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税制

合集下载

浅谈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

浅谈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

浅谈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1. 引言我国的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对税收收入的分配制度。

自1994年开始实施以来,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促进了经济地区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也面临着分税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提高财政效益和强化政府协调等角度,浅谈完善我国分税制的若干建议。

2. 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当前,我国的分税制中存在着地方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大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支出,但由于地方税收收入的限制,地方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不够及时、不够均衡,导致地方财政补偿能力不足。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可以考虑以下措施:•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效率,确保地方政府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财政补偿;•完善地方自主税收的范围和权限,通过增加地方税收收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财政困难,但要避免过度债务增长的风险。

3. 提高财政效益除了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外,我们还应当努力提高财政效益,优化分税制的运行机制。

当前,我国的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征管不规范、税收征收效率低下等问题,限制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为提高财政效益,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税收征管的监督和改善,推动税收征收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优化税收结构,减少税制中的重复税种和过度征税,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加强税收征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征收能力和效率。

4. 强化政府协调分税制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协调,因此,强化政府协调是完善分税制的重要一环。

当前,我国的分税制在协调机制和政府间的信息共享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衡和政策执行不协调的情况。

为增强政府协调能力,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健全的政府协调机制;•推动多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事权和责任的明确,减少政策执行的不一致性;•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控性。

浅析我国分税制改革

浅析我国分税制改革

浅析我国分税制改革【摘要】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分税制,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还需要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分税制税制改革一、我国分税制改革基本概况(一)主要内容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同年12月18日,财政部下发了《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暂行规定》,12月25日,财政部核定了各地消费税和增值税资金费用管理比例。

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8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配套措施有: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进行了工商税制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相应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并规范国债市场等。

(二)现行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够清晰合理。

事权划分上越俎代庖现象,一些应当完全由中央承担的支出责任,地方也承担了一部分,如气象及地震等管理职能;而完全属于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也承担了一部分,如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基础教育等。

第二,转移支付不当,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目前财力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体系。

但是东部地区扩大的基数规模及能力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的财力收入两级化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转移支付资金的效益评估有限。

第三,没有建立一项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地方税收的税基窄,税收潜力小,主体税种较少,税收立法权过于集中于中央,地方税权受限制,地方没有被授予相应的税收立法权、税收减免权。

第四,分税制体制的立法层级较低。

在立法模式上,我国目前尚未一部能够统领、协调各种税收关系的基本法。

分税制政治意义

分税制政治意义

分税制政治意义
分税制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中央政府的财力:分税制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掌握更多的财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

2. 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分税制使得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税收自主权,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同时,这也鼓励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3. 增强中央政府的监管能力: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更好地监管地方政府的行为,从而确保地方政府不会滥用其税收自主权。

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稳定。

4. 促进税收制度的规范化:分税制使得税收制度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从而减少了税收不公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的来说,分税制在政治上具有促进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分税制

分税制

分税制纵观历史长河,中央与地方的问题是延续了数千年。

分税制,是指以各级政府对税收收入的归属权为标准的税收体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分税制也是把双刃剑。

要是利用不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无法取得平衡,中央独大,便会阻碍地方的发展;地方坐大,便会威胁到中央。

要是利用得好,便可以高效地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问题,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分税制的有利方面有三点。

第一,有利于推动中央财政收入上升。

中央所得的税收占财政收入很大比重。

其中属于中央税的有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部分企业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还有共享税中的占“大头”部分。

第二,中央财政收入的上升有利于推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中央财政收入大大助力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国家对于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划,国家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利用中央财政收可以有效地调节地区之间、居民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然而,分税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不平衡。

从分税制的税种与税收的分配关系可以看出,中央的税收收入远远超过地方的税收收入,从而达到严重的不平衡。

第二,尤其是对于经济欠缺的地区来说,财政负担过重。

这是不利于经济欠缺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

第三,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从而约束了地方的软预算,导致地方想发展项目也没有预算。

