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过程中已出现的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消除其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过程中,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的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 职责3.1 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纠正措施,并保持记录。
3.2 质量部是该程序的主控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实施,并负责各部门纠正措施结果有效性的验证和评价,并对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文件更改。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中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的批准,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予以督促和协调。
4 工作流程对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纠正措施方案,对纠正方案进行审核并组织实施,(适当时)调整方案,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同时验证实施有效性,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形成文件。
5 工作程序5.1 识别不合格,不合格来源于,包括:5.1.1 顾客有关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包括顾客投诉、满意度调查等信息。
5.1.2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情况。
5.1.3 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4 内审、外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5 数据分析(退回或召回产品、让步接收、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等)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和/或问题发生趋势。
5.1.6 有关质量相关的过程、操作工序、供方和记录。
5.1.7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8 对生产和服务后获得的经验。
5.1.9 适当时,其它被质量部认为需要引入程序的问题,其他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关建议。
5.2 评价不合格的程度:各部门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从对业绩的影响、质量目标、服务质量、环境因素、风险管理、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的重要程度,以决定纠正措施的制订。
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与相关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3.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管理评审、外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
3.2公司各部门负责内审及日常工作中出现不合格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并实施。
3.3内审员负责内审发现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验证。
4、定义:
纠正措施: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6、引用文件:
6.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3《记录控制程序》
6.4《管理评审程序》
6.5《内部审核程序》
7、引用记的评审与原因分析
5.1.1不合格的评审,
责任部门应对以下不合格进行记录与评审:
a)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
b)内、外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
c)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严重不合格或多次重复出现的一般不合格;
d)针对客户投诉。
对以上不合格应由责任部门记录在《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中。
5.1.2原因分析与措施需求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文件使用部门
部门
签收
部门
签收
总经办
财务部
采购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仓库
人力资源部
销售部
文件修订记录
日期
修改类型
版本
修改原因
修改内容
修改人
批准人
1、目的:
对已出现或已发生的不合格项,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确保不合格得以有效改善,防止其再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发现不合格,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5.4纠正措施的评审与验证:
5.4.1对公司在管理评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由内审组长进行评审与验证。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纠正措施的实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管理活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的纠正措施执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过程审核控制程序》《产品审核控制程序》;顾客质量投诉执行《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3.职责
3.1纠正措施由“纠正措施报告单”发出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3.2纠正措施责任部门的负责人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3总经理批准所需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4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过程分析乌龟图
5.过程流程图
6.作业程序与控制要求
7.过程绩效的监视
8.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的控制(风险应对计划)
9.支持性文件
9.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9.2《过程审核控制程序》
9.3《产品审核控制程序》
9.4《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10.记录
10.1临时应急措施要求表(见表7.1-1)
10.2纠正措施报告单(见表7.1-2)
10.3供应商纠正措施报告单。
GJB9001C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 目的规范纠正措施管理流程,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2.0 范围适用于为消除研制、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单位和场合。
3.0 引用文件和标准无4.0 职责4.1定义4.1.1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对军工产品在研制、试验和使用中的故障要按GJB 841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的规定,建立并运行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弄清故障产生的机理,查明故障原因,实施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
当与最终产品质量有关的问题发生时,应及时向顾客通报所发生的问题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情况。
4.1.2 故障报告发生不合格或故障的部门,有责任进行故障报告。
对发生的所有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发生故障的责任单位按《故障报告表》(见格式HHCP-AM401-00-003)格式和要求进行记录,并在故障发生后8小时内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4.1.3问题解决小组负责问题分析,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的小组,可包括问题发生单位负责人、设计人员、工艺人员、供应商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
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组长由问题发生单位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担任。
4.2职责4.2.1 质量管理部是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成立问题解决小组,组织纠正措施的监督、检查、协调、评价、验证工作。
4.2.2 负责单位对本单位内的过程不符合项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
4.2.3质量管理部负责定型前产品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车间负责定型产品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6.0纠正措施流程省略6.1启动纠正措施流程6.1.1 质量管理部组织分析不合格/不符合信息,对不合格//不符合级别进行判断。
需要进行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按照《质量问题归零控制程序》执行归零,其余不合格信息,按纠正措施流程执行。
一般的,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取纠正措施: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管理评审中决定的不合格整改项目;——过程监测中提出的纠正措施项目;——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归零的不合格。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质量活动及生产、交付全过程。
