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减号、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
4.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加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讲解减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减法的意义。
(3)讲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应用拓展:(1)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讨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和减法,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
2. 使学生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五个橘子减去两个橘子还剩下几个橘子,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被减数 - 减数 = 差。
3. 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与家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新插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
合并
两个数相加,然后 得到另一个数。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400 + 2600 = 5000
小红
小亮
370 + 630 = 1000
80 + 50 = 130
把两个数 合并 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刘阿姨为了锻炼身体,上午走了2400米, 下午走了2600米,一天走了多少米?
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 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3.一顶帽子80元,一条围巾比一顶帽子贵 50元,一条围巾多少元?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动笔写一写。
1.刘阿姨为了锻炼身体,上午走了2400米, 下午走了2600米,一天走了多少米?
李华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悦悦
你知道加法、减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聪聪
小红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红
李华
悦悦
巩固练习:
1.下面算式中的
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
① +89=260
②600- = 355
+89 = 260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60-89=171
600- = 355
小丽
1.刘阿姨为了锻炼身 体,上午走了2400米, 下午走了2600米,一 天走了多少米?
1.刘阿姨为了锻炼身体, 一天走了5000米,上午走 了2400米,下午走了多少 米?
2400 + 2600 = 5000(米)
这两道题和前面பைடு நூலகம்1题 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5000-2400=2600(米)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 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力图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
的理解; 2、会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中,渗透 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
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 基于以上目标确定本节课 重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说教学方式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 的知识是在学生准确的推理过程中得到的,而推理能力往往不是 教师“教会”的,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这种“悟” 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发生。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 学生推理: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提出数学猜想; 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突出了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合理选择 和运用推理方法进行验证或论证;用于对新知识的应用阶段;3、 引导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用于原例4的小 组合作学习。
五、说评价方式
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理念,贯串课堂始终,允许学生采用不 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检验减法的两 个关系式和验算减法,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 形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活动方案】活动一:看图提问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活动二:寻找“法宝”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检测反馈】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活动方案】活动一:巩固旧知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554=985477+()=902( )+269=730196+()=324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预设: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预设: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及练习题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根据568+136=704填空:① 704-______=568,② 704-______=136(2)根据65+169=234填空:① 234-______=65,② 234-______=169(3)根据189+238=427填空:① 427-______=189,② 427-______=238(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1)根据1956-814=1142填空:① 1142+______=1956,② 1956-______=814(2)根据4573-1867=2706填空:① 2706+______=4573,② 4573-______=1867(3)根据1345-649=696填空:① 696+______=1345,② 1345-______=649(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根据37×66=2442填空:①2442÷______=37,②2442÷______=66(2)根据23×56=1288填空:①1288÷______=23,②1288÷______=56(3)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42=1596,②28×______=728(4)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92=184,②30×______=780(5)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77=5082,②14×______=14704.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余数无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
3.汇报交流,感悟加法的意义。
用加法计算:814+1142=1956(km)。
4.学生思考交流。
5.学生同桌讨论。
1.第(2)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第(3)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度,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度”
2.学生看书第3页自学后交流汇报
3.学生汇报。
1.指名学生说:数都是一样的,运算不同。
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师:用什么方法计算?(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课件出示线段图,强调:用线段图直观地把分别代表814km与1142km的线段合并在一起,并板书算式:814+1142=1956,在加号下面写上“合并”。
(4)师:我们用加法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呢?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5)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和=加数+加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问题2: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3: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课件出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板书)
(3)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数+ 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那么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8、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等于原数。
A+0=A②一个数减0等于原数。
A—0=A③一个数减本身等于0。
A—A =0④任何一个数乘0等于0。
A×0=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 ÷A=0〔A≠0〕⑥一个非0的数除以本身等于1。
A÷A=1〔A≠0〕⑦0不能做除数。
9、租船问题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最省钱?〔1〕比拟哪种船的租金廉价小船:24÷4=6〔元/人〕大船:30÷6=5〔元/人〕经比拟大船廉价方案一:全租大船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5×30+24=174〔元〕方案二: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坐满,还空2人这时不是最省钱的,还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时大小船刚好坐满租金为4×30+2×24=168〔元〕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这份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考虑周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减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加法与减法关系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场景:商店购物。