使得经济欠缺地区发展就更加困难,然后地方税收收入就更少,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地方财政收入少,约束软预算,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发展项目,从拍卖土地方向筹集资金,导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畸形,房地产价格奇高,造成极大的泡沫。

当房地产泡沫破灭,便会严重打击国家经济,对国内国际都是严重的经济打击,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

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分税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间财政分配管理体制.我国于1994年开始以分权、分税、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改革。

1992年财政部选择了天津、辽宁、沈阳、大连、浙江、青岛、武汉、重庆和新疆等九个地区进行了分税制试点,为全面推行分税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了必要的前期准备。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根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来确定相应的支出范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基本沿用原有规定: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2)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3)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为保证地方现有既得利益,减少改革阻力,采用渐近策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数以1993年为基期核定,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并以此作为今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

(4)改革中央与地方结算办法。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但基本上不触动地方既得利益。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两个比重逐年提高,同时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积极性。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应的问题,要使其在我国继续健康发展下去,必须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剖析并找到解决之道。

分税制存在的问题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划分不合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模式的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应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及服务.实施分税制以来,财力层层上移,中央财政实力得到显著加强,而事权却层层下移,基层政府(尤其是省级以下政府)要承担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本文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度安排。

在过去的十年里,分税制逐步实施,成为了中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税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收入和支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财政收入,规范财政管理,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分税制内容分税制十年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三部分。

其中,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企业利润等,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共享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此外,分税制还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三、分税制影响分析分税制十年制度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分税制改革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其能够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

其次,分税制加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分税制还增强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规范了税收征管秩序,减少了税收流失。

但是,分税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后续的改革中加以解决。

以共享收入为例,虽然共享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政府需要寻求更加稳健、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四、总结分税制十年制度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以及财政收支范围的明确规定,分税制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意识。

分税制解说

分税制解说

分税制解说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财权,按照事权定支出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税收收入。

分税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既具有合理的财权和事权范围,又能够保持各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积极性,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力与其所承担的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相匹配。

分税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划分各级政府的税收收入。

在分税制下,各级政府根据其事权范围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分税制”的原则,将税收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三种类型。

中央税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等中央级税收收入;地方税则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级税收收入;共享税则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收收入。

2.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

分税制下,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与其事权范围相对应。

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国防、外交、中央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则主要包括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

3.设置转移支付制度。

为了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差距,分税制下设置了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平衡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地方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则是为了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4.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分税制下,各级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建立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之,分税制是一种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其目的是在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既具有合理的财权和事权范围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各级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和积极性。

通过实施分税制,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分税制的名词解释

分税制的名词解释

分税制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分税制成为了财政税收领域的重要概念。

那么,什么是分税制呢?本文将对分税制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什么是分税制?分税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责划分税种和税率,并根据一定的比例分配财政税收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财政体制进入了新的阶段,有利于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互利共赢。

二、分税制的分类根据税种的划分,分税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央税和地方税,二是中央共享税和地方自主税。

1.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指由中央政府完全征收和管理的税收,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地方税则是由地方政府完全征收和管理的税收,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这种形式的分税制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方面的不同职责。

2. 中央共享税和地方自主税中央共享税是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征收和管理的税收,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地方自主税是由地方政府单独决定并征收的税收,如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

这种形式的分税制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税收的合作机制。

三、分税制的影响分税制对财政税收的收入分配、地方财政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透明化分税制的实施,能够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各自的职能和贡献,合理确定税收的划分比例,确保财政收入的合理分配。

这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透明。

2. 地方财政的发展和自治能力的提升分税制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自主权和财政自主能力。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税率和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地方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分税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共同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简述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简述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简述分税制的主要内容一、引言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分配机制。

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形成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相对独立、各自承担责任的财政体制。

本文将围绕着分税制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分税制改革的背景1.经济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推动经济发展。

2.财政体制不合理:原有的集中式财政体制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权。

3.改革开放进程: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了大量新兴产业,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三、分税制改革的意义1.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实行分税制,使得地方有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2.加强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让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责任,使其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