3 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实施及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纠正措施实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纠正措施是指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1纠正措施的一般程序包括:a)对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评审,分析并确定产生不合格的原因;b)针对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d)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记录,并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验证有效,可以作永久性更改,纳入正式技术文件。
若无效应重新分析原因。
4.2不合格信息主要来源于:a)用户反馈意见和投诉,如针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b)生产记录;c)内部或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d)其它方面。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调查可采取下列方法:a)运用统计技术方法:b)利用经验和对比:c)参考各种档案资料或同行业信息;d)有关会议评审分析;4.4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下列纠正措施;a)增加监控频次、采用各种预防手段和方法;b)改变检验、试验方法;c)其它措施。
4.5不合格项4.5.1质量体系审核发现不合格项后,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制定相应纠正措施,填写“不合格项报告表”的“原因及纠正措施计划”栏后交管理者代表签字认可。
4.5.2管理者代表接到“不合格报告表”两天内,对责任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签署审查意见,批准后将其副本返回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如不认可,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4.5.3实施结束或规定期限已到时,由质检中心主任组织或授权内审员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如达到预期要求则认为,必要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错误进行改正和预防的一套操作流程和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减少潜在错误和问题的发生,并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问题识别:识别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和描述。
2.问题报告:将问题报告给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让其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问题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根源。
4.制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发生。
5.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6.问题效果评估: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后,检查问题是否彻底解决或减少。
7.记录和汇报:将问题纠正过程的记录和相关结果进行汇总和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问题预测:通过分析和研究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2.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问题的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和措施。
3.实施预防计划:将预防计划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执行情况。
5.效果评估: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有待改进。
6.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7.培训和沟通:培训员工并加强沟通,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和职责明确: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角色和职责,确保责任清晰,避免责任推卸。
2.建立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标准: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流程和标准,以保证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建立反馈渠道:建立反馈机制和渠道,让员工能够随时报告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4.数据分析和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以便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GJB9001C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纠正措施的目的是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类似不合格的重复发生;预防措施的目的是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潜在的不合格发生;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控制活动。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在管理体系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跟踪验证。
3.2 品质部负责在产品质量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跟踪验证。
3.3 相关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在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过程中起协调作用。
4 程序4.1 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4.1.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须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品质部,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定出纠正措施的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经责任部门确认后予以实施。
a)质量目标未达到时;(品质部)b)进货原、辅材料批次性不合格;(采购部)c)成品最终检验性能、功能指标不合格;(研发部)d)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造成客户退货或军检不合格;(研发部)e)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提出的不合格项,按“内部审核程序”办理;(内审组)f)顾客抱怨和投诉;(市场部)g)管理评审出现的不合格;(品质部)h)其他违反体系文件的不合格事项等;(品质部)4.1.2 对任何不合格不论是否制定纠正措施,均需采取纠正行动,消除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
4.1.3当确认供方对不合格负责,对于采购物资出现批量性不合格时,由品质部负责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由生产部采购交供方,向供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由供方填写原因分析和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回传,由品质部负责在下次供货时验证评价供方措施的有效性。
4.2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4.2.1 收集分析如下信息,确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当需要时,研发部/品质部应组织制定预防措施,定出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经责任部门确认后予以实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纠正和防止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
1. 识别问题原因:当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 确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
3. 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4. 监测结果:持续监测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预防措施:
1. 风险评估: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计划,包括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员等。
3. 实施预防措施:按照预防计划,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监测效果:持续监测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完善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预防效果。
这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需要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来确保问题的纠正和预防。
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职责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所导致的质量异常问题加以纠正改善,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加以预防,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追究经济责任。
4.定义无。
5.工作流程5.1来料质量纠正和预防措施5.1.1由品控部负责收集、整理进料检验报告,提出需要改善和纠正的不合格项目。
5.1.2品控部、仓库、生产部、研发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针对不合格项作进一步调查分析。
5.1.3品控部负责将《品质异常反馈单》传达给供应商,并要求作出实际性限期改善的书面回复,必要时提出索赔。
5.1.4当供应商连续出现产品品质不合格或是重大品质问题时,应对供应商的供给资格依《采购控制程序》重新进行评审。
