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的塑性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的塑性变形
说明晶界本身对强度的贡献不是主要的,而 对强度的贡献主要来自晶粒间的取向差。
44
因相邻晶粒取向不同,为保持形变时应变 连续,各晶粒形变要协调,在晶界附近会进行多 系滑移。 正是这些多系滑移增加了形变阻力,从而增 加强度。
45
1.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细晶强化) 实践证明,多晶体的屈服强度σs与晶粒平均 直径 d 的关系满足: s=0+kd-1/2(霍尔-配奇公式) σ0称晶内阻力或晶格摩擦力; ky是和晶格类型、弹性模量、位错分布及位错 被钉札程度有关的常数。
34
35
第二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室温下,多晶体中每个晶粒变形的基本方 式与单晶体相同。 但由于相邻晶粒之间取向“软”和“硬” 不同,形变先后以及形变量也不同,以及晶界 的存在,因而多晶体的变形既需要克服晶界的 阻碍,又要求各晶粒的变形相互协调与配合。
36
多晶体中晶粒取向
37
一、 晶界和晶粒位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软取向,值大;硬取向,值小。
16
4.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若晶体在拉伸时不受约束,滑移时各滑移层 会像推开扑克牌一样一层层滑开,每一层和力轴 的夹角φ保持不变。 但在实际拉伸中,夹头不能移动,这迫使晶 体在力偶作用下发生转动,在靠近夹头处由于夹 头的约束晶体不能自由滑动能产生弯曲,在远离 夹头的地方,晶体发生转动,转动的方向是使滑 移方向转向力轴。
材料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aterials
1
2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3
第一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一、滑移
1.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 部分相对于 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 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破坏晶体内部原子 排列规律性的塑性变形方式。

第3章材料形变

第3章材料形变
第三章 材 料 的 形 变
3.1本章综述 3.2金属材料的形变
3.2.1金属形变基础 3.2.2金属的弹性变形 3.2.3滑移系统 3.2.4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3.2.5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2.6合金的塑性变形 3.2.7塑性变形对础
第三章
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 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 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 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图5.1为 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②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③ 孪生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而滑 移后晶体各部分的位向并未改变。
④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能改 变晶体取向,使滑移转到有利位置。
⑤ 由于孪生变形后,局部切变可达较大数量,所以在 变形试样的抛光面上可以看到浮凸,经重新抛光后,表面 浮凸可以去掉,但因已变形区和未变形区的晶体位向不同, 所以在偏光下或侵蚀后仍能看到孪晶。而滑移变形后的试 样经抛光后滑移带消失。
(2)弥散分布型两相合金(两相尺寸、性能相 差很大)
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章
该类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的变形能力取 决于两相的体积分数。可按照等应力(变)理论 来计算合金在一定应变条件下的平均流度应力 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平均应变,则由混合定律计 算得:P172式。而实际上这类合金滑移首先 发生在较软的相中。
滑移系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晶体中滑移系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塑性越好。
结论:①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最 密排面和最密排晶向。
如fcc: {111} <110>

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和性能控制

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和性能控制

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和性能控制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各种工业产品的基础。

在大多数制造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而塑性变形机理和性能控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塑性变形机理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受到外力作用形成塑性变形并保持下去的能力。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由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

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就是晶体内部滑移与游移。

晶体内部的晶格缺陷对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原子滑移和游移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晶体而言,其内部结构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称为晶格。

而晶格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在材料中,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原子在晶格内的移动会带来晶体内部结构的变化。

这种移动就是原子的滑移和游移。

滑移是指在相邻原子之间形成一些小的位错(错位点),使得晶体原子发生运动。

游移是指在晶体内部的缺陷上发生原子位移。

这两种运动形式是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

除了晶格缺陷,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晶界。

晶界是晶体中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其存在会影响材料的特性,例如强度和延展能力等。

总之,塑性变形的机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晶格结构和其缺陷的变化情况。

二、性能控制为了实现工业产品的高效、高质量生产,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有效控制十分关键。

从塑性变形的角度来看,这包括两个方面:强度和延展能力。

强度是材料阻抗外部应力的能力,在材料的塑性变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晶粒尺寸、晶格结构和组织等等:例如,晶粒尺寸越小,其阻力就越大,从而提高材料强度。

延展能力是材料在承受应变时的变形程度。

合适的延展能力可以使材料更加可塑,适应更多种形状和用途。

在强度和延展能力之间,需要一个权衡。

例如,当强度越高时,延展性可能越差。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以通过材料加工和热处理进行控制,例如冷变形、淬火和退火等。