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3元 + 2元 = 5元。
小明一共花了5元。
2. 概念讲解: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3 + 2 = 5。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和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5 2 = 3。
3. 关系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即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减数。
例如:3 + 2 = 5,那么 5 3 = 2。
4.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下列各题。
解答:7 + 4 = 11,11 4 = 7,11 7 = 4。
例题2:小明有5个苹果,又得到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解答:5 + 3 = 8。
小明现在有8个苹果。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6. 巩固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店购物、分物品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主题为《加法和减法的认识》,本说课稿主要针对其中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概念;•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4.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例如“找规律”游戏。
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字,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继续数列。
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在讨论游戏结果时,教师可以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解释加法是指在已有的数量上继续增加新的数量,而减法则是指从已有的数量中减去一部分。
2. 概念讲解与示范•加法的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示范,解释加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拿两个苹果放在桌上,然后再拿两个苹果放在桌上,通过问学生桌上有多少苹果来引导学生回答“四个”。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释加法就是合并两个或多个数量,得到新的总数。
可以使用Markdown的列表格式来呈现示范过程。
•加法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提供一些例子。
例如,加法可以用来计算购物车里的商品总数、人们聚餐时的人数总和等。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理解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可以用Markdown的引用格式来展示加法的意义例子。
•减法的概念: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示范,解释减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堆饼干,然后拿走一些饼干,再询问学生还剩下多少饼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释减法是目标数量与减去的数量之间的差值。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情景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提升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与能力趋于完善,初步形成和提高计算和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加减法,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问题,探索认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思维与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分析概括认知加、减法意义、关系,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教学难点是: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11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1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包括三部分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指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首先出示一组有联系的实物图,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根据这个关系,用减法来检验加法。
同时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为后面学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指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首先出示一组线段图,在学生列出算式后,也是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根据这两个关系,可以用减法检验减法,比过去用加法验算减法提高了一步。
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是一种新解法,是在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基本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适合采用观察法、尝试法和归纳推理三种方法。
教学例1和例4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有联系的实物图或线段图的意思,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比较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变化,归纳推理出新的关系。
教学例2和例5求未知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1、未知数在算式中做什么数?2、应该怎样解答?3、根据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使学生明白。
例3和例6是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尝试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
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自主探究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课件)
全天一共接待?人
2068+1608= 3676(人) 答:图书馆全天一共借出218本科技书。
5.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算式时,把减数72错写成27, 这时得到的差是309,正确的差是多少?
被减数- 减数 = 差 被减数= 减数 + 差
被减数 - 27 = 309 被减数 :27+309= 336 正确的差 : 336-72= 264
在减法中,已知的 和叫做被减数,其 中一个加数叫做减 数,另一个加数叫 做差。
被减数-减数=差
仔细观察,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 …
814 + 1142 = 1956
加数 + 加数 = 和
1956- 814 = 1142 1956- 1142 = 814
和 - 加数= 加数
加数+加数=和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青藏铁路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 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 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探究新知
814km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 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 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 路长多少千米?
从题目中你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
814km
如何用线段图来表示?
814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 km
814+1142= 1956(千米)
答: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
…
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814 + 1142 = 1956
两个数 合并 一个数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三)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思考,学会方法:
1.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试一试:你能根据24+15=39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吗?
□—□=□□—□=□
说一说:这样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应用加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可以验算加法。
1.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根据78—23=55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和一个加法算式。
□—□=□□+□=□
说一说,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应用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3. 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
试一试:根据要求列算式。
(1)一个数加上32得98,求这个数
(2)198减去一个数得62,求这个数
用原来学过的方法列式计算[ ];[ ]
列出含有x的等式解答:[ ];[ ]
说一说:含有x的等式你是怎样列的?
有些问题利用含有x的等式解答比较简便。
因为这样可以使未知的数量参与运算,更便于思考,便于问题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列含有x的算式时,一定要搞清楚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上题“一个数”是未知的量可设作x,直接参加运算就是:x+32=98;198—x=62。
然后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x。
例1. 两个数相加其中一个数是35,和比另一个加数大()。
根据题意列出这样的等式:35+另一个加数=和,根据这个等式可以推出和—另一个加数=35,所以和比另一个加数大35。
括号内填35。
例2. 被减数比减数多24,比差多32,求被减数。
分析:被减数比减数多24,说明:被减数—减数=24,因此:差是24。
同样道理,被减数比差多32,说明:被减数—差=32,也就是减去为32。
再根据“减数+差=被减数”,可以求出被减数,即:24+32=56。
例3.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一共320棵,其中桃树170棵,苹果树多少棵?