5.2生产过程中质量纠正和预防5.2.1品控部、生产部应及时收集、整理《IPQC制程巡检表》、《生产日报表》和现场各种检查的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5.2.2通过调查分析,按不同的质量问题划分产品工序和责任,讨论针对性的、具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生产部门负责将《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交责任人签名,并实施纠正和预防,相关负责人进行跟踪直到结案。
5.3客户抱怨、退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跟踪品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和客户退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
5.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依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进行。
5.6对管理评审提出的不合格项,由相关部门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交责任部门负责人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管理者代表负责跟踪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5.7质量目标未达到要求时,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进行改善。
5.8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涉及质量体系文件,与相关文件相矛盾时,应及时上报管理者代表,依《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修改,以便纠正和预防措施能持续有效性。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任何不符合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3.1 管代负责纠正措施的归口管理,对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及有效性的验证进行监控;3.2各相关部门负责评价防止不符合再发生的措施需求,制订《纠正措施计划单》,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对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4.1纠正措施的需求4.1.1管代组织各相关部门根据适当的信息来源确定和评审不符合,这些信息来源包括:a.各种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b.顾客及其它相关方的意见或投诉;c.公司发生的重大质量、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和安全事故;d.内/外部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e.顾客满意信息测量的结果。
f.管理评审和数据分析的输出;4.1.2 有关责任部门负责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统计技术和试验等方法,制订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所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 根据纠正措施需求的评价,公司通常在下列时机采取纠正措施:a.供方产品(包括服务)出现严重不符合或连续出现不符合时;b.过程、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出现重大问题;c.相关方有投诉时;d.内部和外部审核出现不符合时;e.管理评审提出改进要求时;f.其他不符合方针、目标或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发生时。
4.3 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4.3.1 当出现4.2a情况时,由供销部填写《纠正措施计划单》(以下简称“计划单”)中“不符合情况”栏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确定并采取纠正措施,由检验员对其下一批产品进行跟踪验证。
当同一种产品向同一供方连续发出两次“计划单”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未有明显改善时,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4.3.3 当出现4.2b情况时,由管代填写“计划单”中“不符合情况”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并实施,管代负责跟踪验证。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及时性:问题应该尽早发现和纠正,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和影响。
2.有效性:纠正措施应该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解决表面现象。
3.领导参与:高层管理人员应当亲自参与纠正过程,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4.经验总结:应该对纠正措施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从中学习并改进。
推荐的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步骤如下:第一步:问题确认和定义首先,需要确认和定义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问题的起因、影响和相关的利益相关方。
确保对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制定明确的纠正目标和时间表。
第二步:问题分析和原因追踪在确定问题后,需要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和原因追踪。
这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鱼骨图、5W1H等工具来识别根本原因。
确保将问题的本质和涉及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考虑。
第三步:纠正措施设计和实施基于问题分析和原因追踪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应该是明确的、可行的,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此外,纠正措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表。
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培训,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纠正措施有清晰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应该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步:效果评估和监测纠正措施实施后,应该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这可以通过监测关键结果指标、收集反馈意见和进行各种形式的审计。
评估结果应该与纠正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评估结果表明纠正措施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步:总结和改进在纠正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和改进。
这包括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并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同时,应该记录和分享纠正措施的最佳实践,以促进整个组织的学习和改进。
综上所述,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为了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在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时,应遵循一般原则,并按照推荐步骤进行操作。
通过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引言在任何组织中,纠正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运营过程持续改进和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个有效管理和监控这些纠正措施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提供一些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最佳实践。
什么是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个旨在识别、处理和监控问题和改进机会的系统。
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原则是采取一系列步骤来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以及监控其有效性。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素一个完善的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 问题识别和报告一个高效的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来识别和报告问题。
这可以包括日常巡检、用户反馈、设备监控系统等。
问题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描述、影响评估和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问题分析和根本原因分析在制定纠正措施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可以包括对问题进行分类、归因和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鱼骨图、5W1H分析等,以帮助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3. 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在完成问题分析和根本原因分析后,需要制定适当的纠正措施。
这些纠正措施应该能够解决根本原因,并有助于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应该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人,并进行适当的跟踪和监控。
4. 效果验证和控制措施纠正措施的实施完成后,需要进行效果验证。
这可以通过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同类问题是否减少等方式来进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持续有效性。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最佳实践以下是一些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最佳实践:1. 核心价值观建立一个强调问题解决和持续改进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所有员工应该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和支持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2. 流程标准化制定标准化的流程,明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各个步骤和相关要求。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一.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同一不合格的再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活动。