冷变形(例如轧制、拉伸和锻造等)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其抵抗变形的能力。

淬火可以使材料更加坚硬,其中的快速冷却过程有助于将晶体结构固态化并提高材料机械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实验10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实验10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

实验十塑性变形和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 研究金属冷变形过程机器组织性能的变化。

2. 研究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性能的变化。

3. 了解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4. 初步学会测定晶粒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均发生变化:原先的等轴晶组织,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其晶粒沿变形方向逐渐伸长,变形度越大,则伸长也越显著;当变形度很大时,其组织呈纤维状。

随着组织的变化,金属的性能也发生改变:强度硬度增高,塑性则逐渐下降,即产生了“加工硬化”。

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时,又会发生相反转变。

新的无应变的晶粒取代原先变形的晶粒,金属的性能也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再结晶温度与金属本性、杂质含量、冷变形程度、保温时间、材料的原始晶粒度等有关。

再结晶所产生的晶粒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变形程度的大小,在某一变形度变形,再经退火处理后晶粒异常粗大,该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它使材料性能恶化,是压力加工中切忌的问题。

本实验主要以低碳钢为对象,分析其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

观察经一定冷变形后不同退火温度下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测定再结晶度,此外对不同冷变形度的低碳钢材料进行高温退火,测定晶粒度,从而确定临界变形度。

三、实验步骤1. 教师讲解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组织状态,介绍用对照法、割线法测定晶粒度的方法。

2. 观察纯铁经10%,15%,20%,50%,70%变形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

描绘其组织特征。

3. 观察纯铁经70%变形度在400℃,450℃,500℃,600℃,850℃退火半小时后的试样,一组五只,从中找得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退火温度之间的定性关系。

4. 观察纯铁经10%,20%,30%,50%,70%五种变形度变形后在850℃退火半小时后组织,分别用对照法和割线法测得其晶粒度,确定其临界变形度的大致范围。

5. 观察并描绘纯铁冷变形的滑移线和冲击载荷下产生的机械双晶及纯锌压延后机械双晶、黄铜的退火双晶。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第三章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塑性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区别是什么? 塑性反映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柔软性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塑性与柔软性的对立统一
铅---------------塑性好,变形抗力小
不锈钢--------塑性好,但变形抗力高 白口铸铁----塑性差,变形抗力高
塑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拉伸试验法 压缩试验法 扭转试验法 轧制模拟试验法
拉伸试验法
Lh L0 100%
L0 F0 Fh 100%
F0
式中:L0——拉伸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h——拉伸试样破断后标距间的长度; F0——拉伸试样原始断面积; Fh——拉伸试样破断处的断面积
%
晶粒5 晶粒4 晶粒3
晶粒2
晶粒1
位置,mm
图5-6 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应变量。 垂直虚线是晶界,线上的数字为总变形量
四、合金的塑性变形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变形 多相合金的变形
§3. 2 金属塑性加工中组织和性能变化 的基本规律
一、冷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二、热塑性变形时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2200
N/mm2
图4-6 正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0.5
μ
0.4
0.3
0.4
0.2 0.2
0.1
0

200
400
600
800
图4-7 温度对钢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0
400
600
800 ℃
图4-8 温度对铜的摩擦系数的影响
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
夹钳轧制法 楔形件压缩法 塑性加工常用摩擦系数 圆环镦粗法

材料的塑性变形1

材料的塑性变形1

29
如:沿 fcc 晶体[001]方向施加外力,力轴与四个{111}面的 夹角均为54.7°,力轴和四个<110>方向的夹角均为45°。此 时就会有几个滑移系同时产生滑移(多滑移)。
30
若发生双滑移或多系滑移,在表面上所见到的滑移线就不再 是一组平行线,会出现二组或多组的交叉形的滑移带。
铝在双滑移时产生的交叉形滑移带
35
二、孪生变形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 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均匀切变。此切变并未使晶体点 阵发生变化,但却使切变区晶体取向与未切变区晶体呈镜 面对称。
孪生是冷塑性变形的 另一种重要形式。
常作为滑移不易进行 时的补充。
36
孪生变形: 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 均匀切变区与未切变区的分界面称为孪晶界。 发生均匀切变的那组晶面称为孪晶面; 孪生面的移动方向称为孪生方向。
不锈钢中的交叉滑移带
31
2)交滑移: 交滑移:是指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同一个滑移方向滑移。 交滑移实质:是螺位错在不改变滑移方向的情况下,从一个
滑移面滑到交线处,转到另一个滑移面的过程。 交滑移:表面滑移线是弯曲的折线,而不再是平直的。
螺位错XY的交滑移 a)滑移面为A面,b)交滑移到B面,c)再次滑移到A面
25
螺位错的滑移: 位错线向左移动一个原子间距,则晶体因滑移而产生的台阶
亦扩大了一个原子间距。
螺型位错滑移导致晶体塑性变形的过程 (a)原始状态的晶体;(b)(c)位错滑移中间阶段;(d)位错移出晶体表面,形成一个台阶。
26
晶体通过位错运动产生滑移时,只是位错中心的少数原子发 生移动,其移动距离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而所需临界切 应力小,这种现象称作位错的易动性。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三章 位错金属的塑性变形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三章  位错金属的塑性变形