3.提高财政效率:通过实行分税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负责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提高了财政效率。

四、分税制的主要内容1.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负责不同的税种。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而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增值税、消费税等。

2.收入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各自所得到的税收。

具体比例由国务院规定,目前为75%给地方,25%给中央。

3.支出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管理自己所得到的财政支出。

中央主要用于国防、外交等领域,而地方则用于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

4.转移支付: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央会通过向这些地区提供资金来实现转移支付。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村经济和改善民生。

五、分税制改革取得的成就1.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实行分税制,使得地方有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2.加强了地方政府责任:通过让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责任,使其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

3.提高了财政效率:通过实行分税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负责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提高了财政效率。

六、分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矛盾:由于中央和地方在税收收入分配上存在利益矛盾,导致部分地区对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不满意。

谈谈对分税制改革作用的看法

谈谈对分税制改革作用的看法

谈谈对分税制改革作用的看法
分税制改革是一项旨在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事权和财力的重要改革措施。

我认为,分税制改革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和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分税制改革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将一部分税收收入归属于地方
政府,改革能够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就业。

这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其次,分税制改革可以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权。

在过去,中央政府往往集中掌握
着大部分财政资源,地方政府难以自主决策和运用财政资金。

而分税制改革将一部分税款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使其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

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更灵活、贴近实际的财政政策,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最后,分税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地方政府通过更多的财政资源,能
够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分税制改革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调控能力。

综上所述,分税制改革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和提高政
府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注意,在推进分税制改革的同时,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以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发展中国家,实施有效的税收体制对于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分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税收体制的重要一环,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内容,展示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财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改革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

这些原则的制定旨在确保分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为整个税收体制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原则的指导,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应该注重财政权力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匹配程度,确保各级政府在征收税收和运用财政资金时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责任。

此外,稳步推进改革是分税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工作,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革的方案和政策。

最后,以市场化为导向,意味着分税制改革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推动税务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和市场的发展。

其次,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划分、支出责任划分和税收政策改革。

首先,税收收入划分是分税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中央政府对税收收入的垄断导致地方政府缺乏财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推行了税收收入划分制度,将部分税收收入下放给地方政府。

具体来讲,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收入划分比例进行了调整,保证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方面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可支配性。

其次,支出责任划分也是分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税收收入划分的调整,地方政府需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

具体划分的含义是,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层面的重大支出,如国防、外交等,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区的基础投资和民生事务支出。

这种责任划分旨在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务权责的协调,确保各级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

最后,分税制改革还涉及税收政策的改革。

通过调整税率和优化税收政策,改革旨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

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

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第一篇: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浅谈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在不断地演变,1980—1993年间采用了三种财政承包的财政体制。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这一改革显著提高了中央政府利用税收和支出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但它也存在着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方面。

一、起源和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主线是“搞活、放权”。

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集中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这种包干的财政体制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经济性,增加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的透明度,扩大了地方财政自主权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权。

我国经济的空前发展和沿海地区的迅速崛起无不受惠于这种体制。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是:1、地方政府控制了有效税率和税基。

一是地方政府利用合法的和不合法的税收减免来调节其实际税收努力。

从名义上讲,几乎所有税种的税基和税率均由中央决定。

但在承包制下,地方政府只要完成了承包合同中规定的上缴指标,其各种减免税的行为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

二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多元化,并有自主权。

由于预算外收入既不需与中央分享,又不受中央控制,于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收费和基金增加预算外收入。

从1978年至1991年,地方预算外收入与地方预算内收入的比例由0.66:1上升到了0.84:1。

1993年一些地区的企业要向各级地方政府缴纳上百种的税费,实际税收负担达90%以上。

2、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按企业隶属关系来划分收入,而企业利润仍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所属企业多收入多上缴,必然对外封锁市场,排斥外地产品流入,阻碍本地原材料外流,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造成人为的体制性“诸侯经济”。