三.职责1. 职责1.1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及监视协调各纠正措施的活动;1.2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不合格的纠正措施;1.3 研发管理部和运维服务部负责与产品和运维服务有关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1.4销售部负责与产品售后服务有关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四.程序采取纠正措施应实施以下步骤:1 评审不合格由发生/发现不合格所在部门陈述不合格事实;2 确定不合格原因2.1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2.2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2.3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合格事实及其影响程度,评价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采取纠正措施:2.3.1顾客抱怨或投诉时;2.3.2同一不合格(包括体系、过程、产品)重复发生时;2.3.3内、外审核及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2.3.4产品发生严重不合格时;2.3.5给公司信誉、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时;2.3.6其他有关情况时。
2.4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主管部门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及其影响程度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相关部门实施;纠正措施计划应包括:职责、资源、目标、内容、时间、跟踪检查及效果验证的安排等,并应根据措施性质报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批准;2.5 评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主管部门应根据采取措施的结果评价其有效性,对于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或不合格原因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不完善所致时,应修改相应的文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2.6 记录要求以上各步骤所涉及到的部门/人员应认真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2.7 本程序也适用于对不合格品的处置;2.8 纠正措施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五.相关文件不符合项控制程序内审管理制度六.质量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不合格产品的定义:首先,确定何为不合格产品。
这可以依据产品的规范、客户需求和公司内部标准来制定。
2.不合格品的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防止其进一步分发或使用。
可以采取退货、报废、修复或再次加工等措施。
3.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对于每一次发现的不合格品,都应该记录相关信息,如不合格数量、日期、原因等。
这些记录将帮助公司了解问题的频率、性质和原因,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该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通过使用品质控制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5W1H(谁、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如何)等方法来完成。
5.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修订工艺流程、采购更好的原材料、培训员工等。
纠正措施应该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6.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应该及时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可以进行试验、测量、观察等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除了纠正措施,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例如,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等。
8.不合格品控制文件的更新: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应该及时记录,更新相应的产品和质量控制文件。
这可以保持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并为以后的参考提供依据。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产品特点,可以对该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但无论如何,该程序应该是全面、系统和可操作的,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质量。
GBT1902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己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保证测量体系的稳定运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测量管理体系中发现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管理控制。
3职责分配3.1企业管理办公室为测量管理体系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管理部门。
3.2项目总工办对有关部门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并验证其效果。
3.3各部门负责对测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产生。
3.4管理者代表或项目经理负责对重大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4术语4.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3纠正:为消除己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5要求和过程实施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识别输入是识别不合格的测量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输出是完成纠正、预防措施并达到持续改进;活动是确定不合格、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评审、跟踪和验证;资源是人员、设备、环境等。
5.2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实施5.2.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过程要求5.2.1.1应分析评价现有的测量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确定改进的方法和目标。
5.2.1.2顾客投诉的不合格信息由项目部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上报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
5.2.1.3测量过程中所形成的批量不合格,由使用部门上报项目总工办。
5.2.1.4对产生的测量不合格,应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报部门领导。
5.2.1.5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由审核组组长提供审核、评审报告,并附上《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
5.2.1.6对重大测量过程产生的不合格,必须由企管办、项目总工办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预防措施方案交付实施。
5.2.2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原因5.2.2.1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批量不合格、测量过程失控或类似的不合格情况多次重复发生。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一:目的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消除实际存在或潜在不符合因素,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制定、执行和评价纠正措施。
三:责任: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纠正措施措施报告》。
3.2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纠正措施。
3.3品质部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与效果验证。
四:定义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五:流程
六:相关文件
6.1《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
6.2《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6.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七:记录
7.1《纠正措施报告》。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结果,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对责任部门为消除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进行检查确认。
3.2相关责任部门为消除产品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及供方产品出现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对实施过程跟踪、检查,负责归零管理。