实际只有5个变量是独立的。至少应有5个独立 的滑移系才能协调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 晶粒大小的影响 多晶体的强度随其晶粒细化而提高。满足 霍尔-佩奇(Hall-Petch)关系。
是与材料有关的两个常数。 d:多晶体中各晶粒的平均直径。
0, k
§4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一、显微组织的变化
· 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
变形的特点
2.应变时效
将低碳钢试样拉伸到 产生少量预塑性变形 后卸载,然后重新加 载,试样不发生屈服 现象,但若产生一定 量的塑性变形后卸载, 在室温停留几天或在 低温(如150℃)时 效几小时后再进行拉 伸,此时屈服点现象 重新出现,并且上屈 服点升高,这种现象 即应变时效
§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扭折 一、滑移 (一)滑移线与滑移带
(二)滑称系 晶体的滑移是沿着一定的晶面发生的,此组晶 面称为滑移面,滑移还沿着滑移面上一定的晶向 进行,称为滑移方向。 每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 叫做一个滑移系。 FCC: 滑移面{111},滑移方向<110> BCC: 低温{112} 室温{110},高温{123}, 而滑移方向都是<111> 滑移面为(0001),滑移方向为<11 2 0>
· 1.聚合型两相合金的塑性变形 (1)如果两个相都具有塑性,则合金的变形决定于两 相的体积分数。 等应变理论:假定塑性变形过程中两相应变相等。 合金产生一定应变的平均流变应力 σ a = f 1 σ 1 + f2 σ 2 : 其中:f1、f2为两个相的体积分数 f1+f2=1 σ1、σ2为两个相在此应变时的流变应力 等应力理论:假定塑性变形过程中两相应力相同。 对合金施加一定应力时,平均应变εa= f 1ε1+f 2ε2 其中:f1、f2为两个相的体积分数 ε 1,ε2为此应力下两相的应变

《塑性变形》课件

《塑性变形》课件
详细描述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部会产生应力,使得物体发生塑性变形。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 的方向发生变形,这是因为阻力最小的方向所需的力最小,因此物体更容易沿着这个方向发生变形。
流动法则
总结词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物体的流动方向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一致。
详细描述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物体的流动方向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最大主应力决定了物体 变形的难易程度,当最大主应力较大时,物体更容易沿着这个方向发生变形。同时,物体的流动也受 到最小阻力定律的影响,使得物体更容易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生变形。
拉拔
通过拉拔机将金属材料拉制成所需形 状和尺寸的工艺,用于制造线材、管 材等。
塑料的加工成型
注塑成型
挤出成型
将塑料原料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具中,冷却 固化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将塑料原料加热熔化后通过挤出机挤出成 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管、 塑料薄膜等。
压延成型
吹塑成型
将塑料原料加热熔化后通过压延机压制成 所需厚度和宽度的塑料制品,如塑料板材 、塑料片材等。
塑性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有限元分析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塑性变形过程 进行数值模拟,预测材料的变形
行为、应力分布和应变场等。
优化设计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塑性变形过 程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材料的塑性 变形能力、减少缺陷和节约成本。
工艺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工艺参 数,如温度、压力、变形速度等, 实现更佳的塑性变形效果。
04
CATALOGUE
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应力状态对塑性的影响
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不同应力分量对材料

材料的塑性变形

材料的塑性变形

材料的塑性变形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材料力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可逆性变形过程。

塑性变形是材料的一种特性,表现为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应力情况下,发生塑性变形后不会恢复到原状态。

本文将从塑性变形的定义、性质、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探讨。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呈现出形状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与弹性变形不同的是,塑性变形是在超过材料的屈服点后发生的,且发生塑性变形后,材料不会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材料内部晶格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通过滑移、重结晶等机制实现。