3、国家财力趋于分散,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下降。

第二组—浅谈分税制PPT课件

第二组—浅谈分税制PPT课件
•18
2、税制与分成制相结合
外国的分税制尽管有不同的类型,但就一个国家来看,其分税制 还是较为单一的,一般不会两种分配形式同时存在。而我国的情况由 于和外国不同,我国的分税制是从包干制过渡而来的。因此,根据我国 实际,现阶段分税制应与分成制相结合,分税制为主,分成制为辅。为了 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我国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把 绝大部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同时,确定少量收入比较大 的税种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z.B.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部分归 中央,其他地方)
中央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农业税,土地增值税 •5
职责划分
中央政府
国防支出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
基本建设投资
武警部队支出 外交和对外援助
地方国有企业挖潜改造 城市维护建设支出
各项农业事业费和支援农业生产 支出
文化教育科学和公共医疗卫生
按划分税收收入采取的方式不同来划分
分享税种式分税制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
•12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 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分税制。一个国家选择哪种类 型的分税制,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来决定。中国的分税制不能照抄照搬外国模式,必须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选择分税制的类型,创建有中国特色的 分税制。
浅谈分税制
孙碧君:资料收集 吕 广: 制作PPT 李 昱:负责机•1 动
分税制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理 论确定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 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 ,依据各级政府的事权,通过划分税种或税源,确 定各级政府的财权和财力,使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稳 定的财政收入,以确保其事权的实现。分税制是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制度是。“分税”或“ 税收分成”的意思。“分税制”既是分级财政的主 要内容,又是实行分级财政的必要条件. “分税制” 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最广泛使用的收入划分制度, 也是税收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

关于分税制的一些看法

关于分税制的一些看法

关于分税制的一些看法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分税制的精髓在于运用商品经济的原则处理中央与地方收支权限的划分,把中央与地方的预算严格分开,实行自收自支、自求平衡的“一级财政、一级事权、一级预算”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间事权划分以及相应的支出责任范围的划分缺乏合理界定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但事实上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远没有理顺:一是政府“缺位”,该管的没有管起来,如对基础教育、基础科学、卫生保健、农业等投入不足;二是政府“越位”,不该管的管了,主要表现在财政尚未退出盈利性经营领域,继续实行企业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

2、各级政府间的事权界定过于粗略,而且侧重于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事权。

由于政府间事权范围只是作了原则性划分,不够具体和细化,由此导致各级政府财政之间的支出范围不能清楚界定,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尴尬局面。

3、地方政府间支出效益外溢的问题没有合理解决。

政府间事权划分应本着区域性原则、受益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来进行,但某地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服务项目,其受益范围超出本地政府的管辖区域,为协调各辖区间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应设立转移支付机制,但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机制还不健全。

(二)财权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1、税收收入划分的分配目标与调节目标存在矛盾。

现行分税制要实现的分配目标是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确立中央财政在财政分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淡化原有包干体制下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产值,盲目发展高税产业的倾向,改变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局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达到优化。

浅探我国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

浅探我国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

浅探我国当前分税制财政体制导言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税收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机制。

在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本文将浅探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析其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层面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概述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地方自主管理、中央调节与协调”。

在该体制下,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税收政策,征收中央税;地方政府负责征收地方税,同时按照一定比例上缴一部分税收给中央政府。

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优势1. 鼓励地方经济发展分税制财政体制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利,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更大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以吸引和鼓励企业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 扩大中央财政收入中央政府通过分税制财政体制可以获得较大的税收收入。

地方政府在征收地方税收的同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上缴一部分税收给中央政府,这为中央财政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3. 促进中央与地方合作分税制财政体制可以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协调。

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和调整税收分配比例,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和财政支出方面更好地与中央政府协同合作,实现整体财政的平衡和协调。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劣势和问题虽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和地方的合作与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劣势和问题。

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财政责任,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支出。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影响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着税收收入的竞争压力,为了吸引投资和企业发展,常常采取竞争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