3.3行政人事部负责内审、管理评审中对有关部门为消除质量管理体系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及其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验证归零工作。
3.4 采购部负责处理采购和外包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符合项,要求对供方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编写相关书面报告提交质量部存档。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措施的实施工作。
4 工作程序4.1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当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即要求采取纠正措施:a) 当顾客方或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时;b) 当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或提出的改进项时;c) 当顾客投诉时;d) 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或重复出现同类不合格时;e) 供方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时;f)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 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4.2.1 可以从下列资料调查、分析不合格情况:a) 监视和测量记录;b) 质量分析会记录;c) 不合格项报告;d) 工作人员的意见和报告;e) 顾客信息反馈;f) 数据分析结果;g) 供应商产品不合格;h) 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输出等。
4.2.2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有关设备、工量具和设施发生故障、失效或不合格;b) 用于产品生产、防护的材料不合格;c) 文件不当或缺少、工艺方法错误或不当;d) 违反文件的规定、不恰当的过程控制;e) 计划安排不当、过度疲劳工作、关键工序未按“三定”要求违章指挥;f) 人员技能或经验未满足要求,缺乏培训;g) 工作环境不适宜;h) 未进行自检,测量方法或使用测量器具不正确;i) 资源不足、外部供方失控等。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EOHSMS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和保持过程、内部审核过程、管理评审过程、检查等监控过程发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监控,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达到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保持过程、内审过程、管理评审过程、检查等监控过程发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或潜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3术语3.1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等意外事件。
3.2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3.3不符合:未满足作业标准、惯例、程序、规章、管理体系等要求。
3.4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3.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6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运营中心负责对组织重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报告和评审、处置;提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参与措施的评审,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发生的、事件、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并实施。
4.3项目经理部负责事故、事件的统计、上报,负责本项目一般及轻微不合格品、一般质量、环境、安全事故和不符合项的评审和处置,制定、实施本项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5.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识别本程序要求的纠正、预防措施,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和保持的过程、内审、管理评审过程、检查方针、目标考核、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监控过程所发现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纠正、措施或潜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的预防措施。
5.1.1 质量问题的识别包括:a) 重大的顾客投诉问题;b)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预见的、潜在发生的问题;c) 日常工作中多次出现的共性问题;d) 开发过程监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e)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或以往的纠正预防报告发现的问题隐患;f) 内、外部审核、过程检查、管理评审中收集的有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A
发放代号: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2.3.21
实施日期:2012.3.21
1目的
为消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质量活动中为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纠正措施及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3.2质管部负责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3.3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涉及问题的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纠正措施信息来源
4.1.1顾客抱怨和投诉;
4.1.2外部审核报告或检查结果;
4.1.3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如不合格品检验报告;
4.1.4日常检查结果、内部审核报告(包括内审不符合报告);
4.1.5过程测量的结果;
4.1.6管理评审的输出;
4.1.7数据分析的输出,包括质量分析的结果;
4.1.8满意程度测量分析的输出;
4.1.9有关管理体系记录;
4.1.10 其他信息。
4.2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2.1不合格信息的评审
4.2.1.1质管部负责收集和汇总各种不合格信息,应根据不合格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程度、
可能造成的经济与信誉损失等情况的严重性进行评估,而后决定是否采取措施。
4.2.1.2不合格程度的分级
A.严重不合格指会严重影响产品性能,会出现大量不合格品,不能进行返工、报废损失严重,顾客会出现强烈反映的问题。
B.一般不合格指对最终产品性能影响不大,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大,顾客反映不大的问题。
4.2.2制定纠正措施
4.2.2.1对一个部门存在的质量问题,由质管部填写《纠正措施要求表》,交责任部门。
责任部
门收到《纠正措施要求表》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日期,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
批准后的《纠正措施要求表》由责任部门复印后送至质管部、管理者代表和其他协助部门。
纠正措施的制定步骤和要求包括:
a) 由谁负责完成措施;
b) 完成的内容是什么;
c) 完成措施分几个步骤;
d) 每一步骤在什么时间完成;
e) 原因与问题要相对应、措施与原因要相对应。
4.2.2.2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不合格,则由质管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有管理者代表参加的不合格
原因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和责任部门。
会后质管部根据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措施要求表》,交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转交质管部备案。
4.2.2.3对原辅材料或包装物出现不合格时,由质管部填写《供货质量反馈单》交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发给供应商,要求其制定纠正措施。
4.2.3 纠正措施的实施
4.2.4.1责任部门实施纠正措施时,质管部负责监督检查,并进行协调和指导。
4.2.4.2当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完成日期已到或当质管部接到责任部门纠正措施已完成的通知,
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通告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管理评审中的纠正措施验证情况还应通报总经理)。
4.2.4.3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的纠正措施,质管部应对此进行跟踪,并查明未能按期完成
的原因。
责任部门确认无法再规定期限内完成的,应向管理者代表申请延期完成,质管部按批准后的新期限进行验证。
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或不能确定具体完成的修正期限,应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2.4.4质管部负责的纠正措施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2.4.5供应商对其产品质量采取的纠正措施,可通过其下一批来料进行验证。
4.2.4.6应将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4.3更改的控制
4.3.1对纠正措施中需修订的质量体系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中有关更改的规定执行。
4.4记录的保存
4.4.1各职能部门的纠正措施记录应存档,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纠正措施控制流程
6相关文件
5.1 ZLL-QMSP-4.2.3-01-2009《文件控制程序》。
5.2 ZLL-QMSP-4.2.4-02-2009《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7产生的记录
7.1QMSR-8.5.2-01《纠正措施要求表》
7.2QMSR-8.3.0-02《供货质量反馈单》。