塑性变形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与材料的性能密切相关。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考虑材料在受力状态下的塑性变形性能,以确保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塑性变形还与材料的加工性能、成形性能等密切相关,因此对塑性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塑性变形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逆性:塑性变形是可逆的,并且不会引起材料的永久形变。

2. 体积不变性:塑性变形并不改变材料的体积。

3. 定向性:塑性变形是有方向性的,取决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加载方向。

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应力、温度和变形速率等。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力越大,材料的塑性变形越明显;温度越高,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变形速率对于塑性变形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通常情况下,变形速率越大,材料的塑性变形越明显。

材料的塑性变形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着金属制品的成形性能;塑料制品的塑性变形特性决定了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可塑性等。

因此,通过研究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可以指导工程实践中材料加工的选择和工艺优化,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实践中材料的选择和制造过程,为优化材料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第3[1].4章+屈服准则(1)

第3[1].4章+屈服准则(1)


[( 1 2 )2 ( 2 3 )2 ( 3 1 ) 2 6 K 2
由此得出σs与K的关系
1 K s 3
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
三、米塞斯屈服准则
常数C根据单向拉伸实验确定为σs ,于是Mises屈服准则可写成
1 2 2 3 3 1 2 s2
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
四、屈服准则的几何描述
由图可知,屈服表面的几何 意义是: 若主应力空间中一点的应 力状态矢量的端点P位于屈 服表面,则该端点处于塑 性状态; 若P点在屈服表面内部,则 P点处于弹性状态。对于理 想塑性材料,P点不能在屈 服表面之外。
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
主应力空间中的屈服表面
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
二、屈雷斯加屈服准则

Tresca屈服准则
1864年,法国工程师H.Tresca根据库仑(C.A. Coulomb)在土力 学中的研究结果,并从自己所做的金属挤压实验所观察到的滑移 痕迹出发,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剪应力有关,即当材料质点中 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质点就发生屈服。或者说,质点 处于塑性状态时,其最大剪应力是不变的定值,该定值取决于材 料的性质,而与应力状态无关。所以Tresca屈服准则又称为最大 剪应力不变条件。
2 2
2
C
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
三、米塞斯屈服准则
在纯切应力状态
xy 1 3 K
C K2
Mises准则可写成
2 2 2 [( x y )2 ( y z )2 ( z x )2 6( xy yz zx )] 6 K 2
式中,E为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 上式左端表示变形体在三向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弹性形变能。 H.Henkey于1924年指出Mises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是:当单位体积的弹 性形变能达到某一常数时,质点就发生屈服。故Mises屈服准则又称 为能量准则。

材料科学基础——塑性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塑性变形

滑移带
Slip band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3. 临界分切应力 (Critical resolving shear stress)
6.2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临界分切应力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2. 滑移带与滑移线(Slip band and Slip line)
6.2
Al 单 晶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滑移线
6.2
Slip line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6.2
扭折(Kink)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6.2
6.2.2 滑移(Slip)
滑移:外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沿一定晶面和晶向发生滑动位移,且不破坏晶体 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性变形机制。
成分和组织:金属越纯,塑性越好
晶粒度:晶粒细小,强度、塑韧性均好 外因: 温度:低温易脆断 应力状态和裂纹:微裂纹大,拉应力状态,易脆断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大,易发生脆性断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ingle crystals
6.2
滑移 (Slip)
孪生(Twin)
即使完全消除装置的各种阻力其摆动振幅也会

塑性变形_精品文档

塑性变形_精品文档

塑性变形1. 引言塑性变形是固体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材料在超过其弹性限度后,可以继续变形而不恢复原状的能力。

塑性变形可以发生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中,常见于制造、建筑和工程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塑性变形工艺。

2. 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塑性变形与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中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原子之间的接触位置发生滑移。

这种滑移可以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继续变形。

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如下:•内部滑移:在材料中存在众多晶体结构,滑移发生时,晶体结构中的原子沿滑移面移动,发生形变。

•位错运动:位错是晶体结构中的缺陷,可以像滑行带一样在晶体中移动。

位错的运动是塑性变形的基本过程。

•变形时的晶界滑移:晶界是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当材料变形时,晶界也会发生滑移,使晶粒相对于彼此发生位移。

3. 影响塑性变形的因素塑性变形的程度和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3.1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材料的塑性变形性能不同。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在大变形下发生塑性变形。

而一些脆性材料如陶瓷通常只能发生很小的变形,容易发生破裂。

此外,合金、塑料等材料也具有独特的塑性变形性质。

3.2 变形速率变形速率指的是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变形量。

较高的变形速率往往会导致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更大的变形。

这是因为较高的变形速率会加快位错的运动和晶界的滑动,使材料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3.3 温度温度对塑性变形也有很大影响。