分析:等量关系式:苹果树+桃树=320棵(一共的棵树)
根据等量关系式,然后再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求x。
设苹果树x棵
x+170=320
x=320—170
x=150
答:苹果树有150棵。
例4. P37 18※商店运来4箱饼干,每箱15千克。
卖出一些以后,还剩28千克,卖出多少千克?(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
分析:等量关系式:卖出的饼干+剩下的饼干=运来的饼干
或:运来的饼干—卖出的饼干=剩下的饼干
根据等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列方程求x。
方法一:解:设卖出x千克。
x+28=15×4
x+28=60
x=60—28
x=32
方法二:设卖出x千克。
15×4—x=28
60—x=28
x=60—28
x=32
答:卖出32千克饼干。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二、尝试体验,合作交流
(一)求未知数x
(1)x—37=64
(2)153+x=246
(3)10300—x=4305
(4)x+183=1100
(二)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1. 27500比一个数多1190,这个数是多少?
2. 一个数与182的和是396,这个数是多少?
(三)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 P321 2※9400—(□+235)=6100
924+(432—□)=1210
2. P37 16※40+80+□=150
6×80—□=23
(四)应用题:
1. 有三筐苹果,一共76千克,第一筐重23千克,第二筐重28千克,求第三筐重多少千克?(列含有x 的等式,再解答)
2. 有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加上减数,再加上它们的差,和是512,减数是125,差是多少?
3. 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
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从每个仓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4. P 28 12※
有两桶油,从大桶倒入小桶5千克后,大桶里还比小桶里多5千克,大桶原来比小桶多多少千克?
三、灵活运用,创造发展:
1. 书上P 28 1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7 3
+ 6 + 1 7 0 5
8 1 3 2 4 1 4
2. P 32 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2 8 1 3 2
— 7 8 — 6
7 8 0 6 9 7
3
3. P 37 思考题
剪 形状的小图形,最多可以剪多少个?
【试题答案】
二、尝试体验,合作交流
(一)求未知数x
(1)x—37=64
x=64+37
x=101
(2)153+x=246
x=246—153
x=93
(3)10300—x=4305
x=10300—4305
x=5995
(4)x+183=1100
x=1100—183
x=917
(二)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
1. 27500比一个数多1190,这个数是多少?
27500—x=1190
x=2750—1190
x=1560
2. 一个数与182的和是396,这个数是多少?
x+182=396
x=396—182
x=214
(三)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1. P321 2※9400—(□+235)=6100
9400—(x
+235)=6100
x+235=9400—6100
x+235=3300
x=3300—235
x=3065 □填3065
924+(432—□)=1210
924+(432—x
)=1210
432—x=1210—924 432—x=285
x=432—286
x=146 □填146
2. P37 16※40+80+□=150
x =150
40+80+
x=150—40—80
x=30 □填30
6×80—□=23
x =23
6×80—
480—x=23
x=480—23
x=457 □填457
(四)应用题:
1. 有三筐苹果,一共76千克,第一筐重23千克,第二筐重28千克,求第三筐重多少千克?(列含有x的等式,再解答)
解:设第三筐苹果重x千克。
23+28+x=76
x=76—23—28
x=25
答:第三筐重25千克。
2. 有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加上减数,再加上它们的差,和是512,减数是125,差是多少?
被减数+减数+差=512
被减数
被减数:512÷2=256
差=256—125=131
答:差是131。
3. 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
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从每个仓库各取出多少千克大米?
10000—(3450+4270)
=10000—7720
=2280(千克)
2280÷2=1140(千克)
答:从每个仓库各取出1140千克大米。
4. P2812※有两桶油,从大桶倒入小桶5千克后,大桶里还比小桶里多5千克,大桶原来比小桶多多少千克?
大
小
原来大桶比小桶多3个5千克或5×3=15(千克) 答:大桶原来比小桶多15千克。
三、灵活运用,创造发展:
1. 书上P 28 11※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4 7 3 6
+ 8 6 5 9 + 1 7 8 0 5
1 8 1 3
2 2 4 1 4 3
2. P 32 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 3 5 9
2 1
— 5 7 8 6 —8 6 5 9
7 8 0 6 9 4 7
3
3. P 37 思考题
剪 形状的小图形,最多可以剪多少个?
最多可以剪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