对分税制改革的再认识

对分税制改革的再认识

对分税制改革的再认识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一环,它的目的是在政治体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财政体制,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并且鼓励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逐步启动了分税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然而,我们对分税制改革的认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分税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分税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改革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必须要兼顾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

此外,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持改革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分税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政策。

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政府收支平衡、税收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应当制定出科学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避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三,我们需要意识到,分税制改革涉及到权力结构的调整。

在过去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权力较为有限,而分税制改革则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

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的掌控能力增强,但是也会带来政府的贪腐现象等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合法合规。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分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但是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不能忽略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

地方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应当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机制,避免出现地区间明显的财富差距。

总之,分税制改革对于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分税制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机制,确保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合规合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高。

分税制体制改革的影响和建议

分税制体制改革的影响和建议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

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

分税制较好地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修改意见:1、我仅对你论文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等提供修改意见,至于文章内容是否转引自他人则无法负责,请认真对待相似度审查。

另外,你文章涉及的似乎是90年代的事情和数据,有些遥远。

2、你的文章最前面有一个内容提要,题目后面又有一个内容提要,不知以哪个为准?如以第一个为准,则内容提要应该是一段或两段话,不是你这样的列条条的方式。

关键词紧随内容提要。

3、最后形成的论文中,内容提要在最前面,因此,目录中不能出现对内容提要编页码的情况,关键词更不单独出现在目录中。

4、从你的文章内容和你的目录看,两者好像没有对应关系。

目录是由你文章中的一级和二级标题生成的,你的文章中没有明确的大标题,如何形成目录?请根据逻辑关系,正确划分内容,加上相应的标题,而后生成目录。

一级标题用“一”,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不能颠倒。

5、从文章的具体内容看,主要讲了三个问题: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财政包干模式的弊端;建立分税制的原则。

在我看来,这三个部分的逻辑关系不强,请你考虑如何调整内容。

6、文中的错别字不少,特别是“收入”写成“收人”,请注意校对。

7、文章最后还要有参考文献。

8、请抓紧时间修改,并且按照论文要求的格式和各部分的顺序排版,再发给我时注明邮件主题“某某的论文2稿”便于我区分。

谌春玲(念作shen,输入时用chen)目录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一)--------------------------------1 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二)--------------------------------2 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三)--------------------------------2 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四)--------------------------------2 预算管理体制的模式---------------------------------------------------------3财政包干管理体制的弊端-----------------------------------------4财政管理体制改革-------------------------------------------------------------4 建立“分税制”----------------------------------------------------------------5 税种具体划分-------------------------------------------------------------------8 “分税制”的意义-------------------------------------------------------------9对现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改革”的思考【摘要】: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分税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形势面前,更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分税制税制改革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中央大一统思想鲜明。

这样就产生了一对矛盾——分税制“税权”的划分一直以“集权”为核心。

税收改革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完善分税制立法迫在眉睫。

第三,我国用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来制定税收法,扩大了“法定”的外延,致使法的制定、法的执行都存在着任意性。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集权”的观念很深,显然地,法被政治主宰着。

二、完善我国分税制的对策(一)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第一,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的决定权、调整权从中央政府转到立法机构。

第二,有关中央与地方事务划分原则性问题,有必要在宪法中或宪法性文件中规定:(1)明确界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事权范围;(2)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标准内容;(3)明确规定各级立法机构税收立法权限,立法原则,立法程序。

第三,尽快制定关于分税制的法规(二)缩减预算级次,简化财政层级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一个原因在于财政层级过多,从而加重财政负担。

我国现有财政分级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而国际经验表明,较普遍的财政分税分级制度安排是不超过三级的。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包括“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在内的财政体制改革,正是体现了政府简化财政层级的意图。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制定科学的费用标准的基础上,以确保政权正常运转、履行公共福利承诺、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

同时,减少项目类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和数量,逐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动落后地区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

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分税制,但是要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