较高的温度能够使材料中的原子更容易滑动,从而促进塑性变形的发生。

相反,较低的温度会使材料变得更加脆性,减少塑性变形的程度。

3.4 应力状态材料受到的应力状态也会影响其塑性变形。

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延伸变形;而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屈服变形。

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塑性变形方式有所不同。

4. 常见的塑性变形工艺塑性变形工艺是一种通过对材料施加力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塑形变形实验报告(3篇)

塑形变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 探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现象。

二、实验原理金属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过程。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内部晶粒会发生位错运动、滑移、孪晶等变形机制,导致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如强度、硬度、韧性等。

再结晶是指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发生重新排列、晶界移动、位错密度降低等现象,从而恢复金属的原始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纯铜棒;2. 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电子天平、加热炉、砂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纯铜棒加工成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的圆柱形试样;2. 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氧化层;3.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实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数据;4. 将拉伸后的试样进行磨光、抛光,观察其显微组织;5.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变形前后的晶粒、位错等特征;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纯铜棒在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当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曲线出现非线性变化。

图1 纯铜棒应力-应变曲线2. 显微组织观察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纯铜棒变形前后的显微组织,发现变形后的试样晶粒发生了明显变形,晶界模糊,位错密度增加,如图2所示。

图2 纯铜棒变形前后显微组织3. 再结晶现象分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试样发生再结晶现象,晶粒发生重新排列、晶界移动、位错密度降低等。

再结晶后的试样晶粒细化,位错密度降低,如图3所示。

图3 纯铜棒再结晶后显微组织六、结论1. 金属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在受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的过程;2. 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如强度、硬度、韧性等;3. 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现象可以恢复金属的原始性能;4. 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了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金属加工和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塑性变形知识讲解

塑性变形知识讲解
来的材料软化。 (2)热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速率越低,软化作用
越强。 (3)热变形产生纤维组织“流线”。变形量越大,
纤维化越明显。
流线:塑性变形时,金属中夹杂物、第二相等沿 变形方向分布排列。
流 线
变形前组织 变形后组织
低碳钢热加工后的流线
三、热变形纤维组织的应用 l “流线”使材料具有各向异性:
滑移塑性变形的特征: (1)滑移是位错的连续运动所致。 (2)存在滑移临界分切应力(其大小影响材料屈
服强度),不同晶体结构临界分切应力不同。 (3)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晶格常数的整数倍,滑移
后仍保持晶体结构的完整性。 (3)滑移发生在晶体的密排晶面和密排晶向上。 (4)不同的晶体结构常具有不同的滑移系(面心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第一节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滑移: 晶体中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
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 作整体切向滑移。
塑性变形的滑移带和滑移线实验观察
滑移带 滑移线
1.外力作用的塑变,是原子平面间发生相对切向滑动。 2.变形只在少数晶面间发生切向滑动,即金属塑变相当 不均匀
和体心:12个;密排六方:3个),滑移系 越多,越易塑性变形,塑性越好。
面心立方结构 滑移系示意图
体心立方结构 滑移系示意图
密排六方结构 滑移系示意图
研究结论:阻碍位错运动将提高材料屈服强度。
2、孪生:晶体中一部分相对于 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生) 和晶向(孪生方向) 作多层均匀切向移动。
τ
τ
镜面对称
τ
τ
孪晶
二、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 1、晶粒取向的影响
使微观塑性变形不均匀和更复杂。
F

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

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

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第5章 金属的塑性§5. 1 金属的塑性金属塑性加工是以塑性为前提,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的。

从金属塑性加工的角度出发,人们总是希望金属具有高的塑性。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低塑性、高强度的新材料需要进行塑性变形。

因此,研究提高金属的塑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 1. 1 塑性的基本概念所谓塑性,是指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因此,塑性反映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的好坏或大小,可用金属在破坏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并称其为“塑性极限”或“塑性指标”。

人们有时会把金属的塑性与柔软性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是有严格区别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指金属的流动性能,指是否易于变形而言,后者则是指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指变形量的大小而言,即塑性好的金属不一定易于变形,因此变形抗力不一样,如铜的塑性好,并不像铅那样易于变形,因为铜的变形抗力较高。

而铅的柔软性,主要不是指它的塑性好,而是指它变形抗力很小。

所有的金属在高温下变形抗力都很小,可以说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但绝对不能肯定它们必然有良好的塑性。

