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 公开课教案2新版沪教版2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
水 +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 气 KClO3KClO2 六.教学反思:
用。 实验步骤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 向另一试管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 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3.向步骤 2 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 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 象。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 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 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 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 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 气 KClO3KClO2 反应中,二氧 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 .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 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 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 出导气 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 是 ( A ) 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 木条不复燃 结论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 出氧气。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 速放出氧气。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 木条复燃 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 氧气。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 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 质不变。
木条不复燃
A
.
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 .实验室 制取氧气 不正确的 操作是 ( D ) A . 装药品前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 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 停 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 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 面上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气的是 ( B ) A.空气 B.高锰酸钾 D.河水 C.贮
沪教版化学九年《性质活泼的氧气》word教案2
(9)试管口放棉花,目的是
随
堂
检
测
1.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看到的现象是()
A.燃烧着的木条火焰熄灭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D.无明显变化
2.加热下列物质,不能产生氧气的是()
A.高锰酸钾B.水C.过氧化氢D.氯酸钾
4.收集方法(1),缘故是
(2),缘故是
5.操作步骤:
总结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事实上验步骤能够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等7个字,可用谐音经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6.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7.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C.终止时,先撤酒精灯,忘了将导管移出水面了
D.试管没有冷却,就去用水冲洗试管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赶忙收集
B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加热高锰酸钾时能够放出氧气,说明高锰酸钾中原先就有氧气
D工业上生产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在该方法中空气发生了分解反应
3.下面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好仪器赶忙进行实验
B.用酒精灯给固定的试管加热时,反应进行中不固定酒精灯
C.从水槽中取出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倒置于水平桌面上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终止后,发觉试管炸裂了,下列四种说明中,不合理的是()。
A.加热时,没有预先对试管预热就直截了当加热试管的底部B.加热时刻过长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把盛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内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最取出导气管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教案 (新版)沪教版【精品】.doc
1.2—13的装置气密性 检查;
2.图2—14的装置气密性检查:①加水,②打气,③抽气
三、课堂小结
(师 生共同完成)
四、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固 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分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分液漏斗、锥形瓶等
[教 师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步骤:检密→装药→加热→收集→移管→熄灯
2.收集方法: 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二、师生互动:
[创设问题]
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
[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仪器、装置选择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盛少量固体需加热
的仪器——(试管、
酒精灯等)
双 氧水和二氧化锰
固体+液体
无须加热,接触既迅速反应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2.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体会观察与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2.两套装置的区别
教学资源
实验 室获得氧气的装置(两套)及相应的药品
九年级化学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
加热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情感目标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三、氧气的制法1.氧气的工业制法: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2)收集装置: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解释备注个人二次备课二氧化锰教 学 过 程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塞好橡皮塞;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4.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气6.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7.熄灭酒精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
2、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实验法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生发自信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二、自主合作彰显自信1、探究(一):【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探究(二):【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3、探究(三)【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沪教版
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
知识目标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教
学
目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
标
能力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方
教材 分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反应原理。
法
析
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 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
氧气。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 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
象。
木条复燃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 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 质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反应的催化
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KMnO4
K2MnO4 MnO2
O2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六.教学反思:
4
二氧化锰
(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 ———→加氯热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
教 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学
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
(新)沪教版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公开课(教案)word版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的燃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方法。
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
课前准备仪器:坩埚钳、集气瓶、燃烧匙、磨砂玻璃等。
药品:木炭、蜡烛、铁丝、水、火柴梗、氧气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气体是哪一种?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它的含量的呢?答案要点:氧气;红磷的燃烧实验。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合养金鱼?【过渡】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设疑】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举几个例子?答案要点:蜡烛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交流讨论】〔1〕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答案要点: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时机〕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九年级化学全册2.1.2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新版)沪教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新知导学】:〖阅读〗P34-36工业上,制备氧气的原理是,它是根据氧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
具体的方法是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和等气体,然后温压,使空气变为态。
再逐步控制温度液体空气,使沸点较的液态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的液态。
以上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得到的液态氧气为方便运输和使用,一般存储在色的钢瓶中。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选择探究?问题讨论:下列哪些物质有可能用来制取氧气?说明理由。
KCl KMnO4 H2O2 H2O NH3 KClO3归纳:没有氧元素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下同)产生氧气,含有氧元素的物质 产生氧气。
★注意事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验室中常用 ;或 和 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取氧气。
(2)实验室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KMnO 4)制氧气高锰酸钾是 色晶体,其溶液为 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O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
根据反应的原理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3)发生装置选的选择选择依据:(4)收集方法的判断与收集装备的正确选择选选择依据:注意:决定收集方法的依据是如果是排空气法如何知道所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什么时候满?(5)检验方法:将 放在集气瓶中,若 ,证明是氧气。
A B CA B CD★(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6)验满方法:①排水法: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向外冒出时(或当集气瓶中已无水时),证明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将放在集气瓶口,若,证明已收集满。
(7)放置方法:盖上毛玻璃片,(“正”或“倒”)放在桌子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的燃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
课前准备仪器:坩埚钳、集气瓶、燃烧匙、磨砂玻璃等。
药品:木炭、蜡烛、铁丝、水、火柴梗、氧气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气体是哪一种?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它的含量的呢?答案要点:氧气;红磷的燃烧实验。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合养金鱼?【过渡】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设疑】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举几个例子?答案要点:蜡烛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交流讨论】(1)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答案要点: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机会)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沪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此外,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氧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创新活动,发挥创造力,提高创新能力。