财政体制的改革要标本兼治,安稳民心,安定官心,积极稳妥,治本为上,实现制度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1]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许正中.财政分权:理论基础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张道庆.论我国分税制立法的完善.行政与法(法学论坛),2004,(10).[7]毕建秋.我国税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3).要在中央统一政令下,结合本地区特点,建立合理的地方利益机制,使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眼睛向内,把挖掘与培植财源作为中心工作,保持财政经济良性发展。

二、政企职责分开。

财政管理体制要有利于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保证国家产业政策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顺利贯彻;要有利于减少行政干预,促进行业间进行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要有利于消除育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资效益。

三、因时因地制宜。

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对财政的要求也不同.财政管理体制亦应区别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在统筹规划和主体模式的大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四、基本的社会公平。

财政分配的最基本的职能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它是为了维持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存在的.国家财政提供的服务,应当无差别地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国家所履行的职能,如国防、外交、司法、公安、行政管理、普及教育、国民的卫生保健、社会救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还担负有经济建设的职能,国家财政还要进行建设性的投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国家的投资也应主要投向关系全国的能源、交通、铁路等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营性投资由企业、商业银行等经济单位为主体来承担。

这就要求在制定财政体制时,应当优先考虑体现公平的原则,对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情况,预算管理体制经历了许多变更,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三种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收人分成模式和财政包干模式。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人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逐步深人,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率先改革,势在必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引人市场规律即价值规律调节经济的积极作用,塑造充满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全国形成统一的大市场,要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社会财富的分配公正、平等。

然而目前的财政包干管理体制,虽然在历史上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与形势发展相比,已经严重滞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首先,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地区经济封锁,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使产业结构畸轻畸重。

财政包干以后,地方为了取得较多的收人,往往去发展一些价高税大的加工工业,而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不予重视,形成封闭式的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失当,市场分割,贸易壁垒,阻滞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次,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地区经济封锁,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使产业结构畸轻畸重。

财政包干将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税收也包给了地方,导致地方争相发展税大的行业,如卷烟、酒等。

实行高税率,本来是国家对长线产品或特殊消费品生产的限制手段,而财政包干反而促使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使税收的调控作用反向而行。

同时为了取得税收,而不顾及企业效益,只要有税,即使是企业亏损,也在所不惜,投资建设。

第三,削弱了税收征管,造成收人的流失。

财政包干体制造成一种错觉,收不收税都是我这个包干范围38内的事,因此,不按税法征税,随意减税、免税、包税、退税的事情时有发生,使财政收人大量流失,企业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差别很大,税收的调节功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财政收入占国民收人比重不断下降,加重国家财政困难。

第四,财政包干体制中,财政收支基数使用基数法核定,缺乏科学的量化测算,有失公平、合理。

地方财政收支基数是制定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地方收人留成数额或中央补助数额的重要依据。

基数法采用某一年的收支数字来核定基数,一旦形成,便延续下来,瘤疾难除,把一些不合理的或者是偶然的因素一直继承下来,造成地区间的财力分配不平衡。

第五,财政包干体制削弱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和包干基数确定的不合理,以及对中央直属企业实行“大包干”,使中央财政收人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81年的57%下降到1992年的38.6%。

中央财政收人比重的下降一方面使中央财政本级负担的各项建设和事业支出得不到满足,连年出现赤字,另一方面对地方的苦乐不均也无力调整,加大了地区间财力的差距。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当中,确立规范的、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已不容回避和拖延。

1992年,中央对部分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分税包干”财政体制试点工作,由于其他各项改革的不配套,使试点体制带有许多旧体制的内容,难以推行。

1993年的改革大潮,把财政体制改革推上了浪尖。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必须要保证各项财政职能的顺利执行。

首先要为各级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证,关键是确保中央的主导地位,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其次是要规范财政分配制度,以法治财,使财政分配有序化科学化。

第三,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按照这一目标,建立“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无疑是最佳选择。

“分税制”是通过划分各种税收的形式,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