因为温度过高往往使其产生过热或过烧,在变形时,就容易产生裂纹,即塑性变坯。

可见,金属的塑性与柔软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研究金属塑性的目的是为了探索金属塑性的变化规律,寻求改善金属塑性的途径,以便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最适宜的工艺制度,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5. 1. 2 塑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1.塑性指标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塑性性能和确定每种材料在一定变形条件下的加工性能,需要有一种度量指标,这种指标称为塑性指标,即金属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允许的极限变形量。

由于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很多,所以很难采用一种通用指标来描述。

目前人们大量使用的仍是那些在某特定的变形条件下所测出的塑性指标。

如拉伸试验时的断面收缩率及延伸率,冲击试验所得之冲击韧性;镦粗或压缩实验时,第一条裂纹出现前的高向压缩率(最大压缩率);扭转实验时出现破坏前的扭转角(或扭转数);弯曲实验试样破坏前的弯曲角度等等。

材料科学基础_材料的塑形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_材料的塑形变形

第三节
• • • • •
滑移的位错理论分析Fra bibliotek滑移的实质是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增殖 位错的交割 位错的塞积 加工硬化
滑移的实质是位错的运动
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滑移原来是由于滑移面上 的位错运动而造成的。图示例子表示一刃型位错在切 应力的作用下在滑移面上的运动过程,通过一根位错 从滑移面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便造成一个原子间距的 滑移。
例如
位错的增殖
利用Fnak-Read源说明增殖的过程。若滑移面上 有一段位错,CD两点钉住不可滑移,在外力作用下位 错应向右移动,这段位错将弯曲、扩张,相遇为异号 位错相消,产生一位错环,内部CD段还存在。反复可 生成一系列的位错环,扩展到晶体外的产生滑移台阶 可为柏氏矢量的整数倍。
位错的交割
不在同一个滑移面 上的两位错运动的过程 中可发生交割。图示例 子表示如果位错AB向下 运动扫过位错CD,由于 扫过区间的晶体两边发 生了柏氏矢量大小的滑 移,在位错CD上产生了 EF转折,EF长度为AB的 柏氏矢量,EF位错的柏 氏矢量不发生变化,位 错的性质和原来可能不 一样。
滑移系
滑移发生的晶面称为滑移面,通常为晶体的最密排 晶面; 滑移滑动的方向称为滑移方向,通常也为晶体的最 密排方向; 一种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可以 滑移的方式称为“滑移系”。
典型晶格的滑移系
FCC
滑移系对性能的影响
晶体中滑移系愈多,晶体发生滑移的可能性便愈大, 材料的塑性愈好,并且,其中一个滑移面上存在的 滑移方向数目比滑移面数目的作用更大。 在金属材料中,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铁与具有面心 立方晶格的铜及铝,虽然它们都具有12个滑移系, 但铁的塑性不如铜及铝,而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镁 及锌等,因其滑移系仅有3个,故其塑性远较具有立 方晶格的金属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第5章 金属的塑性§5. 1 金属的塑性金属塑性加工是以塑性为前提,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的。

从金属塑性加工的角度出发,人们总是希望金属具有高的塑性。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低塑性、高强度的新材料需要进行塑性变形。

因此,研究提高金属的塑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 1. 1 塑性的基本概念所谓塑性,是指固体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因此,塑性反映了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的好坏或大小,可用金属在破坏前产生的最大变形程度来表示,并称其为“塑性极限”或“塑性指标”。

人们有时会把金属的塑性与柔软性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是有严格区别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指金属的流动性能,指是否易于变形而言,后者则是指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指变形量的大小而言,即塑性好的金属不一定易于变形,因此变形抗力不一样,如铜的塑性好,并不像铅那样易于变形,因为铜的变形抗力较高。

而铅的柔软性,主要不是指它的塑性好,而是指它变形抗力很小。

所有的金属在高温下变形抗力都很小,可以说具有很好的柔软性,但绝对不能肯定它们必然有良好的塑性。

因为温度过高往往使其产生过热或过烧,在变形时,就容易产生裂纹,即塑性变坯。

可见,金属的塑性与柔软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研究金属塑性的目的是为了探索金属塑性的变化规律,寻求改善金属塑性的途径,以便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确定最适宜的工艺制度,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5. 1. 2 塑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1.塑性指标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塑性性能和确定每种材料在一定变形条件下的加工性能,需要有一种度量指标,这种指标称为塑性指标,即金属在不同变形条件下允许的极限变形量。