-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例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表现出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兴趣和理解。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沪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性质活泼的氧气》,出自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1课时。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并理解氧气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原理。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成果进行展示。例如,小组通过PPT、海报等形式展示他们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创新想法和应用实例。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沪教版
加热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情感目标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三、氧气的制法1.氧气的工业制法: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2)收集装置: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个人二次备课二氧化锰教 学 过 程【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解释备注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塞好橡皮塞;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4.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气6.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7.熄灭酒精灯。
江苏省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2
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程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教 学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
过 呢? 程 三. 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答:瓶口有气泡冒出。 2.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答:正放,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3.反应前后试管内固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答:变小,因为反应放出了氧气。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H2O2
3.向步骤 2 中的试管中加 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 木条检验。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 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观察现象。 木条复燃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 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反应后的残余 物中二氧化锰仍然 存在,化学性质不 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是 该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二氧化锰
知识目标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能力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 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 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反应原理。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
加热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加热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情感目标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析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三、氧气的制法1.氧气的工业制法: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2)收集装置: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个人二次备课二氧化锰教 学 过 程【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解释备注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塞好橡皮塞;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4.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气6.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7.熄灭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
木条不复燃
结论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
出氧气。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 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 速放出氧气。
3.向步骤 2 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 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
氧气。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 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
三. 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过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程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K2MnO4 MnO2
O2
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3KClO2
反应中,二氧 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
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②①③⑤⑦⑥
象。
木条复燃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 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 质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反应的催化
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二氧化锰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沪教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提问】1、二氧化锰在反应起什么作用?能否再继续使用?
2、二氧化锰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是否是催化剂?为什么?
【提问】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以怎样来收集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C、开始时是空气受热膨胀排出,连续气泡产生才说明氧气产生
D、防止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破裂。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氧气的获得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药品: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
反应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氢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H2O2) (O2) (H2)
2、反应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氢气
(H2O2) (O2) (H2)
【讨论】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讨论反应的装置。
【讲解并提问】
1、装置注意点
A、铁夹夹在整个试管离口1/3—1/4处。为什么?
B、试管应口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教法及教具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提问】1、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各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2、现有一瓶氧气和一瓶空气,如何把它们区别出来?
【设问】实验室里用什么方法来获得氧气?
【演示】展示一瓶高锰酸钾,一瓶二氧化锰,一瓶过氧化氢溶液请学生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氧气的工业制法:
程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
答:将一根带火 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瓶中已集满氧气。
2.比较讨论方法一与方法二,试说说方法二的优点。
答:不需要加热;产物无污染;操作简便、安全。
3.在该实验中,分液漏斗有哪些作用?
答:(1)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
(2)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观察与思考】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2)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解释备注
1.组装仪 器,检查装置的气 先 将 导 管 的 一 端 放 入 水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密性;
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装置不漏气
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六.教学反思: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气的是( B )
A.空气 B.高锰酸钾 C.贮存在钢瓶中的液氧 D.河水
五.归纳总结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性质活泼的氧气
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
知识目标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教
学
目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
标
能力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方
教材 分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反应原理。
法
析
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一.预Fra bibliotek导学与交流反馈
教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
塞好橡皮塞;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入导管
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 裂
学 4.点燃酒精灯加热 ;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 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过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 始收集
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 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二氧化锰
(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 ———→加氯热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
教 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学
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
三. 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过 三、氧气的制法
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反应中,二氧 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产生气体;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以便 于排尽空气。
【活动与探究】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交流与讨论】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 气
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 产生倒吸现象
【交流与讨论】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程
答:瓶口有气泡冒出。
2.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答:正放,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3.反应前后试管内固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答:变小,因为反应放出了氧气。
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该过程是物
自主 探索
个人二次 备课
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加热式。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锰
(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 ———→ 水+氧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 出氧气。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 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 速放出氧气。
3.向步骤 2 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 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
氧气。
4.待步骤 3 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 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
象。
木条复燃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 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 质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反应的催化
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