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调查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具体结论
3.1具体结论
本文分别对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分地区财政分权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其具体结论如下:
3.1.1模型都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无论全国还是分地区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都是合理的。首先,全国模型估计的整体效果不错,调整后的 值达到0.6258,F值18.8026,模型总体上是成立的。由于数据的限制,一些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变量没有被纳入回归方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基本关系的判断。其次,分地区模型的估计结果也是合理的。东部地区的 值0.5115,虽然拟合优度不是很理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基本关系的判断。中部地区的 值为0.7075,拟合度非常好,说明模型有很好的解释度。西部地区的 值为0.6937,拟合度也不错。而无论全国还是分地区的检验结果,其W值都接近2,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两个模型都有很好的可靠性。
3.1.2 全国层面
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各解释变量来看,财政分权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并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94年财政改革以来,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分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并且,虚拟变量D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在2002年的税制改革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时间差异性。
3.1.3 地区层面
从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有负,具有地区的差异性。
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的影响,而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由于西部地区的特殊性,不予以考虑)。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东部各省的财政分权优势要高于中部地区。我国中部省份的经济总量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尤其薄弱,中央对这些地区的转移支付的收入分配效应也不明显, 财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低。一般而言分税制改革即1994年以后,财政分权的效应比较显著。而2002年的税制改革又进一步影响了二者的关系。由于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与各地区经济的初始发达程度成正比,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地方财政分权形势不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这一方面可能与分税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区利益分配格局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源于不规范的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落后的理财观念。这点应在政府的相关政策中予以考虑。
3.2比较与评价
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

增长相关性的研究,是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财政分权理论结合的产物。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讨论,至今仍然未能有非常明确的结果。已有研究大都认可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到底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间关系的制度设计,以及产生这样一套制度的具体国情。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于分权效果的乐观估计,已被证明是缺乏依据的,某些分权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收入分配失衡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甚至会导致经济增长过程的中断。但若以此来否认财政分权的积极意义,论据也欠充分。
财政分权是一个“演进”过程。从以上对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这一主题的论证来看,不明确的经验研究结论以及制度设计对于结果的显著影响,是目前为止这类研究的普遍特征。至于我国财政分权的发展方向,Oates (2005) 所认为的财政分权是一个“演进”过程的观点是耐人寻味的。所谓演进,意味着进步只能在不断地淘汰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也意味着只有存在足够的多样性才能保证既能从错误中学习,又不至于被错误所毁灭。从当前看,我国的经济转型过程虽然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是一场“没有失意者的改革”(Lau,Qian and Roland,2001),但我国也并没有因为存在问题而丧失继续演进的活力。在财政分权问题上,目前在各地自发出现的“乡财县管”、“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不同形式的政府体制改革,以及学术界就是否应减少政府层级所展开的讨(贾康和白景明,2003;杨之刚和张斌,2006) ,都是这种活力并未消退的表现。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不但没有阻碍经济增长反而与经济增长相符,就用事实说明了财政分权的积极意义。
4.政策建议
从我们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实行的财政分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当前的政策取向上来看,还没有涉及加强分权还是加强集权的问题, 而是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提高财力分配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做好财政分权配套措施的改革, 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4.1积极发挥地方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差异与公共支出构成的差异是导致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呈现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转变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方式、优化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等是促进财政分权经济增长积极效应发挥的有效选择。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财政竞争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对地方政

府的财政支出管理,防止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预算外和体制外收入的恶性膨胀,促进各个地区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育。
中央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财政分权水平较低省份的财政自主权,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造成各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一些地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优势来发展各自的经济,以尽可能地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4.2增强地方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本地区企业或单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产品深加工的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形式不断优化。
4.3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分权面临着特殊的制度环境, 它们背后的运行机制分析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各项制度安排,规范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还在于完善现行财政体制中的各项制度安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我国政府职能的范围, 明晰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并据此划清各级政府的支出职责, 使诸如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级政府争相对一般竞争性领域进行投资, 而本应确保的公共产品投资却时常出现空档之类的现象不再发生;(2) 以经济原则为基础调整带有较强旧体制痕迹的财政收入划分格局, 降低直至消除原有利益机制对地方政府干预各种资源要素在市场自由流动的刺激;(3) 尽早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科学、合理地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的规模, 及时弥补地方财政的收支缺口, 避免地方政府因收支出现缺口而产生的财政压力得不到释放, 而不得不采用一些非规范的手段筹集资金来弥补收支缺口、进而侵犯市场主体利益、妨碍经济增长的现象的出现。
当然,规范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也不应仅局限在财政体制范围内, 还应扩大到财政分权的外部环境上来, 即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规范政府的职能, 这是做好财政分权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把财政分权所带来的—些潜在优势(包括经济增长)变为现实。这些对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5.本文的优点与不足
模型从地域和时间等多角度,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动态回归,从而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目前在国内,对于02年税制改革前后的的研究甚少,大多是研究94年分税

制改革前后的影响变化,数据不够新。本文针对2002年中央实行新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加入虚拟变量D来刻画此次税制改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同时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如下一些不足。在模型构建方法上,限于问题本身和可获得的数据,我们得出了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之所以没有和众多学者的研究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第一,财政分权衡量的指标体系设计不一致,本文选取的分权指标较为简单,未考虑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用单纯的人均财政支出衡量分权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二,计量模型设计不相同,本文是根据Barro(1990)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一个模型是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的;第三,样本数据时间段选择不一样,时间跨度过大的样本数据可能在政府政策和体制方面都发生了种种变化,而经验分析时候却没有办法剔除这些控制变量的变化影响。另外,本文只是研究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作用,而未能考察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机制,例如财政分权可能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从而影响全国市场一体化进程,继而影响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