由于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很多,所以很难采用一种通用指标来描述。

目前人们大量使用的仍是那些在某特定的变形条件下所测出的塑性指标。

如拉伸试验时的断面收缩率及延伸率,冲击试验所得之冲击韧性;镦粗或压缩实验时,第一条裂纹出现前的高向压缩率(最大压缩率);扭转实验时出现破坏前的扭转角(或扭转数);弯曲实验试样破坏前的弯曲角度等等。

2.塑性指标的测量方法 (1)拉伸试验法用拉伸试验法可测出破断时最大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δ和ψ的数值由下式确定:%1000⨯-=L L L h δ (5-1)%10000⨯-=F F F hψ (5-2) 式中:L 0——拉伸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 h ——拉伸试样破断后标距间的长度; F 0——拉伸试样原始断面积; F h ——拉伸试样破断处的断面积 (2)压缩试验法在简单加载条件下,因压缩试验法测定的塑性指标用下式确定:%10000⨯-=H H H hε (5-3)式中:ε ——压下率;H 0——试样原始高度;H h ——试样压缩后,在侧表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的高度 (3)扭转试验法扭转试验法是在专门的扭转试验机上进行。

试验时圆柱体试样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扭转。

随试样扭转数的不断增加,最后将发生断裂。

材料的塑性指标用破断前的总扭转数(n )来表示,对于一定试样,所得总转数越高,塑性越好,可将扭转数换作为剪切变形(γ)。

30L nRπγ= (5-4)式中:R ——试样工作段的半径;L 0——试样工作段的长度; n ——试样破坏前的总转数。

(4)轧制模拟试验法在平辊间轧制楔形试件,用偏心轧辊轧制矩形试样,找出试样上产生第一条可见裂纹时的临界压下量作为轧制过程的塑性指标。

上述各种试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才能反映出正确的结果,按所测数据只能确定具体加工工艺制度的一个大致的范围,有时甚至与生产实际相差甚远。

因此需将几种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综合起来考虑才行。

5. 1. 3 塑性状态图及其应用表示金属塑性指标与变形温度及加载方式的关系曲线图形,称为塑性状态图或简称塑性图。

它给出了温度——速度及应力状态类型对金属及合金塑性状态影响的明晰概念。

在塑性图中所包含的塑性指标越多,变形速度变化的范围越宽广,应力状态的类型越多,则对于确定正确的热变形温度范围越有益。

塑性图可用来选择金属及合金的合理塑性加工方法及制订适当的冷热变形规程,是金属塑性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数据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由于各种测定方法只能反映其特定的变形力学条件下的塑性情况,为确定实际加工过程的变形温度,塑性图上需给出多种塑性指标,最常用的有δ、ψ、k α、ε、n 等。

此外,还常给出b σ曲线以作参考。

下面以MB5塑性图为例,分析选定该合金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方法。

MB5塑性图如图5-1所示。

试验温度,℃ 图5-1 MB5合金的塑性图k α—冲击韧性;M ε—慢力作用下的最大压缩率,C ε—冲击力作用下的最大压缩率;ϕ—断面收缩率,0α—弯曲角度MB5属变形镁合金,其主要成分为Al5. 5~7. 0%,Mn0. 15~0. 5%,Zn0. 5~1. 5%。

根据镁铝二元相图(图5-2)可以看出,铝在镁中的溶解度很大,在共晶温度437℃时达到最大,为12. 6%,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镁铝合金中铝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如图5-3所示。

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强度虽缓慢上升,但塑性却显著下降。

因为在平衡状态下的镁铝合金显微组织是由α-固溶体和析出在晶界上的金属化合物γ相(Mg 4Al 3或Mg 17Al 12)组成。

γ相随铝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当Al 含量达15%时,则形成封闭的网状组织,使合金变脆。

图5-2 Mg-Al 二元系状态图 图5-3 镁合金中铝含量对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从状态图中可见,该合金成分如图中虚线所示。

在530℃附近开始熔化,270℃以下为γα+二相系,因此,它的热变形温度应选在270℃以上的单相区。

如在慢速下加工,当温度为350~400℃时,ϕ值和M ε都有最大值,因此不论是轧制或挤压,都可以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以较慢的速度进行。

假若在锻锤下加工,因C ε在350℃左右有突变,所以变形温度应选择在400~450℃。

若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在变形时易发生应力集中,则应根据k α曲线来判定。

从图中可知,k α在相变点270℃附近突然降低,因此,锻造或冲压时的工作温度应在250℃以下进行为佳。

以上是一个应用塑性图,并配合合金状态图选择加工温度及加工方法的实例,必须指出,各种试验方法都是相对于其特定受力状况和变形条件所测定的塑性指标,因此仅具有相对和比较意义。

