本数量K=F[-1',K](rP[,K]/P)。

这时资本也是得到其在生产中所做出的贡献,并没有超过它,因此也就不存在着剥削。

4.三种模型的等同性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假设就是存在着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

在规模报酬不变时,也就是说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性。

线性齐次生产函数(注:线性齐次函数一个性质就是所有的自变量都变动n倍,因变量也变动n倍,即F(nL,nk)=nF(L,K)。

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可以表明这样一种生产过程,即投入扩大1倍,产出也扩大1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建造一个相同的工厂。

)Q=F(x[,1],x[,2],x[,3],…,x[,i],…,x[,n]),存在着一个奇妙的性质,即就是这个函数的因变量Q等于各个自变量的一阶导数乘以自变量的加总,这就是数学中的欧拉定理(Euler'sTheorem)。

如果一个生产函数Q=F(L,K)是线性齐次性,那么它将满足这样的条件:,如果在两边同时乘以产品的价格P,就可以得到PQ=KK[,P]r+Lw,这样就可以得出各种不同要素的报酬之和等于总产品的价值(注:详细证明见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131页,惠凤莲:《关于生产函数的分析》,《统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这是威克斯蒂德在1894年的《论分配法则的协调》中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注:《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3页。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07-409页。

),在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中它被称为总额相符问题(Adding-up-Problem)。

由于线性生产函数满足欧拉定理,即存在着总额相符,可以得出三种模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厂商模型中,资本得到报酬与工人得到的报酬等于产值,因此厂商得到的利润为零。

劳动雇佣资本模型中工人得到的剩余(利润)Sw与资本雇佣劳动模型中工人得到的总工资Lw相等,同样,资本雇佣劳动中资本得到剩余Sc与劳动雇佣资本时资本得到的利息rPkK 相等,都得到各自在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如果自然规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事任何生产职能所应分配的收入量,都将以它实际所产生的成果来衡量。

换句话说,自由竞争倾向于将劳动创造的给予工人,将资本创造的给予资本家”(注: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11页。

),这就达到了新古典理论家推崇之极的帕累托最优;同时三个模型中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以及产量都是相同(注:这种一致性只有在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性的条件下,即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才是成立的。

然而这种假设并不和现实相符,因为现代化生产基本上全部是规模报酬递增,而新古典理论在如何使边际生产力理论扩展到规模报酬递增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