况且由于塑性图的研究并未完善,比较适用和全面的塑性图也不多,所以对加工工作者来说,仍有继续深入研究和积累经验的必要。

§5. 2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工业上实际使用的金属和合金绝大部分都是多晶体,多晶体是由大小、形状和位向不同的晶粒组成,晶粒之间有晶界相连,因而多晶体的变形比单晶体要复杂得多。

5. 2. 1 多晶体变形的特点1.变形不均匀多晶体内的晶界及相邻晶粒的不同取向对变形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将一个只有几个晶粒的试样进行拉伸变形,变形后就会产生“竹节效应”(图5-4)。

此种现象说明,在晶界附近变形量较小,而在晶粒内部变形量较大。

(a )变形前 (b )变形后温度,℃δ, %、ζb ,公斤/毫米2H B ,公斤/毫米2图5-4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竹节现象 图5-5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不仅表现在同一晶粒的不同部位,而且也表现在不同晶粒之间。

当外力加在具有不同取向晶粒的多晶体上时,每个晶粒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因取向因子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因此,不同晶粒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的起始早晚也不同。

如图5-5所示,分切应力首先在软取向的晶粒B 中达到临界值,优先发生滑移变形;而与其相邻的硬向晶粒A ,由于没有足够的切应力使之滑移,不能同时进入塑性变形。

这样硬取向的晶粒将阻碍软取向晶粒的变形,于是在多晶体内便出现了应力与变形的不均匀性。

另外在多晶体内部机械性能不同的晶粒,由于屈服强度不同,也会产生类似的应力与变形的不均匀分布。

图5-6是粗晶铝在总变形量相同时,不同晶粒所承受的实际变形量。

由图可见,不论是同一晶粒内的不同位置,还是不同晶粒间的实际变形量都不尽相同。

因此,多晶体在变形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变形不均匀性。

2.晶界的作用及晶粒大小的影响图5-6 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应变量。

垂直虚线是晶界,线上的数字为总变形量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还受到晶界的影响。

在晶界中,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在结晶时这里还积聚了许多不固溶的杂质,在塑性变形时这里还堆积了大量位错(一般位错运动到晶界处即行停止),此外还有其它缺陷,这些都造成了晶界内的晶格畸变。

所以,晶界使多晶体的强度、硬度比单晶体高。

多晶体内晶粒越细,晶界区所占比率就越大,金属和合金的强度、硬质也就越高。

此外,晶粒越细,即在同一体积内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时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内进行,变形也会均匀些,与具有粗大晶粒的金属相比,局部地区发生应力集中的程度较轻,因此出现裂纹和发生断裂也会相对较迟,这就是说,在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量,所以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硬度高,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也较好。

多晶体由于晶粒具有各种位向和受晶界的约束,各晶粒的变形先后不同、变形大小不同,晶体内甚至同一晶粒内的不同部位变形也不一致,因而引起多晶体变形的不均匀性。

由于变形的不均匀性,在变形体内就会产生各种内应力,变形结束后不会消失,成为残余应力。

5. 2. 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机构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包括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种。

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晶间变形包括晶粒之间的相对移动和转动、溶解——沉积机构以及非晶机构。

冷变形时以晶内变形为主,晶间变形对晶内变形起协调作用。

热变形时则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同时起作用,这里主要讨论晶间变形机构。

1.晶粒的转动与移动在2m m 内的延伸率,%晶粒5 晶粒4 晶粒3 晶粒2 晶粒1 位置,mm多晶体变形时,由于各晶粒原来位向不同,变形发生、发展情况各异,但金属整体的变形应该是连续的、相容的(不然将立刻断裂),所以在相邻晶粒间产生了相互牵制又彼Array此促进的协同动作,因而出现力偶(图5-7),造成了晶粒间的转动,晶粒相对转动的结果可促使原来位向不适于变形的晶粒开始变形,或者促使原来已变形的晶粒能继续变形。

另外,在外力的作用下,当晶界所承受的切应力已达到(或者超过了)阻止晶粒彼此间产生相对移动的阻力时,则将发生晶间的移动。

晶粒的转动与移动,常常造成晶间联系的破坏,出现显微裂纹。

如果这种破坏完全不能依靠其它塑性变形机构来修复时,继续变形将导致裂纹的扩大与发展并引起金属的破坏。

由于晶界难变形的作用,低温下晶间强度比晶内大,因此低温下发生晶界移动与转动的可能性较小,晶间变形的这种机构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过渡型式,它本身对塑性变形贡献不大,同时,低温下出现这种变形,又常常是断裂的预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